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说。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③而忘操之(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这样,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狞可怖, ; 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说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 ( ) ②辄默记辄() ③儿痴这样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由 ?( )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进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认为知也。

1.解说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认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谈谈你对北人“强不知认为知”的见解。

(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可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说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可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中前两句的是( ) ,最后一句是( ) 。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字音读音履:lǚ边音, 第三声读音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非常用生字,第四声注释欲:将要,想要; 者:......的人; 先:首先;度duó:测量; 而:连词,表示承接; 置:放置,搁在;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等到,直到;之:到……去,往操: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罢:集市散了; 遂:于是;.曰:说; 宁nìng:宁可; .无:不;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试题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答案:1.①鞋子②拿③量长短④宁可;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试题二 1.翻译句子;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答案: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4 ①代词,指尺子;②到……去;③代词,指尺子;④代词,指尺子;⑤代词,指鞋;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者--……的人 .自---从; 坠:掉下;遽--急忙,立即,匆忙; 契--用刀雕刻; 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是--指示代词,这儿; 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止:动词,停止; 者--……的地方行:前进; .求--寻找; 若--像; 亦:也;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成语之意:解释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试题一、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涉②遽③是④求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试题二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2、为下列字注音;①坠②遽③契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②是③遽④求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三、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是吾剑之所从坠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试题一、、1.①渡江②急忙③这儿④寻求 ;3.⑴ A、C ⑵ B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试题二答案:1、吕氏春秋吕不韦2、①坠zhuì②遽jù③契qì3、①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4、①涉江者②代“舟”5、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6、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试题三、1 ①自:从; ②是:这;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3 记述;议论;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三、学弈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读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u若之矣yi\.为是\其智\弗若与yu \曰:非\然也.读课文时的基调: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感悟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注释弈:下棋;围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援:引,拉; 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之:天鹅; 之:前者; 俱:一起;弗若:不如,不同于; 矣:了; 为:因为;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指后者;然:这样; 思:想; 也:的;试题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2.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答案: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3.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试题二6.给加点的字注音;诲二人奕鸿鹄将至7.用“∕”划分朗读节奏;使奕秋诲二人奕8.解释加点的字;①通国之善奕者也②惟奕秋之为听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9.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10.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11.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 6.huì;hú; 7.使奕秋∕诲二人奕; 8.擅长;只、单;弓箭;共同;9.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0.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11.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四、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③廪:粮食仓库;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试题1.请解释“宣王说之”中的“说”的含义;2.成语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3、翻译句子①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②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答案——1: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滥竽充数,比喻没本事却混在有本事得人群中五、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 坐:因为;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 17.识:见过,见识编辑本段解释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编辑本段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2.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寓意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补充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2.翻译句字;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2其人自护其短短短处、缺点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 分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并壳者,欲以去热也;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 分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二、1 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④恬:坦然;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小学六年级古文阅读及答案(8篇)

小学六年级古文阅读及答案(8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一)(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一)(含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①,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②。

”其弟争曰:“舒雁③烹宜,翔雁燔④宜。

”竞斗而讼⑤于社伯⑥。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⑦。

已而⑧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有……者:有个……的人。

②烹:煮,烧。

③舒雁:栖息的雁。

④燔:烤。

⑤讼:争辩是非曲直。

⑥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一社。

⑦半焉:一半煮,一半烤。

焉,句末语气助词。

⑧已而:过了一会儿。

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弓射之()(2)翔雁燔宜.()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3.回答下列问题。

兄弟二人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_,最后的解决办法是______,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买椟(dú)还珠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②,薰以桂椒③,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④,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huán hái)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⑤珠也。

(注)①本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犊:木匣子。

②柜:盒子。

③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

④玫瑰: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鬻:卖。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还(huán hái)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为:②缀:③饰:3.“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的意思是()A.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珠宝,而不善于卖木匣子吧。

B.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木匣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C.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既善于卖木匣子,又善于卖珠宝吧。

4.那个郑同人把珠宝还给商人,只留下木匣子,原因是()A.珠宝实在太好了,闪闪发光B.木匣子做得太好了,被这个郑国人看中了5.“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指()A.留下珠宝退还木匣子,比喻取舍得当。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小学语文必做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后附答案)

小学语文必做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后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试题)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③佣:雇佣。

