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控制环境要素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课程讲义3__内部控制要素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课程讲义3__内部控制要素解读

内部控制要素解读重要条款解读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处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首。

内部环境包含组织基调,具体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1.治理结构(是源头的问题,一开始就要把它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1条明确了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决定公司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办法,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公司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克服或减少代理成本。

2.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我国相关法规反映出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其中处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掌握着不同的控制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相邻层级之间存在着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3.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5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

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4种职能。

其作用主要是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防护性作用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发现那些不利于本企业目标实现的环节和方面,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简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

简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

简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维护其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手段。

这些措施和手段贯穿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和内部监督等多个要素。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规范的制度框架和执行机制,使企业成员能够自觉地遵守相关规定。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是指企业全面分析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确定这些风险的性质、来源、影响程度等,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控制措施,如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审计等。

这些控制措施应当贯穿于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它是指企业及时收集、整理和传递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畅通。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5.监督: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它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完善,确保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6.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内部各级组织机构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7.风险评估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它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和控制,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

8.信息沟通控制:信息沟通控制在内部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指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使用符合规范和及时,进而支持企业决策和执行力提升。

9.经营活动控制:经营活动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控制化,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旨在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保护利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合规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内外部规则,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定和经营有效性,预防和控制风险。

二、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审计等组成要素。

1. 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的整体管控氛围和文化。

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操纵行为和道德标准、组织架构和分工、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等。

2. 风险评估:指企业对潜在风险和机会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3. 控制活动:指企业为应对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事务和流程控制措施,包括授权和审批程序、会计和财务制度、资产管理等。

4. 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对内对外的信息流动和沟通机制,包括业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以及内外部交流和报告机制。

5. 监督与审计:指企业内部和外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活动,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制度1. 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必须覆盖企业的所有业务和环节,确保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2. 适度合理:内部控制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和风险程度制定,既要能够达到目标,又不应过度繁琐和昂贵。

3. 充分有效:内部控制应该确保足够的资源和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4. 分责分类:内部控制应该明确各个层级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5. 审计核查:内部控制应该定期进行审计和核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符合规定要求。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好处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以下重要性和好处:1. 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内部控制可以避免财务欺诈和不当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基本要素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制定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策略、程序和控制方法,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资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讨论内部控制的四个基本要素。

1. 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指企业内外部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原则,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在一个健康的内部控制环境中,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组织结构、责任分工和权限,确保各级员工都理解并遵守公司的政策和程序。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对内部控制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

企业应该对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内部风险包括人为错误、欺诈行为、技术故障等,而外部风险可能来自竞争对手、法律法规的变化、自然灾害等。

通过对风险的准确评估,企业可以针对性地开发和实施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管理风险和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各级管理人员应该确保控制活动得以有效执行,并定期检查和验证其有效性。

控制活动可以包括审计程序、发票审查、库存管理、备份措施等。

关键是确保这些控制活动能够覆盖企业各个领域,并与风险评估和目标制定保持一致。

4. 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的关键。

企业管理层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体系,包括内部审计和监督委员会等。

内部审计可以独立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监督委员会则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其符合监管要求和企业的经营需要。

总结良好的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可以帮助企业管理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资产。

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监督机制是构成内部控制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企业管理层的积极参与和持续改进。

