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教案 第十章 油气田勘探
第10章 油气勘探概述
资料收集、处理和解释 新 理 论 指 导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 盆地类型划分、对比 编制评价基础图件
评价原则、方法的确定和选取
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全球(或全国)油气资源汇总 图10—1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流程略图
含油气盆地和含油气系统分析 已知油气藏统计、分类 典型油气藏解剖 主要成藏模式 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评价地质模型 勘探层评价
除上述几种油气作为研究对象外,还有如页岩油、煤层气、致密页岩气和固态
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等评价对象。
四、油气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和一般程序
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分为国际和国家层面、石油公司层面二个部分: 1. 国家和国际层面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的范围广阔,对象复杂,又往往是大兵
团作战,因此其总体思路是以盆地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先进的大地构造
盆地资源量计算方法可分为体积法、地球化学法、勘探效果分析 法及类比法四大类。
三、区带评价
区带(play)评价是盆地勘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适宜 于局部评价和预测的分析方法。 区带评价研究是在盆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区带评价除了要研 究勘探区带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沉积特点、地质演化史、生储油 特征外,还必须指出有利的含油气区带圈闭的个数、层位以及圈闭 规模和资源的分布概率。 依据区带对油气聚集的特殊性和资源量计算的精度要求,日前应 用于区带资源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是圈闭体积法、生-供烃单元法和发 现过程模拟法。
第四节 风险分析和勘探决策
油气勘探的风险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概率和效用理论
的原理,从远景圈闭(待钻构造)和成藏层带(勘探领域〕两个层
次,估算能左右勘探结果的地质因素、经济条件以及不同意义 的成功概率,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勘探项目分级排序,最终筛 选和编制出年度投资组合计划。 目前,大多数国内外大石油公司都建立了常规的勘探风险
石油天然气地质和勘探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第一节石油沥青类概述第二节石油的成分与性质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第三节天然气的成分与性质第四节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第五节重质油和固体沥青第六节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等同位素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第一节油气成因假说概述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第二节油气有机成因有关问题一、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二、促使油气生成的因素三、有机质成烃演化过程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第三节烃源岩研究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第四节天然气成因及其特征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第一节储集层〔储集岩体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第二节盖层和生储盖组合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油气初次运移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第三节油气二次运移第四节地下流体势分析第五章油气聚集及油气藏的形成第一节圈闭和油气藏概述第五章油气聚集及油气藏的形成第二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第五章油气聚集及油气藏的形成第三节油气聚集机理第五章油气聚集及油气藏的形成第四节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第六章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第六章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第三节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第四节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第五节水动力圈闭与水动力油气藏第六节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第七章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一节地温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七章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二节地压力场与地层压力预测第七章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三节地应力场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七章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四节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第七章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五节固态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分布第六节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第一节含油气盆地及其分类第二节油气聚集单元划分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第三节含油气系统简介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与评价第一节油气分布特点概述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与评价第二节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第三节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与评价第四节主要类型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与评价第五节油气资源评价第十章油气田勘探第一节概述第十章油气田勘探第二节油气勘探的程序及任务第一节1.根据在有机溶剂中的选择性溶解,将石油沥青类分为四组分:〔1油质〔Oily溶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吸附部分。
油气田评价勘探
三.典型油气评价井部署
1.长垣的评价井部署: 长垣的评价井部署: 长垣的评价井部署
在预探工作完成以后,由于构造面积大,评价勘探工作 是以局部构造高点为对象而逐步展开的。 首先进行勘探的是萨尔图构造,其闭合面积和闭合 高度达,油层总厚度和单层厚度均较大,储量丰富。然 后,在该构造上优先钻评价井,不但可以迅速确定相当 产量的生产面积,建立一定产能,而且还可以为后续其 他油藏的评级勘探提供宝贵的经验。
2.评价井钻探:为了完成评价勘探阶段的任务,获得更加详
