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简答题范围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关联:指最终产业与屮间产品产业的关系、屮间产品产业间的关系。

2、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它是一种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济布局。

3、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屮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的好处在于实现外部规模经济;韦们的集群经济理论认为,费用最小的区位是最好的区位,而聚集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

4、生态产业园:一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产业布局模式。

其实质是根据一定地域内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通过模拟白然生态系统,进行产业间的组合、链接和补充,使Z形成互为关联和互动的产业生态链或生态网,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产业主体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产业主体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丿U,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H的。

5、产业转移:就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英他地区的过程。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往往呈现梯度转移的经济特征,金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也就是区域内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呈波浪式演进。

6、产业组织:指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

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即同类企业间的垄断、竞争关系。

它表现为产业内企业间垄断与竞争不同稈度结合的四类市场结构,即完全竞争型、完全垄断型、垄断竞争型和寡占垄断型等市场结构。

它反映了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市场支配力差异、市场地位差异和市场效果差异。

第二, 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形态,也就是同类企业相互联结的组织形态,如企业集团、分包制、企业系列等。

这些不同的产业纽•织形态既根源于企业河技术关联的专业化协作程度,又取决于产业内企业间垄断与竞争的不同结合形态。

7、绝对集中度指标:是最基木的市场集屮度指标,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儿位金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報个市场的生产、销伟、资产、职工总量的比重来表示。

产业经济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十一章产业政策类型(一)怎样理解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发达国家反垄断法规例外原则的适用范围主要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般目标是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以提高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贝恩曾经提出,产业组织政策的具体目标可以细化为六个方面:1.企业应达到并有效地利用规模经济,市场的供给主要应由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承担,企业应有较高的开工率。

2.不应出现某些产业或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利润或长期亏损的情况,从较长时间来看,各产业的资本利润率应是比较均等的。

3.较快的技术进步,主要指技术和产品开发、革新活动有效且比较充分4.不存在过多的销售费用。

5.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并具有多样性,以适应提高大众福利和消费水平的要求。

6.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二)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有何联系?它们的理论依据各是什么?其政策目标和手段有哪些?在整个产业政策体系中,产业结构政策始终占有中心和主导地位。

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考察各国的产业政策之后总结认为,“产业政策的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转换”。

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都是产业结构政策的衍生形态,或者可以称之为服从和服务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目标的手段。

发展中国家更加应当自觉地将产业结构政策作为最基本的产业政策,努力促成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目标的实现。

所谓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

a)产业结构政策既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又是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体现。

积极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目标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发达国家保持自身优势地位的重要法宝。

b) 产业结构政策的宗旨是以技术进步来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尽管产业结构政策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产业调整政策和产业援助政策两种基本类型。

前者的目标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后者的目标是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解析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解析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章企业:目标、结构与组织1.什么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为什么不能代替市场?答: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据统计,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构成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

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

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2.有哪些机制可以对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纠偏?为什么?答: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通过适当的薪酬设计,让管理者能够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让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

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往往都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固定工资之外,另外很大一部分都会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内的盈利而上下波动。

外部的市场机制。

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劳动力市场机制。

第二,产品市场机制。

第三,资本市场机制。

3.纵向一体化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是什么?答:纵向一体化在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自身也会带来其他的激励问题。

市场采购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但是在纵向一体化之后市场采购变成了企业内部采购。

市场竞争压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内部供应产品的质量下降,最终给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现实的市场中,企业往往会在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和完全的纵向分离之间选择一些相对均衡的做法。

一种被称之为逐步一体化(tapped integration),即部分生产要素从市场中的独立供应商购买,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从子公司内部采购。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其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又让内部生产部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产业为研究对彖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

同时,从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特别是产业经济学与现实经济的紧密联系看,产业经济学又明显属于应用经济学。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1)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的集合。

产业内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是:三次产业分类法将产业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将产业划分为四个层次;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将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它产业;生产要索分类法将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木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将产业分为幼小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淘汰产业。

3.结合-•个爭例,说明学习与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答:学习与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耍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屮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例如,我国是世界钢铁生产第丄大国,但中国的钢铁产业企业规模小且分散,2005年中国钢铁全产业企业多达6686家,其中消耗高、污染严重、工艺装备落片的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

