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复习要点全

合集下载

茶文化学习要点

茶文化学习要点

茶文化学习要点一、茶1、中国是栽培型茶树的发源地中国是最早发现、种植、品饮茶叶的国家,有“茶的故乡”之称。

人类最早利用野生茶树是在约5000年前。

在约3000年前,出现人工栽培的茶树。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公元前1100多年,巴国以茶进贡周王。

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

2、中国饮茶史唐煮:将茶饼在火上烤片刻,在茶臼或茶碾中碾成茶末,入茶罗筛选后备用。

茶釜煮水至初沸(蟹眼),放适量盐。

二沸(鱼眼)时,舀出一勺水备用,投适量茶末入釜中。

到三沸(腾波鼓浪),将舀出的水倒入釜中,“止沸育花”。

分茶入碗中。

宋点:宋贡茶为龙团凤饼。

明间饮茶主流也为饼茶。

将碾细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碗(盏)之中,然后将汤瓶中的沸水注入。

点茶注重汤瓶的使用以及注汤的技巧。

明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散茶。

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法,变成冲泡法。

这种品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3、茶典与茶人陆羽的《茶经》世界第一部综合性茶业专著,全书详细论述了茶的历史现状,从茶的源流、产地、制作、品饮等方面,总结了包括茶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功能在内的一整套知识,有创造了包括茶艺、茶道在内的一系列的文化思想,是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

作者陆羽(733—804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被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宋代茶业鼎盛,徽宗精通茶事,《大观茶论》推动了当时斗茶艺术的发展。

蔡襄的《茶录》《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

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

标志着饮茶提升到了更为艺术的程度。

蔡襄,北宋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君谟,为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

宋仁宗历年间(1041—1048年),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朱权的《茶谱》朱权(1378—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宁王,著《茶谱》。

茶文化的知识点

茶文化的知识点

茶文化的知识点茶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茶文化包括茶的起源、发展历程、饮茶方式、茶具、茶道、茶礼、茶经济、茶文学、茶画、茶诗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茶文化的一些知识点。

1. 茶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始于中国。

据考古学证明,中国茶叶栽培历史已有数千年,最早的茶叶栽培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辛神农时代。

最早的茶在神农氏及其信徒蔡邕的推动下进入诗歌文学中,成为人们寻求幸福快乐的象征。

茶在春秋时期便已开枝散叶,饮茶之风与君王、文士、僧侣之中流传,并传入官府及宫廷。

茶文化在隋唐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茶的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茶叶贸易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茶叶的文化价值、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成长,也让茶文化渗透到国内外不同领域。

2. 茶的饮用方式中国茶的烹制和饮用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茶叶品种需要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和饮用方式。

在中国是喝茶的方式多种多样,茶道主要有闲话茶、会友茶、文化茶、礼仪茶等。

在日常生活中,上珶茶、听取茶、假日茶、路旁茶、山野茶、客方茶等等。

3. 茶具茶具是饮茶的用具,主要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具摆设等。

不同类型的茶需要不同的茶具,以保证其品质和价值得到有效的展现。

茶壶是茶具中的核心,它被视为茶文化的灵魂。

茶壶有砂壶、紫砂壶、青花瓷壶等等。

茶杯有杯子、杯盖、公道杯等多种不同的样式。

4. 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制茶、赏茶、品茶等一系列环节。

茶道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发扬光大而形成了自己的茶道文化,主要有茶正、茶花、通字。

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世界性的茶文化。

5. 茶礼茶礼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部分,用于茶道展演、礼俗礼仪。

茶礼由升茶礼、赁茶礼、吐纳礼、祶神礼等一系列仪式组成。

茶艺表演是中国茶艺师向观众展示茶艺技巧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播茶文化的一种手段。

茶叶知识大全茶文化

茶叶知识大全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以下是关于茶叶知识和茶文化的一些要点:茶的种类:1.绿茶:经过高温蒸青或烘青处理,如龙井、瓜片等。

2.红茶:经过发酵处理,如祁红、滇红等。

3.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发酵程度较低,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4.白茶:采用嫩芽和嫩叶,不经发酵,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5.黑茶:经过较长时间的发酵和后发酵,如普洱茶、安化黑茶等。