④大学:大学问家。

1.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A.匡衡/勤学/而无烛B.衡/乃穿壁/引/其光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4.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衡乃穿壁引其光”是想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母败儿司马光为.人母者,不患①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②,陷于大恶③,入于刑辟④,归于乱亡。

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

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⑤。

(选自《家范》)注释:患:担心。

不肖(xiào):品行不好。

大恶:大罪过。

刑辟(pì):犯了死罪。

辟,法律,刑法。

悉数:详细地一个一个列举。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患于知/爱不知教也B.慈母/败子C.母/败之D.若是者/多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 )(2)知(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5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5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孔君平诣其父造诣B.甚聪惠惠顾
C.儿应声答曰答应D.此是君家果君子
5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5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5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
A.在对方姓氏上做文章,机智应答。
B.用类推的方法否认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阅读短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A.绝句B.绝技C.绝妙D.断绝
4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45.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46.短文告诉我们知音就是。
47.小学六年,你一定积累了很多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诗句,马上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请你写一句送给你即将告别的同学:,。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日中:正午时分。②元方:陈太丘长子。③委:丢下,舍去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精心整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篇一狐假虎威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故遂与之行:2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意思是。

3.这句话被人们用来比喻什么,不正确的选项是()A.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

B.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C.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D.客观环境对人没有太大影响。

答案一、1.(1)做首领(2)认为(3)对的(4)逃跑4)到篇二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未译出要扣1分。

)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只要大意对即可)篇三欧阳修苦读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是:答案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高阶版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高阶版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高阶版含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题1:《岳阳楼记》节选【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题】1. 请解释“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中的“两相和”是什么意思?2.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答案】1. “两相和”指的是湖光与秋月的和谐统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2.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2:《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1. “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指的是什么?2. 请解释“花落知多少”一句的意思。

【答案】1. “春眠”指的是春天的困倦,人们容易在春天感到困倦。

2. “花落知多少”意味着花朵在春天的风雨中纷纷凋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易逝的感慨。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3:《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请解释“白日依山尽”一句的意思。

2.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答案】1. “白日依山尽”意味着太阳即将落山,阳光照耀在山峰上,形成了美丽的景象。

2.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4:《望庐山瀑布》【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题】1. “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指的是什么?2. 请解释“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的意思。

【答案】1. “香炉”在这里指的是庐山的香炉峰,因为它的形状像香炉而得名。

2. “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气势磅礴,给人以壮观的感受。

---以上仅是部分题目,如果您需要更多的题目和答案,请告诉我,我会继续为您提供。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二、解释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3、未闻是夫子。

未:________ 闻:________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示:给……看曰:说、未:没有闻:听见三、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说明既不能被穿透的盾与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其人XXX”的原因是他夸大了矛和盾的功力,使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如果我是楚国商人,我会比较自己的矛和盾与其他同类产品,展示它们的优点和质量,让顾客看到它们的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饲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狗咬死了蛇,但XXX却晕倒在地,一无所知。

狗彷徨地嗥叫着,来回在路上奔跑。

家人感到奇怪,跟着狗走。

XXX窒息而死,被人们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醒来的时候,狗始终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十分珍爱,视为亲人。

1.解释加点的字。

1)XXX喜欢打猎(弋:射)(2)狗咬死了蛇(咋:咬)(3)两天后才苏醒过来(乃:才)(4)XXX窒息而死(闷绝:窒息)2.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跟着狗走。

3.狗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主人,即使主人已经死亡,它也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XXX而学,夜以继日,这是形容人刻苦研究,勤奋不懈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

XXX的学生XXX曾经夜以继日地研究,甚至点燃了蜡烛。

XXX听说后,称赞他“X XX学”,并将他推荐给齐国的国君。

XXX后来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改写:形容人在研究上非常刻苦,不断地用夜晚来增加研究时间。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含解析答案)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含解析答案)

第1页 共22页 ◎ 第2页 共22页绝密★启用前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含解析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6分 , )1.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却只漫浪(随意)诵读 B.学而不厌(满足)C.万马齐喑(沉默)D.干将(得力将士)发硎2. 与“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中“故”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菱?C.故⋅事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你没有讲清楚呀。

