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语文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在几千年文明史中形成了稳固的乡土社会。
乡土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积淀之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与命脉。
文学意义上的乡土,既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形态,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文化象征与文化信念的组合。
乡土文学有其特定的含义,指的是表述人类普遍的乡村情感、以人类觉醒的文化意识和哲学眼光审视特定乡土历史文化的民族文学形态。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形成了两大基本叙事传统:一是乡土写实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评形成启蒙传统;二是乡土浪漫传统,从废名到汪曾祺,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诗化传统。
鲁迅堪称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鲁迅是最早以小说的方式关照乡土的现代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多来自病态社会中疾苦不幸、麻木不仁的人民,先将他们的病痛找出,然后暴露在阳光底下,以引起救治的注意,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派以人文主义情怀和现代意识,确立起“改造国民性”的基本主题,试图以强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力量拯救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乡土国民的灵魂,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现代乡土小说的第二种叙事传统源于二三十年代的京派作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当鲁迅等乡土小说家“隐现着乡愁”时,废名却以简朴的翠竹制成一支牧笛,“横吹出我国中部农村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
”废名的作品是一首似写实、似浪漫的田园诗,描绘的多是远离近代启蒙的宗法式农村中的人事片断,着力表现宗法式乡村中天真无邪、白璧无瑕的人情人性之美,流露出对故乡父老以及古老淳朴民风、文化的热爱与挽留。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学批评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批评”,但“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
“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强调哪一面,否则就容易形成误导。
很多人似乎觉得对这个时代文学的否定比肯定更重要、更难,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误会。
事实上,否定的前提是肯定,离开了这个前提,为否定而否定,否定就失去了力量。
今天的批评家最缺乏的恐怕还是正常的肯定和发现的能力,他们首先应学会的其实是如何理直气壮地肯定一部文学作品,如何第一时间令人信服地发现一部作品的价值。
我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对这个时代文学价值的正面发现和阐释。
批评应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现和阐释出来。
如果说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学批评就要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并阐释其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
文学批评应该在作家和读者之间、作品和文学史之间搭起桥梁,以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的经典化。
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汹涌而来的海量的文学文本,批评家应该有能力告诉读者哪些值得阅读,哪些是具有经典价值并可以进入文学史的。
现在文学界有些人将“剜烂苹果”污名化了,使得“剜烂苹果”成了充满敌意的批评行为。
无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鲁迅所希望的“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其前提都是对“烂苹果”价值的肯定,正因为“烂苹果”有价值,所以即使有“烂”的地方也要去“剜”。
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
因此,对批评家来说,“剜烂苹果”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有精准的技艺才不会误伤了“苹果”甚至错杀、毁坏了“苹果”。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材料一:切实贯彻老字号动态管理机制,是形成中华老字号创建发展传承退出活性动力的关键。
纵观市场现实,老字号企业中,“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者有之,“老而不死”空耗市场资源者亦有之。
面对数字经济浪潮奔涌的新形势,已经获得中华老字号的企业不能固守旧规矩、老办法,更需要突破传统经营理念。
通过“老字号+数字化”,实现老字号品牌与时代接轨,有助于老字号年轻化的努力成为现实。
当然,中华老字号的时代化、数字化升级恐难通过一两次创新完成,需要时刻保持一种创新心态。
而《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的出台则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即通过高质量产品、高水平经营而重新擦亮老字号的招牌,如果怠于创新、恐惧变革、忽视市场,那么品牌不仅将被从制度上“开除”,也会在历史中消失。
拥抱数字经济,是中华老字号提升变革的出路。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数字化转型本质,了解企业自身需求。
数字经济和电商平台给老字号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播带货、外卖服务,还有数字化管理模式。
老字号的数字化转型不等于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而是涵盖管理、生产、运营和决策多方面的战略规划活动。
用户画像、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创新使得企业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老字号企业需要正视数字营销在品牌口碑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
借由平台经营模式,实现线上店家与线下门店的数据整合,准确定位和分析不同地域、不同门店的消费群体特征,抓住客户流量“热点”门店,收缩客户流量“冷门”门店,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推动老字号实现新发展。
