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的学科,它主要涉及人类个体的身心特性、行为模式以及认知方式等。

本文将从人格理论、人格发展、人格评价等方面对人格心理学进行重点整理。

一、人格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若干不同的特质所组成的。

这些特质是稳定的、继承自父母并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认为,人格特质应该包括宏观特质和微观特质两个方面。

2. 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理论主要关注人格的类型分类和描述,旨在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格构成。

3. 生命历程理论:生命历程理论认为,人格是在一系列阶段性交错的过程中形成并回应外部和内部环境的。

这个过程是由环境、认知和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

4.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是从认知和心理过程中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人格的。

它尝试着将人格特质与认知处理方式和心理构造相匹配。

二、人格发展1. 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度遗传特质如情绪不稳定性和外向性是在遗传水平上发生的。

而且,基于父母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差异,儿童的人格特质也是多种多样的。

2. 生物学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生物学因素包括脑功能、大脑结构和生化过程等,它们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持续而渐进的。

3. 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侪、文化环境和社会影响等。

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可对人格发展产生显着的影响,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

三、人格评价1. 自我报告:自我报告是人格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个体自己描述自己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 直觉性评价:直觉评价是指从第三方评价者的直觉或经验中得到的评价。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某些候选人或员工的行为准则、工作能力和领导风格等。

3. 客观性评价:客观评价是指使用心理测量学工具来评估人格。

这种方法基于标准化的测量结果,并考虑到多个观察者和多个维度评估。

在人格心理学研究方面,尚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但人们对人格的理解和评价也不断发展和深入。

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重点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重点分析

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2、前意识主要起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让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识完全隔离。

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的。

它同人的肉体过程相联系,将躯体能量转换为精神能量,并且储藏它们和向自我、超我提供能量。

遵循“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把本我中所具有的精神能量称为力比多,有时特指性本能所产生的能量。

自我: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性心理发展的5个阶段:口腔期( Oral stage ):弗洛伊德把初生到满周岁这段时间称为口腔期,这个阶段的主要动欲区是口腔。

口腔期可以分为两个亚期,即前口腔期和后口腔期。

前口腔期从出生到八个月,这段时间内,婴儿的性快感主要来自于吸吮和吞咽活动,唇和舌成了主要的动欲带。

后口腔期大约是出生后第八个月到一周岁。

随着牙的长生,里比多倾注的动欲区集中在牙,牙龈和咽部。

自我的形成是口腔期的最重要的成就。

性心理发展的5个阶段:肛门期( Anal stage ):这一阶段大约从出生后第二年起到三岁末。

在肛门期,幼儿的主要动欲区,从口腔转移到肛门。

肛门的排泄活动成为里比多发泄的主要途径,而肛门期的经验对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口腔期一样,肛门期也有两个亚期,即前肛门期与后肛门期。

前期里比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肛门排泄粪便解除内包压力以获得快感体验。

人格心理学重点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

(KP84)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 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一、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人类个体的行为、情感、思维以及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整理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二、人格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通过冲突和调解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2.尺度分析理论尺度分析理论将人格看作是由多个特质因素所构成,通过测量和统计分析来揭示人格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3.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提出了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五个基本人格维度,被广泛应用于人格研究和心理评估中。

三、人格的形成和发展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对人格发展有一定影响。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养成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所不同。

四、人格评估方法1.自我报告量表自我报告量表是最常用的人格评估方法之一,通过被试自我描述、选择或评分来揭示其人格特征。

2.项目性评估方法项目性评估方法包括感应法、联想法和判断法等,通过被试对一系列刺激做出反应来推断其人格特征。

3.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通过对被试日常行为的观察和记录,来获取其人格特质的客观指标。

五、人格与心理健康1.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情绪稳定性高的人更容易适应压力,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2.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功能存在明显异常的病理状态,表现为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持久的不稳定或不适应。

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职业选择与发展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点的职业,并帮助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发展。

2.教育与辅导通过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导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1.现代心理学诞生标志,人格概念,基本特征(深入记住)1)现代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37年,(美国)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默瑞:《人格探究》2)人格的概念: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基本特征:(一)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一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人格的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二)稳定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稳定性不排斥可塑性(三)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共同性(四)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2.人格心理学定义,任务意义和研究对象。

1)定义: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研究对象:1人格2研究人的行为,探讨人性,个体差异3)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任务:1人格心理现象2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找出人格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规律4使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意义1基础理论方面:建立人格理论来系统和连贯地回答有关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

