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课弹力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课弹力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弹力备课时间 2020.9.20教材分析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而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在孩子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弹性材料和玩具,本课就是从认识弹性开始。

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去掉外力后物体恢复原样,从而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玩握力器与拉力器,体验到弹力的存在。

第二个活动是一个探究活动,研究拉力与弹簧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具体的数值,从而发现弹簧的伸长是随着重量的增加而作出规律性的变化,这也正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第三个活动紧承第二个活动,学习使用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要的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

最后一个活动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性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性能有一个了解,同时也需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

学情分析力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如:气球,沙发,蹦蹦床,海绵,皮筋……可见,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象,对于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是不是所有的任何物体都有弹性?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学生都很模糊,没有一个系统的,本质的理解。

四年级学生显著的心理年龄特征一般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欢动手进行实验。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学习障碍: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对力、测量等知识有一定认识,但学生不容易想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已有的技能基础及学习障碍:虽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学生缺乏计划性,对于实验的设计不够严密,观察概括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当发生形状改变时会产生弹力。

2.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2.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汇总(2020新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汇总(2020新苏教版)

1.实验名称: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实验步骤: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4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侧倾斜。

○5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实验现象:脊椎模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实验结论: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2.实验名称: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实验步骤: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实验现象:鱼的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鱼的(嘴)中进入,再从鱼的(鳃盖)下流出来。

实验结论:水进入鱼的口腔后与鳃丝接触,鳃丝中充满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完成鱼的(呼吸)。

3.实验名称:研究鸽子的羽毛。

我的发现对鸽子的作用观察正羽正羽呈扇形排列便于(扇动)空气剪断正羽羽根后正羽管中间是空的可以减轻羽毛的(重量)在正羽上滴水后羽毛(防水)飞行时可以抵挡小雨用放大镜观察绒羽像棉花一样蓬松帮助鸽子在飞行时保持(体温)14.实验名称:研究哺乳动物。

主要特点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恒温、有脊椎体温恒温皮毛的作用保温、保护脂肪的作用保温、提供能量5.实验名称:体验脂肪的作用实验步骤:①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

②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

③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实验现象:绑有动物油脂的食指不感到冷,没绑动物油脂的食指感到(冷)。

实验结论: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6.实验名称: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假设: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

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载重、小车行进的路程。

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拉力(与末端挂钩上钩码的数量有关)实验设计:○1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确保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能够自由前进○2画好起点与终点,先挂1个钩码,记录下小车行进固定路程的时间○3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两次,记录小车行进时间,计算平均值。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克定律.图线斜率旳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弹簧旳劲度系
数k,则k=25 N/m.
答案 (1)看法析
(2)0~4.9 N 25
【例2】用一种支架、一根弹簧、一把直尺和一种已 知质量旳钩码,来测定某个不太重旳物体有多重,该 怎么做?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试验措施旳拓展迁移能力. (1)将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质量已 知为m),测出弹簧伸长x. (2)将钩码取下换上待测物体,测出弹簧伸长x′. (3)待测物体旳重力 mg x'. x 答案 看法析
1 2
6.25105
N/m
K3
F1'' x1''
250 0.02 102
N/m
2 6.25105
N/m
由K1、K2、K3旳值可得,百分比系数K与长度L成反比,
与截面积S成正比,故 K S K K' S 求出K'
L
L
设4 m长,截面积为0.8 cm2旳百分比系数为K0
S0
0.8
则 K0 K1
L0 0.05
出旳图线可能是下图中旳哪一种
(C )
解析 因为考虑弹簧本身重力旳影响,当不挂钩码 时,弹簧旳伸长量x≠0,所以选C.
3.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旳关系”旳试验环节 如下: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 组数据(x,F)相应旳点,并用平滑旳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旳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也可在横梁旳另一侧挂上 一定旳配重),并将弹簧旳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 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2个、3个、4个、…钩码,并 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相应旳刻度并统计 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知识创新型实验。

例如设计型、开放型、探讨型实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比如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很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方案。

其中,力学设计性实验在近年高考中有加强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实验目的】1.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2.学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数学分析(列表法和图像法),探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通常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这样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外力而得出;弹簧的伸长量可用直尺测出.多测几组数据,用列表或作图的方法探索出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越大;弹力也就越大。