由于竞争程度高、集中度低,产业资源配置损失和浪费现象严重,我倒钢铁产业规模经济难以产生。

针对这一现象,学习产业经济学屮的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我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性羌的深层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提岀相应的对策或政策建议。

4.简述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耍内容。

答:(1)国际学术界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分歧。

在国内,一般认为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描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产业组织理论以特定产业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一个产业屮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及其三者0间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Z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包插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经济学书本课后部分简答题[答案解析非官方]

产业经济学书本课后部分简答题[答案解析非官方]

简答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答: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

产业的界定:具有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内容?答:①产业组织:主要研究市场运行。

②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③产业关联:主要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联系。

④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群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几何。

产业布局则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⑤产业竞争力:是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界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产业评价系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揭示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和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

⑥产业安全: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与竞争中,本国资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本国各层次的经济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分配,以及政府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贯彻的彻底。

3.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答:(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其发展①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竞争理论。

他通过对重商主义学说和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私人经济主体活动的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思想。

②1897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首次出版,在书中将产业组织正式定义为产业内部的结构,因此马歇尔被看作是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其后,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有关产业组织的问题包括组织与分工,某地区特定产业的集中,大规模生产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形态以及规模经济等问题,揭示了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冲突”。

③1933年,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约而同的提出了所谓的“垄断竞争理论”,这一理论彻底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的一种极端和相互对立的观点,认为在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不同程度的竞争与垄断交织并存的各种形式。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答案和重点章节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答案和重点章节
按直接关联系数对产业进行分类
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
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大小
中间投入型制造业大大
最终需求型制造业小大
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小小
产业关联强度
波及作用:在产业结构中,某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会影响该产业对其它产业的产品需求,也会影响该产业向其它产业提供产品,这种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我们把它叫作波及作用。
进入和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遇到的阻碍,退出是指转产或宣布破产。
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主要有三个:
①沉没成本
②退出处置费用
③政策法律限制
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由于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同类产品在质量、款式、性能、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所导致的产品间不完全替代的状况。
产品差异化影响市场结构的方式:
①影响市场集中度
②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二、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四种基本类型
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2、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4、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没有任何的支配力量存在,市场中的任何企业都不能对其他企业产生影响,企业之间是纯粹的竞争关系的一种市场结构。
简答
1、简述产业关联的类型。P81
2、什么是前向关联系数和后向关联系数?在产业结构分析中有什么作用?
3、什么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产业结构分析中有什么作用?P112
前向关联系数:一产业作为供给方,与和它有前向关联的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系数。
后向关联系数:一产业作为需求方,与和它有后向关联的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系数。
前向联系: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产业发生的联系
后向联系:通过需求关系与其他产业发生的联系

产业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考试范围整理)

产业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考试范围整理)

1.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有助于理解经济现象有利于指导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竞争策略有利于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公共政策的制定,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丰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的完整体系2.产业分类法(第6页)(一)生产结构分类法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第Ⅱ部类)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二)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人们生产活动的发展阶段性为主要依据,以资本的流向为主要标准,把产业分为三个层次。

(三)标准产业分类法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联合国分类标准(ISIC)中国标准产业分类(四)其他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地位分类法: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1.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2.结构-行为-绩效含义和哈佛学派政策主张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行为又决定绩效。

为获得理想的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结构。

哈佛学派政策主张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产业组织政策来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3.芝加哥学派政策主张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他们对政府在众多领域的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应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产业活动的介入,以扩大企业和私人自由的经济活动范围。

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P20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包含五个层次:第一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形成发展及理论基础。

说明产业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产业领域中有关人的经济行为的组织、结构、管理、对象、发展规律性等的应用经济学。

第二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整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化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以寻找管理产业发展的良好方法,有目的地促进经济的进步。

同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情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问题,得出相关的结论和经验教训,为发展本国产业经济提供借鉴。

第三层次,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发展四大块。

从产业出发来提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产业组织包括企业、市场、竞争;产业结构包括演变、关联、优化、布局;产业管理包括产业政策、政策类型、产业规制和行业管理;产业发展包括产业发展理论、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第四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为为人”。

