华南理工大学高等代数 2020考研真题
2020年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安徽大学200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大学199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大学199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大学199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大学201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各大高校考研试题参考解答目录2020/04/29版各大高校考研试题参考解答目录2020/06/21版各大高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目录2020/06/04广州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广州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03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04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05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07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08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09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10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11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12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13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14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15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16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大学200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大学201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数学基础综合之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数学基础综合之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数学基础综合之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数学基础之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数学基础之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师范大学199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师范大学199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199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吉林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暨南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暨南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江南大学200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江南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江南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0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0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0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兰州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大学201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大学201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1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南开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清华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199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0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0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0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1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厦门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首都师范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四川大学200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四川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四川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四川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四川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苏州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苏州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苏州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同济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同济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同济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2年线性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1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武汉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8年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09年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1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10年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1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11年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1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大学2012年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湘潭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0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0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1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2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浙江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分析与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高等数学B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分析与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高等数学B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分析与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高等数学B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分析与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高等数学B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分析与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高等数学B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高等数学理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5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6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南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南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05年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0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0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中山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编之高等代数2007--2015年考研真题

f(α,β)=α β + α β。问 f 是否是一个内积,为什么?(10 分)
⎛1 2 ⎜ 0 2 三、 设A= ⎜ ⎜0 0 ⎜ ⎝ −1 − 2
4 11 ⎞ ⎟ 4 13 ⎟ ,X=(x1,x2,x3,x4) ,f(X)=XAX’。问f(X) 4 17 ⎟ ⎟ 0 7⎠
是否是一个正定二次型,为什么?(10 分) 四、 设线性方程组 x1 + x2 =0 x3 + x4=0 的解空间为 W。求向量(2,3,4,5)在 W 上的内射影以及到 W 的距离。 (15 分) 五、 设 P[x]为数域 P 上的多项式环, D 为 P[x]上的微分变换,即 D(f(x))=f’(x)。(i) 求 D 的所有的不变子空间; (ii)证明 D 在其所有的有限维的不变子空间上都不能 对角化。 (20 分) 六、 设 n 阶矩阵 A 对于任意的 n 维列向量 X 满足 X’AX=0。(i)证明当 A 为对称 矩阵时 A=0; (ii)如果矩阵 A 不是对称的,A 未必是零矩阵。 (15 分) 七、 设U为正交矩阵,f(x)=x2+2。证明(1)U的特征根的模为 1; (2)f(U) 可逆。 (15 分)
2
ɸ 2009 ¹ × « Ñ ÂÜÜÁ ¶ ¡½ ¢ÛÀ ¬ ¢Û¿¤À¥ ² ¡½ ¥ ¡ Ã℄ ¬£µ Þ Ù £ Þ , Þ , ´ ² ÞÈ ¦ , Þ , µ ¯ ² Æ ¾ º2 1. (15 ³) Ð f (x), g (x) Ø P [x] ²Î Õ¢ g(x) = sm(x)g1(x), ·Ê m ≥ 1, (s(x), g1 (x)) = 1, s(x) | f (x). º : « ¶ f1(x), r(x) ∈ P [x], r (x) = 0, ∂ (r (x)) < ∂ (s(x)) Ô
高等代数考研真题 第一章 多项式

第一章 多项式1、(清华2000—20分)试求7次多项式()f x ,使()1f x +能被4(1)X -整除,而()1f x -能被4(1)X +整除。
2、(南航2001—20分)(1)设x 2-2px+2∣x 4+3x 2+px+q ,求p,q 之值。
(2)设f(x),g(x),h(x)∈R[x],而满足以下等式(x 2+1)h(x)+(x -1) f(x)+ (x -2) g(x)=0(x 2+1)h(x)+(x+1) f(x)+ (x+2) g(x)=0证明:x 2+1∣f(x),x 2+1∣g(x)3、(北邮2002—12分)证明:x d -1∣x n-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d ∣n (这里里记号d ∣n 表示正整数d 整除正整数n )。
4、、(北邮2003—15分)设在数域P 上的多项式g 1(x),g 2(x),g 3(x),f(x),已知g 1(x)∣f(x),g 2(x)∣f(x), g 3(x)∣f(x),试问下列命题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1)如果g 1(x),g 2(x), g 3(x)两两互素,则一定有g 1(x),g 2(x),g 3(x)∣f(x) (2)如果g 1(x),g 2(x), g 3(x)互素,则一定有g 1(x)g 2(x)g 3(x)∣f(x) 5、(北师大2003—25分)一个大于1的整数若和其因子只有1和本身,则称之为素数。
证明P 是素数当且仅当任取正整数a ,b 若p ∣ab 则p ∣a 或p ∣b 。
6、(大连理工2003—12分)证明:次数>0且首项系数为1的多项式f(x)是某一不可约多项式的方幂主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的多项式g(x),h(x) ,由f(x)∣g(x) h(x)可以推出f(x)∣g(x),或者对某一正整数m ,f(x)∣h m(x)。
7、(厦门2004—16分)设f(x),g(x)是有理数域上的多项式,且f(x)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真题及解析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真题及解析(江南博哥)1 [单选题]当x→0+时,下列无穷小量中是最高阶的是( ).A.B.C.D.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2 [单选题]设函数f(x)在区间(-1,1)内有定义,且,则( )A.B.C.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若f(x)在x=0处可导,则在x=0处连续,且f(0)=3 [单选题]设函数f(x,y)在点(0,0)处可微f(0,0)=0,且非零向量d与n垂直,则( ).A.B.C.D.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f(x,y)在(0,0)处可微f(0,0)=0,4 [单选题]设R为幂级数的收敛半径,r是实数,则( ).A.B.C.D.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由阿贝尔定理知,当收敛,5 [单选题]若矩阵A经初等列变换化成B,则( ).A.存在矩阵P,使得PA=BB.存在矩阵P,使得BP=AC.存在矩阵P,使得PB=AD.方程组Ax=0与Bx=0同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矩阵A经初等列变换化成B,∴存在可逆矩阵P1,使得AP1=B,∴A=B,令P=∴A=BP,故选B项.6 [单选题]已知直线相交于一点,法向量,则( ).A.可由,线性表示B.可由,线性表示C.可由,线性表示D.,,线性无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7 [单选题]设A,B,C为三个随机事件,P(A)=P(B)=P(C)=,P(AB)=O,P(AC)=P(BC)=1,则A,B,C中恰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A.B.C.D.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8 [单选题]设X1,X2,…,X n为来自总体X的简单随机样本,其中P{X=0}=P{X=1}=,(x)表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则利用中心极限定理可得的近似值为( ).A.1-(1)B.(1)C.1-(0.2)D.(0.2)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9 [填空题]参考解析:-1【解析】10 [填空题]参考解析:【解析】11 [填空题]若函数f(x)满足f”(x)+af’(x)+f(x)=0(a>0),且f(0)=m,f'(0)=n,则参考解析:n+am【解析】特征方程为λ2+aλ+1=0(a>0),设特征根为λ1,λ2,则λ1+λ2=-a,λ1λ2=1,特征辛艮λ1<0,λ2<0.12 [填空题]参考解析:4e【解析】13 [填空题]参考解析:a4-4a2 【解析】14 [填空题]设X服从区间(-)上的均匀分布,Y=sinX,则Cov(X,Y)=——.参考解析:【解析】15 [简答题]求函数f(x,y)=x3+8y3-xy的极值.参考解析:求一阶导数可得16 [简答题]计算曲线积分,其中L是x2+y2=2,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参考解析:17 [简答题]设数列{a n}满足a1=1,(n+1)a n+1=(n+)an,证明:当|x|<1时,幂级数收敛,并求其和函数.参考解析:由(n+1)a n+1=(n+)a n,a1=1知a n>0,18 [简答题]设∑为曲面z=(1≤x2+y2≤4)的下侧,f(x)是连续函数,计算I=参考解析:19 [简答题]设函数f(x)在区间[0,2]上具有连续导数f(0)=f(2)=0,M=max{|f(x)|},x∈[0,2],证明:(Ⅰ)存在ξ∈(0,2),使得|f'(ξ)|≥M;(Ⅱ)若对任意的x∈(0,2),|f’(x)|≤M,则M=0.参考解析:(Ⅰ)由M=max{|f(x)|},x[0,2]知存在c∈(0,2),使|f(c)|=M.若c∈(0,1],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得至少存在一点∈(0,c),使(Ⅱ)若M>0,则c≠0,2.