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模板 (149)《外国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页眉可删)《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这是两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
抓住意象的特点,感受美好的意境,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学生赏析诗歌的关键步骤。
教读本课,要先营造符合诗歌意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诗歌中,用心去感受诗中美好的境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能够顺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⑵能抓住诗歌主要意象,体会诗歌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颂,整体感悟诗歌。
⑵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
⑶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体会大自然的多面与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2、分析领会诗人创作的意图及手法。
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型】课内自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准备】1、教师:查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练习有感情的范读诗歌、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复习现代诗赏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蝈蝈与蛐蛐一、导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
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配乐范读老师先朗读一次《蝈蝈与蛐蛐》,请同学闭眼聆听,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三、自由朗读,体会整体情感(播放欢快的轻音乐)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老师希望大家将自己化为画面中一员,进入诗歌意境中。
通过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诗歌的整体情感。
《外 国 诗 两 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歌的内容。
(2)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了解两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比较分析不同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拓宽文化视野。
(2)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
(3)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介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句子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两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激发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学生自主查找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句子,进行初步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学生举例说明并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两首诗歌。
2. 写一篇短文,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外国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外国诗两首》教案优秀设计教学科目:语文教学年级: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外国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拓宽文化视野。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热爱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外国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
(2)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氛围。
2. 学习诗歌内容(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
(3)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诗歌鉴赏(1)学生自主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1)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成果,针对诗歌鉴赏进行讲解。
2. 深入学习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主题思想,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3.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3)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外国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分析和朗读背诵情况。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歌。
(2)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进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歌。
(2)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的理解。
(2)从文化背景的角度理解和欣赏诗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两首诗歌的详细解读和分析。
(2)相关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教学PPT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查阅诗歌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两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外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诗歌学习:(1)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解释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欣赏与评价:(1)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的角度理解和欣赏诗歌。
(2)学生进行诗歌欣赏的写作练习,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章《外国诗歌赏鉴》部分,内容包括两首外国诗:《荒原》和《我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
通过分析两首诗歌的背景、作者、意象、结构、韵律等方面,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外国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外国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信息。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结构和韵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外国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教学重点: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信息;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诗歌的主题。
2. 背景和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
3. 诗歌赏鉴:(1) 《荒原》①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如“荒原”、“风”、“火”等,探讨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② 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③ 韵律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2) 《我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① 意象分析:关注诗歌中的“苍蝇”、“窗户”等意象,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② 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③ 韵律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诗歌,设置典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外国诗二首》2. 板书内容:《荒原》:背景、作者、意象、结构、韵律《我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背景、作者、意象、结构、韵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分析《荒原》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比较两首诗歌的结构特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3) 摘抄《我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中的典型句子,并进行赏析。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外国诗二首》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两首经典的外国诗篇:英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路不拾遗》和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哦,白昼》。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外国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以《路不拾遗》为例,讲解如何鉴赏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哦,白昼》的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寓意和审美价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歌、作者及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两首诗的韵律特点、表现手法及鉴赏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路不拾遗》和《哦,白昼》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韵律特点,表现手法独特。
不同点:《路不拾遗》以叙事为主,寓意深刻;《哦,白昼》以抒情为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外国诗歌,尝试进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两首外国诗,让学生了解了外国诗歌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延伸,阅读更多外国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外国诗》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把握全诗主旨。
2、学会比较阅读。
3、揣摩诗句,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联想和想像,以意驭情,强化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会比较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令无数诗人为之讴歌。
二、《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一生写有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
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
可惜他宏才初展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他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学生朗读诗歌。
3、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把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比作大自然的歌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4、诗中怎样表现虫声之美?衬托: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
冬日的寂寞冷清、人们家中的温馨。
三、《夜》1、作者简介: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30岁时,因思想极度矛盾,精神忧郁,自杀身亡。
2、反复朗读诗歌。