)【实验器材】弹簧,相同质量的砝码若干,铁架台一个(用来悬挂弹簧),刻度尺。

【实验步骤】(1)将铁架台放在实验桌上,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

弹簧竖直静止时,测出弹簧的原长l0,并填入实验记录中。

(2)依次在弹簧下挂上一个砝码、两个砝码、三个砝码……。

每次,在砝码处于静止状态时,测出弹簧的总长或伸长,并填入实验记录中。

(3)根据测得的数据,以力F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Δl为横坐标,根据表中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4)作弹簧的F-Δl图像。

按照坐标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

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5)以弹簧的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6)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弹簧原长l0=_______________m弹簧的弹力F(N)弹簧总长l(m)弹簧伸长Δl(m)123456【实验结论】弹簧弹力大小跟弹簧伸长长度的函数表达式。

可见,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胡克定律)。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 度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亲自收 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 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学 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 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和培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 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 活方式。
最后先总结归纳,再向学生介绍胡克定律和牛顿力学。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科 学的兴趣,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播放老鼠夹视频和展示弹弓玩具引入新课内容,学生 积极性很高。此活动既引发学生兴趣,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弹性的一个原先 认知,进而引入新课。在合作探究学习活动阶段我准备了两部分。
活动一:认识,感受物体的弹性 与弹力,通过提前准备的实验器 材让学生交流、展示,学生在玩 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培养学 生关心生活,发现生活的秘密, 使得弹性、弹力这些比较抽象的 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在学生的脑 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教法学法
学法:基于在低段的科学课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四年级的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 性,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 认识到身边有许多的弹性材料和玩具的存在。他们不但好奇心强、 乐忠动手尝试,而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并能利用所学知识, 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活动中能运用比较科学的词汇正确的描述 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能接受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从而体 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现科学的真谛。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竹溪县鄂坪乡中心学校
教师:明安鑫 2020.10.16
说课流程
01 教材 02 学情 03 教学目标 04 教学重难点
05 教法学法 06 教学过程 07 板书设计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4)若有一根合金丝的长度为20 cm,截面直径为
0.200 mm,使用中要求其伸长量不能超过原长的百分
之一,那么这根合金丝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N.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解析 (2)由题目所给的数据分析可知:当力、直径
一定时,伸长量与长度成正比,当力、长度一定时,伸
长量与直径成反比,当长度、直径一定时,伸长量与力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 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误差分析】
1.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会造成误差.因此,使弹簧 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 的拉力,待稳定后再读数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2.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也是减小实验误差 的基本方法.
3.描点、作图不准确.
砝码质量
0
m/×102 g
标尺刻度 15.00 x/×10-2 m
1.00 18.94
2.00 22.82
3.00 26.78
4.00 5.00 6.00 7.00 30.66 34.60 42.00 54.50
(1)根据所测数据,在图4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 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图6
解析 根据胡克定律F=k(h+L-L0)=kL+k(h-L0),从图 中知道当L=0时,F=10 N;当L=10 cm时,F=20 N;
将其代入方程联立得k=100 N/m,L0=15.0 cm.
答案 100
15.0
5.用纳米技术处理过的材料叫纳米材料,其性质与处 理前相比会发生很多变化.如机械性能会成倍地增 加,对光的反射能力会变得很低,熔点会大大地降 低,甚至有特殊的磁性质.现有一纳米合金丝,欲测 出其伸长量x与所受到的拉力F、长度L、截面直径 D的关系. (1)测量上述物理量需要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若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这些数据请写 出x与F、L、D间的关系式:x=_________.(若用到 比例系数,可用k表示)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教学设计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教学设计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教学设计【课题分析】在学生学习了弹力后,明白弹力是一种最差不多的性质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弹力同时也是物体受力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种力。

弹力来源于形变:“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逝,弹力就随着消逝”(高一物理必修)。

但弹力与形变怎么说有何关系,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只给出了定性的关系,缘故是弹力与形变关系比较复杂。

为了降低难度,减小知识的跨过台阶,课程设置为探究性学习,且只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形变的定量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新颖,形式比较生动,有讲解,有实验,有板演,有讨论,有归纳,有练习,能够上成一堂比较典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课。

我们改变课堂视角,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中作了一些探究,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品味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1、加深弹力和形变关系的明白得,明白弹力产生的条件;2、通过实验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3、学习本课题所用的科学方法;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谈话法。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弹簧秤、钩码、直尺、铁架台)12套、CAI课件、多媒体展台。

