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4.0版
上海大学操作系统(1)期末复习整理4.0版

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开放性2.操作系统的作用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命令方式,系统调用方式和图标-窗口方式)2.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以及文件(数据和程序))3.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软件的集合)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的主要动力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2.方便用户3. 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5. 不断提出新的应用需求4.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 人工操作方式2. 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5.单道批处理系统存中始终只保持一道作业在解决人机矛盾和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批处理系统旨在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缺点:系统中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存中仅有一道程序,每逢该程序在运行中发出I/O 请求后,CPU便处于等待状态)6.三大经典OS(1)多道批处理系统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优缺点:(1) 资源利用率高。
(多道程序交替运行,提高CPU,存,I/O利用率)(2) 系统吞吐量大。
(CPU和其他资源保持忙碌状态,系统开销小)(3) 平均周转时间长。
(作业要排队依次进行处理)(4) 无交互能力(修改和调试程序不便)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1) 处理机争用问题。
(2) 存分配和保护问题。
(3) I/O设备分配问题。
(4) 文件的组织和管理问题。
(5) 作业管理问题。
(6) 用户与系统的接口问题。
计算机网络复习最终版(超级笔记)

网络复习计算机网络是指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自主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并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和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的集合.按传输技术分类1.广播式网络(broadcast network)共享信道短的信息(按某种语法组织的分组和包)可以被任何机器接收2.点-点式网络(point-to-point network)是由一对对机器之间的多条连接构成.为了能从源端到目的端,这种网络中的分组可能必须通过一台或多台中间机器. 通常,存在多条路径,并且代价不同,因此在点到点网络中路由算法十分重要局域网范围比较小,意味着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其传输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且可以通过某种技术了解其最大传输时间,简化了网络的管理.传输速度:4Mbps-10Gbps通常使用这样的一种传输技术:即同一条电缆连接所有机器.比较常见的是总线型和环型在总线网络中,任意时刻只能有一台机器是主机并可进行发送,而其它机器不能发送,当有多台机器都想发送信息时,需要一种仲裁机制来解决冲突,如IEEE802标准.(IEEE802.3)在环网中,同样需要仲裁机制来解决冲突问题.(IEEE802.5)城域网基本上是一种LAN,通常使用与LAN相似的技术。
传输速度:50Kbps-100Mbps把MAN列为单独一类的主要原因是:已经有了一个标准并且正在被实施。
这就是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distributed queue dual bus)——IEEE802.6协议分层1.大多数网络都按层次(layer)或级(level)的方式来组织.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在所有的网络中,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
这种结构我们叫做层次结构(layered structure)2.理解虚通信和实通信之间的关系:1)除了在物理介质上进行的实通信外,其余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2)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该层的协议3)n层的虚通信是通过(n-1)/n层间接口处(n-1)层提供的服务和(n-1)层的通信实现的。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4.0版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2.网络=结点(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链路3.因特网三个阶段:(1)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是Intent的前身(2)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3)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4.网络边缘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5.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6.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报文交换7.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8.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水平的)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垂直的)9.计算机网络的各层以及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10.网络的分类按作用的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局域网(PAN)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接入网AN第二章1.物理层四大特性:机械特性(接线器形状尺寸),电气特性(电压范围)功能特性(电压表示的意义),过程特性(事件出现顺序)2.信道表示向某一方向发送消息的媒体3.香农公式的意义: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4.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电话系统ADSL)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网)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5.卫星通信人造同步地球卫星作为中继器的一种微波接力通信特点: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洗好所受到的干扰比较小,通信稳定,具有较大的传播延时,保密性较差。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四版)复习要点与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四版)复习要点与练习题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在物理上互连,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星型拓扑结构:优点:①非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时影响小。
②网络扩展容易③控制和诊断方便④访问协议简单。
缺点:过分依赖中心节点。
星型拓扑结构中,中心节点是整个网络的瓶颈,一旦出现故障会使整个网络瘫痪。
总线型拓扑结构:优点:①硬件的角度看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无源元件)②易于扩充,增加新的站点容易③使用电缆较少,安装容易④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缺点:①故障诊断困难②故障隔离困难环形拓扑结构:优点:①路由选择控制简单②电缆长度短③适用于光纤缺点:①节点故障引起整个网络瘫痪②诊断故障困难时延:指一个数据包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主要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等待时延组成。
发送时延:指在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节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宽带(比特/秒)传播时延:指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系统”是指计算机、终端、外部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操作员及相应的集合;“开放”指按照OSI 参考模型建立的任意两系统之间的连接或操作。