6.黄茶:采用特殊的工艺,如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

茶文化的元素:1.茶道:中国茶道注重礼仪、仪式感,茶艺表演和茶道表演是茶文化中的一部分。

2.文人茶会:古代文人雅士常常在茶馆或私宅中聚会,品茶、作诗、议论风花雪月,形成了独特的文人茶会文化。

3.茶具:茶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茶壶、茶杯、茶托等,其制作和使用都有一套独特的规范。

4.茶禅一味:茶与禅宗有着深厚的关系,茶禅一味强调的是通过饮茶的过程体悟禅意,达到宁静、平和的境界。

5.茶诗茶词:古今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描绘茶的诗词,如陆羽的《茶经》、苏轼的《茶论》等。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茶产地:中国茶叶主要产自福建、浙江、云南、湖南、安徽等地,每个产区都有着独特的茶文化。

2.茶文化节:各地茶文化节在特定时期举办,展示当地的茶文化、茶艺,吸引游客和茶文化爱好者。

3.茶叶艺术:茶叶艺术涵盖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保存等方面,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体系。

4.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国的茶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国际上的茶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茶文化的互鉴与融合。

总体来说,茶文化不仅仅是饮茶的一种方式,更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化体系,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生活智慧和审美理念。

茶文化复习资料

茶文化复习资料

茶文化复习资料中国名茶介绍一.西湖龙井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

“虎跑水,龙井茶"为闻名中外杭州西湖的双绝。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

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龙井茶采制技术考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早、二嫩、三勤。

品尝龙井多用玻璃杯或盖杯水温85℃冲泡,汤色碧绿明亮,香馥如兰,滋味甘醇鲜爽。

龙井茶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煇锅三道工序。

二.苏州碧螺春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极适茶树生长。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

鉴别方法: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三.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及半寺周围。

黄山毛峰产于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拔700-800米的山中,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磷甲肥。

鉴别方法:产于安徽歙县黄山。

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假茶呈土黄色,味苦,叶底不成朵。

四.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

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中国茶道知识大全

中国茶道知识大全

中国茶道知识大全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茶道是中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国茶道的相关知识,包括茶的起源、茶道的发展、传统茶具以及品茶技巧等。

一、茶的起源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西南地区。

相传,中国古代神农氏制茶的传说便是茶的起源。

在随后的历史中,茶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并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饮品。

二、茶道的发展1. 唐代茶道唐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时,茶道逐渐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文化艺术。

茶具开始多样化,并出现了独特的煮茶技法。

2. 宋代茶道宋代是中国茶道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种类更加丰富,茶道的礼仪也更加完善。

同时,茶具的制作工艺日臻成熟,各地茶馆也纷纷兴盛。

3. 明清时期茶道明清时期是中国茶道达到巅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推广,茶具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对于泡茶的要求也更加讲究。

此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茶道流派,并形成了多样的茶礼。

三、传统茶具1. 茶壶茶壶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的种类繁多,有紫砂壶、白瓷壶、青瓷壶等。

每一种茶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茶盘茶盘是茶道中用来放置茶具和茶叶的平台。

它通常由木质或石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导热性,以保持茶具和茶叶的稳定温度。

3. 茶杯茶杯是用来品味茶汤的器皿,它的选材和制作工艺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茶,应有不同的杯型和容量。

四、品茶技巧1. 水质选择好的茶水离不开优质的水源。

自然山泉水或矿泉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水的温度也要适宜,一般绿茶、白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红茶、乌龙茶适宜用90℃的水冲泡。

2. 茶叶选购与保存购买茶叶时应选择新鲜、干燥、无异味的茶叶。

茶叶在保存时应放置于密封的容器内,避免暴露在空气中。

3. 茶艺表演茶道艺术中的茶艺表演有落花流水、倒茶、泼茶、掷壶等多种形式。

表演时要注意姿势和动作的协调,力求将茶艺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茶文化基础的知识点整理.doc

中国茶文化基础的知识点整理.doc

中国茶文化基础的知识点整理.doc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第一部分茶叶的类别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

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

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

(包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功效:消炎去火,排毒养颜,解中暑。

2、红茶类: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红茶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

