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课文精讲
蜀道难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蜀道难》的段落划分如下:1. 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段,主要写蜀道开辟之艰难。
2.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第二段,主要写蜀道跋涉攀登之艰难。
3. 从“剑阁峥嵘而崔鬼”到“不如早还家”为第三段,主要写蜀地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也即居留之艰难。
以上是其中一种段落划分方式,仅供参考。
不同的读者和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和理解,但无论如何划分,都可以看出《蜀道难》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线索,展现了蜀道的高峻、艰险和险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二、文章赏析《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惊人的笔墨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壮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以下是对《蜀道难》的赏析:诗歌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开头,直接表达了蜀道的高峻和艰险,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接着,诗人以蚕丛和鱼凫的传说为引子,引出蜀道的开辟之难,通过描绘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不怕牺牲、勇于开拓的精神。
诗人以“六龙回日之高标”为引子,引出了蜀道的攀登之难。
他通过描绘山势的高峻、危峭和险要,以及行人的艰辛和危险,将蜀道的艰险和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进一步突出了蜀道的艰险和不可攀越性。
在第三段中,诗人以“剑阁峥嵘而崔嵬”为引子,引出了蜀地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
他通过对剑阁的描写,表现了蜀地的军事重要性和政治复杂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关注和担忧。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行人的劝诫和警告,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蜀道难》以惊人的笔墨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蜀道的艰险和壮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诗歌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线索,贯穿全文,将蜀道的高峻、艰险和险要展现得淋漓尽致。
《蜀道难》剖析
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 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 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 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也就是说李白的这首诗虽托题古调,但诗歌从思想内容到 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全诗写出奇险 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 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篇 紧扣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怪不得诗人初入长安,贺 知章一读此诗就大为赞赏,称之为“谪仙人”。
1.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2. 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3. 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4. 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5.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
6. 西当太白有鸟道
面对
7.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沟通相连8.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 猿猱欲度愁攀援
问你此番入蜀西游什么时侯回来? 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鸟 跟着雄鸟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 哀愁充满空山
听 此 凋 朱 颜 !
蜀 道 之 难 , 难 于
上
青
天
,
使
人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 这话红颜衰谢。
哉 !
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蜀道难教案(附原文)
蜀道难教案(附原文)---------------------------------------------------------------范文最新推荐------------------------------------------------------ 蜀道难教案(附原文)《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作者李白。
诗中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
蜀道难(唐)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1 / 12---------------------------------------------------------------范文最新推荐------------------------------------------------------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一作:也如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教案设计一、导入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
《蜀道难》课文详解
《蜀道难》课时同步详解情境导入是天声撼你,还是你撼天声?风无言,水无语,月色苍凉。
斗酒可以诗百篇,可以玉笛飞声,可以长风几万里,为征夫吹送思乡的梦。
可谁明,玉阶的凄怨?谁知,秋气的冷寂?谁解,蜀道的艰难?黄河之水天上来,能冲开谁的愁结?举杯邀明月,明月也不及你的海量,千杯过后,明月已醉,光影迷乱,只在你的衣衫上飘浮。
对影成三人,一人长啸,一人舞剑,欲砍下满天的银霜。
整体感知文题解读“蜀道难”,古乐府旧题,多写蜀地山路之险峻难行。
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蜀道”,蜀中的道路,是唐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地势险要,难以行走,常用作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
理清思路本诗分为三段,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主线贯串始终。
第1段叹蜀道山势之高。
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
继而从历史角度追溯蜀秦隔绝,不通人烟的时间之久,引出“五丁开山”的典故。
接着写蜀道山势之高、行路之难,上有能使六龙回日的高山,下有回旋的急流,以黄鹤、猿猱这些善于横越攀缘的鸟兽的无可奈何,反衬蜀道之难,又对青泥岭加以夸张的描写,显示蜀道的高耸曲折,难以通行。
第2段叹蜀道之险。
先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句渲染了蜀道凄清的景色,再以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山崖等一系列景物写蜀道的险绝,最后以蜀人的口吻慨叹友人何苦冒险入蜀。
第3段写人事之难。
由剑阁地理位置之险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以毒蛇猛兽杀人吮血喻指叛乱军阀危害百姓,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要及早还家。
最后再叹蜀道之难,使全诗形成首尾呼应之势,结构更加缜密,同时强调了主题。
文章脉络文章主旨这首诗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炽热奔放的感情描写了蜀道之高之险,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饱含着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并透露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蜀道难原文带拼音重点字词翻译及赏析
