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承转合”结构在作文中的运用
浅谈议论文写作中的起承转合
浅谈议论文写作中的起承转合内容摘要:起承转合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议论文的一种基本结构方式:“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时,应该特别注意学习这种基本结构方式。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起承转合一.起起,即提出论点,也就是解决议论文中“是什幺”的问题。
起力求“平直”,就是要开篇破题,从文题生发开来,为后文进一步展开做好导引、整理和铺垫。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如: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一起笔就开门见山,语言凝练,入题快捷,给人鲜明的印象。
当然,提出观点并不全是一开头就把观点说出来,还有一些议论文“起”首先写出现状,发人深思,从而逐步引出自己的观点。
如:2.士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还有一些文章使用排比句式来层层深入,逐步揭示出自己的观点:3.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华贵的丝绸;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的衣裳;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花儿凋谢了,但留下来了缕缕幽香;蜡烛燃尽了,但留下了一片光明;雷雨过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革命战士牺牲了,但留下了和平的世界;老师的青春逝去了,但留下了满天下的桃李;还有清洁、农民、工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每时每刻都在诠释着奉献的内涵:无偿、无私、无畏——(《奉献者赞歌》)。
首段就以排比句诠释论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起”因文而异,灵活多变,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简洁,文字一般不要超过全文的八分之一;非议论语言更要控制,叙述或描写的功能定位要准确,即必须定向——为提出论点服务。
二.承所谓承,就是分析论点,指出如此会怎样,不如此又会怎样。
承讲求“春容”,“春容”者,春之容颜也。
春开万象,大地滋荣,呈现出来的是万紫千红,百花竞放,气象万千的景象。
“起、承、转、合”在作文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起、承、转、合”在作文中的运用
作者:林新发
来源:《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2019年第45期
【导语】
写作文时最忌讳想一句写一句,流水账似的写法。
因此,我们应该先搭框架,然后再补充具体的内容。
而“起、承、转、合”就是作文的一种基本结构章法。
四者之间互相依存,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使作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也使作文内容丰富而深刻。
【指点迷津】
问:日常写作中,如何运用“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呢?
答:下面以林清玄的《百合花开》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一、“起”:情节的开端,情感的触发点
文章开篇要交代情节的开端,情感是由何触发的,找准情感的触发点,使后文的情感有所依托,避免无病呻吟。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处数千尺高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起初,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这是文章的开端(起):交代了百合花的生长环境,也喻示着百合花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艱难曲折。
二、“承”:推动情节发展
在文中,这部分主要是事件和感情的发展,要学会梳理好事件和感情的发展脉络。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野草却很不屑。
它们在私下嘲笑百合……
在公开场合,它们也嘲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和我们一样!”。
作文中起承转合的意思举例、
作文中起承转合的意思举例、
起承转合,是文章结构化的重要方法,作文中永远要遵循“起承转合”的原则,以保证文章有条理、有层次。
起:开头部分,是引入主题的部分,通常用于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例如: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运动。
承: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阐述自己的观点。
例如: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心理素质,让人们更健康、更有活力。
转:结尾部分,是文章的结论,也就是对主题的总结。
例如:因此,我们应当多多参加体育运动,让自己拥有更好的身心素质。
合:尾声部分,是带给读者美好感受的部分,也就是给文章加上彩色的装饰。
例如:让我们以健康的身心,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起承转合写作技巧揭秘
起承转合写作技巧揭秘起承转合是写作中的重要技巧,它能够帮助作者将文章结构编排得有条不紊,使读者能够顺利地理解和阅读文章。
本文将深入探讨起承转合的写作技巧,以帮助读者在写作中运用得当。
一、起情托辞起情托辞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其作用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揭示文章的主题并引发读者的兴趣。
在起情托辞中,作者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引用相关数据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可以使起情托辞更加生动有趣,使读者产生持续的阅读兴趣。
例如,当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可以选择以生动的描写来引起读者的关注:“那一天,我站在窗前,望着眼前灰蒙蒙的天空,不禁心生感慨。
车辆穿梭于道路上,烟尘弥漫,仿佛唤醒了内心深处对环境的担忧......”二、承接发展承接发展是文章的中间部分,主要是对起情托辞进行进一步发展和扩展。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将文章的主题逐渐展开,呈现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作者可以通过列举事实、引用专家观点和统计数据等方式,进行承接发展。