2实践应用方面: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人格测量,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为各种社会实践服务(如:学校教育实践因材施教;在健康实践方面对心理问题,人格障碍进行咨询和矫正;在人事管理方面,评价,选拔和使用人才。

3.欧洲近代精神病学的历史(深入了解)(P23)1)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源头:人性直接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来源: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一、心理测量学(西方科学史上最早发现心里个别差异问题的不是心理学家,而是天文学家。

)代表人物:高尔顿、卡特尔、比纳、费希纳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代表人物:皮奈尔、沙可、魏斯麦、弗洛伊德法国著名学者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异常时一种疾病,有其自然的病因,主张应该对精神病患者给予治疗。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1.人格:所谓人格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着人的行为。

2.人格理论有六个主要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3.对于攻击性的解释:(1)经典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无意识的欲望。

正常的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伤害的,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以攻击的方式向别人表达出来。

另一些精神分析家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

他们认为,小时候攻击性强的个体,长成大人后也容易出现攻击性。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也认为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遗传是攻击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可以培养我们乐观和善的个性;当某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自然生长时,就会出现问题。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攻击行为是学习得到的。

当个体的攻击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就会增加出现的可能。

(6)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探索富有攻击性的人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

人在一种情境下是否做出攻击性行为,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做出解释。

4.对于抑郁的解释:(1)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

处于抑郁中的人,存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查明哪些人容易抑郁。

他们认为,个体目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未来的情绪,包括是否抑郁的很好的指标。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从抑郁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认为有的人可能生来就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

生来就具有这种脆弱素质的人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面前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出抑郁的反应。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经常抑郁的人是那些不能建立良好自我价值感的人。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人格理论家认为,抑郁是生活中缺乏积极地强化物所致。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概念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概念

1.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人格研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研究人格理论的方法和技术,另一种是指采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人格理论或专题开展的具体研究。

3.人格测评:创制和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的信息,对人格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个体的行为作出预测和控制。

4.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效度:是指一项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也就是测验的准确性。

5.词汇学假设:是由Galton提出的,是指说话和写作所用的某种语言应能包含描述这一文化中任何一个人所需的概念,那些非常突出的、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体差异都会被人的自然语言所编码表征。

6.早期经验决定论:弗洛伊德,个体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机能的发展后,其稳定的人格在大约5岁的时候基本就形成了。

7.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强调克服自卑感和追求卓越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指出社会兴趣在人格的健康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因此对后来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体验。

9.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的概念: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将铃声和食物同时或先后呈现若干次之后,单独呈现铃声狗也能流口水,这时条件反射就形成了,原本为中性刺激的铃声就成为条件刺激,相应的,由他单独引起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

10.泛化:巴甫洛夫,若被试对先前新的、与先前音调类似的声音产生恐惧,称为泛化11.分化:巴甫洛夫,若被试仅对先前的音调产生恐惧,对其他音调刺激没有反应,即分化。

12.操作性行为:斯金纳,有机体自发的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反应。

13.强化:斯金纳,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条件,强化有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14.正强化:斯金纳,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踩机关-食物。

15.负强化:斯金纳,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撤出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踩机关-撤销电击。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的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差异,探索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人格的定义与构成人格是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组合,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相对稳定和一致的反应方式。

人格构成包括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人格的维度和特质理论1. 维度理论:人格维度是用来描述和评估人格的特征的不同维度或因素。

最经典的人格维度有五大特质维度模型(大五模型),即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2. 特质理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相对稳定和持续存在的个体特征。

这些特质可以通过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来测量和描述。

三、人格发展理论1.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受到个体内心冲突和童年经历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和童年阶段的经历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人格形成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和社会学习,强调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对人格的塑造作用。

四、人格测量和评估1. 自我报告问卷:自我报告问卷是最常用的测量人格的方法,通过个体自我评估来了解其对自己人格特征的认知。

2. 项目测验:项目测验是一种通过对个体对事物偏好、态度或对别人的评价等进行选择或排序来推测其人格特征的方法。

3. 项目性格测验:项目性格测验以个体对描述性词语做出反应,从而评估其可能的人格特质。

五、人格与行为关系人格心理学研究了人格特征与个体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对情绪状态、社会行为、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

总结:人格心理学涉及了人格的定义与构成、人格的维度和特质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测量和评估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主要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差异,为个体的发展和调适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一、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系列固定的维度来描述。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二、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指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常用的人格结构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认知社会学理论将人格结构视为认知过程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格发展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人格是如何从出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人格经历了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四、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质的方法与技术。

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有自我报告问卷、心理测验和项目ive测验。

其中,最常用的自我报告问卷包括NEO-PI-R(大五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评定量表)等。