既要研究本产业、本部门的特殊规律,更要研究本产业、本部门与其他产业及部门的联系,研究如何与其他产业互为支持、协同发展以使整个产业系统协调发展,以实现有效的协作型竞争,避免恶性竞争或竞争过度,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五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P32-33答: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比如:某一产业(如中国石油化工)的生产能力出现了过剩,如果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一部分资源就应从该产业中退出,但由于市场垄断扼杀了自由竞争,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在暗地达成协议,来限制产量,维持固定价格,使这些企业在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的情况下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不发生资源的移动。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问题详解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问题详解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

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出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

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

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

?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

他只有通过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

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

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出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关联:指最终产业与屮间产品产业的关系、屮间产品产业间的关系。

2、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它是一种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济布局。

3、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屮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的好处在于实现外部规模经济;韦们的集群经济理论认为,费用最小的区位是最好的区位,而聚集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

4、生态产业园:一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产业布局模式。

其实质是根据一定地域内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通过模拟白然生态系统,进行产业间的组合、链接和补充,使Z形成互为关联和互动的产业生态链或生态网,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产业主体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产业主体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丿U,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H的。

5、产业转移:就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英他地区的过程。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往往呈现梯度转移的经济特征,金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也就是区域内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呈波浪式演进。

6、产业组织:指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

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即同类企业间的垄断、竞争关系。

它表现为产业内企业间垄断与竞争不同稈度结合的四类市场结构,即完全竞争型、完全垄断型、垄断竞争型和寡占垄断型等市场结构。

它反映了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市场支配力差异、市场地位差异和市场效果差异。

第二, 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形态,也就是同类企业相互联结的组织形态,如企业集团、分包制、企业系列等。

这些不同的产业纽•织形态既根源于企业河技术关联的专业化协作程度,又取决于产业内企业间垄断与竞争的不同结合形态。

7、绝对集中度指标:是最基木的市场集屮度指标,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儿位金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報个市场的生产、销伟、资产、职工总量的比重来表示。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1. 简述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产业结构,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2)产业关联,主要研究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3)产业组织,主要研究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4)产业布局;(5)产业竞争力;(6)产业安全。

2. 简述产业分类方法。

答:产业分类的方法主要有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等。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根据产品的不同最终用途,将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划归第Ⅰ部类,将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划归第Ⅱ部类。

(2)农轻重分类法。

根据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将产业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

(3)三次产业分类法。

根据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将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4)霍夫曼分类法。

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不同,将产业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根据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不同,将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6)标准产业分类法等。

这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3. 简述产业生命周期的内容。

答: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在市场上从产生到衰退的时间周期,可以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蜕变期)。

形成期指产业产生后产出规模、市场需求缓慢增长的时期;成长期是指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期;成熟期是指市场饱和,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进入缓慢增长时期;衰退期指产业开始趋于退出,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不断下降的时期。

如果衰退期出现重大技术变革,该产业可能进入新的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在图形上表现为S型曲线,如图。

4. 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容。

答: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新编产业经济学》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

《新编产业经济学》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

《新编产业经济学》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目的是什么?答: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

揭示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产业经济学的任务。

产业经济学的实质,是研究产业经济中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资源在产业层次上的优化配置。

2.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分类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规制和产业政策理论。

研究产业类型的是产业分类理论;研究产业构成及其经济技术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是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产业之间数量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是产业关联理论;研究产业在空间上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是产业布局理论;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的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产业发展状况、过程及其规律的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以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作指导,合理进行产业规制,正确制定各类产业政策,以促进产业优化和发展的是产业规制和产业政策理论。

3.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有什么意义?答:理论意义:从理论上来看,产业经济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门新的理论经济学科,弥补了中观经济研究的空缺,完善了理论经济学的体系,并且为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

实践意义:1产业经济学为产业政策提供理论基础2产业经济学能够促进产业各方面的合理化3产业经济学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正确决策4产业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章产业分类1.产业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主要有哪些?产业分类标准: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物质生产特点的不同工业生产的特点不同产业发展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关系不同生产要素集约程度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产业技术先进程度与发展趋势统计标准产业分类方法:马克思两部类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产业地位分类法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2.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内容是什么?答:这是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的分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能答题:一因一果第二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规模经济通常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答:一般可以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也可以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判定系数(FC =MC AC )来描述规模经济性:当FC>1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当FC<1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如果FC=1,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规模收益不变,在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

