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公式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一、销售成本的计算销售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总和。
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商品的采购成本、运输费用、关税和税金等。
1.采购成本的计算采购成本是指企业从供应商购买商品所发生的成本,包括购买商品的价格、运输费用、保险费用等。
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权重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其中,权重平均法是将每次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加权平均,得出采购成本;先进先出法是按照最先购买的商品先销售,先计算最先购买的商品的成本,再计算最后购买的商品的成本;后进先出法则与先进先出法相反,按照最后购买的商品先销售。
2.运输费用的计算运输费用是指将采购的商品从供应商处运送到企业仓库的费用。
运输费用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按照运输距离、货物重量或货物数量等来计算。
3.其他费用的计算除了采购成本和运输费用外,销售成本还包括关税和税金等其他费用。
关税是指进口商品时需要缴纳的费用,计算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计算;税金包括增值税和营业税等,计算方法根据税法规定进行计算。
二、商品库存的账务核算商品库存是指企业未售出的商品数量和价值。
商品库存的账务核算包括商品库存的期初余额、进货入库、销售出库和盘存差异的处理。
1.期初余额的核算期初余额是指上一期末的商品库存余额,可以通过与上一期末财务报表对应项目的金额进行核对。
2.进货入库的处理进货入库是指将采购的商品入库,更新商品库存的数量和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采购单、入库单和发票等来核实进货入库的数量和价值,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3.销售出库的处理销售出库是指从库存中取出商品进行销售,更新商品库存的数量和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销售单、出库单和发票等来核实销售出库的数量和价值,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4.盘存差异的处理企业应定期进行库存盘点,检查实际库存与账面库存是否一致,并将盘存差异进行调整。
盘存差异可能由于货物滞销、盗窃等原因引起,企业应及时核实原因并进行账务处理。
企业商品流通的会计核算方法详解【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企业商品流通的会计核算方法详解【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通常情况下,按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种属性划分,商品核算应 该既要反映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要反映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的使用价 值,要对商品分类 进行实物数量核算,反映各种商品数量进、销、存增 减变化情况;反映商品的价值,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商品进、 销、存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商品的数量核 算和金额核算是互相联系 的。在会计核算中,金额核算特别重要,但数量核算也不容忽视,两者 必须紧密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商品价值有进价金额和售价金额两种 标 准。因此,商品流通核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这是以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两种计量单位,反映商品进、销、存情况 的一种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库存商品”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统一按进价记账。总分类账 反映库存商品进价总值;明细分类账反映各种商品的实物数量和进价金 额。 2.“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的编号、品名、规格、等级分户,按商 品收、付、存分栏记载数量和金额,数量要求永续盘存。 3.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在“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之 间,可设置“库存商品”类目账,按商品大类分户,记载商品进、销、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形式o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形式o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1商品流通企业增值税的核算(一)供应阶段1.商业批发企业购进商品业务的账务处理若外购商品发生合理损耗,以[例6-27]为例,则相应的账务处理为:借:库存商品10,000贷:物资采购10,000入库数量减少,金额不变,进项税可以按票抵扣。
[例6-27]某百货批发公司购进商品一批,全部款项12700元,若其中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元,税额为1700元,对方代垫运费1000元,取得承运部门开具的普通发票一张,价税款项合计及代垫运费已由银行划拨,则该业务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商品采购10,000经营费用-运费93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70贷:银行存款12,700上述货物验收入库时,发现有1000元的货物毁损,根据毁损商品报告单,企业作分录为:实际入库商品;借:库存商品9,000贷:商品采购9,000毁损商品: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170贷:商品采购1,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2.商业零售企业购进商品业务的账务处理(1)一般购进商品业务的账务处理例:某零售店进服装一批,不含税进价为1000元,税金170元,含税零售价1500元。
账务处理如下:①购进时按进价走账借:物资采购1,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贷:银行存款1,170②同时,办理入库手续借:库存商品1,500贷:物资采购1,000商品进销差价500(2)商业零售企业实行增值税后,购进商品业务的账务处理商业零售企业特点,就是所有购进的货物排在货架上,都是按照售价标价的,所以它的账务核算,使得库存商品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形成形影相伴的关系。
只有库存商品动,商品进销差价也会动,一般是这样的关系。
(3)进货退出的账务处理。
零售企业购进的商品在验收入库后,由于各种原因,要向供货方提出退货要求,经同意后,可将原购进商品退还原供货单位。
发生进货退出时,应按商品含税零售价冲减“库存商品”科目,同时相应调整“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
简单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在转手中被分为卖和买两个过程,即商品-货币(W—G)和货币-商品(G—W)两个阶段,卖者在第一阶段换取货币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货币媒介在第二阶段中去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
这样,一切商品在交换中都要经历两个相反的形态变化,而且各次交换中商品形态变化循环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准确的信息,可以查阅关于简单商品流通的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概述
一、商品购销的交接方式与入账
(三)商品购销的入账价格
1.商品购进的入账价格 通常情况下,商品流通企业商品购进的入账价格,按照取得商品时
所支付的价税款扣除进项税额计算,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从生产企业购进的商品,按照生产企业的出厂价作为
01
商品购进的入账价格。
02 (2)收购的免税农副产品,按照购入农产品的买价扣除按规
批发企业处于商品流通 的起点和中间环节。
2.零售企业
零售企业是指直接提 供给客户用作生活消费或提 供给企事业单位用作非生产 性消费的商品流通企业。
零售企业一般从批发企 业或直接从生产企业批量购 进商品,然后通过商品营业 场所或柜台,将零售商品出 售给个人和单位用于生活或 生产消费。
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任务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
(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4)加强商品物价管理。 (5)健全商品盘点制度。
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
(二)售价法
2.数量售价金额法
数量售价金额法是指库存商品总账和明细账除均按售价金额反映外,明细 账还必须反映商品实物数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商品流通企业必须按 每一商品的品种、规格设置商品明细账,以随时掌握各种商品的结存数量。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1.维护国家政策、 法令和财务制度
5.参与企业预测和 决策,加强企业管理
3.实施计划和预算, 合理使用资金
2.加强经济核算, 扩大流通范围, 提高经济效益
4.保护商品、财产 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四、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的联系