同时,注重逻辑关系的连接,使文章的内容更为紧密。
此外,适当使用分析、论证等写作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
例如,写一篇关于手机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的文章时,可以在承接发展中提供相关数据:“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在使用手机过多的青少年中,学习成绩下降的比例高达70%。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手机不仅会分散学习注意力,还会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
”三、转折矛盾转折矛盾是文章的过渡部分,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不同观点、事实等进行矛盾、对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对立的事实,通过对比和对立来突出文章的议论性和观点。
这样的转折矛盾能够在文章中形成亮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参与到文章中。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科技的文章中,可以在转折矛盾中进行对比:“科技的发展不可否认给人类带来了便利,然而,科技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作文的“起、承、转、合”
作文的“起、承、转、合”作者:郑燕芳来源:《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24年第04期“起、承、转、合”是安排作文内容的基本手段。
“起”是指作文开头,要精准设计,呈现看点;“承”是指承上启下,突出过渡设计的精巧;“转”是指情节的跌宕起伏,要制造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合”是收束,照应前文,紧扣主题。
我们能够从字面上理解“起承转合”的意思,但在作文中如何合理应用呢?这是需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作文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和表达多种要素,当主题确定、选材就位后,构思便成为关键中的关键,此时运用“起承转合”写作方案,便能写出精彩作文。
一、起——精准设计,呈现看点“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开头的重要性。
开头的方式众多,在具体设计时,要对作文的立意、选材有所了解,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开头方式,带来看点。
如果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采用肖像描写、设置悬念、描写场景、揭示主题的方式,给读者带来一些视听感官的冲击,引发读者的阅读冲动。
如果是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则可以选择倒叙的方式,制造悬念,或者直接切入主题,给读者带来感官触动。
作文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只要能够抓住读者的关注点,便是最好的设计。
如教学小学四年级“推荐一个好地方”,拟定作文题目,应直观揭示作文内容,读者大多能够猜到被推荐的地方是哪里,影响了作文的表达效果。
为避免出现这一问题,教师应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意识到作文开头的设计不能过于平淡,要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推荐地点有哪些特点,从中提炼出最吸引人的元素,用更加精练的语言进行场景描写。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调整作文开头策略,改变平铺直叙推荐和介绍的写作结构,而是卖一些“关子”设置阅读悬念:“有这样一个地方,景色堪称绝美,据说上了当地的‘热搜’,这里有山、有水、有人物,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肯定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这个开头比较有特色,描绘了一幅精美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画面,有美景、有故事,“不為人知的故事”,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一探究竟。
中考作文结构篇-起承转合(素材)
结构篇一、起承转合结构方法详解:起承转合式结构,是写作当中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
“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全文的总结,是主题的升华,是结尾。
合理地运用起承转合可以使文章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文章上下一脉相承。
同时有效地突出文章要表达的关键性情节,制造文章的曲折感,调动读者阅读兴趣。
起笔宜开不益合,或单刀直入,或启发思考,或引起注意,开头变化多端,但要以自然引出主旨为佳。
承接或正承或反承,以顺畅为妙;承后的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迂回曲折,曲折有致,由深入理,才是上品;合即结尾,或揭示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发遐想,以有力取胜。
人物事件转折点:▶转折点——【同学】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小溪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进步显著,从年级30名一跃而至年级第五,同学们纷纷向她取经。
她淡然一笑,说:“无他,善于抓细节而已。
”“细节?说来听听。
”小陈同学一脸惊讶道。
“比如,我备有一个随手笔记,上课时随机记录自己的灵感、老师强调的重点、练习中的频错点,这是我每天要重点解决的学习内容;又如,认真分析错题,由一个题的错误去发现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刷题,一个一个消除知识盲点......”“哦,明白了,原来我跟学霸的距离就差一个细节啊!”小李同学忍不住感叹道。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850字。
毫厘之差,成败之遥①皎洁的清辉如水一般,从漆黑天幕缓缓淌下,渗过窗棂,一丝不苛地印下了远山剪影的每处崎岖,也使万千月相有条不紊地依次绽放于新濡湿的墨盘。
可屋内的我没有闲暇欣赏月景,案首歪斜地铺着边角破裂了几处的宣纸,墨盘旁的毛毡星点散落着几滴飞溅出去的墨汁。
②面对时间急迫的比赛,我并未多加思考,只是像往常练习一样,仓促沾上浓墨,胡乱刮干笔尖,将在练习纸上写过的全部原封不动誊写在作品纸上,我囫囵吞枣般写完了整幅参赛作品。
起承转合打造结构严谨的作文
