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洁小说的艺术风格
张洁创作风格论
张洁创作风格论
女作家张洁的文学创作历程,风格变化是很鲜明和典型的。
本文围绕张洁审美风格前后四个时期变化展开论述,分别为第一阶段审美期,这一时期作家的创作表现为对理想的憧憬与赞美,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张扬;第二阶段变奏期,表现在创作中的是张洁在这一时期创作心态发生了变化,单纯美好的理想追求变为遭遇碰壁后的沮丧,作家对之前的一些看法开始发生怀疑;第三阶段审丑期,在这一时期张洁把写作焦点放在批判上,尖刻犀利的笔锋开始触向社会陈规陋习、男权意识问题等等;第四阶段为平和冲淡的写作时期,作家在这一时期创作心态归于平静、超脱世俗、追求神秘虚幻的创作之境,并尝试在创作风格上新的改变。
张洁文学创作风格四个时期的典型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去阐述,本文结合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理念重点探讨其中的主观原因。
同时,在女性情怀抒写和宏大叙事方面将张洁与其他女作家进行了简单比较,由此突显出张洁文学创作中游离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性,以及她文学创作在现实关怀和女性抒写两方面的独特性。
张洁小说的叙事艺术
东西 把我们 联 系 在 一起 呢 ? 此 时“ ” ” 我 已经变 成 了一 个爱情 的思 考者 , 而不 只是 一个 正在恋 爱的
年轻 姑娘 。小说 的意 图很 明显 , 就是要 通过 “ 我”
部聚焦叙 事和人 物 内部 聚焦叙事 相结合 的方式 ,
在 具体 的作 品 中, 者总 是根据不 同 的内容灵活 作 地采 用不 同的叙述 方式 。从 根本上 说 , 小说 家采 用什 么叙事视 角是无 所谓优 劣 的, 叙事视 角的 但
摘 要 : 张洁 的小说表 现 的是一种 “ 评价 性的现 实” 即在故 事 的叙 述 中 , 时穿插 着叙 述 者对人 , 不 物或事件 的评价 , 这样 一来 , 全知 全能 的外聚 焦叙述 与人物 内聚 焦叙事相 结合 就形成 了特有 的意义 空 间。 张洁总是在 同一个作 品 中写几个人物 的故事 , 过共 同的主题 形成 多人物 、 通 多故事 的拼盘 组接 结 构。 张洁较 少注意故 事情 节的 曲折性 , 而是 注意在 小说 中 自觉地设置 一 些有 象征 意味 的事物或抽 象的
心 理 的 意 义 上 , 是 在 叙 述 逻 辑 的 意 义 上 ; 同 而 不
争议 , 作 者 所 采 用 的 叙事 视 角 是 有 很 大关 系 与 的 。小说是 以第 一人称 的 内视角 来写 的 , 品以 作 “ 我和我们这个 共 和 国同年” 开篇 , 开始讲 述“ 我”
所 遇到 的难 题 , 一个 3 O岁 的姑娘 被 一 个有 着一
选择 , 于恰 当地表达 作者 的叙事 意图却非 常重 对
要。
《 , 不能 忘记 的》 爱 是 之所 以能 引起 读者们 的
亲 的 了解 是逐 步呈现 的 , 小说 借用 了“ ” 我 的点点
张洁小说中的艺术特点分析
张洁小说中的艺术特点分析作者:姚舒萌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9期摘要:张洁是一个热爱音乐艺术的女性作家,所以,在她的作品当中自然少不了音乐美的特征。
不论是小说的结构特征、词汇应用还是语体风格,都蕴含着音乐美,这些都能够给高中生以优秀的范例,将其应用在语文作文写作当中。
此外,在张洁的小说中,她最擅长刻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以此反映社会时代的现状,向人们发问,引人深思。
学习张洁的小说,有利于高中生解读其他文学作品。
关键词:张洁音乐美小说心理描写高中生的作品阅读,是贯穿在语文学习当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中生理解各科考题的基础。
那么,品读经典,加以分析,就成为必然。
张洁的小说,不论是从语言风格,还是人物刻画上,都极大满足了高中生的学习要求。
对张洁的小说进行剖析,学习她的行文特点,有利于帮助高中生提高语文习作水平,增强理解能力。
一、张洁小说中的音乐美张洁是当代熟知的女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对音乐抱有由衷热忱的女作家。
所以,在她的作品当中,我们总是能够感受到韵律的美。
她的小说语言朗朗上口,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极为适合高中生阅读。
从《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沉重的翅膀》再到《爱,是不能忘记的》等作品中,她小说音乐美的特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结构上的音乐美以张洁的小说《无字》为例,它描写了三代不同女性的生活方式,也展现了三个时代不同的人生追求以及价值,这正是用音乐中的回旋,[1]向高中生们讲述了岁月的变迁。
文章婉转流畅,更是因为这是张洁晚期代表作,其结构沉稳大方,宁静淡雅,不由自主地引导学生,跟随着音乐结构的变化,看小说中的情节发展。
张洁的小说常常会无意识地应用音乐美的结构,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各成为一种体系,但是,整体却又相连。
就如一场交响乐,每一部分都诉说着不同的经历与故事,但是却又有着整体的风格。
这一点值得高中生应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尤其是在写应用文的时候,将文章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描写各自的故事,但是都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展开。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张洁小说《无字》的艺术价值-模板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张洁小说《无字》的艺术价值关键词:无字女性主义视角《无字》是作家张洁的长篇小说代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家族中的四位女性——祖母、母亲、女儿和孙女。
