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并能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能够正确分类和识别各种角,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锐角、直角、钝角的识别,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角的模型、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一套角的模型、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3. 课堂讲解:讲解角的定义,演示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并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4.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跟随讲解,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 分类: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3. 度量: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测量下列角的度数,并分类。

(1)30°的角(2)90°的角(3)120°的角答案:(1)锐角(2)直角(3)钝角2. 题目:判断下列各角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2019年秋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2:笔算乘法的练习》

人教版2019年秋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2:笔算乘法的练习》

人教版2019年秋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2:笔算乘法的练习》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一、自主学习(一)复习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134×16 246×34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小组内学生写出笔算过程。

2、口算:14×7 25×3 160×5 23×10060×70 21×300 18×50(二)练习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114×59=6726(分钟)114×5960×24×5=72007200>6726问:59 114×114和×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59×114学生比较后得出:114×59笔算时比较简便。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183×15 24×135 37×111 11×2582、学校要为运动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导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导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导学案教学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导学案教学案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班级:三年级班姓名:指导老师:审核人签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体会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生发问题】
自学引导: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你能笔算下列各题吗?
645+285=34+678=
2、说一说:计算645+285时,
先算()+()=(),个位上写()
再算()+()+()=(),十位上写()
最后算()+()+()=(),百位上写()
3、个位满()向()进一。

十位满()向()进一。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1、说一说练习五3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秒的认识》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2——3页内容一、复习: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40()2、做一次深呼吸要3()3、每天大约睡9()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生活中常常需要通过估量量的大小做出合理判定,即便在精准测量之前,也需要通过估量确信测量的单位并选择适合的工具,因此,培育学生的估测能力尤其重要。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估测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积存估测体会,把握估测方式,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体会,为探讨活动摊平道路。

学生的学习是成立在已有的知识体会基础之上的。

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相关知识,激活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体会,同时通过提出问题,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爱好。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会,把握估测较长距离的方式,体会方式多样化。

在本节课中,估测较长的距离主若是让学生依照以往的知识体会与生活体会进行大致的推断。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估测时,要结合自己的出行方式进行考虑,找到与这种出行方式相适应的单位长度,再计算出所要估测距离的长度。

在那个进程中,以前学过的知识发挥着专门大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踊跃性,同时体会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PPT课件学生预备:直尺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别离用语言描述有多长。

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讨论题目。

1.填一填。

1厘米=( )毫米50毫米=( )厘米3米=( )分米二、自主探讨,把握估测两地之间距离的方式。

(20分钟)1.课件出示题目: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家到学校的交通方式及时刻。

3.讨论估测方式:不用尺子量,用什么作为长度单位呢?结合填写完的学情检测卡想一想。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式,然后向全班汇报。

5.小结:在估测较长距离时,一步的距离,一分钟走的距离,一站地的距离,都能够作为长度单位来估算出这段距离的总长度。

201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201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201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一:秒的认识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阅读感悟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5()()()()()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

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自学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练习一1、2、3、4、5题六、拓展延伸:课题二:时间的计算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过程方法:在对简单图形分类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情感态度:鼓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下图,认真观察。

94页的一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分类的要求。

(2)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引导学生从自动拉门、篱笆中找出平行四边形。

2、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⑴学会画平行四边形。

教师掩饰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⑵引导学生找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二、实践与应用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把它涂上色。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大一点的平行四边形。

三、全课小结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第【2】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

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四、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五、教学过程:(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第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第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导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4页例3
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

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2、(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十位相加满十向()。

2、十位不够减,从()位(),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坚式
230 490 390 340
+ 540 —130 +260 —260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1、
2、
3、4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课题倍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本节课安排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中建立倍的概念。

1.做好活动指导,加深概念理解。

这节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演示、讲解、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一系列活动,理解“倍”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深化认识。

“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时必须以一定的直观情境作支撑,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引入“倍”的概念后,通过“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并抽象出“倍”的概念,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因为有直观情境的支撑而变得轻松愉快。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学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5分钟)1.检查学情检测卡完成情况。

2.集体交流订正。

3.揭示课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检查学情检测卡完成情况。

2.集体交流。

3.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

□□□□□□□□()个()●●●●●●●●●●()个()()个()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8分钟)1.(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感知图中和的根数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上面的感知,引导学生探索与之间的倍数关系。

4.组织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出一组有倍数关系的图形。

5.(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第一行:☆☆☆☆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组织学生说出各自的摆法,并找到最佳方法。

1.获取数学信息:有2根,有6根,有10根……2.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并回答。

生1:的根数是2;的根数是6。

生2: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3个2。

生3:的根数是的3倍。

3.动手摆一摆,圈一圈,得出:的根数是的5倍。

4.动手摆一摆,摆出的答案有很多。

5.按要求动手摆一摆,得出:4个4个地摆,摆出12个☆,这样的摆法最能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倍数的认识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名师制作优质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倍数的认识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名师制作优质导学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导学案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第一行画3根小棒,第二行画12根小棒。

用“倍”来描述一下你的图。

二、探究新知
李中政有12根火腿肠,李美娇有3根火腿肠,李中政的火腿肠数是李美娇的多少倍?
你能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试一试吗?
李中政:
李美娇:
通过画图我知道李中政的火腿肠数是李美娇的()倍。

通过观察自己画的图,我发现:求李中政的火腿肠数是李美娇的多少倍,就是求12是()的多少倍?也就是12里面有几个(),所
以用()法计算。

用除法算式规范解答。

我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计算。

三、我学会了我会做。

1、30是5的多少倍?
2、72是9的多少倍?
3、我们班参加数学小组的有24人,参加作文小组的有6人,参加书法小组的有8人?你能根据条件提出一个关于“倍”的应用题吗?并解答。

