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声声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中国文坛上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天真烂漫,浅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哀婉惆怅,低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是女儿身却有着男儿的铮铮铁骨,大声喊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她是谁啊?她就是我国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作品《声声慢》,进一步认识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二、出示目标:
1.诵读全词,理解词的内容。
2.分析意象,体会词人情感。
三、初读,把握字音节奏:
学生读;学生评;老师指导阅读(这首词的基调是低沉哀伤的,读的时候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注意语调的抑扬。)
四、再读,把握情感:
问题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愁
问题2:词人为何而愁?
明确:出示词人经历及写作背景
由背景可知,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美满,后期悲惨凄凉,有山河破碎之愁,丈夫离世之愁,所遇非人之愁,可见其愁苦之深。
五、品意象,体会情感。
问题:李清照如何将这种愁情传达出来的?
明确:借助一些意象。
小组讨论:词人借助哪些意象来传达愁情?找相关句子并并具体分析其中的意象。
明确: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这一意象,诗人往往用来浇愁,词人也是借酒浇愁,可见其愁情。“晚风”写出了环境的清冷,更加重了这种愁情。
思考:浇愁的酒最好是浓酒,词人为什么要用淡酒呢?
明确:词中的“淡酒”并非酒味淡,而是愁太浓,浓酒入愁肠也顿觉索然无味。
学生读,读出情感。
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明确:“梧桐”这一意象常用来表现寂寞忧愁,离愁别绪。如:李煜《相见欢》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词人借“梧桐”表达自己孤身一人,与丈夫永世隔绝的愁绪。而“细雨”加重了这种愁情的表达。
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明确:“雁”这一意象常用来表达离愁和天涯沦落的情感,在这里蕴含词人对丈夫的怀念和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愁。
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凋零的黄花,烘托忧伤的氛围,另“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词人借黄花表达容颜老去,韶华不再的忧愁。
总结:以上同学分析了词人借助意象抒发愁情的句子,那词中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词人一上来就写她在寻觅,你认为词人究竟在寻觅什么?
学生答
总结: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词人到底在寻觅什么我们暂且不去追究,咱们看看她寻觅到了什么?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只有她孤身一人,环境的清冷更放大了词人的愁绪,所以词人最后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份愁可谓是国愁、家愁、情愁的融合。
六、听录音,感受“愁”情:
七、布置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李清照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表达对他的敬意。
八、板书设计:
声声慢
《声声慢》学情分析 1、本首词之前,学生学过柳永、苏轼、辛弃疾这三大家的作品,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对豪放和婉约的风格特点也有大体认识。
2、九年级上学期,学生诵读过李清照的《醉花阴》,对李清照的身世经历有所了解。但这两首词在初中教材中都属于“课外诵读篇目”,可以断定,学生对李清照的身世经历、靖康之耻以及豪放、婉约的风格都掌握得不深,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 老师安排学生在课前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2.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声声慢》效果分析
开始引用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诗词导入,使得学生通过诗词进一步了解李清照词作不同时期具有不同风格,学生的兴趣满满,很快进入课堂。中间学生能就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回答,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课前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得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而且自己也阅读了大量关于李清照的事迹及诗词,了解她的经历,对课雨
花
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让学生准确把握愁的诸多内涵。同时在阅读中知道作者前后期的经历不同,词作的风格也不同。
2、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质疑是主线。本节课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的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品读意象,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让学生个体直接与文本对话。老师的点拨也十分到位。
3、课堂上讨论落到了实处,使学生明确具体任务,时间充分,老师在巡堂过程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切实掌握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作业的处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作者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声声慢》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作用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