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p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共3篇)篇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11 .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监控命令的用法;2).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的指令系统;3).学习简单的TEC-2000 十六位机汇编程序设计;2.实验内容:1).使用监控程序的R 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 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2).使用 A 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 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 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 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3、实验步骤1).关闭电源,将大板上的COM1 口与PC 机的串口相连;2).接通电源,在PC 机上运行PCEC.EXE 文件,设置所用PC 机的串口为“1”或“2”, 其它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3).置控制开关为00101(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16 位、联机),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
其它实验相同;4).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TEC-2000 CRT MONITOR Version 1.0 April 2001Computer Architectur Lab.,Tsinghua University Programmed by He Jia >5).用R 命令查看寄存器内容或修改寄存器的内容a.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显示寄存器的内容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b.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 R0↙;修改寄存器R0 的内容,被修改的寄存器与所赋值之间可以无空格,也可有一个或数个空格主机显示:寄存器原值:_在该提示符下输入新的值,再用R 命令显示寄存器内容,则R0 的内容变为0036。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6).用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D 2000↙会显示从2000H 地址开始的连续128 个字的内容;连续使用不带参数的 D 命令,起始地址会自动加128(即80H)。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运算的实现过程。
实验二,寄存器和计数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而计数器则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分类,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存储器的认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原理。
实验四,指令系统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指令的编写和执行方法,加深了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五,CPU实验。
在实验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学习了CPU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了CPU的工作过程和运行原理。
实验六,总线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了解了总线的分类和各种总线的功能,掌握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逻辑门电路、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指令系统、CPU和总线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2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姓名:学号:座位号:上课时间:教师:报告成绩:一、实验名称:运算器实验二、实验目的:1. 学习数据处理部件的工作方式控制。
2. 学习机器语言程序的运行过程。
三、实验原理:CP226实验仪的运算器由一片CPLD实现,包括8种运算功能。
运算时先将数据写到寄存器A和寄存器W中,根据选择的运算方式系统产生运算结果送到直通门D。
实验箱上可以向DBUS送数据的寄存器有:直通门D、左移门L、右移门R、程序计数器PC、中断向量寄存器IA、外部输入寄存器IN 和堆栈寄存器ST。
它们由138译码器的四、实验内容:1. 计算37H+56H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输出。
2. 把36H取反同54H相与的值送人R1寄存器。
五、实验步骤:实验内容(一):1. 关闭电源。
用8位扁平线把J2和J1连接。
2. 用不同颜色的导线分别把K0和AEN、K1和WEN、K2和S0、K3和S1、K4和S2、K6和X0、K7和X1、K8和X2、K9和OUT连接。
3. K15~K0全部放在1位,K23 ~K16放0位。
4. 注视仪器,打开电源,手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无焦糊味。
5. 设置实验箱进入手动模式。
6. 设置K0=0,K8K7K6=000,K23 ~K16=0011 0111。
7. 按下STEP键,在A寄存器中存入37。
8. 设置K0=1,K1=0,K23 ~K16=0101 0110。
9. 按下STEP键,在W寄存器中存入56。
10. 设置K0=1,K1=1,K8K7K6=110,K4K3K2=000。
11. 按下STEP键,L寄存器显示1A。
12. 设置K9=0,其他保持不变。
13. 按下STEP键,OUT寄存器显示1A。
14. 关闭实验箱电源。
实验内容(二):1. 基本与实验内容(一)的前5个步骤相同(去掉连接OUT寄存器的导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二、实习内容1. 计算机系统组成结构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熟悉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实验内容:观察计算机硬件组成,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3)实验步骤:1)观察计算机硬件组成,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2)了解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3)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实验目的: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实验内容:1)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实验:学习静态RAM的存储方式,并执行写数据和读数据的操作。
2)指令系统实验:掌握机器指令的编写与执行过程,了解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标志位的作用等。
