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论文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385289

浅谈科学技术哲学中的工程技术摘要:本文从哲学、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专业以及所在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阐述和分析了科学技术中的工程技术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举例说明了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讨论了工程技术人材应该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关键字:哲学、科学、工程技术、工程观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1] 。
因此,哲学理论思维较之科学理论思维来说在对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释性。
在此意义上,哲学是科学之帅。
由于人类理论思维形成的过程首先是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古希腊时代的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殚精竭虑地思考和追究过思维的逻辑问题,他们对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探索和认识,使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力逐步走向成熟。
在此意义上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因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都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和哲学思维特性的影响。
当然,科技工作者并非学了哲学才会思维,但学好了哲学,通晓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之后,有助于他更正确地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工科研究生,深刻理解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对于自身拓展逻辑思维,加强综合分析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所在的实验室所做的研究工作基本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的,然而什么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及实验室所涉及的航空航天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探讨。
1.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
技术则是指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篇一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与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对哲学的不断丰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哲学的发展也制约和影响着科学的发展,两者具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关键词:科学;哲学;辩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与哲学呈现出分离的发展状态:哲学家认为具体的科学家总是被限制在某项具体的技术研究范围内,研究总是限于很小的领域内,而哲学则是统筹整个世界;而具体的科学家则认为哲学家无所事事,一直局限于某种空想的理论当中,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而具体的某一项科学技术则能够直接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两种思想对于科学家和哲学家无疑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握科学与哲学的内在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对科学与哲学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一、哲学与科学分别什么1、哲学是什么“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philosophia”,是“爱智慧”的意思,最早使用这一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
哲学即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西方的哲学最早始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判断依据是其区别于迷信,并且以理性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
后来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等进一步奠定了哲学的基础,他们提出了形而上学、知识论和伦理学问题,一直沿用至今。
“哲”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哲”或“哲人”是指善于思辨以及学问精深者。
我国的哲学起源于东周时期,代表人物为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还有法家,然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易经》一书中易经讨论了诸多的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论文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庞大,作为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最高理论概括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辨证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动的反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都使得科学技术必须纳入到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哲学也就是自然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篇一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内容提要】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另一方面是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借鉴文化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等来研究科学。
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主要包括三条原则:倡导科学和技术是人的事业,充分借鉴和吸收各种哲学资源,提倡综合创新的方法。
科学文化哲学将成为整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科学的哲学研究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
【关键词】文化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巴伯在其名著《科学与社会秩序》的导言中指出,“我们需要一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我们需要一种把科学本质的这种多样性与其内在的整合性和统一性联系起来的方法,科学并不是要素与活动的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一个具有凝聚性的结构,其各部分在功能上有互相存在的关系。
简言之,我们需要对科学本身有一个更科学的理解。
获得这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的一种方式,一种显而易见的但有点被忽视的方式,就是首先从根本上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看作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
[1]对科学本身或科学本质的认识正在越来越深化。
科学真是一个万花筒,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科学,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