OSI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七个层次由低到高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优点: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②灵活性好③结构上可分割开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一、物理层(比特):作用是尽可能的屏蔽这些差异,对数据链路层提供统一的服务。
主要关心的是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的比特流。
二、数据链路层(帧):作用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一、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1.1.1 网络的定义1.1.2 网络的分类1.2 网络的拓扑结构1.2.1 点对点连接1.2.2 总线型拓扑结构1.2.3 星型拓扑结构1.2.4 环型拓扑结构1.2.5 网状型拓扑结构1.3 OSI参考模型1.3.1 OSI模型的概述1.3.2 OSI模型的七层结构1.4 TCP/IP协议族1.4.1 TCP/IP协议族的概述1.4.2 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1.4.3 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协议二、物理层2.1 传输媒介2.1.1 有线传输媒介2.1.2 无线传输媒介2.2 信号与编码2.2.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2.2.2 信号编码2.2.3 奈氏定理2.3 传输方式2.3.1 单工传输2.3.2 半双工传输2.3.3 全双工传输2.4 调制与解调2.4.1 调制的概念与分类2.4.2 解调的概念与分类2.5 码型与调制方式2.5.1 码型的基本概念2.5.2 常用码型2.5.3 调制方式的基本概念2.5.4 常用调制方式三、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3.2 透明传输与可靠传输3.3 帧与帧的封装3.4 点到点协议PPP3.5 局域网协议以太网3.5.1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3.5.2 以太网的MAC地址3.5.3 以太网的帧格式3.6 局域网交换技术3.6.1 集线器3.6.2 网桥3.6.3 交换机四、网络层4.1 网络层的功能4.2 IP协议4.2.1 IP地址的分类4.2.2 子网划分4.2.3 DHCP协议4.2.4 NAT协议4.3 路由选择4.3.1 静态路由4.3.2 动态路由4.4 ICMP协议4.4.1 ICMP的基本概念4.4.2 ICMP的报文格式4.4.3 ICMP的应用五、传输层5.1 传输层的功能5.2 TCP协议5.2.1 TCP的连接管理5.2.2 TCP的可靠传输5.3 UDP协议5.3.1 UDP的特点5.3.2 UDP的应用场景5.4 基于TCP的应用协议5.4.1 HTTP协议5.4.2 FTP协议5.4.3 SMTP协议六、应用层6.1 应用层的功能6.2 DNS系统6.2.1 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6.2.2 域名解析过程6.3 HTTP协议6.3.1 HTTP请求与响应的格式6.3.2 HTTP的状态码6.4 FTP协议6.4.1 FTP的工作模式6.4.2 FTP的命令与应答6.5 SMTP协议6.5.1 SMTP的工作原理6.5.2 SMTP的命令与应答附件:网络拓扑图示范附件:常用网络设备介绍附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一、注释一2:法律名词二、注释二3:法律名词三、注释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期末复习总结

前四章1、数据以分组(packet)为单位进行传送,在每个结点采用路由选择和存储转发技术将分组转发至下一站,直到最终目的地。
2、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3、TCP协议主要用于实现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的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功能;IP协议主要用于实现分组通过通信子网的路由选择功能。
4、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前身是ARPANET。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5、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6、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7、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8、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方法:1,按传输技术分类:广播网络,点-点网络;2,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9、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星形拓扑,环形拓扑,总线形拓扑,树形拓扑,网状拓扑。
10、计算机网络从物理组成上看分为硬件、软件、协议三部分;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成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两个部分;互联网是一个由大量的路由器将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互联而成,结构在不断变化的网际网。
11、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12、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要素:语法:定义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语义: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响应。
时序:通信过程中各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3、接口:表示同一结点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材料带答案全套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材料带答案全套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它支持了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比如使用电子邮件发送电子邮件,通过手机上网浏览网页等等。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本文将提供一份带答案的全套复习材料。
一. 传输层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负责在网络中的两个主机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连接。
在传输层中,有两个重要的协议,分别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握手过程是通过交换TCP包进行的。
当TCP连接建立后,数据的传输是通过数据包的流进行的,接收端会确认已收到的数据包,并发送ACK包进行确认。
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DP是一种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简单的数据传输服务。
UDP不需要建立连接,数据包的传输是不可靠的,发送端发送后不会收到确认。
UDP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比如视频直播、互联网电话等。
二. 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在网络层中,有一个重要的协议,即Internet协议(IP)。
1. Internet协议(IP)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送到目标主机。
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标识每个主机和路由器的位置,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
三.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节点。
在数据链路层中,有一个重要的协议,即以太网协议。
1. 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协议,它规定了数据包在局域网中的传输方式。
