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哈尔滨”的雪花到上海的“繁花”,从泉州的簪花到三亚的浪花,文旅的热度贯穿了过去一年,持续到春节,促成了“热辣滚烫”的消费潮流。

如何延续这股热潮?文旅行业需在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引领下转换动能,用科技创新提升效益效率,以此推动传统文旅向数字文旅迈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王宁委员建议:“要突破演出空间限制,将表演艺术与旅游业、会展业、娱乐业等有机结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演出项目。

多层次开发与表演艺术相关联的衍生产品,把新业态、新产品、新样式与新消费有机融合,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亮点和增长点。

”“演出+旅游”的实景演艺在各景区快速“蔓延”,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安庭委员建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演艺新空间的内容创作生产和运营管理;支持各地充分利用工业遗址、老旧厂房、商场、写字楼等,为演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作和演出空间。

(摘自《文旅热潮涌动,如何接住这“泼天富贵”?》,有删改)材料二:当“国潮”成为年轻人追逐的热点,传统文艺团体依托新技术和新的传播方式也找到了“新舞台,”。

2023年,文艺院团仅通过抖音平台就为观众带来了6800场团体直播演出,场均观众12671人次,相当于每天有18场大型文艺演出在抖音直播上进行。

传统文艺团体通过直播找到了新的观众、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也为传承文化、传播艺术带来了新的渠道。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2024.06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

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

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

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

美人的美也是如此,和看者无关。

②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

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

可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③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

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

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

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

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

2023-2024学年大连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大连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大连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法庭关心的是最近发生的事件与现场目击的证人,而且对证据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一个目击者不能假设任何事,不能猜测,不能保证,也不能评估。

当然,他也不可以说谎。

有了这些严格规范的证据,就能百分百掌握事情的真相了吗?与法庭相比,历史学家关心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而且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件。

事件的所有目击者都死了,他们所提的证据也不是在法庭上提的——没有受到严格的规范。

这些证人的证据很可能存在猜测、推想、估算与假设等情况,我们没法看到他们的脸孔,以便推测他们是否在撒谎。

所以,一件历史的“事实”——虽然我们感觉很相信这两个字代表的意义,但却是世上最难以捉摸的。

当然,某一种历史事实是可以确定的。

1861年4月12日,美国在桑姆特要塞掀起了内战;1865年4月9日,李将军在法庭向格兰特将军投降,结束了内战。

每个人都会同意这些日期,除非当时全美国的日历都不正确。

但是,就算我们确实知道内战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事实上,这些日期确实被质疑着——不是因为所有的日历都错了,而是争论的焦点在这场内战是否应该起于1860年的秋天,林肯当选总统,而结束于李将军投降后五天,林肯被刺。

你可以说,至少我们知道,不论内战是不是从桑姆特之役开始,这场战役确实是发生在1861年4月12日。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前面提过,这是在特定限制之下的史实。

在那场战役之后,内战是否仍然可以避免呢?如果可以,我们对一个多世纪之前所发生的这场战役还会如此关心吗?如果我们不关心——我们对许多确实发生过,但自己却一无所知的战役都不关心——那么桑姆特之役仍然会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史实吗?如果要给历史分类的话,我们应该把历史归类为小说,而非科学论著。

这并不是说历史学家像诗人或小说家那样在虚构事实。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周易·文言传》:“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忠信,是增进美德的方法;“修辞”出于诚信,是修行功业的方法。

“修辞立其诚”被历代文人学者阐释与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阐发了“修辞立其诚”,他要求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

其著作《文心雕龙》的宗旨就在“用心”二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心”,从其书名“文心雕龙”就可以看出来。

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

这又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阐发“修辞立其诚”了。

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读者是可以透过其中的“修辞”看出来并欣赏到的。

滋味甘与不甘,全在修辞者诚与不诚。

如果一个人怀有天下至诚之心,则可以尽天地万物之性,学究天人,与天地共参。

但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个人诚心诚意未必一定是至诚——也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