3、请归纳这首诗每一小节的内容: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在轻轻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夜的静谧、月色的美丽。
《外国诗两首》优质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外国诗两首》,分别是雪莱的《西风颂》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两首诗分别选自教材的第十二章《近代外国诗歌》的第一、二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雪莱和普希金的诗歌创作背景、主题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领会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诗的背景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介绍雪莱和普希金的生平事迹,分析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3. 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分析:详细讲解两首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
5. 实践:让学生模仿雪莱和普希金的创作风格,尝试创作一首诗。
6. 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外国诗两首》2. 内容:a. 雪莱《西风颂》:背景、主题、艺术特色b.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雪莱和普希金诗歌的艺术特色,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是否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雪莱和普希金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上。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外国诗两首》,包括俄国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英国雪莱的《西风颂》。
内容涵盖了两首诗歌的原文、作者生平简介、诗歌的主题思想及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两首外国诗歌,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3.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及文学价值。
难点:欣赏并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殿堂。
2. 作者生平简介:介绍普希金和雪莱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两位诗人的创作背景。
3. 诗歌原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诗歌的文学价值。
5. 诗歌意境品鉴: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6.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西风颂》板书结构:1. 诗歌名称2. 作者简介3. 主题思想4. 文学价值5. 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两首诗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请学生分析并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培养批判性思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推荐相关的外国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面,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改进】1. 增加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促进课堂讨论。
2. 引入实例分析:通过引入更多的实例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3. 提供创作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创作过程,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外国诗两首》教案6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6篇一、及写作背景:普希金,俄国的宏大诗人。
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气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严厉、美丽,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亮,像水晶一样透亮、洁静,像春天一样芳香,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嘱咐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苦痛的面前冷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二、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资料。
(一)读准字音:愁闷憧憬瞬息(二)解词:愁闷:悲伤,愁闷。
憧憬:因喜爱、艳羡某种事物或境地而期望得到或到达。
瞬息:一刺眼、一次呼吸的短时间。
三、学习本诗。
(一)思路:第一节,开宗明义,否认了应对生活的哄骗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不要哀痛,不要心急!”说明白正确的态度:“愁闷的日子里需要冷静:信任吧,欢乐的日子将会降临。
”其次节:说明要实行专心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从哄骗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心儿永久憧憬着将来”,要向前看,信任将来是光明的,是幸福、完善的;困难困苦、苦痛哀痛带来的愁闷只是临时的。
(二)思索: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沟通自己读诗的体会:提示(总结时):诗人在诗中说明了一种专心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哄骗了你时,不要心急,不要哀痛,苦恼时要擅长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应永保专心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不行能没有苦痛与哀痛,欢快不会永久被悲伤所掩盖,欢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2、概括这首诗的资料。
提示:诗人用真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设受到了生活的哄骗,不要消沉,要专心面对将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取的路》一、关于: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闻名诗人。
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外国诗歌。
(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能够了解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运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 诗歌的语言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外国诗歌的原文和翻译。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朗读和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诗歌分析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欣赏和感受。
4. 诗歌创作和展示:(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5. 总结和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环节。
2. 诗歌理解和欣赏: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意象运用。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2. 邀请诗人或文学评论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外国诗歌的了解和欣赏。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欣赏两首外国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两首外国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式。
解读诗歌中的象征、隐喻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策略2.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背景、主题和修辞手法。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诗歌的特定方面。
2.2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文化背景。
问题驱动: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反馈与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式。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活动观看诗歌朗读视频,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隐喻和修辞手法,进行解读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翻译练习,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讨论发言和诗歌创作。
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4.2 教学反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和相关评论aries。
多媒体课件和诗歌朗读视频。
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阅读材料。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或参加诗歌朗诵会,增强文学体验。
引导学生参与诗歌创作比赛或文学社团活动,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的进一步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六章:教学设计与安排6.1 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步骤。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外国诗两首》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解读和欣赏外国诗歌。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增进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和尊重。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共鸣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外国诗两首》选自不同国家的著名诗人作品,包括一首来自英国的诗歌和一首来自俄罗斯的诗歌。
英国诗歌:《夜莺颂》,作者为约翰·Keats,描绘了夜莺的美妙歌声和春天的景色。
俄罗斯诗歌:《我怀念热烈》,作者为叶夫根尼·普希金,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英国诗歌《夜莺颂》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Step 2:阅读诗歌,让学生自主感知和理解诗歌内容。
Step 3: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Step 4: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探讨诗歌对春天的描写与赞美。
Step 5:进行诗歌朗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俄罗斯诗歌《我怀念热烈》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Step 2:阅读诗歌,让学生自主感知和理解诗歌内容。
Step 3: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Step 4: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Step 5:进行诗歌朗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优秀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欣赏两首来自不同国家的诗歌。
分析并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
增强对外国文化和文学的了解和尊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文本分析技巧,解读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练习翻译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社会和个人意义,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选择:选择两首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诗歌,例如一首来自欧洲和一首来自亚洲。
确保诗歌具有代表性,能够展示不同文化下的诗歌特色和主题。
