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讲义(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10篇)八班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1)一、研发影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因素打捞沉船与物体的沉浮有关,今日我们就亲自来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探究过程一:将试验桌上的石蜡块、小瓶、牙膏皮分别投入水中,观看它们在水中的浮沉状况。
提问:你观看到什么情况?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方法转变它们的沉浮,并试试思索你是利用什么方法来转变它们原来的浮沉状况的?(同学试验,绽开进一步的探究、发觉过程)结论:掌握物体浮沉的途径: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削减浮力使物体下沉转变液体密度转变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下沉。
(设计理念:影响物体的浮沉的因素不行能只利用老师对同学的讲授,老师的演示就能完全建立的,在本探究活动中同学不是面对老师和课能力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去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本设计中,教者想尽量用同学身边的器材如石蜡块、小药瓶、铅制牙膏皮铅笔等设计试验让同学先动手试验,再由同学自己利用观看和分析得出试验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同学各种感官的作用,使同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激活自主探究的学习热忱,另一方面也能让同学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状况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研发物体的悬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渐渐加入清水,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转变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的位置,观看鸡蛋悬浮时的状态。
分析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受力状况结论: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满意:F浮G物研发物体的下沉、上浮条件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上浮。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受力状况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满意:F浮G物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下沉。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时受力状况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满意:F浮G物分析争论得出物体漂移时的条件:分析鸡蛋漂移在盐水中的受力状况结论:物体漂移在液体中时,满意:F浮G物状态漂移悬浮沉底上浮下沉力的关系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同学经受新学问的探究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发觉过程,并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实践,利用同学自己的试验体悟,渐渐熟悉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探究的意义,引领同学在探究中积极学习,在获得学问的过程中提升素养,进展力量,在这里,老师需细心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景,老师的功夫,主要花在设疑,导疑上,最终的释疑留给同学自己解决) 多媒体演示:解释下沉、上浮和悬浮所表示的运动过程.(由同学填入物体所受浮力,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出问题:产生漂移和悬浮的条件都是F浮=G,它们有区分吗?引发思索:两种状况下v排与v物关系不同(教学设计理念:在使用教学媒体时,考虑结合学校同学特征及教学的要求,选用能激活同学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积极参与的教学媒体,让同学利用自己对情况的感性熟悉、到对问题的理性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对概念、规律的正确的认知结构,使同学对物体在液体中的五种状况(“三状态”:漂移、悬浮、沉底。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同步教案(新版)教科版
2.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红颜色)、烧杯、液体压强计、盐水、刻度尺、铁架台.【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潜水艇工作、我国潜水员潜入深水工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潜水艇要用厚钢板制成呢?(2)为什么潜水员要穿抗压能力很强的潜水服呢?(3)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演示实验:取一个侧壁上不同深度处都有开口的玻璃圆筒,圆筒侧壁的每个开口处都用橡皮膜蒙上,观察玻璃筒内倒满水后,不同深度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将橡皮膜扎破后,观察不同深度的孔中流出的液体情况,如图所示.生1:从液面往下越深的地方,橡皮膜突出得越明显,说明离液面越深,橡皮膜受到的压力越大.生2:扎破橡皮膜后,越往下的孔喷出的水越远,说明越深的地方水的压强越大.师上一节我们简单的了解了流体会产生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进行新课】液体压强的特点1.认识压强计.师请同学们思考液体是不是只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呢?学生思考、讨论:应该不是吧.(不敢确定)师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先一起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教师展示压强计实物,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压强计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多媒体课件展示认识压强计(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2)构造: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即探头)、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红色液体)、刻度板、底座.(3)测量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教师讲解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提示:向U形管中加入适量的红颜色的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变化.学生发现:当把带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时,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不相平,出现了高度差.)学生观察,回答:通过U形管中两边红色水柱的高度变化来反映液体的压强变化.2.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以帮助学生确定实验探究的内容.思考题:(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如何?(3)同一液体中,随深度的增大,压强的大小如何变化?(4)在同一深度,水和盐水产生的压强大小相等吗?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提醒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操作),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供参考)注意: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恒定压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说明不漏气;如果变化,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②搞清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则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即可解决.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记录数据,分析、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板书.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③随着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例题1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水对“蛟龙”号()A.上侧外壁没有压强B.侧面外壁压强保持不变C.底侧外壁压强逐渐变大D.底侧外壁压强逐渐变小解析: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任一侧壁都受到水的压强;同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是增大的.答案:C【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液体的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已有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同时注重探究方法的渗透和传授.板书设计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③随着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光学》:6.16.5节,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眼睛和眼镜等内容。