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

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

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

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

如: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

工夫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

3、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

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

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

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乌龙茶一般分四个产地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观音王、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4、白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等,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酵。

如:银针白毫、白牡丹等。

5、黄茶类:属微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在制茶过程上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茶文化基础知识整理版

茶文化基础知识整理版

茶文化基础知识整理版茶叶的起源与传播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据史书记载,最早饮茶的人是中国古代的神农氏。

茶叶的传播也是从中国开始的,早在唐朝时期,茶叶就已经传入了日本和韩国,后来又传入了欧洲和美洲。

茶叶的种类茶叶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功效。

绿茶:绿茶是不发酵茶,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

常见的绿茶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红茶:红茶是完全发酵茶,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素。

常见的红茶有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等。

乌龙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常见的乌龙茶有大红袍、铁观音、凤凰单丛等。

白茶:白茶是最接近自然的茶类,经过轻微发酵,茶叶呈现出白色。

常见的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黄茶:黄茶是一种特殊工艺的茶类,经过闷黄处理,茶叶呈现出黄色。

常见的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黑茶:黑茶是后发酵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茶叶呈现出黑色。

常见的黑茶有普洱茶、六堡茶等。

茶叶的冲泡冲泡茶叶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冲泡方法。

一般来说,绿茶和红茶适合用8090℃的水冲泡,乌龙茶和白茶适合用100℃的水冲泡,黑茶则适合用95100℃的水冲泡。

茶叶的功效茶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

茶叶具有提神醒脑、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功效。

茶叶的礼仪饮茶在中国有着丰富的礼仪,如泡茶、敬茶、品茶等。

在饮茶时,要注意茶叶的摆放、茶具的选择、泡茶的顺序等。

茶叶的保存茶叶的保存也是一门学问,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保存方法。

一般来说,茶叶应该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的饮食文化,还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文化。

茶叶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媒介,茶馆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茶叶的贸易茶叶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也是世界茶叶贸易的主要品种。

中国的茶叶贸易历史悠久,茶叶的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复习资料茶文化

复习资料茶文化

茶文化是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有广义的茶文化和狭义的茶文化之说。

•广义的茶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由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4个层次共同构成•狭义的茶文化:特指人类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部分,如茶史、茶诗、茶画、茶道,其中核心部分当属茶道和茶艺•起源•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氏。

”• 2.传说故事•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

• 3.佛家理论•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国,誓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成功,但后来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

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

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

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同时茶文化开始像海外传播•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

茶与茶文化的重点知识

茶与茶文化的重点知识

茶与茶文化的重点知识以茶与茶文化的重点知识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茶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品鉴技巧以及茶文化的内涵。

一、茶的起源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品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西南地区。

传说中的神农氏尝百草创治病的故事中,就提到了茶的使用。

茶的起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四川雅安的大熊山,一个是云南普洱的勐海。

茶的起源与茶树的野生种类有关,目前已知的茶树野生种类有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是茶树的原种,也就是野生茶树。

二、茶的种类茶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六大类。

其中,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色泽翠绿,清香扑鼻,口感爽利;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叶,色泽红艳,滋味浓郁;白茶是指采摘鲜嫩芽叶,经过简单处理后晒干而成,色泽银白,香气清新;黄茶是一种特殊的茶类,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鲜爽,香气独特;乌龙茶是半发酵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香气丰富,回甘持久;黑茶是经过后发酵的茶叶,色泽红褐,口感醇厚。

三、茶的制作工艺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环节。

采摘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关键环节,一般以嫩叶为主;杀青是将采摘的鲜叶在高温下迅速停止酶的活动,防止茶叶继续发酵;揉捻是将杀青后的茶叶按照不同的制作工艺进行揉捻,使茶叶形成不同的外形和口感;发酵是指茶叶在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下进行微生物的作用,使茶叶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口感;最后,烘干是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使茶叶保持稳定的品质。

四、茶的品鉴技巧品鉴茶叶需要借助视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感受茶叶的外形、香气和口感。

首先,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和匀整度来判断茶叶的质量;其次,用鼻子闻茶叶的香气,细细品味其中的花果香、草木香等;最后,用舌尖品味茶叶的滋味和回甘,辨别茶叶的醇厚度和余味。