毕竟各人资质不一,才气不同,心性各异,不能强求,能否达于至诚是个人的造化使然。

既然大家都是中人,只要付出一点诚心,无论是中人、中人以上者,还是中人以下者都能感同身受。

相反,如果是无情无义不诚之作,必然不能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会暴露出创作者的不用心。

言不由衷,华而不实,读者也可以透过文本读出来。

东汉学者王充把文比作是一棵树,叶之荣华、亮之虚实与根之实诚是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

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会“有文无实”。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许多开车的人经常听到导航提示“您已进入绿波路段”,继而就会在遇到一个绿灯后,享有“一路绿灯”的幸运。

那么,畅享“一路绿灯”仅仅是靠运气吗?“绿波”交通,是一种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旨在通过调整一系列交叉口上的交通信号灯,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尽量避免车辆在交叉口停歇,从而提高平均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路口遇到的是绿灯,就可能会“一路绿灯”。

实现绿波的路段称为“绿波带”。

绿波带的设置要综合考虑道路条件、流量、时间段等因素,绿波带的实现需要依赖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和交通流量预测技术。

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当规定好路段的车速后,交通管理部门操控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对车流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相应的调整,确保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从司机的视觉角度看绿灯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行。

换言之,这一段路上信号灯变换是有关联的,变化时间都做了调整,车从第一个路口出发,以规定的车速行驶到达每个路口都会是绿灯。

合理的绿波带设置,可以增强路段与路段之间的联动性,提升整个区域的通行效率。

驾驶者想体验在绿波带上一路绿灯的畅快,需要保证驾驶的速度与绿波车速相符合。

绿波车速是指车辆在畅通无阻的情况下,能够连续绿灯通过绿波带上一系列路口的速度。

数据显示,绿波车速通常设置在每小时30到50公里之间。

具体的绿波车速需要根据道路结构、车流量、行车速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定,以保证交通安全和顺畅通行。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在红绿灯路口设立显示绿波车速的标志牌,来提醒驾驶员按照绿波车速行驶,让车辆一路绿灯地通行,从而提高通行效率。

在绿波带上按照设计好的绿波车速行驶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受实时路况的影响,车辆有时很难按照设计的速度行驶。

如路边乱停车、行人乱穿马路等,都会对车辆正常行驶造成一定干扰,迫使车辆改变原来的行车速度,破坏绿波效果。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西南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似乎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这种购买热情也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带动“拒绝emo”(拒绝情绪消极)、“逢考必过”等商品的热销。

这些产品的特性在于引发快乐及其它正面情感。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

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归为“情绪消费”。

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

时代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

随着19世纪大众媒体的兴起,广告开始利用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使用温馨、浪漫等情感手段来推销产品。

进入20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商家开始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

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积极的情感化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要。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甚至是传统的“经典商品”,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在秋冬大行其道。

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

萌宠亦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寻求陪伴和寄托情感的对象。

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

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全解全析)

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全解全析)

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全解全析1.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一段前半部分内容可以判断出B选项正确。

A 项,“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说法有误,应是“在先秦两汉时期尚未出现”;C项,“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巅峰期”与原文不一致;D项,“巅峰期”说法有误,原文是“高度成熟期”。

2.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指向二者物化形态的共同特征”错,根据原文,山水画不是“物化形态”。

3.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混淆已然与未然,“也必将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和谐发展”属于未然,原文“推动了现代化城市的和谐发展”属于已然。

4.D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图表、筛选并整合图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逐渐增加”“逐渐减少”错误。

图表的数据显示,除积极影响中的“放松减压”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外,其他都是呈波动状态。

5.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力。

A项,曲解文意。

由材料可知,导致孩子非理性网络消费的责任方有网络平台、家长和政府三方面,而家长是第一责任方。

B项,扩大范围。

原文是“将《绝地求生》列为表演赛”。

C项,无中生有。

“因玩游戏长期处于亢奋状态”原文中没有依据。

6.①游戏厂商和提供游戏的网络平台应加强行业管理,对未成年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②父母要负起监护责任,对孩子的网络消费进行监管,避免出现非理性网络消费。