2. 第七章《热学》:7.17.5节,包括温度、热量、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值等内容。
3. 第八章《电学》:8.18.5节,包括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光学、热学、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学中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热学中的热量计算、热值概念;电学中的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
2. 教学重点:光学中的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热学中的温度、热量、热传递;电学中的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概念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实验器材(平面镜、凸透镜、光源等)、热学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等)、电学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阻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光学、热学、电学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热学、电学现象。
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结合教材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2. 热学:温度、热量、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值。
3. 电学: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学: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图。
(2)热学:计算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
2018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61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案7.1 力教师寄语: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和施力物。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学重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______,物体间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例如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聚焦目标1:什么是力?问题1.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7-1-1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2.书中图7-1-1的(g)、(h)、(i)所示的物体间的作用与前几幅图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物体间是否一定要接触才有力?问题3.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力存在的现象吗?聚焦目标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问题4.指出图7-1-1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各是什么?问题5.离开具体的研究对象,能不能谈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为什么?聚焦目标3:力的作用效果问题6.看图7-1-6,分析三个运动员对足球的踢、顶、接三种情况中,足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足球的运动状态相应的发生了什么变化?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教材4页“自我评价”1,2,3,4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1.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2.人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A.手臂划动的力B.手臂推水的力C.水对手臂的推力[来源:]D.手和脚拍打水的力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④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4.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他取来两只鸡蛋并将它们相碰,但结果却发现只碰破其中的一只,为此,他对“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感到大惑不解,先请你谈谈对小明同学这一探究结果的认识。
精品试题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很多体育赛事都与摩擦有关,有时要设法增大摩擦力,有时又要设法减小摩擦力.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A.在跑鞋的底部有许多花纹和鞋钉B.滑冰运动员所穿的滑冰鞋底部有冰刀C.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D.举重比赛时,运动员先在手上涂抹“白粉”2、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向机械的转轴处加润滑剂D.将货车上的货物卸下一些3、如图所示,滑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B.滑块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滑块所受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D.滑块不受摩擦力4、电影《流浪地球》中,在为地球探路的空间站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如果空间站宇航员要在“失重”状态时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A.举哑铃B.做俯卧撑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用单杠做引体向上5、蜗牛爬行的时候会分泌出一种粘液,正是这种粘液使蜗牛能够牢牢“挂”在竖直的花径上,保持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蜗牛匀速向上爬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B.当蜗牛匀速向上爬行时受到向下的摩擦力C.蜗牛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本身的重力D.蜗牛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它本身的重力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B.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此时推力小于摩擦力C.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跳板向下弯,人对跳板的作用力与跳板对人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地面上的木箱必须持续用力推才能不停地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7、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同时也能改变物体形状C.物体间力的作用一定是相互的D.物体必须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8、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A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若用一个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上,大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变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从静止状态逐渐转变到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对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方向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B.摩擦力方向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C.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上D.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9、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力不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经典习题(附解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经典习题(附解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7.1 力精选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答案】B。
【解析】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速度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故不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速度会越来越快,故不合题意。
