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2.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其中以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大量个体的心理状况;案例研究则是深入研究少数个体的心理特点。
4.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来实现大脑的功能。
5.心理活动的两大领域: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等几个基本领域。
感觉与知觉研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认知与思维研究个体的思考、记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研究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学习与记忆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记忆机制;人格与社会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交往。
6.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心理发展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等。
儿童发展理论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因斯坦等。
7.性格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表现。
个体的性格特点往往是稳定而长期的,并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9.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对象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10.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可应用于教育、临床、组织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有效教学;在临床领域,心理学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在组织管理中,心理学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发展等方面;在广告营销中,心理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略。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一、名词解释:4-5个10分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5.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1.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二、填空: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人类情绪分为:①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具有爆发性和从动性。
②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③心境: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人类情感种类分为:(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3.兴趣的分类: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未来结果有见解而产生的兴趣)4.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组块5.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其他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概念:2、心理的实质: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一)心理的物质载体•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二)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实践中找到依据。
人类的产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狼孩事件”(三)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2 、人对现实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个案法第二章感知觉1、感知觉概念:2、感觉的规律:3、知觉特征:4、错觉概念:第三章思维1、思维定义:2、思维分类:3、想象定义:4、思维品质p965、问题解决的含义P97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章记忆1、记忆的含义2、记忆分类3、遗忘规律4、影响遗忘的因素5、p168看一看第五章能力1、能力的定义2、能力分类3、影响能力发展因素4、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第七章注意1、注意的概念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影响因素4、注意的品质第八章动机1、动机的概念2、需要的概念3、马斯洛需要理论4、诱因定义5、趋避冲突6、第三节看一看1、情绪定义: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包含情绪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
2、情绪状态及影响因素3、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1、气质定义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气质类型及特点3、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4、性格5、影响性格成因:⑴生物遗传因素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上的特点,对人格格的形成也有影响。
生理成熟的早晚对人格形成也有影响。
⑵社会文化因素⑶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经济的收入水平,家长的职业,家庭结构的健全程度,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子女的多少等等。
⑷早期童年经验⑸自然物理因素。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1.人格五因素模型中,开放性得分高者的特征是。
开放性得分高者有活跃的想象力,自发的接受新观念,有较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心,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考者。
2.荣格认为“情结”的形成与和有关。
情结的形成多与早期童年的创伤经历或特殊经验有关。
3.大五人格模型理论中,人格五因素包括。
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和尽责性(C)。
4.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势。
5.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的方式存在。
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可以理解与操作的形式,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图式的方式存在,例如物体图式、社会事件图式、自我图式等。
6.“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说的是知觉具有。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会看的人看其中的门道,也就是事物的本质,需要用过去的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不会看的人看热闹,这部分的人只看事物的现象。
7. 抑制型儿童在新环境中表现出退缩的反应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
抑制型儿童是自我控制良好、温和有礼,能良好行为控制能力的儿童。
抑制型儿童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焦虑,心理学家称为新异焦虑,是一种在新环境中表现不自在,退缩的反应模式。
8.与易受暗示性和武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9.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的关系。
10.人格因素问卷的编制者是。
英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构成人格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他找出了16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根据此编制了《16 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心理学各章知识要点
心理学各章知识要点1.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理与机制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理学各章的知识要点。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问题解决等。
其中著名理论有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从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会通过感觉、注意、记忆和思考等过程进行加工。
认知负荷理论则主张人的工作记忆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超过限制则容易出现错误。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其重要的观点包括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等。
例如,根据让-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期、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三个阶段。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影响和集体行为。
其中的经典实验包括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和菲利普·津巴多的“监狱实验”。
权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遭受权威压力下会服从不道德的指令,监狱实验则展示了环境对行为的重大影响。
5.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特质和个性发展。
著名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大五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是由潜意识和冲动所决定的,而大五人格理论则将人格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6.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一种用于了解个体心理特点和问题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问卷等。
其中,斯坦福-比奈特智力量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智力测验,可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人格测验中,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可以评估人的人格特征。
7.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通过与心理学专业人员的交谈来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治疗等。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解决患者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 分支:包括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二、主要心理学理论1. 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冯特- 主要观点:通过内省法研究意识的结构。
2. 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 主要观点:意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强调心理过程的功能和适应性。
3.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约翰·华生、B.F. 斯金纳- 主要观点: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心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4.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乔治·米勒、艾伦·纽厄尔- 主要观点: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记忆、语言和解决问题。
5. 精神分析学- 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强调无意识过程和早期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阶段: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四、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社会世界。