细精确地资料,在地震精查所提供的构造图基础上,按照评价井 细精确地资料,在地震精查所提供的构造图基础上,按照评价井 布井原则,合理部署评价井,并科学高效的经行钻探,获取尽可 能全的资料,为以后的钻井开采提供最精确地资料。 能全的资料,为以后的钻井开采提供最精确地资料。 (1)评价井的设计: 评价井的设计: 评价井设计要以构造综合解释、储集层预测、油气水预测为基 评价井设计要以构造综合解释、储集层预测、油气水预测为基 础,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井井数 井位 完钻深度 井深剖面 要求的设计,以及配套的钻井工程设计。 要求的设计,以及配套的钻井工程设计。 评价井设计资料包括: 评价井设计资料包括: a.两条以上地震剖面,其中一条是过设计井的剖面; a.两条以上地震剖面,其中一条是过设计井的剖面; b.比例尺为1:10000或1:25000的含油气层段构造平面 b.比例尺为1 10000或 25000的含油气层段构造平面 图,含油气范围预测图; c.储集层岩性分布图,物性参数分布图及油层综合评价图 c.储集层岩性分布图,物性参数分布图及油层综合评价图 d.油气层对比图,栅状图,油层剖面图。 d.油气层对比图,栅状图,油层剖面图。 井深轨迹 取样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就可以根据相关测量资料、 数据,对油气藏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 理论指导:现代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 理论指导 学、石油地质学、油藏地球化学等 主要手段:运用计算机,综合应用地震、录井、 主要手段 测井试油、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进而揭示油 气藏在三维空间上的集几何形态、内部结构、储 集层特征以及油、气、水分布的一项系统工程 主要内容与方法:圈闭描述、沉积地层描述、储 主要内容与方法 集层描述、该层描述、流体特性描述、油气藏开 发特征描述、油气藏综合评价等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方法参考资料
油气田勘探2009-11-27 15:03名词解释现代油气勘探:是在油气田形成模式与分布规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与综合分析,判断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否存在,不断缩小勘探靶区,最终发现和探明油气田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低熟油气:系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油气化探:主要是通过油气在扩散和运移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即油气藏与周围介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利用地球化学异常来进行油气勘探调查,确定勘探目标和层位的一种油气勘探方法。
综合录井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一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工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气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而达到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目的的一项随钻技术。
非地震地质调查技术:是指除地震勘探技术以外的其他所有地质调查技术,包括地面测量、油气资源遥感、非地震物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油气显示:是指石油、天然气及其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和钻井的人工露头。
直接油气显示主要包括地面油气苗、井下油气显示、荧光显示、气测异常显示等。
含油岩石: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
含沥青岩石:是指在岩石孔隙中充填有分散固态沥青的岩石。
泥火山:地下聚集的高压气体沿断层和裂隙伴随水、粘土、沙粒和岩块一起喷出地表,井形成锥形堆积体,这便是泥火山油矿物:石油氧化或热变质过程所衍生山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叫石油沥青矿物,简称油矿物气测录井:用精密的色谱气测仪器或其他仪器直接检测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方法检测叫气测录井。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油⽓⽥勘探课程设计《油⽓⽥勘探》课程设计勘探部署课设内容:勘探部署指导⽼师:柴华班级:资⼯801姓名:学号:序⾔《油⽓⽥勘探课程设计》其设计⽬的使资源勘查⼯程专业学⽣加强油⽥实际应⽤能⼒的培养与训练,能尽快熟悉现场⽣产⼯作,及时投⼊到⽣产⼯作中去,以适应常规地质研究⼯作,提⾼学⽣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此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涉及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储集层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研究、测井多井评价、圈闭特征及油藏特征研究、储量计算及油藏评价等五⼤部分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些勘探意见。
本组为勘探部署组,⼈员及具体任务如下:组长:刘威(勘探部署图及部署计划表)组员:宗邈(构造图及剖⾯图)王瑞(砂体等值线图及储层对⽐图)王黎(孔,渗,饱等值线图及储层参数评价表)王伟(油⽓范围分布图)马雪娟(勘探部署图及部署计划表)苏思远(油藏剖⾯图及油⽓区块评价表)刘禹江(油藏剖⾯图及油⽓区块评价表)设计要求:1、每个⼈必须按时完成⾃⼰的任务,对本组完成的内容要⾮常熟练,对其他组的内容应当会做。
2、每个⼈必须上交⼀份完整的⽂字报告,并附有全部(全组)的图表。
并注明⾃⼰作了哪⼀部分,不注明者作不及格论处。
3、最后全部完成任务后,分组由⽼师逐个同学进⾏当⾯抽考,内容以本组为主,其他组内容为辅。
4、成绩评定标准:抽考、⼝试占50分,报告占50分,总分100分。
时间安排:1、第1~8天:具体分析、地质综合研究、编程2、第9天:⽼师审查基本图件及成果3、第9~10天:编写报告,每份报告⽂字及图表不得少于20页4、第11天:上交报告及附图、附表。
5、第12天:分组⼝试考试。
勘探部署⼀、⼯区概况⼯区范围为安边⼀杨井地区(见附图2—1)的A8区块(见附图2——2),⾯积约520km2,该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安边乡、杨井乡境内。
这⾥有巨厚的第四系黄⼟覆盖,地形复杂,沟⾕交错,属典型的黄⼟源地貌,为半⼲旱⽓候,公路交通⽐例便利。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一)元素组成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石油元素组成比较接近,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1)。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有碳、氢、氧、硫、氮,其中碳和氢两种元素占绝对优势。
(二)石油的化合物组成表1-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三)石油的馏分组成表1-3 石油的馏分组成(四)石油的组分组成石油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等组分。
二、石油的地球化学分类注:令S=饱和烃;P=烷烃(石蜡烃);N=环烷烃,则S=P+N;令AA=芳烃+含N.S.O化合物(胶质,沥青质)海陆相石油在石油分类三角图上的分布如图1-12所示,它们在化学成分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海相石油以芳香-中间型和石蜡-环烷型为主,饱和烃占石油的25~70%,芳烃占总烃的25~60%。
高硫(含硫量一般大于1%)低蜡(含蜡量小于5%)。
钒、镍含量高,且钒/镍比值大于1。
(2)陆相石油以石蜡型为主,部分石蜡-环烷型,饱和烃占石油的60~90%,芳烃占总烃的10~20%。
高蜡(含蜡量大于5%)低硫(含硫量一般小于1%)。
钒、镍含量较低,且钒/镍比值小于1。
另外,海、陆相石油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亦有明显的差别。
从C 13/C 12比值看,一般海相油的比陆相油的高。
三、石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石油的颜色变化范围很大,在反射光下,它们的颜色从褐色过渡到红色,一直到淡绿黄色。
在透射光下,大多数石油是黑色的,但也有淡黄色、无色、黄褐、深褐、黑绿色等。
石油的颜色与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2.密度和相对密度石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ρo=Go/Vo )。
若用单位体积石油的重量表示,即为石油的比重。
开采至地表的石油(即原油)的相对密度,在我国和前苏联是指1atm 下,20℃单位体积原油与4℃单位体积纯水的重量比,用d 420表示。
一般为0.75~0.98,变化较大。
通常将d 420大于0.92的原油称重质油,介于0.92~0.88之间的为中质油,小于0.88的为轻质油。
油气田勘探