以太网协议使用MAC地址来标识每个网络节点,MAC 地址由48位二进制数表示。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设备,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输。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常见的网络协议进行汇总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多台计算机和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与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按照连接方式可以分为点对点连接和多点连接等。
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协议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两种模型都是为了规范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与通信规则。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其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模型适用于互联网上的大部分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2. 对等(P2P)模型对等模型是指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对等的,每台计算机既可以是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
这种模型适用于资源共享的场景,如BitTorrent协议中的文件下载。
三、常见网络协议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
它包括了多个协议,如IP 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 协议提供不可靠但是实时性较好的数据传输。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在Web浏览中使用的协议,它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网页加载、文件上传下载等操作。
3. DNS协议DNS协议(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知识之一,它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将多台计算机互相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和方法。
计算机网络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复习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互联的系统。
它通过传输介质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设备、通信媒介、通信协议和应用软件等。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
二、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总线型拓扑结构是所有节点共享同一个传输介质,适用于规模小的局域网;星型拓扑结构是以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线路与中心节点相连;环型拓扑结构是将所有节点连接成一个环形;网状型拓扑结构是通过多个节点直接相连,通信灵活性较高。
三、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和SMT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重要的通信协议,它是一种分层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HTTP协议是用于万维网上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FTP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SMTP协议是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的协议。
四、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保护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损害或破坏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包括病毒、恶意软件、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
保障网络安全的方法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网络监控等。
五、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广泛涉及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在医疗领域,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和医疗信息管理;在金融领域,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等。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期末复习重点

、1-2:分组交换的要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动态分配通信路线;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为若干个有限的数据组,每个数据库首部添加控制信息,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优点:(1)高效;(2)灵活;(3)迅速;(4)可靠。
缺点:(1)传输延时,不适于实时,连续场合;(2)分组添加头信息,降低通信容量;(3)数据分组重装,降低传输效率。
1-3: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优缺点:电路交换: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用户不能通信;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固定用户之间通信。
报文交换:中继电路利用率高;网络传输时延大,占用大量内存和外存;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
分组交换:高效,灵活,可靠;传输时电路交换大,不适用于实时数据业务的传输。
1-8:网络类别(及特点):(1)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等;(2)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3)作用范围: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域网;(4)拓扑结构: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分布式网络等。
1-9:因特网两大组成特点,及工作方式特点:边缘部分:由个主机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联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6:协议和服务的区别和关系:区别: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关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因此,服务和协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两者紧密相关。
1-18:解释: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协议栈:即协议套件,因为它由一系列的子层组成,各层之间的关系好像一个栈。
实体:用以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而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人来说,一本好的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从网络的基本概念入手。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对于网络的定义和分类有着详细的介绍。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这些基本概念,来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栈,这是理解网络工作原理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书中的相关章节,来加深对网络层次结构和协议栈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可以学习关于网络传输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有关于传输层的详细介绍,包括传输层的功能、传输层协议的工作原理等。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这些内容,来加深对传输层的理解。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如TCP和UDP。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这些协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来加深对传输层协议的理解。