(摘编自赵精武《让中华老字号焕发新光彩》)材料二: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消费复苏的关键节点,借助消费复苏的东风壮大老字号品牌事半功倍。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优化,人流、物流等加速修复,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
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
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
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
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
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
而语言却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
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
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意象。
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
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
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
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
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存在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
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因此,省略掉这些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
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案在最后)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吴家二掌柜将香表蜡烛裹在一起,算了账,付了钱,汪二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心里默默地想:同嫂子拜堂成亲,世上虽然有,总不算好事。哥哥死了才一年,就这样了,真有些对不住。
走到家,将香纸放在泥砌的供桌上。嫂子坐在门口迎着亮上鞋。
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既然丢了丑,总得图个吉利,将来日子长,要过活的。我想哈要买两张灯红纸,将窗户糊糊。”
第二、三段,“大约在9世纪初,白居易诗歌就已经传入日本,深受日本宫廷的喜爱……白氏文集》成为几代天皇的修身课程”“对白居易诗歌的推崇,也影响到了平安时代文人的创作”,接着阐述白诗在日本获得的广泛认同及其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第四段,“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获得广泛认同,一方面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另一方面,白居易诗歌中的感伤诗和闲适诗契合了日本人的审美需求,拨动了宫廷贵族和知识阶层的心弦”,继而深入分析白诗获得广泛认同的两方面原因;
对白居易诗歌的推崇,也影响到了平安时代文人的创作。在这一点上,女作家紫式部所著《源氏物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其开篇《桐壶》中,桐壶帝与其妃子之间的凄美爱情与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里的故事情节颇为相似。桐壶帝在爱妃死后感叹“天命如此,抱恨无穷”,让人联想到《长恨歌》中的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除《长恨歌》外,这部日本古典文学名著还多次借用白居易的其他诗歌。在《须磨》一回中,被流放的源氏公子在仲秋之夜望月思乡,吟诵了白诗“二千里外故人心”。此处的借用流畅自然,毫无生涩之感,足见紫式部对白居易诗歌的熟识和掌控力。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台州市年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答案在最后)2023.07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天文”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多有出现,以《周易》对“天文”的阐释最具代表性。
《系辞上》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地理是大地的纹理,又称地文。
天文和地理,象征自然的一切物象,人耳目所及千姿百态的物象可通称为“文”。
这一点,刘勰作了精准的概括:“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原道》)“日月叠璧”的天空之文和“山川焕绮”的大地之文结合,构建起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多姿多彩的“自然之文”。
由此,“天文”即“自然之文”,这种“自然之文”并非死寂,而是活泼与绚丽的。
这一点,《周易》卦象早已有鲜明的表现。
如贲卦,《象》曰:“山下有火。
”描绘的是山被火光照耀所呈现的灿烂图景。
对此,《周易程氏传》说:“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也,下有火,则照见其上,草木品汇皆披其光采,有贲饰之象,故为贲也。
”可见,贲卦描绘的图景指向天地的绚丽之美。
这种绚丽之美是“天文”之“文”的最好诠释。
“天文”指自然物象的绚丽之美。
这种美的产生与其“阴阳交错”的内在生成机制有关。
《周易》卦象的阴爻和阳爻,乃从观察自然界阴阳激荡的现象而来。
《系辞下》说“物相杂,故曰文”。
鲁迅解释说:“物,指阴阳。
此二句意谓阴和阳相错综即是文。
”这是综合前人之见。
这正应了许慎所言:“文,错画也,象交文。
”不同纹理(抽象为阴与阳)的交叉错画,构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
更进一步,先秦两汉的“天文”所指向的自然物象,因阴阳交错内在机制的作用,表现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这种活力与生机之源就是“元气”,汉人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为“元气自然论”。
在古人看来,宇宙是被气充盈着的母体,气的流荡生成了世间万物“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篇》)。
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既然讲究“真情实感",那么,傲文的艺术品格应该具有"真实"的内质。
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散文偏重于作者通过"假事”而“抒情”,但与诗歌的纯粹抒情有所不同——散文在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方面,较之小说、戏刷和诗歌更为直接,也更为切近。