五、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一、起源和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之一、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滋补作用。

茶的栽培和饮用逐渐在中国流传开来并得到推广。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茶的历史记录很早就存在了。

其中最著名的是《茶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茶学专书,记载了茶的栽培、饮用和制作等知识。

茶馆的兴盛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茶馆是人们交流和休憩的场所,也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茶的分类和制作中国茶可以分为六大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每一类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味风格。

制茶的过程包括采摘、烘青、杀青、揉捻、干燥和分类等环节。

不同类别的茶叶在处理过程和烘焙程度上有所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外观、口感和香气。

三、品茶的礼仪和器具品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茶的品质与口感是通过品茶的方式来体验和领悟的。

品茶的礼仪包括观色、闻香、品味和回味等步骤。

观色是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来判断茶叶的质量和烘焙程度;闻香则是通过闻茶叶的香气来感受茶叶的特点和品种;品味则是通过品尝茶叶的口感和滋味来评价茶的品质;回味则是在茶叶品尝后留存口中的余韵。

品茶所使用的器具包括茶具、盖碗、品茗杯、茶盘和茶巾等。

其中,茶具是煮茶和冲泡茶所必备的工具,盖碗是饮茶的主要容器,品茗杯则是用于品尝茶叶和欣赏茶汤的器具。

四、茶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茶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修养方式,被赋予了“清净”“和谐”“致静”等意义。

茶艺表演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师用独特的手法和动作来展示茶的制作和品味过程,借此传达出文化、礼仪和审美的信息。

茶文化还与诗词、绘画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相结合,众多文人墨客在茶馆和茶园中创作诗歌和绘画作品。

诗人陆游曾说:“诗入茶味即禅,禅入茶味即古。

”茶和文化的结合使得茶文化更加深厚和广泛。

茶园和茶山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许多茶园被列为世界遗产,并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品茶。

茶文化学复习资料

茶文化学复习资料

茶文化学复习资料1、茶文化学:是以科学的态度和历史的眼光研究茶的起源、人类饮茶发展与变迁、茶的品饮艺术及饮茶习俗、茶与自然,社会,政治,宗教的关系以及现代饮茶的社会功能,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2、广义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以茶为题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合。

狭义茶文化: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理念、信仰、情感、爱憎等思想观念的各种文化形态之统称。

3、茶文化的性质:广泛的社会性、牢固的群众性、典型的民族性、明显的区域性。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①推动廉政建设;②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③增进人民健康;④建立和谐社会4、茶的几种起源说:①中国起源说,起源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②印度起源说;③原产于中国和印度;④原产东南亚有野生茶的各产茶国;⑤原产于印度、缅甸和中国交界的无名高地5、中国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江北茶区(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西南茶区(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茶区)华南茶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北至山东省荣城县;南至海南榆林;西至西藏自治区易贡;东至台湾东部海岸6、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红茶、锡兰乌沃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7、茶文化简史:萌芽——秦以前(生产和利用源于巴蜀),是我国发现和利用茶的初始阶段,即从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发展到开始人工栽培;局限于巴蜀地区,作为贡品已有记载发展时期——两汉南北朝时(茶业向东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区域扩大,向东转移;成为商品向全国各地传播;饮茶之风遍及南方兴盛时期——唐宋时期(茶叶日益繁荣,饮茶风气遍及全国),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贸易中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的浙江、福建一带;饮茶风气全国普及;有关茶书著作相继问世.宋元时期:(茶业中心转移福建,斗茶成风),茶兴于唐盛于宋;出现了“以茶为业”的专业户和官营茶园;属福建北苑最为有名,规模最大;当时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已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南移到东南福建一带。