③政府需要承担监管责任,在监管方面要尽快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

④青少年要认清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的区别,发挥网游的积极影响,同时预防“游戏成瘾”。

⑤社会、学校和家长配合,营造理性的环境,认识和包容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互联网生活。

(每点1.5分,答出四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做此类题要结合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分别从家长、政府、游戏平台和青少年自身角度作答。

在微观上,明确答题区间,找准主要信息,然后提炼归纳即可。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9至10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图的主要功能和绘制目的在于对地球的地表以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图形呈现。

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地图从未能对地球的地表进行如实的呈现,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与文本类似,虽然地图确实呈现了“地表的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但这种呈现的背后总是蕴含着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对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的表达才是绘制地图的功能和目的。

在论述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之前,先简要介绍相关概念。

“地理空间”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如果将其描绘出来,就必然会受到绘制者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个人人生体验、价值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由此产生“地理认知”。

在这种“地理认知”中,必然蕴含着绘制者对不同区域赋予的不同重要性,由此构建出一种“空间秩序”。

在考虑空间秩序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古人记录地点的方式。

就日前掌握的材料而言,中国古人用于确定地点位置的主要方式就是“四至八到”。

其中“四至”是四个正方向及某处到政区边界的距离,“八到”包括四正、四隅八个方向及某处到临近治所所在城池的距离,此外还包括至上级治所以及至大都、上都,也就是都城的距离。

中国古代,对于空间的描述也是基于“四至八到”展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2014年秋季湖北省鄂州高中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题教师:骆静考试时间:2015年1月31日上午 试卷满分:150分一、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C ) A.孱.(c àn )头 勒.(l è)杀 休戚.(q ì)相关 贿赂.(l ù) B.列观.(gu ān) 虬.(qi ú)曲 歼.(qi ān)灭 沮.(j ǚ)丧 C.撇.(pi ě)下 嫉.(jì)妒 铁箍.(k ū) 肖.(xi āo)像D.月杪.(mi ǎo) 提.(tí)防 脑髓.(su ǐ) 荒谬.(miào)答案:C 【解析:A.勒.(l ēi)杀 休戚.(q ī)相关B.列观.(gu àn) 歼.(ji ān)灭C.撇.(pi ē)下 嫉.(j í)妒 铁箍.(g ū) 肖.(xi ào)像 D.提.(d í)防 荒谬.(mi ù) 】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B )A.决择 树阴 容光涣发 肝脑涂地B.和霭 倦缩 别出心裁 见风驶舵C.静谧 合拢 衔冤负曲 忧心忡忡D.犄角 纂夺 砰然心动 残羹冷炙答案: B 【解析:A.抉择 容光焕发 B. 和蔼 蜷缩 见风使舵C.衔冤负屈D. 篡夺 怦然心动】3.下列各句中的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D )A.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着作等身,是意识流文学的始作俑者....,应当在现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B.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是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C.我举起沉重得像铁棍似的单管猎枪,冒冒失失地朝天上开了一枪,随着砰的一声振聋发...聩.的巨响,一道红光直冲云霄。

D.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答案:D 【解析:A.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多用于夫妻之间。

此处应为:休戚相关,指彼此之间祸福互相关联。

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此处应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D.光风霁月:比喻人品,胸襟开阔。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写作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学习写作可不可以从模仿开始?从一些人的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不能忽视。

B.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结合河南实际,突出河南特色为中心,发挥河南优势,锐意创新,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每项工作。

C.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同时又是伟大的创新者。

D.中国气象局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北半球的极寒天气不代表全球变暖趋势发生改变,而是长期趋势中的短暂阶段,“小冰河期”的说法毫无根据。

答案:C【解析:A. “这”指代的内容不明。

B.句式杂糅,可删去“为重心”,或将“突出”改为“以”。

D. “极寒天气”是“短暂阶段”搭配不当。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被称作是元曲四大家。

B.“前四史”是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C.高尔基,前苏联着名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青年》,长篇小说《母亲》。