3)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了解微程序设计的方法,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4)流水线CPU实验:理解流水CPU的工作原理,掌握流水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能分析。
(3)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连接实验电路。
2)进行静态RAM的读写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3)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指令,观察标志位的变化。
4)设计微程序控制器,实现简单指令的执行。
5)分析流水线CPU的时空图,计算吞吐率和加速比。
3.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
(2)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3)实现系统的输入输出操作。
(3)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
2)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系统功能。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2报告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12 姓名学号时间机位指导教师实验名称:建立汇编指令系统一、实验目的1.建立一个含中文助记符的汇编指令系统。
2.用建立的指令系统编制一段程序,并运行之。
二、实验原理1. 汇编表文件:这个文件的后缀为.DAT,它是一个二维表格式文件,其每一行对应一条指令,这个表共有3列,如图1。
第一列是指令的汇编助记符,宽度为20个半角字符。
第二列是指令的16进制编码形式(机器指令),在实验箱系统就是指令的微程序在μEM中的起始地址,宽度为8个半角字符。
第3列是这条指令的字节数,宽度为1个半角字符,这是本表的重要汇编信息,也是设立本表的原因之一。
这个文件的主要作用是:当编译(汇编)源程序时,查此表把汇编指令翻译成机器指令。
即这就是汇编表。
构造这个表文件时也不能带标题行。
利用已有.DAT文件做为模板来构建新指令系统比较方便。
具体操作见实验提示。
2. 微程序型指令文件:这个文件的后缀为.MIC,它也是一个二维表格式的文件,其每一行对应一条微指令,这个表共有11列(字段),每一列都定义好了属性和宽度,例如:图2是指令集insfile1.MIC的格式,这个指令集的全部内容见指导书103页到110页。
这个表的主要作用是:当系统调用此文件时把其第4列“微程序”的内容送入其第3列“微地址”指定的μEM(微程序存储器)单元。
即初始化μEM。
表的第一列为指令的汇编助记符,内容与表1的第1列一致。
5到11列是对本行微指令的说明,内容可以省略。
构造这个表文件时不能带标题行。
利用已有.MIC文件做为模板来构建新指令系统比较方便。
具体操作见实验提示。
3. 指令的机器码文件:这个文件的后缀为.MAC, 也是一个二维表格式文件,每一行对应一条指令,表共有5列,如图3。
第1列是汇编助记符,宽度14,与表1的第1列一致。
第2列是机器码1,它是指令的微程序在μEM中起始地址的二进制表示,其最后两位是对R0~R3的选择,所以与表2的第3列一致,宽度为15。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数据传送实验1.实验内容及要求在试验箱上完成以下内容:将58H写入A寄存器。
将6BH写入W寄存器。
将C3H写入R1寄存器。
2.实验环境本实验箱用74HC574(8D型上升沿触发器)构成各种寄存器。
3.实施步骤或参数①注视仪器,打开电源,手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无焦糊味。
②设置实验箱进入手动模式。
③ K2接AEN,K1和K2接EX0和EX1,设置K2K1K0=010,设置K23~K16=0101 1000。
④注视A及DBUS的发光管,按下STEP键,应看到CK灯灭、A旁的灯亮。
记住看到的实际显示情况。
⑤放开STEP键,应看到CK灯亮、A寄存器显示58。
记住看到的实际情况。
⑥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做6BH时,K2接WEN,K1和K2接EX2和EX3,设置K2K1K0=010,设置K23~K16=0110 101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做C3H时,K2接RWR,K1和K2接SB和SA,设置K2K1K0=001,设置K23~K16=1010 0011。
⑦关闭实验箱电源。
4.测试或者模拟结果A寄存器显示58,W寄存器显示6B,R1寄存器显示C3,完成实验目的。
5.体会本次实验相对简单,只需要三根线便可以完成整个实验,但是,今天认识了实验箱,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较为完整的认识了整个试验箱,还是很开心的,今后实验箱将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运算器实验1.实验内容及要求1(1)在试验箱上完成以下内容:计算07H+6AH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输出。
把39H取反后同64H相或的值送入R2寄存器。
(2)通过人工译码,加深对译码器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
理解(微)命令的顺序执行过程。
2.实验环境在实验箱上使用微程序来完成。
3.实施步骤或参数①注视仪器,打开电源,手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无焦糊味。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以及如何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并且掌握了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二:逻辑门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了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是由多个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多个逻辑门的组合。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逻辑电路设计的技巧,并且了解了组合逻辑电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实验四: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存储和控制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存储和控制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实验五: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和运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指令系统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基本的指令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指令系统设计的基本技巧。
实验六: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结合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详细论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实际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模块,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验证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的搭建,包括CPU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等;第二部分是对已搭建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包括寄存器的读写、指令的执行等。