这四个女性的生命体验和婚姻历程分别展示了不同程度的悲剧命运。
通过对四位女性的生活、情感、婚姻的构建和解析,揭示出了中国20世纪女性婚姻的悲哀。
而这种悲哀事实上不是单纯的外部因素造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女性本身所具备的劣根性和自我弱点所导致的。
由此,通过《无字》,作者也打破了男权的神话,解构了传统意义中男性至上的理念。
通过对《无字》的了解和对女性主义的进一步界定,有利于我们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小说《无字》,对进一步理解整部小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无字》中的女性形象小说《无字》围绕四个家族中的女性展开故事。
祖母墨荷的出身较好,是旧时代的名门望族,有着天生的优越感,但是在家族中地位低下,被自己的父亲低嫁给了当时家门已经衰败但是礼数规矩繁多的叶家,受尽了叶家的虐待。
墨荷在叶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单纯地成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直到最后难产死去。
叶莲子是墨荷的女儿,墨荷因为难产死去也使得叶莲子从幼年就处于丧母的境遇,不幸的是,叶莲子后来又被自己的丈夫抛弃,独自带着女儿漂泊。
吴为是叶莲子的女儿,到吴为这里,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职业女性,吴为作为有着独立经济能力的职业女性,其身份是令人尊敬的。
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同时和自己的母亲叶莲子相比,吴为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
但是在心理上,她认为一个女人的一生终究是要依赖男人才能得以延续的。
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得吴为最终还是走向了感情生活的悲剧。
禅月是这四个女性中的最后一辈,也就是吴为的女儿,墨荷的孙女。
她可以说逐渐剥离了前三代女性的桎梏和固有的劣根性,达到了作者所期望的真正女人的一种理想。
但是禅月的婚姻幸福实际上还是存在着遗憾和悲情的,虽然得到了幸福,但是却要远走他乡。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实际上这四代女性前三代是自身切实的悲剧婚姻,而禅月则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造就的另一种悲哀。
张洁散文的叙事个性及其局限
张洁散文的叙事个性及其局限
张洁是当代散文界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个性而闻名。
张洁的散文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个平凡人的生活,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共鸣。
然而,正是这种叙事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创作范围和深度。
张洁的散文作品往往以自身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他以平实的语言,直接的叙述方式,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和情感内核融为一体,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其所写的场景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这种独特的叙事个性赋予了张洁的作品一种真实感和亲近感,使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张洁的叙事个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他的作品往往只停留在个人的经验和感受上,缺乏对社会和时代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往往过于平凡和局限,缺乏一定的普遍性和深度。
这种局限使得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
另外,张洁的叙事个性也使得他的作品缺乏一种更大的想象力和艺术性。
他的作品往往以直接的叙述方式展现,缺乏一种更多元化和富有想象力的叙事手法。
这种缺乏想象力的叙事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单调和平庸。
综上所述,张洁的散文以其独特的叙事个性而闻名,他通过真实、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然而,这种叙事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创作范围和深度,使得他的作品缺乏对社会和时代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以及更多元化和富有想象力的叙事手法。
尽管如此,张洁的散文依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表达力,对于读者来说依然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叙事风格。
现代小说解析教案探究张洁的小说题材与写作风格
现代小说解析教案探究张洁的小说题材与写作风格一、前言近年来,现代小说作为文艺复兴的一股新势力,备受关注。
众多作家的涌现为这一文学门类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