2.2 诗歌背景:为每首诗歌提供背景信息,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2.3 诗歌分析:对每首诗歌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包括意象、象征、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增强诗歌的表达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性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3.2 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诗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分析与比较: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分析技巧,探索诗歌中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
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点,讨论它们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观察、口头提问、写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外国诗歌。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诗歌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习外国诗歌,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和文学的了解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介绍两首外国诗歌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时代和文学流派。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如韵律、节奏和押韵。
2.2 诗歌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引导学生注意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象征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外国诗歌的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并理解两首诗歌,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诗歌分析与欣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让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
4.2 诗歌分析:评估学生在诗歌分析中的理解程度,包括对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的把握。
4.3 创作与表演: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和表演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两首外国诗歌的文本,包括原文和翻译版本。
5.2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诗歌作者和背景的额外阅读材料,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背景。
5.3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诗歌解读: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5篇】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5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歌;(2)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拓宽文化视野;(2)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尊重;(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歌;(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2)诗歌主题和情感的深入理解;(3)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歌为例,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查找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讲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4.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开展课堂讨论;5. 案例分析:以具体诗歌为例,进行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五、课后作业:1. 熟读两首诗歌,巩固课堂所学;3. 调查其他同学喜欢的外国诗歌,分享给大家,拓展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2. 诗歌鉴赏essay: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诗歌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3. 课后分享:评价学生对外国诗歌的拓展了解,以及他们的分享和表达能力。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歌;(2)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的语言特色、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3)了解外国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培养创新思维;(3)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增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2)理解诗歌中所传达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思考;(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歌;(2)分析并欣赏诗歌的语言特色、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3)了解外国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的理解;(2)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3)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了解两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2)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学习和思考;(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自学,解决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3)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进行思考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特色、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2)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境;(3)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外国诗两首》,分别是雪莱的《西风颂》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两首诗分别选自教材第十章“域外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雪莱的《西风颂》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外国诗歌的魅力。
2. 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表达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理解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诗的背景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 诵读:让学生齐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结合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4.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雪莱《西风颂》:主题:自由、激情、生命力艺术特色:象征手法、自然描绘2.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主题:坚定信念、勇敢面对艺术特色:寓言性质、哲理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西风颂》中的象征手法。
请谈谈你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生活欺骗”的理解。
2. 答案:《西风颂》中的象征手法有:西风象征自由、激情和生命力;落叶象征衰老与死亡;种子象征希望与新生。
“生活欺骗”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诗人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困境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欣赏了两首诗的美?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外国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欣赏两首诗,体会外国诗歌的魅力”;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理解诗歌”;3. 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环节,包括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中的“象征手法”和“哲理表达”;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及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歌。
(2)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了解两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文学风格。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首诗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1)诗歌的作者和背景介绍。
(2)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
2. 第二首诗歌:《远方的客人》(1)诗歌的作者和背景介绍。
(2)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
三、教学步骤1. 第一首诗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第二首诗歌《远方的客人》(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首诗歌。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学生能够了解两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五、教学资源1. 两首诗歌的文本材料。
2. 诗人的背景资料。
3. 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活动1. 诗歌朗诵会: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首诗歌,进行朗诵练习,并举行一个小型的朗诵会,邀请其他同学和老师担任评委,给予评价。
2. 诗歌创作工作坊:学生模仿所学的两首诗歌,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外国风格的诗歌,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体会“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二、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
四、本课学法的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五、本课的教学设想
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
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
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道路的选择。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3.读诗,理清诗的思路.
学生自己概括,小组展示
第1节:伫立林间岔道口
第2节:我择幽寂路上走
第3节:路径绵长难折返
第4节:人生之路不回头
4.读诗,说说“路”的含义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的选择。
5.读诗,体会诗的内涵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
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6.读诗,感受语言特点
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读诗,了解诗的方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8.读诗,练习一下迁移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
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提示:汪国真的《生活》一诗告诉我们:生活让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在得失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
2.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