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甘汞电极作正极;饱和甘汞做负极的电极反应。

合集下载

电极电势详细资料大全

电极电势详细资料大全

电极电势详细资料大全为了获得各种电极的电极电势数值,通常以某种电极的电极电势作标准与其它各待测电极组成电池,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而确定各种不同电极的相对电极电势( electrode potential)E值。

1953年国际纯粹化学与套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建议,采用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电极,并人为地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

基本介绍•中文名:电极电势•外文名:electrode potential•提出者:能斯特•提出时间:1953年•套用学科:电化学等•适用领域范围:化学滴定分析,电池等定义来源,标准状态,影响因素,相关套用,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反应进行的限度,电势图,定义来源双电层理论德国化学家能斯特(H.W.Nernst)提出了双电层理论(electrical double layers theory)解释电极电势的产生的原因。

当金属放入溶液中时,一方面金属晶体中处于热运动的金属离子在极性水分子的作用下,离开金属表面进入溶液。

金属性质愈活泼,这种趋势就愈大;另一方面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于受到金属表面电子的吸引,而在金属表面沉积,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愈大,这种趋势也愈大。

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达到平衡后,在金属和溶液两相界面上形成了一个带相反电荷的双电层(electrical double layers),双电层的厚度虽然很小(约为10 -8厘米数量级), 但却在金属和溶液之间产生了电势差。

通常人们就把产生在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双电层间的电势差称为金属的电极电势(electrode potential),并以此描述电极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电极电势以符号E(M n+/M)表示, 单位为V(伏)。

如锌的电极电势以E( /Zn) 表示, 铜的电极电势以E( /Cu) 表示。

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极的本性,并受温度、介质和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标准状态电极符号:Pt|H 2(100kPa)|H +(1mol/L) 电极反应: 右上角的符号“⊖”代表标准态。

电位法习题

电位法习题

电位分析法一、选择题1. 在电化学分析法中,经常被测量的电学参数有A. 电位B. 电感C. 电流D. 电容2.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主要由A. 电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所决定B. 敏感膜的活性材料性质所决定C. 试液中被测离子性质所决定D. 试液中共存离子性质所决定3. 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B. 有明显的电极反应发生C. 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测量电池电动势D. 通过电池的电流足够大且恒定4. 能比较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参数是A. 电阻B. 电导C. 电导率D. 摩尔电导5. 在电解中若其它条件相同,则在电极上沉积出来的物质的量正比于A. 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B. 阴极的表面积C. 两电极间的距离D. 通过电池的电量6. 化学电池的电极常以阳、阴、正、负极命名,判断的依据是A. 根据电极反应确定阳、阴极B. 根据电位的相对高低确定正、负极C. 根据电极反应确定正、负极D. 根据电位的高低确定阳、阴极7. 影响超电位的因素是A. 电解质浓度B. 电极材料C. 电流密度D. 以上都是8. 在电位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与被测离子的浓度A. 的对数成正比B. 成正比C. 符合Nernst公式的关系D. 有确定的线性关系9. 决定晶体膜电极的检出限是A. 被测离子的迁移速度B. 电极膜活性物质的溶解度C. 响应离子与电极膜生成物的溶解度D. 共存离子与晶格离子形成微溶性盐的溶解度10. 电位滴定法的的特点是A. 滴定速度快,灵敏度高B. 可用于有色、混浊溶液的滴定C.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D. 可用于合适指示剂的滴定11.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5的溶液,其电极电位为+0.0435V;测定另一未知试液时,电极电位则为+0.0145V。

