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认定标准20141120(1)
2.供应商管理制度-20141120-V3.2
供应商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供应链整体运作水平,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供应商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流程等,适用于集团物资类、工程类、以及其他服务类供应商的管理。
3、术语和定义3.1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Supplier Lifecycle Management)供应商生命周期(SLM)包含五大阶段:供应商潜在、认证、试用、合格、清退阶段。
供应商生命周期四大阶段管理内容与主要对应制度采购管理核心内容与主要对应制度潜在阶段供应商开发供应商认证制度物料(服务)分类基础物料(服务)分类编码规则认证阶段供应商认证供应商物料(服务)标准确认采购申请管理规范招标制度采购商务操作规范商务条款与价格确认合作协议签订与管理招标制度合同管理规范试用阶段供应商样品确认及小批量试用供应商管理制度样品认定(定版)物料(服务)小批量试用招标制度采购商务操作规范合格阶段供应商绩效评估大批量采购执行采购申请管理规范采购商务操作规范供应商分类及应用供应商评奖供应商处罚清退阶段供应商辅导供应商辅导供应商清退清退执行供应链管理系统操作规范、采购信息保密规范、采购高压线3.2潜在阶段(Potential)供应商注册,基本资料初审通过之后的状态。
3.3认证阶段(Qualification)有认证需求之后,从供应商认证启动至认证完成的阶段。
3.3.1资质先审(Pre-qualify)指供应商认证过程中对供应商先进行综合性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入样品及小批量等后续合作流程的认证方式。
3.3.2资质后审(Post-qualify )指供应商认证过程中先认定样品(服务),或确认项目内容,后审核供应商资格合法性的认证方式。
3.4试用阶段 (Testing)供应商通过资质认证后必须经历的阶段,通过供应商试用、样品认定、物料(服务)小批量试用之后,方能进入合格阶段。
3.5合格阶段(Approved)供应商通过试用后进入的阶段。
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业评价要求
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需要对主题进行全面评估。
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业评价要求是指在学习特定专业课程时,学生需要达到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和标准。
这既包括对知识和理论的掌握,也包括对实践和技能的应用能力。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会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主题,包括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等方面。
我们来看评价标准的制定。
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业评价要求,通常由学校、教师和专业委员会进行制定。
这些评价标准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教育法规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具体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素质发展。
在这一部分的讨论中,我将重点介绍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具体内容,以及其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
我们将探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学业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工具,包括笔试、实验报告、课程论文、项目报告、实习表现等。
这些评价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进行组合和综合应用,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在这一部分的讨论中,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价方式,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探讨如何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接下来,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学业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对教学质量的检验。
评价方式和标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以及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及时反馈,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在这一部分的讨论中,我将重点介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提高学习效果,以及评价结果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
我将共享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认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业评价要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的客观反映和综合评价。
在制定评价标准和选择评价方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注重多元化和灵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学业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专业课程评价标准
专业课程评价标准
专业课程的评价标准可以因学科、教育水平和目标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计与目标:评价一个专业课程的首要标准是它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科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清晰,与专业领域的要求相契合。
2. 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使用案例分析、实践项目、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教材和资源:评价一个专业课程还需考察其所采用的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是否丰富、权威、更新,并与课程目标相匹配。
4. 评估与考核:评价标准中应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法。
合适的考核方式应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考试、论文、项目作业等。
5. 师资力量:考察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经验和与行业的联系。
专业课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对教学的热情。
6.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手段。
这可以通过课程评估表、小组讨论、在线调查等方式进行。
学生的反馈能够提供课程的实际运作情况和学习体验,有助于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7. 行业关联与实践性:考察课程是否紧密结合行业实际,是否提供实践机会,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专业领域的工作。
8. 不断改进与更新:评价标准中应该包括课程的改进机制。
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和学科发展的变化对课程进行调整,以确保其始终保持高质量和时效性。
这些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专业领域和教育水平进行细化和调整。
评估一个专业课程时,综合考虑这些方面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篇一: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交审议稿)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7月1日目录1、前言................................................................................................. . (2)1.1 学科意义................................................................................................. .. (2)1.2 专业概述................................................................................................. .. (2)1.3 人才培养特色................................................................................................... .. (2)2、学科代码与适用专业范围................................................................................................. .. (3)2.1学科代码................................................................................................. (3)2.2适用专业范围................................................................................................... (3)3、培养目标................................................................................................. .. (3)4、培养规格................................................................................................. .. (4)4.1学制与学位................................................................................................... . (4)4.2知识要求................................................................................................. (4)4.3素质要求................................................................................................. (5)4.4能力要求................................................................................................. (5)5、课程体系................................................................................................. .. (6)5.