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18《相遇问题》说课稿
精品。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相遇问题》说课稿
精品。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中的相遇问题。
我的讲解将分为三个方面:分析教材,理清思路;优选教法,注重学法;优化程序,突出主体。
首先,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之后进行的教学。
通过生活实例,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学好这个内容,也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在实施知识目标的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从而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其次,好的教法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在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
教师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
我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研究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部分:在情境中感知;在游戏中引入;在操作中发现;在巩固中深化;在总结中提高。
在情境中感知阶段,我会引发思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发现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相对、相反、同向三种情况。
在游戏中引入阶段,我会以学生经常玩的两个游戏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揭示课题——相遇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两个物体“同时”行进的规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问哪些情况属于相遇问题,并归纳总结出具备哪些条件才会出现相遇的情况。
在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相遇卡进行实践活动,让两位同学同时行进,一位每次行进3厘米,另一位每次行进2厘米,然后填入表格中观察数据,研讨发现规律。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做”中感受两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的运动规律,更好地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
在应用规律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例题,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方式,可以独立完成、借助教材或请教同学,并指名板演,讲解思路。
《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一、导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非常普遍。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思路;2.掌握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公式;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如人、车、船等)在某段时间内相距一定的距离,他们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对方移动,直到相遇。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2.建立数学模型为了解决相遇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描述相遇问题:距离 = 速度 ×时间在这个公式中,距离是两个物体相遇时的总距离,速度是物体移动的速度,时间是两个物体相遇所需的时间。
3.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问题的已知条件,然后根据公式建立数学方程,最后解方程得出答案。
具体步骤如下:(1) 读懂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
(2) 建立方程:根据公式和题目信息,建立数学方程。
(3) 解方程:解方程得出答案。
(4) 整合答案:将答案整合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四、案例分析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小明和小华从家里同时出发去公园,他们相向而行,速度相同。
小明走了1小时后遇到了小华,又走了2小时后到达了公园。
小华也走了1小时后遇到了小明,再走了1小时后到达了公园。
问小明和小华相遇时走了多少时间?首先,我们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此处略去具体图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和小华在某一点相遇后继续前行,最终到达目的地。
根据题目信息,我们知道小明走了3小时后到达公园,而小华走了2小时后到达公园。
那么他们相遇所需的时间就是两者之和减去小明或小华单独走的时间。
现在我们用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小明和小华的速度都是v,相遇所需的时间为t小时。
2023相遇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
2023相遇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相遇问题说课稿1《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变单一的知识教学为发展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主流。
相遇问题是在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一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为基础来探索两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学习,帮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个小组要最快最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必然会团结协作,积极思考。
这样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利于面向全体,人人都有发言机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技巧,小组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三、教学过程:1、从实际出发,初步感知。
“相向、相背”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学生初步感知。
我设计了“怎样知道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这样一个问题,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引出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方法,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接着又问“如果找你的好朋友来,你们两个人合作,怎样能较快的走完从家到学校的路,再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小组合作想办法,汇报交流时,学生想出了两种方法,借助这两种方法帮学生初步感知“相向、相背”的含义。
2、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利用课件演示,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中的第二课。
2、说课标课标要求学生能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说教材《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简单的相关问题。
原来人教版的教材在学生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之后,分了两个步骤:①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
②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求相遇时间。
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北师大版教材直接进入第二步骤的学习,在这内容上有了一定的跨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课教材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4个问题:(1)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2)用方程解决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3)改变了淘气和笑笑两人的速度后,再次用方程解决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4)举出生活中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的其它情境。
4、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我能结合图分析简单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能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求相遇时间。
5、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
教学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6、说学科的教育价值教材把“相遇问题”这一内容放在第七单元中进行学习,其学科的价值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中学小学知识的衔接。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这节课我们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预设与生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课堂上我们有意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活动,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同时”这一词,更加明确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相遇问题(说课稿)-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相遇问题(说课稿)-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引入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数学老师XX。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中的“相遇问题”这个知识点。