一·名词解释201.页岩油:非常规油气:指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自然工业产量、需用新技术改善储层渗透率或流体黏度等才能经济开采、连续或准连续型聚集的油气资源。
2.页岩气: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夭然气3.矿权:是指在“矿产资源”这一“特定物”上所产生的权利的总称,或者说是基于“矿产资源”这一特定物上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符合一定条件的探矿权和采矿权经批准可以转让,是财产权。
4.采矿权:采矿权,一般认为是物权,含有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能;探矿权具备了知识产权的本质和主要特征(属于非物权范畴);这是因为矿产勘查是一项探索性,研究性极强的劳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找矿勘探实践,是一项研究性的劳动,勘查报告是创造性智力成果。
5.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6.预测储量:在地震详查以及其他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的有利地区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7.控制储量: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阶段的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8.探明储量: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9.圈闭:圈闭是适于油气聚集、能够形成油气藏的场所一个完整的圈闭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1)封闭油气的条件,包括顶部封闭条件(盖层)和侧向遮挡条件(盖层的弯曲、岩性的变化、断层的遮挡等)(2)二是赋存油气的条件,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孔隙度、渗透率的储层。
10.油气藏:是相当数量的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在一个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
11.满凹含油:“满凹含油”是指在富油气凹陷内,优质烃源灶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同时,陆相沉积多水系与频繁的湖盆振荡,导致湖水大面积收缩与扩张,使砂体与烃源岩不仅间互,而且大面积接触,从而使得各类储集体有最大的成藏机会,因而含油范围超出二级构造带,并在包括斜坡区的凹陷深部位都有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呈现整个凹陷都有油气成藏的局面。
地层学油气勘探课程设计
地层学油气勘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层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层的分类、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 掌握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了解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关键作用。
3. 了解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及地层学研究的现状,培养学生对地质资源的国家战略意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层学知识分析油气勘探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使用地质勘探工具和软件,进行地层对比、油气藏评价等实践操作。
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地层学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层学及油气勘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认识到油气资源的宝贵性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地层学油气勘探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地层学基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根据课程目标分解具体学习成果,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层学基础理论:地层概念、地层分类、地层对比方法、地层界面特征、地层序列及地层格架。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层学概述、第二章 地层分类与对比。
2. 油气成藏原理: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运移与聚集、圈闭与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过程及主控因素。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气成藏原理、第四章 油气藏类型与分布。
3. 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地层评价与预测方法、油气勘探实例分析。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第六章 油气勘探实例。
4. 实践教学:地质勘探工具与软件操作、地层剖面分析、油气藏评价、实地考察与研究报告撰写。
相关教材章节:第七章 地质勘探技术、第八章 油气勘探实践。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松辽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前言本课程设计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教学必修课。
开设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石油地质学”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油气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油气地质与勘探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油气地质研究与勘探部署的一般工作程序和基本工作方法,学会油气地质研究与勘探所需的基本图件的编制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为将来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目录一、区域地质概况 (4)1、地理位置 (4)2、区域构造位置 (4)3、勘探历程 (4)二、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6)1、盆地基本构造特征 (6)2 、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 (6)三、松辽盆地的性质决定了其油气资源丰富 (9)1、地质时代有利 (9)2、盆地类型决定其油气丰度高 (9)3、盆地所处板块位置有利于高丰度油气形成 (10)4、高丰度的油气资源为大油田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10)四、烃源岩(生烃条件) (10)五、盖层及生储盖组合 (13)1、优质的烃源岩 (13)2、有利的油气储集条件 (14)3、良好的盖层分布 (14)4、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14)四、盆地地层及岩性描述 (15)五、油气藏研究(以大庆油田为例) (19)1、大庆油田简介 (19)2、原油性质 (20)3、构造形成史 (20)4、主要排烃史 (21)5、油气运移聚集 (21)6、油气成藏期 (22)6、油气藏成藏模式 (23)7、大庆油田石油地质特征 (24)六、含油气综合分析 (25)1、开展多目的层的勘探 (25)2、重视非背斜圈闭的勘探 (26)3、逐步开展外围盆地的石油普查勘探 (26)总结 (27)参考文献 (27)一、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图1中国主要盆地分布跨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四省。
油气勘探程序讲解
探明储量
大体控制含油气面积 70%以上,对油气
储
П级
藏的复杂程度、产能大小已经作出初步
量
评价。计算的储量相对误差不超过±50%。
分 控制储量 它是进一步进行评价钻探和编制中、长期
三
开发规划的依据。
级
Ш级
预测储量
问题7:Ⅰ、Ⅱ、Ⅲ级储量 及其含义是什么?