起承转合打造结构严谨的作文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文体,为了使文章有条理、易于阅读,通常会包含“起承转合”的结构。
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结构严谨的作文,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开篇起承起承部分是作文的引子,通过简明扼要地介绍主题和背景,吸引读者的兴趣,并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在打造结构严谨的作文中,起承部分的内容应该清晰准确,首段要点明确,不应出现冗长、复杂的字句。
二正文转承正文是作文的核心部分,也是展开论述的地方。
为了构建结构严谨的作文,正文部分需要将主题逐步展开,通过逻辑清晰的论述和合理的例证来支持观点。
在正文转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段落的划分和过渡的使用,确保文章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三转合贯通转合部分是作文的关键,也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对后文的引导。
为了打造结构严谨的作文,转合部分需要总结前文的主要观点,并进行有力的归纳和提炼。
同时,还需要巧妙过渡到结尾部分,为后续的结语做好铺垫。
四结尾结合结尾是作文的结束部分,是对前文进行总结和升华的地方。
为了使结构更加严谨,结尾部分需要回顾前文的核心观点,并进行扩展或启示。
同时,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结尾部分,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总之,打造结构严谨的作文需要在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上下功夫。
合理运用每个部分的功能,注重段落之间的过渡和关联,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流畅,都能使作文更加通顺、有层次感,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撰写结构严谨的作文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 确定主题和论点:明确作文的主题和中心观点,将其体现在作文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中。
2. 控制篇幅和段落:注意合理控制作文的篇幅,确保各个部分的内容切中要点。
段落应根据主题和论点进行分段,每段讲述一个观点或论据。
3. 使用合适的过渡词语:在正文转承和转合贯通的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过渡词语使内容更加连贯,如“然而”、“另外”、“因此”等。
4. 重点突出和论证支撑:在正文部分,要突出阐述重点观点,并提供充分的例证和论证,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并接受你的观点。
作文技巧如何写出精彩的起承转合
作文技巧如何写出精彩的起承转合写作是一门艺术,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是每个作家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而起承转合是作文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能够给作文赋予完整性和条理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撰写精彩起承转合的作文技巧。
一、起情以人,打破常规开篇一个精彩的开篇有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起情以人是常用的开篇方式之一。
通过以人物或故事情节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作文的世界,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写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或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打破传统的开篇方式。
二、承接现实,引出问题在承接部分,可以通过引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起点,引起读者共鸣。
问题应该具有普遍性和关注度,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例如,可以引出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是与读者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引发读者思考和讨论。
三、转折点明,展开论证在转折处,需要明确交代转折点,即将问题引向具体的方向或解决方案。
这个部分要注意逻辑的清晰性,让读者能够理解你的论证思路。
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运用事实、数据、案例以及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等,来进行有力的论证。
四、合理归纳,总结观点在合上部分,需要对前文进行合理归纳,形成明确的论点或观点。
通过总结前文的论证和分析,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结论,让读者在阅读完作文后获得一个全面的印象。
五、增强感染力,语言修辞运用为了增强作文的感染力,语言修辞的运用非常关键。
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场景和情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性和准确性,避免啰嗦和空洞的陈述。
六、多读优秀作文,借鉴他人之长阅读优秀的作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读优秀的作品,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培养自己的写作思维和视野。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家或者获奖的作品来阅读,注意他们的结构安排、语言运用和观点阐述,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
总而言之,要写出精彩的起承转合作文,关键在于起的引人、承的引出问题、转的论证和合的总结观点等环节的处理得当。
议论文写作之“起承转合”的分析及其例文
议论文写作之“起承转合”的分析及其例文第一篇:议论文写作之“起承转合”的分析及其例文议论文写作之“起承转合”的分析及例文一、解说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术语。
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提出一个问题,或用排比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在自问自答中,“逼”出中心论点;定向地叙述一个故事,由事到理,引出中心论点;简短、形象化描写后“秀”出中心论点。
