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世界史重⼤战事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其殖民地⽽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为统⼀德国对法进⾏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为争夺菲律宾⽽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俄战争:1904—1905年⽇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次世界⼤战:时间、作战双⽅、性质、主要战场、重⼤战役、战场重⼼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次世界⼤战:原因、爆发、扩⼤、转折、重⼤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烧到中朝边境。

美国第七舰队开⼊台湾海峡,⼲涉中国内政。

在朝中⼈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1.侵越战争:(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

(2)经过:①美在越南南⽅建⽴“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

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

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到越南北⽅,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④美国⼜向越南南⽅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明朝的兴衰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景:元末*民抗争,各地兴起红⼱军。

①红⼱军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平定南⽅⼜北征。

②明朝建⽴ 攻占⼤都灭元朝,国号⼤明称帝君。

(1368年) 建元洪武都应天①,专制主义举措新。

2、专制措施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政。

吏户礼部兵刑⼯,⾏使相权权归君。

①控制中央 太祖颁⾏《⼤明律》,权贵特权特鲜明。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大事记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大生产政策的失败- 感化联合、三国协约和中立国协约- 西方战线、东方战线和海上战线的战争形势-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2. 十月革命及俄国内战(1917-1922)- 二月革命和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掌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 内战的主要战役和军事领导人- 新经济政策(NEP)和战时共产主义(战共)3.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1840-1949)-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1842)-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戊戌变法(1898)- 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成立(1911)- 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纲领- 北洋政府和南京政权的建立- 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1924-1927)- 南京国民政府和国共内战(1927-1949)二、近代历史1.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 第一个鸦片战争及鸦片贸易- 西方列强侵华及租界和势力范围- 农民起义和城市暴动(例如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及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 改良派和维新派的思想形成及运动2. 近代中国政治变革- 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及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和辛亥革命后的政局- 国民党的提出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和南京国民政府3. 近代中国文化思潮-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文艺复兴和文化建设-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知识分子的角色和思想变化4. 近代中国外交与两次世界大战-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直接参与到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 中国和世界联盟的关系和国际地位三、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 伊藤博文-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人- 《日本国宪法》的起草人- 日本实行西方政治体制的先驱2. 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三民主义的创立者-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中华民国的第一位临时大总统3.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中国工农红军的创立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者和领导人4. 钱可复- 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家和政治家- 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 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5. 蒋介石- 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 中国国民政府的领导人- 西安事变的实施者- 在国共内战中领导国民党抵抗共产党6. 徐悲鸿-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倡导者- 中国现代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7.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革命-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发起了中国现代化的开端8. 五四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的抗议行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运动- 启发了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变革9. 二十一条- 强迫中国接受的不平等条约- 让日本在中国拥有更大的势力范围- 引发了中国爆发的抵制运动四、国际关系与冷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的建立- 协约国和轴心国的对峙- 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战役- 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的前奏和北约的成立2. 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 美苏两极对峙和核武器的竞赛-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的外交政策- 古巴导弹危机和核军备控制- 英法德的国际地位和冷战对第三世界的影响3. 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 印度巴基斯坦冲突- 中东战争和以色列建国-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和解放4. 联合国与国际合作- 联合国维和行动-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援助和发展的问题五、古代历史1. 西方文明的起源-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 埃及金字塔和希腊神庙建筑的特点2. 古代亚洲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教的起源-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古代印度和汉朝的文化交流和影响3. 古代非洲文明- 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的特点- 尼日尔河流域的文明和城邦- 西非的古代帝国和金银贸易- 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与融合4. 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兴起- 美洲古老的文明和建筑艺术- 美洲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 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doc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doc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篇一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5.1社会历史的本质高二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四)

5.1社会历史的本质高二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四)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社会历史的本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4.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背后的历史发展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历史发展规律。
-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共同完成。
4.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关章节,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
二、学情分析
在高二政治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社会历史的本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时,往往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缺乏科学、客观的分析方法。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本质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的核心概念。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认识到社会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高二上 终极版1 必修4哲学与文化+背诵清单