也叫可能储量,是在地震详查或用其他 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钻预探井获得 油气发现或油气显示之后,根据区域地质 和类比方法,用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是制定评价钻探方案的依据。它只能估算 一个储量 范 围 ,精度为20%~50%。
四、油气藏评价勘探 4.2 油气勘探程序
油气藏评价的工作程序
• 油气藏评价勘探是以地震精查为先导,迅 速查明油藏构造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提供 评价井位,然后以地震、地质、测井等资 料为依据开展油气藏描述与评价工作,准 确计算油气储量。按照评价勘探工作的过 程,可以分地震精查、钻评价井、油气藏 描述、储量计算四个步骤。
一、区域普查
• 区域普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 采用各种地质调查技术和探井钻探,确定油气存在的 可能性,从一个大区或者含油气盆地内选择出勘探远 景大的含油气盆地或者凹陷,在凹陷内进一步通过盆 地分析与数值模拟,落实远景资源量的大小,基本搞 清资源量在三维空间的分布。
• 简而言之,区域普查的任务就是“择盆选凹”,这里 的“盆”,是指含油气盆地,“凹”是指生油凹陷。
隐蔽油气藏(subtle reservoirs)
• 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隐蔽油气藏 的内涵扩大为:在现有勘探方法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较 难识别和描述的油气藏类型,通常泛指所有非构造圈闭油 气藏,它涵盖了地层、岩性、古地貌(形)、复杂断块、 低幅度平缓背斜、水动力圈闭、毛管力封闭、水溶气、天 然气水合物等油气藏类型。需要指出,因为隐蔽油气藏概 念比较模糊,勘探对象的针对性比较宽泛,国外石油界目 前已很少使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二、圈闭评价与井位部署
3.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根据圈闭排队结果, 选一圈闭部署1口预探井, 简要说
设明部计署思的路依据:
圈闭综合评价排队选出最优圈闭 预探井部署原则 预计含油气的关键部位,如高点 ;
第一口井占高点, 部署在可能出油的 关键部位;
第二口井, 在一号井获得成果后, 部 署在能够控制圈闭的关键部位, 确定 是否整体含油;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3.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设计成果: 二级构造单元: 单元8—梁寨洼槽: FII-8, FII-6, FI-5, FI-7, FIII-7, FII-7及工区边界限定。 单元13—延津洼槽: FI-5, FII-7, FIII-7, FI-7限定。 单元11—白沙断裂构造带: FII-12, FIII-3, FII-4, FII-5, FI-1限定。 单元12—太平镇断裂构造带: FII-9, FI- 8, FIII-9, FII-8, FIII-10, F111-3限定。 单元14—鲁岗断裂构造带: FI-6, FI-3 限定。
3. 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4. 为对圈闭进行地质评价,需确定圈闭的相关参数。请根据所给条件,读取不同圈闭的
相关参数填写到表4-1,其同圈闭配套条件的参数相同并已给出。之后,根据下式计算 不同圈闭的含油气概率,参数标准见表4-2。
5. 设计思路: 6. 依次次为每一个圈闭依据给分标准进行打分(geomap图件) 7. 作业一的圈闭图件 8. 3.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3. 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4. 根据构造单元划分结果,结合整个渤海湾盆地的含油气层系分布特点,以及该区的钻
探情况,预测有利的油气远带
5. 设计思路: 6. 渤海湾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7. 渤海湾盆地地层发育特征 8. 研究区的油气远景区带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基本原理和富集规律的一门学科,属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是如何生成的?石油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哪些岩层中?呈流体状态的石油天然气是如何运移聚集在一起的?石油天然气聚集在什么地方?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能够保存至今?即石油天然气的成因、成藏及分布规律问题。
