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四个方面

合集下载

十三大阐述的我国主要矛盾

十三大阐述的我国主要矛盾

十三大阐述的我国主要矛盾我国主要矛盾指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下面是对这一主要矛盾的十三大阐述的相关参考内容:1. 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这种矛盾要求我们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城乡差距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矛盾之一。

城市发展迅猛,但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这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农民工问题的出现。

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我国目前仍有大量传统产业占据着经济的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慢。

我们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4.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需要致力于绿色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5. 教育不公平的矛盾: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

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6. 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矛盾:我国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较大。

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和合理。

7.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矛盾: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面临挑战。

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经济和社会发展。

8. 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我国农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9.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矛盾: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结构性矛盾

结构性矛盾

结构性矛盾什么是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指的是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不协调所带来的矛盾。

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差距扩大,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等。

结构性矛盾涉及多个领域。

一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矛盾,例如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但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还未根本解决。

这就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二是经济结构内部。

投资、消费、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内需严重不足也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这些结构性矛盾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市场机制发育的不足。

中国的结构性矛盾产能过剩问题在大部分工业行业普遍存在,已经从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煤化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蔓延至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

库存过剩也成为中国结构性问题,连续多年房地产的高投资带来库存的不断增加,加大了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过剩产能、过剩库存、过高杠杆的形成,是中国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集中反映,既是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也是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更是政策与体制的结构性矛盾,但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

中国结构性矛盾的解决破解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关键在于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期间提出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改革发力的主要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给平衡向高水平供给平衡的跃升。

破解结构性矛盾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高级分工的高级形态发展,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否则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就解决不了,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并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必须要着眼于中长期经济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

去产能必须重点突出,依法迅速处置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行业中的“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地减少过剩产能,使各类宝贵的市场要素重新回归到有效市场中去。

去库存一方面要通过城镇化的推进帮助广大农民在城市落户,另一方面则需要基础税制的变革来降低房价。

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四大矛盾

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四大矛盾

人 口扩大对工业 品的增量消费需求 ;五
是可 以考虑 降低 消费环节 的增 值税税 率 ,减轻居 民的消费负担 ,促进消费规 模的扩大;六是应为各类低收入人群发 放消费券 。对 于消费券 ,有学者提 出, 有限的财力不应该用于消费券 ,因为消 费券只能提供喘息之机 ,有这个钱 ,不 如拿来健 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人们 的 收入预期 。应该说 ,把建设社会保 障体 系与发 放消 费券对立 起来 是完全 错误 的。即便不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 ,国家
世 界第 3位 ,但 产业 技术 水平还 不够
高 ,主 要产 业 领 域 的技 术 进 步 速 度还 不 够 快 。但 同 时 技 术 创 新 的 成 效 还 不 够
大 ,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成 果 还凤 毛麟角 。在 主要 工业化 产业 领
域 ,我 国 与德 国 、 E本 、韩 国在 技 术 创 t
四类 深层 次 矛 盾影 响 我 国 当前 经 济的发展
应该说 ,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 有四类深层次矛盾,需要 引起重视 。 生产能力过剩与居民有效消费能力 不足的矛盾 国务院出台的扩大 内需 的 十项措施 ,主要是为了消化原材料过剩
容易得到满足 ,提高工资收入不仅不能 有效扩大消费 品的销售 ,还会使不同社
新水平方面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
政 府 弥 补 市 场缺 陷的 责 任增 大 与 政
府 体 制 机 制 改革 不 到 位 的 矛 盾 在 市 场
因为需萎缩 自身不能使产品和存货 出 清时 ,需要借助政府之手来弥补市场 的
结果 ,对 于大规模政府支 出主要应关注 的风 险,7 %的经济学家认 为 “ 9 资源配 置 不适 当” 0 ,7 %的认 为存在 “ 腐败 ”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对策引言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跨越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是结构性问题。