五、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式。

另外,人格特质也可通过社会情境的选择和适应来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六、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人格发展不正常,出现明显的偏离常态的人格特征。

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分类,人格障碍被分为三个群体:奇怪型、情绪不稳定型和尖锐型。

每一类人格障碍都有独特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总结: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人格特质、结构、发展和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

通过适当的人格测量和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与实现自我价值。

人格心理学考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一.选择、填空1.1924,奥尔波特(1897-1967)开设美国最早人格心理学课程2. 古典精神分析流派关于人格结构的划分:伊底(本我)、自我、超我3. 阿德勒生活风格理论:每个人追求优越感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决定个体适应生活中的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

根据社会兴趣和活动度(前者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关心程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后者是个体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总能量)生活风格被划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4. 奥尔波特的特质的概念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个体所特有),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得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

(1937)(1)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是许多人共有的特质,就像一种文化,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2)显著倾向、中心倾向和次要倾向首要倾向又称显著特质,表现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行为倾向,渗透性极强,几乎所有行动均受其影响。

这种特质十分强大,具有统治性。

每个人只有一个首要倾向,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统治性特质,也并不是在每个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来。

例如,林黛玉,多愁善感。

中心倾向也称核心特质,是指普遍性与渗透性略弱于首要倾向的重要人格特征。

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具备的中心倾向大约在五到十项之间,其对个体的影响有轻重之分,所包含的情境范围也比首要倾向狭隘有限。

例如,林黛玉,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

次要倾向又称次要特质,代表最不显著、最不具概括性与一致性,渗透性弱的特征。

在个体行为中较少体现。

某些次要倾向只有个别的亲密朋友才有所了解。

5. 卡特尔特质论分类体系根源特质是行为的内在根源,是个体人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支配一个人的一贯行为。

能力特质:在特体所拥有的根源特质中决定其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

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之一。

卡特尔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根源特质,但其程度不同。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一、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围绕人格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展开整理,探讨人格的定义、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人格的定义与特征人格是指个体在个体差异和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

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人格特征包括情绪、动机、价值观、认知方式等多个方面。

三、人格的形成与发展1. 遗传因素与人格:遗传研究表明,人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外向性格与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之间存在关联。

但遗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环境和个人经验同样重要。

2. 社会环境与人格: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都会塑造个体的人格特点。

3. 个人经验与人格:个体的个人经验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在面对挫折、成功、失望等各种经历时,会建立自己的人格特点和心理防御机制。

四、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1. 心理动力学模型: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有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个层面构成。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潜意识的冲突和倾向的影响。

2. 人际交往模型: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认为,个体在事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会根据自己的人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3. 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五大人格特质模型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五个维度进行描述,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

五、人格心理学的应用1. 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有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评估和诊断患者的人格特征,指导心理治疗和康复过程。

2. 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对教育领域也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职业发展: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点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发展道路。

六、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适当的问卷,采集被试者的自我描述和评估,以了解其人格特征和特点。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1937年,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研究对象——人1、人类本性层面(人性)2、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层面(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3、个人唯一性的层面——人格的独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领域人格结构: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人格发展:自出生至死亡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一)人格结构: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特质或类型自我或需要斯金纳完全拒绝人格结构的概念几种人格结构理论的比较艾森克三维结构外倾性精神质神经质杨国枢等四维结构精明干练善良纯朴冲动任性智慧文雅吉尔福特四维结构社会活动性偏执倾向思维内倾性情绪稳定性卡特尔五维结构外倾性友善超我强度焦虑智力迪格曼五维结构外倾-内倾友善-敌意谨慎性神经质-情绪稳定性才智(二)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自我效能论(班杜拉)习得性无助如何促进自我效能感强化论(斯金纳)强化物的种类强化物的选择和分配强化的效果归因理论(海德、维纳)(三)人格发展1.是指自出生至死亡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2.人格如何发展?发展是否有阶段性?经历哪些阶段?3.人格发展有两种研究取向:着重变量的研究和着重个人的研究。

(四)人格适应1.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2.与动植物对环境的被动顺应有本质区别。

3.适应障碍人格障碍4.人格适应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有适应良好的人格?心理疾病是如何形成的?采用哪些方法来治疗心理疾病?(五)人格评鉴一、什么是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基本概念人格(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意指面具、脸谱。

含义见下。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基本问题1、“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的性质:第一、整体性(形诸于外,蕴蓄其中。

)第二、独特性第三、稳定性(人格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

我们相信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第四、生物性与社会性(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