本课程是对大学阶段所学基础地质学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专业基础科和专业课的升华与拓展应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震、测井、构造、地球化学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手段进行含油气目标勘探设计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物探工程师运用地质思维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设计、处理及解释的重要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控制石油天然气成藏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地质要素为主线,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典型案例实训和专题讲座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认识- 1 -石油天然气在社会、国民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聚集成藏的基本要素、概念和理论,并了解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特殊石油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勘探开发现状,培养同学们将所学的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相结合综合进行地下含油气目标勘探与评价的能力,使同学们掌握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石油天然气的储层与盖层、圈闭与油气藏、石油天然气的运移、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及石油天然气藏相关理论进展七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学以致用,穿插地震、测井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处理技术与测试手段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相关理论进展,提升同学们学习石油天然气勘探系列专业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适应学科发展。
石油勘探PPT学习教案
21
地震勘探原理
利用地壳岩石弹性及密度变化,
使震波的传播也因岩层弹性、密度的
不同,而有快慢之别。
入射波
①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V1 地层1
②入射角正弦与透射角正弦之比等于 2、V2 地层2 界面两边的地层速度之比。
法线
反射波
透射波
震波遇两种弹性及密度不同的岩
层,一部分穿过岩层继续前进,一部
当地面条件较为复杂,上部为其它的岩层 所覆盖(如平原、沙漠或海洋),看不 到岩石的露头,地质法就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应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第10页/共40页
11
二、地球物理勘探法
寻找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依靠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 利用了不同种类的岩层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这一现象,用 仪器进行观测,接收来自地下的物理信息,通过对观测 结果的分析,推断出地下的构造、岩性等地质情况,进 而寻找有利的油气藏。
目前主要的勘探方法有四类:
一、地质法 二、地球物理法 三、地球化学法 四、钻探法
第7页/共40页
8
一、地质法
利用地质资料寻找油气田基本方法 。 主要是对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和岩石进行观察、研究,综 合、全面分析某区域的地质资料,以便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 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 评价,指出油气有利地区。有时在岩石出露的地区,也可能 直接发现油气藏。
构造带
成分布及特征, 确定油气有利 聚集带
工
寻找发现油气
业
二 级 构 造 田油层层位、厚
勘 预探 三口井以上 钻井地震精查 带 和 局 部 度,提交初步的
勘探阶段
探
构造
面积及储量
详探
井距加密到 设计要求
石油勘探
采用钻探井的方法,通过取岩心和测试油气层以证实油气层是否存在。
①预探阶段:主要任务是在详查确定的可能含油的构造上,根据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成油因素综 合评价,选出有利的二级构造带和最有希望的三级构造,钻预探井,证实地下是否有油气流。
②初探阶段:主要任务是在预探已证实的工业性油气藏面积上,视不同类型的构造和圈闭条件,采用不同的 布探井方法,进行钻探,探明油藏边界,拿下初步储量、面积(三级),迅速掌握油藏的大体规模。
谢谢观看
第二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人们在长期利用和寻找石油的实践中,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逐渐认识到油 气的聚集和背斜构造有关。19世纪40年代左右出现了“背斜聚油理论”,这个理论指导石油勘探近百年,仍起着 重要作用。同时逐步完善了物探方法,运用重力、电、磁等进行油气勘探,这期间有机成油说逐渐占了统治地位。
③详探阶段:主要任务是在经过初探大体圈定的含油面积内,进一步钻探和开辟生产实验区,详细研究油气 藏的地质特征(含油层变化规律,压力系统和产量动态,油、气、水情况),算准储量,为油藏开发取得全部必 要的数据。
勘探方法
地质法 地球物理法
地球化学法 钻探法