由f(0)=f(2)=0及罗尔定理知存在∈(0,2),使f’()=0.当/∈(0,c]时,于是2M<Mc+M(2-c)|=2M矛盾,故M=0.20 [简答题]设二次型f(x1,x2)=经正交变换化为二次型g(y1,y2)=,其中a≥b.(Ⅰ)求a,b的值;(Ⅱ)求正交矩阵Q.参考解析:(I)由题意可知Q T AQ=Q-1AQ=B,∴A相似于B,a≥b.∴a=4.b=1.(Ⅱ)∴A的特征值为0,5.当λ=0时,解(OE—A)x=0得基础解为当λ=5时,解(5E—A)x=0得基础解为又B的特征值也为0,5,当λ=0时,解(0E-B)x=0得当λ=5时,解(5E-B)x=0得对,单位化,得21 [简答题]设A为二阶矩阵,P=(,A),其中是非零向量且不是A的特征向量.(I)证明P为可逆矩阵;(Ⅱ)若A2+A-6=0,求P-1AP,并判断A是否相似于对角矩阵.参考解析:(I)因为≠0且不是A的特征向量,所以A≠,故与A线性无关,则r(,A)=2,则P可逆.(11)解法一因为A2+A-6=0,即A2=-A+6,解得=-3,2,所以A的特征值为-3,2.于是A可相似对角化.解法二P-1AP同解法一.由A2+A-6=0,得(A2+A-6E)=0,即(A+3E)(A-2E)=0,由≠0得(A2+A-6E)x=0有非零解,故|(A+3E)(A-2E)|=0,得|A+3E|=0或|A-2E|=0.若|A+3E|≠0,则(A一2E)=0,故A=2与题意矛盾,故|A+3E|=0,同理可得|A-2E|=0.于是A的特征值为-3,2,A有2个不同特征值,故A可相似对角化.22 [简答题]设随机变量X1,X2,X3相互独立,其中X1与X2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X3的概率分布为P{X3=0}=P{X3=1}=,Y=X3X1+(1-X3)X2.(Ⅰ)求二维随机变量(X1,Y)的分布函数,结果用标准正态分布函数(x)表示;(Ⅱ)证明随机变量Y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参考解析:(I)F(x,y)=P{x,≤x,Y≤y}若x>y,则P{X1≤x,X1≤y|X3=1}=P{X1≤y}=(y),23 [简答题]设某种元件的使用寿命T的分布函数为其中0,m为参数且大于零.(Ⅰ)求概率P{T>t}与P{T>s+t|T>s},其中s>0,t>0;(Ⅱ)任取n个这种元件做寿命试验,测得它们的寿命分别为t1,t2,…,t n,若m已知,求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参考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真题—04应用数学基础

1.
2.
二、研究一阶常微分方程: 在怎样的区域内满意解的存在唯一性条件,并求出通过点 的一切解。(15分)
三、求方程组: 的通解。(20分)
四、考虑微分方程: (20分)
1.设 与 是它的随意两个解,试证 与 的朗斯基行列式恒等于一个常数。
2.设已知方程有一个特解为 ,试求这个方程的通解,并决定一组实验数据如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求它的拟合曲线。
(20分)
1 2 3 4 5
4 4.5 6 8 8.5
2 1 3 1 1
七、设函数 满意下列条件:(20分)
1.对随意 有
2.存在正数 ,使对随意 有
则迭代过程 对于随意初值 均收敛于方程 的根 ,且有如下的误差预计式:
八、试对下列算式设计尽可能容易的算法:(15分)
1.
2.
名校高等代数历年考研试题(1-3章)

第一章 多项式例 1.1(华南理工大学, 2006年) 设 ( ) ( ) x g x f , 是数域F 上的多项式. 证明:( ) ( ) x g x f | 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的大于1的自然数n 有, ( ) ( ). | xg x f n n 证明 必要性显然成立,下证充分性. 设 ( ) g x 在数域F 上的不可约分解为( ) ( ) ( ) ( ) 12 12 k lllk g x cp x p x p x =××× ,其中 ( ) ,1,2,..., il i p x i k = 是互不相同的不可约多项式.若有 ( ) ( ) | nnf xg x ,则( ) ( ) ( ) ( ) 12 12 ,0,1,2,...,.k nf nf nfn k i i f x dp x p x p x f l i k =×××££= 其中d 是某个常数,因此有( ) ( ) x g x f | .例 1.2(大连理工大学,2007 年)设 ( ) ( ) ( ) x hx g x f , , 是实系数多项式,如果 ( ) ( ) ( ) x xhx xg x f 22 2 + = ,则 ( ) ( ) ( ) . 0 = = = x h x g x f 证明 由 ( ) ( ) ( ) ( ) 222 f x x g x h x =+ ,可知 ( ) 2 | x f x ,易推得 ( ) | x f x . 于是有 ( ) ( ) 2221 f x x f x= ,代入方程并在两边约去 x 有 () ( ) ( ) x h x g x xf 2 2 21 + = (*)于是有 ( ) ( ) ( ) 22 | x g x h x + ,若多项式 ( ) g x 或 ( ) h x 中的常数项不为零的话,都可 以推出( ) ( )( )x h x g x 2 2 | + 于是有( ) ( ) ( ) () ( )x h x g x x h x g 21 2 1 2 2 2 + = + 代入(*)式并约去 x 有( ) ( ) () ( )x h x g x x f 21 2 1 21 + = 这样又回到原来的方程,所不同的是 ( ) ( ) ( ) 111 ,, f x g x h x 比 ( ) ( ) ( ) ,, f x g x h x 的次数要小 1. 于是经过有限次后必可以使得方程的左边为零次多项式,即为某个常 数c ,使得( ) () ( )x h x g x c k k 22 + = 比较两边的次数易得 0 = c ,并代入方程有( ) () 0 22 = + x h x g k k 于是( ) () 0 = = x h x g k k 那么 ( ) ( ) ( ) ,, f x g x h x 都是某个多项式乘以数0. 由此可推得( ) ( ) ( ) 0 = = = x h x g xf . 例 1.3(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证明多项式 1 | 1 - - n d x x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d | .证明 充分性显然,下证必要性.若 d r r dq n < < + = 0 ,,则 ( ) ( )11 1 1 - + - = - + - = - r dq r r r n n x x x x x x x 由于 1 - dq x 可被 1 - d x 整除, 而 1 - r x 不能被 1 - d x 整除, 于是 1 - n x 不能被 1 - dx 整除.由其逆否命题可知必要性成立.例 1.4 (北京科技大学,2004年)求一个三次多项式 ( ) x f ,使得 ( ) 1 + x f 能 被( ) 21 - x 整除,而 ( ) 1 - x f 能被( ) 21 + x 整除.解 由题知 ( ) 'f x 能被( ) 1 x - 和( ) 1 x + 整除,又由 ( ) f x 是一个三次多项式, 那么 ( ) 'f x 是一个二次多项式,于是可设( ) ( )( ) aax x x a x f - = - + = 2 ' 1 1 积分易得( ) 33a f x x axb =-+ (其中a, b 为常数) 由题设可知 ( ) 1 f x =- ,易解得3 2 0a b ì = ïí ï = î 那么显然有( ) xx x f 2 3 2 1 3 - = .例 1.5(兰州大学,2004)设 () f x 和 () g x 是数域F 上的两个不完全为零的多 项式,令{ [ ]}()()()()(),() I u x f x v x g x u x v x F x =+Î 证明:(1) I 关于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封闭,并且对任意的 () h x I Î 和任意的 [ ] (), k x F x Î 有 ()() h x k x I Î .(2) I 中存在次数最小的首项系数为 1 的多项式 () d x , 并且()((),()) d x f x g x = .证明 (1) 容易证明,略.(2) 考虑{ [ ] 0 (()()()())(),() I u x f x v x g x u x v x F x =¶+Î 且 } ()()()()0 u x f x v x g x +¹ 则 0 I 是非负整数的一个子集,由最小数原理, 0 I 中存在最小数,也就是说,I 中存在次数最小的首项系数为1的多项式:11 ()()()()()d x u x f x v x g x =+ 设 () h x 是 I 中任意多项式,且 ()()()() h x d x q x r x =+ ,其中 ()0 r x = 或者(()) r x ¶< (()) d x ¶ .若 (()) r x ¶< (()) d x ¶ , 则 ()()()() r x h x d x q x =- .由(1)可知 () r x I Î , 与 () d x 是I 中次数最小的多项式矛盾. 故 ()0 r x = ,所以 ()() d x h x .显然 (),() f x g x I Î ,所以 ()() d x f x , ()() d x g x .如果 ()() p x f x , ()() p x g x ,则11 ()()()()()p x u x f x v x g x +即 ()() p x d x ,所以 ()((),()) d x f x g x = .例 1.6(上海交通大学,2004)假设 1 () f x 与 2 () f x 为次数不超过 3 的首项系数为1的互异多项式,若 42343 12 1()() x x f x x f x +++ ,试求 1 () f x 与 2 () f x 的最大公因式.解 由于42 1x x ++ = 22222 (1)(1)(1) x x x x x x +-=++-+ 设它的4个根分别为 1212 ,,, w w e e 其中1212 13131313 ,,, 2222i i i i w w e e -+--+- ==== 由于 4234312 1()() x x f x x f x +++ ,就有 343 12 ()() f x x f x + = 42 (1) x x ++ () g x . 