电极的响应斜率为58.0mV/pH,此未知液pH值为A. 4.0B. 4.5C. 5.0D. 5.512. 影响电池电动势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是A. 被测离子的浓度B. 被测离子的价数C. 溶液的pH值D. 溶液中的干扰离子13. 在电位滴定中,以∆E/∆V~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A. 曲线突跃的转折点B. 曲线的最大斜率点C. 曲线的最小斜率点D. 曲线的斜率为零的点14. 有四种电极:A. Pt电极B. 氟电极C. 玻璃电极D. 银电极指出下列滴定体系中应选用什么电极作指示电极(1)用Ag+滴定S2-(2)用NaOH滴定H2C2O4(3)用F -滴定Al 3+ (4)用Ce 4+滴定Fe 2+15. 在直接电位法中,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其目的是A. 消除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的背景差异B. 控制各溶液的离子强度C. 消除液体接界电位D. 控制测定所需的pH 值16. 玻璃电极的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目的在于A. 清洗电极B. 活化电极C. 校正电极D. 检查电极好坏17. 电化学分析中使用盐桥是为了消除A. 液体接界电位B. 不对称电位C. 各种相间电位D.不同金属接触电位18. 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 两个组成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的界面间产生的电位差B. 两个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的界面间产生的电位差C.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间的接触界面间产生的电位差D. 电极附近的溶液和本体溶液接触界面间产生的电位差19. 在实际测定溶液pH 时,都用标准pH 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其目的是消除何种影响A. 不对称电位B. 液接电位C. 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 液接电位与温度20. 离子选择电极响应斜率(mV/pX )的理论值为A. RT /n i FB. RT /FC. 2.303×103RT /n i FD. 2.303RT /n i F21.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 校正方法误差D. 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22. 氨气敏电极是以0.1mol/L NH 4Cl 为内电解液。

物理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

物理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

第七章电化学选择题1.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A) 强电解质溶液 (B) 弱电解质溶液(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 (D) 理想稀溶液答案C2. 电解质水溶液属离子导体。

其离子来源于(A) 电流通过溶液, 引起电解质电离(B) 偶极水分子的作用, 引起电解质离解(C) 溶液中粒子的热运动, 引起电解质分子的分裂(D) 电解质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引起分子电离答案:B3. 在电导测量实验中, 应该采用的电源是(A) 直流电源(B) 交流电源(C) 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D) 测固体电导用直流电源, 测溶液电导用交流电源答案:D4. 德拜-休克尔为了推导出"极限定律",作了一些基本假定。

下列假定不在他们的假定之列的是(A) 溶液中导电的是离子而不是分子(B) 任何浓度的强电解质都是完全电离的(C) 离子之间以静电力相互作用, 其间的吸引能大于它们的热运动能(D) 在稀溶液中离子是刚性的圆球形点电荷, 不极化答案:A5. 电解质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温度一定时,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离子的本性 (B) 电解质的强弱(C) 共存的它种离子的性质 (D) 离子浓度及离子电荷数答案:D6. 采用电导法测定HAc的电离平衡常数时, 应用了惠斯登电桥。

作为电桥平衡点的示零仪器,不能选用(A)通用示波器 (B)耳机 (C)交流毫伏表 (D)直流检流计答案:D7. 电位滴定法是广泛使用的一种电分析方法。

在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是(A) 测量溶液电阻的变化 (B) 测量电极电位的突跃变化(C) 选用合适的指示电极 (D) 测定溶液pH值的突跃变化答案:B8. 离子的迁移数是指正负两种离子在作电迁移运动时各自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的百分数, 因此, 离子的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

它们的关系是(A) 无论什么离子,它们的运动速度愈大,• 迁移的电量就愈多,迁移数也愈大(B) 同一种离子的运动速度是一定的, 故它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迁移数相同(C) 在只含某种电解质的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D) 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答案:C9. 采用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 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