茶文化基本知识

茶文化基本知识

精选课件
45
五、茶业产业链的构成:
环节:种茶→制茶→卖茶→喝茶 → 对象:茶园 茶厂 茶庄 茶人
品茶 → 藏茶 →说茶→唱茶→写茶 爱茶人 有钱人 爱茶的文化人
精选课件
46
茶业产业链的构成:
生产:谋生—获得生存的必备 经营:谋生、生产、经营—获得收入的增加 饮食:解渴、茶膳—获得感官上的满足 医药:治病、 保健、美容—获得身体的健康 文化:送礼、收藏、表演—获得额外的收获、
第一章 茶文化基本知识
第一节 茶发现和利用的历史 第二节 茶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精选课件
1
第一节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茶的历史 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三、茶利用的领域 四、茶烹饮方式的演变 五、茶叶产业链的构成
精选课件
2
一、茶的历史
1、茶的发现
• 茶叶最早的药用记录在公元前2780年。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
16
人生不同阶段的描述
十六:花季少年 三十:而立之年 四十:不惑之年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之年 七十:人活七十古来稀
精选课件
17
对长寿的描述:
米寿:八十八,88岁。 百(白)寿: 99+1 =100(谐音), 99岁。 茶寿:二十 + 八十八,108岁。
精选课件
18
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保健:提高免疫力,保持体内代谢平衡 美容:
◦ 茶粉面膜、茶汁面膜—祛斑、嫩肤、滑爽 ◦ 茶粉 + 蜂蜜 + 珍珠粉 ◦ 滑肤、保湿、细嫩
精选课件
55
资料记载:
在我国各种医书中,记录有1100多种有治疗 作用的“茶”类饮品;

茶文化

茶文化

83. 接待年老体弱宾客时,不妥的做法是(尽可能将其安排在离出、入口较近位置,便于出入)。
84. 舒城小兰花干茶色泽属于(黄绿型)。
85. 乌龙茶类中茶汤色泽显橙黄型的是(武夷岩茶)。
86. (白茶)按鲜叶原料的茶树品种分为大白和小白两大类。
87. 茶叶与茶具的配合是( 茶艺表演台布置 )的关键。
茶艺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1.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工作和劳动中应遵循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总和。
2. 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体现在(促进个人道德修养、行风建设和事业发展)。
3. 开展道德评价时,(自我批评)对提高道德品质修养最重要。
4. 茶艺服务中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语气平和、热情友好)。
163. (√)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不属于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164.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具体体现在茶艺师不但要彬彬有礼地接待品茶客人,而且必须专门掌握本地茶品的沏泡方法。
165. ( ×)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大观茶论》。
166. (√ )六大茶类齐全于清代。
167.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通常气温在18℃—25℃之间生长最适宜。
10. ( 明代 )饮用茶叶主要是散茶。
11. 清代茶叶已齐全( 六大茶类 )。
12. 社会鼎盛是唐代( 饮茶盛行 )的主要原因。
13. 点茶法是( 宋代 )的主要饮茶方法。
14. 清代出现(乌龙功夫茶 )品饮艺术。
15. 茶道精神是( 茶文化 )的核心 。
16. 时兴( 乌龙茶艺 )的地点是潮汕和漳泉
88. 在唐代(饮茶) 已经形成系统。
89. 阅画、赏花、焚香与品茗是古代( 茶艺 ) 的系统。

茶文化考试重点

茶文化考试重点

5000年前发现和利用茶,3000多年前开始栽培茶树,则茶树起源比此还要早得多。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草木之中人來往茶中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当代5个时期。

“卢仝七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陆羽《茶经》的问世, 奠定了中国古典茶学的基本构架, 创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茶学体系, 它是茶叶百科全书, 是茶学、茶艺、茶道的完美结合.四名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 乾隆茶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组成的,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其根、茎、叶执行着养料及水分的吸收、运输、转化、合成和贮存等功能,称为营养器官。

其花、果实及种子完成开花结果至种子成熟的全部生殖过程,称为繁殖器官。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乔木型茶树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自然生长状态下,其树高通常3~5米以上,野生茶树可高达10米以上。

这类茶树主根发达,多半属于较原始的野生类型。

灌木型茶树无明显主干,树冠较矮小,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只达1.5~3米,分枝多出自近地面根颈处,分枝稠密。

关于茶文化的知识的资料

关于茶文化的知识的资料

关于茶文化的知识的资料1. 茶的起源与历史说到茶,咱们得从头说起,茶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哦。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神农氏在尝百草时,一不小心把茶叶掉进了水里,结果泡出来的水可真是个意外的惊喜!自此以后,茶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到了唐代,茶已经变得风靡全国,成为文人雅士的饮品,那会儿喝茶可不是随便的事儿,大家都讲究品茶的方式和技巧。