学生预备:三角板、笔、草稿纸。

【教学地点】物理多媒体实验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并引入课题师:[多媒体展现]1、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如何?举例说明。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什么叫形变及弹性形变?生:回忆并作答。

师:依照学生回答纠正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现答案。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复原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书的弹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桌面指向书;而桌面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电线对电灯的弹力,弹力的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第3、4课同步练习(教科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第3、4课同步练习(教科版 含答案)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科学课上我们设计制作了橡皮筋小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缠绕一圈和多圈时,产生力的大小一样B.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不同,小车行驶方向也不同C.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一定行驶得越远2.()能延长动力作用于小车的时间。

A.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B.橡皮筋缠绕圈数少C.气球吹的尽可能小3.下列物体不具有弹力的是()。

A.自然状态的弹簧B.被压缩的弹簧C.被拉伸的弹簧4.橡皮筋动力不足时,我们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A.减少橡皮筋B.增加橡皮筋C.调正5.如图,撑杆跳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借助1根杆子来达到跳高的目的,这时撑杆产生的力属于()。

A.摩擦力B.反冲力C.弹力6.下列物体中,没有产生弹力的是()。

A.压弯的直尺B.保持原状的弹簧C.拉开的弓7.小明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

实验中,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第1次第2次第3次10圈 5.5米 5.3米 5.7米20圈8.6米9.1米9.3米A.小车行驶距离与皮筋缠绕圈数有关吗B.皮筋缠绕方向会影响小车行驶方向吗C.小车行驶距离与实验次数有什么关系8.如图,甲、乙、丙三根橡皮筋分别挂上1、2、3个钩码,产生弹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9.下面的气球小船中,所标示运动方向(箭头所示方向)正确的是()。

A.B.C.10.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强大的()。

A.反冲力B.弹力C.重力二、填空题11.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_____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

12.蹦床、海绵垫、跳板、撑杆、健身球,都是生活中运用_________的实例。

13.物体在受到___________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后,弹力就会____________。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9 弹力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9 弹力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教案单元:第三单元《常见的力》课题:9《弹力》课时:2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二课,将《弹力》放在第二课的原因是: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而小学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就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弹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制成的,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学习力的一个技术基础,所以放在前面。

本课从认识弹性开始,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

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撤去外力后物体恢复原状,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玩握力器与拉力器,体验弹力的存在。

活动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弹簧拉伸长度随着拉力的增加有规律地变化,这也正是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活动三紧承活动二,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

活动四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力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有所了解,也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

二、学情分析就知识维度而言,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在他们身边就有许多弹性材料和玩具,但却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

弹性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象,比如:皮球有弹性,弹簧有弹性……对于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是不是所有的任何物体都有弹性?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学生都很模糊,没有一个系统的、本质的理解。

就探究技能而言,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还处于引导性探究学习阶段。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使他们对概念的认识由表象到本质的理解,开展相关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发现规律的过程,还有一定的难度。

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言,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乐于合作交流,善于把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8《力与运动》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8《力与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第三单元常见的力8 力与运动1、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可以转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2、懂得物体运动状态的转变离不开力。

3、通过试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懂得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4、通过试验,争论磁力能否转变钢珠的运动方向,懂得力能够转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5、连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疏力的作用,通过试验探究力能够转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探究磁力能否转变钢珠的运动方向。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试验探究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生疏力1、出示课本 23 页的一首诗。

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但我知道,当降落伞从空中飘落时,那里有力。

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但我知道,当汽车在大路上行驶时,那里有力。

……2、学生自由朗读小诗,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想一想,在这首小诗中,作者从哪里看到了力?从降落伞在空中飘落、汽车在大路上行驶中看到了力。

3、除了这些,我们还能从生活中的哪些东西身上看到力?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看到的力。

4、出示课本 24 页的五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我们可以从这些图中看到力吗?预设:图 1,使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需要力。

图2,使风车运转起来,需要力。

图 3,磁力小车拐弯,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完成。

图4,让皮球弹起来需要力。

图5,潜艇浮出水面也需要力。

5、教师引导:从刚刚大家列举的很多例子中,我们觉察物体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转变需要力的作用,那么到底是什么力呢?力又有什么作用呢?6、出示课本 24 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转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物体运动状态的转变离不开力。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力,力有什么作用。