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占据重要的美学地位。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高贵而典雅的散文,代表了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探究散文的艺术品格,如果不去研究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那就得不到正确的艺术结论。
只有把握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才能找寻到散文在古代兴盛的本质规律——从遥远的《尚书》开始,到《周易》《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文学著作,再到韩愈、柳宝元和欧阳倚、苏献和曾巩.以及“公安派”“桐球派”等他文家.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这些散文作品不曾倘离“文章合为时而著”和“礼教洽政”这个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坚持散文彻底拥抱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美学追求——这就是散文内在的艺术特征。
散文的艺术品格,首先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
这是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和诗歌的重要因素。
散文强调的是真实,真实是客观的存在,也就是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的自然的状态。
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5题。
材料一许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溯至三皇五帝时期。
东汉华佗《食经》“苦茶久食,益意思”记载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现今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记载了饼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兴起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从而形成中国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时期,茶文化萌芽。
文人饮茶之风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
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饮食的形态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朝陆羽著的《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天然和人文两重属性,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后来社会上又兴起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佛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之功效,茶就成了僧人们防止坐禅时犯困的利器,故而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附近植茶树、设茶堂、选茶头、制定茶礼,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繁荣。
社会上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
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天子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
至于下层社会,中国茶文化更是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形成历史》,有删改)材料二儒家把“仁礼”与“和”的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儒家主张通过饮茶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以此来加强彼此理解,促进和谐,增强友谊。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
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
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
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
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
2019 年底,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
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
有的则因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
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
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一致。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
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诚者,实也,真也。
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
《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
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
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
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
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
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
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籍今译,是把古籍翻译为现代书面语言,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
有人追溯其历史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尧典》等上古文献的改写,看作当时的古籍今译,这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在言文分离的时代,对前代典籍的字词改写与替换,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今译"并不相同。
真正的古籍今译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大规模展开则是在20 世纪80年代以后,大批古籍今译的成果先后面世。
今译是赓续中华文脉的有效途径。
大量的古籍文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籍今译者的历史使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译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桥梁。
