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山前泥石流特征及理论计算

合集下载

泥石流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

泥石流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

价分析受灾体条件 , 易损性是 由社会经济条件和受灾体 直接条件两方面基本要素构成。 滑坡灾害风险分 析不仅要 与滑坡灾 害机制研究 相结 合, 更重要 的是与灾 害破坏的工程及经济分析相结合 。易 损 }评价涉及到受灾体类型划分 、 生 受灾体损毁数量和损毁 程度的 统计、 受灾体价值损失率的计算等。滑坡灾害的损 失评价是在滑坡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的, 其损失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预测滑坡灾 害经济损失需根据滑坡灾害特点计算期望损失值。
行评 价 , 进行 累加 , 出评 价 区的期望 损失 。即 : 然后 得
S口 (面一∑S g ) (点 ) () 9
通 过危 险 l分 析评价 滑坡 的致灾 的条件 , 生 通过 易损性评
式 中 : (面 S ——评 价 区滑坡灾 害期望 损失 ; 5 —— 评价 区各滑坡灾 害点 损失 。 (点 这种方 法虽然 简 便实 用 , 如 果评 价 区范 围较 大 , 但 灾 害点较 多时 , 以逐 点 进行 损 失 评价 , 时 只 能在 专 难 此
泥石流的容重是很关键的参数 , 除对泥石流体的性 质起 决定 性 作 用 外 , 直 接 影 响 工 程 的规 模 和经 济效 还 益[, 1 获得 泥石 流容重 的方法 主要 有两种 。 ] 2 1 1 现场试 验取得 泥石 流容重 .. () 1现场调查试验法: 现场请当地 曾亲眼看见过该 沟 泥石 流暴发 的居 民多 人 次 , 需 要 测试 的沟 段 , 取 在 选 有代 表性 的堆 积物搅 拌成暴 发 时的泥石 流流体 状态 , 进 行样 品鉴定 , 然后分别测出样 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 , 按
门勘察基础上, 采用平均危害面积比率和灾害平均活动
概率 ( 或平 均发展 速率 ) 析评 价滑坡 灾害期 望损 失 。 分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应用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应用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应用云县马家沟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是一个山区地形,并且地处靠近季风气候带的地区,因此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以下是对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以及治理措施应用的分析。

一、泥石流特征1. 规模较大:马家沟泥石流的规模较大,容易造成严重的灾害。

2. 破坏性强:泥石流冲击力大,容易破坏河道两岸的建筑物和农田,对经济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3. 源头多样化:马家沟泥石流的源头有降雨引起的山洪泛滥、土地开垦等多种因素。

4. 频发性高:由于地形复杂,降雨较多,马家沟泥石流的频发性较高。

二、泥石流成因分析1. 山体地质条件:马家沟地区多为强风化的泥质岩层,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坍塌等现象。

2. 气候条件:马家沟临近季风气候带,降雨较多,使得山区土壤饱和,易发生泥石流。

3. 土地开发行为:过度开发山区土地,砍伐植被,破坏了地表的保护覆盖层,造成山体裸露,增加泥石流发生的风险。

三、泥石流治理措施应用1. 植被恢复:进行山区植被恢复工程,采取封山育林、植被防护等措施,增加地表的保护覆盖层,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2. 耕地整治:对马家沟区域内的耕地进行整治,修建水利设施,加强耕地的防护工程,减少农田灾害损失。

3. 河道整治:对马家沟河道进行疏浚、加固,加强堤防的建设,减少泥石流冲击对河道的破坏。

4. 监测预警: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在马家沟地区设置监测点,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提前预警,组织疏散人员。

5. 安置搬迁:对于频繁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地区,采取安置搬迁的方式,将居民迁至安全地带,减少灾害损失。

马家沟泥石流的特征及成因与地质、气候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治理措施应用涉及恢复植被、整治耕地和河道、监测预警以及人员安置搬迁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治理和综合措施的应用,可以减少泥石流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某泥石流区域基本特征情况介绍

某泥石流区域基本特征情况介绍

某泥石流区域基本特征情况介绍泥石流基本特征1 泥石流沟域特征1.1 沟域形态####沟沟域形态近似矩形,沟域平均纵向长度4.7km,平均宽度1.5km,沟域面积6.8km2,沟域分布较对称,沟域最高点位于北西侧,高程1827m,最低点位于鱼溪沟汇入白沙河口,高程860m,相对高差967m。