基本职能相同
04
03 02
商品流通企业——毛利率法
• 期末存货成本=(20+60-64)×82.5%= 13.2(万元) • 本期销售成本=18+48-13.2=52.8(万元) • 借:银行存款 748 8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640 000 • 应交税费-增(销)108 800 • 借:主营业务成本 528 000 • 贷:库存商品 528 000
商品流通企业——零售价法
零售价法——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 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期初存货成本和本期购货同时按成本和 零售价记录,本期销售只按售价记录, 通过计算成本率,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 和本期销售成本。
计算步骤: 1)首先计算售价的成本率
售价成本率=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进货成本
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进货售价
商品流通企业——毛利率法
计算步骤 1 2 理论 会计实务 毛利=销货收入-销货成本 毛利=主营业务收入-主营 业务成本 毛 利 率 = 毛 利 / 销 货 收 入 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 ×100% ×100% 销货成本=销货收入-毛利 销货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毛利 =销货收入×(1-毛利率) =主营业务收入×(1-毛利 率)
3
计算步骤 1 2 3
会计实务 毛利=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销货成本=主营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收入-毛利
=主营业务收入×(1-毛利率)
例:某商场2004年5月1日乙类商品库存10万元,本 月购进8万元,本月销售收入20万元,上月该类商 品的毛利率为20%。 • 购入商品时: • 借:库存商品 80000 • 应交税费-增(进) 13600 • 贷:银行存款 93600 • 销售毛利=20×20%=4(万元) • 本月销售成本=20-4=16(万元) • 或=20×(1-20%)=16(万元) • 库存商品成本=10+8-16=2(万元)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
第四章商品流通企业要紧经营过程核算第一节要紧经营过程和需要设置的要紧账户一、概念及核算内容〔一〕概念商品流通企业的要紧经营过程即商品流通过程,是工农业产品通过买卖方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过程,包括商品购进和商品销售两个时期。
〔二〕核算内容商品流转过程即:“货币——商品——货币〞的资金运动过程。
为此其核算内容是资金运动中的形态变化内容。
包括:资产循环资金运动静止状态的负债资金运动变动状态的消耗、收回所有者权益周转二、要紧账户设置除了与前述工业企业设置的核算内容相同的账户外,其核算内容有所不同的要紧账户有:〔一〕物资采购——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购进商品的采购本钞票。
〔二〕库存商品——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外购或托付加工完成验收进库可供销售的各种商品。
〔三〕商品进销差价——资产类账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抵减账户,用以核算采纳售价金额核算企业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四〕营业费用——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发生的运费、装卸、包装、保险、展览、广告、运输中合理损耗及进库前选择整理费等。
第二节批发商品核算一、批发商品的经营特点和商品核算方法〔一〕经营特点经营规模大,商品储存多,经营网络分散,购销对象多,购销方式多样。
〔二〕商品核算方法依据批发商品特点,对“库存商品〞采纳金额和数量两种计量进行双重核算,核算方法有二:1.数量进价金额核算,要紧内容有:〔1〕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统一按进价记账。
〔2〕明细分类账按商品的编号、品名、规格、等级分户,登记数量和金额。
〔3〕设置类目账,按商品大类分户,操纵明细分类账。
〔4〕除会计部门外,在业务、仓储部门再分设调拨账和保管账。
〔5〕定期计算和结转已销商品的进价本钞票。
2.数量售价金额核算,其内容除与进价核算相同外,不同的有:〔1〕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统一按售价记账。
〔2〕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登记商品进价与销价之间的差额。
〔3〕定期分摊进销差价,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库存商品进价。
商品流通企业批发商品销售的核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商品流通企业批发商品销售的核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批发商品销售的核算一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按销售方式可以分 为仓库销售和直运销售。
(一)仓库销售的核算 仓库销售是指购进商品储存在本企业的仓库或寄存外库,销售时再将 商品从仓库中发出的交易行为。仓库销售分为同城销售和异地销售。 1.同城销售的核算 同城仓库销售一般采用提货制或送货制的商品交接方式,采用支票、 汇票等货款结算方式来进行。 为了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的情况,应设置“商品销售收 入”科目。企业销售商品,实现销售收入后,将商品销售额计入该科目 的贷方,将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 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票据”、“应收 账款”等科目。 结转已售商品销售成本时,应将已售商品的销售进价成本计入“商品 销售成本”科目的借方,并将已售商品从“库存商品”科目中转出,即 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批发企业在销售商品后并不逐日逐笔地结转商品销 售成本和注销库存商品,而是等到月末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并结转全月 已售商品的销售成本。 批发企业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采用分批实际进价法、加权平均 法、最后进价法、毛利率计算法等多种方法,这里主要介绍毛利率计算 法。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的知识!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毛利率计算法是根据本期商品销售额,按照上季度实际毛利率(或本 季度计划毛利率)估算本期商品销货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初级会计实务》各章公式汇总(2013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适用)
《初级会计实务》各章公式汇总(2013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适用)第一章资产◆应收款项减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与该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当前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或:+坏账准备科目借方余额)◆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①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每批存货的数量×单价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②先进先出法:(先买入的先发出)③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核算一次单位成本)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的存货成本=本月发出的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单位存货成本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④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购货均需核算单位成本)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的库存数量+本次购入存货数量)本次发出的存货成本=本次发出的存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为正数时,贷方记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时,借方记材料成本差异)◆商业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日常核算:①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额×100%=〔1-(销售成本÷销售额)〕×100%销售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额-销售毛利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②售价金额核算法: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入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起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额(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与应收利息(账面价值×票面利率)的差额◆金融资产处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