高二上 终极版1 必修4哲学与文化+背诵清单

第一课:谢芳信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及为什么(P8~P9)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基本观点(P10)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基本观点(P11)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历史使命、核心观点、独特的理论品质(P1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3)第二课:谢双园1.唯物论的有关知识(或探究世界的本质)(P17)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或者意识的能动作用)(P23)4.规律的有关知识(P23)5.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P24)6.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P25~P26)7.世界的物质性原理(P17~P19)8.自然界的物质性(P17)9.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21~22)第三课第一框联系观谢芬芳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P28)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P28~P29)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P29)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30~P31)5.系统优化的原理方法论(P31)6.辩证法的总特征(P27)7.辩证法的基本观点(P27)8.辩证法的根本观点9.课、框、目标题第三课第二框发展观邱华平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31)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P31)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32)4.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P32)5.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形式或状态)(P34)6.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途径) (P34~P35)7.辩证否定观(P34)8.why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P35)9.课、框、目标题第三课第三框黄燕菲1.矛盾分析法2.矛盾的含义(P36)3.矛盾的基本属性(P36~P37)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也叫:对立统一关系原理)(P37)5.矛盾的普遍性(P38)6.矛盾的特殊性(P38)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P39~P40)8.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P41)9.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P41)10.辩证法的前提(P38)11.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P36)12.矛盾问题的精髓(P39)1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P42~P43)14.两点论与重点论(P42)15.课、框、目标题第四课认识论胡金贵1.实践的特点(P49~P50)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P52)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 why认识具有差异性(P54)5.真理的特点(P53~P54)6.认识的特点(P55~P56)7.why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55末段)8.why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P52)9.课、框、目标题第五课历史观郑佳丽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60~P61)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P63)3.改革的意义、性质、作用(P64)4.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P65~P68)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P64)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地位(P65~P68)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P61)8.课、框、目标题9.why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P59)第六课课人生观陈洁琼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73~P74)2.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标准是什么(P76~P77)4.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P76~P78)5.如何实现人生价值(P79~P82)6.人的价值(P71~P72)7.课、框、目标题第七课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91)2.文化的功能(P92~P9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P96)4.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P97 P99)5.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99)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P98)7.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P100)8.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102)9.民族精神的内涵(P100)第八课1.民族文化的作用(P104)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105)3.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P105)4.文化交流的作用(106)5.如何促进文化交流(P107)6.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108)第九课1.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P121)2.如何坚定文化自信(P121)3.如何建设文化强国(P118~P120)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23、P124~P125)5.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P114~117)6.课、框、目标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2)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冗官,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必修四《历史与文化》期末必背重点知识

必修四《历史与文化》期末必背重点知识

必修四《历史与文化》期末必背重点知识
本文档总结了必修四《历史与文化》课程的重点知识,供期末
复之用。

以下是重点知识的概要:
第一部分:历史与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 历史:它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和事物的记录和研究。

- 文化:它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内部共同传承的各种思想、信念、价值观念、俗、艺术等。

- 历史与文化的关系:历史是文化的基础和表达形式,而文化
是历史的反映和延续。

第二部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特点
- 古代中国的特点:儒家文化的影响、皇权至上、礼仪之邦。

- 中华文明的发展:由黄河流域向其他地区传播,形成多元化
的地域文化。

-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唐朝、
宋朝、明朝等。

第三部分:世界历史与文化的发展
- 古文明的兴衰与变迁: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

- 西方文明的发展:古典文化、教文化、启蒙运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崛起。

- 亚非拉文明的发展:伊斯兰文明、印度文化、非洲文化、拉美文化等。

第四部分:历史与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 文化的意义: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 历史的价值:引以为戒、经验总结、现实指导、民族凝聚。

这些重点知识将有助于你在期末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和回答与历史与文化相关的问题。

祝你考试顺利!。

5.1社会历史的本质(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5.1社会历史的本质(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历史的变迁,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2.使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思考社会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详细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如科技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民生改善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给人民带来的福祉。
3.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讲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坚持这一路线的重要性。
2.亮点二: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3.亮点三: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合作中,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也让他们更好地理,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内容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继续推动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历史本质的理解。
最后,我将进行案例总结,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统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高二历史必修课程知识点概述

高二历史必修课程知识点概述

高二历史必修课程知识点概述中国古代史夏商周- 夏朝(约2070-1600年前):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 商朝(约1600-1046年前):甲骨文,最早成熟汉字。