赓续中华文脉的核心,还在于社会大众对古籍的熟悉与亲近。
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
让广大读者了解古籍、热爱古籍,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这就要求译者要有自觉的读者意识,不可“曲高和寡”,使得呈现的今译受众面窄。
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
随着历史进步与时代发展,古籍承载的很多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很大差异,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需要将其作现代的阐释,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今译就是要实现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
人们常用严复所说的“信、达、雅"作为古籍今译的标准,其实,这更可看作是对今译"现代闭释"性质的说明:"信"是求真,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古籍文本:"达"是求通,强调译文要全面准确反映古籍的文化信息:“雅”是求美,强调译文文辞的文雅优美,这更是说今译文本的现代形态。
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阳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般认为,一僧一道在《红楼梦》中起着点化主要人物,帮助他们由尘世走向佛门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僧一道,展现了一种人生的基本态度,一种“空”的概念。
在作品中,这种“空”观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②首先,让一僧一道的形体来现身说“空”、说“幻”。
一僧一道每进入尘世,其相貌总显得有损造物主的尊严:一个是癞头,一个是跛足。
可是我们不会忘记,当一僧一道在青埂峰下说笑、遨游时,他们分明长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
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对于人之外貌形体都表示了相当的藐视。
在《庄子·德充符》中,道德完美、识得真谛者,都是些貌丑形残的人,在佛教徒口中,人的形体常用“臭皮囊”来指称。
一僧一道以丑相入世,无非是想以直观的形式,使世人领悟到肉体的不足道,乃至由此延伸到根除对世俗生活的依恋之情。
③其次,借一僧一道、警幻仙子等洞悉未来眼光,将人们的历时经验渗透到共时的、即时的体会中去,从而淡化、虚化人物每时每刻的情的感发。
正因为好花不常开,欢乐难持久,于是也就不应当全身心地投入。
没有太多的欢喜,也就没有太多的痛苦,在情感的生活中,始终持一种超然的理智的态度。
在贾宝玉年幼时,警幻仙子已经借助“金陵十二钗”判词,借助“曲演《红楼梦》”,将人物未来的命运暗示出来,给他以一番“万境归空”的启迪。
在他十三岁时,一僧一道又亲自来到他面前,对他吟着“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的诗句,又对他进行一种理智的点拨。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权力的人多少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看,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
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施号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
权力,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
休战不是冲突性质的消弭,而是被支配的一方暂时认了输,不是真正的心服。
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
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是统治者的工具,存在于阶级斗争过程中。
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
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
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有利,可以花费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
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
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不管“闲事”,因为如果别人不好好地安于其位地做他所分的工作,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
同样地,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
这样就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
可是这权力和义务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就发生了共同授予的权力。
这种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
社会分工愈复杂,这权力也愈扩大。
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同意权力。
这两种看法并不冲突,因为在人类社会里,这两种权力都存在,而且在事实层里,统治者,所谓政府,总同时代表着这两种权力,不过是配合的成分上有不同。
这两种过程常是互相交割,错综混合,冲突里有合作,合作里有冲突,不很单纯的。
所以上面两种性质的权力是概念上的区别,不常是事实上的区分。
有人觉得权力本身是具有引诱力的,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经济利益。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

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问之一,历史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在新时代,历史学又有着新的使命担当。
历史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自觉保持人类自我记忆功能上。
历史记录保留记忆,人们对历史信息进行提炼、研究、总结进而形成文化认知。
历史学的这一功能,可视为人类保持自我记忆、传承文化、不断反思自我的同时又得以延续族群的自我认同。
也正因此,历史知识始终构成人类文化修养的基本内容。
在我国古代,视历史学为文化修养的传统十分悠久。
胸中装有千年历史,看人生、看世界便多了一种历史纵深感。
因此,涵育文化修养与增强文化底蕴也是历史学的价值所在。
历史学的价值还体现在历史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历史感”的培育上。
所谓历史感,就是一种长时段、大视野的综合整体把握的“通感”;一种将人、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与历史过程中去认知、把握、审视和定位的自觉与思维习惯;一种对社会、人、事与环境的关联性、延续性和变迁性的关注和深度认识。