这些问题将会在本文中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这种增长模式无法永远持续。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中国的出口市场也受到了影响。

另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使得中国的制造成本也在上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百姓说的“供给侧改革”被提出,主要都是针对当前生产力和供给结构中的突出问题,从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能布局、推进技术创新、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促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更实现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二、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要求我国的经济必须向创新型经济升级。

我们也可以发现,我国市场已经开始从规模扩展阶段向效益优化阶段转化,这其中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和创新动力的支撑。

为了实现产业升级,我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另外,政府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

三、消费动能持续释放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消费占比较低。

消费动能的释放,可以促使经济发展从过度投资和过度产能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另外,消费也是一个有效的削峰填谷方式,促进供求平衡,培育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因此,加大消费领域的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深化国企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企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

国企的改革不仅关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关乎政府的调控。

目前,国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模过大、效率不高,而且受政府干预过多的影响。

因此,需要深化国企改革,实现国企的市场化经营和效益最大化。

关于中国基本矛盾的表述

关于中国基本矛盾的表述

关于中国基本矛盾的表述中国的基本矛盾是指中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存在。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下面将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以及中国的人口、资源等特殊条件来阐述中国的基本矛盾。

一、经济矛盾中国的经济矛盾主要集中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

首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

一方面,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国际竞争力较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等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对外贸易和外资,对国际经济环境敏感度较高,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经济矛盾的复杂性。

其次,城乡差距是中国面临的另一个重要经济矛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造成了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此外,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经济矛盾。

富裕阶层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差距较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突出。

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限制了内需的扩大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二、政治矛盾中国的政治矛盾主要表现为权力集中与民主权利的缺失、腐败问题、贫富差距引起的社会不公等。

在中国,政权集中是一个突出的政治矛盾。

中国的政治体制偏向于集权,并且存在一定的权力寻租和权力腐败问题。

权力集中导致了政府决策缺乏透明度、公开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进而制约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腐败问题是中国政治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在反腐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并且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严重破坏力。

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的存在使得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难以建立,也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中国经济不平衡问题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不平衡问题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不平衡问题与结构调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问题的来源中国经济不平衡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但不平衡的资源配置使得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明显,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

2.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这导致了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迅猛,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3.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二、结构调整的策略为了解决经济不平衡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策略,包括:1.实施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破除户籍制度限制、促进农田和城市土地流转等措施,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鼓励发展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减少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整治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4.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对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支持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三、取得的成效中国政府通过上述的结构调整措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包括:1.城乡发展差距缩小:随着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拉近,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得到有效缩小。

2.产业结构升级: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3.环境状况改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出现好转,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提升。

4.区域发展均衡:中西部地区得到了特殊支持,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

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改革重点

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改革重点

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改革重点作者:周冰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05期摘要:中国经济社会具有复杂的多重性质,当前经济的发展阶段、体制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历史进程等四个方面各有其主要矛盾,公共品供给不足、市场体制不健全和扭曲、劳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是四个主要矛盾,或可概括为官民矛盾、城乡矛盾、劳资矛盾三大矛盾。

相应的改革重点应当是:政府政绩考核改为按部门专业职能分类型考核、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城乡分割的土地制度、从西部地区率先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以集体谈判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框架为中心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建立覆盖城乡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官民矛盾;城乡矛盾;劳资关系;地区差距;群体性事件;经营管制;土地城市化;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中图分类号:F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5-0020-09一、用主要矛盾分析方法认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形势显得特别复杂,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事务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越过温饱阶段进入小康水平,居民消费和生活富裕的程度与改革开放前那种缺吃少穿的局面已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另一方面,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快速积累,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似乎开始进入了一个矛盾多发期,媒体天天展示着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

一些原有的矛盾,如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矛盾没有消除,而且还在扩大,新的矛盾如贫富矛盾,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和城镇拆迁的矛盾,劳资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矛盾,住房、医疗、社会保障、教育不公平和腐败的矛盾,已经在积累和加剧,有的还呈现出局部激化的情况。