于是有下面的方程组112 122 (1)(1)0 (1)(1)0 f f f f w w += ì í+= î 与 112 122 (1)(1)0 (1)(1)0f f f f e e ---= ì í ---= î 分别解这两个方程组得,12 (1)(1)0 f f == , 12 (1)(1)0f f -=-= 于是有,11 (1)(),(1)() x f x x f x +- , 22 (1)(),(1)() x f x x f x +- .进而有 1 (1)(1)() x x f x +- , 2 (1)(1)() x x f x +- .而 1 () f x , 2 ,() f x 是互异的次数不超过 3 的首系数为 1 的多项式,所以 2 12 ((),())1 f x f x x =- .例 1.7 (浙江大学,2006 年)设 P 为数域, ( ) [] i i f f x p x =Î , ( ) [],1,2 i i g g x p x i =Î= .证明:( )( ) ( )2 1 2 1 2 1 2 1 2 2 1 1 , , , , , g g f g g f f f g f g f = 证明 设 ( )( ), , , , 2 2 2 1 1 1 g f d g f d = = 有( ) ( ) ( ) ( ) ( ) ( ) ( )( )12121212 12121212 1212 1121122 ,,, ,,, , , ,,. f f f g g f g g f f f g g f g g f d g d f g d f g f g = = = = 例 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5年) 设 ( ) ( ) x g x f , 都是实数R 上的多项式,R a Î (1) 证明: ( ) ( ) ( ) ( ) ( ) ( ).| a g f x g f a g x g - - (2) 问 ( )( ) a f x f a x - - 33 | 是否成立,为什么?解 (1) 令 ( ), y g x = 考虑多项式( ) ( ) ( ) ( ) a g f y f y h- = 由 ( ) ( ) ( ) ( ) ( ) ( ) 0= - = a g f a g f a g h 可知 ( ) ( ) ( )y h a g y | - 即( ) ( ) ( ) ( ) ( ) ( ) a g f x g f a g x g - - | .(2) 令 3 b a R =Î ,注意用到(1)的结论,将(1)中a 的换成这里的b ,将(1)的( ) g x 换成这里的 3 x ,可得( ) ( ) 33 | x a f x f a -- .例 1.9(上海大学,2005)设22 1231 1(1)()()()() n n n n n nn x x f x xf x x f x x f x - - éù --++++ ëûL ( 2 n ³ )求证: 1() i x f x - (1,2,,1) i n =- L . 证明 由题设易知1222 1231 1()()()()n n n n n n n n x x x f x xf x x f x x f x --- - ++++++++ L L 这里令e 是n 次本原单位根,那么22 1231 22222 1231 11212 1231 (1)(1)(1)(1)0(1)(1)()(1)()(1)0(1)(1)()(1)()(1)0n n n n n n n n n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e e e e e e e e e - - - - ---- - ì ++++= ï ++++= ï íï ï ++++= î L L L LL于是关于 1231 (1),(1),(1),,(1) n f f f f - L 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22 22222112121 1()() 0 1()()n n n n n n ee e e e e e e e - - ---- ¹ L L MMMML .故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零解,于是 121 (1)(1)(1)0 n f f f - ==== L ,所以 1()i x f x - (1,2,,1) i n =- L .例 1.10(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年)已知 ( ) ( ) x g x f , 是数域 P 上两个次数大 于零的多项式,且存在 ( ) ( ) 11 ,[], u x v x p x Î 使得 ( ) ( ) ( ) ( ) 1 1 1 = + x g x v x f x u ,问是否存 在 ( ) ( ) ,[] u x v x p x Î ,使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f x v x g x u x g x v x f x u ¶ < ¶ ¶ < ¶ = + , , 1 . 如果存在,这样是唯一的吗?说明理由.解 由于 ( ) ( ) ( ) 11 ()1 u x f x v x g x += ,若 ( ) 1 u x 的次数大于 ( ) g x 的次数,则由 带余除法得( ) ( ) ( ) ( ) 1 u x g x q x u x =+ , ( ) ( ) ( ) ( )u x g x ¶<¶ 代入上式得( ) ( ) ( ) ( ) ( ) ( ) ( ) 1 1f xg x q x u x g x v x ++= 即( ) ( ) ( ) ( ) ( ) () ( ) 1 1 = + + x v x q x f x g x u x f 令 ( ) ( ) ( ) ( ) 1 v x f x q x v x =+ ,则有( ) ( ) ( ) ( )x f x v ¶ > ¶ 否则由比较次数可知上式将不可能成立.关于唯一性的证明,可以假设 ( ) 2 u x , ( ) 2 v x 也满足条件,那么有( ) ( ) ( ) ( ) ( ) ( ) ( ) ( ) 1122 1f x u xg x v x f x u x g x v x +=+= 易得( ) ( ) ( ) ( ) ( ) ( ) ( ) ( )1221 f x u x u x g x v x v x -=- 由 ( ) f x 与 ( ) g x 互素,可知 ( ) ( ) ( ) ( ) 12 | g x u x u x - .又由 ( ) ( ) ( ) ( ) ( ) 12 u x u x g x ¶-<¶ ,可得 ( ) ( ) 12 0 u x u x -= ,即 ( ) ( ) 12 u x u x = ,这时有( ) ( ) 12 v x v x = .例 1.11(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证明:如果 ( ) ( )( ) 1 , = x g x f ,那么 ( ) ( ) ( ) ( ) ( ) ( ) ( ) ( ) ( ) ( ) ,1f xg x f x g x f x f x g x g x +++= 证明 由已知条件有 ( ) ( ) ( ) ( ) ,1 f x f x g x += , ( ) ( ) ( ) ( ) ,1 g x f x g x += ,由多 项式互素的性质可得( ) ( ) ( ) ( ) ( ) ,1f xg x f x g x += 于是有( ) ( ) ( ) ( ) ( ) ( ) ( ) ,1f xg x f x g x f x g x ++= ( ) ( ) ( ) ( ) ( ) ( ) ( ) ,1f xg x f x g x f x g x +++= 综合上述两个等式以及多项式互素的性质有( ) ( ) ( ) ( ) ( ) ( ) ( ) ( ) ( ) ( ) ,1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例 1.12(苏州大学,2005)设 () f x 是一个整系数多项式,证明:如果存在 一个偶数m 和一个奇数n ,使得 () f m 和 () f n 都是奇数,则 () f x 没有整数根.证明 (反证法) 假设 () f x 有整数根k ,则 ()()() f x x k g x =- ,因为x k - 是 本原多项式,故 () g x 是整系数多项式. 又由于()()() f m m k g m =- , ()()() f n n k g n =- .且 () f m 和 () f n 都是奇数,那么m k - ,n k - 都是奇数,与m 是偶数且n 是 奇数矛盾,所以 () f x 没有整数根.例1.13 (四川大学, 2004年) (1) 设多项式 ( ) ( )( ) ( ) ( ) 1 1 2 2 1 + - - × × × - - = n x x x x f , 其中n 为非负整数. 证明: ( ) x f 在有理数域上一定不可约.(2) 在有理数域上求多项式 ( ) 36 12 11 2 2 3 4 + - - + = x x x x x g 的标准分解式.(1) 证明 假设 ( ) f x 在有理数域上可约, 故 ( ) f x 可分解为两个整系数多项式 的积, 即存在两个整系数多项式 ( ) ( ) , h x k x 使得( ) ( ) ( )f x h x k x = 注意到 ( ) 1,1,2,,21 f i i n ==×××- ,于是( ) ( ) 1,1,2,,21h i k i i n ==×××- 令 ( ) ( ) ( ) l x h x k x =- ,由 ( ) h x 与 ( ) k x 的次数小于21 n - 知 ( ) l x 的次数也小于 21 n - ,但是 ( ) l x 有21 n - 个不同的根为 1,2,,21 x n =×××- ,那么有 ( ) 0 l x º ,于是 ( ) ( ) h x k x = ,推得( ) ( ) ( ) 2f x k x =³ 但是 ( ) 00 f = ,矛盾. 于是 ( ) f x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2) 注意到 ( ) ( ) 230 g g =-= ,由综合除法可得( ) ( ) ( )2223 g x x x =-+ 上式为 ( ) g x 在有理数域上的标准分解式.例 1.14(上海大学,2005)设 1 ()2n nf x x x + =+- (1) n ³ ,求 () f x 在有理数域上的不可约因式并说明理由. 