实验: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实验原理】1.弹簧受力会发生形变,形变的大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沿着弹簧的方向拉弹簧,当形变稳定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使它发生形变的拉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注:弹簧质量不计)2.用悬挂法测量弹簧的弹力,运用的正是弹簧的弹力与挂在弹簧下面的钩码的重力相等.3.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即寻求F=kx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坐标纸.实验步骤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2.如图2-4-1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量弹簧的总长度并测出钩码的重力,填写在记录表格里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多次.【实验数据的处理】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实验误差的来源】1.弹簧长度的测量误差.2.描点画线的作图误差.【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使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免增大误差.4.描点画线时,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巩固练习:】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一对一个性化讲义第一讲教师冯___茂___珊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2.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3.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仪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2)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规律方法总结1.实验数据处理方法(1)列表法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2)图象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3)函数法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2.注意事项(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3.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考点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1.[对实验原理的考查]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1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2.[对实验操作的考查]如图2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2(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3.[对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的考查](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考点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4.[实验误差分析]为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某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3所示图象.图3(1)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照实验要求做,从而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________ N/m和________ 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选填“甲”或“乙”).(3)从上述数据和图线中分析,请对这个研究课题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建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误差分析](2015·福建理综·19(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①图4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________cm;图4②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③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数据处理的考查](2015·四川理综·8(1))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5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________ 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 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__,作出F-x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5考点三实验拓展与创新7.[实验拓展]如图6甲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的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图6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力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8.[实验创新](2014·浙江·2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7连接起来进行探究.图7 图8(1)某次测量如图8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表中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钩码数123 4L A/cm15.7119.7123.6627.76L B/cm29.9635.7641.5147.369.[实验创新](2014·新课标Ⅱ·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图9P 1P 2P 3P 4P 5P 6x 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 (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 (N/m)163 ① 56.0 43.6 33.8 28.8 1k(m/N)0.006 1②0.017 90.022 90.029 60.034 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10给出的坐标轴上画出1k-n 图象.图10(3)图10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N/m..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创新1.实验原理的创新(如图11甲、乙、丙所示)图112.数据处理的创新(1)弹力的获得:弹簧竖直悬挂,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存在弹簧自重的影响→弹簧水平使用,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消除了弹簧自重的影响.(2)图象的获得:由坐标纸作图得F-x图象→由传感器和计算机输入数据直接得F-x图象.。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第5节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实验目的知道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定量关系,学会利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2.实验原理弹簧受力会发生形变,形变的大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沿弹簧轴线的方向拉弹簧,当形变稳定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使它发生形变的拉力在数值上是__相等的__,用悬挂法测量弹簧的弹力,运用的正是弹簧的弹力与挂在弹簧下面的砝码的重力__相等__.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__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__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3.实验器材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__坐标纸__.4.实验步骤(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__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__,即原长.(2)如图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量__弹簧的总长__并计算__钩码的重力__,填写在记录表格里.(3)(4)以弹力F(大小等于__所挂钩码的重力__)为纵坐标,以__弹簧的伸长量x__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根据点的分布情况和走向,作出一条直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在这条直线上,其他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旁,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5)以__弹簧的伸长量__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6)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实验原理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就是__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__,所以这一个力F′就是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__平行四边形定则__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3.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__橡皮条(一条)__,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4.