蜀道难原文带拼音重点字词翻译及赏析蜀道难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1蜀道难课文原文及注音yīxūxī!wēihūgāozāi!噫吁嚱!危乎高哉!shǔdàozhīnán,nányúshàngqīngtiān!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áncóngjíyúfú,kāiguóhémángrán!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ěrláisìwànbāqiānsuì,bùyǔqínsàitōngrényān。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xīdāngtàibáiyǒuniǎodào,kěyǐhéngjuééméidiān。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dìbēngshāncuīzhuàngshìsǐ,ránhòutiāntīshízhànxiānggōulián。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shàngyǒuliùlónghuírìzhīgāobiāo,xiàyǒuchōngbōnìzhézhīhuíchuān。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huánghèzhīfēishàngbúdéguò,yuánnáoyùdùchóupānyuán。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难》课文解析
《蜀道难》课文解析《蜀道难》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对《蜀道难》进行深入解析,从形式、内容和意义等角度进行讲解。
一、形式分析《蜀道难》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分为十四个短句。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述艰难险阻的蜀道以及自己在长途艰辛的征途中的心情变化,体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内容解析1. 第一段(前四句):诗人以“噫”开头,表达自己在蜀道上所遭遇到的艰难困苦,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蜀道的险要难行。
借以表达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悲愤之情。
2. 第二段(第五至八句):诗人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难度,表现出他在征途中顽强奋斗的精神。
其中,“胜地凭何许,苦心爱自申”揭示了诗人困境中依然要坚持下去的决心。
3. 第三段(第九至十一句):诗人通过描绘蜀道上的重重难关,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品质。
通过“九曲黄河万里沙”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对人的考验。
4. 第四段(第十二至十四句):诗人写道“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何人”。
通过写景和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抒发了他追求理想的执着和坚守的精神。
这也是整首诗的高潮,体现了诗人永不放弃追求的信念。
三、意义阐释《蜀道难》以艰难险阻的蜀道为背景,通过描绘蜀道上的危险和困难,以及自己在征途中的坚持和抗争,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首诗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以山川险峻的蜀道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逆境与挑战的思考和感悟。
《蜀道难》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艰苦征途的诗歌作品,更是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它鼓励人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惧艰难,坚持努力,勇往直前。
综上所述,《蜀道难》是一首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诗歌作品。
通过对蜀道的描绘和自己在其中的心情变化,诗人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这首诗历久弥新,激励着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
《蜀道难》课文解读
《蜀道难》课文解读《蜀道难》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辞章。
它描绘了古代蜀道的险峻和艰苦,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恢弘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文将对这首著名的诗歌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蜀道难》的整体结构和节奏。
整首诗由九个句子构成,每句都以“川”字开头,形成了一种韵律感。
这种韵律感使整首诗更加凝练、有力,引导读者进入作者的叙述。
《蜀道难》以“川”字开头的九个句子中,前四句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艰苦,后五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中所展现的蜀道的艰险和自然景观。
诗中描绘了蜀道的险峻、道路的狭窄以及崎岖的山路等。
这些描述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环境的恢弘和威严。
蜀道的险峻和艰难也象征着人生的挑战和困难,使得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产生共鸣。
在后五句中,作者通过对蜀道的描绘引出了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将人生比作一段艰难而险峻的蜀道,表达了对人生挑战的担忧和对前途的迷茫。
然而,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作者依然鼓励自己要努力前行,不畏艰险。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除了描绘蜀道的险峻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外,李白在《蜀道难》中还融入了儿女情长的情感。
在诗的倒数第三句中,作者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呼唤着心中的挚爱,这使得整首诗更具感人之处。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作者的思想更加贴近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结尾处,作者用朴素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流转和命运的思考。
他将人生的起伏比作浩荡的长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叹。
这样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禁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
通过对《蜀道难》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这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对险峻山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挑战和困难的思考。
同时,诗中融入了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使得整首诗更具感人之处。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蜀道难
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 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25 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理想很快破灭,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 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 逍遥,最后客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及绝句为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前 者多用乐府古体而出新意,如《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后者多 为七绝,如《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有《李太白集》 传世。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 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玄 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时所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 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 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在诗中,作者极 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 廷的注意。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 关怀。