除了传输层,网络安全也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有关于网络安全的章节,介绍了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这些内容,来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和加密算法。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来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此外,网络性能也是计算机网络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有关于网络性能的章节,介绍了网络性能的评估和优化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这些内容,来加深对网络性能的理解。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性能优化技术,如拥塞控制和负载均衡。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来加深对网络性能的理解。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的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习题,覆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做这些习题,来检验自己对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互联网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中,合理准备好期末复习资料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层次、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而成的,它们可共享资源、实现信息传输和协同工作。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包括以下几点:1.1 网络拓扑:指多台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常见的网络拓扑有总线型、星型、环状、网状等。
1.2 网络协议:用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和标准化约定,比如常见的IP协议、TCP协议等。
1.3 网络设备:包括网络接口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用于连接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节点。
1.4 网络传输介质:指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所使用的物理媒介,如电缆、光纤等。
二、网络层次和协议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网络,人们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对每个层次进行相应的规范和协议制定。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中,了解网络层次和相应的协议十分必要。
2.1 OSI七层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2.2 TCP/IP四层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2.3 常见网络协议: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
三、网络安全与常见攻击方式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保障网络安全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更加稳定和可靠。
在复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攻击方式。
3.1 基本概念:包括认证、授权、加密等,用于确保网络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2 常见攻击方式: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劫持攻击、ARP欺骗、端口扫描等。
3.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火墙、加密通信、定期更新软件补丁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有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1.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2. “三网”是指什么?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连通性、共享。
4. 制定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1、因特网草案2、建议标准3、草案标准4、因特网标准5. 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部分6. 边缘部分(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7. 核心部分(三种交换方式的要点及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8. 计算机网络从不同作用范围的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N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9.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18页10.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注意区分ISO(七层)、TCP/IP(四层)及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27页11. 网络协议的要素组成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功能及接口特性尽可能地屏蔽掉计算机网络中硬件设备跟传输媒体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
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3. 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又称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4. 信道的三种通信方式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5. 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频、调幅、调相6. 信噪比的计算39-40页7. 物理层传输媒体的分类(各种介质的性质和特点)导向传输和非导向传输(40-46页)8. 信道复用技术的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9. 数字传输系统里的同步光纤网54页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方式点对点通信、广播通信2.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68页)3. PPP协议的特点?PPP协议为什么是不可靠传输协议?特点:70页4.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5. 为什么局域网使用广播通信方式?广播信道可以进行一对多的通信。
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

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和探索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方式。
对于准备参加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同学们来说,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网络通信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根据规模和覆盖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一种规则和约定,它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格式、通信流程和错误处理等内容。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和SMTP协议等。
3.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在计算机网络中,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是两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
分组交换将数据分成一段段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而电路交换则是在通信过程中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传输过程稳定但不灵活。