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速度会越来越慢,而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故不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答案】C。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物体的单独存在,且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两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由此可以判定各个说法是否正确,进而判定选项。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故A 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正确。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不分前后,故C错误。
D、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用相互接触,故D 正确。
故选C。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答案】D。
【解析】A、由力的概念可知,物体间要产生力,物体间必须要发生作用.如果只接触但不发生作用,就不会产生力,故A错。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和磁体间的磁力,故B错。
C、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故C错。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运动一、动与静二、快与慢三、直线运动力一、什么是力二、力的描述三、弹力力的描述四、重力五、摩擦力力与运动一、力的合成二、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三、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强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四、大气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一、在流体中运动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二)三、沉与浮功与机械一、功二、杠杆二、杠杆(二)三、滑轮四、功的原理及应用五、机械效率六、机械能七、改变世界的机械运动一、动与静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 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 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例分析、对比、交流与讨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
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影视方面的题材激发大家的兴趣和想像力,说明相对运动这个简单的物理知识在现实中也是有很大用处的。
摄像师要以什么为参照物才能拍摄出我们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
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
【课后作业】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
【教学反馈】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的过程。
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使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讲义教科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2018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教科版)第七章力一、什么是力发展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典例精析【例1】如图所示的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分析】A、B、C三图中所施的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图中磁铁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即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D【例2】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是否还受到手的推力作用?【分析】本题发生的力的作用是在手与铅球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本题的关键是铅球已脱离手在空中飞行,说明手与铅球之间已不发生力的作用。
【解答】推出去在空中飞行的铅球不受手的推力作用【例3】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吗?【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分为接触的和不接触的两种,但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例如:如图的A、B两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彼此接触,但并没有产生力的效果(没有发生挤压变形),也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之,人们可以通过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 连通器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第九章《压强》第3节连通器1.(2019烟台)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2.(2018 四川攀枝花市)关于液体和气体压强及相关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汽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在高速行驶时增强对地面的压力B.青藏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饭要用高压锅C.三峡船闸通行轮船利用了连通器原理D.二滩电站大坝根据液体压强规律设计成“上窄下宽”3.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茶壶B.船闸C.拦河大坝D.下水道U形管4.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三峡船闸B.下水管中“存水弯”C.用吸管“吸饮料”D.乳牛自动喂水器5.下列容器中,不是连通器的是()A.U形管 B.茶壶 C.锅炉水位计 D.帕斯卡裂桶实验6.连通器内的液体,在不流动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B.各容器中同一种液体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总是相等的C.各容器中液面的高低与该容器的横截面积成正比D.各容器中液面的高低与该容器的横截面积成反比7.中国是建造船闸最早的国家。
现代的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规模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它利用了物理学上的原理。
8.(2019 绥化)如图所示,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简单的。
若水对壶底压强是1.5×103Pa,则壶中水深cm。
9.(2019四川南充)如图,容器中装有深度为10cm,质量为60g的水,已知容器的质量为30g,底面积为5cm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_P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_Pa.(ρ水=1×103kg/m3,g=10N/kg)10.(2019长春)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0.8kg的保温杯,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2×103Pa,g取10N/kg.求:(1)保温杯对桌面压力的大小.(2)桌面的受力面积.1.下列底部相通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当静止时页面位置正确的是()2.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相平B.连通器中,液面的高低与容器的形状有关C.只要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D.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3.甲、乙两个水池深度不同,两池之间有一倾斜的涵洞将其连通,两池水平,如图所示.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洞A端比B端高,涵洞中的水由A端流向B端B.涵洞B端液体压强大于A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从B端流向A端C.涵洞B端液体压强等于A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D.涵洞B端液体压强大于A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4.如图所示的敞口容器中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A.容器A的顶端B.容器B的顶端C.容器C的顶端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下列关于茶壶嘴的设计说法中,正确的是()A.壶嘴远高于壶口B.壶嘴远低于壶口C.壶嘴做得与壶口一样高D.以上设计都可以6.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管流到阴沟,我们却闻不到沟里的臭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材,具体章节如下:1. 力学:第五章《运动和力》,第六章《压强和浮力》;2. 光学:第七章《光现象》;3. 电磁学:第八章《电和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光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学中的压强概念、光学中的光的折射现象、电磁学中的电流和磁场;2. 教学重点: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光学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电磁学中的电和磁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浮力计、光源、凸透镜、凹透镜、磁铁、电流表等;2. 学具:实验报告册、物理学习手册、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实际例子;3. 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5. 设计随堂练习,巩固知识点;6. 组织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疑问;7. 布置课后作业,强化知识掌握。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力学:通过讲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并进行实验验证。