D.朱自清先生在《谈美》的末篇《慢慢走,欣赏啊!》里表达出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观: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他用这种人生观规劝年轻人,好好珍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

答案:B【解析:A.“王实甫”改为“马致远”C.《青年》改为《我的大学》D.“朱自清”改为“朱光潜”。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随着空气质量的下滑,城市中灰霾天气现象增多,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灰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雾霾天气”。

去年9月以来,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偏少,且强度偏弱,地面风速小,有利于水汽在大气低层集聚,易于形成雾霾。

另外,青藏高原南侧暖湿空气活动偏强,使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极其活跃,这股暖湿气流沿西南路径将丰沛的水汽输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并且能达到北京附近,使这些地区湿度明显增强,容易导致雾霾天气。

专家指出,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目前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就会迅速下滑。

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超过全年的30%,有的甚至达一半。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导致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灰霾的成因有三:——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细颗粒物对空气能见度的影响更大,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

专家指出,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们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导致灰霾天气。

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都能降低能见度,不过,与粗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对2010年试点城市灰霾监测结果显示,发生灰霾天气时,PM10及浓度明显增加,而且细粒子与能见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细粒子多,则能见度低;细粒子少,则能见度高),这表明灰霾天气状况与颗粒物浓度密切相关,颗粒物浓度增加是气象条件以外,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科学博士谭知还介绍,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

人类活动既直接排放,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

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燃烧。

在空气中转化成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其他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等。

大气中的细颗粒物,往往会附着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颗粒等大多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因而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选自《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14年第二期)6.下列关于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与粗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更能降低能见度,对空气能见度的影响更大,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原因。

B.灰霾天气状况,与颗粒物浓度密切相关。

细粒子与能见度呈明显相关关系。

发生灰霾天气时,浓度明显增加。

C.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工业发展和机动车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所以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

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化为,它们往往会附着工业污染因子,因而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答案:C【解析:A.“是……的原因”错误,应是“是……的主要原因”。

B.“呈明显相关关系”错误,应为“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D.此项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大气中的细颗粒物,往往会附着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颗粒等大多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

】7.下列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就会产生雾霾。

B.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就会下降。

C.灰霾的形成主要是人为因素和空气中悬浮微颗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D.人类活动直接排放。

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的燃烧,生物质的燃烧,垃圾燃烧等。

答案:D【解析:A.“就会产生雾霾”有误,第3段为“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B.“城市的污染物……”有误,第3段为“目前很多城市的污染物……”;“空气质量就不会下降”有误,第3段为“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就会迅速下滑”。

C.表述错误,原文第5段为“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导致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引起灰霾天。

B.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低。

C.发生灰霾天气时,PM10及浓度明显增加,颗粒物浓度增加是与气象条件相关而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D.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们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

细颗粒物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

答案:C【“与气象条件相关”错误,应为“气象条件以外”。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曹野人先生传易顺鼎曹野人先生,名宗先,字述之,野人其号也。

远祖官益阳,占籍焉。

曾祖某,迁龙阳之鹿溪,遂为龙阳人。

五世祖某,尝为明显宦,多藏书。

先生诵其清芬,记睹淹博.。

性敏慧,下笔成文,时人美之。

蔡忠烈公为长沙推官,见其制艺①,以为古岸奇特。

入益阳县学,甫冠,即食廪饩②。

席③先业,资甚丰,一旦叹曰:“士君子立身何等,乃驰逐于宗贵之场而已乎?”遂弃家资,薄举子业,辟地读书,殚心濂、洛④,作乐饥之文以自勉.。

乐饥者,非以饥为乐也,乐其所乐,虽饥而乐自在也。

其文云云,大抵皆言刻苦自修,淡名利,寡嗜欲,以蕲⑤及于乐天知命者之所为。

又好读仙佛家书,久之,自谓有得。

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乡人异之。

然志在用世,言事深中时弊,上邑令张际熙书数千言,穷治乱之原,具忠爱之志,蔡忠烈尤重之。

谓其理论至是,欲为下拜,高.其名。

盖生平知己,忠烈一人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