解11 ()2(1)(1)n n n nf x x x x x ++ =+-=-+- 112 12 (1)(1)(1)(1) (1)(2222)(1)()n n n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g x --- -- =-++++-+++ =-+++++ =- L L L 对 () g x , 令 2 p = , 用Eisenstein 判别法容易证明 () g x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因此 () f x 在有理数域的不可约因式是: 1 x - 及 12 2222 n n n x x x x -- +++++ L .例 1.15(大连理工大学,2004)设R Q 分别表示实数域和有理数域,(),()[] f x g x Q x Î . 证明:(1) 若在 [] R x 中有 ()() g x f x ,则在 [] Q x 中也有 ()() g x f x .(2) () f x 与 () g x 在 [] Q x 中互素,当且仅当 () f x 与 () g x 在 [] R x 中互素.(3) 设 () f x 是 [] Q x 中不可约多项式,则 () f x 的根都是单根.证明 (1)(反证)假设在 [] Q x 中 () g x 不能整除 () f x ,作带余除法有()()()(),(),()[]f x q xg x r x q x r x Q x =+Î 且 (()) r x ¶< (()) g x ¶ .以上带余除法的结果在 [] R x 中也成立,所以在 [] R x 中 () g x 不能整除 () f x , 与在 [] R x 中有 ()() g x f x 矛盾. 因此,结论成立.(2) 如果 () f x 与 () g x 在 [] Q x 中互素,那么存在 (),()[] u x v x Q x Î ,使得()()()()1 f x u x g x v x += .以上等式在 [] R x 中也成立,所以 () f x 与 () g x 在 [] R x 中互素.如果 () f x 与() g x 在 [] Q x 中不互素,那么 () f x 与 () g x 在 [] Q x 存在非零次公因式.即()[] d x Q x Î , (())1,d x ¶³ 1 ()()() f x d x f x = , 1 ()()() g x d x g x = ,11 (),()[]f xg x Q x Î 以上两个等式在 [] R x 中也成立. 因此, () f x 与 () g x 在 [] R x 中不互素. (3) () f x 是 [] Q x 中的不可约多项式 , 则 ' ((),())1 f x f x = , 否则 ' ((),())()1, f x f x d x =¹ 则 () f x 有重因式, 与 () f x 不可约矛盾. 于是 () f x 没有重 因式,所以 () f x 的根都是单根.例 1.16(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设 p 是奇素数,试证 1 + + px x p 在有理数 域上不可约.证明 令 1 x y =- ,代入 ( ) 1 p f x x px =++ 有( ) ( ) ( ) ( ) ( ) 1111 pg y f x f y y p y ==-=-+-+ .考查多项式 ( ) ( ) ( ) 1! h y p g y =- ,注意到 p 是一个奇素数,那么 ( ) h y 的常数项为 ! p - ,于是对于素数 p 有, |! p p - ,而 2p 不整除 ! p - ,对于 ( ) h y 的首项,显然有 ( ) |1! p p - .对于其他的项,利用二项式定理对( ) ( ) 1!1 pp y -- 展开可知 p 能整除除了首项和 常数项之外的所有项系数. 又 ( ) 1 p y - 中关于 y 的一次项的系数也为 p 的倍数, 于是 p 整除 ( ) h y 的除了首项和常数项之外的所有系数. 利用Eisenstein 判别法可 知 ( ) h y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即 ( ) g y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也即 ( ) f x 有理数 域上不可约.例 1.17(陕西师范大学, 2006年) 11 ()()(),()()(), f x af x bg x g x cf x dg x =+=+ 且0 a bc d¹ ,证明: 11 ((),())((),()) f x g x f x g x= . 证明 令 111 ()((),()) d x f x g x = , ()((),()) d x f x g x = .由1 ()()() f x af x bg x =+ (*) 1 ()()()g x cf x dg x =+ (**)于是 1 ()() d x f x , 1 ()() d x g x . 那么 1 ()() d x d x .由式(*)与式(**)可以看成是关于 (),() f x g x 的线性方程组,解得,( ) ( )11 11 1()()() 1()()() g x ag x cf x ad bc f x df x bg x ad bc=- - =- - 于是 11 ()() d x f x , 11 ()() d x g x . 那么 1 ()() d x d x . 显然 1 ()() d x d x .于是11 ((),())((),()) f x g x f x g x = .例 1.18(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设 ( ) 1 2 34 + + + + = x x x x x f .(1) 将 ( ) x f 在实数域上分解因式.(2) 证明: ( ) x f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由此证明 ( ) 5/ 2 cos p 不是有理数. (1) 解 不妨设 2 2 5, i e pa b a == , 于是 ,,, a a b b 是1的四个非实数的 5次方根. 显然有( ) ( )( )( )( )( ) ( ) ( ) ( )2222 11 24 2cos 12cos 1 55 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ab b a a b b p p =---- =-++-++ æöæö =-+-+ ç÷ç÷èøèø上式为 ( ) f x 在实数域上的因式分解. (2) 证明 令 1 x y =+ ,代入 ( ) f x .有( ) ( )1 g y f y =+ ( ) ( ) 5432 11 11510105y y y y y y +- =+- =++++ 对素数5 用Eisenstein 判别法可得 ( ) g y 是有理数域上不可约的多项式, 于是 有 ( ) f x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 若 ( ) cos 2/5 p 是有理数 , 由 ( ) ( ) 2 cos 4/52cos 2/51 p p =- 可知 ( ) cos 4/5 p 也是有理数.于是由(1)的结论可知( ) 22 24 2cos 12cos 1 55 f x x x x x p p æöæö=-+-+ ç÷ç÷ èøèø.上式为 ( ) f x 在有理数域上的分解,这将导致 ( ) f x 在有理数域上可约,矛盾. 故结论成立.例 1.19(华东师范大学,2005 年)试在有理数域、实数域及复数域上将 ( ) 1 7 8 9 + + × × × + + + = x x x x x f 分解为不可约因式的乘积(结果用根式表示),并简 述理由.解 由( ) ( ) 1011 x f x x -=- ( )( )( )( )1 1 1 1 23 4 2 3 4 + - + - + + + + + - = x x x x x x x x x x 可知它在有理数域上的不可约分解为( ) ( )( )( )432432 111 f x x x x x x x x x x =+++++-+-+ (这里设 ( ) 432 1 1 g x x x x x =++++ ,并取 1 x y =+ 代入,并对素数 5用 Eisenstein 判别法可知 ( ) 1 1 g y +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同理设 ( ) 432 2 1 g x x x x x =-+-+ ,并取 1 x y =- 代入,可知 ( ) 2 1 g y -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设 243 55551212 ,,, i iii eee e pp ppa ab b ==== ,显然 1 的五次方根为 1122 1,,,, a a a a ;‐1的五次方根为 1122 1,,,, b b b b - . 于是在实数域上 ( ) f x 可分解为( ) ( ) ( ) ( ) ( ) ( ) ( ) ( ) ( ) ( )2222 11221122 11111f x x x x x x x x x x a a a a b b b b =+-++-++-++-++ 显然在复数域上 ( ) f x 可分解为( ) ( )( )( )( )( )( )( )( )( ) 112211221 f x x x x x x x x x x a a a a b b b b =+-------- .第二章 行列式例 2.1(兰州大学,2004年) 计算下列行列式的值121 121 121 1231 n n n n n n n n xa a a a a x a a a D a a x a a a a a a x- - - - = L L L M M M M M L 解 将 n D 的第2列到第 1 n +列加到第1列,且提取公因子有 121 21 21 1231 1 1 ()1 1 n n n n nn i n n i n a a a a xa a a D x a a x a a a a a x- - - = - =+ å L L L M M M M M L 121 12121213212 1 00()000 0 n n ni i n n na a a a x a x a a a x a a a a a a a x a - = -- - =+-- ---- å L LL M M M M M L 11()() nni i i i x a x a = = =+- å Õ .例 2.2(中山大学,2009年) 计算n 阶行列式22 111122 2222 22 111122 1...1... ..................1... 