(2)光学: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电磁学:讲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演示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电磁感应现象。
(4)实验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力学、光学、电磁学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公式、浮力计算公式;2. 光学: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3. 电磁学:电流定义、磁场概念、电磁感应现象;4. 实验与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七、作业设计1. 力学:计算题、选择题、实验题;2. 光学:选择题、实验题、应用题;3. 电磁学:选择题、计算题、实验题;4. 作业答案:详细解答各类题目。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七章 力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1力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 力的描述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01页 0128页 0154页 0209页 0276页 0350页 0398页 0414页 0447页 0492页 0565页 0583页 0633页 0679页
第七章 力 2 力的描述 4 重力 第八章 力与运动 2 力的平衡 第九章 压强 2 液体的压强 4 大气压强 1 在流体中运动 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2 滑轮 4 机械效率 1 机械能 3 水能与风能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3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4 重力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5 摩擦力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1.1 矢量与标量1.2 牛顿第一定律1.3 动量与冲量2. 流体力学2.1 流体的性质2.2 流体压强与流速2.3 流体动力学3. 热学基础3.1 温度与热量3.2 热传递与热量计算3.3 热力学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动量与冲量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流体的性质,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3. 让学生掌握热学基础知识,理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掌握热传递与热量计算方法,了解热力学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量与冲量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热力学定律。
2. 教学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量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矢量图演示板,牛顿第一定律演示装置,流体压强演示装置,温度计,热量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计算器,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力与运动的关系,提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流体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热学知识。
2. 知识讲解:力与运动:讲解矢量与标量,演示牛顿第一定律,介绍动量与冲量的计算方法。
流体力学:介绍流体性质,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讲解流体动力学原理。
热学基础:讲解温度与热量关系,演示热传递现象,介绍热量计算方法,阐述热力学定律。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与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与运动:矢量与标量牛顿第一定律动量与冲量2. 流体力学:流体的性质流体压强与流速流体动力学3. 热学基础:温度与热量热传递与热量计算热力学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受到多个力作用下的动量变化。
分析生活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例。
计算一个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查找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九章力与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1.2 力的合成1.3 动态平衡2.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2.1 压强2.2 浮力2.3 阿基米德原理3. 第十一章热现象3.1 温度与热量3.2 热传递3.3 热膨胀4. 第十二章电流与电路4.1 电流4.2 电阻4.3 简单电路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力与运动、压强与浮力、热现象、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动态平衡、阿基米德原理、电阻、简单电路。
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压强、热传递、电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器、力的合成演示器、压强计、浮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阻箱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量筒、天平、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物理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概念、定律和原理。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解答疑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合成:已知两个力F1和F2的方向,求它们的合力。
(2)压强计算: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求压强。
(3)浮力计算:已知物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 答案:(1)力的合成: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压强计算:压强 = 压力÷ 受力面积。
(3)浮力计算:浮力 = 物体体积× 液体密度× 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究,如设计实验、查阅资料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同步教案
12.1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定义,寻找日常生活中各种形式能量的例子,初步具备从能量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起科学的能量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并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教学难点】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并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
“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有热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机械能。
教学活动一、动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动能的物体。
见教材P98图12-1-2。
有条件的可以幻灯片演示:失控的汽车常常容易撞倒路旁的柱子、广告牌;呼啸的海浪有时会冲坏海堤,推倒房子;弹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静止的球弹得远远的,跑动的人能撞倒别人……这些现象说明了失控的汽车、呼啸的海浪、弹出去的玻璃球、跑动的人能够对其他的物体做功,可见它们都有能量。
提问: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都能够做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能量是因为它们运动才具有的。
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具有动能的物体。
提问: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那么物体的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汽车速度越快出事故就越严重,对别的物体做的功越多,这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和它的速度有关。
相同质量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一辆汽车以同一速度运动,重载时比空载时出事故会更严重,这说明物体的动能还和质量有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同步测试题2份含答案