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一种多发和不断增长的态势。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及对策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是指经济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出现一些部门过度发展而导致其他部门相对滞后的现象。

这种失衡问题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可能带来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外需不平衡。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建设、房地产和制造业等领域过度发展,致使资源配置不均衡。

同时,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外需依赖过强,对内需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而高技术、研发密集型产业相对滞后。

此外,由于短期利益驱使,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得到了过度发展,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均衡。

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人才、资源集中,而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相对落后,人口流失严重,导致城乡差距扩大。

针对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一是推进产业升级。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大环保产业的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二是优化内外需平衡。

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加强消费能力,减少对外需的依赖。

此外,加强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发展,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减少外部风险。

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城乡差距。

同时,通过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和岗位机会,解决城市人口过剩和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最后,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引导资源配置,调整税收和金融政策,鼓励投资和创业。

同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东部地区一直处于
较高的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落后
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种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导致了资源配置
不均,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产业发展不齐等问题,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二、收入分配不公。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贫富
差距严重,低收入人群的增长和财富分配占比逐渐下降。

特别是在中
低收入阶层,其生活质量和财富积累水平远低于高收入阶层,这种社会
不公的分配机制极易导致社会矛盾。

三、社会保障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社保制度存在缺陷,
低保低保制度不完善,群体中有很多人的生活福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这种现象会引起弱势群体的不满情绪。

四、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
日益凸显。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和废弃物处理难度大,对人们的
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为此,社会矛盾在不断升级。

五、文化价值观念不同。

在我国的多元文化和利益多元化情况下,文
化价值观念差异较大,精神文化生活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

以至于社
会存在比较严重的文化批判,引发一些社会群体的反感。

以上便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征,需要持续改善各种不平衡现象,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在当今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主要矛盾和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失衡1.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

经济需要增长以持续推动国家的发展,但另过快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给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2. 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平衡另一个主要矛盾在于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失衡。

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的购买力逐渐减弱,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困难1.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矛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而传统产业仍占据着经济的大部分份额。

这导致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变得困难。

2. 城乡产业结构不平衡另一个问题是城乡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城市的发展往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导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加剧,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1. 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运行中,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科技和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陷入了资源匮乏和技术滞后的困境。

2.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认为政府应采取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另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总结回顾:在经济运行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层面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充分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因果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解决?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解决?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解决?答:矛盾和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措施: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的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科学研判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科学研判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科学研判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科学研判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经济发展的现状,还能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依据,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涌现。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产业结构中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占比较高。

然而,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国内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我们迫切需要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产业的比重。

但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诸多难题,这给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其次,内需与外需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近年来我国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消费环境不佳等。

同时,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这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

如何在稳定外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内外需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再者,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增大。

如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或淘汰,这可能会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加大环保投入和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也给企业和政府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和原因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和原因

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和原因一、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1.1 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失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且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

1.2 外贸顺差与国际收支失衡我国长期以来保持着较大规模的外贸顺差,但国际收支仍然存在逆差,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逆差较大、投资收益逆差等方面。

1.3 投资与消费不平衡我国投资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能力不足,居民消费支出偏低。

1.4 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先进,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地区发展差距较大。

1.5 资源、环境与经济失衡我国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但依然存在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2.1 结构性因素我国经济历史上长期以来国民经济投入约束与价值规律制约,区域经济分工体制不合理。

2.2 制度因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彻底,市场机制不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不够,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3 国际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冲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国际环境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平衡。

2.4 认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宏观经济失衡还与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误区有关,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对宏观经济的认识不足、不够科学,导致了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

2.5 社会因素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宏观经济内外失衡。

三、对策建议3.1 调整产业结构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度,降低重工业比重。

3.2 改善国际收支加强服务业对外开放和转变出口方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加技术含量,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