地质法是利用地质资料寻找油气田基本方法。它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地面地质的观察和研究;井下地质的观 察和研究;实验室的测定和研究;以及航空、卫星照片的地质解释等。
②综合详查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区域普查发现含油气有利地区以后,采用多种勘探方法,进一步查明生、储 油的有利地区,尽快提供钻探。
具体任务为:详细调查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查明其具体位置,范围、大小、形态、闭合度、封闭性以及 上、下构造符合情况。编制1/10万~1/2.5万构造图。研究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的形成过程、发展历史及成因 类型,以及它们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油气藏类型。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姓名:年月日课程设计内容一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一、目的和要求有机质演化曲线和反射率等值线是反映盆地内某一油气源层中有机质成烃演化的基本图件,对认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和定量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要求完成某一成油气层的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镜煤反射率(Ro%)等值线图的编制,并作简要说明,以便加深对有机质成烃模式及其演化阶段的认识,培养利用煤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镜煤反射率,对生油气层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二、步骤(1) 在课下复习好有关有机质成烃演化以及煤岩学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等章节的内容。
(2) 阅读附表1所提供的资料,掌握某一生油气层的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的比值、烃(g)/有机碳(g)的比值、C24-C30正烷烃CPI值和镜质体反射率(Ro%)等随埋藏深度或(温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3) 在坐标纸上确定纵坐标(深度)和横坐标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烃(g)/有机碳(g)和CPl 的比例尺。
比例尺选择以能清楚表达曲线图为准。
(4) 根据附表1上提供的数据作出氯仿抽提物(g)/ 有机碳(g)的比值,烃(g)/有机碳(g)的比值和C24—C30正烷烃CPI值同深度的关系曲线。
在镜煤反射率散点图(图1)上以,,勾出反射率的等值线。
(5) 根据上述关系曲线,划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未成熟、成熟、过成熟阶段)。
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加以简单的小结。
(6)根据反射率等值线图以,,为界线用不同线条或不同颜色划分出有机质演化和成熟程度的不同区域(未成熟、成熟、过成熟区)。
阐明各不同成熟区的主要产物,及其对指导找油气工作的实际意义。
三、内容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①范围:Ro<0.5% 温度:10~60℃深度:0~1500m②机理:生物化学作用③产物:生物甲烷气、CO2、H2O,干酪根少量高分子液态烃——未熟油.未熟-低熟油的特点:①密度总体偏高,但也有轻质油②富含高分子量饱和烃③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①范围:Ro=0.5%~1.2% 温度:60℃~180℃②机理:热催化作用③产物:液态石油为主,包括一部分湿气④正烷烃主峰碳数减小,奇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减少3.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①范围:Ro=1.2%~2.0% 温度:180℃~250℃②机理:热裂解作用,C-C键的断裂。
油气勘探开发-勘探部分
井间地震仪器
野外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示意图
两 者 简 单 而 相 似 , 易 于 操 作 。
接收器井口 震源井口
BP公司在Oklahoma的先导试验区做井间地震频 率图,井距350m,井深750-1200m。
5.4D地震技术
4D地震(时延地震或重复地震)可以
提高信噪比;监测压裂、水驱、气驱等油 藏过程中流体的运移;寻找剩余油分布;
3、VSP测井技术
直达波
入射波 反射波
透射波
3D-VSP最终反射波剖面,井周围的细小 结构非常清晰,显示深度1400-2200Ft。
4.井间地震技术
井间地震技术即在一口井激发,另一口井或多 井记录波的传播。应该说,它是唯一能对下列特 征成像空间连续分辨率非常高的方法。这些特征 包括断层、地层边界、不整合、次生孔隙、裂隙 及远离井位尚未探测的储集体。
九十年代初,国产综合录井仪投入市场
钻井液温度传感器
测试技术
• 当勘探后发现了油藏圈闭,经钻探发现 了油气显示,测井确定有油气层后,需进 行中途或完井测试(又称试油、试气),以确 定能否产出油气、产量大小及油气水性质 等。
地层测试