内部控制—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环境造成一种文化氛围,员工都生存在 这种文化氛围中,决定了他们如何认识风险, 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如何,也就是对内部控制 是否有足够认识,能否自觉执行,能否主动接 受监督。 假设企业的文化气氛促使很多人抵触内部控制 制度的施行,再好的控制制度也贯彻不下去。
老总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说:董事会称为空架 子,决策一个人说了算,特别是决策权与经 营管理权握在一个人手里,其他人很难干预 ,危险更大。
Your site here
LOGO 延伸——董事会重要吗?
美国COSO报告把董事会对风险的态度和认识作为为 内部控制的首要内容。因为公司中约束经营管理者的 就是两种机制,一是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法规,这 是外部约束;另是董事会为主体的 内部约束。而董事会是约束高层经营管理者日常行为 的最有力手段。
COSO认为,控制环境包含了一个组织的基调,影响人们 对风险的意识,并且为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者提供约束和结构。
控制环境要素包含一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 董事会的监督、诚信和道德观、员工的能力、分配权责的方式 以及如何组织和提高员工的能力。
Your site here
LOGO
2006年我国集合国务院的若干部委成立内部控制标准委 员会,其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提出: 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 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同时定义:内部环境是 影响、制约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诸因素的总称。
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 企业的内部环境犹如内部控制的根
基,如果根基不牢固,再漂亮的建 筑也不会长久。 不重视内部环境建设,就失去内部 控制生存发展的基础。
Your site here

内部控制5要素的名词解释

内部控制5要素的名词解释

内部控制5要素的名词解释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于保护资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防范风险,并提高组织的效率和透明度。

内部控制的实施离不开五个关键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组织中的整体行为氛围和价值观。

它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道德和伦理标准、员工参与程度以及组织结构和责任分配等。

一个积极健康的控制环境可以促使员工遵守规范、执行内部控制措施,并更好地防范风险。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第二个要素,是识别、评估和管理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这些风险可以是内部的,如员工不诚信或内部程序存在漏洞;也可以是外部的,如经济衰退或法规变化。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来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针对风险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流程。

控制活动可以包括预防控制、检测控制和纠正控制。

预防控制旨在防止错误和不当行为的发生,如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检测控制关注于及时发现错误和不当行为,如内部审计和实施内部监控。

纠正控制是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的措施,如制定纠正措施和处罚措施。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信息和沟通应该畅通无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流通。

组织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可靠存储和传递,以支持决策和监督。

监督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个要素,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种手段。

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外部审计等方式来实施。

它旨在识别内部控制的缺陷和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监督还可以促使组织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果,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是有效推动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全面、协调地运用这些要素,企业才能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
1. 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氛围和文化,包括管理层的道德价值观、伦理标准、风险意识和行为规范等。

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促使员工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并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

2. 风险评估:指企业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确定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评估其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3. 控制活动:指企业为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和操作程序。

控制活动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和程序、建立适当的授权和责任制度、设立内部审计和监控机制等。

通过控制活动,企业可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并及时纠正和预防潜在的错误和失误。

4. 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过程。

信息与沟通要素包括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

通过有效的信息与沟通,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业务活动的情况,进行决策和监控,并及时纠正和预防问题的发生。

5. 监督与评价:指企业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评价和改
进过程。

监督与评价要素包括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通过监督与评价,企业可以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估,并及时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这五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和框架,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管理风险和提高绩效。

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预定目标,为维护自身的健康、稳健发展,采取一系列软硬措施,增强对各类资源和活动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通讯以及监督机制。

第一要素是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业务道德和行为准则等因素。

企业应鼓励员工遵守道德规范,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企业文化。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组织架构和责权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要素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涉及到企业对内外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

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策略。

例如,企业可以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如风险矩阵和风险图谱等方法,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和定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要素是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和业务处理过程。

企业应制定一套完整的流程和规范,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

例如,企业可以采取现金管理措施,设立资金池和控制支付权限,以确保现金流的正常运作和安全性。

第四要素是信息与通讯。

信息与通讯是指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确保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沟通畅通。

企业还应建立各种内部报告和沟通机制,及时反馈业务信息和风险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要素是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合规性的监督和检查。

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的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此外,企业还应接受外部审计的监督,由独立第三方对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评估。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通讯以及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指导,帮助企业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和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就像是企业的“免疫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防止欺诈、舞弊等不当行为的发生。

同时,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和低效率的流程。

从财务角度来看,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此外,内部控制还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涵盖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等方面的内容。