第十二章章末卷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4分)(2009•柳州)下列物体中,具有弹性势能的是()A.弓开如满月B.箭去似流星C.云来云又往D.蜻蜓立杆头【考点】FK: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分析】利用弹性势能的定义,分析出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特征,从而可判定出选择项中提到的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
【解答】解:A、弓开如满月,弓开反映了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根据弹性势能的定义,所以该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故A正确。
B、箭去似流星,运动的箭并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所以不具有弹性势能。
故B错误。
C、云来云又往,云在空中运动,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所以不具有弹性势能。
故C错误。
D、蜻蜓立杆头,蜻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所以也不具有弹性势能。
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判定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要利用该形式机械能的特征去判定:具有动能的特征是运动;重力势能的特征是举高;弹性势能的特征是发生弹性形变。
2.(4分)(2011•绵阳)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八号导航卫星发射到预定椭圆轨道,该椭圆软道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599千米,如图是北斗八号一导航卫星的轨道示意图。
已知该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关于该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势能、动能、速度的变化是()A.势能增加、动能减小、速度减小B.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速度增加C.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速度不变D.势能不变、动能不变、速度不变【考点】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FO:动能的影响因素;FP:势能的影响因素.【专题】12:应用题;16:压轴题.【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势能越大。
(3)只有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当物体被举高时,具有的能的重力势能,在太空中的势能不能称为重力势能。
教科版物理2018年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八章力一、什么是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
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力的三要素;(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力的图示【教学过程】【实践活动】观看足球比赛,观察运动员踢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运动员在长传和短传时用力有何不同?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精品版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精品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光现象》:6.1光的直线传播,6.2光的反射,6.3光的折射,6.4光现象的实际应用。
2. 第七章《热现象》:7.1温度与热量,7.2热量传递,7.3物态变化,7.4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现象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热量传递的方式,物态变化规律。
2. 教学重点:光现象的基本原理,热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温度计、热水壶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光现象和热现象,如镜子、透镜、冰块融化等,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定律。
(2)光的反射:讲解镜面反射、漫反射,以及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以及透镜、眼镜等实际应用。
(4)热现象:讲解温度、热量、热量传递方式,以及物态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光现象和热现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章节和内容要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和难点。
2. 设计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光现象和热现象的基本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各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并说明其原理。
(2)简述热量的三种传递方式,以及物态变化的规律。
2.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准直;光的反射:照镜子;光的折射:眼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材,具体章节及详细内容如下:1. 第1章力1.1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1.2力的测量及单位1.3力的合成与分解2. 第2章运动和力2.1牛顿第一定律2.2惯性2.3牛顿第二定律2.4牛顿第三定律3. 第3章简单机械3.1杠杆原理3.2滑轮3.3轮轴和斜面4. 第4章动能和势能4.1动能4.2重力势能4.3弹性势能4.4机械能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及单位。
2. 学会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3. 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了解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简单机械原理、动能和势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笔记、练习本、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第1章力1.1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1.2力的测量及单位:讲解力的测量方法,介绍力的单位。
1.3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2)第2章运动和力2.1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引入,讲解牛顿第一定律。
2.2惯性:讲解惯性的概念,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2.3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验证,讲解牛顿第二定律。
2.4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验证,讲解牛顿第三定律。
(3)第3章简单机械3.1杠杆原理:讲解杠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应用。
3.2滑轮:讲解滑轮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教科版)第七章力一、什么是力发展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典例精析【例1】如图所示的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分析】A、B、C三图中所施的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图中磁铁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即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D【例2】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是否还受到手的推力作用?【分析】本题发生的力的作用是在手与铅球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本题的关键是铅球已脱离手在空中飞行,说明手与铅球之间已不发生力的作用。
【解答】推出去在空中飞行的铅球不受手的推力作用【例3】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吗?【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分为接触的和不接触的两种,但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例如:如图的A、B两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B A彼此接触,但并没有产生力的效果(没有发生挤压变形),也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之,人们可以通过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
发展与评价基础知识1.日常生活所见的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称为力。
力是对的作用,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个物体,其中一个叫做物体,另一个叫做物体。
大量的事实表明,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即是物,又是物,它们的作用是。
2.物体与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可分为接触的,如对作用;和不接触的,如对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如;或者使物体发生,如。