例如:科学作为人类精神的成果,表现为知识体系;科学作为人类创造知识的活动,表现为科学活动;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表现为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种实践,在现代表现为第一生产力;科学作为一种方法,表现为科学方法;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为科学文化实践[2]和科学文化;科学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表现为科学对话,等等。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物业服务企业 形象修复 公共关系 策略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之公共关系策略研究【中文摘要】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物业服务已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
然而大量社会现实表明,由于工作中的遗漏和失误,导致公众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不高,物业服务企业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本文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形象修复和危机传播的理论,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协助改善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的现状。
本文从分析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入手,建议通过对漏洞与失误进行及时的弥补和修正,避免危机等级的攀升。
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物业服务企业对形象管理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树立更加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使物业服务企业的形象修复工作具有转危为机的意义。
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论文归纳出物业服务企业形象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危害及成因。
根据公关对象的不同,针对焦点问题提出与之对应的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外部、内部策略。
外部策略的主要在于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处理好企业外部的相关各方关系,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内部策略中所提及的设立公关部和注重对一线员工的培养,在于全面提升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将外部策略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
【英文摘要】Property management has been closely connected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and work.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ess has discovered that, due to omissions and faults,the satisfaction of property service is not so well to the public. Applying the theory of image renovation and crisis spreading in the public relationship, the authoress puts up the rela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perty Management Corporation.The authoress thinks that the work of image renovation should be st...【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公共关系策略【英文关键词】Property Management Corporation Public Relations Image Restoration Strategy【目录】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之公共关系策略研究摘要3-4ABSTRACT4第1章绪论7-15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8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8-10 1.2.1 研究内容8 1.2.2 研究方法8-10 1.3 研究现状10-12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10-11 1.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11-12 1.4 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内涵12-15第2章物业服务企业形象调查及现状分析15-28 2.1 物业服务企业公众形象问卷调查15-16 2.1.1 问卷设计15 2.1.2 结果统计15-16 2.2 物业服务企业内部访谈调查16-19 2.2.1 访谈总结16-17 2.2.2 中层管理者对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的思考17-18 2.2.3 一线员工眼中的物业服务企业18-19 2.3 物业服务企业形象文献调查19-21 2.3.1 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的相关案例19-20 2.3.2 其他机构对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的调查20-21 2.4 物业服务企业形象危机分析21-28 2.4.1 焦点问题21-25 2.4.2 成因探源25-28第3章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外部策略28-42 3.1 外部共同策略28-31 3.1.1 与相关政府的关系处理28-29 3.1.2 与媒体的关系处理29-30 3.1.3 与安全事故中受害者的关系处理30-31 3.2 不同项目类型的外部策略31-42 3.2.1 住宅型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策略31-38 3.2.2 商业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策略38-40 3.2.3 办公型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策略40-42第4章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内部策略42-50 4.1 设立公共关系部42-45 4.1.1 公关部在形象修复期间的工作内容43-45 4.1.2 公关部在形象修复期间的工作方式45 4.2 注重对一线员工的培养45-48 4.2.1 开展一线员工的礼仪培训46 4.2.2 提高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46-47 4.2.3 增加一线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47-48 4.3 树立全员公关意识48-50结论50-51参考文献51-53附件一物业服务企业公众形象调研问卷53-55附件二物业服务企业公众形象调研报告55-59附件三物业服务企业业务主管访谈记录59-63个人简介63-64导师简介64-65研究成果65-66致谢66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员工姓名:递交报告日期:实习部门:实习日期:报告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doc

通信改变世界科学技术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改变世界的最有效工具,与过去崇拜的未知力量不同,它不但真实,还有着严密的数学逻辑。
然而,正是由于它的强大功能,一些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事物也变得不那么坚不可摧,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等等概念已经将人摆上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固然是人类的骄傲。
但不幸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科学技术的强力干预下,人类社会一日千里,却也埋下了深深的危机—足以断绝人类前途的重大危机。