4、小明今年5岁,妈妈35岁,
1)妈妈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5、爸爸和小静都爱集邮,爸爸收集了56张邮票,比小静多49张,爸爸收集的邮票是小静的几倍?
四、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好,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导学案第【1】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教师演示分苹果。

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认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复习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导学案一、计算原理:(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

(2)估算计算时,可以估成整十整百或是整千数来进行估算。

(3)加法的验算方法,A交换加数位置,B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4)减法的验算方法,A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B被减数减差,是否等于减数。

一、典型示例1、超市有479箱苹果,上午卖出了256箱,大约还剩()箱。

2、停车场原来有345辆车,上午开出157辆车,下午又开进284辆车,现在停车场有()辆车。

3、验算348-194=154时,可以用()+(),看得数是不是(),还可以用()-(),看得数是不是()。

4、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要对齐,从()算起。

5、用2、0、9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他们相差().6、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354-213= (2)642+235= (3)900-369=(4)259+641= (5)603-278= (6)398+266=7、水果店子里有354个苹果,卖出268个。

今天又运来了186个。

水果店现在有苹果多少个?8、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他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

你知道中央电视塔大约有多高吗?二、对应练习1、图书馆有478本童话书,362本科技书,一共有()本书,下午借出了351本,还剩()本书。

2、验算348-194=154时,可以用()+(),看得数是不是(),还可以用()-(),看得数是不是()。

3、690比()少100,()比300多420.4、判断:一个三位数加一个三位数,一定得到一个三位数。

()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两位数,一定得到一个两位数。

()5、选择题。

(1)、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对齐()。

A、相同数位B、末位C、第一位(2)、340与153的和是()A、393B、493C、187(3)、一台VCD原价620元,现价489元,现在这台VCD比原来的价格大约便宜了()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第【1】篇〗一、导入新课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39、74、68、99、17、44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28×4 62×7 89×712×8 37×3 81×6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

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第【2】篇〗教学内容估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导学案(共4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导学案(共4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
列式为:
35+3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法。

列式为:
39+4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
需要多少元?
(二)、汇报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
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

方法二: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
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
加(),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
2、口算下列各题
26+39 52+18 26+43
52+18 26+63 52+38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共1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 1 课时课题名称秒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第 2课时课题名称解决问题(编写人:李再林)23第3课时课题名称时、分、秒的练习课(编写人:李再林)45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编写人:李再林)78第2课时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编写人:李再林)第3课时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编写人:李再【巩固拓展】1、算一算,每种商品比原来便宜多少钱?原价940元原价880元原价840元现价750元现价560元现价160元便宜()元便宜()元便宜()元【教学反思】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编写人:李再林)学习内容课本15页例4及练习三5-10题学习目标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导学流程教师复备【创设情境】出示习题:50+200= 90+50= 150+50= 600+200=650-150= 350-200= 360-230=第 1 课时课题名称:毫米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第2课时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第 3 课时课题名称:千米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一、【创设情境】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丹江口市到到武汉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丹江口市到到武汉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二、【自主学习】1.读教材第26页。

理解到运动场的跑道长度,通常是1圈是400米,两圈半是1000米的意义,知道千米是比米的长度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一:秒的认识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阅读感悟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5()()()()()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

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自学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练习一1、2、3、4、5题六、拓展延伸:课题二:时间的计算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一、阅读感悟1、学习例1。

看主题图2时等于()分。

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

所以2时=()分.2、学习例2.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你是怎样算的?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

计算出播放的时间()。

三、自学检测1、3时=()分 4分=()秒 4时=()分3分=()秒() 5时=()分8分=()秒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练习一8、9、、10、11题六、拓展延伸:*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

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

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阅读感悟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列式为:()()35+34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法。

列式为:()39+44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二、设问导读(一)、小组讨论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相同点:—————————不同点:—————————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二)、汇报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

方法二: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加(),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

三、自学检测: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2、口算下列各题26+39 52+18 26+43 52+18 26+63 52+38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完成练习二1—4题课题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阅读感悟:自学第11页例题2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元。

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用()法计算列式为:()65—54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法。

列式:()65—48的口算方法二、设问导读(一)、小组讨论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相同点:—————————不同点:—————————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二)、交流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把两位数拆成()和(),()减(),()减()(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和(),先用被减数减(),再用所得的差减()。

三、自学检测: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2、口算下面各题85—43= 71—28= 35—17= 55—28=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完成练习二5、6、7、8题六、拓展延伸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十位上的8错写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课题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学习目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一、阅读感悟自学第14页例3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

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口算方法二:笔算2、(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口算方法二:笔算二、设问导读(一)、小组讨论1、十位相加满十向()。

2、十位不够减,从()位(),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三、自学检测: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2、完成坚式230+ 540 490—130 390+260 340—260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课题四: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学习目标: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一、阅读感悟:自学第15页例4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二、设问导读(一)、小组讨论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3、规范解答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二)、汇报交流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三、自学检测: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

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六、拓展延伸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118元孙 134元 230元 248元第三单元:测量课题一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测量,理解1毫米的长度概念,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准备:课件、长尺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2、请同学们说一说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二、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请同学们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三、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宽:()厚:()提出问题“要想精确的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学生举例说说1毫米到底有多大,形成表象。

理解毫米的具体概念。

2、学习1厘米=10毫米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