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__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用铅笔描下__O点的位置__及此时两__细绳的方向__.(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__F1和F2为邻边__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__O点__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5)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__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和__细绳的方向__,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6)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7)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调整或另换,直至相同为止.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4.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与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卡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变式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解析] 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否则弹簧会损坏,故A错误.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使钩码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要待钩码平衡时再读数,故B正确.弹簧的长度不等于弹簧的伸长量,故C错误.拉力与伸长量之比是劲度系数,由弹簧决定,同一弹簧的劲度系数是不变的,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B.[答案] B【变式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记为O1;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结点仍拉到位置O1,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的大小和方向;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⑥比较F3和F的一致程度.(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应使橡皮条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B.为了便于计算合力大小,两绳间夹角应取30°、45°、90°等特殊角度C.系在橡皮条末端的两绳要一样长D.同时改变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结点可能保持在位置O1(2)改变F1、F2,重复步骤①至⑥进行第二次实验,记下结点位置O2,位置O2_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与位置O1相同.[解析] (1)F1、F2方向间夹角大小适当即可,不一定要橡皮条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故A错误;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两绳间夹角不一定要取30°、45°、90°等特殊角度,故B错误;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等长,故C错误;同时改变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结点可能保持在位置O1,故D正确.(2)重复实验时,O2不必与O1位置相同.[答案] (1)D(2)不必数据处理、误差分析3某学习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形变的关系,在操作的同时记录数据,其步骤如下:(1)测出钩码的质量为m0.把弹簧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弹簧的原长l0.(2)将该弹簧悬吊在铁架台上,让弹簧自然下垂,如图甲所示.挂上一个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1.(3)之后逐渐增加钩码的个数,并测出弹簧对应的长度分别为l2、l3…….(4)撤去实验装置,将以上过程中记录的数据汇总,并作出钩码质量m与伸长量x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已知m =im 0,x =l i -l 0,其中i 是钩码个数,重力加速度为g.请根据以上操作、记录和图象回答以下问题:①m -x 图象的横截距为1.00 cm ,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数据计算错误B .水平放置弹簧测量原长C .选择的弹簧是损坏的D .选择的弹簧是轻弹簧②m -x 图线在伸长量x >5.00 cm 之后变弯曲,说明了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此弹簧已被损坏B .悬挂钩码过多C .钩码下端触地D .添加钩码后,钩码在竖直方向振动,且选择钩码到最高点读数l i③从图乙上看,该弹簧水平放置使用时的弹性限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m 0g.④已知钩码的质量m 0=0.2 kg ,重力加速度g =9.8 m /s 2,利用图乙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 =________ N /m .[解析] ①m -x 图象的横截距为1.00 cm ,产生的原因是测量弹簧原长时是水平放置的,应该让弹簧竖直放置测量原长,故选B .②m -x 图线在伸长量x >5.00 cm 之后变弯曲,说明了弹簧已被损坏,或者是悬挂钩码过多,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故选AB .③从图乙上看,该弹簧水平放置使用时,当弹力大于5m 0g 时图象发生了弯曲,可知弹簧的弹性限度等于5m 0g.④利用图乙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 =5m 0g Δl =5×0.2×9.8(5-1)×10-2N /m =245 N /m . [答案] ①B ②AB ③等于 ④245“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而超出它的弹性限度,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的间距尽可能大,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免增大误差.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直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4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图甲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 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乙丙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丙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水平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及平衡条件解题.(1)作出的图示如图所示.(2)重物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重力不变,两次实验时,橡皮筋弹力T的方向相同,故水平拉力F大小相等,即F a=F b.(3)根据题图丙可知,选项B 、D 正确,选项A 、C 错误.(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等可减小误差.[答案] (1)如图所示(F 合=4.60~4.90 N 都算对)(2)F a =F b (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变式3】 在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的关系”实验时:(1)甲同学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F ,通过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此操作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按正确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但未测量弹簧原长和形变量,而是每次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 ,并作出外力F 与弹簧总长度L 的关系图线如图a 所示,由图可知,该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c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 /m .(3)丙同学通过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图线如图b 所示,造成图线后来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竖直悬挂时,弹簧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已经伸长了一段距离,故作出的F -x 图象不过坐标原点;(2)由图线和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可知弹簧的原长为10 cm ;当拉力为10 N 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 =(30-10) cm =20 cm =0.2 m ,由胡克定律F =kx 得:k =F x =100.2=50 N /m ;(3)丙图,当弹力达到一定范围时,出现拉力与形变量不成正比,说明弹力超出最大限度.[答案] (1)弹簧自身有重量(2)1050(3)外力已超过弹性限度【变式4】用等效代替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本实验中“等效代替”的含义是________.A.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B.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D.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着AO方向的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______是合力的实验值.(3)(多选)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A.拉橡皮筋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B.