)3、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

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4、人格理论体系及代表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1900年,弗洛依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新精神分析(霍妮,埃里克森,弗洛姆)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行为学习论(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社会学习论(罗特和班杜拉)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马斯洛、罗杰斯)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凯利)5、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方法:投射测验、自陈测验、行为评定)6、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唯一从整体层面上研究人的心理、探讨人性的科学。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概念临床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相关研究: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实验研究: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的结论。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目录(请配合课本看)●P3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P4人格的基本特性(简答或者填空)填空: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简答:1.整体性是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人格中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

人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整个人的活动,是个人的整体机能的实现。

2.稳定性是指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所谓跨时间的连续性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在不同的时间里是连贯的、类似的。

所谓跨情境性是指人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往往是相当一致的。

当然,人格也是发展变化的。

3.复杂性是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4.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们在心理行为上的共同性。

●P5人格心理学分析的层面(3个)人类本性的层面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个人唯一性的层面●P7人格心理学的任务(4项任务,填空)描述、理解、预测和控制●P10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心理学3种不同的研究途径(临床途径、实验途径、相关途●P46 Allport是特质流派和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Allport人格结构学说(Allport人格层次结构):Allport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独特的思想和行为。

人格具有复杂的结构,由反射、习惯、态度、特质、统我等整合程度高低以金字塔式层级形式构成。

如图:●P47 特质学说(概念和类型)概念:特质(trait)是一个宽泛的、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等同)的适应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类型:共同特质全人类或一群人(如某个文化所有成员)所共有的特质;个人倾向特定个体独有的特质,是与共同特质相对应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主要动机、优势倾向渗透性占优势,影响一个人全部活动的所有方向;中心特质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质,平均7.2个;不是每个人都有首要特质,但人人都有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不甚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差,接近习惯或态度。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发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发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发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发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基础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二、人格主题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2、新精神分析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4、行为主义学习论5、人本主义6、认知主义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1、经典精神分析优点:(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缺点:(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2、新精神分析优点:(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缺点:(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3、行为主义学派优点:(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缺点:(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4、人本主义学派优点:(1)关注积极方面(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缺点:(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5、人格特质理论优点:(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缺点:(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6、认知学派优点:(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缺点:(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统合性)2、稳定性3、功能性4、独特性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四)遗传论——环境论:说明一个人的人格究竟有多少取决于遗传,有多少受环境的影响。

(五)可变性——不可变性:这一维度涉及了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人在其生命历程中能否有根本改变。

(六)主观性——客观性:这一争论反映了近代人格理论中,现象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相异之处。

(七)主动性——反应性:这一维度涉及了对人类行为原因的解释。

(八)均衡性——不均性:这一维度主要涉及行为的动力。

(九)可知性——不可知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行为和本性是可以根据科学方法而被认知,还是有某些超越科学而不为人知的东西?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的展望1937年,美国G 阿尔伯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人格心理学诞生。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途径1、临床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二、人格的成因研究1、遗传和生理因素(1)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2)遗传影响人格发展的方向及形成的难易2、家庭:“制造人格的工厂”(1)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良好人格特征的形成(2)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注:家庭并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家庭中的所有孩子3、学校: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1)教师对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2)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4、社会文化(1)影响了后天形成的人格(2)决定了人格形成的共同特征总结人格成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格发展的可能性——遗传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环境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人性观点人类是成长的,能够把握自己,最终寻找到生命的意义2、人格动力人格的动力是心理能量3、人格结构(1)意识:①自我是核心 A.高度的自我选择性②意识自我的功能 B.为个性赋予一致性和连续性C.促进个体的进化(2)个体潜意识:情结是核心情结:情综一组心理内容组成的心理丛。

(3)集体潜意识:原型是核心定义: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残余。

4、几种对塑造人格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型(1)人格面具①一个人扮演社会需要的角色(从众求同原型)②所有的原型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都必须是有利的③为了生存,人格面具必不可少④人格面具既可以使人收益,也可以有害于人(2)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阿尼玛:男性心灵的女性意向阿尼姆斯:女性心灵的男性意向(3)阴影:代表一个人性别,并且影响与其他同性人关系的原型①一切原型中能量最大,创造力最强、潜在最危险的原型②驯化阴影的方式是发展一种强有力的人格面具③驯化阴影的代价是降低、削弱本能和创造力④意识自我和阴影和谐一致,人们会感到周身充满生命力⑤邪恶因子无法消失,只不过遁入无意识层面(4)自性:无意识自我,是秩序、组织和统一联合的原型无意识自我到中年才会显露5、荣格的人格类型观启示(1)性格教育的启示①任何剧烈变化改变一个人的本性都是有害的②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向着他内在的本性发展荣格:忠于自己的本性始终是保持精神健康的最佳妙方。

