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课件2: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3.公平理论的有关知识 (1)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 域。 (2)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3)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4)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 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5)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保证两个 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具体的措施:缩小收入差距, 发挥财政的作用,税收调节,国家宏观调控,坚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对于本单元知识与其他单元知识的联系,要处理好以下几 点:学习各种分配方式时,要注意与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 用相结合;学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要注意收入特别是社会 收入差距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费、效率影响社会生产发展,要注意效率与公 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习财政与税收的作用时,要注意 与宏观调控的手段和作用结合。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材料背景来看,命题贴近现实生 活、社会实际、国家大政方针,取材灵活。从题型设置来看,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兼顾。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 分析能力;非选择题多以图表、漫画形式呈现,背景材料大多 依托我国的大政方针,设问方向主要集中在措施类和意义类 上,并且答案经常结合时政观点分析。从考查的知识重点来 看,主要集中在各种分配方式、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财政的 作用、依法纳税的义务、财政收入与支出、影响财政收入的因 素等。在2016年的高考中,有关财政作用、效率与公平问题、 依法纳税等知识点,还将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谢谢观看
欢迎访问:
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1.分配理论的有关知识 (1)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财富的增加,又取决于财富的 分配方式。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 (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4)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 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要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复习重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派考点一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派,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决定分派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推行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
1、按劳分派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花费品分派的基来源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需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给的劳动 (包含劳动数目和质量)为尺度分派个人花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推行按劳分派,有益于充足调换劳动者的踊跃性与创建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 按劳分派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派制度,是结过去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盘剥制度的根本否认,是消灭和除去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表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均匀分派的社会地位,是分派制度上的伟大改革。
6、按劳分派之外的分派方式:主要包含按个体劳动成就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备公正1、坚持效率优先:① 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升就是资源的节俭和社会财产的增添。
人们老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的成就。
② 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派是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派,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假如分派方式有益于调换人伞兵踊跃性,就会提升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挡生产的发展。
③ 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的原由。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困穷,发展经济一定充足调换各方面踊跃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所以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
2、兼备社会公正:(1)公正含义:公正含义较广泛,波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收入与分配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收入来源和分配方式。
了解和掌握收入与分配知识对于正确理解经济现象和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收入的来源、收入分配的原则、收入分配的方式和政府的调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总结。
一、收入的来源人们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转移收入。
1.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是人们通过从事劳动获得的报酬,主要包括工资、薪金和奖金等。
劳动收入决定于个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长短,也与个人的技能和学历水平相关。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调节,因此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会受到市场的影响。
2. 资本收入资本收入是人们通过投资资本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股息、利息和房地产租金等。
资本收入的大小取决于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和收益率,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3. 转移收入转移收入是政府和社会为了帮助弱势群体而提供的收入,主要包括社会救济金、养老金、医疗补助和失业救济等。
转移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税收和社会保险基金。
二、收入分配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收入的分配受到以下原则的制约和影响。
1. 市场边际生产力理论市场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个人的收入应该与他们对社会生产所作出的贡献成正比。
也就是说,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应该与他们的劳动力和资本所创造的价值成正比。
2. 公平正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强调,收入应该按照人们的基础需求和生活状况进行合理分配,以缩小收入差距,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3. 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因此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应该与他们的劳动量和劳动对生产的贡献成正比。
三、收入分配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中,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市场收入分配和政府调控收入分配。
1. 市场收入分配市场收入分配是指市场经济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机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方式。
这种方式下,收入的大小和分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决定的,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根据市场价值获得相应的收入。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知识整合梳理
•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 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 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 缔非法收入。 • ⑤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 其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统 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收 入差距。
• 2.全面认识国家实行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 • (1)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与 稳健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 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
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
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 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 工具 变动、发行国债、保护 不同 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 区 政政策 别 制定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 者不 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 同 其常委会通过
联系 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 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 方式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 行业内部差距较大,劳动报酬 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 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过低 机制