本文以张洁为例,对其小说的题材和写作风格进行解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二、张洁的小说题材张洁是一位非常具有特色的小说家,其创作时常将基于生活和社会现实的题材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她的小说题材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爱情、友情、亲情、职场等等,其中以家庭与爱情的叙事最为突出。
在她的小说中,家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她通过对家庭内部关系的描写,传达出对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家庭伦理的感悟。
例如《橙般若》一文中,她通过对“橙”这一颜色的符号意义的揭示,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对女儿成长的期待。
而在《当爸爸的没出息》一文中,则通过对婚姻和家庭的描述,探讨了现代家庭的面临的各种困境。
除了家庭与爱情,张洁还尝试涵盖更广泛的题材,比如职场和社会问题。
例如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以两个女性在职场中的竞争与合作作为故事主线,同时描写出了社会教育、职场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三、张洁的小说写作风格张洁的小说作品风格独特,但又不失真实可信。
她善于利用具体的细节描写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叙事方式生动而有趣。
除此之外,她还善于借助意象和象征手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表达主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描写细节入微张洁擅长利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描写环境,营造出独特的气氛。
例如,《半生缘》一文中,她通过对女主角脚上走了万里路的鞋子的描写,从而展现了她的坚韧不拔和不服输的性格。
2. 利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张洁的小说充满了意象和象征,这样的手法能够更加深入地表达出内心感受和思想。
例如在《橙般若》一文中,橙色作为唯一的色彩,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女儿未来的希望。
3. 叙事生动有趣张洁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叙事技巧,情节生动有趣,读者易于沉浸其中。
例如她在《我的一个下午》一文中,通过对角色们的对话和心理描写,将两个陌生的人产生了深刻的交集和共识。
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文专家件件精品激情的抒发真诚的言说——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刘银花邮编065000摘要:本文以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叙述方式的抒发特征;人物塑造的抒发特征;结构布局的抒发特征为载体,通过重新梳理其作品,以期达到对张洁艺术创作新的诠释与理解,并用其丰富的内涵滋养日渐干枯的心灵。
关键词:张洁激情抒发真诚言说新时期文学对于中国作家和它的读者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辉煌的旧梦,一个无法重临却值得不断重温的过去。
那是一个人文激情奔涌的大时代,在后来的文学实践中,我们很少再见到这样动人的景观,对这一时代的文学景观我们分外的珍视并怀念。
张洁是这股文学洪流中一朵十分精彩的浪花,把这朵浪花放到今天的语境背景下审视,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我们仍能感到它那沉甸甸的分量。
在张洁用饱蘸激情的彩笔为我们营造的那个立体的、丰富多彩的艺术长河里畅游,会让我们找回那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并能激活和温润我们的内心。
我们承认,张洁的作品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首先不在于它的技术性,而是在于它的社会性。
于是,张洁作品的叙事技巧和语言形式,就往往被阅读者和评论者自然而然地“排除”在视野之外了。
我以为,艺术表现方式是种特殊的语言,它默默承载着极丰富的内涵量。
因此,本文试图以分析张洁作品的艺术特色为载体,通过重新梳理其作品,以期达到对张洁艺术创作新的诠释与理解,并用其丰富的内涵滋养日渐干枯的心灵张洁小说在艺术上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诗向来是用以抒发作者志向、倾诉作者情感为主旨的,能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作者的主体精神。
张洁笔下的每一段每一行,都是主观情感燃烧的产物。
常常按捺不住激情而对美好的事物,对她肯定的人物性格做动情的歌颂,在作品中表达、发抒自己的情感,且以发抒人物情感的方式进行创作,并借助气氛、情感、情绪去打动人、感染人。
不重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和人物,也并不想让自己的小说成为现实世界毫无二致的翻版。
她只是传达出自我对这个世界的感觉、感想和在此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浅论张洁小说的语言风格
浅论张洁小说的语言风格张洁,1937年出生,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当代女作家,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的特殊贡献作家。