D.如果你再故⋅意捣乱的话,我就不客气了!3.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 B.通国之善弈者也 C.弗若之矣 D.思援弓缴而射之4. 一年有几个季节( ) A.1个 B.4个C.3个D.2个 【考点】5. 选择加横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_______( ) A.善弈者也 与人为善 B.专心致志 致敬C.人与自然 与之俱学6.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盖士人读书(泛指知识阶层)B.第三要有恒(恒心)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下等,劣等)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常常)7.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说) C.心到最急(亲近) D.眼口岂不到乎(难道)8.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随意春芳歇(休息)B.王孙自可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C.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D.敏而好学(聪敏)9.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同“原”,本来) B.九州生气恃风雷(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C.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表示赞叹,相当于“啊”)D.干将发硎(磨刀石)10. 下列句中画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不耻下问(以……为耻)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智慧)C.默而识之(认识)D.诲人不倦(教诲)11. “因释其耒而守株”一句中“因”的意思是( ) A.原因 B.于是 C.凭借;依据12.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是“去,到”的是( )第3页共22页◎第4页共22页A.惊弓之鸟B.鸭有局促不安之相C.所过之处,枝折花落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13. 日积月累。

小学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①。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①仕:做官。

②辟:征召。

③主簿:官职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慕:(2)州里重其德行重:(3)凝之悉散之亲属悉: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

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答案:1. 倾慕看重全,都2.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3. 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4.答案:【示例】重其德行。

刘凝之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附参考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

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

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

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

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为。

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他)不就任。

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散给了亲友。

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实用文档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未成,弃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5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二、解释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精品文档答案: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未:没有闻:听见三、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翻译句子。

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字解释。

而置之其坐 25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窃入学舍窃:辄默记辄儿痴如此痴恬若不见2.翻译句子王冕者,诸暨人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 25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代词,指尺子; 词,指尺子;代词,指鞋。

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恬:坦然; 鞭子打。

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还:回到家里。

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捐:丢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解释加点词语天帝使我长百兽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 托:假装。

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寝:睡觉。

因:趁机。

时:当时。

何以:为什么。

觉:醒。

值:当......时。

且:尚且,暂且。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精品文档25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1.解释何以:.翻译:且托寐以观之既而问毓何以拜。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荆:古代楚国的别称。

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反:同“返”,回,归。

中流:江中心。

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舟人: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尝:曾经。

攘臂祛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精品文档 251.解释: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其:那里的。

病瘿: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异:奇怪。

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1.解释:25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奋耳,蹀躞而听。

”为:给。

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伏:趴着。

故:从前。

耳:耳朵听。

鸣:鸣叫声,作名词。

掉:摇摆。

奋:竖直。

蹀躞:小步走。

1.解释: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还:回到家里。

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捐:丢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精品文档 10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4、这个故事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捡到;玷污、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3、保持自己崇高的品行;知错能改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图小利,要做到拾金不昧。

狐假虎威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求——搜求,寻找。

无敢——不敢。

长—首领。

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逆—违反。

命—命令,志。

不信——不老实,说话。

走——跑,逃走。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精品文档 11 25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是害怕狐狸。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 [注: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天帝使我长百兽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故遂与之行〈5〉学而时习之〈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精品文档12 25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 托:假装。

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寝:睡觉。

因:趁机。

时:当时。

何以:为什么。

觉:醒。

值:当......时。

且:尚且,暂且。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精品文档 13 25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 1.解释寝:睡觉。

因:趁机。

时:当时。

何以:为什么 2.翻译: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

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精品文档14 25荆:古代楚国的别称。

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反:同“返”,回,归。

中流:江中心。

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舟人: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尝:曾经。

攘臂祛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遂买到一把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1.解释: 2.翻译:精品文档 15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其:那里的。

病瘿: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异:奇怪。

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精品文档 16 25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

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

”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 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其:代词,那里的;然:这样。

2.翻译: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10.对牛弹琴精品文档17 25奋耳,蹀躞而听。

” 为:给。

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伏:趴着。

故:从前。

耳:耳朵听。

鸣:鸣叫声,作名词。

掉:摇摆。

奋:竖直。

蹀躞:小步走。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1.解释:如故:像先前一样;鸣:叫声;奋:竖起。

2.翻译: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杨氏之子》精品文档18 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二、《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