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详细)学习是一颗种子,它可以在知识之水的浇淋下长成参天大树,也可以在知识之水的浸泡下发成一颗绿豆芽。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欢迎借鉴参考。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8.其(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3)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高考语文易错成语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

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①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梳理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梳理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梳理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梳理一、语文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B看到lookC写到writeD说到speak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B找寻明暗线索C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B象征写法C烘托写法D以小见大写法E先扬后抑写法F虚实结合写法G夹叙夹议写法高考语文易错的108个多音字总结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7.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虚词。

1.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4.时则不至则:或。

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三、实词。

(一)重点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二)词类活用。

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

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

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

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

四、特殊句式。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五、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2.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3.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4.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5.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

6.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知识

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知识

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知识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东进)5、卧而梦(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写*)7、外与天际(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絮青缭白(青山,自水)4、自远而至(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穷回溪(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5、始指异之(以……为异.)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5、颓然就醉古义:倒喝,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惑而不从师(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0)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11)而不知其所穷(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3)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1)吾尝终日而思矣(2)吾尝跂而望矣(3) 登高而招(4) 顺风而呼(5)则群聚而笑之(6)倚歌而和之(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1)蟹六跪而二螯.(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承接(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人非生而知之者(3)吾从而师之(4)择师而教之(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7)卧而梦(8)觉而起,起而归(9)自远而至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与“己”运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二)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1)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6) 郯子之徒 (代词,这)(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10)取之无禁,用之不褐(代词,它们)(11)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2、助词.(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2)彼童子之师(的)(3)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的)(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7)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兼词1.【高考语文】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思想核心为“仁”。

现存,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主张清静无为。

是道家典籍,有81章。

3.墨子: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

主张“兼爱”。

是墨家的典籍,为墨子及其弟子所写。

4.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7篇261章,即《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著作。

5.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名,继承老子之“道德自然”观。

《庄子》是道家著作,也称《南华经》。

6.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

他是韩非和李斯之师,《荀子》为儒家著作,现存32篇。

7.韩非: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抬家。

著有《孤愤》、《五蠢》、《说难》等,《韩非子》是家代表作,后人集韩非之作及评韩之文而成,55篇。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8.《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所作。

原存本子几经遗失,现存本子由东晋张湛辑注,《愚公移山》出于此本。

9.《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年秦相集门客编写。

10.诸子散文: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先秦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家、家和家,其代表著作分别为《论语》、《孟子》、《荀子》、《老于》、《庄子》、《韩非于》、《墨子》。

在各学派中,首先兴起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继起的是墨家,然后是其他各家。

11.三教九流:三教指。

九流指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一、字音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二、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合适)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顿,此处是雨停顿)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三、文言现象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构造的参过失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亮堂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篇2: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才能层级如下:(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阐述类文本。

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阐述类文体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

怎么…。

)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高考语文常考必背的考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常考必背的考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背考点知识点一古诗词1、过秦论贾谊2、兰亭集序王羲之3、归去来兮辞陶渊明4、师说韩愈5、阿房宫赋杜牧6、《诗经》三首7、离骚(节选) 屈原8、短歌行曹操9、登高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归园田居陶渊明12、虞美人李煜13、孔雀东南飞14、汉魏晋诗三首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二名篇名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 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大重点,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基础知识】1.文言虚词:之、乎、其、夫、于、若、者等。

2.文言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

3.文言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古代文化】1.《史记》:司马迁所著,全称《史记正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楚辞》:屈原所著,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3.《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古诗佳句。

【名句赏析】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通过此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和愤慨之情。

2.卧薪尝胆: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形容刻苦自励的精神。

3.孟子救人:出自《孟子·告子上》。

故事中,孟子与离婚妇人的对话展示了孟子的仁爱之心。

二. 现代文知识点现代文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比喻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事物。

2.夸张手法: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3.排比手法: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阅读策略】1.摘抄与整理:在阅读时,可以将重要观点、精彩语句摘抄下来,便于后期整理和记忆。