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D.使拉力F1和F2的夹角很小[解析] (1)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法”,即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筋的效果和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的效果是相同的,即要求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2)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的合力的理论值,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因此其方向沿着AO方向.(3)为减小实验误差,拉橡皮筋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故A正确;为减小实验误差,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故B正确;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C正确;使拉力F1和F2的夹角适当大些,故D 错误.[答案] (1)D (2)F′ F F′ (3)ABC实验的改进与创新5 如图所示为某物理兴趣小组测定弹簧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连接一托盘P ,在托盘P 下方和桌面上方同一竖直线上安装有光电测距仪A 和B ,通过数据线可以将二者间的距离信息输入到电脑,距离测量精度可达到0.1 mm .实验时,小组同学将6个规格为m =50 g 的砝码逐个放在托盘P 上,每加放一个砝码待系统静止后均打开光电测距电路开关进行测距,测距结果直接输入电脑,测距完成关闭测距开关,然后将对应的托盘上放置砝码的数目信息输入电脑,形成一组测量数据.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保持竖直且在弹性限度内.实验完成后小组同学在电脑上对坐标轴和坐标轴所表示物理量的单位进行了设置,纵轴表示托盘P 上砝码的总重力F 与单个砝码重力mg 的比值;横轴表示A 、B 间的距离h ,单位设置为 cm .设置完成后,电脑系统根据实验数据自动拟合出F mg-h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 /s 2.(1)根据图象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__________ N /m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输入电脑的数据没有托盘和弹簧的重力,这一疏漏对测量结果__________(选填“有影响”或“无影响”).(3)针对实验小组在电脑上的设置操作,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度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指导] 根据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正比例关系,可知,砝码盘的质量遗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根据图象的函数关系,得到图象的斜率为-k mg,利用图象可计算出劲度系数k.横轴若改为mm ,在数据处理时会提高计算的准确度.[解析] (1)由图象可知,托盘上无砝码时,弹簧的长度为0.28 m ,每次添加砝码后系统静止,由平衡关系可得,托盘上砝码总重力F =k(0.28-h),即n =F mg =k mg(0.28-h),故该图象的斜率为-k mg ,即0-6.50.28=-k mg,解得劲度系数k ≈11.4 N /m ; (2)输入电脑的数据没有托盘和弹簧的重力,这一疏漏对测量无影响,因为弹簧的形变和受力成正比,满足k =ΔFΔx .(3)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可将轴h 的单位设置成mm ,提高h 的显示精度.[答案] (1)11.4 N /m (2)无影响 (3)将横轴h 的单位设置成mm6 某小组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一个半圆形刻度盘上安装两个可以沿盘边缘移动的拉力传感器A 、B ,两传感器的挂钩分别系着轻绳,轻绳的另一端系在一起,形成结点O ,并使结点O 位于半圆形刻度盘的圆心.在O 点挂上重G =2.00 N 的钩码,记录两传感器A 、B 的示数F 1、F 2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θ2,用力的图示法即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当F 1=1.00 N 、F 2=1.50 N ,θ1=45°、θ2=30°时,请在图乙中用力的图示法作图,画出两绳拉力的合力F ,并求出合力F =________N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该组同学在实验中,将传感器A 固定在某位置后,再将传感器B 从竖直位置的P 点缓慢顺时针旋转,得到了一系列B 传感器的示数F 2和对应的角度θ2,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F 2-θ2图象,由图丙可知A 传感器所处位置的角度θ1=________.[解析] (1)先画出力的标度,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力的图示并求合力F =2.01 N .(2)由题图丙可知,当θ2=π3和0时,F 2的读数都为2.0 N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θ1=π3.[答案] (1)如图所示 2.01(1.97~2.05) (2)π3【变式5】 某实验小组进行测量动摩擦因数大小实验.(1)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体所受摩擦力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2)弹簧测力计正确调零后,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实验方案,来测量物体A 与长木板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方案1:如图甲所示,把长木板B 固定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A ;方案2:如图乙所示,把长木板B 放在水平面上,拉动长木板B.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____更为合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王同学利用合理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物体A 上放橡皮泥,准确测得物体A 和橡皮泥的总重量G ,实验中待弹簧测力计指针稳定后,将其读数记作F.改变物体A 上橡皮泥重量,重复多次,得到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②由图线可以测得物体A 与长木板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解析] (1)因为弹簧自身重力的作用,所以当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后,再在水平方向上测拉力的大小,指针的位置会有一定的回缩,至使所测出的摩擦力小于实际摩擦力的大小.(2)由图示实验可知,方案1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A,需要控制A做匀速直线运动,难于控制A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方面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难于准确读数;方案2中拉动物体B,不需要控制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弹簧测力计静止,便于弹簧测力计读数;因此2方案更合理.(3)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如图所示:②由题意可知,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F等于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根据图线的斜率等于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得:μ=fF N =FG=0.90-03.00-0=0.3.[答案] (1)偏小(2)2摩擦力的测量更加方便、准确(3)①见解析图②0.30【变式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带有滑轮的方木板竖直放置,为了便于调节绳子拉力的方向,滑轮可以安放在木板上的多个位置.(1)请把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写完整.①三段绳子各自悬挂一定数目的等质量钩码,调整滑轮在木板上的位置,使得系统静止不动.②把一张画有等间距同心圆的厚纸紧贴木板放置在绳子与木板之间,使得圆心位于绳子结点O 处,有足够多等间距同心圆作为画图助手,这样做为的是方便作出力的图示.你认为本实验有必要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吗?答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不必说明理由).③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三段绳子上的拉力F A 、F B 、F C 才可用钩码数量来表示,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力的图示F A 、F B 、F C .⑤以F A 、F B 为邻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如果平行边形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力与________(选填“F A ”“F B ”或“F C ”)近似相等,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在图中A 、B 、C 三段绳子上分别悬挂了5、4、5个钩码而静止不动,图中OA 、OB 两段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如果本实验是成功的,那么sin αsin β应接近于__________.[解析] (1)②实验中钩码都是相同的,一个钩码受到的重力为一个单位力,只要计钩码的个数即可,故没有必要测量钩码的重力;③该实验采用等效法,需要记录三段绳子上挂的钩码数,以及三段绳子的方向;⑤以F A 、F B 为邻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如果F A 、F B 所夹的对角线与F C ,近似共线等长,说明F A 、F B 所夹的对角线表示的力即为F A 、F B 的合力,即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作图几个力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正弦定理有:F B sin α=F A sin β,且F A =5mg ,F B =4mg ,解得:sin αsin β=F B F A =45. [答案] (1)②没有 ③三段绳子悬挂的钩码个数 三段绳子的方向 ⑤F C (2)45。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附评分标准)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当拉力大小分别为1个勾码、2个勾码、3个勾
码,5个勾码时,弹簧拉伸的长度,并归纳结论。