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进入分析论证,它既是由上文引出,又是进入“转”之前的必要一步。
所谓“转”,就是转而说开,“转”是议论文充分展开论证、体现思想深刻性、新颖性的重要部分。
如果只有“承”而缺少必要的“转”,文章势必显得单薄,缺乏深度。
“转”必须避免同一层次上相同类型的事例或名人名句的简单重复。
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
所谓“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
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合”,就是结束上文。
这四字是对文章章法的总括。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论说类文章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结构,由来已久。
古代有相当多的作品如律诗、绝句、散文等常常采用这种结构,八股文也惯用这种结构。
八股文被贬斥(主要是因为其内容空虚、乏味),这种结构也受到牵连。
但是,作为写作规律的一种客观反映,这种结构依然具有其内在的生命力,今天依然在论说类文章中被大量地应用着,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高考作文想得高分,就必须训练自己文章的构思方法,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安排方面,看看自己哪个部分做不到位,就必须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很多同学起题太慢,没有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
承题不明显,没有针对材料或者话题进行议论以表明自己的看法。
小学生作文的起承转合和结构安排
小学生作文的起承转合和结构安排作文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作文的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一篇好的作文,必须具备起承转合和合理的结构安排。
下面,我将就小学生作文的起承转合和结构安排进行论述。
一、起承转合的概念起承转合是作文的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它指的是作文中的四个部分,即开头部分(起)、承接展开部分(承)、转折部分(转)和总结部分(合)。
只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合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使整篇文章内容连贯、层次分明。
二、起承转合的功能和特点起部分是作文的开头,往往起着引入话题、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起部分时,可以使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描写或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承部分是作文的主体部分,是对话题进行展开和阐述的地方。
在此部分,小学生可以使用丰富的语言、直观的事例或者适当的比较等方式,来展示自己对话题的理解和观点。
转部分是作文的转折点,通过转折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转部分时,可以运用一些转折的词语,如但是、可是、然而等,来引入相反的观点或者是进行观点的对比和评价。
合部分是作文的总结和归纳,用以表达作者对话题的观点和思考。
在作文的合部分,小学生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文章的核心内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三、小学生作文结构的安排在写作文时,小学生应该注意合理安排作文的结构,使之更加完整和有逻辑性。
1. 开头部分(起):开头要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可以使用直接说题或者是以故事、描写句等方式引导话题。
2. 主体部分(承):主体部分是作文的重点,要有条有理地展开。
可以使用分段的方式,每个段落只写一个观点,使文章层次清晰。
3. 转折部分(转):转折部分在文章中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可以使用一些转折的词语,通过对比和评价来展示自己的观点。
4. 结尾部分(合):结尾要简明扼要,总结全文的核心观点,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想和建议。
记叙文写作模式之“起承转合”式作文构思与写作
“起承转合”类的文章: 《泊秦淮》、《石壕吏》、《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记承 天寺夜游》、《背影》、《老王》、 《紫藤萝瀑布》、《社戏》……
教材就是作文教学最好的素材!
Part 02(2) 中考满分作文实例分析
“起”:写糟糕的事情,消极的情绪。(消极状态)
例文1
送你一轮明月
是的,我们又输了。偌大的露天篮球场 上仍弥漫着一股塑胶漆味,巨型探照灯强烈 的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 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 西——生命。(穿插一笔,烘托渲染,描写田野的春色——景物烘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简叙一笔, 略写事件,写家人散步的乐趣——镜头回放)
转:突然!转机出现了!(一个浓墨重彩描写的画面)
突然,身旁发出一阵咳嗽,是父亲。看来他一直陪着蹲在我 身边。我无力地扭过头,他马上把手搭在我肩膀上,眼睛微眯, 仰头,指着那棵庞大的香樟树,说:“儿子,你看不看得到天上 的月亮?”其时,月亮被樟树纷繁的枝叶枝条遮住了全身,无法 看到,我摇头。他小声地笑了,又说:“那么,你能说它不存在 吗?”当然不可以!我默不作声地再摇头。父亲突然站起来,迅 速地从地上捡起一根长竹竿,敏捷地跳上树旁的石台阶,踮脚, 伸手,用竹竿吃力地向樟树叶挥去,我十分迷惑,但还是低下头, 仍沉默不语。
承:糟糕的事情具体是什么?(简单叙述)
坐在寂静的考场,往事历历在目······ 我躺在球场上。身旁夹杂着哀怨与欢呼的混音离我时近时远,我悲愤到想 永远躺在这里,我绝望到海枯石烂······ 五分钟前,这里人声鼎沸,所有人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球场,我们在和对 方的殊死搏斗中只落后一分了,希望全在这最后时刻!结局掌握在我手里!然 而,时间只允许我瞬间出手,当所有观众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奇迹发生时,我终 于 在 最 后 两 秒 “ 不 负 众 望 ” 地 投 失 了 那 三 分 ! 是的,理想似乎很难跨过现实 的门槛。 此时,静谧的环境与充足清新的氧气足够我安静地好好冥想,我们曾在球 场上输过无数次,每次被击倒又顽强地站起来。可这次我们又被打趴下,而且 趴下得这么心不甘、情不愿!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这样的挣扎显现意义?