地层测试又叫钻杆测试,国外叫DST(即Drill System Testing 的缩写)。 它是指在钻井过程中或完井之后对油气层进行测试, 获得在动态条件下地层和流体的各种参数,从而及时准 确的对产层做出评价。 把钻井过程中进行的地层测试称为中途测试,把完井 下油层套管后进行的地层测试称为完井测试。
盖层
储层
烃源岩
图4. Horseshoe Camyon地区K标准剖面
物探
重力 勘探
磁法 勘探
电法 勘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油气田勘探《油气田勘探概述》第一节概述一、发展历史综述1.初期阶段:(1840年以前-古代)油气成因理论:“可燃的水”(石油)和“永恒之火”(天然气)——迷信化。
直至十八、十九世纪,才出现了有关石油成因的假说,其中以无机生油论为主(碳化物说)。
油气勘探依据:地表油气显示,如油气苗。
钻井的方式:顿钻、麻花钻,深度不超过500-1000公尺。
勘探方法:钻井法。
勘探领域;局限于油气苗附近和浅层。
缺乏地质研究,勘探效率低,成本高。
代表:我国自流井气田、巴库的苏拉汉、巴拉汗浅油层以及中东的一些油泉和浅油层。
2.中期阶段(1850’S-1940’S)油气成因理论:无机论、有机论油气勘探依据:线状分布理论--油气田呈线状分布,沿出油点的直线上找油。
背斜理论—石油聚集于背斜构造的顶部,沿构造等高线分布,背斜高点找油最有利。
勘探方法:露头区-地质法;覆盖区-地理物理、录井;钻井:旋转钻,可>1000米深;勘探领域:扩大,主要-山前坳陷,山间坳陷代表:老君庙油田(1939);中东两特大油田:科威特布尔干(K砂岩储层)、沙特加瓦尔3.近期综合勘探阶段(1940’S-现):二战后油气成因:干酪根晚期成油说为主(我国)找油理论:源控论+圈闭论、复式油气聚集理论、油气成藏和分布理论依据:背斜、断层、岩性、地层、水动力、复式圈闭等方法:多法综合、协同勘探——地质、地球物理、地化、数学地质、钻井、录井…钻井:电钻、涡轮钻、可达万米以上领域:地台、海洋、高原、沙漠、极地、甚至更复杂的区域。
——对象复杂化理论研究加强:定量化、系统化、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世界年石油产量:30亿吨/年;三大石油势力:波斯湾、前苏区、美国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古代(1840以前)公元前1122-770年:西周《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译”;公元前280年;四川自贡(川西南)自流井气田开始开采;1900多年前: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北宋沈括《梦溪笔谈》1840,自流井地区、磨子井、深1200米处,井喷“火王井”2.1840-1949:-屈辱、悲惨外:洋油勘探:1907-延长油矿;1904台湾;1917美孚公司在华北、东北、西北→“中国贫油论”1904~1949年累计产油307.4万吨(平均6.7万吨/年)内:1939,孙建初等,老君庙油田;1941,潘钟祥;1947,黄汲清,陆相生油理论3.1949-今(1)山前坳陷盆地边缘找油(1949~1956)“背斜论”+“海相生油”指导→重点:西北、四川①玉门石油沟,1953;②1955.10.31,克拉玛依油田;③1955.12.12青海柴达木油泉子油田;④1956.5,酒西鸭儿峡油田;~方法落后,只有小发现(2)陆相生油理论指导找油(1956~1978)1955,松辽踏勘;1957“战略东移”;1959.9.26-大庆油田;1959.927-扶余油田→证明:陆相生油论1961.4.15,胜利油田;1961.8.22,大港油田;后:威远气田、任丘油田、江汉、南阳……(3)纵深发展突破阶段(1978年后)新技术、新方法综合应用,理论发展亦大。
1978年,石油产量达1亿吨;现1.3亿吨/年三、油气勘探的主要理论1.陆相生油理论(1)生油深坳陷控制了油气的形成和分布-源控论(2)面临生油坳陷(凹陷)的同生二级构造带是最有利油气聚集带-圈闭论(3)生储盖组合丰富;(4)多样化的储集空间2.沉积盆地构造理论;3.油气生成理论;4.油气成藏理论5.层序地层学;6.储层地质学四、油气勘探的技术、方法(一)勘探方法1.地质法——最基本的工作方法(1)油气地质测量通过踏勘、填图、确定研究区的地层、岩性、构造、预测含油气性。
(2)油气专题地质研究在油气勘探各阶段结合生产需要,进行各方面的主题或者综合地质研究。
例如:地层、构造、岩相、生油、成藏、油藏描述。
2.地球物理法是用物理原理和技术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两大类:(1)地球物理勘探法(区域性)简称物探法,主要包括:重力、磁力、电法、地震四种方法。
(2)石油矿场地球物理勘探法(测井法)在井孔中进行的地球物理勘探法。
3.地球化学法①研究与生油有关的地化作用及指标(如岩石或者油气水特征、成分、指标)。
②地表化探,即研究地下油气藏中高浓度集中的油气向周围(土壤、岩石、地下水)扩散而产生的次生地化变化。
它是一种利用地化异常指标和位置资料直接布井找油的方法。
4.钻井法油气勘探工作中必须采用的重要手段,从调查、发现油气藏一直到油气藏的开采,都要第十章油气田勘探第二节油气勘探的程序及任务《油气勘探的任务及程序》一、总任务★高水平,高效率地寻找油气田,最大幅度地增加油气工业后备储量,并要查明油气田的基本情况,取得油田开发所需的全部数据,为油气田开发作好准备。
概括地说,就是要寻找油气田,查明油气田。
而寻找油气田,是勘探阶段的核心问题。
二、油气勘探的工作程序(勘探阶段划分)勘探由大区到小区,由面到点,前阶段为后阶段作准备,后阶段又是前阶段的继续深入和验证。
一般说来,各阶段之间不可超越,应逐步进行,稳扎稳打。
区域勘探阶段——普查、面积详查工业勘探阶段——构造(圈闭)预探、油田详探区域勘探→构造预探→油藏详探。
《区域勘探》一个地区开展油气勘探的最初阶段。
是对于盆地或盆内相对独立的部分地区或盆地未勘探过的新构造层系,运用各种手段,从区域出发进行的最基础的、整体的油气勘探。
