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通过三国鼎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一段录像。(放《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一段)

这是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的内容。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是怎样爆发的?战前形势又如何?战争中曹操为何会失败?等我们学完这一课,大家就会明白了。(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官渡之战

1、介绍官渡之战形成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彼此长期混战,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人民苦不堪言,统一已是民心所向,曹操很有政治头脑,抓住时机,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运用对比的方法介绍曹胜袁败的原因。

A 、曹操取胜的原因

(1)在政治上:曹操很有头脑,纳良臣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可看出重用人才。(此处结合导入框)

(2)在经济上:曹操招募流亡之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生产得到了恢复,兵力得发展,深得民心。

(3)在用人上:曹操赤脚相迎许攸,看出招贤纳士,爱才心切。(结合书中插图)(4)在军事上: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袁绍失败的原因

在军事上:战前喝酒,掉以轻心,骄傲轻敌。

在用人上:不听信忠言,气走许攸,一意孤行。

3、归纳小结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等。

二、赤壁之战

1、介绍赤壁之战的形成

曹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和一些弱小军阀,统一北方后,仍不满足,继而挥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2、交战双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对照表和地图)

曹操挥军南下,首先与依附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交锋,刘备见大事不妙,纳良臣诸葛亮的建议,急忙难逃,联合孙刘共同抗曹。在周瑜、诸葛亮劝说,谋略之下,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火烧赤壁,曹操慌忙逃跑,大败而归。这就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3、出示诸葛亮和动脑筋的图片,穿插教学

一提到诸葛亮,同学们不免用足智多谋,老谋深算等词语来形容。那请同学们看教材104页动脑筋右侧图片,完成动脑筋后,进而从三人出行引出桃园三结义。

4、进行比较,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水土不服,患传染病,影响作战。

B 曹操骄傲自满,战前饮酒作赋,不与当地人民联系,麻痹大意,不分降书真假,导致骄兵必败。(此处结合袁绍和周武王正反两个人物)

C 孙刘联军力量增强,采用正确的战术。

(总结过渡)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在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上,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曹操逃回北方后,不敢轻易南下,结合刘备、孙权得以喘息的机会,从此,曹操郁闷,病死于220年之前,给三国得以形成的机会。

5、归纳小结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等。

三、三国鼎立

教师引导、(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请同学们看三国成立的过程,并能复述出来。

1、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人物)

教师过渡: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打败对手,都特别重视恢复和发展生产。

2、三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教师强调:(讲述三国恢复和发展经济时,结合三国的地理位置抓住重点简述并通过投影加以理解即可)

教师讲解:魏国在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所以特别重视农耕、兴修水利。吴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曾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国位于西南部,丝织业发达,蜀锦远销三国。

魏:广屯田修水利造翻车

蜀:重农耕织蜀锦改善少数民族关系

吴: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势力混战的结果。官渡之战使曹操大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全国的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课堂练习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壮心”是指曹操想要( ) A.统一北方B.统一黄河流域

C.统一全国 D.统治江东

2.“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段文字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曹操直接相关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三顾茅庐③赤壁之战④称帝建魏

A. 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4.孙刘联军能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周瑜的水军B.孙刘的联盟C.诸葛亮的计策D.长江的天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