一个真正有历史感的人,看问题往往有纵深视野。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这与我们自古重视历史及历史书写、具有极为悠久的史学传统和无比丰厚的史学资源是分不开的。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历史研究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要自觉弘扬中国悠久绵长的史学传统,同时不断吸纳世界上优秀的历史学研究成果,真正立足中国自身发展具体实际,深入解读和阐释中国的历史进程,潜心探寻中国独特的历史道路和发展智慧,以增强学术自主性和创造力,自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21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始有超越人类、控制人类和伤害人类的危险趋势。
这种担忧是否有道理呢?人类又该如何摆脱这种危险呢?这就必须对人工智能的本质进行深入地考察,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外在的现象。
顾名思义,人工智能中的“人工”这一概念建立在对人的理解上,因此人工智能从本质上看还是对人类智能的模仿。
人工智能永远只是发挥了人类本性中的某一个片面,即学习认知、模仿和复制的能力。
我们之所以不能把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混为一谈,首先在于人工智能的“创造性”不是一种自发的创造性,而是由人预设的创造性,虽然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其结果可能出乎预料,但终归是量的计算的结果。
其次,人类的智能并不限于抽象的计算,而是与情感意志不可分离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很可能干扰计算的过程,导致计算出错,这是它和人工智能相比的劣势所在,后者从来不会受到情感的扰乱,但同时这也是人类智能的优势,即它可以突破单维计算的局限而不断开拓出新的算法。
最后,人类智能因此也就不能仅仅被看作一种计算性和实用性的“智能”,而是一种“精神”,不能单纯用“对错”来评价,而必须同时引入“美丑”“善恶”的标准。
从本质上看,与人类智能相比人工智能在上述这些方面的缺陷,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
人类的身体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精神的肉身化是人类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物种将他人和自我凝聚为一个自我意识的“人格”的纽带。
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平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课内基础知识(9分)1.按照词类活用分类,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先诚.其意②夫子固拙于用大.③其一人夜.亡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⑦先齐.其家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⑨包.举宇内A.①④⑦/②⑤/③⑧/⑥⑨B.①④/②⑤/③⑨/⑥⑦⑧C.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D.①④/②⑤/③⑦/⑥⑧⑨2.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仁以为己任②方正之不容③此不知人之祸也④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⑤信而见疑⑥为降虏于蛮夷⑦子卿尚复谁为乎⑧委命下吏⑨为天下笑A.①②⑦/③④/⑤/⑥/⑧⑨B.①⑦/②⑤⑨/③④/⑥/⑧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D.①②⑦/③④/⑤⑨/⑥/⑧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端,君子应有的四种德行,分别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其中“羞恶之心”是礼的发端。
B.从事,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从事”泛指一般属官。
C.兼爱,春秋战国时期,墨子针对儒家“爱有等差”之说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D.袍泽,古代衣服名称。
《诗经·秦风·无衣》中袍指长袍,泽同“襗”,指贴身穿的衣服。
后称军队中的同事为袍泽。
二、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语文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和西方诗的发展的路径有许多不同点,西方诗同时向史诗的、戏剧的和抒情的三方面发展,而中国诗则偏向抒情的一方面发展。
我们试设想西方文学中没有荷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和拉辛诸人,或是设想歌德没有写过《浮士德》,莎士比亚只做过一些十四行体诗,就可以见出史诗和悲剧对于西方文学的重要了。
中国恰是一个没有荷马和悲剧三杰的希腊,杜甫恰是一位只做过十四行体诗的莎士比亚。
长篇诗的不发达对于中国文学不能说不是一个大缺陷。
西方史诗都发源于神话。
神话是原始民族思想和信仰的具体化,史诗则又为神话的艺术化。
中国原来也有一个神话时代,不过到商周时代已成过去。
神话时代是民族的婴儿时代。
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老早就把婴儿时代的思想信仰丢开,脚踏实地地过成人的生活。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可以说是代表当时一般人的心理。
西方史诗所写的恰不外“怪力乱神”四个字,在儒教化的“不语怪力乱神”的中国,史诗不发达,自然不是一件可奇怪的事。
西方悲剧不外两种:一种描写人与命运的挣扎;一种描写个人内心的挣扎。
没有人与神的冲突,便没有希腊悲剧;没有内心中两种不同的情绪或理解的冲突,便没有近代悲剧。
中国人民的特点,在处处能妥协,“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是他们的处世方法。
这种妥协的态度根本与悲剧的精神不合,因为它把冲突和挣扎都避免了。
西方所崇拜的英雄为希腊的阿喀琉斯、拉丁民族的查理大帝和罗兰,日耳曼民族的西格弗里和贝奥武甫都是气盖一世的伟男子,具有扛鼎搏虎的膂力,一生全在困苦艰难中过活,打过无数的胜仗,杀过无数的猛兽,如果没有他,全民族就要灭亡。
中国儒家所崇拜的圣人如二帝三王,大半都是在“土阶茅茨”之中的“端冕垂裳而天下治”的君主,敬天爱民之外,不必别有所为。
中西的人生理想所以有这种分别者,也和社会开化的早晚有关。
中国社会安定极早,没有很大的内忧外患,所以当时所需要的人物只是“无为而治”的“太平天子”。
西方民族在文学初露萌芽时代,还在和天灾人祸奋斗,所以当时所需要的人物是“杀人不敢前,须如蝟毛磔”的战士。
这种人生理想的差异在文学上也留下很深刻的影响。
史诗和悲剧都必有动作,而且这种动作必须激烈紧张,才能在长篇大幅中维持观众的兴趣。
动作的中心必为书中的主角,主角必定为慷慨激昂的英雄,才能发出激烈紧张的动作,所以西方所崇拜的英雄最宜于当史诗和悲剧的主角。
中国“无为而治”的圣人最不适宜于作史诗和悲剧的主角,因为他们根本就少动作。
材料二:《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期就定型了。
文化定型了,文学也定型了,从此以后二千年间,诗——抒情诗,始终是我们文学的正统的类型,甚至除散文外,它是唯一的类型,赋、词、曲,是诗的支流,一部分散文,如赠序、碑志等,是诗的副产品,而小说和戏剧又往往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夹杂些诗。