要说茶文化,这可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至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1.1 茶的种类茶的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等,简直就像个茶叶的大家族。

绿茶清香扑鼻,喝上一口,瞬间感觉清新无比;红茶则有着浓郁的口感,适合早晨来一杯提提神。

至于乌龙茶,那可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调皮”家伙,喝上一口,总能让人心情大好。

每种茶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喝茶就像交朋友,不同的茶可以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1.2 茶的泡法说到泡茶,这可是门大学问!很多人觉得泡茶简单,随便一泡就行,其实不然。

泡茶的水温、时间、茶叶的量,全都得讲究。

有的人喜欢用瓷壶泡,觉得那样茶香四溢;有的人则偏爱玻璃杯,能一边欣赏茶叶在水中舞动,一边品茶的乐趣。

每个泡茶的步骤都像是在演绎一出舞台剧,要耐心,要细致,才能泡出那杯好茶。

2. 茶的文化与礼仪喝茶可不仅仅是喝水那么简单,背后可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礼仪的呢。

比如说,大家在喝茶时,要注意不打扰别人,尽量低声交谈,保持一种淡淡的雅致。

更重要的是,敬茶的礼仪也是很讲究的,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场合,长辈的茶一定要端得稳,不能让他们失望哦。

这些细节就像茶叶的香气,虽然看不见,但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暖。

2.1 茶与社交茶在社交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朋友聚会、亲朋相聚,都是围着茶桌聊得热火朝天的。

泡上一壶茶,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聊生活琐事,谈谈心事,简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有时候,一杯好茶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各种茶艺知识点总结

各种茶艺知识点总结

各种茶艺知识点总结一、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茶文化主要包括茶叶的产地、品种、饮茶方式、制茶工艺以及茶具的使用等内容。

茶文化和中国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音乐、美术、建筑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形态,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道德情操,更是中国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茶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茶的分类:茶叶是制作茶饮料的原料,主要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成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和白茶等六大类。

茶叶的分类也决定了其不同的品味、香气和功效。

1.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叶,保留了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味道,因此被誉为茶中的“皇后”。

绿茶具有清香、爽口、散射和解毒的功效,在中国的茶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 红茶:是发酵茶的一个分类,其特点是发酵程度较高,尤其是在制茶过程中会经过揉捻、发酵等处理,使得茶叶呈现出红褐色的茶汤和独特的香气。

3. 青茶:是一种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茶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鲜爽,又有熟茶的韵味和红茶的强度。

青茶也是中国茶艺中极具代表性的茶叶之一。

4.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其特点是具有独特的香气和滋味,尤其是具有清新爽口、醇厚甘甜的味道。

5. 黑茶:是微生物发酵的一种茶叶,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产生了独特的色泽、香气和味道。

6. 白茶:是未经揉捻和发酵的茶叶,因此保留了茶叶的原始香气和味道。

白茶具有清新、柔和、柔和、清爽的特点,是中国茶艺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茶叶。

三、茶具的种类:茶具是泡茶饮茶的必备工具,因此是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具种类繁多,根据用途和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茶壶、茶碗、茶杯、茶盘、茶匙、茶夹、茶针等。