1. CPU的设计与实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单元,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状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冯·诺依曼结构的单周期CPU设计,包括指令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部分。
通过在实验中的操作和执行,我们深入理解了指令的编码方式、运算的过程等。
2. 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存储器,采用了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结构。
通过实验中的存储器读写操作,我们了解了存储器的寻址方式、数据的存取过程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的搭建和测试,我们成功完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并验证了其基本功能。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之处,例如CPU的时钟频率过低导致指令执行速度较慢,存储器的容量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动手搭建和操作实际的计算机系统,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计算机的设计和实现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硬件的选择与优化、指令的设计与调度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数字逻辑实验箱、示波器、万用表等。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运算器,能够完成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通过实验,深入理解运算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输出。
2、控制器实验构建一个基本的控制器,实现指令的读取、译码和执行过程。
了解控制器如何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和缓存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掌握存储单元的读写操作,以及如何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
4、输入输出系统实验了解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方式,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1)确定运算器的功能和架构,选择合适的逻辑器件。
(2)连接电路,实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的逻辑。
(3)编写测试程序,输入不同的数据进行运算,并观察结果。
2、控制器实验步骤(1)分析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和指令格式。
(2)设计控制器的逻辑电路,实现指令的译码和控制信号的生成。
(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控制器的功能。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1)连接存储单元,设置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
(2)编写读写程序,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观察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情况。
(3)通过改变缓存策略,观察对存储系统性能的影响。
4、输入输出系统实验步骤(1)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显示器等。
(2)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3)测试输入输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1、运算器实验结果通过测试程序的运行,运算器能够准确地完成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结果符合预期。
2、控制器实验结果控制器能够正确地译码指令,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使计算机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要求协同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知识。
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2. 掌握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3. 学习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进行实际的硬件连接和操作。
实验过程:1. 实验一:组装计算机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从零开始组装一台计算机。
首先,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组件,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
然后,我们将这些硬件组件逐一安装到计算机箱中,并连接好电源线、数据线等。
最后,我们将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连接到计算机上。
2. 实验二:安装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组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安装操作系统。
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Windows 10作为操作系统。
首先,我们将Windows 10安装盘插入计算机的光驱中,并重启计算机。
然后,按照安装向导的指引,选择安装语言、时区等相关设置。
最后,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安装方式,并等待操作系统安装完成。
3. 实验三:编写并执行简单的汇编程序在计算机组装和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编程实验。
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汇编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首先,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汇编程序,实现两个数相加的功能。
然后,我们使用汇编器将程序翻译成机器码,并将其加载到计算机的内存中。
最后,我们通过调试器来执行这个程序,并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组装了一台计算机,并安装了操作系统。
在编写并执行汇编程序的实验中,我们也成功地实现了两个数相加的功能。