(4)推算出当拉力大小为4个勾码时,弹簧的拉伸长度。

供选器材
勾码5个,相同的弹簧5个,刻度尺,带有5个挂钩的木板(木板可以夹纸),笔。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报告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8分钟分值:15分。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讲解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讲解

答案:(1)刻度尺 (2)弹簧原长、弹簧所受外力及对应的伸长 量(或与弹簧对应的长度 ) (3)200 弹簧自身重力 (4)CBDAEFG
热点 2 实验数据的处理
【典例 2】(2012 · 广东高考 )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
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 ,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 ,弹簧轴
验 弹簧、钩码若干、三角 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
器 板、铅笔、重垂线、坐 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
材 标纸
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
【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 ,将铁架台放在桌面上 (固定好 ),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 架台的横梁上 ,在靠近弹簧处将刻 度尺(最小分度为 1mm)固定于铁架 台上,并用重垂线检查刻度尺是否 竖直。
?
0.5,
故k=4.9 N/m,
挂了砝码盘后弹簧伸长了 2 cm, 由mg=kx知其质量为 10 g。 答案:(1)竖直 (2)静止 L3 1 mm (3)Lx (4)4.9 10
【双基题组】 1.(多选)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 A.弹簧被拉伸时 ,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 ,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 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根不同的弹簧 ,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 ,得出拉力与 伸长量之比相等
【误差分析】 1.弹簧竖直悬挂时 ,未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造成系统误差 , 为此要尽量选择质量较小的弹簧。 2.弹簧长度的测量造成偶然误差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 ,要尽量多 测几组数据。 3.作图时的不规范造成偶然误差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 ,画图时要 用细铅笔作图 ,所描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弹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弹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弹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的第9课《弹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弹力的定义、特征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对弹力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弹力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弹力与拉伸长度和拉力之间的关系。

-熟悉使用弹蛋测力计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弹簧的形状变化和恢复过程。

-能够设计和操作实验,探究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能够合作与他人分享实验结果和思考。

三、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设计和操作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难点:理解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

弹蛋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基础的科学知识。

他们对物体的形状变化和力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弹力的概念和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弹力的本质和特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根弹簧。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这根弹簧,它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观察一下,然后和你们的伙伴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们观察弹簧并与伙伴分享观察结果。

学生A:这根弹簧可以伸展和收缩,形状像一个弯曲的弯钢管。

学生B:是的,我还注意到当我们放开弹簧时,它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到了弹簧的特点。

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弹簧会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来一起学习。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同学们,弹力是什么呢?弹力是指物体恢复形状或体积的力。

当我们拉伸弹簧时,它的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但当我们松开它时,它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拉伸橡皮筋后,它会回弹回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力的表现。