为了使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果更加稳定而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唯有正面面对,详细讨论并研究对策。
科学技术哲学便应运而生。
它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哲学的层面探讨和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为人类社会安全稳定的快速发展拟订航程,指明方向。
下面就让我么载一个特定的时空即信息化时代的全球背景下讨论一种为人类带来了天翻地覆变化的科学技术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思想源于交流,通信改变世界。
当蒸汽机首先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时,没有人认识到这种新发明是发生全面历史性变革的一部分,这个变革现在被称之为“工业革命”。
然而,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新的变革,人们不仅没有什么怀疑,而且认定它将比蒸汽机对人类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这种变革被称之为“信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
事实上,信息革命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交流、联系、沟通、协调的手段,已经成为加速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发展的技术基础近30年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计算机和网络”。
计算机和网络像一个魔力大师,迅速将世界带入了过去不可想象的、几乎是梦幻的社会。
世界某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几秒钟就可以传遍全球。
在决策和行动上,管理者开始以“秒”来计划,形象地说“以光的速度行事”。
不但规划和行事的时间单位在发生变化,而且同一时间单位里,信息交流总量急剧膨胀,随之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规模也在急剧扩张。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2《周易》中的科学思想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河某某某、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周易》与中医也是密不可分的,《周易》实为中医之源,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气化说阴阳五行说,干支学说都由周易而来,并且经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和技术背后的思想、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它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科学的起源和发展、科学方法的原理、科学论证的有效性等。
科学技术哲学的目的是探索科学和技术的本质,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用理性和观察来理解自然界。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提出了自然哲学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是由四个元素组成的,并且有自然的目的和原因。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并且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科学方法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且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
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和培根提出了实证主义的观点,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在科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科学技术哲学不仅仅关注科学方法,还关注科学论证的有效性。
科学论证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来实现。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则到特殊情况的推理过程,而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情况到一般原则的推理过程。
科学家通过这些推理方法来验证和证明他们的理论。
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的价值和伦理。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道德问题的出现。
因此,科学技术哲学提出了一些伦理原则和价值观,旨在引导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其符合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整体利益。
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
例如,工业革命的出现引发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因此,科学技术哲学试图研究这些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总之,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和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和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很多领域,包括科学方法的原则、科学论证的有效性、科学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等。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科学技术哲学旨在加深我们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需求。
自然辩证法论文---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摘要:关于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论调。
一种主张以“科学”去理解和要求哲学并把它变成某种形态的“科学”,使其成为科学的工具。
另一种主张哲学为科学提供价值判断和价值规范的导向,使其作为科学的指导。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的价值问题已不容忽视地摆在了人类面前,澄清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哲学自我理解和存在意义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当代科学哲学关系工具指导前言:关于当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其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归起来,不外乎两种看法:无关或有关。
在古代"科学和哲学是浑然一体的。
而科学与哲学的分化是近现代文化发展的主流,实证科学逐步脱离于其母体——哲学的同时,也试图把哲学逐步“科学化”19世纪末至今,现代科学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后,引发了当代新兴科学的高涨。
我们必须承认科学在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哲学仍然有着科学无能为力的独特价值。
而且哲学必须承担起回答当代科学提出的各种哲学问题的重任,这些问题诸如对具体科学的逻辑性、认识论、存在论和价值论基础进行批判地考察等等。
因此在当代,哲学与科学将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展开当代的对话,这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科学与哲学的内在溶合通常,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情绪:一种是某些哲学家的情绪,他们相对地瞧不起各种分门别类的具体科学,认为那都是一些极为狭窄的小天地,而哲学却要统观世界;另—种是某些科学家所持的态度,他们认为哲学无非是一些抽象的空谈,并不具有多大的科学价值,与他们所从事的具体研究并无多少直接联系。
这两种情绪的存在,使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相互瞧不起。
哲学家和科学家相互排斥的这种状态,是和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分离的状态相一致的。
但是,这两种极端的情绪,无论对于哲学家,还是对于科学家都是十分有害的。