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为五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对应的协议和功能,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协调工作。
2.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族之一,它由四个协议组成:IP协议、UDP协议、TCP协议和HTTP协议。
IP协议负责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UDP协议和TCP协议则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传输控制。
三、局域网和广域网1.局域网的特点和常见拓扑结构局域网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一般由交换机或集线器进行连接。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形和星型等。
2.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以太网是局域网中最常见的一种网络技术,它使用CSMA/CD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上海市考研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与操作系统重点内容梳理

上海市考研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与操作系统重点内容梳理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也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计算机网络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1.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织方式,包括两种主要的体系结构: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对等网络体系结构。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是指服务器提供服务,客户端通过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来获取服务。
而对等网络体系结构则是指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可以充当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角色。
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常用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其中,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和路由的规则。
HTTP协议是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递超文本的协议。
FTP协议则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
3.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授权访问、破坏、窃取和破坏的一系列措施。
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等。
为了确保网络安全,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使用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ACL)和加密技术。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应用程序运行的环境。
了解操作系统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应对考研中与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
1. 进程管理进程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的实例。
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管理来分配和管理计算机的处理器、内存和其他资源。
进程管理的重点内容包括进程调度、进程同步和进程通信。
2. 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对计算机内存进行分配和管理的过程。
其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虚拟内存、页面置换算法以及内存分配和回收。
3.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组织和管理文件的一种方式。
文件系统的重点内容包括文件目录结构、文件操作和文件权限等。
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详解

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详解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而在考研中,计算机网络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为了帮助考研学子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点,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共享资源信息而形成的系统。
按照规模和使用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
其中,局域网用于一个机构或者一个小区域内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广域网用于不同地区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而因特网则是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网络的总称。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
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和支持网络通信所需的传输介质,而软件则包括网络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等。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等,网络管理软件主要用于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三、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主要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而无线传输介质则包括无线局域网、蓝牙和移动通信等。
四、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是一个较小的网络,通常覆盖一个机构或一个小区域。
局域网技术包括以太网、令牌环、ATM等。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CSMA/CD协议来解决网络中的冲突问题。
而令牌环则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来实现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五、广域网技术广域网用于连接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使其能够实现远程通信和数据共享。
常见的广域网技术包括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异步传输模式(ATM)和帧中继等。
TCP/IP协议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它是因特网的基础。
ATM则是为了满足高速传输需求而设计的一种广域网技术。
六、因特网因特网是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网络的总称,它由许多网络通过互联网互连而成。
因特网的核心技术是TCP/IP协议,它通过IP地址和域名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同时也提供了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等功能。
计算机网络教程4版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教程4版期末复习资料1.概述(1)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相互独立的自主计算机系统按照标准协议规范互联起来,以供用户充分自由地共享各种资源为目的而构成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特征(外部特征)就是上述计算机网络定义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即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