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在原则方面,强调了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全面性要求内部控制覆盖企业的各项业务和事项;重要性则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制衡性通过职责分工和流程设计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适应性要求内部控制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成本效益原则则确保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不超过预期带来的效益。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帮助企业识别和分析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则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配套指引的具体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指引,包括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与监督的基石,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和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是关于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它们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

内部控制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运作中建立的一套制度和制度,旨在保障资产安全、数据准确性、经济有效性以及遵守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管理层的风险意识、管理层对控制的承诺和行为、组织的结构以及人员等因素。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有效地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企业需要对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重要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制定和执行各种控制措施,确保企业在日常运作中遵守内部规定和法律法规。

控制活动涉及各个业务流程和部门,包括审计、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保证信息流通畅通、管理层得以准确决策。

监督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个要素,它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由内部审计、管理评审等机构实施,外部监督由各种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实施。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据这些要素企业可以逐步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国际惯例,建立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五个要素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也同样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任何企业都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产安全、信息准确和合规运作。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會[2008]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會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會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會计法》和其她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以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地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她单位可已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地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會、监事會、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地、旨再实现控制目标地过程.内部控制地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地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再全面控制地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再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時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地变化及時加已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已适当地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地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地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時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地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對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以相应地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再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時、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地信息,确保信息再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文件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文件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文件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组织机构、人员、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所采取的制度、政策和程序等措施,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

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制订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文件是必要的。

二、规范文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范文件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政策和程序等基本要求,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本规范文件适用于所有企业,无论其规模和性质如何。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1.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管理层的价值观、道德风险、组织结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因素。

企业应建立积极健康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

2.风险评估和控制企业应对自身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

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及时发现、分析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和防止风险带来的损失。

3.控制活动企业应建立并执行适当的控制活动,包括审计、审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预算管理、分析和监控等活动。

企业应明确控制活动的目标和职责,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执行,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4.信息和沟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企业应建立交流渠道,确保信息的流动畅通,使各级管理者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以便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相应措施。

5.监督和评价企业应建立监督和评价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企业应建立独立、客观的评价机构或委员会,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第三方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四、其他规定1.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档案,记录和保留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政策和程序等文件,并定期进行备份和归档。

2.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培训机制,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

简述内部控制及其构成要素

简述内部控制及其构成要素

简述内部控制及其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机构内部的管理系统,旨在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优化企业资源利用、保护企业资产和防止非法活动。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整体控制氛围。

它包括管理层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管理层对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承诺和支持。

有效的控制环境可以建立起员工信任、合作和持续改进的文化。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这包括对潜在风险的预测和评估,以及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的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来降低潜在风险。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管理风险并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这些控制活动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探测性控制。

预防性控制是通过预防错误或非法行为的发生来管理风险,而探测性控制是发现错误或非法行为并及时采取行动的控制措施。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要素。

它涉及从外部和内部收集、记录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有效的信息与沟通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以便管理层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5. 监督:监督是持续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过程。

这包括内部审计、监督委员会和管理层自我评估等方面的活动。

通过监督,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控制缺陷,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来改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中国内部控制“五要素”

中国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理论有很多种,在中国需要执行的是规范文件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俗称为中国“五要素”模型内部控制体系。

在内部控制广泛的理念下,实际工作中,还是应缩小范围,按照中国内部控制“五要素”模型,来设计、运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

“五要素”指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基本要素。

这五个要素相辅相成、综合作用,共同构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中,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内部监督则是持续改进的提升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一、“五要素”与应用指引的关系内部环境,涉及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应用指引内容。

风险评估,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风险评估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所列主要风险,对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对策略过程。

控制活动,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指引中的控制措施。

信息与沟通,涉及内部信息传递、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等相关应用指引内容,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等内容。

内部监督,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有关内部监督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有关日常管控的规定的内容,重点关注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等监督作用。

二、“五要素”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在公司层面,还是所在工作岗位的角度,如果说到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就应该从思路上按照“五要素”检查一遍。

它所涉及的内部环境要素,如是否需要成立专门组织负责事项的管理;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考虑了人员工作胜任能力与培训没有;考虑了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保节约、员工权益保护等事项没有。