◇
《蜀道难》
画 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响彻于天地之间。雄奇
解 的想象,展示的是一幅曲折绝 险的古道画面;夸张的手法,
文 使读者在吟诵中生出身临其境之感。蜀道天险,留给世人
意 的是玄想与惊心魂魄;长吁短叹,幻化出人生的感慨与世
◇ 事的艰难。李白,一个为诗而生的天才。
2023最新-蜀道难高中课文原文优秀3篇
蜀道难高中课文原文优秀3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以下是壶知道美丽的帮大伙儿整编的蜀道难高中课文原文优秀3篇,欢迎参考。
赏析:篇一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
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
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
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
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
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
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
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
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赏析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解析】C项,比喻说法错误,应为夸张、衬托。
【答案】C
整体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8]
4.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答案】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艺术地展现了古老的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为此,诗人运用了以下手法,使文章气象宏伟:
5.指出下面句子
的句式特点。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赏析
蜀道难
关于蜀道难的课文赏析
1、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 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3、《蜀道难》的浪漫主义特点: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
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
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
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全诗的骨干。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
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
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课文赏析《蜀道难》原文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及注释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教育资料】《蜀道难》课文赏析学习专用
《蜀道难》课文赏析《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不朽杰作。
《蜀道难》本为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李白此诗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
此诗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见解不一,我认为它与政治现实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诗歌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和酝酿着衰败、变乱的危机。
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
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而发,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
唐代殷称赞此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后,鲜有此体调”。
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赞者数四,号为‘谪仙’”。
这是一首让古今文人拍案称奇的诗章。
诗歌开篇即凭空起势,骤响彻天。
诗人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来突出蜀道之难,诗句气势磅礴,使读者在心目中对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线(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具体写蜀道之难。
先写蜀道开辟之难。
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
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写蜀道旅途之难。
以“六龙回日”的神话和想像,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反衬,用悲鸟、子规作烘托,极写山的高峻奇险;以“冲波逆折”“飞湍瀑流”的直接描写,用“崖转石万壑雷”的夸张手法,极写水的湍急凶险。
继写蜀道人事之难。
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诗人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文末的结语写蜀道之难导致的结果。
行人望蜀兴叹,徒唤奈何,言有尽而意无穷。
蜀道难的评价
蜀道难的评价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蜀道难》:“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确实,以神奇莫测之笔写就的《蜀道难》,以其瑰丽的色彩、奇幻的意境、磅礴的气势,集中反映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是其众多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名篇之一,是富有高度浪漫主义色彩的千古绝唱。
“《蜀道难》比较难,不是这个路很难,是这首诗真的是比较难一点。
”蒋勋语如何引领学生攀援这等的险峻高耸,去感悟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去体味诗人灵魂的飞动和落落大方自由的胸襟气度,捧读本期镜头来稿前,我暗自思量。
是抓一唱三叹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错,这一千古流传的慨叹名句正是全诗总纲性的诗句,也是诗人感情的爆发、延续和收束。
这一中心句的三次出现,在全诗的层次结构、感情凝聚、气氛渲染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教学由此句入,确实是思路清晰,步骤鲜明,重点突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
这样,我们也可以从“噫吁嚱,危乎高哉”“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三句突破,如此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并了解诗的大意也是颇具匠心。
或者,就抓“蜀道之难”的“难”字,顺“难”字走入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去感受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或者,引导学生去探访诗仙诗里的仙气,从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入手,去感受到诗歌强大的艺术冲击力。
如此等等,都是《蜀道难》极好的教学设计。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极难的蜀道,可还有什么走法?我在张晓春老师的镜头前驻足。
短短千字,说的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一咏三叹,却因一道朴素的仿写题唱出新意。
我们都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的作用,教学中也多会很细致很深刻去分析《蜀道难》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以及相关思想内涵。
张老师却是化教师讲解为学生仿写,“不仅做了一道仿写题,而且更深入地探讨了诗歌内涵,也训练了准确、精练地选词炼句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文《蜀道难》鉴赏
高中语文课文《蜀道难》鉴赏《蜀道难》是一篇千古名作,收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课文《蜀道难》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蜀道难》鉴赏整体评析这首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