通过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我们发现计算机能够按照指令的顺序逐条执行,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上海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十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十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十姓名 XXX 学号 XXXXXX 教师王雪娟时间三 11-13 地点行健楼 6楼机位 4建立指令流水系统〔研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指令流水操作的根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了解指令流水系统的设计方式。
3。
编制一条可以流水方式运行的指令。
二.实验原理:1.硬部件的并行工作:在微指令编码上,当几个子操作的微指令码中为低电平〔有效〕的都不相同时,可以将这三个子操作的微指令码合并成一个微指令,这个微指令控制三局部硬件并行工作。
2.指令流水执行:把“使用不同硬件的操作可以同时工作〞的概念推广到相继的两条指令之间,就形成“指令的流水线执行模式〞。
这个模式下,同一时间有多条指令各自在不同的硬件中执行,而对同一条指令而言,不同时间顺序在不同的硬件中执行,这就是指令流水模式的名称来源。
要形成指令流水模式,每条指令都应该分成几个独立的子操作,当前趋指令的后几个子操作与后继指令的前几个子操作不使用同样的硬件时,系统就可设计成流水线方式。
3.实验箱系统的指令流水硬件根底:如果一条指令的最后一个微操作与取指无关,就可以把二者合并成一个微指令,这个指令的最后一个微操作与取下一条指令并行进行。
对下一条指令而言,其“取指〞与“其他操作〞在不同硬件中顺序执行——指令二级流水。
4.实验箱系统实现指令流水的技巧:一条指令的最后一个微操作与取指无关,就可以把二者合并成一个微指令。
这个原那么用微操作码表述就是:假设取指令操作〔CBFFFF〕与它前面的微操作码没有相同的位为0,那么这两个微操作码的“与〞就是二者合并后的微指令。
在程序中这条指令就会和它的后继指令形成二级流水模式。
三.实验步骤:1. 改造实验九中自己编制的指令集,使其中至少一条指令成流水方式: (1)翻开自己编制的MIC文件(2)将局部可以合并的指令修改成如下: A+W #* T2 10 C7FFEFT1 11 CBFE90 12 FFFFFF 13 FFFFFF OUTAT1 14 CBDF9F 15 FFFFFF 16 FFFFFF 17 FFFFFF以上都将原先的T0,T1指令合并,形成了指令流水。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使用门电路,我们可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运算。
我们首先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使用逻辑门电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器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加法器电路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实现。
通过使用多路选择器、触发器等数字逻辑元件,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我们首先学习了多路选择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并通过数字逻辑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三:存储器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设计和实现。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首先学习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8位存储器电路,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8位存储器能够正确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实验四: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组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流程和数据的传输方式。
3、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4、培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进行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与、或等操作。
观察运算结果在寄存器中的存储和变化情况。
2、控制器实验模拟了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
分析不同指令对计算机状态的影响。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了内存的读写操作和地址映射方式。
考察了缓存的工作原理和命中率的计算。
4、总线实验观察数据在总线上的传输过程和时序。
分析总线竞争和仲裁的机制。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将运算器模块与计算机主机相连。
打开实验软件,设置运算类型和操作数。
启动运算,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运算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记录运算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2、控制器实验步骤连接控制器模块到计算机。
输入指令序列,使用示波器监测控制信号的产生和变化。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转换。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搭建存储系统实验电路。
进行内存读写操作,改变地址和数据,观察存储单元的内容变化。
分析缓存的替换策略和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4、总线实验步骤连接总线模块,配置总线参数。
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观察总线的仲裁过程。
测量数据传输的时序和带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算器实验结果加法、减法等运算结果准确,符合预期。
逻辑运算的结果也正确无误。
观察到在运算过程中,寄存器的值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更新。
分析:运算器的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执行各种运算操作,其内部的电路和逻辑设计合理。
2、控制器实验结果指令能够正确取指、译码和执行,控制信号的产生和时序符合指令的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巩固和拓展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面包板、各种芯片(如 74LS 系列、8255 芯片等)、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实验通过使用芯片搭建一个简单的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现加法、减法、与、或等基本运算,并观察运算结果。
2、存储单元实验构建一个存储单元,了解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存储原理,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3、控制器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控制器,实现指令的译码和执行,理解计算机如何按照指令序列进行工作。
4、总线结构实验研究计算机内部的总线结构,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了解它们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