这两种情绪对于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也同样是十分不利的。
哲学与科学的分裂使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成了“不健全的个人”。
冯·诺依曼计算机科学哲学思想论文

冯·诺依曼计算机科学哲学思想论文摘要:身为一个数学家,冯·诺依曼在他的研究生涯中,始终对其他的学科领域充满了兴趣,例如信息、生物、环境等。
不过,他在涉猎其他学科的研究时,并没有放弃他在数学上的研究成果,而是将他对数学的理解与新学科结合起来,做出了创造性的突破。
在他的想法中,数学是一种能与万物发生关系的学科,所以无论是对计算机逻辑的研究,还是对自动机理论的研究,他都十分注重用数学的逻辑而非机械的逻辑来解决问题。
他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思想,十分强调数学的和谐性、对称性和逻辑的简洁性。
1 前言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信息社会,计算机科学正处于不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机科学的奥秘无论对理论建设,还是对实践操作都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是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研究他的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20世纪是计算机科学兴盛的时代,众多拥有卓越才华的科学家继承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和古希腊哲学的思想,纷纷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
冯·诺依曼对电子计算机逻辑理论的研究,是从他的自动机理论开始的。
自动机理论与生物系统有一定的类似性,具有再生功能,给人工生命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虽然冯·诺依曼最终没能将自己的理论进行完善,但是许多后来的技术和理论成就,都是在他创立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
冯·诺依曼的自动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逻辑机器哲学的核心观点,让人们开始从机械和逻辑的角度来考虑人体。
他的自动机理论深受毕达哥拉斯主义数学自然观的影响,也是高度的数学化、逻辑化的。
他所创立的理论,对整体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2 冯·诺依曼计算机逻辑理论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2.1 冯·诺依曼与计算机逻辑理论冯·诺依曼对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研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经他改造的计算机又被成为“冯·诺依曼机”。
哲学论文题目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论文题目哲学毕业论文哲学论文题目一:科学技术哲学 1.对科学的崇拜与批判:两种对峙的科学观2.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未能诞生于中国从科学自身的原因看3.科学价值中立可能4.试析科学发现中的机遇现象从现代物理学中的实验发现看5.从近代科学未能诞生于中国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以及此问题之现实意义6.科学与技术关系的一种阐释7.“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评析8.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9.当代科技的价值论分析10.论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11.技术发展与社会公正12.科学与政治的张力13.试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14.祁克果生存哲学研究15.祁克果的人生三阶段论研究16.尼采的“权利意志”研究17.看待尼采的“超人”18.尼采与叔本华哲学比较19.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研究20.柏格森眼中的道德与宗教21.狄尔泰的生命哲学研究22.狄尔泰的释义学研究23.何谓“现象学”?24.胡塞尔眼中的“逻辑学”25.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26.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27.海德格尔是区分存在与存在者的?28.海德格尔存在哲:内容与影响29.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研究30.海德格尔看待“艺术”?。
3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32.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33.哲学、科学与宗教34.试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35.试论“人工生命”36.自然科学的价值研究37.技术与人关系的演变38.“技术双刃剑”评析39.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无可能?40.科学技术的发展需不需要受到约束?41.技术是价值中立的吗?42.科学是价值中立的吗?43.技术发展与社会公正44.试论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责任45.克隆人的哲学研究哲学论文题目二:应用伦理学 1.西方应用伦理学兴起的思想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分析2.通过应用伦理学与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之关联性,分析论证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建构3.环境伦理与社会伦理关系之辨析4.人类基因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5.克隆人面临的伦理学问题6.安乐死的伦理学之维7.分析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学问题8.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经济效率和分配正义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9.分析说明网络主体的权利和义务10.当代中国的企业伦理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11.分配公正12.中国家族企业的伦理动因研究13.国有企业改革的伦理分析14.当代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15.效率:一种功利主义的公平观16.节制伦理的当代重建17.单位制度与单位的伦理困惑18.价值货币化与当代人的伦理冲突19.考试伦理研究20.当代农村伦理道德变迁研究哲学论文题目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1.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及可能的出路2.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的对话4.评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区分,5.评“重返马克思”6.哲学基本问题再释7.基于实践的物质观研究8.实践辩证法研究9.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0.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11.马克思的“自然观”研究12.自由与时间:马克思的回答13.作为一种解释学的辩证法14.刘斐伏尔与阿格妮丝·赫勒的“日常生活”比较15.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16.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关于马克思历史定位的观点及其论证思路18.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现状、方法和意义1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症结与可能性的出路20.自由与时间马克思的考察。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科学技术哲学方面的研究是人类对科学技术不断探究的表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前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获得了解放与自由。