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顶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纪录。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
1989年获意大利马扭帕蒂[MALAPARTE]国际文学奖。
1992年2月被美国文学艺术院选举为该院荣誉院士。
这一终身荣誉,授予世界各国七十五位包括作家在内的音乐、绘画艺术家。
此院士仅授予美国公民,荣誉院士授予非美国公民。
作品被译之英、法、德、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十多种语言,有三十余部译本。
现任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工、国际笔会北京中山会员。
主要作品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无字》。
由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张洁在中国的当代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的影响的作家,作为女性作家的一个代表人物,张洁的小说在语言风格上拥有自己的特点,这种风格简而言之就是语言中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下面对此作一些论述。
一、追求视觉美夏季的夜晚是短的,黎明早早的来临,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以前,森林、一环一环的山峦,以及群山环绕着的一片片小小平川,全部隐没在浓色的雾色里。
只有森林的顶端浮现在浓雾的上面。
随着太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游移着、流动着,消失得无影无踪。
沉思着的森林,平川上带似的小溪全部呈现出来,远远近近,全是令人肃穆的、层次分明的、浓浓淡淡的、深深浅浅的绿色,绿色,还是绿色。
森林啊,森林,它是孙长宁的乐园;它的嘴巴被野生的浆果染了;口袋被各种野果塞满了,额发被汗水打湿了;人被森林里的音乐陶醉了。
陈年的腐叶在他脚下沙沙地响着,风儿在树叶间吹动着;蝴蝶飞着,甲虫和蜂子嘤嘤地哼着;啄木鸟笃笃地敲着。
张洁《拣麦穗》的艺术特点
张洁《拣麦穗》的艺术特点我是用通过结构这种批评方法来分析这个作品的。
本文中叙述了两个拣麦穗的故事。
一个是关于所有“在农村长大的姑娘”的,一个是关于叙述者“我”的。
前者用概括的方式来叙述,它是许多人的共同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农村姑娘在少女时代对未来人生的纯真而朦胧的幻想,对实现幻想所付出的热情和努力,以及在现实人生中的一再失落。
在这被一再重复的故事中,显现出一种对平凡、苦涩人生的怅叹之情,表现出对幻想的困惑和人生的孤独感。
它是另一个故事的情感铺垫。
开头部分的几节,不是直接切入故事,而是浓墨重彩地勾画故事发生的人文环境和色彩暗淡凝重的背景,叙说黄土上在贫穷、落后的生活中,姑娘们在拣麦穗的风俗画中寻找着、创造着自己的婚姻幻梦想,以及这种茫然追求不可避免的、“全部变了味儿”的悲剧命运。
这样为整个故事创造了浓烈的悲剧情调。
结尾部分,反复渲染大雁姑娘在老汉死后对失落之梦的追觅,尤其在煞尾时叙说那只烟荷包“它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的细节,而使故事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留下了不尽的悲剧意味。
首尾的圆合,序曲与尾音的对峙,姑娘们的幻梦与大雁姑娘的幻梦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使悲剧的“人性”主题得到了诗情盎然的表现。
加之全文始终以大雁的自述口吻作为叙述角度,以舒缓平静的节调叙说牵动九曲回肠、铭感五脏六腑的“忘年交”这“情结”,以此使读者一起与大雁揪心动容,在同一悲剧中产生共同的悲剧体验,因而读者更是平添了几多悲凉、几多凄怆的情绪色彩。
黑格尔说;“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
”张洁在这里更懂得怎样使读者参与她的审美创造,一同去寻回自我,从而产生强烈的悲悯情绪。
正因为张洁注意切中肯綮地把握着悲剧情调与悲剧气氛,使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的整体风格上有着透彻的悲凉与透彻的悒郁。
本文的主题思想:散文通过对几十年前拣麦穗的一段往事的回忆,主要描写了一个卖灶糖的老汉和一个天真无邪的乡村小姑娘之间的纯洁感情。
他们相互依恋,都从对方身上感到人间的温暖,但又丝毫不想得到什么回报——“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张洁小说浅论
张洁小说浅论
张洁是一位热情而又敏锐的作家。
对于时代,对于人民,她有着深切而真挚的爱,对于艺术她有着锲而不舍的探索和追求。
她的小说,达到了对人物命运和生活真谛的揭示,给当代文坛带来了崭新的气息。
从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期到新世纪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的问世,二十多年来似乎还没有哪一位当代作家,特别是女作家像张洁这样在极其明快的风格变换中显示出自己的文学年龄,仿佛从文学的少女时代一下子跨入成年时代,又迎来文学的更年期。
张洁是个谜。
风格形态的转型仅仅是表面现象,它的背后藏着值得探究的东西。
张洁也许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
然而,对她的作品的评论和研究中,人们仅仅更多地侧重于对她个别优秀作品的褒扬和称赞,而忽略了对她做较为宏观的系统的把握。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和初衷,试图通过对她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结合她的独特经历,对张洁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其中所体现的艺术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本文除了序言外,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张洁的生平简介。