四、实验原理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是计算机中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核心部件。
它通常由加法器、减法器、逻辑门等组成。
通过对输入的操作数进行相应的运算操作,产生输出结果。
2、存储单元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随机存储器(RAM)可以随时读写,但其数据在断电后会丢失;只读存储器(ROM)中的数据在制造时就已确定,只能读取不能修改,且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3、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并产生控制信号,控制各个部件的操作。
4、总线结构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道。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五、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正确连接 74LS 系列芯片,如74LS181 等,构建加法器和逻辑运算电路。
(2)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值,使用逻辑分析仪观察输出结果,验证运算的正确性。
2、存储单元实验(1)使用芯片搭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电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2.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3.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指令的取址、译码和执行;4.通过实验,巩固对计算机硬件及其工作方式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CP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输入/输出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三、实验装置和材料1.计算机主机2.显示器3.键盘4.鼠标5.实验板6.逻辑门集成电路7.示波器8.万用表四、实验步骤1.将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连接好,并确保正常运行;2.连接实验板和逻辑门集成电路,搭建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3.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测量逻辑电路的信号波形和电压;4.编写一个简单的汇编程序,包括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过程;5.使用计算机主机执行编写的汇编程序,并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并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对其进行了测量。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信号的电压和波形符合预期。
这说明逻辑电路的组成是正确的,能够正常工作。
在编写的汇编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输入的数据被存储到内存中,并经过CPU的处理后,最终输出到显示器上。
这验证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即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工作原理和指令执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并对其进行测量和观察。
总体而言,本次实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非常有帮助。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对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全)
上海⼤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全)⼀.数据传送实验1.实验内容及要求在试验箱上完成以下内容:将58H写⼊A寄存器。
将6BH写⼊W寄存器。
将C3H写⼊R1寄存器。
2.实验环境本实验箱⽤74HC574(8D型上升沿触发器)构成各种寄存器。
3.实施步骤或参数①注视仪器,打开电源,⼿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焦糊味。
②设置实验箱进⼊⼿动模式。
③K2接AEN,K1和K2接EX0和EX1,设置K2K1K0=010,设置K23~K16=01011000。
④注视A及DBUS的发光管,按下STEP键,应看到CK灯灭、A旁的灯亮。
记住看到的实际显⽰情况。
⑤放开STEP键,应看到CK灯亮、A寄存器显⽰58。
记住看到的实际情况。
⑥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做6BH时,K2接WEN,K1和K2接EX2和EX3,设置K2K1K0=010,设置K23~K16=0110101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做C3H时,K2接RWR,K1和K2接SB和SA,设置K2K1K0=001,设置K23~K16=10100011。
⑦关闭实验箱电源。
4.测试或者模拟结果A寄存器显⽰58,W寄存器显⽰6B,R1寄存器显⽰C3,完成实验⽬的。
5.体会本次实验相对简单,只需要三根线便可以完成整个实验,但是,今天认识了实验箱,124并且在⽼师的带领下较为完整的认识了整个试验箱,还是很开⼼的,今后实验箱将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具,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运算器实验1.实验内容及要求(1)在试验箱上完成以下内容:计算07H+6AH后左移⼀位的值送OUT输出。
把39H取反后同64H相或的值送⼊R2寄存器。
(2)通过⼈⼯译码,加深对译码器基本⼯作原理的理解。
理解(微)命令的顺序执⾏过程。
2.实验环境在实验箱上使⽤微程序来完成。
3.实施步骤或参数①注视仪器,打开电源,⼿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焦糊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十
实验名称:中断机制和应用(综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实验箱感知中断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使用中断系统。
3. 学习使用扩展外设。
二、实验原理
1. 程序中断:因“随机性”原因,使一个程序暂停执行,转而执行另一个程序,以处理随机事件,然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成为“中断”。
中断发生的时间是随机的(不可预知,但发生后应该如何处理是安排好的),中断发生的“随机性”决定了“必须用硬件感知中断请求”、“不仅要保存断点,还必须保存现场”。
2. 实验箱的中断感知硬件:当执行取指微指令时,IREN =0,于是②号或门输出0,这时①号“或门”对IREQ 的Q 端开放,若有中断请求就会在这时被CPU 感知。
所以无论中断请求在何时提出,都只能在取指阶段被感知!当 ①号“或门”输出0时中断被感知,同时这个低电平使IACK 的SD 有效,迫使其Q 端输出1,ACK 灯亮,并使②号“或门”对IREN 关闭并输出1;这个1又使①号“或门”对中断请求关闭并输出1,这个1又返回IACK 的SD 端,使IACK 保持Q =1的状态。
所以系统进入中断服务子 程序后,ACK 灯保持亮,且不响应新的中断请求(仅一级中断)。
3.
ICOE 向下经“与门”控制PC +1信号,ICOE 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③号“或门”控制EM 中指令的输出,保证在输出中断指令B8H 时,EM 不输出。
4.