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力,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技术革命促使人类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过渡,使之获得了更大的解放,可以说科学技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科技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化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同时对传统的伦理观念发出了挑战,因此激化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与必然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伦理问题开始出现,等待着人类去思考解决。
因此,人们要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并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对其正、负两面所带来的效应进行合理分析、评价。
二、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科学哲学已经在中国有了介绍,具有深远影响“科玄论战”就是在那时候进行展开的,但是自那之后,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便毫无起色,而直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自然辩证法开始走上发展之路,并且不断取得了成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后来自然辩证法正式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其归为国家哲学二级学科,并对其建设与研究投入了极大的支持。
科学技术哲学在之后的发展中经历了几个比较大的阶段,在8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在研究重点上侧重于自然观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与涉及到科技与社会,领域的科学方法论,当时间推进到9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在原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升华,并吸取了国外的科学技术学与技术哲学知识,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信息哲学、生态哲学、系统哲学、女性哲学等多方面的哲学知识,为我国的科技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而在进入21世纪开始,科学技术哲学在原有领域的研究取了较多的优秀成果,也正是科学哲学的巨大包容能力,使其逐渐形成了赋予中国特色的学术风范。
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问题与方向近几年间,我国在科学哲学研究方面,译介了西方研究的成果,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优秀论文)对称性破缺的哲学思考

对称性破缺的哲学思考
图3.1宇称守恒
Fig31P撕tyConseⅣ撕on
20世纪50年代中期,身处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们,热烈地讨论着一个使人困惑不解的问题:从原子核中冲击出来的寿命极短的K介子是守恒的还是不守恒的?爱因斯坦提出来的宇称守恒原本是研究物理的人一致相信的原理之一,实验已经证明,强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
这是与微观粒子的镜像对称性相联系的守恒定律。
要对这个物理学上相当基本的原理发生怀疑,是非比寻常之举。
当字称守恒定律在物理学领域高奏凯歌的时候,人们相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一种对称关系,而实际上,现实往往残酷的打破了人们的梦想。
任何理论总有其适用的范围,也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才是稳定的、对称的,不是永恒的、不变的。
1947年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奇异粒子K介子。
K介子会发生两种衰变,既能衰变成两个n介子,也能衰变成三个n介子。
实验已经确定n介子是奇性粒子,那么K介子的宇称究竟是奇性的还是偶性的?从K介子衰变为两个n介子来看,它应该是偶性的;但从K介子衰变为3个n介子它又应该是奇性的。
一种粒子怎么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宇称呢?这令物理学家大伤脑筋。
为了解决这个“e~t”疑难,有人曾假设K介子有两种。
他们把衰变成两个n介子的叫做e介子,衰变成三个介子的叫做t介子。
但是,越来越精确的实验表明:o介子和t介子实际上就是一种K介子,可它确实又具有不同的宇称。
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学家不得不开始怀疑宇称守恒原理了。
1956年夏,杨振宁和李政道在全面检查了当时已存在的关于宇称这个概念的实验基础以后,得出以下结论:和一般所确信的相反,在弱相互作用中实际上并不存在左一右。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某个具体问题或现象,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研究视角。
文章首先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整个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重要性。
概述了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框架的构建等。
文章的重点在于分析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以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以促进对该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1. 背景介绍: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哲学社会科学版科学,简称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门涵盖广泛领域、深度挖掘人类社会现象与本质的学科。
它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分支领域,是对人类社会各类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的综合性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工具和人类文明的积淀。
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它旨在探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包括社会结构、文化现象、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思想意识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社会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论。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
它不仅关注社会的宏观结构,如国家制度、经济体制、文化模式等,也关注社会的微观层面,如个体行为、社会关系网络等。
它还涉及到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研究,通过古今对比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可以说哲学社会科学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众多学科领域。
在现代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深化,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多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
哲学社会科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工具,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优秀论文)论奥尔多·利奥波德前后期的思想转变及意义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进行环境保护”的问题成为学术界及公众的关注重点,于是出现了保护主义和保存主义两科-观点。
保护主义观点认为,人类在自然界是居于统治地位的,自然只是人类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和:[具,保护自然的目的仅是为了人类长远利益,这一观点以吉福德·平肖为代表;而保存主义观点则认为,自然拥有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在价值和自为目的,保护自然的出发点正是在于自然而不是人类自身,这一观点以超验主义者拉尔夫·沃尔多·爱默森和亨利·大卫·梭罗为代表。