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6)5.2课程设置................................................................................................. (7)6、教学规范................................................................................................. (11)6.1教学过程规范................................................................................................... . (11)6.2 教师行为规范................................................................................................... (12)7、师资队伍................................................................................................. (12)7.1师资队伍结构................................................................................................... . (13)7.2 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 .. (13)8、教学条件................................................................................................. (14)8.1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14)8.2为教学提供足够数量和功能的教学设施 (14)8.3保证充足的教学经费投入...............................................................................................149、教学效果................................................................................................. (15)9.1教学成果................................................................................................. . (15)9.2课堂教学效果................................................................................................... . (15)10、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5)10.1质量保障目标............................................................................................................................15 10.2质量保障规范与监控 (15)11、名词释义................................................................................................. . (16)附表1 .................................................................................................... .. (17)附表2 .................................................................................................... .. (18)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使金融学类专业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并推行《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关于开展第一批优质核心课程
关于开展第一批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立项申报的通知各院系部:为推进课程建设,根据学院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和《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优质核心课程开发设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决定开展第一批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一)申报课程条件1.能体现深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授课面广适合网上组织教学的公共基础课;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大、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
2.实践技能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借鉴引进型课程优先立项。
3.列入名校专业建设计划的专业核心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重点立项,其他课程择优立项。
(二)申报课程限额列入2013年、2014年度名校专业建设计划的专业核心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全部申报;其他专业至少申报1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申报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须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与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组成课程建设团队。
二、申报时间本次优质核心课程申报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10日,各院系部向学院推荐,被推荐的课程填写《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纸质版一式2份报教务处李京东老师,电子版发李培胜、李京东平台,逾期将不予受理。
三、评审工作安排优质核心课程立项评审采用网上初评、会议终审的方式进行。
1.6月15日前,教务处做好申报材料审核工作。
2.6月20日前,学院专家组根据学院评审要求,进行申报材料网络初评,并对申报材料作出整体评价。
3.6月23日前召开评审会议,确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对象推荐名单。
4.推荐名单报学院审批公示,发文公布“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立项”名单。
四、几点要求1.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院系部要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召开论证会,认真申报。
2.各申报课程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有关高职课程设计开发理论,掌握课程设计开发流程和技术,和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省级特色名校相关院系课程老师结对子,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优质的核心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核心课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下面将对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优质核心课程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课程设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课程设置应当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优质核心课程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应当明确具体,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优质核心课程应当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另外,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等,为核心课程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需要注重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核心课程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确保核心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不断提高核心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合格课程优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标准
合格课程、优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岗位资格 主讲教师情况
教授、副教授授课情况
师资队伍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奖、教研立项、论文发表