假设你正在路上骑车,你可以想象,也许就有一个人正好和你背对背地骑车而过,可能在你身边骑行的人,或者准备在路口左转的人。
同样,也许有一个人在你前面骑车,也许一个行人或者动物突然出现。
这些都是“相遇问题”中的实例。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二、概念解释相遇问题,顾名思义,是描述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的相遇情况。
相遇问题通常涉及到时间,速度和距离等物理量的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相遇问题可能出现在各种场合,比如跑步,骑车,开车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从骑车的角度来讲解它。
三、问题解析以两个骑车者相遇的问题为例,我们来讲解如何解决相遇问题。
•假设骑车者 A 的速度是 Va(km/h),骑车者 B 的速度是 Vb(km/h)。
•假设两个骑车者从两个方向出发,发现相遇后,它们一起骑行到目的地。
•假设两个骑车者开始相距 S(km),则它们相遇所需的时间为 t(h)。
基于以上假设条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求解:•设两个骑车者相遇的时间为 t,它们相遇的地点距离 B 点的距离为 x,则它们距离 A 点的距离为 S - x。
•根据题目描述的信息,可以得到以下方程:Va × t = S - x + Vb × t。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骑车者相遇时所经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因此另一条方程为:Va × t = Vb × (t + Δt) + x,其中Δt 表示两个骑车者相遇后,它们继续骑行的时间。
根据以上两个方程,我们可以解出 x 和 t 的值。
四、例题练习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例题为例,练习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例题:两个骑车者从相距 80 公里的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以无障碍物的平均速度相遇后,一个人回到自己的起点,一个人到达对面的终点。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1页——72页。
二、说教材《相遇问题》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个物体运动中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主要是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等知识的基础。
三、说学情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行程问题,掌握了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过相遇问题这种生活场景,对相遇问题不难理解,但对相遇问题的主要特征: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
并在实际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观察、估计、画图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鉴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演一演”,“估一估”,“画一画”,“列一列”,“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有关类似“相遇问题”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四、说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3.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重、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请学生A帮老师拿教案。
通过这么一走,你想提怎样的问题?通过提问,回忆旧知识:速度×时间=路程【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实际生活,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理解概念,揭示课题1.请学生B帮老师拿直尺。
老师可以怎样尽快地拿到手中?师生表演,你发现哪些现象。
《相遇问题》(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相遇问题课程背景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本节课的主题是“相遇问题”。
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相遇问题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遇问题是数学中一个常见的领域,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困境之一。
通过学习相遇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与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以及解决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完本节课后应该能够: 1. 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 2. 运用相遇问题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问题; 3. 发现相遇问题背后的数学规律。
教学设计1. 课前热身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在一个公园里面散步,突然发现你们距离越来越近,会怎么做?”2.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或者让学生回答导入问题引入今天的主题——相遇问题。
例如:“小明每天都要骑车去学校,他们家和学校之间的路程大约是2公里,他妈妈为了让他早点到学校,便让他一直保持每小时16公里的速度。
今天,在和同学聊天时,他发现他的同学也每天骑车上学,两人都在同一条路上行进,两人相距20米,小明希望他的同学也能赶到学校,那么今天他的同学差不多需要行驶多久才能追上他呢?”3. 演示与分析教师在板书上绘制两车分别向前行驶的轨迹,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详细解释计算过程,更要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数学规律。
4. 练习与探究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相遇问题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小华和小明从A地到B地,两人初速度相同,小华在15分钟时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小明则一直保持原速度前进,每小时30公里,当小华重新出发时,小明已经到了终点B,请问小华时停了多久?”5. 总结教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相遇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对日常生活中的相遇问题的观察和分析。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科目:数学授课班级:五年级教者:常瑞)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71-72页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邮票的张数”,会用方程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会用方程结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
2.会用方程结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手机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首先、练习导入:请学生计算下列解方程题。
2x+x=3 2x+3x=70 5y+y=964m-m=9 3n-n=50 6x-3x=4.8教师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教师补充并指导(解行如“a x x=b”这样的方程,要根据乘法分配律和等式的性质来解)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
然后、讲授新课1、情境引入。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淘气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步行速度为50米/分,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说说你的想法。
1、根据以上情况,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2、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线段图。
并让学生尝试写出等量关系式: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淘气的速度×时间+笑笑的速度×时间=840米3、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70x+50x=840120x=840x=7 答:出发后7分相遇。
4、分享其它解决方法。
5、改变条件,淘气每分走80米,笑笑每分走60米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相遇问题》是北师大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中的第二课。
2.教材分析《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3个问题:①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说一说你的想法。
②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③如果淘气步行的速度是80米/分,笑笑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先想一想,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
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
本节课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也有难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4.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制定了以下的目标:①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