利奥波德在前期受平肖的影响,持有保护主义观点,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及思想的深化,他逐渐认识到保护主义观点的局限,故在他的后期转向保存主义观点。
本文第三部分按着时间线索,从利奥波德的家庭、学习和工作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他的生平,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家人对他的影响以及家庭的富裕给他的研究提供的条件,也可以看出他思想的转变尽管是缓漫约,僵却是彻底的;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利奥波德思想转变的背景,指出对狂热经济发展的质疑、政府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超验主义和自由主义文化以及生态学的发展导致了他思想的转变。
所以,利舆波德思想的转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本文考察了利奥波德从保护主义到保存主义的思想转变,指出这一转变是围绕经济学和生态学这一主线来进行的。
利奥波德的前期思想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这一基础出发,他为人类长远利益做出了舀己的贡献。
后期,他从生态学角度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他的转交不仅有助于美国林业工作的发展,推动了美国从传统的资源保护向激进的环境傈护运动的转变,而且对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环境运动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间接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环境保护运动。
关键词:奥尔多·利奥波德保护主义保存主义环境保护ABSTRACTWithglobalenvironmentproblemsbecomingseriously,thescholarsandthepublicpaidmoreattentiontotheissue‘howtoprotecttheenvironment’,andtwoopinionswhatwereprotectionismandconservationismwerecomingout.Theopinionofprotectionismheldonthatthehumanitytookoverthenature,naturewaslookedonlyasthemethodsandthetoolsforthehumanmotive,thepurposeofprotectingthenaturewasonlyforthehumanperennialbenefits,GifrordPichotwasonbehalfofthistheory.Butthetheoryofconservationisminsistedonthenatureownsirmnanentvaluewhichnonreliancedonthehumanityandwasforitself,theprotectionofthenatureWasnotthehumanitybutthenature,thisthesisWasrepresentedbyRalphWaldoEmersonandHenryDavidThoreau.InLeopold’Searlyperiod,hesupportedtheopinionofprotectionismbecauseofPinchot’Sinfluence,butwiththedeepeningpractisingandpromotionofthethought,hegottoknowthelimitationofprotectionism,inthelateperiodheconvertedtotheopinionofconservationism.Inthisthesis,partoneintroducedLeopold’Slifeinthethreeaspectsofwhichwerehisfamily,studyandworkaccordingtothetimeorder.Fromthis,wenotonlydiscoveredthathisfamilydeeply.influencedhimandhisfamilywhichwaswealthyofferedconditionforhim,butalsohisconversationWasslowandthorough.:Parttwoassayedthebackgroundofhisconversationandpointedoutwhatconvertedhisopinionwereaboutthesuspicionaboutdevelopingeconomyfiercely,thegovernment’smoreattentiontothenaturergsotlrce,thecultureoftranscendentalismandliberalism,andthedevelopmentoftheecology.SotheintemalandexternalreasoncausedLeopold’Sconversation:Intheend,thisarticleinvestigatedLeopold’SconversationwhichWasfromprotectionismtoconservationism,andpointedoutthistransitionWascarriedonaronndeconomicsandecology.Leopold’Searlythoughtwasbasedoneconomics,andaccordingtoit,hedevotedhimselfforthehumanperennialbenefits.Inthelateperiod,hethoughtovertherelationshipofthehumanityandthenatureintermsofecology,andcalledfor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them.Hisdamdoc为您倾心整理(小店)(QQ@2218108823)conversationnotonlycontributedtothedevelopmentofAmericanforestrywork.andpromotedAmericanconversationfromtraditionalprotectionofresourcestomdic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talsoitplayedaninestimableroleinAmericanenvironmentmovementsincethesixtiesofthe20thcentury,andhadinfluenced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sportsfromallpartsoftheworldindirectly.Keywords:AldoLeopoldprotectionismconservationismenvironmentprotectiondamdoc为您倾心整理(小店)(QQ@2218108823)聂;螨i嫒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朱新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席王顺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徐毅毅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论文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论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其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归起来,不外乎两种看法:无关或有关。
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篇一【内容摘要】本文集中论述了科学与哲学在...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其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归起来,不外乎两种看法:无关或有关。
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篇一【内容摘要】本文集中论述了科学与哲学在特征上的异同、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
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科学家与哲学和哲学家的几个相关问题。
【关键词】科学;哲学;科学与哲学;哲人科学家。
【作者简介】李醒民,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教授,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文化研究。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其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归起来,不外乎两种看法:无关或有关。