①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出售时实际收到的金额-购买时的入账价值=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一般情况下就是出售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其账面余额之间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出的金额②持有至到期投资出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实际取得的价款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明细科目分别结转)之间的差额-结转已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③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权益法核算时,“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三个明细科目分别结转)之间的差额+结转原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也即“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的账面金额)-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实际取得的价款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四个明细科目分别结转)之间的差额+结转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余额)-结转已计提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余额(账户余额)=入账价值=固定资产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累计折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提累计折旧-计提的减值准备①年限平均法(每期折旧率、折旧额均相等):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②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③双倍余额递减法(每期折旧率均不变):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④年数总和法(年限合计法):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2〕×100%或: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可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投资性房地产(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账面余额=账面原价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账户余额)=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摊销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摊销-计提的减值准备第三章所有者权益◆发行股票时资本公积的核算资本公积=发行总收入-股本面值-发行费用=溢价收入-发行手续费◆留存收益的核算可供分配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未分配利润(年末)=可供分配利润-当年计提盈余公积-用未分配利润分配现金股利、分配股票等◆所有者权益核算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的所有者权益第四章收入◆劳务完工百分比法计算公式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期末止劳务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期末止劳务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第五章费用◆费用的组成费用=成本费用+期间费用成本费用=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第六章利润◆综合收益的构成:综合收益=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所得税×所得税税率◆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第七章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货币现金”项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合计数“应收账款”项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净额“预付款项”项目:“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预付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应付账款”项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预收款项”项目:“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存货”项目:“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减去“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净额;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同时加上“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的借方余额(或减去贷方余额)“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净额“无形资产”项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净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为未弥补亏损,则在本项目内以“一”号填列);年末结账后,“本年利润”账户已无余额,“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利润分配”账户的年末余额直接填列,贷方余额以正数填列,如为借方余额,应以“一”号填列利润表的编制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综合收益=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第八章产品成本核算◆通用分配公式分配率=待分配的费用总额或消耗总量÷各产品分配标准合计某产品分配额=分配率×该产品的分配标准(产品重量、消耗定额、生产工时等)◆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①生产工时分配法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总额÷分配标准(如产品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时等)某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燃料、动力费用=该产品的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时等×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②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单价◆制作费用的分配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分配标准: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定额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等等)◆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①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按废品所耗用实际费用或定额费用计算的损失总额-回收的残值和应收赔款=不可修复废品损失②可修复的废品损失返修费用-回收残值和应收账款=可修复废品损失③停工损失的核算停工工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赔款=停工损失◆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①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成本=0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费用②固定成本计算法月初在产品成本=年初固定数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费用③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原材料的分配:原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材料成本+本月发生材料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产量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原材料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产量×原材料分配率④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本工序平均完工程度或50%)÷产品工时定额⑤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成本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产量⑥定额比例法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成本)÷(完工成本定额+本月在产品定额)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