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解释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3. 实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操作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报告及实验专题强化训练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报告及实验专题强化训练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报告及实验专题强化训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验证定律)。

2.学会利用图像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的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

3.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轻质弹簧(一根)、钩码(一盒)、、铁架台、铅笔、重锤线、、三角板。

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将铁架台放于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在靠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

2.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即弹簧的原长。

3.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待钩码静止后,记下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1。

4.利用上面的方法,记下弹簧下端挂2个、3个、4个……钩码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2、L3、L4……并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用x n=L n-L0计算出弹簧挂1个、2个、3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x,并根据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g,计算出所挂钩码的总重力,这个重力就等于的大小,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五、数据处理1.以弹力F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到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并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六、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钩码标值不准确和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造成的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1)弹簧长度的测量造成偶然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2)作图时的不规范造成的偶然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画图要用铅笔作图,所描各点尽量放在一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的第二课《物体的变形状改变以后》中的《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一个简略的概述。

一、说教材:本单元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在前一课了解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的影响之后,从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具体的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教材按照从观察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性质,从实验探究到实际应用的线索编排而成。

二、说学情:力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平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而物体形状改变后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象,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还处于引导性探究学习阶段。

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使他们对弹性的认识由表象到本质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3、能够做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2、了解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

五、说教法、。

在设计中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材料为学习的切入点,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资源,从观察现象到发现物体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的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科学》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也有了一些初浅的直接认识,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制作、观察、实践、交流等手段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弹力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弹力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实验记录单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一测提起这些物品所需的力,并将结果记录 下来。
制作弹力玩具
玩一玩,说一说:
制作弹力玩具
想一想: 画一画:
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身边合适的物体, 制作一个弹力玩具。
做一做: 玩一玩:
……
说一说:
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N 1.每一大格是多少牛?
3.最大能测量多少牛? 2.每一小格是多少牛?
5N
0.1N
认识弹簧测力计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认识弹簧测力计
如何科学使用弹簧测力计:
量程
分度值


调零
用 与力的方向一致

读数
认识弹簧测力计
试一试:
1个钩码0.5N。
感受4个钩码的重力。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测一测提起这些物品所需的力,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过程中 1.需要改变什么? 钩码的数量 2.需要记录什么? 每一次弹簧拉伸的长度 3.记录后需要思考什么? 是否增加了相同的长度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间的关系
钩码个数(拉力大小)与弹簧拉伸长度记录表 第 小组
弹 簧 拉 伸 长 度
钩码个数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
1.组装器材,一个一个挂钩码,分别挂1到个。 2.刻度尺上,弹簧伸长处标记。 3.记录表格上标点,标明数字。 4.将两个点之间用尺子连起来。 5.整理实验器材。
认识弹簧测力计
实 验 室 常 见 测 力 计
条形盒弹 簧测力 计
平板式弹 簧测力 计
圆筒弹簧 测力计
认识弹簧测力计
小组讨论: 1.弹簧测力计由几部分分构成? 2.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3.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版小学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的第二课《物体的变
形状改变以后》中的《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一个简略的概述。

一、说教材:
本单元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在前一课了解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的影响之后,从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具体的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教材按照从观察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性质,从实验探究到实际应用的线索编排而成。

二、说学情:
力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平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而物体形状
改变后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
象,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还处于引导性探究
学习阶段。

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使他们对弹性的认识由表象到本质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3、能够做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2、了解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

五、说教法、。

在设计中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材料为学习的切入点,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资源,从观察现象到发现物体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的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科学》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也有了一些初浅的直接认识,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制作、观察、实践、交流等手段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为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在学习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适时启发、点拨、鼓励。

2、分析归纳法:以实践为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

3、分组讨论法:针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学习中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分别固定6个弹簧的一端,测量弹簧的长度
1、每次测量弹簧最上端到最下端距离。

2、等弹簧静止不动的测量。

第二步:在第1个弹簧下挂1个钩码,测量弹簧的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
长度。

第三步:在第2个弹簧下挂2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
始长度。

第四步:在第3个弹簧下挂3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
始长度。

第五步:在第4个弹簧下挂4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长度。

第六步:在第5个弹簧下挂5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长度。

第七步:推测挂6个钩码,弹簧拉伸又有多长。

实验结论:弹簧受力与拉伸长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受力越大,被拉伸长度越大。

七、说板书设计
实验结论:弹簧受力与拉伸长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受力越大,被拉伸长度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