分析化学习题

分析化学习题

5.根据如下极谱数据,计算Ni2+的浓度,结果以mg/L表示。(参考答案:1156mg/L)
6.用指示离子法测量铅离子浓度。已知镉对铅的扩散电流常数比为 0.924。对未知浓度的铅 离子溶液和浓度为 1.4x10-3mol/L的镉离子溶液进行极谱测量,测得扩散电流分别为:铅离子 4.40μA,镉离子 6.20μA。计算未知溶液中铅的浓度。(参考答案:9.2x10-4mol/L)
极谱分析习题
1.某金属离子因接受两个电子而得到还原。0.000200mol/L的这种金属离子溶液的平均极限 扩散电流为 12.0μA,毛细管的m2/3.τ1/6值为 1.60。试计算该金属离子在此溶液中的扩散系 数。(参考答案:D=9.55x10-4cm2/s)
2. 某一物质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为一可逆波。当汞柱高度为 64.7cm时,测得平均扩散电流为 1.71μA。如果汞校高度为 83.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那么平均扩散电流为多少? (参考答案:i d =1.93μA)
Eθ (Ag+/Ag) = 0.7995V。 8 一自动电位滴定仪以 0.1mL/s 的恒定速度滴加滴定剂。按设计要求,当二次微分滴定 曲线为零时,仪器自动关闭滴液装置,但由于机械延迟,使关闭时间晚了 2s。如果用这台 滴定仪以 0.1mol/L 的 Ce(IV) 来滴定 50mL 0.1mol/L 的 Fe(II),由于延迟将引起多大的百 分误差?当滴定仪关闭时,电位将是多少? 已知(Eθ [Ce(IV)/Ce(III)] = 1.28V ) 在用 Cu2+ 离子电极测定如下组成的电池时,得电动势值为 0.113V, Cu2+离子电极│Cu(1.5×10-4 mol/L)溶液体积 20mL || SCE 向溶液中加入 5mL NH 3 溶液,使待测液中 NH 3 浓度保持为 0.1mol/L,这时测得电动势值为 0.593V,试求铜氨配离子 [Cu(NH 3 ) 3 2+] 的不稳定常数。 9 10 如用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指示电极,以KMnO 4 滴定 Mn2+(计量点 。为进行自动电位滴定,请算出计量点时应控制终点电位值为多 时[H+]= 1.00×10-8 mol/L) 少?(vs.SCE) MnO 4 - + 4H++ 3e-= MnO 2 + 2H 2 O Eθ 1 =1.695V + 2+ MnO 2 + 4H + 2e = Mn + 2H 2 O Eθ 2 =1.23V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③在洗净的滴定管中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并将液面调至0.00刻线上。
④开启仪器电源开关,预热20min。
(2)先预滴定
试液中Fe2+含量的测定
移取20.00mL试液于250mL的中号烧杯中,加入硫酸和磷酸混合酸10mL,稀释至约50mL左右。放入洗净的搅拌子,将烧杯放在搅拌器盘上,插入两电极,电极对正确联接于测量仪器上。开启搅拌器,将选择开关置“mV”位置上,记录溶液的起始电位,然后滴加K2Cr2O7溶液,待电位稳定后读取电位值及滴定剂加入体积。在滴定开始时,每加5mL标准滴定溶液记一次数,然后依次减少体积加入量为1.0mL、0.5mL后记录。一直用0.5mL滴定到终点后,找到终点的范围。
另取一份试样溶液于250mL的中号烧杯中,加入硫酸和磷酸混合酸10mL,稀释至约50mL左右。和上面一样进行滴定,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电位突跃前后1mL左右)每加0.10mL记一次,过化学计量点后再每加0.5mL或1mL记录一次,直至电位变化不在大为止(最少要在加入同样体积电位值变化最大的后面三点)。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变化和对应的电位值及滴定体积。平行测定二次。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pHS-2酸度计、pH玻璃电极和222型饱和甘汞电极、温度计。
(2)试剂:
①两种不同pH值的未知液。
②pH=4.00的标准缓冲液③pH=6.86标准缓冲液④pH=9.18标准缓冲液。
⑤广泛pH试纸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配制pH值分别为4.00,6.86和9.18的标准缓冲溶液①各250mL(由老师提供)。
(2)酸度计使用前准备
①接通电源,预热20min。
②置按键开关于“mV”位置,若仪器显示不为“0.00”,可调节仪器“调零”电位器,使其显示为正或负“0.00”,然后锁紧电位器。

南京林业大学_物理化学_第七章

南京林业大学_物理化学_第七章

第七章 电化学一、填空题1.原电池 Hg | Hg2Cl2(s) | HCl | Cl2(p) | Pt ,其负极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称 _________反应;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称_________反应。

2. 25℃时,对电池Pt |Cl 2(p ) ⎢Cl -(a =1) || Fe 3+(a =1) ,Fe 2+(a =1) ⎢Pt :则电池反应为____________,该电池反应的∆r G =__________,K =__________;当Cl -的活度改变为a (Cl -) = 0.1时,E =__________。

(已知E (Cl -|Cl 2|Pt) =1.3583 V ,E (Fe 3+,Fe 2+ | Pt) = 0.771V 。

)3. 某电导池中充入0.02 mol·dm -3的KCl 溶液,在25℃时电阻为250 Ω,如改充入6×10-5 mol·dm -3 NH 3·H 2O 溶液,其电阻为105 Ω。