5.试验箱外扩系统
6.74LS08结构俯视图
三、实验内容
1. 用74LS 08芯片搭建当电键K1和K2都为1时不产生中断请求信号的外部电路。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2. 编制中断服务子程序使OUT交替显示AA、BB三次后返回源程序。
源程序为实验七完成的交替显示11和55的程序。
(1). 运行上述程序,在完成AA、BB交替显示三次之前恢复K1K2都为1的状态。
记录OUT显示的现象、REQ灯和ACK灯的情况以及ST寄存器的值及改变情况。
(2). 运行上述程序,在完成AA、BB交替显示时不恢复K1K2都为1的状态。
记录OUT显示的现象、REQ灯和ACK灯的情况以及ST寄存器的值及改变情况。
R2记录主程序延迟时间,R1与主程序显示同步。
分析上述二种显示现象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
1. 用74LS 08芯片搭建当电键K1和K2都为1时不产生中断请求信号的外部电路。
打开电源,进入手动模式。
将试验箱的外扩箱的1和K1相连,2和K2相连,7接地,40接电源vcc。
开关都为1时不产生中断请求信号。
按一下l 就会产生中断。
2.①启动桌面上COMPUTE.EXE软件。
②连接通信口:COM1/COM2
③点击源程序编写程序:
sta:
mov a,#11h
mov r1,a
out
mov a,#10h
loop1:
sub a,#1h
mov r2,a
jz loop2
mov r1,a out
mov a,#10h loop3:
sub a,#1h mov r2,a
jz sta
jmp loop3 org 50h mov r0,#04h loop4:
mov a,r0 sub a,#1h mov r0,a
jz exit mov r0,a mov a,#aah out
mov a,#5h loop5:
sub a,#1h
jz loop6
out
mov a,#5h
loop7:
sub a,#1h
jz loop4
jmp loop7
exit:
mov a,r1
out
mov a,r2
add a,#0h
reti
end
④保存,文件名后需加.asm后缀。
⑤打开试验箱,编译下载。
⑥全速运行
按下中断键,在aa与bb交替显示3次之前松开中断键,记录OUT显示,REQ灯ACK 灯的情况,及ST寄存器的值及改变情况。
运行上述程序,在完成aa与bb交替显示时不松开中断键,记录OUT显示,REQ 灯ACK灯的情况,及ST寄存器的值及改变情况。
五、实验现象
刚开始运行11与55交替出现,R1与OUT显示同步,R2记录的是主程序的延迟
下中断键松开后,就会产生中断,调用中断程序,aa与bb交替出现,ACK和REQ灯均亮,R0记录aa与bb交替出现的次数,由3依次减1,依次出现3、2、1,然后R2保持中断时的主程序的延迟时间,R1保持中断时OUT显示的值,然后中断结束后,ACK和REQ灯又不亮,从R2记录的延迟时间开始,OUT显示R1记录的主程序的值,依次交替出现11和55.
刚开始运行11与55交替出现,R1与OUT显示同步,R2记录的是主程序的延迟时间,执行中断前,ACK和REQ灯均不亮,ST寄存器为00,OUT显示11和55。
按下中断键后不放开,执行中断时,ACK和REQ亮起,OUT交替显示aa和bb,直到中断程序依次交替显示3次aa与bb后,再放开,那么OUT会一直交替显示aa与bb,ACK 和REQ灯暗掉后又马上亮,寄存器R1显示11,寄存器R2显示06.
六、实验结论
在完成aa与bb交替显示3次之前,松开中断键,这样产生中断后,中断返回,进行原来的程序执行。
在完成aa,bb交替显示3次时,不松开中断键,这样就一直进行中断,无法返回原来的程序执行。
七、建议
八、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我了解了中断机制,知道了中断的原理,知道了如何进行程序中断和中断程序的返回和如何对断点进行保存,知道了中断机制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编写那个延迟和中断子程序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波折,R2记录主程序的延迟时间,这个老是显示不对,然后中断返回时不是从中断断点开始接着执行的,后来老师提示了一下,修改了一下程序,终于成功了。
另外呢,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做对的信心,和失败的不灰心,才有可能最终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九、思考题
实验箱的中断服务程序中可以嵌套一般的子程序吗?
答:不能,因为实验箱的ST寄存器只能存放8位二进制,仅能实现一级中断,所以不能嵌套一般的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