简要地概括出作家20多年
来创作的基本状况。
二、张洁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探析。
这里面既有对“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有对其作品中自立倾向的女性意识的剖析;还有“爱,是不能忘记”主题的追寻。
三、张洁小说的艺术呈现。
分别从叙事和风格两个方面展开。
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简单地叙述了我对张洁创作的一些个人看法和期待。
论张洁的小说
论张洁的小说张洁是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年轻作家,其小说作品在文坛上备受瞩目。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张洁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创作特色。
一、张洁小说的艺术特点1. 细腻的情感描写张洁的小说情感描写非常细腻,情感描写饱含着作者深刻的思考和体验,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小说角色的情感变化,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张洁的小说《借出去的女儿》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母亲心中对女儿的思念与牵挂,读者看到了母亲内心真挚的感情,也更能够理解女儿离家出走所带来的痛苦与无助。
2. 精致的叙事技巧张洁的小说叙事技巧非常精细,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小说角色的情感和行动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小说主题和人物。
例如,在小说《黛玛洛基》中,张洁运用了写实主义手法,通过对情节、人物环境的描写深刻地展示了情感和生命的意义,叙事流畅而生动,令读者倍感沉浸。
二、张洁小说的创作特色1. 关注社会问题张洁的小说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
她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描写和探究,展现了对社会不平等和道德败坏现象的关注,通过小说向社会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例如,在小说《借出去的女儿》中,张洁描绘了贫穷、道德沦丧、家庭矛盾等种种社会问题,引起了读者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2. 以女性视角为主张洁小说的主人公多是女性,她从女性角度出发,反映了现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现了现代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
例如,在小说《花木兰》中,张洁通过女性主人公花木兰的形象,描绘了女性在传统家庭中的自我负责和自我追求,通过借助女性的角度,呈现女性在现男权社会中的矛盾和困境。
综上所述,张洁的小说在艺术特点和创作特色方面,具有创新性、深刻性、社会责任感和传统文化底蕴,她已然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上备受瞩目的青年作家之一。
张洁小说语言风格的转变分析
作者简介院张前景(1992—),女,硕士在读,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张洁小说语言风格的转变分析张前景(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社会环境与人生经历的影响下,作家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这一点从其作品中可以得到完美体现。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张洁小说语言风格的转变,以及影响其风格转变的原因,系统地梳理了其小说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通过探讨张洁三个时期的转变,从初入文坛———语言的美感;到小有名气———语言的痛感;最终形成个人特色———语言的朦胧感,展现出其精彩的一生,以期读者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小说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智分析作者语言风格的转变,从中学习写作的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时代引领;个人经历;语言转变类型中图分类号:I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26-0158-03张洁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有《四只等着喂食的狗》《只有一个太阳》等长篇小说,以及《你是我灵魂上的朋友》《一个中国女人在欧洲》等散文集。
其作品《我的四季》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
一、张洁小说语言风格转变的原因(一)时代引领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大部分作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人性的美好社会以笔墨的形式展现出来。