1... n n n nn n nn n n n n nn n n nx x x x x x x x D x x x x x x x x - - - ---- - = 解 首先考虑 1 n + 阶范德蒙行列式221 1111 1 221 2222 2 221 1111 1 221 2211... 1... .................. ... () 1... 1 (1)...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g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 -- ---- - -- -- =213111 3222 ()()...()()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从上面 1 n + 阶范德蒙行列式知,多项式 () g x 的 1 n x - 的系数为 21(1) n D D + -=- ;但从上式右端看, 1 n x - 的系数为12 1 (...).()n ji i j nx x x xx £<£ -+++- Õ 二者应相等,故 12 1 (...).() n n ji i j nD x x x xx £<£ =+++- Õ .例 2.3(北京交通大学,2004年)计算n 阶行列式111 23 222341222123 111 122111...11... 1... ............1 (1)... nn n n n n n n n n n nn n C C C C C C D C C C C C C + --- -- --- +- =.解 从最后一行起将每一行减去前面一行便可将行列式降一阶, 再对降一阶的行列式做同样的处理,不断这样下去可得 1 D = .例 2.4(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n 阶行列式21...11 13 (11) (1)1...11n =+ .解 答案是 1 1!(1) ni n i= + å . 这是因为原式 21...1111...11 13 (1102)...11 (1)1...1101...11n n ==++ 将上述行列式的第二行到 1 n + 行分别减去第一行,可得原式 11...11 11...00 (1)...n- =- 然后依次将第二列乘以1,第三列乘以 1 2 ,........,第 1 n + 列乘以 1n都加到第一列可得1 11 11...1 (11)2 101...00 !(1) ............... 00...0 ni n n i n= ++++ =+ å .例 2.5(南开大学,2003年) 计算下列行列式的值1112121 1212222 1122 ... ... ............... n n n n n n n n n n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D a b c a b c a b c +++ +++ =+++ 解法 1 将 n D 按第一行拆成两个n 阶行列式相加,并由于 3 n ³ ,故得1211121 12122221212222 11221122 ...... ...... .............................. n n n n n nn n n n n nn n n n n a a a b c b c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D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000=+= 解法 2 将原n 阶行列式加边成一个 1 n + 阶行列式11112121 21212222 112 100...0 ... ... ............... ... n nn n nnn n n n n x a b c a b c a b c D x a b c a b c a b c x a b c a b c a b c+++ =+++ +++由于 3 n ³ ,故对上面的 1 n + 阶行列式按第一行展开可知,其每个元素的余子式 都是一个至少有两列元素对应成比例的n 阶行列式,从而都等于零. 因此 0 D = .例 2.6(浙江大学,2004年) 计算n 阶行列式... ... .................. ... ... ... n b b b b a b b b a b D b b a b b b a b b b a b b b b=解 ......() ......0 .................................... ......0 ......0 ......0 n b b b b a b b b b a b b b b b a b b b b a b D b b a b b b b a b b b a b b b b a b b b abbbb a b b b b -+ + == + + + 11 ... ... .................. (1)() ... ... ...n n b b b b b b b b a b a b D b b a b b b a b b b a bbbb+ - =--+(3) 1121 (1)()(1)()n n n n n a b D b a b + +- - =--+-- 注意到 222 D b a=- 递推可得(3) 1 2(1)()((1)) n n n n D a b a n b + - =--+- .例 2.7(复旦大学,2005年) 设 12 ...,0,1,2,... k k kk n s x x x k =+++= , 计算 1 n + 阶行列式11 121122 121 ...1 ... .................. ... n nn n n n n nnn n s s s s s s xD s s s xs s s x- - -- -- = 解 根据 k s 的定义、行列式的乘法以及范德蒙行列式知,所给的 1 n + 阶行列 式D可表示成两个 1 n + 阶行列式相乘111112 221111 112 12 11...11 1...0 ...1...0 ................................ 1...0 ... 00 (01)n n nn n n n n n n n n nnnn n x x x x x x x x D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2 11 ()(())nj ji i i j nx x xx =£<£ =-- ÕÕ 211 ()() ni ij i i j nx x xx =£<£ =-- ÕÕ .例 2.8(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计算n 阶行列式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32 1 L L M M M M M L L L n n n n n n D n- - - - - = ∙ 解 将第2列,第 3列,…,第n 列都加到第 1 列上11 11 01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1 32 2 ) 1 ( L L M M M M M L LL nn nn n n n n D n - - - - - + =111 1 1 1 1 1 11 11 1 1 11 2) 1 ( LL M M MM L L n n n n n n - - - - + = 1111 1 1 1 1 11 11 1 1 1 1 2) 1 ( LL M M MM L L - - - - - - - + = n n n n n111 10 0 0 0 0 00 0 0 2) 1 ( L L M M M ML L - - - - + = n n n n n 2)1 ,2 , 2 , 1 ( ) ( ) 1 ( ) 1 ( 2) 1 ( - - - - × - - + =n n n n n n L t 21 2)2 )( 1 ( ) ( ) 1 ( )1 (2 ) 1 ( - - - - - × - - + = n n n n n n n 2)1 ( )1 ( 1 2)1 ( + ×- = - - n n n n n 1) 2 )]( 1 ( 2 [ - - - = = n x n x 例 2.9(大连理工大学, 2004年) 计算n 阶行列式1 1 1 12 1 2 1 1 12 1 1 1 1 L M M M M M L L nn n D n - - - =解 将第2行,第 3行,…,第n 行都加到第 1 行上1 1 1 12 1 2 1 1 11 1 1 1 1 L M M M M M L L n n D n - - =0 01 0 1 0 0 0 1 1 1 1 1 L M M M M M L L nn - - =1 2) 1 ( )1 ,2 , , 1 , ( 1 ) 1 ( ) 1 ( ) 1 ( ) 1 ( - - - - - - = - - = n n n n n n n n L t .例 2.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年) 计算下列行列式的值.12 12 12... .................. n n n n a a a a a a D a a a l l l+ + =+ 解 将行列式的所有列加到第一列, 并提取公因子 12 (...) n a a a l ++++ 可得1212 1212 1 1212...... ......().............................. n n nn n i i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l l l l l l l= ++ ++ =+ ++ å 然后将第 2 列到第n 列依次减去第一列乘以 12 ,,..., n a a a 得到一个下三角的行列式, 易得12 12 1112... ...