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
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起承转合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它能够帮助文章更加有条理、有逻辑地展开。
以下是10条关于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 起:引起读者的兴趣起是文章的开头部分,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个有趣的引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或者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承:承上启下,引出文章的主题承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连接起篇章的开头和后续内容。
可以回顾上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主题,为后续的论证或故事打下基础。
3. 转:展开论证或故事情节转是文章的发展部分,展开论证或故事情节。
可以通过列举论据、举例说明或者详细描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者讲述故事的发展。
4. 合: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合是文章的结尾部分,需要总结归纳,并得出结论。
可以简明扼要地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一些对读者有启发的思考或建议。
5. 开宾夜这个方法是指文章结构中开头先点明宾主,然后进一步拓展,最后归纳总结。
与其他方法相比,开宾夜更加直接明了,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6. 起承转结这个方法是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展开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通过起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承引出文章的主题,再通过转展开论证或故事情节,最后通过合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遵循一种逻辑次序,让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信息。
7. 问题分析解决结构这个方法是以问题为线索进行写作。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解决方案的结论。
这种结构让读者积极思考问题,并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8. 故事发展结构这个方法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展开文章的内容,首先通过起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通过承引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接着通过转展开故事的发展,最后通过合总结归纳故事的意义或教训。
这种结构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9. 并列结构这个方法是将几个相关的主题或观点并列在一起进行讨论。
首先列出几个相关的主题或观点,然后对每一个主题或观点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论证,最后通过合对这些主题或观点进行总结。
谈“起承转合”结构在作文中的运用
高中是一名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关键的阶段,高中语文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常常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而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学生能否写出好的作文,对其未来的高考成绩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篇优秀的习作,既要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丰富恰当的材料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等要素,结构布局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结构布局因人因文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中,“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常被文人骚客广泛运用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之中,对我国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作文中若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结构方式,既能节省构思时间,又可为写出优秀习作提供一种万能模式。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起承转合”的内涵一般而言,“起”就是一篇文章的“开头”,也叫引言。
以前,我们在创作作品时非常重视一篇文章的开头,所谓“凤头”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一篇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得整个文章顺利展开,还能紧紧抓住读者,吸引读者的眼球[1]。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经典的文章都在“凤头”上下足了功夫,以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所谓“承”,就是指“承上启下”,是指承接上面的,引出下面的内容。
常常是为了使自己的思路能给读者留下“顺理成章”的印象,进而使读者顺势接受而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陈述方式[2]。
一篇文章中,“承”的部分与“起”的部分在思想内容上较为接近,关联却极为密切。
而在内容上,“承”则是“起”的部分的延续和深化。
在结构上,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
所谓“转”,一般是指转入正题以“铺陈”,即反复说明、描述和论证。
“转”一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其目的就是为了把所要表达的思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多层次地进行陈述,这样的文章更能打动对方,使其完全接受。
一篇文章优劣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转”的部分的处理。
元人杨载在谈到绝句的结构安排时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起承转合的方法写人物的作文
起承转合的方法写人物的作文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怎么用起承转合这神奇的法子写人物。
先说起吧,这就好比是给人物登场搭个漂亮的舞台。
比如说咱要写隔壁的王大爷,那开头就得先把他的大致模样和给人的第一印象摆出来。
“王大爷,那可是小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整天穿着件洗得有点发白的衬衫,脸上总是挂着那憨厚又亲切的笑容。
”这就是起,让大家对王大爷有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是承,这就像是给人物的形象添砖加瓦,让他更加立体丰满。
比如说接着写王大爷,“每天早上,王大爷都会早早地起来,在小区里溜达一圈,见到谁都热情地打招呼,还时不时地帮着邻居们提提东西、搬搬重物。
”你看,这就让大家更清楚王大爷的热心肠不是吹的。
然后是转,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得给人物来点波折,来点不一样的色彩。
比如说,“可谁能想到,这么热心的王大爷,居然也有倔强的时候。
上次小区要改造花园,大家都觉得挺好,就王大爷坚决反对,把大家都弄懵了。
”这一转,是不是让王大爷的形象更复杂有趣了?