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③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课重点制定为: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制定为:找出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注重学生体验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基于这一观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体验相遇问题中两人或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不一样,但所用的时间相同这一难点,让学生模仿相遇过程和用手势表示相遇过程,使学生体验并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有助于学生对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过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模拟情景,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课外延伸。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中的第二课。
2、说课标课标要求学生能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说教材《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简单的相关问题。
原来人教版的教材在学生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之后,分了两个步骤:①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
②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求相遇时间。
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北师大版教材直接进入第二步骤的学习,在这内容上有了一定的跨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课教材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4个问题:(1)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2)用方程解决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3)改变了淘气和笑笑两人的速度后,再次用方程解决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4)举出生活中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的其它情境。
4、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我能结合图分析简单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能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求相遇时间。
5、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
教学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6、说学科的教育价值教材把“相遇问题”这一内容放在第七单元中进行学习,其学科的价值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中学小学知识的衔接。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这节课我们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预设与生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课堂上我们有意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活动,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同时”这一词,更加明确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备课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的备课说课稿作者。
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课题的备课过程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相遇问题》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个物体运动中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今后学习复杂的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估计、画图、分析归纳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建立方程的模型思想。
三、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
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找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并获得成功体验,建立方程的数学模型思想。
3.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1. 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能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2.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相遇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基本概念:介绍相遇问题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时间、路程等。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个简单的相遇问题,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索如何解决相遇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和观点。
5.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和等量关系。
6.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遇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探讨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相向而行,最终相遇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运动和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还存在着对问题理解不深,解题方法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掌握解题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引导发现法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
合作交流法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法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体验和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和深化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数学是学科中一种重要的学科。
数学的学科特点就是讲解规律和方法,而解决相遇问题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在五年级下册数学中,相遇问题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次说课主要介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1.了解相遇的定义和相关概念;2.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相遇的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相遇的概念。
相遇,就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在某个时间、地点或条件下相接触的现象。
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它们的速度、距离、方向等。
2. 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教学重点是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套路法和距离公式法。
套路法套路法是指根据题目要求,把问题分解为相同或相似的多个问题,然后通过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获得最终的答案。
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套路法,将问题分解为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然后逐步求解。
距离公式法距离公式法是指通过确定两个物体或人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来求解问题。
距离公式是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它强调物体之间的距离,求解过程中需要考虑速度和时间以及距离之间的关系。
3. 相遇问题的实际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相遇问题经常发生,例如追赶问题、相向而行问题等。
本课主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运用方法。
我们的教学要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来模拟相遇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策略1. 活动导入通过活动导入,可以使学生更加兴奋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挑战性的游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将班级划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模拟车速相同或不同的场景,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
分组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心理,也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奠定了有趣的基础。
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解、互动探究和游戏模拟等。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相遇问题》首先说教材:相遇问题是行程应用题的一部分。
在新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是没有单独的例题来教学相遇问题的,四年级接触了简单行程问题(单一物体时间、路程、速度三者关系的研究),在五年级的下学期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练习中才有接触到相遇问题的相关联系。