()............... n nn n i i n a a a a a a a a a a l l ll l- = + + =+ + å 例 2.11(上海交通大学,2004年)求下面多项式的所有根23 2 3 23 2 3 3 2 3 2 22 23 2 2 2 2 3 ) ( nn n n nnna x a a a a a a a a x a a a a a a a a x a a a a x x f - - - - - - - - - - - - - - - - - - - = L MM M M L L L 解 将第一列的 2 a - 倍,3 a - 倍,L , n a - 倍分别加到第 2 列,第3列, L ,第n 列2323 221 3333 100100 ()010(2)010 0101n n n nnx a a a x a a a a a f x a x a a a - ------- -- =-=-- -- L L L L L L M M M M M M M M LL第2列的 2 a 倍,第 3列的 3 a倍,L ,第n 列的 n a 倍都加到第一列 22223 13 0100 ()(2)0010 001n n n x a a a a a f x x - ------ =- L L L L M M M M L1222 (2)(3)n n x x a a - =---- L 所以, 2 x = 是 () f x 的 1 n - 重根, 222 3 n a a +++ L 是 () f x的单根. 例 2.12 (北京交通大学,2005年)计算 1 n + 阶行列式11111 (1)(2)...()(1)(2)...()............... 12... 111 (1)n n n nn n n n n x x x x n x x x x n D x x x x n ---- + +++ +++ = +++ 解 注意到依次把第一行和第 1 n + 行交换次序,第2行和第n 行交换次序, ...,可得2 1 1111111...1 12... (1) ............... (1)(2)...()(1)(2)...() nn n n n n n n n nx x x x n D x x x x n x x x x n + ---- +++ =-+++ +++ 21 (1)(()()) n i j n x j x i £<£ =-+-+ Õ 21 (1)()n i j nj i £<£ =-- Õ 第三章 线 性 方 程 组例 3.1(清华大学,2006 年)设 12 ,,, s a a a L 是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则122311 ,,,, s s s a a a a a a a a - ++++ L 是否线性无关? 证明之.证明 若 112223111()()()()0 s s s s s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 ++++++++= L 将上式展开并利用 12 ,,, s a a a L 的线性无关,可得关于 121 ,,, s s k k k k - L 的线性方程 组为1 2 1 100...10 110...00 ... 011...0... ...............0 00...110 s s k k k k - æö æöæö ç÷ ç÷ç÷ ç÷ ç÷ç÷ ç÷ ç÷ç÷= ç÷ ç÷ç÷ ç÷ ç÷ç÷ ç÷ç÷ ç÷ èøèø èø 令其系数矩阵为 A ,显然有 1 1(1) s A + =+- .当 S 为偶数时 , 0 A = , 则方程组有非零解 , 这是122311 ,,,, s s s a a a a a a a a - ++++ L 线性相关.当 S 为奇数时 , 0 A ¹ , 则方程组仅有零解 , 这是122311 ,,,, s s s a a a a a a a a - ++++ L 线性无关.例3.2 (北京科技大学, 2005年) 设 0 h 是线性方程组的一个解, 而 12 th h h L , , , 是它的导出方程组的一个基础解系, 1021010 ,,..., t t g h g h h g h h + ==+=+ .证明:线性方程组的任一解g , 都可表成 112211 ... t t g m g m g m g ++ =+++ , 其中 121 (1)t m m m + +++= . 证明 设 0211 ... t t g h m h m h + =+++ ,令 121 1... t m m m - =--- , 即 121 ...1 t m m m - +++= ,则由于 1021010 ,,..., t t g h g h h g h h + ==+=+ ,1210211 (...)... t t tg m m m h m h m h ++ =++++++ 1021010 ()...() t t m h m h h m h h + =+++++ 112211... t t m g m g m g ++ =+++ 例 3.3(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 年)设 12 ,,, r a a a L 是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1,1,2,..., ri ij j j k i r b a = == å ,证明: 12 ,,, r b b b L 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是矩阵11121 21222 12... ... ............ ... r r r r rr k k k k k k K k k k æöç÷ ç÷ = ç÷ ç÷ èø不可逆.证明 12 ,,, r b b b L 线性无关Û 10 ri i b = = å 仅有零解Û 10 rij i j j k x a = = å 仅有零解Û(由 12 ,,, r a a a L 线性无关性仅有零解)方程组 ' 0 K X = 仅有零解Û ' K 可逆Û矩阵 11121 21222 12... ... ............ ... r r r r rr k k k kk k K k k k æöç÷ ç÷ = ç÷ ç÷ èø是可逆的.例 3.4(上海大学,2005 年)设b 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 b = 的一个解,12 ,,, n r a a a - L 是其导出组的一个基础解系,证明:(1) 12 ,,,, n r a a a b - L 线性无关.(2) 12 ,,,, n r b a b a b a b - +++ L 线性无关.证明 (1) 假定 12 ,,,, n r a a a b - L 线性相关,而 12 ,,, n r a a a - L 线性无关,那么b 可由 12 ,,, n r a a a - L 线性表出,则b 是导出组的一个解与b 是AX b = 的一个解矛 盾.(2)令( ) ( ) ( ) 1122 0n r n r x x x x b a b a b a b -- +++++++= L 于是( ) 112212 0n r n r n r x x x x x x x a a a b --- ++++++++= L L 由 12 ,,,, n r a a a b - L 线性无关,则12 0n r x x x - ==== L 且12 0 n r x x x x - ++++= L ,于是 12 0 n r x x x x - ===== L ,故(2)成立.例 3.5(东北大学, 2003年) 设 1 2 ... r A a aa æö ç÷ ç÷ = ç÷ ç÷ èø是一个r n ´ 阶矩阵() r n < 且秩为r ,已知:b 是 0 AX = 的非零解,讨论 12 ,,, r a a a L 与b 的线性相关性.证明 由于对矩阵A , 有 () r A r = , 记 12 ,,, r U a a a =<> L . 显然有 12 ,,, ra a a L 为空间U 的一组基,由于b 是方程组 0 AX = 的一个非零解,所以有 T b 与12 ,,, r a a a L 相正交,于是有 U b ^^ Î ,对于 12 ,,, r a a a L 与 T b 的线性组合1122 0T r r l l l l a a a b ++++= L 两边同时与 T b 做内积,注意到 T U b ^ ,可得(,)0T T l b b = 由于 0 T b ¹ ,可得 0 l = ,于是1122 0r r l l l a a a +++= L 由 12 ,,, r a a a L 的线性无关性可得0(1,2,...,)i l i r == 即 12 ,,,, r a a a b L 的线性无关.例 3.6(浙江大学,2004 年) 令 12 ,,, s a a a L 是 n R 中s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 证明:存在含n 个未知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使得 12 ,,, s a a a L 是它的一个基础解 系.证明 以列向量 12 ,,, s a a a L 的转置为行构成矩阵A1 2 TT T s A a a a æö ç÷ ç÷= ç÷ ç÷ ç÷ èøM 考虑以A 为系数矩阵的齐次线性方程组AX = 它的基础解系由 n s - 个 n 维列向量组成,设基础解系为 12 ,,, n s b b b - L 以12 ,,, T T T n s b b b - L 为行构成矩阵B ,则以B 为系数矩阵的齐次线性方程组 0 BX = 满足要求.因为 12 ,,, n s b b b - L 是 0 AX = 的解,则 0,1,,;1,, T j i s j n s a b ===- L L .它同 时说明,作为 n 维向量, 12 ,,, s a a a L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 0 BX = 的解,而() r B n s =- .故 12 ,,, s a a a L 是 0 BX = 的一个基础解系.例 3.7(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讨论 , a b 为何值时,如下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无穷多解? 当有无穷多解时,求出它的通解.1234 234 234 1234 0 221 (3)2 321 x x x x x x x x a x x b x x x ax +++= ì ï ++= ï í-+--= ï ï +++=- î解 将增广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化为行阶梯形矩阵,有1111011110 0122101221 01320132 321101231 A a b a b a a æöæö ç÷ç÷ ç÷ç÷ =® ç÷ç÷ ------ ç÷ç÷ ---- èøèø11110 01221 00101 00010 a b a æöç÷ ç÷ ® ç÷ -+ ç÷- èø.(1)当 1 a ¹ 时方程组有唯一解. (2)当 1 a = 且 1 b ¹- 时方程组无解. (3)当 1 a = 且 1 b =- 时方程组有无穷多解. 