- 周朝(约1046-256年前):西周宗法制、分封制;东周春秋战国变革。

秦汉- 秦朝(221-206年前):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

- 汉朝(202年前-220年):西汉与东汉,丝绸之路,汉族成为主体民族。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220-280年):魏、蜀、吴。

- 晋朝(265-420年):西晋、东晋。

- 南北朝(420-589年):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唐- 隋朝(581-618年):大运河,科举制初设。

- 唐朝(618-907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诗。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十国(902-979年):前蜀、后蜀、吴、南吴、南唐、吴越、闽、南汉、荆南、北汉。

- 宋朝(960-1279年):北宋与南宋,王安石变法,宋代科技文化发展。

- 辽朝(907-1125年):契丹族建立。

- 西夏(1038-1227年):党项族建立。

- 金朝(1115-1234年):女真族建立。

元明清- 元朝(1271-1368年/1402年):蒙古族建立,行省制。

- 明朝(1368-1644年):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

- 清朝(1644-1912年):康乾盛世,鸦片战争前夕。

世界古代史古代埃及- 河流文明,法老,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 汉摩拉比法典,巴比伦帝国。

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佛教的诞生。

古代希腊罗马- 希腊城邦,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国与帝国,法律制度。

古代其他文明- 古代中国,春秋战国;古代美洲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古波斯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萨珊王朝。

中古史中国的中古时期-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多元文化交融。

- 隋唐(581-907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文化繁荣。

202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考点总结

202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考点总结

202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考点总结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2. 秦汉经济的发展与城乡关系3. 秦汉法律制度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4. 秦汉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点5. 秦汉农业技术的进步及其影响6. 秦汉与匈奴、西域等边疆地区的联系与影响第二章中世纪欧洲的形成与发展1. 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以及对欧洲的影响2.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3. 封建制度下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兴起4. 城市与教会的权力对抗及其影响5. 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6. 中世纪欧洲文化与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第三章近代欧洲的变革与革命1.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与发展2. 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3. 经济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4. 啤酒革命和英国清教革命的原因与影响5. 西方科技与文化向东方传播的途径与后果6.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的重要事件与影响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启蒙与变革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思想与影响2.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与发展3.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5.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的胜利6.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第五章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与国际关系演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2. 冷战的形成与特点3. 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与合作4.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与非洲、亚洲的解放运动5. 冷战期间的危机与对抗6. 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演变与多极化趋势第六章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1.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初期2. 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经济的发展3.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转型5. 台湾问题与中共的对台政策6.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以上仅为在____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课程可能涉及的考点总结,内容较为简略,具体考纲和要求还需以教材为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二历史知识点篇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形成的时间:六七十年代:分布: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人物:方巨赞创办的常发机器厂、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开办的吉昌隆缫丝厂、朱启昂在天津开办的依莱牟机器厂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_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立到抗战爆发前的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发动内战,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还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此外,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作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奋力拼搏,但历史证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篇二★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1.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重点内容包括:-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社会- 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形成-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文明在不同地区的交流与融合2. 第二章:古代东方社会的崛起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古代东方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 中国古代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秩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分裂-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统一与繁荣- 印度古代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吠陀时期的王国与文化- 莫卧儿帝国的兴起与衰落- 中东古代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古巴比伦、亚述、波斯等王国的兴起与衰亡3.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衰与传承本章主要介绍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衰与传承。

重点内容包括:- 希腊古代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雅典民主的发展与衰落- 斯巴达军国主义制度- 希腊城邦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罗马古代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体制与扩张- 罗马帝国时期的统一与法律制度- 教的影响与传播- 西罗马帝国的衰亡4. 第四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工人运动与社会改革- 工业化在其他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与调整- 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的确立- 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与扩张- 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与干预5. 第五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观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多样性与变革-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6. 第六章:当代世界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本章主要介绍了当代世界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5.3社会历史的主体(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人民群众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本节课主要讲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基本观点。通过讲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人民群众如何创造历史,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观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历史上的人民群众是如何创造历史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归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培养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策略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历史上的人民群众是如何创造历史的,然后进行分享和总结。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进行同伴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高二年级必修四知识点(语文 英语 数学 政治)

高二年级必修四知识点(语文 英语 数学 政治)