•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 ①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制度保证。 •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 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 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区 别
联系 无论采取哪种财政政策,都必须依据客观的经济运行状况
• (2)比较财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
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 含 区 义 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 别 不 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 同 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收入与分配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收入与分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稳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点。
一、收入的来源与类型收入,简单来说,就是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它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劳动收入这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收入来源。
通过付出自己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如在企业工作获得的工资、奖金,个体经营的收入,以及自由职业者通过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等。
劳动收入的多少通常与个人的劳动技能、工作经验、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2、资本收入指通过拥有资本并使其增值所获得的收入。
比如,通过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所获得的股息、利息和资本利得;拥有房产并出租所获得的租金收入;拥有企业股权所获得的分红等。
3、经营收入对于那些自主创业、经营企业的人来说,企业的盈利就是经营收入。
这包括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利润,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其他收益。
4、转移收入这是一种特殊的收入形式,通常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
例如,社会福利、养老金、救济金、补贴等。
二、影响收入的因素了解了收入的来源和类型,我们再来看看影响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1、教育水平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劳动收入。
因为较高的教育水平意味着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更复杂、更有价值的工作。
2、职业选择不同的职业在收入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热门的行业和职业,如金融、科技、医疗等,往往能够提供较高的薪酬。
3、工作经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效率通常会提高,从而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4、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不同,导致收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一线城市的工资水平通常高于二三线城市。
5、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的繁荣或衰退会对整体就业和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1. 引言收入与分配是经济学中的核心议题之一,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等多个层面。
理解收入的产生、分配以及再分配机制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2. 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或家庭所获得的所有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这包括工资、薪水、奖金、股息、利息、租金、退休金等。
3. 收入的类型a. 劳动收入:通过提供劳动力所获得的收入,如工资和薪水。
b. 资本收入:通过投资所获得的收入,如股息、利息和资本利得。
c. 混合收入:同时包含劳动和资本成分的收入,如个体经营者的收入。
d. 转移收入:不通过市场交易而获得的收入,如社会保障金、退休金等。
4. 收入分配的原则a. 效率原则:资源应分配给最能高效使用它们的人。
b. 公平原则:收入分配应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并减少贫富差距。
c. 激励原则:收入分配应鼓励个人努力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
5. 收入分配的现状a. 个人收入差距: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之间存在显著的收入差距。
b. 财富集中:财富往往在少数人手中集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c.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并不总是带来收入分配的改善,有时反而加剧不平等。
6. 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a.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通常与收入水平的提升相关。
b. 技术进步:技术的发展可能改变劳动力需求,影响收入分配。
c. 政策与法规:税收政策、最低工资法等都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d. 市场力量:市场供需关系、竞争程度等也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7. 收入再分配a. 税收政策:通过累进税制、财产税等手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
b. 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减少收入不平等。
c. 公共服务: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条件。
8. 结论合理有效的收入与分配政策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制定者需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通过教育、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减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福祉。
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经济生活总复习2各单元知识点梳理(三)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提示】:1、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配原则: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2、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3、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重难点知识分析】:1.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效率、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坚持效率优先: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要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要知识点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①.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A.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按劳分配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⑤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地位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我国的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据主体地位。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 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等③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3.收入分配的公平①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的生活需要。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个人、企业和国家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租金、利息、股利、营业利润等。
收入的分配是指将全社会的收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分配到不同的收入群体中。
一、收入与生产要素的关系收入的产生离不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技术,而这些要素同样也需要收入回报。
劳动的回报为工资、津贴等,土地的回报为租金,资本的回报为利息、股息等,技术的回报为技术转让费等。
二、收入分配的原则1. 公平性原则。
收入分配要遵循公平的原则,弥补不同劳动者因不同工作所得的报酬差异,消除不同层次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均和歧视现象。
2. 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收入分配也应该根据人们的能力、工作量和工作效果来给予相应奖励,使其为更高收入而努力奋斗。
3. 非平等报酬原则。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要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否则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估,也不能使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人才更好发挥其潜力。
4. 物质保障原则。
应该保障最低收入,避免一些人过于贫困,使他们有能力继续创造价值,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
三、收入分配方式1. 劳动所得。
体现的是一种按照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和工作成效给劳动者报酬的方式。
2. 资本所得。
以权益资产、有价证券、不动产等为代表,收益来源于其所拥有的资产的增值和产生的收益。
3. 转移支付。
用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救济救助、税收减免等,是政府调节贫富收入差距的手段。
4. 奖励所得。
来自于人才奖励、技术奖励、发明创造奖励等。
四、收入差距及其机制1. 地理位置和行业差别。
人口密集大城市工资待遇一般会比较高,而偏远地区收入较低,不同行业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
2. 教育和技能差异。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下,人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学习和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拥有更多法定证书的人也会得到更高薪水。