解方程组1234 234 0 221 x x x x x x x+++= ì í++= î 方程组的特解为 0 1 1 0 0 a - æöç÷ç÷ = ç÷ ç÷ èø,导出组的基础解系为 12 11 22 , 10 00 h h æöæö ç÷ç÷ -- ç÷ç÷ == ç÷ç÷ ç÷ç÷ èøèø, 于是通解为 01122 k k a a h h =++ .例 3.8(东南大学,2005年) 问:参数 , a b 取何值时,线性方程组1234 1234 234 1234 1 32 223 54(3)3 x x x x x x x x a x x xx x a x x b +++= ì ï+++= ï í++= ï ï ++++= î有解?当线性方程组有解时,求出其通解.解 将增广矩阵做初等行变换可化为10112 01223 0002 0000 a b a --- æöç÷ç÷ç÷ - ç÷èø. 显然若要方程组有解,必须有 0 a = 且 2 b = , 这时增广矩阵变为10112 01223 0002 0000 a b a --- æöç÷ç÷ ç÷- ç÷èø 方程组的一个特解为 ' (2,3,0,0) - ,基础解系为 ''(1,2,1,0),(1,2,0,1) -- ,于是通解为12 211 322 010 001 x C C - æöæöæöç÷ç÷ç÷ -- ç÷ç÷ç÷ =++ ç÷ç÷ç÷ ç÷ç÷ç÷ èøèøèø. 例 3.9(东南大学,2004年) 已知线性方程组1122 1122 1122 () 0()...0 ........................... ...()0 n n n n n na b x a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x a b x ++++= ì ï++++= ï íï ï ++++= î (*)其中 10 ni i a = ¹ å .试讨论 12 ,,, n a a a L 和b 满足什么条件时,(1)方程组仅有零解.(2)方程组有非零解,此时用基础解系表示所有解.解 由于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2 1 12 12 2 111 ............ ............... ... nin i n n n in i nn nin n i b a a a a b a a a a b a b a a b a a a a bb a a a b = = = + + + ++ =+ ++ å å å .2 2 1111 1100 1 10()()() ............ ............1 (1)0... n nnnn n i i i i i i nn a a a b a bb a b a b a ba a bb- === + =+=+=+ + ååå(1)当 0 b ¹ ,且 1()0 ni i b a = +¹ å 时,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 于是此方程组只有唯一零解.(2) 当 0 b ¹ ,且 1()0 ni i b a = += å 时,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零. 因此方程组(1)有非零解,它的基础解系为 '(1,1,...,1) ,此时方程组的一切解可表为' (1,1,...,1), k k R Î .(3) 当 0 b = 时,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零. 此时方程组(*)有非零解,并且方 程组等价于1122 0n n a x a x a x +++= (**)由于 10 ni i a = ¹ å ,故在 12 ,,, n a a a L 中必有一个不为零,不妨设 0 ia ¹ ,则有 11 1111 ....... i i n i i i n i i i i a a a a x x x x x a a a a-+ -+ =------ 其中 111 ,...,,,..., i i n x x x x -+ 为自由未知量,因此原方程组的一个基础解系为' 1 1 (1,0,...,0,,0, 0i aah =- ..................................' 11 (0,0,...,1,,0,...,0) i i i a a h - - =-' 11 (0,0,...,0,,1,...,0) i i i a ah + + =-..................................' (0,0,...,0,,0,...,1) nn i a ah =-此时,方程组(*)的一切解可表为111111 ...() i i i i n n i X k k k k k Rh h h h --++ =+++++Î L . 例 3.10(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设 A 是n 阶矩阵,若 ()1 r A n =- ,且代数 余子式 11 0 A ¹ ,则齐次线性方程组 0 AX = 的通解是.。
华南理工大学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习题答案 (4)

所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
= ( −16, 23, 0, 0, 0 ) + k1 (1, −2,1, 0, 0 ) + k2 (1, −2, 0,1, 0 ) + k3 ( 5, −6, 0, 0,1)
20、 (2)解: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λ2 1 1 1 1 1 1+ λ 1 + λ = A λ λ − λ2 1+ λ 1 −λ 1 → 0 λ 0 −λ 1 − (1 + λ )2 1 − (1 + λ ) λ 2 1 1+ λ λ2 1 1 1 1+ λ → 0 λ −λ 0 0 −3λ − λ 2
β1 + β 2 + + β s
s −1
−βj
故 α j ( j = 1, 2, , s ) 可由向量组 β i ( i = 1, 2, , s ) 线性表示 所以向量组 β i ( i = 1, 2, , s ) 与向量组 α j ( j = 1, 2, , s ) 等价.
6、 (1)证明:因不存在 λ ,使得 ξ1 = λξ 2 ,故 ξ1 , ξ 2 线性无关 (2)解:
所以线性方程组的解为
x1 = 1 x = 1 2 x3 = 1 . x = 1 4 x5 = 2
3、 (1)证明:因 r (α1 , α 2 , α 3 , α 4 ) ≤ 3 < 4 ,所以 α1 , α 2 , α 3 , α 4 线性相关。
3 1 4 1 2 5 1 2 5 (2)证明: (α1 , α 2 , α 4 ) = −1 1 0 → 0 3 5 → 0 1 1 1 2 5 0 4 4 0 0 2
线性代数习题及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工版

习题一1.计算下列排列的逆序数 1)9级排列 134782695; 2)n 级排列 (1)21n n -。
解:(1)(134782695)04004200010τ=++++++++= ;(2)[(1)21]n n τ-=(1)(1)(2)102n n n n --+-+++=。
2.选择i 和k ,使得: 1)1274i 56k 9成奇排列;2)1i 25k 4897为偶排列。
解:(1)令3,8i k ==,则排列的逆序数为:(127435689)5τ=,排列为奇排列。
从而3,8i k ==。
(2)令3,6i k ==,则排列的逆序数为:(132564897)5τ=,排列为奇排列。
与题意不符,从而6,3i k ==。
3.由定义计算行列式11122122313241424344455152535455000000000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aaa 。
解:行列式=123451234512345()12345(1)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a a a a a τ-∑,因为123,,j j j 至少有一个大于3,所以123123j j j a a a中至少有一数为0,从而12345123450j j j j j a a a a a =(任意12345,,,,j j j j j ),于是123451234512345()12345(1)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a a a a a τ-=∑。
4.计算行列式:1)402131224---; 2)1111111*********----; 3)41241202105200117;4)1464161327912841512525--;5)2222222222222222(1)(2)(3)(1)(2)(3)(1)(2)(3)(1)(2)(3)a a a a b b b b c c c c d d d d ++++++++++++。
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所以所求点为 (4, 2, 4) 或者 (−4, −2, −4)。 ** 十、(13 分)** 设 f (x) 在 [0, 2] 上二阶可微, 且 |f (x)| ≤ 1, |f ’’(x)| ≤ 1 . 证明:|f ’(x)| ≤ 2 . ** 证明:** 用在 x 点的泰勒公式
f (y)
=
f (x)
+∞
cos(yx)de−2x
0
20
=
− 1 e−2x 2
cos(yx)|+0 ∞
−
y 2
∫ +∞
0
e−2x
sin(yx)dx
=
1
+
y
∫
+∞
sin(yx)de−2x
2 40
=
1 2
+
y e−2x 4
sin(yx)|+0 ∞
−
y2 4
∫ +∞
0
e−2x
cos(yx)dx
因此
∫ +∞
0
e−2x
cos(yx)dx
0
ex(1
−
cos(2x)dx
=
40
eπ − 1
−
+
1
∫
π
ex cos(2x)dx
4
40
∫π
∫π
ex cos(2x)dx = cos(2x)dex
0
∫
0 π
= ex cos(2x)|π0 + 2 ex sin(2x)dx
∫
0 π
= eπ − 1 + 2 sin(2x)dex
0
∫π
= eπ − 1 + 2(ex sin(2x)|π0 − 2 ex cos(2x)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