诗,不但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
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
但是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
南宋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末。
就诗本身说,连尤杨范陆和稍后的元遗山似乎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的更不必提了。
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唱完了。
到此,中国文学史可能不必再写,假如不是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小说与戏剧,早在旁边静候着,准备届时上前来“接力”。
故事与雏形的歌舞剧,北宋以前在中国本土不是没有,但从未发展成为文学的部门。
对于讲故事,听故事,我们似乎一向就不大热心。
不是教诲的寓言,就是纪实的历史,我们从未养成单纯的为故事而讲故事、听故事的兴趣。
故事本是民间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低级的。
正如从故事发展出来的小说、戏剧,其本质是平民的,诗的本质是贵族的,要晓得它们之间距离很大,而距离是会孕育恨的。
所以我们的文学传统既是诗,就不但是非小说、戏剧的,而且推到极端,可能还是反小说、戏剧的。
若非宗教势力带进来那点新鲜刺激,而且自己的歌实在也唱到无可再唱的了,我们可能还继续产生些《韩非•说储》,或《燕丹子》一类的故事和《九歌》一类的雏形歌舞剧。
然而本土形式的花开到极盛,必归于衰谢,那是一切生命的规律,而两个文化波轮由扩大而接触而交织,以致新的异国形式必然要闯进来,也是早经历史命运注定了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诗”的概念不尽相同,前者包括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后者特指抒情诗,相当于材料一的“中国诗”。
B.“杜甫恰是一位只做过十四行体诗的莎士比亚”,意思是说杜甫和莎士比亚一样伟大,但是杜甫只有抒情诗,而无戏剧。
C.中国没有悲剧,是因为中国没有激烈的社会冲突,缺乏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且中国人容易妥协,避免了冲突和挣扎。
D.“而距离是会孕育恨的”中的“恨”字突出了诗与小说、戏剧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对立,即诗有可能是反小说、戏剧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社会发展形态和西方不同,当西方处于民族婴儿时代时,中国社会已然成熟,所以中国诗不可能向史诗方向发展。
B.不同社会需求不同,西方在和天灾人祸奋斗时,需要阿喀琉斯那样的英雄,但社会一旦安定,就需要敬天爱民的圣人。
C.中国文学大体定型于《三百篇》时代,作为正统类型的抒情诗,除了在文学领域大放异彩,还对绘画、建筑等产生影响。
D.小说、戏剧作为新的异国形式闯进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中国抒情诗即便盛极一时,最终也必定会归于衰谢。
3.闻一多认为,北宋以前故事在中国本土从未发展成为文学的部门。
下列选项对名篇的分析正确且最能支持闻一多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鸿门宴》故事曲折生动,为纪实的历史。
B.《庖丁解牛》为教诲的寓言,没有故事。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小说,不是单纯的故事。
D.《窦娥冤》是元杂剧,《雷雨》是现代戏剧,均非故事。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朱光潜认为“中国诗则偏向抒情的一方面发展”,闻一多认为“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二人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明天(节选)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
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她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
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
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
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
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
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
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
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
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
她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
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
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
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她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
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他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
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
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注]之类。
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
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
她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
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
她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
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已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呢,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零零的……”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
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
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注】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文本二:我懂得他(金心异)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