高二年级必修四知识点(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年级必修四知识点(语文英语数学政治)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年级必修四知识点(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年级必修四知识点(语文英语数学政治) 篇一通假字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4主要涉及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本篇文章将围绕该教材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一、晚清时期的中国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大规模民变不断爆发,显示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二、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兴起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成为推动革命的核心理念。

辛亥革命虽然在政治上未能彻底完成民主转型,但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和文化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强烈抗议,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倡导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四、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927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试图建立现代化的国家体制。

然而,由于内外问题的交织,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最终未能实现其改革目标。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斗争,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六、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在世界历史方面,必修4涵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等重大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而俄国十月革命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历史的本质 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社会历史的本质 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1、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2、到银行贷款买房或办厂 3、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 4、习近平主席发表七一讲话 5、参加爱我中华演讲会 6、观看电影《长津湖》 7、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
议学议问学题问题
你知道上述社会生活活动都属于 哪个领域什么活动吗? 经济、政治、 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些 现象有何共性?
联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
系 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小小结小结结
劳动创造了人
社会生活在本质
劳动是社会历 史的起点
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 发展
上是实践的
生成了社会生活全部领域
社 会 历
实践在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
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实 践 是 认 识 的 基 础
真 理 是 客 观 的
真 理 是 具 体 的 有 条 件 的
追 求 真 理 是 一 个 过 程
社 会 生 活 在 本 质 上 实 践 的
社 会 存 在 与 社 会 意 识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的 规 律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的 趋 势
人 民 群 众 是 历 史 的 创 造 者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动创造了人和人 类社会。
议一学、提社示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 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 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 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议议议学学学情情情境境境一一
你知道下面这些社会生活活动都属于哪个领域什么活动吗?
议学议问学题问题
五一调休方案的制定是专家个人意 愿的体现吗?分析专家称“五一调休是 动了脑筋的做法”的依据?

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疑问。
3.练习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梳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二)讲授新知
1.理论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让学生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结合教材中的案例,深入剖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规律,使学生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避免主观臆断。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探讨社会历史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这是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基础。
-设想活动:设置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难度的任务中收获成长。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设想活动:开展主题演讲、心得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高一到高三历史知识点

高一到高三历史知识点

高一到高三历史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是必修的科目之一。

它涵盖了人类社会从古代到当代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

在高一到高三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到高三历史学习的重点内容。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部分,高中也是学生们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到。

在高一阶段,学生们将学习到华夏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的远古文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内容。

在高二和高三,学生们将深入学习秦朝的统一和兵马俑、汉朝的文化繁荣和丝绸之路、唐朝的开放与盛世等。

2. 世界史除了中国古代史,学生们还将学习世界史的一些重要内容。

高一的世界史学习主要围绕着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展开,以及大航海时代对世界的影响。

高二和高三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欧洲的三次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英国的议会制度等。

此外,学生们还将了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如美洲大陆的殖民地化、非洲的殖民化及独立运动等。

3. 近代史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近代史是相对较近的历史时期,它与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更为相关。

高二和高三学生们将学习到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同时,学生们还将了解到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背景和影响。

4. 当代史在高中阶段,学生们还将接触到一些当代史的内容。

这包括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等。

学生们将学习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冷战与国际合作等。

除此之外,高中历史学习还涉及到一些历史思维方法和研究技巧的培养。

学生们将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掌握史料的解读和整理方式、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等。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还能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文化多样性,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社会历史的发展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社会历史的发展

劳动者(最活跃因素)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最基本)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经典
经典
蒸汽磨 手推磨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阅读与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三卷
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 度、组织和设施。
蒸汽磨 手推磨
资本主 义社会
资产阶级政权
封建 社会
君主专制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 的巩固和完善。反之,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前进。
经典
经典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阶级社会
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
改革
经典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 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 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 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
经典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绘反作用 Nhomakorabea状况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意识形态
决定 生产力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制度、组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织和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归纳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准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准确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是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

,不存有脱离世界观的方*,也不存有脱离方*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有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有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准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准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是我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准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准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理解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点,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篇二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来说);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来说)。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理解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能够在理解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持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理解的来源、理解发展的动力、理解准确与否的检验标准,理解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理解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篇三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意义:方*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有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树立全局观点,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理解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个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着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持续前进。

5、把握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意义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准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准确理解事物的基础和准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能够变化的。

方*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理解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理解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理解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理解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理解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意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