内部特征:协议互连则又是这三个核心概念中的最重要的核心。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根据网络拓朴结构进行分类:(l) 星型网;(2) 树形网;(3) 总线型网;(4) 环形网;(5) 网状网;(6) 混合网等。
从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进行分类:(l)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2)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地理上则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如l km或几km左右),一般是一幢楼房或一个单位内部。
(3) 城域网或市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其作用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例如作用范围是一个城市,其作用距离约为5—50 km。
(4)个域网。
近年来出现多种以个人使用区域为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类型,作用距离在一般在1-100m。
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和规则。
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
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
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3)体系结构(为何分层?层次结构,osi七层,tcp四五层)上述各项功能的依赖关系,可用层次关系来描述。
必须先实现的功能,被称作为下层功能,而依赖于其他功能实现自己才可实现的功能称作上层功能,也即上层功能依赖下层功能,下层功能是为上层功能的实现而服务的。
如果上述功能,每个功能被称作一个层次,则整个网络就被划分为7层功能。
这就是计算机网络分层概念的由来。
要注意的是,所谓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是个完全人为定义的用于描述网络功能的抽象概念,没有任何物理意义。
为何分层网络分层的目的在于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并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透明的,即不可见的。
上海大学操作系统(1)期末复习整理4.0版

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开放性2.操作系统的作用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命令方式,系统调用方式和图标-窗口方式)2.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以及文件(数据和程序))3.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软件的集合)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的主要动力1. 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2. 方便用户3. 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5. 不断提出新的应用需求4.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 人工操作方式2. 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5.单道批处理系统内存中始终只保持一道作业在解决人机矛盾和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批处理系统旨在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缺点:系统中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每逢该程序在运行中发出I/O请求后,CPU便处于等待状态)6.三大经典OS(1)多道批处理系统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优缺点:(1) 资源利用率高。
(多道程序交替运行,提高CPU,内存,I/O利用率)(2) 系统吞吐量大。
(CPU和其他资源保持忙碌状态,系统开销小)(3) 平均周转时间长。
(作业要排队依次进行处理)(4) 无交互能力(修改和调试程序不便)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1) 处理机争用问题。
(2) 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
(3) I/O设备分配问题。
(4) 文件的组织和管理问题。
(5) 作业管理问题。
(6) 用户与系统的接口问题。
交大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题目类型一、单选题(20*2’=40’)二、填空及选择填空(15*1’=15’)计算题:2*10’1.简答题:5*5’2.三、综合题网络的概念:自主计算机的互联集合a.传输技术分: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网络i.网络规模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无线网和互联网ii.传输介质分:有线网和无线网iii.拓扑结构分:总线型、环型、网状和星型iv.使用范围分:公用网和专用网v.网络的分类b.协议:指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水平同层之间的。
i.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层与层垂直之间的ii.协议和接口c.服务和协议间的关系P.31 图1.19d.OSI 参考模型P.32 图1.20e.应用层APDU 表示层PPDU 会话层SPDU 传输层TPDU 网络层分组数据链路层帧物理层比特TCP/IP 参考模型P.35-36 图1.21f.概述1.复习:计算机网络2011年6月2日9:47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和主机至网络TCP/IP 各层常用协议P.36 图1.22g.802.3以太网i.802.4令牌总线ii.802.5令牌环iii.802工作组P.63 图1.38h.双绞线:当两根线绞在一起后,不同电线产生的干扰波会相互抵消,所以电线的辐射就会显著的减弱.i.多模光纤:不同的光线在介质内部以不同的反射角传播,每一束光线有一个不同的模式。
1)单模光纤:光在其中没有反射,沿直线传播。
广泛应用于长距离传输。
2)光纤:ii.传输介质a.电话局的组成:i.交换局,本地回路(客户和交换局间的线路),干线(交换局间的长途连接) 解调:模拟转数字概念:调制:数字转模拟1)调幅a)调频b)方法:y=Asin (ωx +ρ)2)调制解调ii.公共交换电话网络b.物理层2.调频b)调相c)全双工:两个方向上同时数据传输a)半双工: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b)单工:只允许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c)传输方向:3)频分多路复用FDM :频带被划分为若干逻辑信道,每个用户独占某些频段1)时分多路复用TDM :轮流获得这个带宽,每次仅使用一小段时间2)波分多路复用WDM :在光纤信道上使用的FDM3)多路复用:用于在一条物理干线上尽可能地并发传输多个会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2.网络=结点(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链路
3.因特网三个阶段:
(1)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是Intent的前身
(2)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3)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4.网络边缘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
5.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6.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7.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8.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水平的)
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垂直的)
9.计算机网络的各层以及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10.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的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局域网(PAN)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接入网AN
第二章
1.物理层四大特性:机械特性(接线器形状尺寸),电气特性(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电压表示的意义),过程特性(事件出现顺序)
2.信道表示向某一方向发送消息的媒体
