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施测方法
1、技术准备
熟悉本工程图纸,核对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内容是否一致,施工图纸及其各组成部分间有无矛盾和错误。建筑图与其相关的结构图在尺寸、坐标、标高和说明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明确。了解本工程的坐标体系及高程体系,根据本工程要求的测量技术等级及工期和质量要求,合理组织施测进度及测量方法。
2、施工现场核查
实地踏勘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指定的永久性坐标和高程点,按照建筑总平面图要求,建立建筑物现场坐标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并设置场地永久性控制测量标桩。达到既避开现场施工破坏标桩的情况,又能随时控制建筑物位置的目的。在进行上盖施工前,必须对已施工完的基础进行轴线和标高的复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上部施工。基础轴线位置无误后,再将设计图上各点位的数据进行平距和角度的有关计算,换算出施工定位放线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绘制成图。
3、平面控制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施测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图纸,根据《总平面图》上的红线点坐标计算各红线点的距离和角度,及《首层平面图》上提供的房角点坐标和已知坐标点推算出的建筑物首层各控制基准点的坐标。
(2)定位放线测量
定位前先将各控制点间的角度和距离进行复核,确认各点的准确性。无误后按支导线的路线,采用全站仪定出建筑物外围控制网上各点的坐标,定出所有点后,再将仪器置于有关联的点上,进行相关点的距离和角度校核,待各点的精度达到定位要求后,再根据一层平面图,采用直角坐标法定出主要轴线作为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依据,再根据主要轴线测设出其它各细部轴线,进行施工放样。
施工上部结构时,将已建立的平面控制网为平面控制的基准。
在测量的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其精度要求如下:角度观测精度为±10″,距离测量精度为1/10000。
4、标高控制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标高点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引测。根据水准基点将该工程的设计±0.00点标
高准确引测于附近固定建筑物上,做好标志。各层标高均根据±0.00水准点用经过校正的钢尺沿着建筑物外壁测出各层设计标高,作为控制该层标高的依据。由±0.00标高点引至各层的临时水准点不少于两个,引测各层标高后,应复核至另一水准标高点,其差不能超过±3mm。以达到在各层抄平时可相互校核,避免错误。
精度要求:标高测量精度为±5√nmm,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0mm。
5、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频率及观测点的布置均按设计要求进行。
(1)水准基点的设置
基点的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点,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中,埋设地点距本工程30-80米,以便相互检查。
(2)测量方法
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1)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观测,每次观测时固定测量仪器,固定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按规定的周期、路线进行观测。观测前必须严格检校仪器,保证仪器合格后方能使用。
2)测量精度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控制在30m以内,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应进行闭合,其闭合差在±0.6√nmm以内。
3)观测次数和时间:一层结构拆除模板后进行首次观测,并记录结果作为起始数据,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与首次结果比较,得出建筑物沉降量。主体结构完成后,每月观测一次。若长时间连续降雨,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二)技术措施
1、质量控制
(1)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测量。采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方式,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
(2)凡是投入该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测量仪器,必须有鉴定合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方可投入使用。
(3)各种测量控制基准点,在使用前进行检查,确认没有变动后才能使用。
(4)保障测量数据的原始、整洁及记录规范化;各种测量计算资料必须经过校核
无误后,才能投入野外作业。
(5)在进行各项测量作业时,必须校核和复核,确保成果质量。
(6)在施测过程中,除按此方案操作外,还应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96》规定。
2、仪器设备配置
全站仪一台;激光铅直仪一台;普通水准仪两台;
激光经纬仪一台;精密水准仪两台;铟钢尺一对;50m钢尺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