已知0.02 mol·dm -3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27 S·m -1,而NH 4+及OH -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73.4×10-4 S·m 2·mol -1,198.3 S·m 2·mol -1。

则6×10-5 mol·dm -3 NH 3·H 2O 溶液导电率=__________,摩尔导电率=__________,极限摩尔导电率=__________,NH 3·H 2O 溶液的解离度=__________。

4.电极Pt|H 2(p=100kPa)|OH -(a=1)是标准氢电极,其E (H 2+2OH - →2H 2O+2e -)=0。

该结论正确与否?______。

5. 科尔劳施(Kohlransch)从实验中总结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c A -Λ=Λ∞m m ,这一规律适用于______电解质的______溶液。

电极电势_答案解析

电极电势_答案解析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答案1.25℃时将铂丝插入Sn 4+和Sn 2+离子浓度分别为0.1mol/L 和0.01mol/L 的混合溶液中,电对的电极电势为( )。

A .)/(24++Sn Sn θϕ B . 2/05916.0)/(24+++Sn Sn θϕ C .05916.0)/(24+++Sn Sn θϕ D .2/05916.0)/(24-++Sn Sn θϕ 解答或答案:B2.对于电池反应Cu 2++Zn = Cu +Z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Cu 2+] = [Zn 2+],反应达到平衡。

B .θϕ(Cu 2+/Cu )= θϕ(Zn 2+/Zn ), 反应达到平衡。

C .ϕ(Cu 2+/Cu )= ϕ(Zn 2+/Zn ), 反应达到平衡。

D . 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等于零时,反应达到平衡。

解答或答案:C3.今有原电池(-)Pt,H 2(ρ)H +(c)Cu 2+(c)Cu(+) ,要增加原电池电动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大H +离子浓度B 增大Cu 2+离子浓度 C 降低H 2的分压 D 在正极中加入氨水 E 降低Cu 2+离子浓度,增大H +离子浓度 解答或答案:B4.已知下列反应;CuCl 2+SnCl 2 = Cu +SnCl 4 FeCl 3+Cu= FeCl 2+CuCl 2在标准状态下按正反应方向进行。

则有关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的相对大小为( )。

A θϕ(Fe 3+/Fe 2+)>θϕ(Cu 2+/Cu )>θϕ(Sn 4+/Sn 2+) B θϕ(Cu 2+/Cu )>θϕ(Fe 3+/Fe 2+)>θϕ(Sn 4+/Sn 2+) C θϕ(Sn 4+/Sn 2+)>θϕ(Cu 2+/Cu )>θϕ(Fe 3+/Fe 2+)D θϕ(Fe3+/Fe2+)>θϕ(Sn4+/Sn2+)>θϕ(Cu2+/Cu)解答或答案:A5.下列原电池中,电动势最大的是()。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 0.1035 mol/L
15.分别取氟标准溶液(C=10.0μg/ml)0.25、0.50、0.75、1.00 和 2.00ml,分别置于 50ml 地容量瓶中,且加入 TISAB10m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测得电动势分别为 182、167、 158、152 和 138mV,进行线性回归,求其 A、B、r。另取水样 25.00ml,依上法操作,测 得其电动势为 179mV,求其水样中 F-浓度。(mg/L) 解: 求得线性方程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0.0592 1
log
2
a2 Cl −
=
ϕ
0
'
Hg 2Cl2
/
Hg
−0.0592
log
a Cl

3. 为什么 pH 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将其玻璃膜在蒸馏水中浸泡一天? 答:因为玻璃电极膜只有在水中充分浸泡后,才能形成良好的水化凝胶层,使其对 H+有较
好的响应,同时也使不对称电位降低到一稳定值,从而进行准确测定。 4. 样品溶液、校准用标准缓冲液及核对用标准缓冲溶液三者的 pH 值有何关系? 答:由于不对称电位对测定有较大影响,因此常用 pH 值和样品溶液的 pH 值应接近的标准
解:

a t cTVT
=
m MA
即 cT
= 1000m VT M A

TT / A
=
a t
cT′
MA 1000
=
cT′
MA 1000

MA
= 1000TT / A cT′
1000 × 17.32
=
1000
0.1
= 17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