- 社会影响:群体如何影响个体行为。
- 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研究。
五、生物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 遗传心理学:研究遗传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影响。
六、认知心理学- 知觉:外界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 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 语言:语言的习得、理解和产生。
七、临床心理学- 心理评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行为。
- 心理治疗:治疗心理障碍和促进心理健康。
八、应用心理学- 工业/组织心理学:工作场所的心理学应用。
- 教育心理学:学习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学研究。
九、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相关研究- 定性研究十、当前心理学趋势- 正念和冥想- 跨文化心理学- 技术与心理学的结合以上是心理学知识点的简要汇总,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探讨。
这个汇总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二、感觉与知觉1. 感觉: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2. 知觉:知觉是基于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认识到感觉的意义和特征。
三、注意与意识1. 注意:注意是指人们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选择和集中精力的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种形式。
2. 意识:意识是人们对外界和内界信息的知觉和理解。
它是人们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四、学习与记忆1.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观念的过程。
学习有多种形式,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
2.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经历中所获得并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五、思维与智力1. 思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和推理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2. 智力:智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如智商测验和心理年龄等。
六、情感与动机1. 情感: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一种主观感受,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感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2. 动机:动机是人们追寻满足和避免负面体验的内在驱动力。
常见的动机包括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成就需求等。
七、人格与性格1. 人格:人格是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2. 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模式,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
常见的性格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Myers-Briggs性格类型指标等。
八、心理障碍与治疗1.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等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 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心理学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个体心理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体验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过程(克服障碍\达成目标)心理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认识过程④: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①情感过程⑤: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⑥: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③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①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②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③情感过程: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各种态度体验如:常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
④认识过程:指个体对客观刺激(信息)接受、编码、存储、提取的心理过程。
⑤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能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行动,力求加以实现,这一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行为(behavior):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学通过行为研究人的心理。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conciousness)—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理现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1)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2)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3)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4)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章⼼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现象——⼼理现象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的统⼀体。
3、⼼理过程——是指⼈的⼼理活动发⽣、发展的过程,具体⽽⾔,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下,在⼀定的时间内⼤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理特征——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理特点,包括能⼒、⽓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的情感对意志⾏动有⼀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的情感。
7、⼼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理学家冯特在莱⽐锡建⽴⼼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理学是⼀门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的⼼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的⼼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如体温的⾼低或饥渴等等;③⼼理因素,即⼼理对⼼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的⼼理对今天发⽣的⼼理的影响。
10、⼈的⼼理实质:⼈脑是产⽣⼼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理学规律。
2、⼼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主义做⽃争;⼼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定的理论意义;⼼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心理学基本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主题,包括认知、情感、人格、发展和社会关系等。
以下是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
它探讨人类如何获得和处理信息,并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2.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被其他人影响和如何与他人交往。
它探讨人类如何形成态度、信念和偏见,并研究群体动力、归属感和领导力等问题。
3.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发展和改变。
它关注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各个阶段,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
它试图理解为什么人们有不同的行为模式、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它们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
6.卫生心理学:卫生心理学关注身体健康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因素来影响健康行为、治疗慢性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7.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它探讨学习、教学、评估和发展等问题,旨在改善教育实践和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
8.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使用科学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
通过对实验变量的精确控制,它能够揭示因果关系和确定心理理论的有效性。
9.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诊断和治疗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
10.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它研究文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帮助理解文化差异,以及推动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1. 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学科性质)3.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 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 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代表人物:詹姆斯。
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传统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
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
⑦ .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 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的)、心理特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
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