完工成品定额×费用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费用分配率联产品成本分配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各联产品分配标准合计某联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分配率×该产品分配标准①售价法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A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B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②可变现净值法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A产品可变现净值+B产品产品可变现净值)某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分离点产量×(该产品单位售价—分离后该产品夫人后续加工成本)③实物数量法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A产品实物数量+B产品实物数量)第九章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①计算公式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l00%②执行结果分析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三个: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产品总成本分析①产品成本构成比率直接材料成本比率=直接材料成本÷产品成本×100%直接人工成本比率=直接人工成本÷产品成本×100%制造费用比率=制造费用÷产品成本×100%②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营业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产品单位成本分析①价差和量差通用计算公式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量差=计划价格×(实际数量——计划数量)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数量×计划价格=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计划价格+实际数量×计划价格—计划数量×计划价格=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划价格=价格差异+数量差异②具体项目分析。
零售业常用公式表
零售业常用公式表零售业是指将商品和服务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的行业。
在零售业中,运营和经营者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以便进行业务分析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零售业常用的公式,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零售业常用公式表:1. 毛利润率(Gross Profit Margin)毛利润率表示每一单位销售额中的毛利润占比,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公式:毛利润率 = (销售收入 - 成本)/ 销售收入2. 库存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库存周转率衡量了企业经营效率,即库存商品被销售和补充的频率。
公式:库存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库存3. 客流量(Footfall)客流量是指一段时间内进入零售店的顾客数量,是评估店铺流量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公式:客流量 = 进店顾客数量4. 客单价(Average Transaction Value)客单价表示每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
公式:客单价 = 销售额 / 客流量5. 销售增长率(Sales Growth Rate)销售增长率表示销售额相对于前一期的增长百分比,用于评估企业的销售增长速度。
公式:销售增长率 = (本期销售额 - 上期销售额)/ 上期销售额6. 顾客流失率(Customer Churn Rate)顾客流失率衡量了顾客离开店铺或不再购买的百分比,是评估顾客忠诚度的重要指标。
公式:顾客流失率 = 流失顾客数量 / 起始顾客数量7. 每平方米销售额(Sales per Square Meter)每平方米销售额表示店铺每平方米的销售额,用于评估店铺的空间利用效率。
公式:每平方米销售额 = 销售额 / 店铺面积8. 现金流量(Cash Flow)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进出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净额,用于评估企业的现金状况和偿债能力。
9. 利润总额(Net Profit)利润总额表示扣除所有费用和税收后的净利润,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
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一系列环节和过程,通过这些环节和过程,商品实现了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
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并通过这些环节实现价值的增加和实现商品最终的销售和消费。
1.生产环节:2.流通环节: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过程。
该环节包括了商品的仓储、运输、包装、分销等。
通过这些流通环节,商品可以从生产者转移到零售商和批发商等中间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流通环节能够确保商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目标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销售环节:销售环节是指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销售的过程。
这包括了商家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手段向消费者推广和销售产品。
销售环节中,商家会利用市场营销手段如广告、促销活动、电商平台等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欲望,从而促成商品的出售。
4.消费环节:消费环节是商品流通过程的最终目的地。
在这个阶段,商品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的质量、价格、品牌等各种因素,并通过购买行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是:生产→流通→销售→消费。
通过这一公式,商品能够顺利地从生产者手中经过流通环节、销售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商品的流通和交易。
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生产者生产商品,通过流通的环节将商品送达市场,通过销售环节将商品卖给消费者,然后消费者将商品消费并产生新的需求,这就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者的生产,从而再次进入商品流通的循环。
这种循环的商品流通过程形成了供求关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是生产→流通→销售→消费。
这个公式揭示了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显示了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
了解和掌握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商品流通的运作方式,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生产、销售和消费行为。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第四章
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确认销售收入的核算
在零售企业商品销售中,为了简化日常核算,采用“一手钱、一手货”的销售方 式,对顾客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种方式无法根据发票确认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 只能定期或月份终了,将含税销售收入分解为不含税的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分解出 的销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二、分柜组差价率计算法
分柜组差价率计算法是按经营商品大类 或各营业柜组(门市部)商品的存销比例, 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 方法。该方法要求企业先按商品大类或营 业柜组(门市部)分别计算进销差价率, 然后再分别计算各大类商品或柜组(门市 部)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最后汇总成企业 全部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一、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的账户设置及业务流程 (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的业务流程
(1) 直接收款销售
直接收款销售是由营业员直接付货收款,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2) 集中收款销售
集中收款销售是设立收银台集中收款,即营业员只负责交付商品,而货款由营 业员经手传递到收款台或由顾客到收款台直接交款。