3.3 促进消费升级鼓励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大对消费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3.4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地区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3.5 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实施资源环境税改革,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现阶段中国发展的矛盾是什么

现阶段中国发展的矛盾是什么

现阶段中国发展的矛盾是什么随着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发展矛盾。

这些矛盾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并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现阶段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矛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遭遇了瓶颈。

过去依靠出口和低成本劳动力的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

中国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从重工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然而,这种转型面临许多挑战,如劳动力技能不足、产能过剩以及规模庞大的国企改革等问题。

这些矛盾需要通过政策的创新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解决。

二、城乡发展差距的矛盾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地区享受着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条件,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贫困、教育资源匮乏和医疗条件落后等问题。

这种差距导致了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农民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的社会压力。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支持。

三、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过程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鼓励绿色发展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然而,这些努力仍然不足以完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更加坚决和长期的努力。

四、社会结构的转型与社会问题的矛盾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这个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社会的流动性,给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带来了压力。

同时,与工资增长不匹配的生活成本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难。

这些问题之间相互交织,使得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1.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矛盾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题任务,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多方面的矛盾。

首先是传统产业的利益维护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产业在改革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则需要巨大的资源和资金投入。

其次是企业效益与员工生活之间的矛盾,一些企业实施效益导向的生产模式使得员工工作强度增大、工资水平不变甚至降低。

2.经济结构转型的矛盾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经济与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城市化率已相对较高,且环境压力较大;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并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压力。

3.财政与货币政策矛盾国家采取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在实践中常常面临财政政策的制约。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别掌握在不同部门之中,协调难度较大。

此外,过度的货币放松也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而采取过严的货币政策则将压抑经济发展。

4.自主创新与人才矛盾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我国自主创新仍然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高端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普通技能型人才过剩。

这意味着我国的自主创新仍然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5.国内市场需求与外需市场需求矛盾我国的经济发展依旧面临着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问题,而外需市场需求则不断扩大。

中国的外贸形势非常严峻,加上自身的市场发展问题,导致了市场需求矛盾。

二、对策分析1.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仍然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要充分保护传统产业不受到过度压缩和挤压,同时加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加强新技术研发能力,在快速和稳健的转型过程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发展绿色经济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症结,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标的实现,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需求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一是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

中国长期主要依赖投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在投资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最终消费占GDP 的比例持续下滑,据统计,中国的资本形成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32%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46.8%,最终消费率则由同期的67%左右下降到48.6%。

二是高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直接导致对外过度依赖。

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到2008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70%。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与产业内部失衡并存的特征愈加凸显。

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截至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2.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长期并存。

一方面,部分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企业制度改革滞后,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三)城乡、区域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城镇化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

中国经济规模发展空间结构失衡,城乡差距仍在持续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由1980年的1.05∶1扩大到2009年的2.2∶1。

(四)要素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70%的铜矿石、90%的铬铁矿石等都依靠进口。

从生态环境看,中国“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在投资增长中呈现继续强化之势。

3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3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投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

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习惯于借助预算内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而不善于通过政府消费来提供公共服务。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流动将越来越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等客观经济规律的导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势将继续扩大。

五、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各国和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持续,并且可能发生分化重组。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经济体和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引发国内经济运行出现异常。

此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鲜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威胁。

这种复杂局面必将对我国完善趋利避害的机制和艺术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

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四个方面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轨经济大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回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年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经济增长的动源总是起源于结构性的失衡状态,而增长的实现或消失又总是取决于结构性矛盾的缓解或加剧扭曲。

因此,结构性政策可以视为中国经济增长核心的政策。

一、对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简要归纳
结构性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既定的增长格局和经济运行的方向与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之间出现的背离或扭曲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有四个结构现象,我们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服务业比重偏低。

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过低,甚至出现服务业比重下降的现象。

1998年与1990年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由41.6%上升到5 5.60%,其中工业的比重由37%上升到51%,增长的幅度之大是罕见的。