它所涉及的风险评估要素,我们工作任务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导致可能不能实现目标的风险识别出来没有,风险分析是否清晰、相关,有没有应对的能力,设想应对的措施是否应对恰当。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_控制环境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_控制环境要素
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 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一)治理结构层面的风险判别
1.股东大会是否规范而有效地召开,股东是否可以通 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
2.企业与控股股东是否在资产、财务、人员方面实现 相互独立,企业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是否贯彻平等、 公开、自愿的原则;
3.对与控股股东相关的信息是否根据规定及时完整地 披露;
法人所必备的组织基础。
的管理人员及其由各专业人员
具体是指企业根据相关的法
律法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 功能的法律实体及其相关的法 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企业能 够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拥有特 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以保
组成的管理团队,针对各项业 务功能行使决策、计划、执行、 监督、评价的权力并承担相应 的义务,从而为业务顺利开展 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组 织机构的支撑平台。
3.国有独资企业的治理结构设监
督管理机构委派
监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 会选举产生。
监事会主席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监事 会成员中指定产生。
4.外部董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名推荐, 由任职公司以外的人员担任。
外部董事在任期内,不得在任职企业担任其 他职务。
(4)是否明确界定各机构和岗位的权利和责 任,不存在权责交叉重叠,不存在只有权利而 没有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的情况等。
(二)内部机构的运行
2.内部机构运行的高效性 (1)内部各机构的职责分工效率
是否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调整。 当企业面临重要事件或重大危机时,各机构间表现出的职
责分工协调性,可以较好地检验内部机构运行的效率。
(1)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 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 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 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 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 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内部控制五要素和十八项应用指引的关系

内部控制五要素和十八项应用指引的关系

内部控制五要素和十八项应用指引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五要素和十八项应用指引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指南,其关系密切,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企业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本概念1、控制环境:是指形成在企业内部的风气、氛围和价值观,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贯穿内部控制的全过程。

2、风险评估:是指企业依据自身的内外部环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推测,探寻、识别和分析风险的过程。

3、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在内部控制框架中,按照规定的政策和程序,为实现公司目标和使企业正常运作,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4、信息与通讯:是指企业应运用所有相关的信息,并及时传达信息,使内部控制体系保持一定的有效性。

5、监督:是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持续监督、检查和评价,并对内部控制提出改进和发展意见的过程。

二、十八项应用指引的基本概念1、组织的目标设置和计划:指引组织应当建立和实现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适宜的计划。

2、相关方理解:指引组织应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充分理解和照顾各相关方的利益,形成和谐的企业环境。

3、风险识别:指引组织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识别并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4、控制活动设置:指引组织应当合理设置控制活动,并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框架。

5、信息和交流:指引组织应当认真管理信息,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机制。

6、内部控制的监督:指引组织应当不断完善内部监督部门的设置和职能。

7、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指引组织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设计内部控制体系并逐步完善。

8、内部人员和资源管理:指引组织应当合理分配内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为内部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9、管理的思维方式:指引组织应当积极树立科学的管理思维方式,并推行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10、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指引组织应当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

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根据基本规范制定,是对企业有效执行基本规范作出的具体规定和应用说明。

第三条本规范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会等类似的决策、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一)企业战略; (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三)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四)资产的安全完整; (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

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

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但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基本要素: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管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规范的背景及框架介绍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的背景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第27条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①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②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③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④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财政部从2001年开始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1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发布《基本规范(试行)》(2001)和涉及货币资金(2001)、采购与付款(2002)、销售与收款(2002)、工程项目(2003)、担保(2004)、对外投资(2004)的六个具体控制规范,同时印发了固定资产、存货、筹资、成本费用、预算等控制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9月7日制定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5年1月,银监会又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2003年12月,审计署发布第5号令《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简称《准则》),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准则》借鉴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