1. 茶壶:是泡茶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据其形状和材质不同可以分为紫砂壶、玻璃壶、陶瓷壶、铁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人员的队伍将进一步扩大,茶学界、经贸界、文化界人士成为其中坚力量
对茶叶饮、品的认识与感受
①饮茶是生理需要,饮茶对生理的作用。
②品茶是心理需求,品茶对心理产生的作用。
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对自然以及人类对人类思想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社会文化形态的总称。
我国茶传入南亚诸国,一般认为自两宋之时。( )
在茶叶的冲泡中,名优茶首选盖碗冲泡。( )
《茶经》对茶具进行了最明确、最系统、最完整的记录。( )
《茶经》中列出的茶具,按功用不同可分为八大类。( )
从来佳茗似佳人”出自宋?苏东坡。( )
在潮汕地区冲泡乌龙茶的烹茶四宝其实就是火炉、烧水壶、泡茶壶、品茶杯( )。
第2页(共 5 页)
茶叶冲泡程序中,“温润泡”的目的是 。
A.利于香气和滋味的发挥 B.抑制香气的溢出
C.减少内含物的溶出 D.清洗茶叶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对人类思想行为方式形成的研究;中国茶文化对茶业经济的促进作用,茶业经济持久的发展将更依赖于文化的媒介作用;中国茶文化以更为独立的品格出现,文化的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商品、服务和经济的优势。艺术品茗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优良传统、民族风情、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四者水乳交融地结合。中国茶文化的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国茶文化学”与茶学、茶业学一起,将成为与茶有关的三大学科。中国茶文化的推广队伍将进一步扩大,新人将不断涌现,世界爱茶者的加入,饮茶队伍将更蔚为壮观。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极大地提升了全人类的生存质量,新世纪必将发扬光大,产生更大的作用。
A、煮茶法、对饮法、点茶法; B、点茶法、浸提法、泡茶法;
C、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 D、煮茶法、饮茶法、泡茶法
唐代 著有“饮茶诗”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A.卢仝 B.刘贞亮 C.李世明 D.陆羽
现代茶具按质地不同而分为 大类。
茶是中国的国饮,它发乎 、闻于 ,兴于 ,盛在 。
冲泡名优茶的最佳茶具是什么?。
唐代谁著有“饮茶十德”?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茶具有几件
诗僧谁与陆羽既是缁素忘年之交,又情同父子?
宋代谁作有“斗茶诗”即《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4.“以茶当酒”饮用的史实记载,始于宋时代。( )
5.古人在茶事活动中品水分为水质和水味两点。( )
6.茶字形、音、义的确立,应在宋代以后。( )
7.泡茶用水,陆羽提倡:井水为上,山水为中,江水为下。( )
8.《茶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七千余言。( )
9.茶以文化的面貌出现,是在唐代。( )
? 在日本被尊为“茶祖”。而真正创立日本茶道的是 ? 。
古人在茶事活动中特别看重水,他们品水的标准分为水质与水味两点,要求水质是
、 、 ,要求水味是 、 。
16.“从来佳茗似佳人”出自宋?杜耒。( )
17.谈到茶向日本的传播,一般从唐代千利休和尚来华说起。( )
18.明代的元稹作有“宝塔诗”( )
19.从古到今,人们在饮茶一事上,都非常注重环境的选择。( )
20.《茶经》中把采茶、制茶的工具称为“具”,把煮茶、饮茶的具称为“器”。( )
一般原料较老的茶叶冲泡水温宜 ,原料细嫩的茶叶冲泡水温宜 。
中国茶德为: 、 、 、 。
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对茶具的最明确﹑最系统﹑最完整的记录是 代,当时最为推崇的碗是越窑的 瓷和邢窑的 瓷、到了 代,由于烹茶方法的改变,则最为推崇的是通体施黑釉的 盏。明清以后,茶具大有发展的是壶和盏。以 瓷和 陶为珍。
茶室四宝为: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
冲泡普洱茶的最佳茶具是 。
A. 紫砂壶 B.盖碗 C. 玻璃杯 D.铜壶
茶叶的品饮类型式样繁多,以茶汤制作的方法来分有_______等。
复习要点:1
茶文化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西汉王褒《僮约》中就有“ ,酺已盖藏”之话。
唐陆羽在《茶经》中说到茶的别名有:“其名,一曰 ,二曰 ,三曰 ,
四曰 ,五曰 ”。
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 发展为业的。
A.二 B.四 C.六 D.八
古人对泡茶用水很有讲究。选水,也是陆羽茶道的关键环节之一。他提倡: 。
A.江水上,井水中,山水下; B.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C.井水上,山水中,江水下; D.山水上,井水中,江水下;
宗教茶艺的特点为气氛庄严肃穆,礼仪特殊,茶具古朴典雅,以“天人合一” 为宗旨,并讲究修养心性,以茶释道。
A. “客来敬茶” B.“茶禅一味” C.“提高茶艺” D.“推广茶文化”
判断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 )
在茶叶的冲泡过程中,应掌握低冲高斟的原则。( )
目前认为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江浙发展为业的。( )
《三国志﹒吴志》孙皓“以茶当酒”中最早记载了“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
宋代的刘贞亮作有“饮茶十德”( )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不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 )