学术研究 科研获奖、科研立项、论文发表
师资培养 后续教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 材 教材选用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条件 设备情况与实验开出率 教学设备、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场所 教学场所
教学文件管理 教学文件及管理
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状态 教学辅助环节 辅导、作业
命题 命题及考试
考试
教学质量 质量评估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情况
特色项目
课程评价等级标准
课 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B级标准为平均优良率≥80%
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评估结论分为四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优秀:A≥12; C≤4; D=0
良好:A+B≥12;D≤1
合格:D≤6
不合格:D>6
附注:
[注1]在评价标准中,只给出A级和C级标准,介于A级、C级之间即为B级,低于C级标准即为D级。
[注2] 在评价过程中,若因特殊原因,某一指标无法评价时,该指标按B级记入。
长春工程学院优秀课程评审标准
教学质量保证的相关机制
0.4
在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信息收集与反馈、及时调控等方面形成了自我调控的运行机制。
初步形成了自我调控的运行机制。
*3.2
课堂
讲授
及
辅导
答疑
批改
作业
0.3
(0.5)
讲授质量
0.7
符合讲授质量标准,两年内本学科教师、教学督导及教学管理人员听课评价优秀者占60%以上,其他为良。
说明:
1、指标体系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设置35个主要观测点,带“*”的项目为核心项。
2、每项观测点和指标的评价结果按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及格)四个等级。
3、评价结果可以用表达式表示:V=
4、优秀课程的标准为:
①a≥70,d=0或a≥50,a+b≥80,d=0;
大纲规范,内容完备,能执行;授课计划规范、齐全。
教材
0.3
选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或有先进适用的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配备必需的自编补充教材或讲义。
选用省,部级优秀教材或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
其它教学文件与资料
0.4
教师教案完整,齐全,适时更新,有特色;教师手册齐全,填写认真;教师听课记录完整;有课程组活动记录;建立了试题库或试卷库;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书、指导书规范齐备;有必需的习题集;教学资料(含声像)丰富,对教学作用明显;教学档案规范完整。
0.4
①5年内有1项获省部级教学、科技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或1项校级教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主持),或5年内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核心期刊2篇或省部级刊物5篇(均为第一作者);②5年内有完成校级及以上教研和科研课题,其中有1项省部级教研或科研课题(或1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
大学标准化优质课程认定标准
XX财经政法大学标准化优质课程认定标准(试行)一、课程认定的基本标准(一)实施方案。
该课程翻转式(或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5分)(二)过程总结。
该课程翻转式(或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总结;(5分)(三)课程标准。
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版式见附1);(5分)(四)慕课学习。
项目组成员每人网上注册学习1门慕课,争取拿到1门慕课证书;(5分)(五)微视频。
该课程的系列知识点微视频(每个录像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数量覆盖所有知识点;(20分)(六)教学模式。
采用翻转式(或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提供相关章节的翻转式或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板见附2);翻转(或混合)课堂教学时数占该课程总学时数的50%以上。
(15分)(七)网站资源。
该课程泛雅平台(或慕课及其它平台)课程网站建设资料完备,包括:1.课程标准;2.教学大纲(具体要求见附3,基本版式见附4);3.每门课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4.课程教学设计或教案(教案模板见附5);5. 教学课件;6.以知识点为单位录制的教学视频;7. 教学团队(含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等);8. 拓展共享资源(含相关案例库、习题库等);9.其他在线环节(作业、讨论、辅导、考试、评价、反馈等);(15分)(八)网络开课。
该课程在泛雅平台(或慕课及其它平台)同步网络开课;(20分)(九)效果评价。
该课程翻转式(或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即查看该课程通过网络课程服务平台在一定时间内的浏览量,浏览者对该课程的评价、课程教学互动等;安排专家进课堂听课,了解课堂实施情况;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自我调查和专家调查(《XX财经政法大学课堂教学范式改革效能评价通用指标体系》附6)。
(10分)二、课程认定的在线开放标准(一)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颗粒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课程质量认证标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注:1、毕业生合格指本科生经过四年学习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2、专业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专业特有的、优于其他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
特色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专业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培养模式、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注:新开课程教师必须具备上讲教师资格,具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或课程简介、教案(或电子教案)、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申报表和评审细则2014年)
附件1:自治区技工院校重点专业申报表学校名称专业名称专业负责人专业开设时间填报日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制年月填写说明一、本申报表是学校重点专业申报的重要资料,也是作为重点专业评审的根据。
二、申报表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三、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四、申报表用A4纸双面印制,在左侧装订。
一、专业建设目标、思路、方案及成果预测二、专业和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1.专业编码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或相关部委)专业目录规定的编码。
2.专业类别指属第一产业、二产业或三产业。
3.学生指技校学生,包括在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参加技能培训的学员。
三、师资队伍情况2.教学教研论文、编写的教材和承担的国家、自治区、地州市级教学改革项目需另附目录。
四、本专业教学教研水平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设施维护费。
2.设施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以上的教学设备。
3.多媒体课件包括购置的出版发行的课件和自制课件。
六、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1.年级需注明××××级×年级(例:2002级2年级)。
2.获奖级别指地、州、市级(含市级)以上。
七、专业特色与创新八、评审意见附件2:自治区技工院校重点专业评审细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制年月自治区技工院校重点专业评审细则附件3:自治区技工院校精品课程申报表申报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一体化教学所属专业名称课程负责人申报单位申报日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年月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2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课程标准写作指南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 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一、课程定位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三、课程学习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
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
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1.专业能力: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职业活动工作能力。
2014级各专业毕业及授位条件选修学分要求
2014级各专业毕业及授位条件选修学分要求冶金工程1、钢铁冶金方向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必须按培养方案的要求获得不低于190的总学分,且应获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不低于28的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10的通识课程学分(其中应包含艺术类通识课的学分)。