2.归纳总结:对所读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提取核心思想和观点。

3.理解推理:通过推理和分析,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真实意图。

【经典作品】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围城》:现代作家钱锺书所著,通过小说揭示了人们在城市中的困惑和矛盾。

3.《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所著,以浪漫爱情为主题,描绘了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

三.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中,古代文化常识也是一块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点:【诗词常识】1.唐诗鉴赏: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唐代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宋词鉴赏: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宋代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高考语文学生必背知识点大全2023

高考语文学生必背知识点大全2023

高考语文学生必背知识点大全2023高中语文必背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离骚》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_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语文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语文,我特意总结了高考语文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修辞手法1. 比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物,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

常见的比喻手法有直接比喻、暗喻和隐喻。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程度,以增强语言的效果。

4. 对偶:在表达中使用相对的词语或句子结构,增强修辞效果。

5. 对仗:在诗歌或韵文中使用对仗的句子结构,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6. 排比:通过使用连续排列的词语或句子,以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节奏感。

7. 省略:在表达中省略一些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简练明了的效果。

8. 反问: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思考。

9. 真实与虚构:将虚构的事物描绘得真实,或是将真实的事物虚构,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10. 修饰:通过修饰词语的选择和搭配,使表达更精准、准确。

二、文言文常识1. 文言文的基本结构:文言文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出处、篇名、开篇语、正文和结尾语。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主谓短语句、主谓宾句、主谓宾宾句、主系表句、主谓补句等。

3.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仗、借代、离合、假设等。

4. 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有虚词、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等。

5.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时要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语的含义,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现代文阅读技巧1. 理解题意:阅读现代文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意,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

2. 分析文章结构:阅读现代文时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弄清楚文章的脉络和逻辑关系。

3. 分析作者意图:阅读现代文时要分析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4. 提取关键信息:阅读现代文时要提取关键信息,包括事实、数据、观点和论证,做到有的放矢。

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考点知识点

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考点知识点

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考点知识点高考中的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

(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

(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

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

(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

(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五、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六、古今异义词。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3.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

语文高考必背

语文高考必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 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定风波(苏轼)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必须关注且需要下大功夫备考的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必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点常常被考查。

下面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四大名著、元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

2. 古代文学作品代表作及作者:《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 新文化运动:背景、宗旨及代表人物。

2. 现代文学作品:《狂人日记》(鲁迅)、《家》(巴金)等。

三、现代诗歌常识1. 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2. 现代诗歌传统: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四、文言文知识点1.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2. 文言文阅读方法:主旨要义、词句理解等。

五、鲁迅文化常识1. 鲁迅思想:"文学为人民服务"等核心观点。

2. 鲁迅代表作及特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六、现代散文知识点1. 散文的定义及特点:近似散文的特点。

2. 现代散文代表作品及作者:《呐喊》(鲁迅)、《故事新编》(老舍)等。

七、文学常识1. 文学史: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

八、修辞手法1. 比喻:定义、作用及例子。

2. 拟人:定义、作用及例子。

九、文学名句1.名句鉴赏:《红楼梦》中的名句、《西游记》中的名句等。

十、文学批评术语1. 形象:定义及作用。

2. 寓意:定义及作用。

以上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多做相关的题目和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相信通过努力和准备,大家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一、阅读理解1.文章类型判断和主旨概括2.归纳概括3.事实细节4.推理判断5.观点态度6.修辞手法7.修辞效果8.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二、相关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设问6.反问7.对仗8.插叙9.补充说明10.并列11.托物抒情12.借代13.旁征博引14.象征15.比拟16.对称17.夸张与写实关系三、作文写作1.作文的写作类型(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2.作文的体裁3.作文的主旨思想4.作文的框架结构5.作文的开头结尾6.作文的段落写作7.作文的语言表达8.作文的修辞手法运用9.作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10.作文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四、古代文学1.古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古代诗歌创作技巧3.古代词曲流派和代表作4.古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5.古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6.古代文学家和作品7.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8.古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9.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文学1.现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现代诗歌创作技巧3.现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4.现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5.现代文学家和作品6.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7.现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8.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六、修辞学知识1.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3.修辞手法与表达意境的关系4.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七、古代学术和文化常识1.古代文化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2.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3.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价值八、现代语言知识1.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3.现代汉语的词语运用和表达技巧4.现代汉语的语义、语用和语感九、现代语言文字常识1.现代汉字的基础知识2.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和规范化3.现代汉字与表意、表音的关系4.现代文字的特点和应用以上是一个超详细的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清单,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语文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常见语文知识点总结
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2、大亨:指社会上有权势地位的人。