最后是合,这就是给整个故事来个漂亮的收尾,把人物的形象稳稳地定下来。
“后来大家才知道,王大爷反对是因为他担心改造会破坏小区里的几棵老树,那可是他小时候就有的回忆。
这一闹,大家不仅不怪王大爷,反而更加敬重他的那份深情和坚守了。
”
怎么样,用起承转合写人物,是不是像给人物画了一幅生动的画像?咱以后写人物,就这么来,准能写出有血有肉、让人印象深刻的好文章!。
起承转合结构技巧写作
起承转合结构技巧写作起承转合是一种常见的写作结构,用于组织文章或故事的内容,使其有逻辑和连贯性。
以下是一些起承转合结构的技巧和方法:1. 起: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描述一个引人注目的场景或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读者。
2. 承:展开内容,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在这一部分中,你可以阐述问题的背景、解释相关概念、提供支持性证据或提出观点和论点。
3. 转:转折或引出新的观点或情节。
在这一部分中,你可以改变话题、提出对立观点、揭示意外事件或引出一个转折点,以使文章或故事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
4. 合:总结和归纳内容,给出结论或提出建议。
在这一部分中,你可以总结之前的论点和观点,并给出你的结论或建议。
同时,可以对未来展望或呼吁读者采取行动。
以下是一些应用起承转合结构的写作技巧:- 确定主题和中心思想:在写作之前,明确你想要传达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这有助于构建起承转合的结构。
- 使用过渡词语:使用过渡词语和短语,如"首先"、"其次"、"然而"、"另一方面"等,帮助连接不同部分并使其流畅过渡。
- 控制段落长度:将不同的部分分成段落,每个段落表达一个独立的观点或情节,并确保段落长度适中,不要过长或过短。
- 注重逻辑和连贯性:确保起承转合各部分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信息有序地展开,使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 灵活运用结构:虽然起承转合是一种常用的结构,但并不意味着每篇文章都要严格按照这个结构来写。
根据具体情况,你可以适度灵活运用,根据需要增加或调整部分,以使整篇写作更有吸引力和连贯性。
通过灵活运用起承转合结构,你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呈现你的想法和故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起承转合结构模式的作文
起承转合结构模式的作文
咱今儿就来唠唠“起承转合”这个结构模式。
先说“起”,这就好比是一场戏的开场,得把观众的注意力给勾过来。
比
如说写一篇游记,开头就可以写“一直梦想着去那个神秘的地方,这一天终于
来了!”这一下子就让人好奇,到底是啥神秘地方啊?
接着是“承”,承接开头,把事情再细细地说一说。
还是拿游记举例,
“一路上,我满心期待,想象着那里的美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这就把
开头的期待给延续下去,让人更想知道后面的情况。
然后到了“转”,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得有点变化,有点波折,不然多没
意思。
比如“可到了地方,却发现人山人海,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宁静模样。
”
这一下就来了个转折,让读者的心也跟着提起来。
最后是“合”,把事情给收个尾,总结一下。
“虽说有些失望,但在这拥
挤中,我也感受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这就把整
个经历给总结了,让人感觉有头有尾。
你看,“起承转合”就像是带着我们坐了一趟有起有伏的过山车,有期待,有延续,有意外,还有最后的回味。
写作文的时候用上这一招,保管能让文章
变得有滋有味,让人读得停不下来!
咋样,这“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
起承转合作文结构
起承转合作文结构作为高中生,我们处于人生的黎明时期,我们的人生道路正逐渐展开,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起承转合写作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写作技巧,下面我将以“我的未来规划”为例,来说明如何运用起承转合的写作结构。
起:作为一个高中生,我的未来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我的未来应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学业、工作和精神层面。
我将为每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目标,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
承:首先,在学业方面,我将全力投入学习,争取获得一个优秀的成绩。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增强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考试和竞赛的准备计划等。
其次,在工作方面,我将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岗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我也将注意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为将来的职业成功奠定更稳固的基础。
再次,在精神层面,我将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品质。
我会多读好书、多思考好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文化修养。
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转:虽然我的未来规划看起来比较美好,但也有些困难和挑战需要面对。
首先,我需要克服自己的拖延习惯和分心问题,保持学业的紧张度和高效率。
其次,我需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最后,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相信一份诚实、努力、执着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合:总的来说,我的未来规划是一个全面的、有计划的规划,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奋斗,我相信它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的未来旅途还很漫长,我需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精神生活中,创造出自己的更多精彩。
起承转合在阅读与写作中的作用
起承转合一、起承转合( qǐ chéng zhuǎn hé )解释①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正面反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②比喻说话时的过渡。
③比喻固定呆板、矫揉造作。
出处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泛指文章的做法示例老舍《骆驼祥子》:“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的痕迹。
”近义词承上启下二、起承转合式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