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2005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发布《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等法律法规,制定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全文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008年6月28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公司实施.以下是全文: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中直管理局,铁道部、国管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管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附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控制环境要素篇
2020/9/12
1
控制环境要素
一、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二、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三、人力资源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四、企业文化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五、社会责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基本权益。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业
务需要和控制要求,选择适合
本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类型。
2020/9/12
6
组织架构的风险(设计和运行) (一)治理结构层面的风险 主要风险: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
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 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层面的风险 主要风险: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
2020/9/12
10
(四)内部机构层面的风险判别
5.关键岗位员工是否对自身权责有明确的认识, 有足够的胜任能力去履行权责,是否建立了关 键岗位员工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
6.企业是否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 体员工的权限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对授权情况 是否有正式的记录;
7.企业是否对岗位职责进行了恰当的描述和说 明,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情况;
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组织架构指引的作用 :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
核心是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
2020/9/12
5
组织架构的本质
——治理结构与内部机构
治理结构
内部机构
——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 ——企业机构层面的组织架构
治理结构是企业成为可以与 内部机构是指企业根据业务
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 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2020/9/12
7
(一)治理结构层面的风险判别
1.股东大会是否规范而有效地召开,股东是否可以通 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
2.企业与控股股东是否在资产、财务、人员方面实现 相互独立,企业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是否贯彻平等、 公开、自愿的原则;
3.对与控股股东相关的信息是否根据规定及时完整地 披露;
4.企业是否对中小股东权益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使中小股东能够和大股东同等条件参加股东大会,获 得与大股东一致的信息,并行使相应的权利;
5.董事会是否独立于经理层和大股东,董事会及其审 计委员会中是否有适当数量的独立董事存在且能有效 发挥作用;
2020/9/12
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
《组织架构》
2020/9/12
3
组织架构 :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
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 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 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 要求的制度安排。
组织架构的核心 :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
2020/9/12
4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
舞弊风险。 2004年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
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 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8.监事会的构成是否能够保证其独立性,监事能力是 否与相关领域相匹配;
9.监事会是否能够规范而有效地运行,监督董事会、 经理层正确履行职责并纠正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10.对经理层的权力是否存在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2020/9/12
9
(四)内部机构层面的风险判别
1.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是否考虑经营业务的性质, 按照适当集中或分散的管理方式设置;
2020/9/12
8
(三)治理结构层面的风险判别
6.董事对于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是否有明确的认知,并 且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时间来勤勉、诚信、尽责地 履行职责;
7.董事会是否能够保证企业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 制,审批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并定期检查、评价 其执行情况,明确设立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承受度,并 督促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8.企业是否对权限的设置和履行情况进行了审 核和监督,对于越权或权限缺位的行为是否及 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2020/9/12
11
三、组织架构的设计
(一)组织架构的设计要求
企业在设计组织架构时,必须考虑内部控制的要 求,合理确定治理层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责任 并建立恰当的报告关系。
——既要能够保证企业高效运营,又要能适应内 部控制环境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外部主体发生各项经济关系的 发展需要,分别设置不同层次
法人所必备的组织基础。
的管理人员及其由各专业人员
具体是指企业根据相关的法
律法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 功能的法律实体及其相关的法 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企业能 够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拥有特 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以保
组成的管理团队,针对各项业 务功能行使决策、计划、执行、 监督、评价的权力并承担相应 的义务,从而为业务顺利开展 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组 织机构的支撑平台。
(二)组织架构的设计.符合管理控制要求; 4.能够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2020/9/12
12
四、企业治理结构的设计
1.企业治理结构设计一般要求
治理结构涉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 会和经理层。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 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 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明确董事会、监 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 则和工作程序等。
2.企业是否对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 的职责权限、组织的运行流程等有明确的书面 说明和规定,是否存在关键职能缺位或职能交 叉的现象;
3.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是否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 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4.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计与运行是否适应信 息沟通的要求,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在 各层级、各业务活动间的传递,有利于为员工 提供履行职权所需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