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心理学概念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脱离了哲学的母体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 1)构造主义:铁钦纳【内省法】 (冯特 铁钦纳 师徒)2)机能主义:詹姆斯【意识】3)行为主义:华生(第一大势力)【后天/教育/环境决定论】4)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整体】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第二大势力)6)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 马斯洛 (第三大势力)4. 洛克的“白板说”: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心理学的实质(一)、心理学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①.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三)、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的①.人的心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②.社会实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途径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一)、 观察法:Look(二)、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现象实验)(三)、心理测验法(四)、调查法:书面调查(问卷法) 口头调查(访谈法)第一节 感觉一、感觉定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 听觉 味觉 肤觉(冷、热—温度觉;触、压—触压觉;痛(痒)) 嗅觉内部感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三、感觉现象感觉适应 感觉后象 感觉对比(同时性 相继性 继时性) 联觉第二节 知觉一、 定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二、 知觉的基本特性①选择性 (知觉定势 set) ②整体性 ③理解性 ④恒常性(视觉线索)三、 知觉的种类外部知觉:视知觉 听知觉 味知觉 肤知觉(冷、热—温度知觉;触、压—触压知觉;痛(痒)) 嗅知觉内部知觉:运动知觉 平衡知觉 机体知觉四、 知觉的适应五、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第三节 记忆一、记忆的定义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提取过程二、记忆的种类(一)、 根据记忆的内容性质的不同形象记忆:(直观形象性)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二)、信息在人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0.25s—2s 信息量大,时间短短时记忆:1分钟之间长时记忆:很长/终生 (米勒5-9)(三)、多显记忆、内隐记忆三、记忆过程(一)识记(1)无意识记(2)有意识记 ① 机械识记 ②意义识记(二)、保持干扰说&消退说*(1)前摄抑制(早起记忆)(2)倒摄抑制(睡前记忆)如何防止遗忘(1) 复习要经常,及时(2) 复习份量要适当(3) 复习形式要多样化(三)回忆(1)再认:当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我们仍能把它识别出来(舌尖现象)2)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我们仍能把它从头脑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四、影响记忆的因素(学习方法;学习材料;学习者本身因素)(1) 序位效应:(序列位置效应)(2) 闪光灯效应:指引人震撼的事件,容易使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 莱斯托夫效应(学习材料中最为特殊的事物)第四节 想象一、 想象的的定义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 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 - -* 有意识记 + +(根据想象的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①,创造想象②两种。
1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图形、图表、符号(刺激物)、的描述,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形成条件:1、充分的记忆表象做基础,表象越丰富,再造想象越丰富。
2、离不开思维的作用,它实际上是在词语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所以要正确理解语言及图样标志的意义。
)2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首创性 新颖性 独特性幻想: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空想:脱离现实,背离现实理想三、 想象的综合过程(1)粘合:美人鱼 狗鸟(2)夸张(强调):飞流直下三千尺(3)拟人化:动画片 (4)典型化:四、现象的功能1)、对机体的调节功能:变温左右手2)、预见功能:跳高运动员3)、替代功能: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4)、丰富经验的功能:趣味百科第五节 注意一、 注意的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选择性)与集中。
每一瞬间,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他对象。
二、 注意的功能选择 维持 整合 调和功能三、 注意时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侧耳倾听 呆若木鸡 举目凝视)(2)无关运动的停止(儿童听故事)(3)呼吸运动的变化注意集中时,呼吸轻微而缓慢,吸的更短,呼的更长。
四、 注意的品质(1)主义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 《==》分散/涣散注意在某一对象上所能持续时间的长短注意的起伏:周期性加强或减弱的现象(3)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多种活动时,注意能指向不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至另一个对象上五、 注意的种类有 意 注意(随 意) +无 意 注意(不随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 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条件(4+3)(1)客观条件①刺激物的强度 ②刺激物的新异性③刺激物之间的运动变化 ④刺激物的运动变化(2)主观条件①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②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的知识经验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 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 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 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 培养间接兴趣第六节 思维一、 思维的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的认识。
(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出来,加以概括。
)二、 思维的种类(一)、 发展水平:动作思维(0~3岁);形象思维(3~6、7岁); 抽象思维(6、7岁以后)(二)、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复制性思维(常规);创造性思维(创新)(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三)、整合思维(求同)与发散思维(存异)【思维方向不同】(求同)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存异)沿不同方向思维,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1) 创造性(吉尔福特)(2) 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3) 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准备、酝酿、明朗、证实(沃拉斯)三、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预言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四、 问题定势在问题的情境下,经由思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经历。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1) 思维定势(2) 功能固着解决问题时,因个人在知觉上受情境中条件既有功能的影响,致使问题不易解决的情形。
(3) 认知结构第七节 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儿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需要当个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的体验以及要求这种新平衡的要求,就是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⑤我实现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会性需要③~⑤)②安全的需要①生理的需要(生理性需要①~②)二、表情(1)面部表情:眼部肌肉,颜部肌肉,口部肌肉(2)体态表情:四肢和躯干(3)言语表情:高低,起伏,节奏等三、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和区别(一)、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从情绪与情感的产生的原因来看:情绪是由生物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体验,情感是由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体验。
(2).从情绪与情感的发展来看:情绪出现得早,情感粗线的晚(3)从情绪与情感的表现来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暂时性和冲动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儿减弱或消失。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感中蕴含着情感。
四、 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认识过程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五、 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六、 情绪、情感的种类(一)、 情绪状态的分类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1 情 :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激情状态下往往出现“意识狭隘”现象: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解分析能力受到限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冲动之下,丧失理智)②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精神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慢)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1) 人逢喜事精神爽(积极)(2) 忧者见之则忧(消极),喜者见之则喜(积极)。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消极)③应激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刺激环境,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二)、 情感的分类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人类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①道德感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②理智感 :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③美 感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八节 意志一 、意志的定义是有意识地调节、支配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 、意志的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 (2)已随意动作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外部困难:在实验目的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客观阻力内部困难:主体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阻碍。
三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这是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可能实现的程度,这一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作出行动的决定。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简言之,动机是推动人去完成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
1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 有意动机和无意动机(己所不欲)3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学习)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冲突①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②双避冲突(啤酒和白酒)③趋避冲突(炒股) ④多重趋避冲突(考研与就业的困惑)(2)执行决定阶段①克服内外困难 ②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四 、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盲目性 独断性)(2)果断性:(优柔寡断)(3)自制力:(任性)(4)坚持性:(动摇性 顽固性)第九节 能力一 、能力的定义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