3、斗胆:形容胆量很大。

4、双簧:本是一种曲艺演出形式。

现在,人们常把生活中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做演双簧或唱双簧。

5、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6、舌耕:人们把教书称为“舌耕”。

7、沙龙:原指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指一种在欣赏美术品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现在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

8、抬杠: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

9、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

“说项”也叫“逢人说项”。

10、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11、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12、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1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14、狼烟:原本是古代军队报警时燃放的,后便成了“烽火”的同义语,“敌兵”的代名词。

15、圈阅:“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16、悬壶:比喻行医卖药,后称那些医药名家为“悬壶济世”。

17、黑马: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

18、蓝桥:人们把恋人或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19、碧血:人们常将“碧血”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20、鼻祖:多用来称最早创始人或祖师。

21、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22、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23、二百五:人们常把那些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叫做“二百五”。

24、八斗才:人们常用“八斗才”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富有才学。

25、三不足:人们用它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6、耳旁风:又叫耳边风,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27、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回避不见。

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28、老皇历:人们常把过去的事称作“老皇历”,指与现在的形势不符。

29、应声虫:比喻那些毫无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人。

30、忘年交:指不够年龄辈分而结成莫逆之交的朋友。

31、阿堵物:指这个东西,即指钱。

32、花架子:指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33、护局子:护自己孩子短儿,护自己单位或下属的短儿。

34、刮地皮:指地方上的赃官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

35、变色龙:比喻见风使舵的人。

36、卖关子:泛指设置悬念或故弄玄虚的那一套手法。

37、破天荒:形容创举或头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38、铁公鸡: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39、鬼门关:比喻僻远险阻的地方,也指克服困难的关键所在。

40、莫须有:指无中生有的诬陷或冤狱。

41、跑龙套:指那些寄人篱下,干些无足轻重的事情的人。

42、娘子军:指由妇女组成的队伍。

43、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44、跌份儿:指降薪降职,现在还牵涉到脸面、身份、气派。

45、喝墨水:形容知识的多少。

46、装门面:比喻制造表面繁荣、好看的假象以掩盖衰败、空虚的本质。

47、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的人引荐和提拔而声誉加强。

48、遮羞布:比喻遮挡不好事物的东西。

49、搞名堂:形容那些让人不明不白甚至有点神秘色彩的行动。

50、敲竹杠:指勒索钱财的行为。

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点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
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20__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代表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代表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代表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1920__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1920__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另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

6.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作是《再别康桥》。

7.新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

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代表散文有《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荷塘月色》。

9.闻一多,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代表性诗集《红烛》《死水》。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12.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儿童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代表散文《小桔灯》。

13.夏衍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上海屋檐下》等。

14.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

15.巴金原名李芾甘,字尧棠,现代著名作家,著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6.赵树理,现代小说家,“山药蛋派”代表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李家的变迁》《三里湾》,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17.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丁玲,《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

18.曹禺,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

19.短篇小说《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原名孙树勋,“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著有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家《风云初记》,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20.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三千里江山》《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的作者分别是周而复、杨朔、梁斌、柳青、杜鹏程。

21.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魏巍,以陕北“信天游”形式写成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22.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青春万岁》的作者分别是曲波、杨沫、王蒙。

23.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高晓声。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古今异义的词
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