一、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的账户设置及业务流程 (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的业务流程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第四章
零售企业的核算
目录
01
零售企业商 品购进业务
零售企业商 品销售业务
03
02
已销商品进 销差价的计
算与结转
零售企业商 品储存业务
04
商业企业会计常用公式
商业企业会计常用公式1.商品资金计划指标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2.在途现金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3.委托银行收款资金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4.商品资金周转率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或=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5.商品销售成本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在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最后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分批实际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毛利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或=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已销售商品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期末盘存商品金额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销售额)]×100%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月末结账前某类(柜、组)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月末某类(柜、组)库存商品余额+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100%某类(柜、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实际差价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按每种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各种库存商品进货单价×各种结存商品数量)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售价金额-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按每类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某类商品进价总额=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1+某类商品进销差价率)某类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某类商品进价总金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进销差价=各类商品期末库存应保留的进销差价之和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6.商品流通费用分摊额按商品存销金额(或数量)比例分摊。
商贸集团公司会计公式定理汇总
商贸企业会计常用公式汇总1.商品资金计划指标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2.在途现金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3.委托银行收款资金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4.商品资金周转率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或=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5.商品销售成本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在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最后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分批实际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毛利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或=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已销售商品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期末盘存商品金额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销售额)]×100%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月末结账前某类(柜、组)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月末某类(柜、组)库存商品余额+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100%某类(柜、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实际差价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按每种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各种库存商品进货单价×各种结存商品数量)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售价金额-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按每类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某类商品进价总额=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1+某类商品进销差价率)某类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某类商品进价总金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进销差价=各类商品期末库存应保留的进销差价之和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6.商品流通费用分摊额按商品存销金额(或数量)比例分摊。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的计算
月末分配前的“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
本月“主营业务收 入” 账户贷方发生额
×100%
上列公式中的“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受托代销商品”、“主 营业务收入”等账户金额均为含增值税的金额。在采用综合平均差价率计算 法下,可从有关总账账户记录取得,在采用分类差价率计算法下,可从有关 明细账户记录取得。
2.批发企业商品采购成本的核算
• 商业企业按规定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增值税,不包括在采购成本 中 • 商业企业应设置“在途物资”账户,核算购入商品的采购成本。企业 为了供应和销售给外单位而购入的各种商品,不论是否通过本企业仓 库储存,凡是通过本企业结算货款的,都应当在该账户核算商品采购 成本。
– 企业购入商品时:
【例7-1】某批发企业第一季度A商品销售收入为5 000 000元,其销售 成本为4 000 000元;4月份该商品销售收入为200 000元。 • • • • • • • • A商品4月份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A商品第一季度毛利率=(5 000 000-4 000 000)/5 000 000=20% 4月份A商品销售成本=200 000×(1-20%)=160 000(元) 将计算出的商品销售成本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账户,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0 000 贷:库存商品 160 000 毛利率法下,由于本月毛利额是根据上季度实际毛利率或本季度计划 毛利率匡算的,因而计算结果反映的并非是实际成本。 毛利率法下,商品销售成本是按商品类别综合计算的,不是按商品品 种、规格分别计算的,因而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 但如果各月毛利率水平相差很大,或者计划毛利率不够准确,各月成 本计算的正确性会受到影响。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各季度商品实际毛利率差异不大,且经营品种较多、 按月计算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公式
1.商品资金计划指标
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
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
2.在途现金
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
3.委托银行收款资金
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
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
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
4.商品资金周转率
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
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
或=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