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
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
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
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
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
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
”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
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
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蜀道难》课文简析
精选教育课件
9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
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 形式。
(3)夸张的作用: 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精选教育课件
3
为动用法,指动词和宾语之间存在着“为宾语怎样”的 关系,这样的动宾关系称作为动关系。其中,表示为动关系 的动词叫做为动词。
为动词大多是不及物动词,也可以是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和形容词。由于为动关系的宾语可以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 为的目的、原因或涉及的对象等,所以根据具体语境可将为 动关系的“为”译成“为了”“因为”“向”“对”“替” 等。
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
境氛围,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确实难于上青天。
精选教育课件
14
8. [对应考点二]请赏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妙处。 [提示] 连峰去天不盈尺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山峰之高; “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 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 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 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 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 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气势,使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 登峰造极的地步,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精选教育课件
15
鉴赏诗歌语句妙处 解读:进行诗歌语句鉴赏,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 歌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 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 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 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 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 境。
3.1《蜀道难》
膺
yīng
喧豗 huī
峥嵘 zhēng róng
吮血 shǔn
秦塞 sài 扪参历井 mén 巉 岩 chán 砯崖 pīng
崔嵬 cuī wéi 咨嗟 zī jiē
鱼凫
shēn
飞湍 万壑 萦岩峦
fú
tuān hè yíng
整体感知
请找出诗中点题的诗句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 此凋朱颜!
亲:形作名,亲信 咨嗟:叹息
内容解读
本节主要写了蜀道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角度突出这 一特点?
西晋张载《剑阁铭》:“形胜 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 之地,匪亲勿居”
险
要
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 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
社会险恶 易生战祸 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
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
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内容解读 第三段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 止于广元棋盘关,全长约450公里。古蜀道历史悠久,至 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 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N
太白山 长安
青泥岭
秦岭剑阁 大巴山
青 藏 高
蜀 中
成 都
巫 山
长江
原
云贵高原
山 脉
正音
噫吁嚱 yī xū xī 猿猱 náo
相传这种鸟是上古时代蜀地的一个帝王变的。 这个帝王人称望帝。名字叫杜宇。他做皇帝后 励精图治,非常有德能。后来蜀地发大水,他 的丞相治水有功,他自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 丞相,就传位于丞相,独自归隐离去,传说在 蜀国亡国之后,皇帝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 哀婉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不朽杰作。
《蜀道难》本为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李白此诗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
此诗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见解不一,我认为它与政治现实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诗歌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和酝酿着衰败、变乱的危机。
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
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而发,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
唐代殷称赞此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后,鲜有此体调”。
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赞者数四,号为‘谪仙’”。
这是一首让古今文人拍案称奇的诗章。
诗歌开篇即凭空起势,骤响彻天。
诗人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来突出蜀道之难,诗句气势磅礴,使读者在心目中对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线(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具体写蜀道之难。
先写蜀道开辟之难。
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
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
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写蜀道旅途之难。
以“六龙回日”的神话和想像,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反衬,用悲鸟、子规作烘托,极写山的高峻奇险;以“冲波逆折”“飞湍瀑流”的直接描写,用“崖转石万壑雷”的夸张手法,极写水的湍急凶险。
继写蜀道人事之难。
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诗人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文末的结语写蜀道之难导致的结果。
行人望蜀兴叹,徒唤奈何,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纵横驰骋,时间上从四万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开至战国而至中唐;空间上从长安跨越数座大山而至成都,从上可摩天的山巅到激流回旋奔腾的深壑;其他,从行人至鸟兽,从神话传说至当今世道……腾挪跌宕,惊心动魄,把蜀道之难渲染得淋漓尽致。
本诗为乐府诗,形式自由,每句字数从三言至十一言,参差错落,且三次换韵,非常适合表达大自然的奇观和诗人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
诗歌融神话、传说、谚语与景观、人事、心理于一炉,想像丰富奇特,夸张新颖独到,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