在谈到现代哲学对科学的反映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第一种态度的表现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把哲学的所有课题让与其他科学,而哲学尚可保留有关自身的历史知识,也就是退缩到哲学史上;其二是把哲学的论点尽量变得合乎科学,成为一种具有科学性基础的学问,如数理逻辑等。
第二种态度与第一种相反。
他们认为哲学自有其他天地,和科学无关。
哲学的基础是建立在感情、直觉、想象与天才之上。
它是观念,它是理性,它是生命力,而不是知识[1]。
基伯格持有无关的见解:"哲学是人文学科之一,科学就是科学......我们在这里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它们的居民罕见能够完全相互交流。
人文学科聚焦于人的成果、历史、观念的游戏;科学聚焦于世界、事实、新的和切实的知识积累。
"[2]但是,蔡元培却不作如是观。
他论及科学、哲学、文学三者的关系时说:"治文学者,恒蔑视科学,而不知近世文学,全以科学为基础......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需要;治哲学者,以能读懂古书为足用,不耐烦于科学之实验,而不知哲学之基础不外科学,即最超然之玄学,亦不能与科学全无关。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浅析论文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浅析论文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浅析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浅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是一般的生产力,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科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而技术则是改变世界。
科学和技术以及它们的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关键词: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点;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向来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而且在许多著作中都明确表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他们把科学技术纳入了生产力的范畴,并指出科学技术是一般的生产力的论断。
在马克思的的理论观点中,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一般的生产力,是一种以知识形态存在的,而且不同于物质生产力存在的直接生产力的潜在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化了的知识力量。
科学技术把人们从繁重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约了人们的体力和时间,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都在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着无情的批判,但是他们也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创造出的先进技术表示赞赏,认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那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中蕴藏这样的生产力呢?”。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N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生命工程。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篇一论文摘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N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生命工程。
因此,我们必须端正学风,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中国人民把产生于19世纪4O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本思想理论,是经过长期历史选择的结果。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找到一条拯救民族危亡,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与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
实践证明,无论是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还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不能救中国。
中国人同俄国人一样,经历了半个世纪时间,才“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惟一正确的革命理论”。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历史选择。
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便为之一新。
中共领导中国人民8O多年的奋斗历史,反复证明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理论都带有根本性,理论建设都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理论正确,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发展、胜利;理论错了,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将遭致挫折和失败。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内有两种马克思主义者:一种是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复教导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是照抄照搬俄国孟什维克的策略,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就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因而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科学课中巧用哲学命题引入课题论文

科学课中巧用哲学命题引入课题我曾经担任过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老师。
这群尚不谙世事的孩子,学习无恒心,凭兴趣,有时单调的照本宣科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哲学命题,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能不能制造出“永动机”?六年级科学课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定滑轮、动滑轮等等。
这节课要学习《杠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汽车、轮船、飞机?”“见过。
”“汽车、轮船、飞机为什么能动?”“因为它是机器,机器就能动。
”有同学说。
“对,说的很好。
老师来告诉大家,它们都是由柴油机或汽油机驱动的。
”“什么是柴油机、汽油机?”“就是通过烧柴油或汽油而把热量转化为动能的机器。
”我接着讲道:“现在柴油机和汽油机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但是机器都要烧油,消耗能源。
能不能制造出‘永动机’?即只要启动了它,不用再消耗能源,它都会永远地运动下去,永远不会停止。
”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很惊奇:“是啊,如果有‘永动机’,该多好啊。
”有的同学说:“能够制造得出来。
”也有的同学说:“应该制造不出来。
如果能够制造出来,那以前的科学家早就制造出来了。
”一时间,学生众说纷纭。
有的学生甚至说,他怎样怎样可以制造出“永动机”。
我等同学们争论了一会,才告诉学生:“实际上,‘永动机’是制造不出来的。
几百年来,有很多科学家都尝试过,但都徒劳无功。
直到近代,他们才发现他们违反了一条重要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才不再去白费力气。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上了初中,就会明白。
柴油机、汽油机都是比较复杂的机器,大家以后会学习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
”二、一个知道了没有用的真理六年级的科学课有关于天文方面的知识。
首先介绍宇宙的知识,然后介绍地球、月亮的运动,讲解一年四季、昼夜变化的形成。