今借此次学校开展“期中质量分析研讨暨毕业班教学研讨会”的教学展示之际,我尝试着把“相遇问题”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给五年级的学生进行施教。
更好的学好此部分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做好铺垫。
说学情:学生在四年级下已经学习了简单行程问题,掌握了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过相遇问题这种生活场景,对相遇问题不难理解,但对相遇问题的特征:同时、相向而行、相遇,还需要进一步地加深和理解。
说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且富有挑战性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针对以上分析,本课时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两地的距离和两物体的运行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重点: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其思考方法。
难点: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针对“相遇问题”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突出主体与注重体验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3、数形结合、运用策略再来说一说学法: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质疑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述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2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2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一个有趣而又常见的问题,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
例如,两个人相向而行,两个车辆在道路上相向而行等问题,都是相遇问题。
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技巧。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难点是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步骤1. 线上讲解1.介绍相遇问题的概念和应用场景;2.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包括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3.演示几个典型的相遇问题的解法。
2. 线下实践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相遇问题,并用所学方法来解决问题;2.带着学生一起解决几道相遇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3. 总结与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用技巧,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法相遇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相遇问题。
2. 合作学习法在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演示法在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应用技巧时,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内容学生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是否掌握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用技巧;•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技巧;•是否能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虽然比较顺利,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线下实践环节,有些学生的思维难度较大,需要老师适当引导和帮助;另外,需要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永乐中心小学苏敏一、说教材1、说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二课。
2、教材分析: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简单的相关问题。
本课教材给学生提供了“送作业本”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2个问题:①让学生根据两个人的速度信息进行估计,在哪个地方相遇。
②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我将本班的学生设为本堂课的主人公,利用学生常见的上学、放学的相遇情境,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
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
本节课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也有难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4、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二、说教法、学法1、突出主体与注重体验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同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基于这一观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体验相遇问题中两人或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不一样,但所用的时间相同这一难点,让学生模仿相遇过程和用手势表示相遇过程,使学生体验并理解。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中的第二课。
2、说课标课标要求学生能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说教材《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简单的相关问题。
原来人教版的教材在学生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之后,分了两个步骤:①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
②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求相遇时间。
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北师大版教材直接进入第二步骤的学习,在这内容上有了一定的跨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课教材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4个问题:(1)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2)用方程解决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3)改变了淘气和笑笑两人的速度后,再次用方程解决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4)举出生活中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的其它情境。
4、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我能结合图分析简单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能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求相遇时间。
5、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
教学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6、说学科的教育价值教材把“相遇问题”这一内容放在第七单元中进行学习,其学科的价值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中学小学知识的衔接。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这节课我们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预设与生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课堂上我们有意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活动,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同时”这一词,更加明确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18《相遇问题》说课稿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下18《相遇问题》说课稿《相遇问题》说课稿⼀、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是⼩学数学新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程解决问题”中的第⼆课。
2、说课标课标要求学⽣能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程表⽰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等式的性质解⽅程。
3、说教材《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学⽣在掌握⾏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简单的相关问题。
原来⼈教版的教材在学⽣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之后,分了两个步骤:①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
②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求相遇时间。
⽽新课程改⾰理念下的北师⼤版教材直接进⼊第⼆步骤的学习,在这内容上有了⼀定的跨度,对学⽣的学习能⼒有了更⾼的要求。
本课教材让学⽣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4个问题:(1)估计两⼈在何处相遇。
(2)⽤⽅程解决淘⽓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3)改变了淘⽓和笑笑两⼈的速度后,再次⽤⽅程解决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4)举出⽣活中可以⽤类似的等量关系列⽅程解决的其它情境。
4、说教学⽬标本节课的学习⽬标:(1)我能结合图分析简单⾏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列⽅程解决问题的能⼒。