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起承转合之间的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与转皆兼顾起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
所以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
我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简言之:起,是起因,文章的开;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三、起承转合的意义起承转合在文章中起到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浑然一体的作用。
起中有合,合中有起,首尾呼应;承与转兼顾起合,下勾连,一脉相承。
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思考、或引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接,或正接起,以顺畅为妙,承后的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乘;合即结尾,或揭示题旨,或耐寻味,或启遐想,以有力取胜。
作文起承转合结构在语文教材中的运用
作文起承转合结构在语文教材中的运用《作文起承转合结构在语文教材中的运用》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语文教材里那些有趣的作文结构,就比如起承转合。
你们看《司马光》这篇课文。
一开始就给咱们讲了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这就是“起”,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场景和人物。
接着呢,一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吓跑了,这是“承”,把事情发展下去啦。
然后呀,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石头砸缸,这可是关键的“转”,情况一下就不一样了。
小朋友得救了,这就是“合”,把故事完美结束。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起承转合让故事变得特别精彩,咱们写作文也可以这样哟!《作文起承转合结构在语文教材中的运用》小朋友们,咱们的语文教材里有好多有趣的文章,它们的结构可巧妙啦,就像起承转合。
比如说《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下山,这是“起”。
然后它看到玉米就掰玉米,看到桃子就扔玉米摘桃子,这是“承”,事情在发展呢。
接着它看到西瓜又扔桃子抱西瓜,看到兔子还扔西瓜追兔子,啥也没得到,这是“转”,情况变得不一样啦。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这就是“合”。
还有《亡羊补牢》。
开始有人丢了羊,这是“起”。
接着他不听劝告没修补羊圈,又丢羊了,这是“承”。
然后他赶紧修补羊圈,这是“转”。
再也没丢过羊,这是“合”。
通过这些故事,咱们知道了起承转合能让文章更有意思,咱们写作文也试试吧!《作文起承转合结构在语文教材中的运用(二)》小朋友们,咱们语文书里的好多课文都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呢。
就像《揠苗助长》。
一开始,那个人嫌禾苗长得慢,这是“起”。
然后他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是“承”,事情在发展。
可是到了后来,禾苗都枯死了,这就是“转”,糟糕啦!他明白了自己做错了,这是“合”。
再比如《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这是“起”。
小鸟飞来和它对话,这是“承”。
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天很大,这是“转”。
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看看,这是“合”。
小朋友们,学会这种结构,咱们也能写出好作文哟!《作文起承转合结构在语文教材中的运用(二)》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继续说说语文教材里的起承转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起承转合”结构在作文中的运用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逐渐成为共识。
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加上一句话:得作文者得语文。
60分的作文,的确关乎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
一篇优秀的习作,除了要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丰富恰当的材料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等要素外,结构布局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结构布局因人因文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常被文人骚客广泛运用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之中,对我国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作文中若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结构方式,既能节省构思时间,又可为写出优秀习作提供有益的支撑。
“起”,就是文章的“开头”。
中国文人在表达思想时,十分注重开头,“凤头”之说就是这种思维的具体体现。
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等语,就是强调行文要在开头部分就提起对方的注意。
“承”,即“承上启下”之意,是为了让自己的思路给读者以“顺理成章”的印象,并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而采取的重要的陈述方式。
“承”的部分在形式上多种多样。
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
“承”的部分与“起”的部分在思想内容上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但它不是对“起”的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起”的部分的延续、深化,两部分之间的思想内容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是指转入正题以“铺陈”,即反复说明、描述、论证。
“转”也指结构上的转折,目的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多视角、多层次地陈述得更加明确,更加充分,这样才能打动对方,使之完全接受。
作文优劣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转”的部分的处理。
元人杨载在谈到绝句的结构安排时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
”(《诗学正源》)由此观之,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为何尝不是如此呢?“合”,就是指文章的收束部分,最后把想说的中心思想,画龙点睛地点出来。
“合”常常有收束全文,呼应开篇,圆合首尾,点出主题的作用。
“合”也是读者解读文章情感、主旨的重要所在。
在常见的文体中,“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都有其用武之地。