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其中包含综合语言个性,可以区分出语法、词汇、语音、修辞等方面,而语言风格包括表现风格、个人风格、流派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等,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点。
在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张洁为文坛留下了多部优秀作品,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在细读与精读过后,读者将会被其语言所感染,体会到文学独特的魅力。
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作家张洁以赞扬人性为主题,创作了《雨中》《谁生活得更美好》等作品,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期待,表现力十分丰富,并且语言较为细腻,属于难得的作品。
例如,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作者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将钟雨思慕老干部的心理刻画得十分深刻,然而老干部已经有自己的家庭,文章中心思想是女性心灵的搏动,在道德与爱的追求中痛苦呻吟,塑造了丰富的艺术形象。
独特的艺术个性的产物——张洁作品的审美探析
[ 关键词 ]独特 ;艺术个性 ;产物
[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4
[ 文献标 识0 2 9 2( 2 0 1 4 )0 4— 0 1 3 4~ 4 0
随着 “ 文革”的结束,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历史 会背景下 , 寻求真、善、美而致力于理想人格,以及人
张洁在这些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她们都对中国千百年来封建道德观念进行控诉和评判剖析都是要寻找精神上崇高的真爱追求人类社会发张洁作为新时期涌现出的一批关注妇女婚姻家庭爱情命运的作家她后阶段笔下的女性大多数是悲剧的承担者封建道德伦理观念旧习惯势力的牺牲品她们追求一种崇高的感情追求真这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过程中应该也能够实现的东西她的作品中闪烁着一种理想爱情和现实相撞击的悲剧火花同时也表现出对精神之恋幸福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给读者展示 了一种过去所没有的 “ 人性”的闪光 的天 吴欢是张洁作品 《 谁生活的更美好》中的 一个虚伪、 丑 地, 表现了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一种 自觉责任感和高 尚的 恶却自 命不凡的无赖, 肆意妄为, 也不尊重别人, 张洁
情操的 人情美。 例如, 作者在 《 柳哨》这篇散文中, 呼 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她认为,像这种 自我奴役的人 吁所有身心健康人们开启那封闭的心扉,用温情和关爱 其结果是最大的 悲哀和 痛苦。 她在作品中写道: “ 这个世 去抚慰那一颗颗残损、受伤的心灵,强调出人人都要献 界已经进入了二十世纪了,而我们却明明还 留着封建时
一
、
创 作的初始 阶段 ,作 品 内容 通 过揭 露伤
的更美好》 , 作者通过塑造有血有肉 的主 人公田野, 表现
出了主人公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当面对卑劣的小 人之时,能够发挥智慧,用理智战胜邪恶。张洁通过作
痕 ,以唤起治 疗人们 受伤 心 灵 的紧迫 感 ,从 而去 构 建肘 代 的精 神 文明大 厦
张洁《拣麦穗》的艺术特点
张洁《拣麦穗》的艺术特点我是用通过结构这种批评方法来分析这个作品的。
本文中叙述了两个拣麦穗的故事。
一个是关于所有“在农村长大的姑娘”的,一个是关于叙述者“我”的。
前者用概括的方式来叙述,它是许多人的共同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农村姑娘在少女时代对未来人生的纯真而朦胧的幻想,对实现幻想所付出的热情和努力,以及在现实人生中的一再失落。
在这被一再重复的故事中,显现出一种对平凡、苦涩人生的怅叹之情,表现出对幻想的困惑和人生的孤独感。
它是另一个故事的情感铺垫。
开头部分的几节,不是直接切入故事,而是浓墨重彩地勾画故事发生的人文环境和色彩暗淡凝重的背景,叙说黄土上在贫穷、落后的生活中,姑娘们在拣麦穗的风俗画中寻找着、创造着自己的婚姻幻梦想,以及这种茫然追求不可避免的、“全部变了味儿”的悲剧命运。
这样为整个故事创造了浓烈的悲剧情调。
结尾部分,反复渲染大雁姑娘在老汉死后对失落之梦的追觅,尤其在煞尾时叙说那只烟荷包“它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的细节,而使故事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留下了不尽的悲剧意味。
首尾的圆合,序曲与尾音的对峙,姑娘们的幻梦与大雁姑娘的幻梦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使悲剧的“人性”主题得到了诗情盎然的表现。
加之全文始终以大雁的自述口吻作为叙述角度,以舒缓平静的节调叙说牵动九曲回肠、铭感五脏六腑的“忘年交”这“情结”,以此使读者一起与大雁揪心动容,在同一悲剧中产生共同的悲剧体验,因而读者更是平添了几多悲凉、几多凄怆的情绪色彩。
黑格尔说;“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
”张洁在这里更懂得怎样使读者参与她的审美创造,一同去寻回自我,从而产生强烈的悲悯情绪。
正因为张洁注意切中肯綮地把握着悲剧情调与悲剧气氛,使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的整体风格上有着透彻的悲凉与透彻的悒郁。
本文的主题思想:散文通过对几十年前拣麦穗的一段往事的回忆,主要描写了一个卖灶糖的老汉和一个天真无邪的乡村小姑娘之间的纯洁感情。