(2)我能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求相遇时间。
5、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
教学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式列⽅程解决⾏程问题。
6、说学科的教育价值教材把“相遇问题”这⼀内容放在第七单元中进⾏学习,其学科的价值⼀⽅⾯减轻了学⽣⽤算术⽅法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负担,另⼀⽅⾯有利于培养学⽣的数学思维,有利于中学⼩学知识的衔接。
⼆、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这节课我们采⽤了情境教学法,动⼿操作法,⾃主探究法,预设与⽣成的⽅法让学⽣感受到数学的魅⼒。
课堂上我们有意设计了⼀个⼩⼩的活动,突破了难点,让学⽣在活动中进⼀步理解“同时”这⼀词,更加明确所⽤时间是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中的第二课。
2、说课标
课标要求学生能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说教材
《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简单的相关问题。
原来人教版的教材在学生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之后,分了两个步骤:
①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
②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求相遇时间。
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北师大版教材直接进入第二步骤的学习,在这内容上有了一定的跨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课教材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4个问题:
(1)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2)用方程解决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3)改变了淘气和笑笑两人的速度后,再次用方程解决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4)举出生活中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的其它情境。
4、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结合图分析简单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能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求相遇时间。
5、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
教学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6、说学科的教育价值
教材把“相遇问题”这一内容放在第七单元中进行学习,其学科的价值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中学小学知识的衔接。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这节课我们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预设与生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课堂上我们有意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活动,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同时”这一词,更加明确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2.说学法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通过学生自学,对学,群学不仅掌握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而且明白了知识的形成,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生
学生已经在四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
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
而且本节课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也有难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模式我校的教学模式分为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二)自主解疑,合作探究(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四)达标检测,强化巩固(五)小结评价,自我反思
五、说教学过程
(一)在创设情境,复习导入环节
1、我们创设了一个情境,让一个学生走到教室前面,其他学生提出有关走路的数学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有关路程、速度和时间的相关问题。
紧接
着老师追问:你一分钟大约走多少米?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又让学生提问:10分钟走多少米?轻松地复习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数学关系式。
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三量间的关系出了三道应用题,让学生快速地回答。
其中:每分钟走80米,x分钟走()米,这一题的设计为本课的列方程解题做好了铺垫。
在此基础上,老师揭示课题,出示目标。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自主解疑,合作探究环节
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对子用动作或语言表示“相对,同时,相遇”这三个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肢体语言,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充分培养了学生说的习惯。
作为相遇问题中的重要概念,以往教师在处理同时、相对、相遇这几个关键词时,都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声、光、形、色上的优势,直接向学生一一演示。
刘老师的课堂上却没有花哨的课件演示,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想这些关键词,并通过动作或语言真实地展现自己对数学概念的原始理解状况。
老师又及时设计了一个问题:张三李四同时从家相对走来,8时出发,8.05分相遇,张三走了几分钟?李四走了几分钟?他们两人同时一共走了多少分?
老师故意设计这个陷阱,面对学生的回答没有急于给出明确的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去辨析;碰到理解的紧要处,就组织学生通过再一次表演来分析、领悟,在活动中让学生的体验更真实,理解更深刻。
1、自学例题
老师出示自学提示,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提示充分读题,提取信息,培养了学生在数学课上读的习惯。
学生在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借助学具对子表演。
然后老师用课件进行了展演,让学生从实物、线段图中充分的理解了相遇问题的特点。
2、提出问题,合作解决。
紧接着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
(1)两人一分钟走了多少米?2分钟,3分钟呢?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在组织学生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法及算理。
(2)当两人相遇时,他2人走的路程和总路程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自己
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得出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总路程这一等量关系式。
之后老师追问:相遇时,怎么求淘气和笑笑走的路程。
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三)在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环节
学生答题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板演。
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并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思路及解题过程。
在这一环节,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互动,有质疑,有解疑,有纠错,有评价,有反馈,。
2、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及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
然后变换题中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列方程解答。
3、说一说生活中那些情境也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式解答,这一设计让数学回归生活,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在达标检测,强化巩固环节
老师以课本为主,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一练的2,4基础题。
又进行了拓展,出了一道稍有难度的题进行拓展练习。
既巩固了基础,又做到了分层优化。
(五)在小结评价,自我反思环节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习惯上的。
让学生进行了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六、说教学手段的应用
1、信息技术应用恰到好处,本节课,教师有效的利用了多媒体对相遇问题进行了演示,并对学生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展演,让学生从感官上愉悦地参与了学习。
2、板书设计有老师的板书,也有学生的板书。
简明扼要,重难点突出,方法对比鲜明,解题步骤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
算术方法840÷(70+50) =840÷120 =7(分)
方程法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70x+50x=840 (70+50)x=840
120x=840 或 120x=840
x=7 x=7
答:出发后7分相遇。
3、课堂评价多元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适时地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质疑、评价,教师能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简明扼要而富有实效和激励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