素质教育模块(通识课),选修≥10学分;基础教育模块,选修≥10学分;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模块,选修≥8学分;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模块,选修≥10学分;2、有色冶金方向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必须按培养方案的要求获得不低于190的总学分,且应获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不低于28的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10学分的通识课程(其中应包含艺术类通识课的学分)的学分。
素质教育模块(通识课),选修≥10学分;基础教育模块,选修≥15学分;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模块,选修≥5学分;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模块,选修≥8学分;3、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必须按培养方案的要求获得不低于190的总学分,且应获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不低于26的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10的通识课程学分(其中应包含艺术类通识课的学分)。
素质教育模块(通识课),选修≥10学分;基础教育模块,选修≥10学分;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模块,选修≥8学分;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模块,选修≥8学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必须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获得不低于185的总学分,且应获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不低于26.5的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10的通识课程学分(其中应包含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学分)素质教育模块(通识课),选修≥10学分;基础教育模块,选修≥10.5学分;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模块,选修≥10学分;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模块,选修≥6学分;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必须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获得不低于187的总学分,且应获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不低于26.5的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10的通识课程学分(其中应包含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学分)。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认定标准20141120(1)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优质核心课程认证标准会计电算化专业优质核心课程认证标准一、优质核心课程认定的总体要求(一)优质核心课程认定的范围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贵州财政学校的重点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需确定2门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改革。
(二)优质核心课程的任务安排每门课程必须指定专门的课程负责人,承担课程建设任务的教研室需组织进行集体研讨,并由课程负责人对课程的开发,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效果反馈,教材和课程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负责。
(三)优质核心课程的运用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在专业所有任课班级的教学中运用,课程负责人引领课程建设任务,但需与其他教师共享研讨结果。
优质核心课程总体目标要求,教学内容,能力训练项目及考核方式应统一,并在任课教师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可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二、优质核心课程认定标准(四)课程设置遵循中职教育规律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要素,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并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模块),以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课程选择依据优质核心课程设置应依据对在校学生、毕业生、企业的调研结果,优质核心课程所培养的知识与能力须与企业所需的核心岗位知识与能力相匹配。
(六)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满足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能力”,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七)教材体系设计合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各部分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
(八)教材内容设计完善按照项目教学法进行设计,按照知识结构将教材设为几大模块,每一模块由项目和任务组成,完整展示整个知识体系内容。
(九)教学手段、方式创新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讨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校内外实训条件完备。
(十)实践性教学建设完备1.教学过程结合校内的会计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2.教学模块项目建设,完善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教学实践;3.校企互联,让理论联系实际。
全国优质专业标准
全国优质专业标准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专业学习的道路。
为了保证国家的职业教育质量,各个学校和机构纷纷制定了相应的优质专业标准。
本文将介绍全国优质专业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全国优质专业标准的概述全国优质专业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旨在规范各个专业的教学与培养质量,确保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全面而有效的培养。
这些标准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专业设置与规划:包括专业的名称、目标、方向和培养方案等内容。
专业设置与规划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来确定,确保专业的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
2.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的设计。
教学内容应该与专业目标相匹配,课程设置合理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
3.教学团队与师资力量:包括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应该具备教学经验丰富和学科专业度高的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与指导。
4.教学条件与实践环境:包括教学设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方面的设置。
这些条件与环境应当满足专业教学和实践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5.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包括教学评估与监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全国优质专业标准的重要性全国优质专业标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保证教育质量:全国优质专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规范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提高专业实用性:通过优质专业标准的设置,能够使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3.促进教学改革:全国优质专业标准的不断完善与更新,能够推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4.增强学生竞争力:全国优质专业标准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就业能力,使他们在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四、结论全国优质专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教育质量、提高专业实用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增强学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附件1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办学的大体要求,要紧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高等学校培育中学教师的本科师范类专业。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要紧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高等学校培育中学教师的本科师范类专业。