##沟发育有一条支沟玉溪沟,长2.7km,宽50-80m。

1.2 沟道特征(1)主沟沟道特征##沟总体上为深切割“V”型谷,总体上具有岸坡陡峻,切割深度较大的特点。

主沟纵长 4.7km,主沟沟头最高点高程为1680m,沟口与白沙河交汇处高程为860m,相对高差800m,主沟平均纵坡降170‰,其中上游与支沟一交汇处以上沟段纵坡陡峻,平均纵坡336‰,而以下沟段总体上纵坡略缓,平均纵坡68‰。

##沟上游较为狭窄,从支沟一至沟口沟段逐渐变宽,下游宽度一般可达50~150m,但局部地段也较为狭窄,形成宽窄相间的变化特点。

照片 1 主沟上游全貌照片 2 主沟下游沟道(2)支沟道特征支沟一沟谷狭窄,纵坡陡峻,水动力条件良好,4.20地震后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松散固体物源丰富,泥石流易发程度较高,支沟泥石流为鱼溪沟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较丰富的物源补充和动力条件。

支沟一泥石流沟道均不同程度受揭底冲刷严重,沟道下切深度为1-3米。

沟道下切后,沟壁垮塌严重,垮塌物质均参与泥石流运动。

照片 3 沟道切割严重照片 4 坡面侵蚀严重照片 5 沟道特征照片 6 支沟一全貌2 泥石流危害##沟为稀性泥石流沟,于2006年7月14日爆发大规模的泥石流,泥石流最高洪水位高出路面1m,位于沟边的2户木结构房屋冲毁并带走2个人,位于沟岸两侧的房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照片 7 威胁煤厂照片 8 威胁居民房屋照片 9 威胁居民房屋照片 10 威胁居民房屋2.1 泥石流危险区范围##沟泥石流危险区范围主要为沿沟两岸预测最高泥位线以下区域及支沟泥石流威胁区域。

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空间和时间分布及其与降水特征的关系

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空间和时间分布及其与降水特征的关系

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空间和时间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姓名:穆丽冰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班级:高一五班1.研究动机:大理的悠远,丽江的柔软,时光打磨着记忆,若是人间有一处春色让人流连,便是七彩云南。

在这个暑假我准备和爸爸自驾游去云南,去看一看这个人间“秘境”。

但是云南频发的滑坡泥石流事故,总让人心生不安。

从云南昭通事故到镇雄泥石流灾害,从贡山事件到丽江惨剧,滑坡泥石流夺走了无数人鲜活的生命。

其造成公路大面积塌方,铁路、桥涵造毁坏等严重事故,更是为出游云南带来巨大危险。

所以,我想要深入了解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想知道与当地降水特征的关系。

以此在天气变化时,能及时做好应急准备,为出游的安全提供保障。

2.研究目的:①了解云南滑坡泥石流空间分布与演变的特点②探究云南降水、大雨、暴雨之间的关系③寻找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年际变化特征3.研究方法: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当地天气降水信息、咨询老师及长辈、用数据图表分析归纳4.研究内容(1.)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云南省气象台 2001 - 2005年收集的滑坡泥石流资料,分析了这五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空间。

分布特征 (图 1 ( a ) ) ,并与云南暴雨日数分布 (图 1 ( b ) )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云南滑坡泥石流分布的总趋势是西多东少,西北多,东南少。

这种分布与云南地形、地貌有着密切的关系。

云南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4000米;云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米~2200米;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逐渐和缓,平均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1)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1)

泥石流的力学特征(1)容重泥石流静力学特征主要指泥石流体或浆体的容重、含水量、物质组成、流变特征、化学性质及其静力特征等。

在一般地区出于泥石流的突发性、冲击力大等条件所限,难以直接测得天然泥石流容重。

一般采用现场调查试验法进行泥石流容重的测定,即在现场请当地亲眼看见泥石流暴发的居民多人,在需要测试的沟段,选取有代表性的堆积物搅拌成暴发时泥石流流体状态,进行样品鉴定,然后分别测出样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求出泥石流流体容重。

在无法取得代表性样品时,根据《规范》中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标准,对某泥石流沟进行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详见表4-3),按照《规范》中附表“数量化评分(N )与重度、(1+Φ)关系”,可以得到泥石流的容重。

本报告采用后一种方法,查表得到泥石流的容重为m3。

(2)泥石流流速泥石流的流量是泥石流重要的特征值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强度,规模和流体性质,而且决定着防治泥石流工程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

因此,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参数。

流速VC 按照铁道部推荐的稀性泥石流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 a 1——泥石流中含沙量变化引起的流速修正系数,()5.0111+Φ=H a γ;R ——水力半径(m),2.5m ;IC ——泥石流水力坡度(‰),用沟床纵坡代替;n ——清水河床糙率系数;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c H c γγγγω--=Φ;c γ——泥石流容重(t/m3),为m3;w γ——清水容重(t/m3),m3;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t/m3)。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为s 。