~体现了:综合性(由面到点)、区域性、整体性区域勘探的重点,是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包括油气生运聚条件,在此基础上解决勘探方向问题,即找油方向问题,而不是急于直接找油气藏。
区域勘探部署原则:1.从区域出发,整体解剖,由面及点,着重研究区域石油地质条件。
2.重视生储盖组合,正确选择目的层。
3.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勘探。
4.提高圈闭准备质量,保证预测探顺利进行。
区域勘探工作步骤:1.收集、分析已有资料、成果,编制工作设计,多工种综合应用,找到有利区和层系。
2.开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源评价。
3.综合物探-区域综合大剖面-参数井。
4.地震详查→二级构造带和圈闭的评价、对比、选择。
5.井的设计。
主要任务从区域(盆地、坳陷、凹陷)出发,进行整体调查→了解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概况,初步查明生、储油条件,评选油气聚集有利地带,进行早期的含油气远景评价和地质含量估算,预测可能的圈闭类型,为开展油气钻探工作做好地质准备。
具体研究:1.基底(时代、性质、起伏、断裂类型)。
2.区域地层、岩相条件,建立标准地层对比剖面,查清地层接触关系、生储盖层及组合。
3.区域构造:①盆地大地构造性质;②盆地发展历史;③一级二级构造单元划分。
4.生油条件:生油凹陷分布(生油层系、岩性、主生油岩、控制因素、资源量)。
5.油气聚集条件(圈闭形成、油气藏类型、生储盖组合),与不整合关系大。
6.油气水性质:油气:生排运聚,都离不开水;水: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水动力条件。
7.综合研究(一)普查——区域勘探的主体(比例尺1/100万~1/10万)(一)普查——区域勘探的主体(比例尺1/100万~1/10万)1、对象:盆地(凹陷、坳陷)、新构造层系。
2、主要任务:调查油气生成的区域地质条件。
具体地说,是着眼于全盆地,了解区域地质概况,划分一级构造单元,查明区域生储盖组合和生油条件,寻找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评价含油气远景,提交详查面积。
3、工作方法:地质测量、重力、磁力、电法、地震、化探、钻基准井(或参数井)、区域综合大剖面、地球物理综合剖面。
4、成果:远景资源量、报告、有关图表。
远景资源量是根据与相似地质区的类比及勘探资料统计,用类比法、体积生成法、沉积速度法、纯理论推测、勘探及生产外推等推测存在的资源。
一般先估出总资源,再扣除证明储量和潜在资源量,所余者即远景资源。
对新区,远景资源是进一步勘探的依据;对老区,则是深挖细找,寻找隐蔽油气藏的依据。
(二)详查(比例尺1/10万~1/2.5万)1、对象:有利含油气区的控制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或凹内局部构造。
2、任务:划分二级构造单元,确定有利局部构造(即圈闭),提供预探井位,提交潜在资源量。
3、工作方法:地震为主(地震详查),结合重磁、地化、构造地质测量、参数井。
4、成果:报告、图表、提交潜在资源量在生、储层发育区,据已查明的各类可靠圈闭所推算的资源,即潜在资源。
《圈闭预探》是指从盆地区域勘探优选出的有利含油气区带进行圈闭准备开始到圈闭钻探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全过程。
构造预探,简称:预探。
1、对象:有利二级构造带或者局部构造(圈闭)。
2、任务:在已备好的构造上,综合评价其“生、储、盖、运、圈、保”,选最有利处钻预探井,试图获工业性油流,发现油气田(藏),提交含油面积和预测储量(精度可达50%)。
主要解决如下基本问题:(1)圈闭类型及分布、形态及发展史;(2)储层性质与分布;(3)油气水性质,分布及控制因素。
在这三点基础上:(1)识别和优选圈闭,计算潜在资源量;(2)发现油气藏,计算预测储量;未发现油气、则作圈闭再评价。
3、工作方法:地震精查,钻预探井预探井部署原则:以发现这块面积上所存在的所有油藏为目的。
①井位:A.关键部位:背斜高点、断层、岩性特征、刺穿体(边部);B.兼顾平面和深度;C.针对各种油气藏。
②井深:结合实际情况而定,钻穿目的层,较深。
③井数:断裂带3-7口;长垣1-3口④井类型:A.独立井:第一批预探井;B.附属井:必要井,依据独立井面定位置、深度、目的层;C.后备井。
⑤布井系统:十字型、平行系统、放射状长垣、大隆起的预探:①以三级高点上布置单井;②证实二级构造带整体含油后,重点解剖三级构造。
进行甩开型钻探,选择最有利三级构造分布井,针对所有类型的油气藏。
二级背斜构造带:简单、正常背斜:沿长轴占高点,十字型或者平行系统。
断层复杂化背斜:具体分析。
裂缝化背斜:沿长轴布井。
断裂构造带预探:~整体设计,分批实施及时调整复杂性:油气分布复杂;含油层系多、井段长;次生油藏多;平面迭加连片;勘探难度大。
①第一批井放在重点断块区,了解整个二级构造含油气性(3-7口井);②出油断块重点解剖,迅速建成生产能力。
《油田详探》是指从圈闭预探获工业性油气流开始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
(又称油气田评价勘探,简称:详探)(比例尺:小井距)1、对象:油气藏2、任务:查明油气田的各项参数(油田构造形态、主要断层分布和性质、油气水边界、油藏类型、油层储集类型、流体性质,产油能力等),从而探明油气田,提交探明储量,为编制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3、方法:钻评价井、试油、测井、分析化验。
评价井分类1)快速钻进井-不取芯,不系统分层试油:全套电测、录井、井壁取芯、大段:合层试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