答:理解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度量范围经济。

令TC (Q x ,Q y )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 单位的产品X 和Q y 单位的产品Y 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TC(Q x ,Q y ) <TC(Q x ,0)+TC(0,Q y )范围经济的一个经典实例。

就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的例子而言,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是:(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以上既有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前三条),它们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有交易方面的因素来自于生产和交易两条途径成本的降低。

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还包括:(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5.简述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和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答: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

由于生产和经销技术的差异以及市场规模和地点的差异,造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不同的工业、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的差异。

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量本利比较法、工程分析法和适者生存法。

量本利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规模企业的产量、成本和利润状况,以单位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的多少为基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工程分析法又叫技术定额法,它是一种在假设不同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设备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标准的技术费用定额等工程技术,以确定平均成本曲线,然后通过比较不同产量的平均成本曲线,以确定适度规模的方法。

适者生存法的基本假设是,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6.简述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答: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

一体化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

其中混合一体化就是多元化。

因此,多元化是一体化的一种。

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一体化是企业扩大规模,形成大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多元化属于一体化战略。

在三种一体化战略中,企业的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主要是为了充分实现规模经济,而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混合一体化)主要是为了充分实现范围经济。

同时,多元化战略(混合一体化)是企业一体化战略的较高形式,通常要求企业在完成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

7.范围经济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制约关系?答:(1)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要求有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以符合新市场的需要。

同时,在原有产业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在新产业中未必全部适用,这要求企业掌握与新产业特征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知识;(2)企业应具有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

由于新产业的业务与原有产业的业务存在较大差别,这会增加新老业务间协调的难度。

这要求企业培养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在新的经营格局下协调好各种业务关系;(3)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应大于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本。

企业的跨产业经营必然会减少在原有产业的资源配置,削弱在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产生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成本。

这要求企业在制定多元化战略时,应从长期的角度对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和由此产生的各种成本进行权衡,以取得较好的长期经济效益。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进入壁垒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原有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进入壁垒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

2.为什么原有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答: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

如果一个产业不存在经济利润,那就不可能有新企业进入这一产业,讨论这一产业的进入壁垒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3.原有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答:原有企业要成功进行进入阻挠,除了投资成本满足必需的条件之外,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原有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

(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原有企业的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

4.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答:退出壁垒包括以下六种: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性退出壁垒、信息壁垒、感情和管理壁垒、政府和社会壁垒。

5.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是两种主要的进入壁垒,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的成因不同。

(1)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企业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社会法律制度、政府政策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

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原有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和政策性因素。

(2)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是为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壁垒。

策略性投资必须有承诺价值,而沉没成本在进入阻止的分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根据原有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和影响潜在进入者对未来事件估计信念的进入阻挠。

6.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答:进入壁垒的存在可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但绝对的自由进入也可能导致过度进入,因此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是复杂的。

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率的改进,另一方面也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

如果退出壁垒过高,则会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弱化,行业内企业不能够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

7.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答:进入壁垒是对准备进入产业的潜在企业而言的,而退出壁垒则是对产业内准备退出产业的现有企业而言的。

但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要素看,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表现在两者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复性和关联性。

第十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 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技术创新、人口规模、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一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

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

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对一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由于需要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而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

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需求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相对应的。

国际贸易是在开放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的。

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动。

2. 简述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征。

答:(1)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产品结构特征、生产组织特征。

比如,重工业化是工业结构演进中的一个阶段,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它表明工业体系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高级复杂、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阶段过渡,意味着工业结构日趋高级化。

(2)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也决定了主导产业群的序列更替性,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主导产业也不同,特定时期的主导产业,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

一旦条件变化,原有的主导产业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消失,进而被新的主导产业群所替代。

3.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有哪些?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出现收入(附加价值)的相对差异造成的。

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

通过提高加工程度,人们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对象,生产出种类更多、功能更全、质量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更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业结构进一步表现出“技术和知识集约化”趋势,它不仅体现在工业部门采用越来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传统产业高技术化,而且体现在以技术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的兴起,如新材料工业、计算机工业和软件产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