一、培育目标[目标定位] 培育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域基础教育改革进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目标内涵] 培育目标内容明确清楚,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进展预期,表现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治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明白得和认同。
[目标评判] 按期对培育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判,并能够依照评判结果对培育目标进行必要修订。
评判和修订进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二、毕业要求专业应依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布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育目标,并在师范生培育全进程中分解落实。
专业应通过评判证明毕业要求的达到。
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涵盖以下内容:践行师德[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踊跃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会教学[学科素养] 把握所教学科的大体知识、大体原理和大体技术,明白得学科知识体系大体思想和方式。
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A级
⑴课程内容在置于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或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完成,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主题教学的教改思路。
⑵能体现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⑶ 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措施得力,相互促进,形成有机的联系。
C级
⑴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体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主题教学的教改思路。
3分
A级
⑴ 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⑵ 能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取得很好的实效。
⑶ 具有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好;
C级
⑴ 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⑵ 偿试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取得一定的效果。
⑵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需要,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学练一体等)。
2.2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9分
A级
⑴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⑵实现师生的互动,真正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
⑵ 能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和更新实训项目,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效果良好。
⑶ 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成效。
⑷ 实践教学的方法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C级
⑴ 实践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⑵ 能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实训项目。
⑷ 建设周期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质量的教改论文2篇。
核心课程建设及评审方案
核心课程建设及评审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
为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学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二、建设计划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分三期,在五年内完成。
一期建成10门左右,二期建成30门左右,三期在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全面铺开。
第一、二期建设课程学校提供每门4000元的资金支持(遴选为专业核心建设课程后资助3000元,验收合格后再资助1000元)。
三、建设内容(一)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体系。
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
(二)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等。
课程标准的制订应该由校企合作共同来完成。
(三)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选择适合“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范型。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
合理选择问题中心型、训练中心型、培训中心型、项目中心型、体验中心型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
会计电算化专业
优质核心课程认证标准
会计电算化专业
优质核心课程认证标准
一、优质核心课程认定的总体要求
(一)优质核心课程认定的范围
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贵州财政学校的重点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需确定2门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改革。
(二)优质核心课程的任务安排
每门课程必须指定专门的课程负责人,承担课程建设任务的教研室需组织进行集体研讨,并由课程负责人对课程的开发,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效果反馈,教材和课程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负责。
(三)优质核心课程的运用
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在专业所有任课班级的教学中运用,课程负责人引领课程建设任务,但需与其他教师共享研讨结果。
优质核心课程总体目标要求,教学内容,能力训练项目及考核方式应统一,并在任课教师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可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二、优质核心课程认定标准
(四)课程设置遵循中职教育规律
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要素,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并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模块),以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课程选择依据
优质核心课程设置应依据对在校学生、毕业生、企业的调研结果,优质核心课程所培养的知识与能力须与企业所需的核心岗位知识与能力相匹配。
(六)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明确
满足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能力”,培养
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七)教材体系设计合理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各部分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
(八)教材内容设计完善
按照项目教学法进行设计,按照知识结构将教材设为几大模块,每一模块由项目和任务组成,完整展示整个知识体系内容。
(九)教学手段、方式创新
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讨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校内外实训条件完备。
(十)实践性教学建设完备
1.教学过程结合校内的会计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
2.教学模块项目建设,完善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教学实践;
3.校企互联,让理论联系实际。
(十一)校企共同参与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加强校企合作,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应与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方式接轨,企业参与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编写,聘请兼职教师授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制定与实施教学计划。
(十二)师资队伍建设
担任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承担实践教学的工作。
相关教师应定期进行企业顶岗实践,了解并从事一定的实务工作。
(十三)评价多元,由结果性评价发展为结果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企业评价三方评价为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三、附则: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贵州省财政学校
示范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组二○一三年六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