3.香农公式的意义: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4.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电话系统ADSL)
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网)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5.卫星通信
人造同步地球卫星作为中继器的一种微波接力通信
特点: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洗好所受到的干扰比较小,通信稳定,具有较大的传播延时,保密性较差。
6.编码(看作业)
7.奈奎斯特准则,香农公式(看作业)
8.信道复用,码分多址(看作业)
1.CRC,海明码
2.PPP字节填充,零比特填充
3.CSMA/CD 最小帧长计算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尽最大努力的交付,即不可靠的交付
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
端到端的往返时间称为争用期,用称为碰撞窗口。
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确定碰撞后重传的时机。
4.Mac帧的格式P92
以太网上传送数据是以帧为单位传送,各帧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隙
以太网不需要使用帧结束定界符,也不需要使用字节插入来保证透明传输
有效的MAC帧长度为64~1518字节之间,无效的MAC帧就丢弃。
5.透明网桥:自学习
网桥互连网络工作在第二层
网桥和集线器的重要区别:网桥是按存储转发方式工作的,一定是先把整个帧收下来(但集线器或转发器是逐比特转发)再进行处理,而不管其目的地址是什么。
此外,网桥丢弃CRC检验有差错的帧以及帧长过短和过长的无效帧。
在网桥的转发表中写入的信息除了地址和接口外,还有帧进入该网桥的时间。
(可以在转发表中只保留网络拓扑的最新状态信息)
若转发表中给出的接口就是该帧进入网桥的接口,则应丢弃这个帧
生成树算法,任何两个站之间只有一条路径(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断地兜圈子)6.交换机(交换式集线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P100
7.高速以太网P103
8.滑动窗口协议,连续重传,选择重传
第四章
1.中间设备
物理层——转发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或桥接器
网络层——路由器
网络层以上——网关
2.分类的IP地址P118
3.特殊地址P120
4.地址解析协议ARP P124
5.IP数据报格式P126
首部长度以4字节为单位,总长度以字节为单位,片偏移以8字节为单位TTL初始值为1,表示这个数据包只能在本局域网中传送
选项字段用来支持排蜡、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
新的IP版本IPv6就把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做成固定的
6.子网,子网掩码P134
7.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路由表必须包含: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条地址
8.无分类编址CIDR P140
每一个CIDR地址块中的地址数一定是2的整数次幂
路由表中每个项目由“网络前缀”和“下一跳地址”组成
最长匹配原则:应当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
9.ICMP协议
ICMP不是高层协议,装在IP数据报中,作为其中的数据部分
差错报告报文:终点不可达(不能交付数据),源点抑制(拥塞),时间超过(生存时间为0),参数问题(首部有的字段不正确),改变路由(重定向)
询问报文: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应用:
分组网间探测PING,使用ICMP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没有通过运输层的TCP,UDP 跟踪路径traceroute(tracert),可以知道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由器的IP地址。
ICMP时间超过差错报告报文,ICMP终点不可达差错报告报文10.路由选择协议
按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地调整变化划分:
静态路由选择(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动态路由选择(自适应路由选择)
因特网采用的路由协议主要是自适应的,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RIP(使用UDP传送,距离向量协议)
OSPF(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链路状态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TCP)
11.RIP
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选择一条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
特点:(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4)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
12.专用地址
10.0.0.0到10.255.255.255(1个A类网络)
172.16.0.0到172.31.255.255(16个连续的B类网络)
192.168.0.0到192.168.255.255(256个连续的C类网络)
第五章
1.概述
(1)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
(2)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
(3)通信的真正端点并不是主机而是主机中的进程,端到端的通信是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4)运输层重要功能:复用和分用
(5)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好像这种通信就是沿水平方向直接传送数据)(6)区别: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7)运输层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8)运输协议: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
(9)运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网络核心的细节(如网络拓扑、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它使应用进程看见的就是好像在两个传输层实体之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
通信信道
(10)当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时,逻辑通信信道相当于一条全双工的可靠信道当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时,逻辑通信信道仍然是一条不可靠信道
2.端口号
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熟知端口号(0~1023),登记端口号(1024~49151))
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49152~65535)
常用的熟知端口号:
文件传送FTP 21 TCP 远程终端TELNET 23 TCP 简单邮件传送SMTP 25 TCP
超文本传送HTTP 80 TCP 域名系统DNS 53 UDP 简单文件传送TFTP 69 UDP
简单网络管理SNMP 161 UD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UDP 67(服务器),68(客户端)邮局协议POP3 110 TCP
3.UDP
特点:(1)无连接
(2)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
(3)面向报文的(UDP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4)没有拥塞控制
(5)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6)首部开销小
首部格式P194
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检验和
计算检验和需要增加12个字节的伪首部
IP数据报的检验和只检验IP数据报的首部,但UDP的检验和是把数据部分一起都检验4.TCP
特点:(1)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2)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断电,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
(3)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4)提供全双工通信
(5)面向字节流
首部格式P202
数据偏移以4个字节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