从古到今,人们在饮茶一事上,都不太注重环境的选择。( )
《茶经》的茶文化内涵。
陆羽融会贯通了儒、道、佛等诸家思想,并将其融注于茶理中,融注于《茶经》的创作中,使《茶经》成为一部决非仅仅描述茶事,而且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著作。
(1)《茶经》首次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创造了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品饮这一套中国茶艺。我们把它称为“茶艺”,不仅指技艺程式,而且因为它贯穿了一种美学意境和氛围。
著名中医学家林乾良教授总结我国古代92种文献中有关茶的功效,归纳为 项。
A.20 B.22 C.24 D.26
茶海就是公道杯,作用是__________,又方便续茶。
A.闻香 B.赏茶 C.降温 D.均匀茶汤
10.在茶叶的冲泡中,普洱茶首选盖碗冲泡。( )
11.《茶经》中列出的茶具,按功用不同可分为八大类。( )
12.荣西写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
13.“寒夜客来茶当酒”出自宋?苏轼。( )
14.中国茶正式与国外贸易是在宋朝时期。( )
15.唐宋以“景瓷”、“宜陶”为贵,明清则以“越瓯”、“建盏”为珍。( )
“寒夜客来茶当酒”出自宋?杜耒。( )
学习茶文化体会。
①学习
②收获
③感受
新时期茶文化将在那些方面再造辉煌。
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品茗,更具优良传统、民族风情、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并且使这四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茶文化对茶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将得到更为深刻的认识,茶业经济持久稳定的发展将更依敕于文化的媒介作用。
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的撰写人 是 代人,他是当时的复州竟陵即今 省 市人。今天被世人尊为 。
一般认为茶字由 字转变而来,并在 以后开始广泛使用。
陆羽是宋朝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 )
唐代元稹作有“宝塔诗”( )
《茶经》中把采茶、制茶的工具称为“器”,把煮茶、饮茶的工具称为“具”。( )
谈到茶向日本的传播,一般从唐代最澄和尚来华说起。( )
中国茶正式与国外贸易是在南北朝时期。( )
千利休写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
中国茶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凝结,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姻,是文化艺术与社会风尚的融汇。中国茶文化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特有的魅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润滑剂,一批批新人将不断涌现,加上爱茶者的加入,这支队伍更蔚为壮观。
茶文化既然包含作为载体的茶以及使用茶的人类因茶而产生的各种观念形态,它就必然具有 属性和 属性两个方面的形式与内涵。
古人泡茶,讲究的是 茶, 水, 火, 器。
紫砂壶的出现始于 时代,兴于 时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制壶人是 。
中国茶文化将以更为独立的品格出现,文化的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商品的优势,服务的优势,经济的优势。
中国茶文化的学术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国茶文化学”与茶学、茶业学一起,将成为与茶有关的三大学科。
中国茶文化曾经走向世界,极大地提升了全人类的生存质量,新世纪必将发扬光大,产生更大的作用。
复习要点:2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结合”方面:物质与精神、高雅与通俗、功能与审美、实用与误乐。
宋代,蔡襄作有?,宋徽宗赵佶作有?。
?朝皇帝 下诏废团茶,改叶茶,首倡茗饮法,从而奠定了数百年之后的近代人的饮茶方式。
紫砂壶的出现始于 时代,兴于 时代。
茶与茶具的最佳搭配?
①解释茶具
②搭配的自然和谐美
③搭配的有利于茶叶品质特征的体现
如何通过弘扬茶文化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发展?
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对自然以及人类对人类思想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社会文化形态的总称。中国茶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凝结,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姻,是文化艺术与社会风尚的融汇。
(2)《茶经》首次把“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之中,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看作“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锻炼志向,陶冶情操的方法。
(3)陆羽首次把我国儒、道、佛的思想文化与饮茶过程融为一体,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茶经》问世,对中国的茶叶学、茶文化学、乃至整个中国饮食文化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不能把《茶经》看作一般“茶学”,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物质与精神的巧妙结合。总之,陆羽和《茶经》的出现揭示了并预示着茶与文人关系的日趋深化,而这种关系深化的结果就是使饮茶的文化内涵趋于深刻和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