(3)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量计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雨洪法;二是形态调查法。

①雨洪法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断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 (计算方法查阅四川省水文手册),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式计算泥石流流量: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 );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3/s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查《规范》附表,值为;c γ——泥石流容重(t/m3),为m3;w——清水的重度(t/m3),为;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HDC ——泥石流堵塞系数(见表3-8),可查经验表为。

云南贡山8·18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分析与启示

云南贡山8·18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分析与启示
-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l o g y 工程地质学报 1 0 0 4 9 6 6 5 / 2 0 1 5 / 2 3 ( 3 ) 0 3 7 3 1 0 D O I :1 0 . 1 3 5 4 4 / j . c n k i . j e g . 2 0 1 5 . 0 3 . 0 0 2
属于特大型黏性 泥 石 流;泥 石 流 在 距 沟 口 2 5 k m 的 弯 道 处 超 高 现 象 比 较 明 显, 其高度为 4 1 m , 泥石流整体冲击力为 6 4 0 1 k N , 单块块石最大撞击力为 4 9 1 2 7 t f ;东月各河泥石流具有“ 高落差、 大坡降、 窄峡谷、 大体量、 高速度、 远距离” 的特点, 其隐蔽性、 突发性和破坏性极强, 属于典型的“ 高位” 泥石流。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运动特征分析, 可为整个怒江流域, 乃 至西南高山峡谷区“ 高位” 泥石流灾害的早期识别、 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南贡山 形成机理 特征分析 高位泥石流 中图分类号: P 6 4 2 文献标识码: A
A b s t r a c t T h ea r t i c l ei sb a s e do nf i e l ds u r v e y ,a n dd a t ao f r e m o t es e n s i n g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I t e l a b o r a t e sg e n e t i c m e c h a n i s m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D o n g y u e g er i v e rd e b r i sf l o wh a z a r d s . I t a n a l y s e st h e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 T h et e r r a i nc o n d i t i o n sa r el o n gd i s t a n c e ,l a r g eg r a d i e n t a n dn a r r o wc a n y o na n ds t r a i g h t c h a n n e l . I t p r o v i d e s ap o w e r f u l t e r r a i nc o n d i t i o nf o r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d e b r i s f l o w . T h e r e a r e a l o t o f l o o s e d e p o s i t s o f u p s t r e a m . T h e yp r o v i d es u f f i c i e n t m a t e r i a l s o u r c e s f o r 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 d e b r i s f l o w . T h ed e b r i s f l o wl a s t e d2 2 7 3s e c o n d . T h e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secret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secret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
1 流量的计算
(1)形态调查法
Qm=Fmum 19.3-1
式中Qm—泥石流流量(m3/s);
Fm—泥石流体的横断面面积(m2);
um—泥石流流速(m/s)。

【例题17】某地平均每11年发生一次泥石流,泥石流流体的横断面面积为20m2 ,泥石流流速为3.5m/s,按形态调查法进行计算,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有关泥石流分类规定,该泥石流为( )。

A、Ⅰ1;
B、Ⅰ2;
C、Ⅱ1;
D、Ⅱ2;
答案:D
【解答】根据题意有:Fm=20m2;um=3.5m/s;
按形态调查法计算:Qm=Fmum=20×3.5=70m3/s;界于30~100 m3/s之间,属于第二个亚类,即Ⅰ2或Ⅱ2;
另外,平均每11年发生一次,属低频泥石流Ⅱ;故应选择Ⅱ2,答案为D。

泥石流运动特征值计算方法-

泥石流运动特征值计算方法-

泥石流运动参数特征值计算方法——以xxxxx村泥石流沟为例摘要:文章在前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治理区泥石流运动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包括泥石流流量、流速、整体冲击力、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并对该泥石流沟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泥石流;运动参数1,前言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由暴雨或上游冰雪消融形成的携带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具有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历史短暂、破坏力强的特点。

沿途冲毁道路桥梁,淹没房屋农田,阻塞河道,在顷刻间造成巨大灾害,应该要注意防范。

泥石流勘查指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测绘、勘探(钻探、物探等)、试验等手段,对泥石流活动区域进行的有关泥石流的形成、活动、堆积特征、发展趋势与危害等方面的各种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与评判,为泥石流防治方案的选择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其中泥石流运动特征值的包括流量、流速、冲击力、弯道超高等,泥石流的这些运动参数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规模、强度和流体性质, 其确定方法和计算结果还直接决定着泥石流防治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