3. 性别差别。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女性的工资待遇总体上较男性低,工作机会也相对较少。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体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宜春三中易平珍)二、主体知识要点(一)个人收入得分配1、我国得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得分配制度得客观必然性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得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得;②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由我国得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得。
2、按劳分配得基本内容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得适用范围:按劳分配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得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得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与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①收入与劳动者付出得劳动数量与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得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得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得分配制度,就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得剥削制度得根本否定,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得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得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①适用范围:与个体经济相适应,②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与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她们得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就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制度。
②参与收益分配得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
③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与资本得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得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理解合理得收入分配制度就是社会公平得重要体现①收入分配得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得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得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得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就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得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得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与谐。
《收入与分配》知识框架
税收主要税种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防止经营环节企业透漏税行为(意义)
比例税率: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
超额累进税:规定由低到高不同等级的税率
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坚持两个同步: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பைடு நூலகம்步;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
再分配要更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工资相关(最低工资保障)、留作企业发展的企业基金
再分配:财政(税收用于教科文卫)、最低生活保障、银行信贷、社会保险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3.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方式按劳分配:1.国有经济中的工资、奖金、津贴;2.集体经济中
(公有制经济中)承包土地所得(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先得判断是否为公有性质)
1.资本要素:私企企业利润、存款利息、股票分红、债券利息
按生产要2.劳动要素:私企和外企工资、奖金、津贴
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
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税收的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财政与税收的特性强制性: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税收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无需付出代价
固定性: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
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过冷: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积极财政:增支出、降税收货币政策:降存款准备金率、降利息率)
经济过热:紧缩性的(从紧的)财政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的地位及决定因素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是由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的。
特别提示:①哪些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承包集体土地的收入、联产计酬的收入。
②不能说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一种分配形式,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等并不属于按劳分配,也实行有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如股份)。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1)适用范围:个体经济。
(2)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3)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 2、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土地、信息等。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④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⑤作家的稿酬属于生产要素分配;出租房屋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3)健全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①健全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特别提示:①财产性收入: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包括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②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四部分:工资性收入(工资);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为主约占70% ,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小,约2%左右,而美国40% 左右。
因此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提升百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公平的含义及重要体现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及意义(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从收入分配角度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提高两个比重意义:①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
② 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具体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②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及意义(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意义: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利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什么)一方面另一方面(略)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①从根本上讲,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其它措施:A、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国家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C、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
D、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一、国家财政(一)财政及其作用1 、财政的含义、本质及运作(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本质:就其本质而言,财政是国家(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活动,即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的运作:国家的财政活动是通过国家预算和决算来运作的。
①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
②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也称政府决算。
(4)国家为什么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也就是说,国家必须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参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2、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这种调节是“逆风向调节”①经济平稳运行要求(条件):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
②财政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国家如何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运用相应的财政政策进行调控。
)一是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也就是说,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维持基本平衡,以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二是经济增长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
也就是说,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维持基本平衡,以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财政收入的来源(渠道、形式、途径)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
①税收收入: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