浙江卷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这种传统的结构方式在应试写作中仍有用武之地。
下面选录两篇2021年高考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为例作简要分析点评: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大美浙江,孕育着一个个传奇的浙江灵魂,从名扬世界的浙江温州人,再到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或是正在努力拼搏的你,究其根本,你会发现:每一个成功的浙江人身上都有一股相似的精神动力:既有脚踏实地的耐心,又有勇往直前的冲劲。
脚踏实地在浙江人的字典里不仅指务实和一点一滴的努力和积累,也指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和干在实处的实践精神。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有一日日的摸索和积累,不会成功,而只空想却不付诸实践,也不可能成功。
浙江众多的实业家都是白手起家,他们从基层做起,一点点积累经验,并最终将其运用于实践,终于建成了自己的商业大厦。
在脚踏实地,稳定前进的过程中,浙江人总希望加快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的领跑者,成为照亮黑暗的第一缕阳光。
创新始终是根植在浙江人心中的重要信念。
无论是打破实体商店经营模式的网上购物,还是突破文理分科的高考模式的新高考,浙江人总是以无畏的尝试的姿态出现。
他们不断地进行着突破和创新,创新成为浙江人前行道路上的一股强大的动力,使他们始终在改革开放的这场马拉松中保持领跑者的耀眼姿态。
脚踏实地,与勇往直前在浙江人的心中永远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
没有勇往直前的冲劲,即使脚踏实地得再牢,也是原地踏步,只会停滞不前,最终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
而一味地向前冲,脚步虚浮,后劲不足,结果只会半路摔倒或跑到半路就精疲力竭。
所以,在成功的道路上,这两者缺一不可!作为一名浙江学子,即将离开高中的校园,迈向人生新的道路,我想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必不可少。
前行的道路或许布满荆棘,或许泥泞不堪,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心中的信念,踏着坚定的步伐,秉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定能在荆棘密布中走出属于我们的人生康庄大道,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浙江传奇。
(点评)本文开篇不同凡响,一句“大美浙江,孕育着一个个传奇的浙江灵魂”紧扣作文所给话题材料,紧接着结合极具代表的“浙江温州人”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观点,即浙江人的精神实质是“既有脚踏实地的耐心,又有勇往直前的冲劲”。
第二段为典型的“承”。
先明确所持观点与作文材料之间的关系,再引用名言警句进一步论证浙商成功离不开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这一段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四自然段为“转”。
在这一部分,考生进一点拓展思路进行分析论证。
第三段从经济、教育等方面来阐释浙江在新时期以“无畏的尝试的姿态出现”,“不断地进行着突破和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这又正是“脚踏实地”精神在新时代谱写的新篇章。
在第四自然段,考生又从反面进一步明确脚踏实地与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成功道路上的巨大作用。
最后一个自然段又紧紧结合所给材料,表明了新时期浙江学子所肩负的使命,既照应了题目、开头,又深化了主题。
品浙江文化,行浙江精神缓缓回顾历史车辙,我们见过黄宗羲发出“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呼唤,我们望见了志摩投在扛河上的一汪柔情,亦体会到“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木心先生的达观与悲悯。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钟灵毓秀,才辈迭出。
作为新时代的浙江学子,亦需细细体味这浙江文化,创新传承,行浙江精神!何为浙江文化?那是绵延于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种意识,一种渗透于心灵的共识。
何为浙江精神?那是勇立潮头的一份勇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一份担当。
文化与精神相辅相成,息息相关。
浙江文化滋养,培育了浙江精神。
浙江面向海洋,从古至今都在接受开拓、创新、冒险的浸润。
如同木心先生,远赴异国,不畏艰难,在美国开始了他的“文学嘉年华”,将中国古典与西方文明巧妙结合,终成一代大家,成就独树一帜的浙江精神,木心仅是个例。
浙江的无数名人,甚至芸芸众生都将文化慢慢凝聚,创造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同时,浙江精神又反哺浙江文化,在新时期,新篇章为其添上耀眼一笔。
当马云成就阿里商业帝国时,浙江文化慢慢走向世界舞台;当G20在杭州成功开办,赢得各国喝彩时,浙江文化之根愈扎愈深;当浙江领跑新高考,承受各方压力时,浙江文化止向阳生成,凤凰涅槃。
试想,若没有社会共识的形成;若没有务实、踏实、创造的浙江精神的出现,浙江文化还能在众多文化,在纷杂的世界中脱颖而出吗?故曰,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如孪生兄弟,结伴而行。
故曰,我们应在前进的道路上品浙江文化,行浙江精神。
丘吉尔曾言,“我们靠获得生存,靠给予生活。
”浙江创新包容的文化与精神如同少年这棵小树苗的成长养料,而当树苗长成苍天大树之际,亦需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眼泪与汗水,付出辛劳与勇气。
孔子周游列国,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意识。
在佛系精神,“丧文化”流行的今天,年轻人挣脱枷锁,拥抱自由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人们逃避责任,拒绝付出的理由。
我们即使当不了时代英雄,成为不了千古人,但亦能在这个时代为他人鼓掌,亦能积极融入这个大世界,亦能在小小天地之中承担责任,成就平凡人的浙江传奇,成就属于同路人的浙江精神!浙江精神与文化不仅给我们源源不断生命力,广阔的生活空间,亦教给我们责任担当意识。
人们说,慢慢走啊,欣赏啊。
那我们在温柔西子湖畔,磅礴钱江潮头,欣赏那浙江文化,在灵隐幽径处,在宝石山高峰,行浙江精神!(点评)习作在第一段紧紧结合所给材料中“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之语,又援引浙江名流之事迹,明确了浙江精神的精神内涵。
第二自然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浙江文化和浙江精神的内涵,是“开拓创新”与“勇立潮头的勇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一份担当”的有机融合。
既承上又起下,一石二鸟。
在“转”部分之中,考生旁征博引进行论证,有上文提及的木心、马云的事例,又引用了丘吉尔的名言,并列举了G20和孔子的事例。
对“丧文化”流行大行其道的佛系精神的抨击,使得习作更具现实意义。
结尾段整散结合,间接引用了朱光潜先生的语句,既使习作极富文采,又深化了主题。
附: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