他们相互依恋,都从对方身上感到人间的温暖,但又丝毫不想得到什么回报一一“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张洁小说的叙事艺术
张洁小说的叙事艺术作者:周志雄来源:《东疆学刊》2010年第01期摘要:张洁的小说表现的是一种“评价性的现实”,即在故事的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叙述者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这样一来,全知全能的外聚焦叙述与人物内聚焦叙事相结合就形成了特有的意义空间。
张洁总是在同一个作品中写几个人物的故事,通过共同的主题形成多人物、多故事的拼盘组接结构。
张洁较少注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性,而是注意在小说中自觉地设置一些有象征意味的事物或抽象的观念,将读者引向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
关键词:张洁;小说;叙事;结构中图分类号:I207.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007(2010)01-0076-07“小说家詹姆斯曾略带夸张地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万种方式。
’每一种讲述方式都会在读者身上唤起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景效果,因此如何讲述直接决定着这种效果能否得到实现。
”[1](158~159)叙事学家告诉我们,同一个故事可以有不同的叙述方式,研究文学作品应该研究故事是如何被叙述的,叙述对于作品来说是很重要的,张洁的作品在叙事形式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1.张洁的小说大多采用一种全知全能的外部聚焦叙事和人物内部聚焦叙事相结合的方式, 在具体的作品中,作者总是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
从根本上说,小说家采用什么叙事视角是无所谓优劣的,但叙事视角的选择,对于恰当地表达作者的叙事意图却非常重要。
《爱,是不能忘记的》之所以能引起读者们的争议,与作者所采用的叙事视角是有很大关系的。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的内视角来写的,作品以“我和我们这个共和国同年”开篇,开始讲述“我”所遇到的难题,一个30岁的姑娘被一个有着一副好身板和英俊面孔的年轻小伙子追求,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嫁给他,“我”由此想到的是:“当他成为我的丈夫,我也成为他的妻子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妻子和丈夫的责任和义务承担到底呢?也许能够,因为法律和道义已经紧紧地把我们拴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张洁小说的艺术风格
作者:齐松珍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6期
[摘要]张洁小说的艺术风格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重抒发的创作个性上,尤其是取材和立意表现的尤为突出,她还擅于借助人物的塑造反映生活,章法灵活,笔法多变。
[关键词]重抒发塑造人物章法笔法
作者简介:齐松珍,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主任,中文高级讲师。
张洁的许多作品我是很喜欢的,因为好的作品比较细腻,感情色彩比较强烈,也可称之为是当代一位较有影响的女作家。
张洁小说明显地呈现出重抒发的艺术特色,这也是她最为鲜明的创作个性。
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谈谈她在艺术风格上的这一特点。
一、张洁小说重抒发的创作个性,从取材和立意开始,就已经表现出来
从张洁已经发表的几部长篇和十几个短篇来看,她的作品很重视探究人特的思想感情活动。
即使是一些反映当前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作品,她也不是从正面揭露现实矛盾,开展人特冲突,表现重大主题;而是将很大的艺术力量,用在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开拓和表现上。
如《忏悔》所触及的,是当时社会上大量存在的纠正历史错案的问题。
作者并不去揭露铸成错案和纠正错案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却热心于去探究和表现受害者内心深沉的忏悔。
又如《用三概弦奏成自己的歌》写小学教员帮助一个畸形孩子学习音乐。
作者不正面提示畸形孩子教育工作中的具体矛盾,却用很多笔墨抒发这位教师对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美丑面的思索。
但这些还不是最能体现张洁创作个性的小说。
张洁还有别一部分小说,生抒发的特色表现得更为鲜明:如《爱,是不能忘记的》、《漫长的路》、《未了录》。
这些小说探讨的问题是人们不大注意的一些社会课题。
作者的笔锋深深地深进了人的感情最为隐秘的角落。
《爱,是不是能忘记的》是张洁小产的代表作。
它通过一个女作家与一位老干部的爱情悲剧提示了婚姻与爱情分离的社会现象,宣传了以爱情为唯一基础的人生理想。
张洁通过《爱,是不能忘记的》,喊出了这种痛苦,尖锐地揭露出婚姻与爱情分离的不合理性,热烈地呼唤真正合乎道德的理想和婚姻。
其实,这篇小说的侧重点并不在宣传改变已有婚姻现状,而是在于宣传建设未来的理想婚姻。
《漫长的路》抒写了十年动乱期
间正直的知识分子因人性人情被严重毒化产生的愤懑,表现他对纯朴美好人性的执着追求。
《未了录》通过一个濒临死亡的知识分子的意识活动,抒发了他对不圆满的人生产生的惆怅。
表达了他对努力创造美好积极的人生的善良愿望。
这几篇小说涉足的爱情、死亡、友谊这类题材,在今天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创作禁区,但像张洁这样一种写法婚外的爱情,这在当时创作中也还是少见。