2,治理区概况2.1 治理区位置治理区位于xxxxx西北方向,处于xxxxxx风景区,行政区划上隶属于xxxxx 镇。

中心点坐标为北纬xxxxxx,东经xxxxxx。

该地区分布有S213省道(xxx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2.2 地质环境背景(1)地形地貌:治理区地处燕山南麓,属低山丘陵地区,海拔标高+240~487m。

总体地形北高南低,相对高差90~180m,治理区沟谷发育,呈“V”型及“U”型,谷宽20~60m。

沟谷两侧山体坡度较陡,自然坡度角区约为55~75°,部分岩质边坡近乎直立,沟床纵坡15°,单沟沟谷为南北向,沟谷内第四系坡积,残积物较厚,植被较发育。

图1 治理区地形地貌图(2)地层岩性:治理区一带区域地层,除第四系坡积,洪积层外,主要为侏罗系中上统髫髻山期岩浆岩,成分主要为安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杏仁构造,同时存在少量粗安岩,粗面岩,火山碎屑岩。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1)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1)

泥石流的力学特征(1)容重泥石流静力学特征主要指泥石流体或浆体的容重、含水量、物质组成、流变特征、化学性质及其静力特征等。

在一般地区出于泥石流的突发性、冲击力大等条件所限,难以直接测得天然泥石流容重。

一般采用现场调查试验法进行泥石流容重的测定,即在现场请当地亲眼看见泥石流暴发的居民多人,在需要测试的沟段,选取有代表性的堆积物搅拌成暴发时泥石流流体状态,进行样品鉴定,然后分别测出样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求出泥石流流体容重。

在无法取得代表性样品时,根据《规范》中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标准,对某泥石流沟进行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详见表4-3),按照《规范》中附表“数量化评分(N )与重度、(1+Φ)关系”,可以得到泥石流的容重。

本报告采用后一种方法,查表得到泥石流的容重为m3。

(2)泥石流流速泥石流的流量是泥石流重要的特征值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强度,规模和流体性质,而且决定着防治泥石流工程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

因此,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参数。

流速VC 按照铁道部推荐的稀性泥石流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 a 1——泥石流中含沙量变化引起的流速修正系数,()5.0111+Φ=H a γ;R ——水力半径(m),2.5m ;IC ——泥石流水力坡度(‰),用沟床纵坡代替;n ——清水河床糙率系数;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c H c γγγγω--=Φ;c γ——泥石流容重(t/m3),为m3;w γ——清水容重(t/m3),m3;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t/m3)。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为s 。

(3)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量计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雨洪法;二是形态调查法。

①雨洪法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断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 (计算方法查阅四川省水文手册),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式计算泥石流流量: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 );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3/s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查《规范》附表,值为;c γ——泥石流容重(t/m3),为m3;w——清水的重度(t/m3),为;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HDC ——泥石流堵塞系数(见表3-8),可查经验表为。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流分析及流量求解泥⽯流分析及流量求解1)频率为P 的暴⾬洪⽔流量计算(P Q )泥⽯流峰值流量与沟⾕清⽔洪峰流量有关,⽽清⽔洪峰流量的⼤⼩⼜取决于暴⾬量的⼤⼩。

此次⼀⽚区泥⽯流沟⾕清⽔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式中:P Q —清⽔洪峰流量(m 3/s ) F —流域⾯积(km 2); i —1h ⾯⾬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流与暴⾬同频率、且同步发⽣、计算剖⾯的暴⾬洪⽔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流流量的前提下,⾸先按⽔⽂⽅法计算出剖⾯不同频率下的⼩流域暴⾬洪峰流量,然后选⽤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泥⽯流流量C 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流峰值流量(m 3/s );P Q —频率为P 的暴⾬洪⽔设计流量(m 3/s );C φ—泥⽯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流容重(t/ m 3);S γ—清⽔的⽐重(t/ m 3),取值为1.0;H γ—泥⽯流中固体物质⽐重(t/ m 3),取值为2.65;CD —泥⽯流堵塞系数,取1.1。

利⽤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流出⼭⼝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流流量计算表第三节泥⽯流流速计算泥⽯流流速是决定泥⽯流动⼒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前泥⽯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区各泥⽯流均属稀性泥⽯流,稀性泥⽯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西北地区(铁⼀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2-5)式中:cv ——泥⽯流断⾯平均流速(m/s );c H ——泥⽯流流体⽔⼒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流流⾯纵坡⽐降(‰);α——阻⼒系数。

利⽤以上公式计算的⼀⽚区2条泥⽯流沟峰值流速结果见表5-4。

云南滇西边坡泥石流发生机制分析

云南滇西边坡泥石流发生机制分析

云南滇西边坡泥石流发生机制分析云南滇西地区是一个山高坡陡的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极易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对当地的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于滇西边坡泥石流发生机制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降雨特征和地形条件等方面来探讨滇西边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