一上课,我就向同学们抛出一个命题:“同学们,我要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真理,我们知道了没有用,请问这是什么真理?”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同学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
一、前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获得了解放与自由。
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力,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技术革命促使人类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过渡,使之获得了更大的解放,可以说科学技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科技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化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同时对传统的伦理观念发出了挑战,因此激化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与必然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伦理问题开始出现,等待着人类去思考解决。
因此,人们要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并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对其正、负两面所带来的效应进行合理分析、评价。
二、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科学哲学已经在中国有了介绍,具有深远影响“科玄论战”就是在那时候进行展开的,但是自那之后,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便毫无起色,而直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自然辩证法开始走上发展之路,并且不断取得了成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后来自然辩证法正式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其归为国家哲学二级学科,并对其建设与研究投入了极大的支持。
科学技术哲学在之后的发展中经历了几个比较大的阶段,在8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在研究重点上侧重于自然观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与涉及到科技与社会,领域的科学方法论,当时
间推进到9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在原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升华,并吸取了国外的科学技术学与技术哲学知识,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信息哲学、生态哲学、系统哲学、女性哲学等多方面的哲学知识,为我国的科技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而在进入21世纪开始,科学技术哲学在原有领域的研究取了较多的优秀成果,也正是科学哲学的巨大包容能力,使其逐渐形成了赋予中国特色的学术风范。
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近几年间,我国在科学哲学研究方面,译介了西方研究的成果,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而国内学者在研究传统科学哲学中,不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同时学者们开始在进军后现代科学哲学的领域,并对其加强了译介和研究,探索研究出大量具有自身特色的哲学,开启了科学哲学的未来新走向。
(一)传统科学哲学问题。
严格来说,传统的科学哲学实际就是西方较为正统的科学哲学,这一类学科在发展中较为波折,一直处于建构、批判然后转向,所提出的问题得不到确切的回答。
1、科学哲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科学划界,而对科学划界的诠释的成功与否关系着科学哲学理论是否可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科学实际氛围广义和狭义,其中广义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
而狭义的科学则仅仅只是自然科学。
一直以来我们对科学存在较大的误区,认为“科学的东西便是正确的东西。
不科学的东西便是不正确的东西”。
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非科学的东西其实无所谓对错,二是区分于它的好与坏,区分于功效、作用,而这些东西
用科学是无法进行衡量的,因此,科学的划界标准一直以来都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时间与语境所确定的。
2、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科学发展模式,我国学者在科学哲学发展中,以我国当代科学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了科学发展模式的尝试,比如基于科学异化所造成的恶果和人类主体价值丧失等问题,搜索出的人类的终极价值为目标的科学价值模式,从而推断出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终极关怀的发展方向。
3、科学实在论与科学反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与科学反实在论之间存在较大的竞争,其争论之因是对于科学理论的真值性与科学术语是否有所实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根据统计所得,我国的大部分学者较为支持科学实在论,并针对其问题多科学实在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护,同时也为其发展找寻到了出路。
比如:郭国春学者在进行科学实在论时,便提出了其摆脱困境的出路。
(二)科学哲学的研究方向。
针对传统科学哲学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审视科学哲学的重点研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未来科学哲学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趋向于另类科学哲学的研究,在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于演化中将对科学批判性立场的学者及流派划分到另类科学哲学中,大致将另类科学哲学划分为反科学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流派的科学哲学思想等;以罗蒂等为代表的正统科学哲学反面叛逆。
基于另类思想的反叛科学等。
四、科学技术哲学的伦理诉求与现代生机
科学技术哲学的现代生机实现之路径为协调与重构。
首先对现代技术认可的同时,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从辩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寻找一条协调与重构的发展道路。
(一)规范技术。
首先要对技术做出一定的限定,对其进行规范指导,有意识的在社会精神中寻找技术的指导模式;其次要将技术逐渐变成机械论,并且将技术产品定义为机械物,并且将其提高到准确的可靠高度;再者要对特定时刻的技术进行物质和动力的束缚。
(二)用“思”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艺术的沉思,并正确的认识现代技术的本质,进而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拯救人与自然的美好愿望。
然而现代技术的渊源实际是从古希腊哲学所衍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类的精神追求逐渐丧失,心中对神和上帝的信仰也渐渐消失,单纯的技术成为人类所追崇与信仰的对象。
因此想要解决现代技术多带来的困境,首先要从思的角度出发,解决人类思想日益贫乏的困境。
(三)完善社会制度。
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削弱了人类社会道德,仅仅依靠“思”的方式呼吁大家的道德回归已经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完善社会制度来消除技术的异化问题。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现代技术的意识形态是需要从其思想进行扭转,但是这样的方式在针对目前的现代技术所面临的困境显得软绵无力,而追根溯源,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因此我们的前辈希望通过道德正义去破除资本主义,然而却发现这样的方式根本无济于事,最终通过努力与尝试,得出了制约改革和完善社会制度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