(2)人际关系的启示①友谊关系中,同种类型的人永远和谐一致也是不可能的;同种类型的人会强化对方占优势的机能和态势②婚姻关系中,改变对方的性格类型是不可能的荣格:最完美的友谊和最圆满的婚姻在完全个体化的人们之间方能得到。

(3)职业选择的启示人格类型和职业匹配原则(4)人格发展①童年期(出生到青春期)儿童后期自我开始形成②青年期(青春期到40岁)心灵诞生,心理能量投向外部,盲目乐观和悲伤,导致停留在儿童原型,不愿成熟起来,培养意志力量。

③中年期(40岁到退休)中年危机:心理能量由外部转向内部④老年期(退休到死亡)老人跟儿童相似,喜欢沉浸无意识的幻想中,喜欢追忆,也喜欢考虑来世。

老师补充内容:荣格是最重视中年期心理的人格理论家弗洛伊德是最重视5岁之前的人格发展埃里克森最重视青年期心理的发展客体关系论重视3岁之前心理的发展第二节阿德勒1、人格动力早期:器官缺陷生理自卑后期: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感自卑紧张感摆脱自甘堕落追求卓越2、阿德勒是第一个提出出生顺序影响人格的人3、生活风格:个体追求卓越的工具正确:社会利益型错误:统治型回避型索取型通过从别人那里获取通过无限度对人“好”定义:生活方式的一般特征在个人和群体行为中的独特表现形式第三章新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文化论第一节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焦虑是一切神经症的动力之源1、焦虑形成过程①冷漠拒弃、挖苦讽刺、偏心、怪癖、不守诺言②泛化和投射周围③一切神经症的沃土“基本罪恶”基本敌意基本焦虑各种神经症2、神经症的交往风格(人格类型)①接近他人:爱与赞同;生活伴侣;狭窄空间②反抗他人:权利;剥夺;社会认可;自我赞许;成就③远离他人:自主独立;完美主义小结:①他们都是“破坏性的人际交往风格”②其实是逃避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③敌意的表现是多样的④正常人三种生活方式联合起来运用,神经症患者任何场合只用其中一种第二节弗洛姆人道主义的人格理论一、“现代人”缓解危机的手段1、逃避自由(1)权威主义服从权威——唤起自卑感——摆脱责任(受虐症)获得权威——克服自卑感——获得控制(虐待症)实质:矛盾的性格对无能感的防御评价:冷酷无情的好战份子、战争狂的人格(2)破坏①破坏和侵犯是不同的侵犯保护个体和种族发展延续(人与动物共有)良性侵犯人类特有的毁灭破坏性行为(破坏)恶性侵犯②超出人类所需,跟保护自身生存无关的,破坏客体③目的是克服孤独、焦虑等心理危机④类似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3)自动服从2、积极拥抱自由充分个性化:喜欢自己,充分理解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二、社会性格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

第三节沙利文的人际关系人格理论一、人际关系与精神疾病研究精神病应从人际关系着手,不管什么类型精神病,都有类似的后果:人际关系不良。

二、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格是人际关系的持久模式三、人格发展阶段1、婴儿期:母婴关系2、儿童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3、少年期:师生关系、同性伙伴4、前青春期:密友关系(两人团体),如:闺蜜、哥们5、青春前期:异性关系6、青春后期:各种人际关系,如:同学、恋人、师生、父母、他人7、成人期:各种人际关系的延伸,如:妻子、下属、领导四、人格动力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

①焦虑是紧张的一种②焦虑的来源:母婴关系(重要他人)③焦虑是可以传递的④焦虑可以引起人的无意识评价:整合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五、简评优点:1、为学校教育的人际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强调人际关系对人格影响符合现实的要求3、一些概念和观点被大众所接受缺点:1、理论不系统,概念抽象难懂2、某些理论没有突破“前人”的范畴3、片面自我系统的形成来自外部4、太过强调人格中的人际关系第四节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自我”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八阶段:1、婴儿期(0——1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儿童期(1——3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学龄初期(3——6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学龄期(6——12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春期(12——20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20——25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

7、成年期(25——65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熟期(65岁以后)。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第四节客体关系理论一、克雷恩的人格理论1、基本假设人格动力: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格发展:人的精神发展是在很早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前俄狄浦斯时期婴幼儿与客体的关系对人的发展极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