首先,滇西地区的地质背景是泥石流发生机制的基础。

云南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碰撞带的边缘,地震频繁,地壳运动活跃。

加之滇西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众多断裂、褶皱和岩层错动现象。

地质断裂破碎了岩石体,岩层的错动加剧了滑坡和崩塌的可能性。

这为滇西边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土壤和岩石的来源。

其次,滇西地区的降雨特征也是泥石流发生机制的重要因素。

滇西地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雨季集中,多为暴雨,降雨量大,频率高。

而暴雨时降雨量激增,过快的降雨将导致地表土壤水分的快速增加,土壤饱和度的上升。

当土壤饱和度达到临界值时,层状或岩体内积水的渗透作用将变得不可逆转,土壤中的颗粒之间被水分完全隔离,土壤的粘聚性和抗剪强度显著下降,从而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发生。

最后,滇西地区的地形条件也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滇西地区地势陡峭,山脉纵横交错,河谷纵深,植被覆盖密集。

而且,在地震和地质活跃的情况下,岩石和土壤的累积侵蚀堆积在陡峭的山坡上,形成了大面积的不稳定土体。

当降雨来临时,受重力作用和陡坡的影响,这些不稳定土体会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因此,滇西边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可以总结为:地质背景的复杂、地震和地质活跃,加之副热带季风气候的暴雨特征和陡峭的地形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泥石流的发生。

这种发生机制在滇西地区频繁出现,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因此,滇西地区应加强对泥石流的预警系统建设和防灾意识的普及,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当地居民的安全。

综上所述,滇西地区的地质背景、降雨特征和地形条件是滇西边坡泥石流发生机制的主要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事件的发生,保护当地的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专家分析云南楚雄泥石流成因

专家分析云南楚雄泥石流成因
失 ?云南 地 质 工 程 第 二 勘察 院工 程 师 李 云 留对 此 作 出 了分 析 。 定 , 本不会发生滑坡现象 。李云 留 基 李 云 留称 罕 见 的 连 续 强 降 雨 是 发 生 对 灾 后 重 建 的 选 址 工 作 表 达 出几 分{ 1 此 次 泥石 流 的 直 接 原 因 。近 一 段 时 问 , 云 “ 寨 处 于 滑 坡 下 侧 .只要 发 生 泥 石 村


专家分析 云南楚雄泥石
云 南 楚 雄 的 洪 涝 滑 坡 泥 石 流 灾 害 是 地 点 坡 度 普 遍 超 过 3 度 。理 论 上 超 过 2 于 山脊 之 上 , 侧 坡 度 小 于 2 5 5 两 0度 , 山 怎 么发 生 的 ?为 什 么会 发 生 如 此 重 大 的损 度 的地 势 即 是 泥石 流 的高 发 区
“ 续 不 断 的 强 降 雨 、过 于 陡 峭 的 地 南 伞 省 多个 区域 普 降 大 到 暴 雨 . 别 是 1 连 特 】 将 是 灾 难 性 的 后 果 , 如 果 将 新 址 选 但 势 和 特 殊 的 地 质 条 件 是 引 发 这 次 地 质 灾 月 1H至 2 日 . 雄 境 内 出 现 了历 史 罕 见 顶 上 , 村 民 取 水 难 度 就 增 大 , 时 楚 那 同 害 的 主 因 。” 云 留 说 。 李 的秋 季 连续 强 降 雨 大 气 过 程 , 次 过 程 全 稼 地 很 远 , 生 活 造 成 很 大 的 困 难 , 此 给
失 ” 。
实 。” 李 云 留称 , 日Fra bibliotek 灾 区仍 在 持 续
他 指 出 , 害 发 生 地 周 围 山体 风 化 层 灾
较 薄 , 被 根 系 浅 , 水 下 渗 到 土 与岩 石 擞 灾 工 作 的 当务 之 急 足 尽 快 把 受 灾 植 雨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应用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应用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应用云县马家沟地区位于云南省的一个山区,由于地理条件特殊,该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本文将针对该地区的泥石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的应用。

云县马家沟地区泥石流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多发性:马家沟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地势陡峭,加之降雨较多,易形成水土流失。