进行国际比较就会发现,目前中国服务业所占比重低于低收入国家10个百分点左右,最近,世界银行经济家E.C.HUA做了一次很好的研究,他发现即使在通货紧缩之中,第三产业的价格还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结构性短缺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民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问。

服务业为什么出现滞后的现象呢?第一,制度性的垄断,包括单一或有限的供给商结构,包括各种进入的壁皇、排斥竞争的价格政策、对国有部门所有制的盲目性等等。

第二,目前对服务业存在着不正确的歧视和偏见,“无工不富”、“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这种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

这种歧视和偏见是自足经济或者封建意识,而不是分工的思想,在本质上是逆市场化的。

(二)城乡人口比例失调。

目前经济结构的第二个明显矛盾是城乡人口的比例失调和极低的城市化率。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已经超过50%,而城市化率只有30%,这20个百分点的差别
导致了一系列的扭曲,一方面加剧了农村人多地少、农民收入低的矛盾,另一方面导致了国内市场的狭窄,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仅服务于占人口30%的城市市场,目前中国真正有效的市场空间仅以2亿多人口为基数。

虽然大家对进一步发展城市有了基本的共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

真正的问题是怎么形成一种更有吸引力的、有活力的都市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从而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他们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从农村走向城市。

目前中国存在五类城市:第一类,特大型国际都市;第二类,比较有吸引力的城市经济,如一批沿海省会城市及中部省会城市;第三类,发展较好的小城镇,这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都可以看到好的样板;第四、第五类分别是没有吸引力的、死的城市经济,比如很多老的工业基地和军工城市,还有逐步消亡的数量众多的小城镇。

城乡人口结构调整的本质应该是形成一种新的机制,努力创造一种以市场化为基础的有吸引力的都市经济,而不简单是建设一批新的城市。

十分明显,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将是一批城市的出现。

(三)社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产品供给严重滞后。

尽管中国的硬性基础设施,包括供电、供水、供气和公路、码头还要继续发展,但是目前软的基础设施与经济转制不配套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严重制约中国的经济增长。

比如目前的居民对未来改革充满着不稳定的预期,而我们相应建立社会保障的速度和政府的支持能力与居民预期之问是严重不对称的。

(四)公司或企业治理结构改革不到位。

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增长之间存在着非常明确的关系,有了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的信心增强,投资的回报有了保证,这样外资会不断增加,国内储蓄会更快转为投资,于是可以享受比较健康的经济增长率;而如果没有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话,我们就会看到投资率相应地下降,可能经济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

另外,公司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本积累之问也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目前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质量取决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家才能的积累,如果有了好的治理结构,这个问题就可以顺利地解决。

二、进一步制定结构调整政策的思想方法和政策取向
第一,进行结构调整最直接的目标,是尽快使中国经济回复到正常增长的轨道上去。

目前的增长格局充满着风险,政府主导经济的局面是不能持久的,而增长在中国转轨的现阶段,仍然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目标,如果我们失去了扫机遇,而急转入下一步人口老龄化社会之中的话,可能增长会更成问题。

因此,结构调整应该和增长的目标密切结合起来。

第二,在考虑结构调整政策设定的时候,应该适应大的趋势和大的潮流,包括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趋势、市场化的趋势和城市化的趋势。

我们不能再强化以往的审批制和重商主义的产业政策,政府的公共政策应该转向更为开明的产业政策基调,包括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透明的法律制度,比较好的外部公共条件和设施。

第三,这项调整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政府和市场之问在职能和作用的分工,应该界定政府自己应该做的事。

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合理的事权划分,这样才不至于干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

第四,调整政策一个直接的入手点是继续改革政府。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提高政府的政策制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职能的界定,政府内部形成比较好的工作激励机制,政府人员结构的调整,建立比较好的民主决策程序,都是重中之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