作者对人物隐藏得很深的内在激情的细心体察和淋漓尽致的抒写,更增加了这几篇小说的异色,极为鲜明地表露出张洁重抒发的创作个性。
张洁如此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拓和人物内在感情的抒发,并没有利用文学顽强表现自我小小悲欢的企图。
她的意图,一是试图努力发掘隐藏于人民心灵深处的美,二是试图从精神世界某一点纵深切入,提示生活的一则真理,而这二者又往往结合在一起,难以分割。
如《忏悔》通过对人物处于特定情况下忏悔心情的充分抒写,既揭露了极左路线对人的精神的严重扭曲,又展示了人物努力追回丧失了的党性的高尚情怀。
《爱,是不能忘记的》通过抒发人物追求真正爱情而不可得的痛苦心情,达到对婚姻实质的深刻揭示,而人物矛盾痛苦的情绪,又表现了克己自制的高尚情操。
《漫长的路》针对“文化大革命”践踏美好人情的兽行,发出了人情回归自然的纯朴的呼唤,同时又揭示出,无论多么残暴的兽行,也不能完全摧毁人们心灵深处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张洁小说重抒发的个性,主要通过人物感情的抒发和思绪的表述体现,还通过作者自己的主观抒发来体现。
二、众所周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艺术手段的,因此,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最能看出以个作家的独特的艺术个性
张洁在人物塑造方面比较不受拘束,她创造的人物品种多类,格调之异,以不同的思想品格和不同的艺术风貌并存于作品之中。
一类是基本按照正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塑造的人物。
这种重再现的艺术方法,重视细节的真实,强调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丰满。
另一类人物有些读者则认为,血肉不那么丰满,真实感、现实感不那么强。
具体地说,个别人物感情分寸掌握不当,作者的主观好恶与人物的客观规定性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影响了形象的完整。
例如《沉重的翅膀》重的夏竹筠的塑造就是鲜明的一例。
有的人物关系的变化违反了一般的生活逻辑,如夏竹筠和郑园园母女,同处于一个家庭之中,平日也未见有尖锐矛盾,一旦冲突就马上形成决裂。
这种处理使人感到突然。
三、张洁小说的艺术个性还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
章法的灵活和笔法的多变,就是其中的两个特点
所谓章法,主要指小说的谋篇布局,也包括情节的设置与安排。
张洁的短篇小说头绪单纯,进展自然,没有采取大幅度颠倒时空顺序的办法去组合人物事件,这使她的小说布局呈出现洗炼明净的格调。
这种格局与传统小说相似,也符合中国读者的欣赏习惯。
但中国传统小说是讲究情节、讲求故事性的。
张洁好象并不追求以情节取胜,因此,什么故事的引人入胜,情节的迭起起伏,悬念伏笔的巧妙安排,开头结尾的别出心裁等。
有的小说,连清洁的完整性都谈不上,如《漫长的路》;有的小说虽然有完整的情节,却有不按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安排小说结构,如《爱,是不能忘记的》;有的小说情节跳跃比较大,有时造成明显的脱节,如《沉重的翅膀》。
当然,更多的小说,情节结构都比较完整和平稳,如《森林里来的孩子》。
这说明张洁小说的章法是很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张洁小说章法的灵活多变,是万变不离其宗:结构的变化服从于人物内在情绪抒发的要求。
外表的情节线有时不连贯,内在的情绪线却一以贯立,这一特点在短篇小说中表现较为明显。
张洁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充分展示,她的短篇小说无论是第一人称的还是第三人称的,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体。
这些抒情主体或是小说的主人公,或是情节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如《漫长的路》中的“他”。
《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姗姗”等。
他们是小说事件的观察者、感应者、评论者,又是小说各自的结构核心。
小说的结构线往往是这些人物的情绪线。
张洁既然极为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开拓和人物心绪的率真表露,当然会调动各种表现手段为这一艺术目的服务。
在张洁小说中,流利的叙述,深沉的揭示,经常是互相杂揉,熔为一炉。
形成一种具有浓郁抒情韵味和哲理启事的独特语言,用以表达深沉的内心思索和娓娓动听的感情倾诉,别有一股俘虏人心的艺术力量。
这种艺术功力,在一些抒情性很强的小说中表现最为充分。
如《未了录》。
虽然内容上有不足之处,艺术上却是浑然天成。
全篇采用内心独白,一气呵成,顺畅流利。
《爱,不能忘记的》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各种表现手法更换频繁,然而穿插、衔接都非常自然,表现了作者艺术手法的纯熟。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客观环境的精神描绘和主观感情的充分抒发彼此配合默契,共同烘托出一个艺术家永远不死的高尚灵魂。
张洁是一个热情而敏锐的女作家。
对祖国,对人民,她有着深挚而热烈的爱,对于有着契而不舍的探索和追求她的小说,通过对现实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拓,达到对时代生活的反映和生活的真谛的揭示。
重抒发的艺术特色,就是为她这一总的创作意图服务的。
她借助小说抒发她自己,也表达我们读者的共同心声,我祝愿她驾驶的小舟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继续探索,获得更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