泥石流在该地区较为频繁,每年都会发生多次。

2. 规模较大:由于地势陡峭,泥石流在下山过程中会形成高速的滑坡,带动大量的泥土和石块,导致泥石流规模较大。

3. 速度快:马家沟地区地势陡峭,泥石流下山时会形成高速流动,甚至达到几十米每秒的速度,因此泥石流速度快。

4. 威力大:由于马家沟地区泥石流规模大、速度快,一旦泥石流发生,常常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 地质条件:马家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势陡峭,易于形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2. 降雨条件:该地区雨量较大,降雨频繁,容易导致陡坡的表土剥蚀,进而形成泥石流。

3. 人类活动:过度的滥伐和开垦会破坏植被和土壤结构,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从而加剧泥石流的发生。

对于马家沟地区的治理措施应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 植被恢复:加强对马家沟地区的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植被覆盖来固定土壤,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 坡面整治:加强对坡面的整治工作,包括坡面的覆盖和绿化,以减少坡面的土壤侵蚀和崩塌的可能性。

3. 建设防护设施:在重点地区建设防护堤、拦砂坝等防护设施,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冲击力。

4. 提高预警能力:加强对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马家沟地区的泥石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规模大、速度快和威力大。

其成因主要是地质条件和降雨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为了应对泥石流灾害,需要采取植被恢复、坡面整治、建设防护设施和提高预警能力等治理措施的应用。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估方法研究_唐川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估方法研究_唐川
第 12 卷第 2 期 2000年9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YU NNAN GEO GRA PH IC ENV IRONM EN T R ESEA RCH
文章编号: 1001- 7852- (2000) 02- 0001- 08
V o l112, N o12 Sep 1 , 2 0 0 0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估方法研究Ξ
轻 灾
一次性灾害后果未达到中灾划分标准的
注: 此标准系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第 8 号令, 关于《云南省抗灾救灾暂行规定》, 于 1993 年 11 月 8 日施行 1
2 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估方法
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估是通过综合调查、 统计、 分析等方法, 对其造成的社会经济的危 害情况所作出的判断。 广义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估包括灾前的危险性预测、 易损性评 价和灾后的破坏损失评估、减灾优先性评价。4 种评价的一体化, 构成了防灾、减灾、救灾 的综合管理决策系统。 狭义的灾害损失评估只对已发生的某一次或某一时段的滑坡泥石流 点和区域灾害所造成的社会、 经济、 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判断, 亦称为灾情现 状评估, 可为抢救、 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决策提供直接依据。 本文主要对后者评估方法进行 研究。 211 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 主导性原则。 在客观性和综合性原则指导下, 选择有代表性的、 反映滑坡泥石流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期
唐川等: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估方法研究
划 分 标 准
特大灾
一次性灾害造成所列后果之一: 11 灾区死亡人数 100 人以上 21 灾区直接经济损失 5 亿元以上

泥石流运动特征值计算方法-

泥石流运动特征值计算方法-

泥石流运动参数特征值计算方法--- 以xxxxx村泥石流沟为例摘要:文章在前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治理区泥石流运动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包括泥石流流量、流速、整体冲击力、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并对该泥石流沟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泥石流;运动参数1, 前言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由暴雨或上游冰雪消融形成的携带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具有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历史短暂、破坏力强的特点。

沿途冲毁道路桥梁,淹没房屋农田,阻塞河道,在顷刻问造成巨大灾害,应该要注意防范。

泥石流勘查指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测绘、勘探(钻探、物探等)、试验等手段,对泥石流活动区域进行的有关泥石流的形成、活动、堆积特征、发展趋势与危害等方面的各种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与评判,为泥石流防治方案的选择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其中泥石流运动特征值的包括流量、流速、冲击力、弯道超高等,泥石流的这些运动参数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规模、强度和流体性质,其确定方法和计算结果还直接决定着泥石流防治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

2, 治理区概况2.1治理区位置治理区位丁xxxxx西北方向,处丁xxxxxx 风景区,行政区划上隶届丁xxxxx 镇。

中心点坐标为北纬xxxxxx ,东经xxxxxx。

该地区分布有S213省道(xxx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2.2地质环境背景(1)地形地貌:治理区地处燕山南麓,届低山丘陵地区,海拔标高+240〜487m总体地形北高南低,相对高差90〜180m治理区沟谷发育,呈“ V'型及“LT型,谷宽20〜60m沟谷两侧山体坡度较陡,自然坡度角区约为55〜75° , 部分岩质边坡近乎直立,沟床纵坡15°,单沟沟谷为南北向,沟谷内第四系坡积,残积物较厚,植被较发育。

图1治理区地形地貌图(2) 地层岩性:治理区一带区域地层,除第四系坡积,洪积层外,主要为侏罗系中上统髻髻山期岩浆岩,成分主要为安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杏仁构造,同时存在少量粗安岩,粗面岩,火山碎屑岩。