4.跳高运动员用脚蹬地,人腾空而起,这说明了,如以人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若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5.乒乓球落到桌面后会向上弹起,这是因为乒乓球和桌面碰撞时,对有力的作用,该力使乒乓球的发生改变,同时乒乓球发生了,这一现象说明力同时改变了物体的和6.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的大小或方向,也就是改变物体的。
此外,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踢出去的足球受到了脚对球向前的力B.离开物体就不存在力的作用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施力,而车对人没有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9.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孩推墙时也受到墙的推力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0.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1.下列各种情况,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钟表来回摆动B.骑自行车在弯道上转弯C.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D.月球绕地球运动12.游泳运动员用手、脚向后划水,于是人就能前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是施力者,自己不受力B. 运动员是施力者,同时又是受力者C.水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D.运动员在水中前进时,不受重力13.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马拉车时,马只施力而不受力,车只受力而不施力。
B.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C.磁铁吸铁块时,铁块并不吸引磁铁。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不能同时使物体既发形变,又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
综合与提高1.一个力气很大的举重运动员能不能不借助别的物体,自己将自已举高而停在空中?为什么?2.小军同学根据生活直觉经验,对“鸡蛋碰石头”作了如下描述:鸡蛋碰石头时,鸡蛋破了而石头完好无损,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请你对这个描述做出评价3.小军总结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书放在桌子上,书与桌子相互接触,从而产生了力的作用;②人步行时,鞋与地面相互接触,从而有了力的作用;③用手提袋子,手与袋子相接触,从而产生了力的作用;④磁铁在靠近铁钉时就能吸引铁钉;等等。
于是他总结出: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而且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个结论对吗?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二 力的描述发展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 、10N 等有具体的感受 了解力的图示,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认识力的三要素。
联系实际生活,对1N 的力有一初步的体验,学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典例精析【例1】比较如图所示的两个力的大小( )A .F 1>F 2B.F 1<F 2C.F 1=F 2D.无法确定【分析】物理学是通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即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题给两条线段可看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由于没有给出标度,即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大小,无法判断两力的大小。
故此题正确答案应选D 。
【例2】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为300N 的水平推力推车,试作出小明对车的推力的图示。
【分析】确定受力物体:人对车的推力作用在车上,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画一方框表示车。
确定推力的作用点:人与车的接触点A选定并画出标度:用长度为5mm 的线段表示100N确定推力方向:水平向右,并从A 点起向右画一条水平线段,使线段的长为15mm 在线段的右端画上箭头,并在箭头旁边标出F=300N 。
【例3】小明同学用50N 的力水平向左按图钉,用力的示意图作出手对图钉的压力。
7-2-17-2-2 7-2-37-2-4【分析与解答】有两种画法:以线段的起点为力的作用点如图乙所示,以线段的终点为力的作用点如丙所示发展与评价基础知识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和 都有关系,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若用脚去踢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 就会发生变化,会使足球产生各种各样的运动。
2.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排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旋转性和落地点都不相同,这是因为力的 和力的 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
两个鸡蛋静止在手上时,对手的压力约为 N ,一个中学生站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 N 。
4.力的图示的具体画法是沿 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 ,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 ,用线段的 或 表示力的作用点。
5.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A.力的单位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作用点6.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三个要素都相同 7.下列关于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是相同的B.力的图示中每一个力都应选定自已的标度值C.力的示意图只要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是力的作用点)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D.8.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 1、F 2 则( ) A.F 1>F 2 B.F 1<F 2C.F 1=F 2D.无法确定F 1与F 2的大小9.画力的图示要有以下步骤:a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b 在图中画出单位力的长度标准;c 在线段的末端或起点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d 以力的作用点为线段的起点;e 以作用点为起点,截取所表示的力的大小的线段。
正确的步骤是( )A. abcdeB.abecdC. bdaecD. aedcb10.下面是小明同学画出的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对地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甲与乙B .甲与丙C .乙与丁D .乙与丙综合与提高1.F27-2-5年龄(岁)7-2-7岁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为1.72N,30岁组的平均约为1.5N,40岁组的平均约为1.38N,60岁组的平均约为0.95N,10岁组的平均约为0.84N.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在下面的方格纸中描点画出头发承受的拉力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
2.分别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下列各力:①手用50N 的力提重物②小明同学用与水平面成30°大小为60N 的力斜向右上方拉车③ 压路机的后轮对地面的压力是2×103N① ② ③3.分别用力的示意图作出下列各力:①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引力②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受到的支持力。
实验探究1.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需要的器材: 我的合作伙伴是:实验步骤: 结论: 2.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需要的器材: 我的合作伙伴是:实验步骤: 结论:物理在线7-2-87-2-9人体与力人是最常见的施力物体。
手能施出握力、拉力和提力;脚能施出蹬力、踢力;就连牙齿也有咬力。
你知道这些力的大小吗?下面是有人测出的一些数据。
握力:一般人右手最大握力约560牛顿,左手约430牛顿。
若保持1分钟,右手平均握力为280牛顿,而左手只有244牛顿。
拉力:成年男子伸直胳膊的平均拉力为690牛顿,女子约380牛顿。
提力:前臂水平伸出,手掌向下,然后往上提东西,人的平均提力约为214牛顿。
蹬力:取坐着的姿势,右足蹬力可达2568牛顿,左足为2362牛顿。
踢力:练气功的人,一脚踢出,踢力可达到4900牛顿。
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也可达到同样的踢力。
咬力:成年男子用门牙咬东西,可产生147牛顿的力;用臼牙咬东西,可产生706牛顿的力。
一名训练有素的杂技运动员用后牙咬东西,可产生882~1176牛顿的力。
(周肇威《物理世界》第一册)请思考并回答通过阅读上面的短文,我们对人的手、脚、牙所能施力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除了人之外你还知道那些物体所施的力及它们的大小?(可通过咨询、调查、上网搜索)三弹力、力的测量发展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弹力,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