云南蒋家沟古泥石流特征

云南蒋家沟古泥石流特征
3 1卷第 2期 2 1 8~ 2 2 5负 2 0 1 3 q 3月
文章 编 号 :1 0 0 8—2 7 8 6一( 2 0 1 3 ) 2— 2 1 8—0 8




Vo 1 . 31 , N n . 2 p p 21 8~2 2 5
Ma r ., 2 01 3
研究 场所 , 也 是研 究 古 泥 石流 沉 积 的 理 想地 点 。 对
的泥石 流堆 积物沉 积 特 征 , 初 步 划 分蒋 家 沟 各 泥 石 流活跃 期泥 石流 类 型 , 并 对 比分 析 李 培 基 、 康志成 、 陈 宁生和余 斌所 得到 的关 于泥石 流天 然容 重计算 方 法计 算 出蒋 家 沟在不 同时期 所发 生泥 石流 的天 然容 重¨ 8 I , 推 测蒋 家沟第 四纪 以来 泥石 流 特 征 的总 体
R e s o n a n c e d a t i n g ) 测 年 方法 对 蒋 家沟 6级 台地 的山
收 稿 日期 ( R e c e i v e d d a t e ) : 2 0 1 2— 0 9— 2 6 ; 改 回 日期 ( A e . e e p t e d ): 2 0 1 3— 0 l一 3 1 。
基金项 目( F o u n d a t i o n i t e m) : 中 国科 学 院 知识 创 新 工程 重要 方 向项 目( K Z C X 2一Y w —J S 3 0 5 ) 、 国家重点 基础研究 发展计划 ( 2 0 1 1 C B 4 0 9 9 0 2 ) 和 中国 科 学 院 成 都 山地 灾 害 与环 境 研 究 所 青 年 百 人 团 队项 目 资助 [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i s s u p p o l f e d b y t h e K n o w l e d g e I n n o v a t i o n P r o g r a m o f

云南高原泥石流全域综合防治方法

云南高原泥石流全域综合防治方法

云南高原泥石流全域综合防治方法摘要:泥石流从启动、流通、到堆积,是一个系统过程,因此对泥石流的防治也必须是从泥石流活动的全流域系统规划,整体综合防治。

以往对泥石流的防治更多的是从危害对象的角度考虑局部防治,全域系统防治考虑不足,因此难免出现“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尤其容易忽视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泥石流防治和防洪抗灾一样,下游的防洪减灾必须从上游开始系统考虑,泥石流防治同样必须是全流域系统布局,要在物源区、流通区布局有效的防治工程,沿程合理分配固体物质的分离、停淤,减少入河、入湖泥沙量,从而实现对泥石流沟的全域防治目标和水土保持目标,尤其是实现避免形成堰塞湖灾害链的防治目标。

本文从泥石流全域防治规划的角度,根据泥石流形成活动的基本原理,提出泥石流的全域系统防治的对策和方法,并针对对云南高原山前盆地堆积型泥石流、主干河支流型泥石流和雪域峡谷区泥石流等三类典型泥石流沟的全域防治提出防治目标和防治对策。

关键词:泥石流,泥石流全域防治,水土保持工程,泥石流停淤场所,泥石流清淤机制0引言崩塌、滑坡、泥石流是高山向平原演化过程的自然现象,其中泥石流是上述地貌演化过程物质搬运的重要途径。

地貌演化的自然趋势是必然的,人类防治泥石流的目的只是根据泥石流活动特点,采取科学的干预手段最大限度减缓泥石流的活动强度,减轻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

泥石流从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经历蓄能(势)—启动—高速流动—减速堆积的几个阶段,不同区段对泥石流的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反之泥石流对不同区段的危害也是不尽相同。

泥石流从启动到堆积是一个系统过程,因此对泥石流的防治也必须是从泥石流活动的全流域系统规划,整体防治。

但纵观我国泥石流防治历史现状,存在理论认识、防治目标、技术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以往对泥石流的防治系统性考虑不足,缺乏全域系统防治的理念,更多的是从危害对象的角度考虑局部防治,因此难免出现“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尤其容易忽视对危害对象下游区段的危害和影响。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应用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应用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应用云县马家沟地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山区地带。

由于地形陡峭,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本文将对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的特征、成因分析以及治理措施应用进行探讨。

泥石流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特征主要包括高速流动、强破坏性和泥沙混合物的组成。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具有如下特征:泥石流流速快,一旦发生,流速可达到每小时数十公里甚至更高,对周边环境和建筑造成严重破坏。

泥石流有很强的破坏性,它可以冲毁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的主要组成物质为泥沙混合物,其中泥土、石块、水等成分混合在一起,其流动性很强,加剧了其破坏性。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的成因可以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和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地形陡峭,山坡容易发生滑坡,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易崩塌和滑坡的地层,这些地层容易被雨水和地震等因素所影响而发生泥石流。

气候方面,云县马家沟地区雨量充沛,特别是在雨季,雨水进入山区,增加了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开发、不合理规划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大规模伐木和盗采矿藏导致了植被覆盖和土地保持功能的减弱,增加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生。

针对云县马家沟泥石流的治理措施可以从预防、监测和减灾方面入手。

预防方面,应加强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植被覆盖。

加强植被恢复和植物保护,增强山区土壤保持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监测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各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泥石流的形成和发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减灾方面,应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加强人员培训和知识普及,提供应急避难点和疏散通道,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还可采用地形调整、堰塞湖治理等工程措施,减少泥石流的成因和破坏。

云县马家沟泥石流具有流速快、破坏性强和泥沙混合物的特征,其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某山前泥石流特征及理论计算
[摘要]根据对泥石流的流域特征、泥石流特征和堆积物特征进行分析,该泥石流为准山前沟谷型中~大型稀性砂石型泥石流。

经现场调查试验,科学选取计算参数,采用雨洪修正法(东川泥石流流量公式)和西南地区(铁二院)公式,模拟计算出泥石流设计流量和流速,为泥石流治理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计算结果与该县水利局对2010年8月1日发生泥石流时现场测量最大洪峰流量、流速基本相近,证明理论计算结果可靠。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实例的特征分析和理论计算,为今后坝区边缘的山前泥石流防治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字]泥石流泥石流特征设计流量设计流速
1.泥石流流域特征
该泥石流位于云南省某坝区,流域面积为55.46km2,形似一”鸭梨形”,集流时间短,河道长17.7km。

泥石流流域特征见表1。

2.泥石流特征
⑴泥石流流体特征
据该泥石流1986年7月26日暴发的泥石流情况描述:这次泥石流规模最大,暴发时,有响声隆隆和硫磺气味,地有震感,流体呈稀~稠浆状。

当时所做的现场泥石流浆体试配,泥石流密度为1.53t/m3。

⑵泥石流暴发频率及流量
暴发频率:该泥石流1953年至今,暴发中~大型泥石流8次,平均每7.1年暴发一次;1985年以来暴发6次,平均每4.2年暴发一次。

小型泥石流几乎每年都会暴发,暴发频率有上升趋势。

泥石流流量:该泥石流30年一遇流量为121.48m3/s,50年一遇流量为145.51m3/s,100年一遇流量为173.99m3/s。

⑶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沿河道分布的堆积物,纵坡平缓,坡度45~16.7‰。

平面上泥石流堆积物粒径自上而下变细。

泥石流一次淤积厚度一般大于0.15m,最大2.3m,估算最大一次淤积量≥8.5万m3。

3.泥石流类型
该泥石流堆积扇均位于山前地带,沟谷明显,流体密度在1.32~1.53t/m3间,
为准山前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性质为稀性砂石型泥石流,规模中~大型,目前处于发展期。

4.泥石流发展趋势
近期泥石流有由发展期向旺盛期发展的趋势。

通常中型泥石流三年到十年暴发一次,小型泥石流几乎年年暴发。

5.泥石流设计流量
⑴流体密度(ρc):现场调查试验为1.32~1.53t/m3,取1.40t/m3。

⑵固体物密度(ρh):取2.6t/m3。

⑶堆积物颗粒级配:堆积物粒径20~40cm,最大直径≥1.0m。

粒径>2mm 的占总量的80%。

⑷采用雨洪修正法(东川泥石流流量公式)计算,成果见表2.
据该县水利局对2010年8月1日发生泥石流时现场测量最大洪峰流量为137.67m3/s,相当于50年一遇流量,和理论计算结果QC,2%基本相近,证明理论计算结果可靠。

6.泥石流设计流速:
采用西南地区(铁二院)公式(由于篇幅有限,计算参数选取及分析本文不在累述),计算结果,不同断面位置该泥石流流速(VC)为3.78~6.65(m/s)。

7.结论
⑴该泥石流为准山前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性质为稀性砂石型泥石流,规模中~大型,目前处于发展期。

⑵泥石流的浆液密度为1.40g/cm3,为稀性泥石流,固体密度为2.60t/m3。

松散固体物储量为1164.75×104m3,可移动方量为154.14×104m3。

⑶该泥石流出口断面处泥石流流量QC,3.33%=121.48m3/s,QC,2%=145.51m3/s,QC,1%=173.99m3/s,泥石流流速VC=6.05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