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管理哲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管理哲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管理哲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管理哲学的概念及意义1、管理哲学的定义管理哲学是指对管理实践、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管理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哲学观点的总称。

管理哲学是针对管理实践所进行的哲学思考,通过对管理问题的哲学分析,可以深化对管理问题的认识,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管理哲学的意义管理哲学在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管理哲学可以提供管理问题的哲学视角和哲学思考,从而帮助管理者进行深层次的理性分析和思考。

其次,管理哲学可以引导管理实践走上正确的道路,促进管理实践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此外,管理哲学对于指导管理实践、提高管理效力、提升管理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哲学的内涵1、管理哲学的内涵管理哲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哲学基础、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管理伦理等。

管理哲学的内涵是管理哲学的基本构成部分,是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2、管理哲学的哲学基础管理哲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法则。

管理哲学的哲学基础对于指导管理实践、促进管理方法创新以及推动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管理哲学的管理原则管理哲学的管理原则是管理哲学的重要内容。

管理原则是管理实践的基本准则,是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原则。

管理原则贯穿于管理实践的全过程,是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指导性。

4、管理哲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学的管理方法是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方法是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指导管理实践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管理方法对于开展管理工作、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效力、推动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5、管理哲学的管理理论管理哲学的管理理论是管理哲学的重要内容。

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理论化表达和总结,是管理实践的指导性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指导性。

管理理论对于指导管理实践、促进管理方法创新以及推动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管理哲学的管理伦理管理哲学的管理伦理是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的思考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的思考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的思考在管理学中,“二律背反”是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概念,指的是在管理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的一种让人感到矛盾和难以解决的现象。

这些矛盾往往是由于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是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本文将围绕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展开思考,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对立,而是一种相对的矛盾。

在管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追求高效率的又需要保持质量和安全;在追求创新的又需要保持稳定和可靠性;在追求员工个性化的又需要统一标准和规范等等。

这些矛盾所在的领域包括组织结构、领导风格、决策过程、员工激励等方方面面。

管理者需要在这些矛盾中寻找平衡点,使组织能够在矛盾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从理论上来看,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可以被归结为存在论和现象论的辩证关系。

存在论是指管理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困难,管理者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现象论则是指管理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往往是表象,管理者需要找到其背后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管理者需要在这两种观点之间保持平衡,既要勇于面对问题,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实质所在。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挑战和机遇的统一。

在管理实践中,矛盾和困难往往是管理者成长和组织发展的机会。

面对矛盾和困难,管理者需要敢于挑战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不断地学习和改进;组织需要敢于挑战行业的常规和陈旧的管理模式,勇于创新和变革。

只有在面对“二律背反”现象时,管理者和组织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应对和解决“二律背反”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寻求平衡。

管理者需要在矛盾中寻找平衡点,使组织能够在矛盾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在追求效率和质量的平衡中,可以采取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质量。

二是超越矛盾。

项目管理的哲学思考

项目管理的哲学思考

项目管理的哲学思考摘要:从认识的辨证运动、主体和客体、系统观三个方面,阐述项目管理的有关哲学思想,认为其本质是辨证的唯物主义思想,从而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广义的“项目”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但笔者论述的对象不是泛指一般项目,而是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意义的项目,它具有性、一次性、整体性、多目标性和寿命周期性等特性。

项目管理则自古就有,起源于古代的建设工程项目,如中国的古长城、都江堰,埃及的金字塔等。

但作为现代意义的项目管理最初开始于国防系统,应用最迅速的是建筑部门,大量存在的建筑工程为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成熟提供了条件。

目前,项目管理已广泛地普及到水利、电力、医药、化工、IT等行业和部门。

从最新发展趋势看,项目管理已不仅仅是工程项目,现已发展到社会领域。

在国外,一个重大法律问题、一项具有创造意义的广告活动甚至一次议员或政府官员的竞选,都可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在国内,如三峡工程已不仅是水利设施,而是包括移民在内的极为复杂的社会工程。

结合传统的管理五要素,项目管理可以定义为: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实现项目立项时确立的目标,作为一门学科则是融决策、管理、效益为一体的组织、过程和方法的集合。

项目是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胞,加强项目管理则是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

美国学者格雷厄姆曾指出“项目是适应环境变化的普遍方式,故而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项目管理的水平”。

美国杂志《财富》也曾预测项目管理工作(尤其是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挑战性和竞争力的黄金职业。

事实上,项目管理既是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是管理学的分支,其间也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二、项目管理具有哲学理念(一)现代项目管理的形成体现了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开始于实践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辨证运动首先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及二者的统一。

管理哲学与管理艺术的思考

管理哲学与管理艺术的思考
1. 习惯一: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 2. 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3. 习惯三:选择不做什么更难。 4. 习惯四:远离角斗场,懂得利人利己。 5. 习惯五:换位思考的沟通。 6. 习惯六:1+1可以大于2。 7. 习惯七: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
八. 八项原则
1. 方向比选择重要 2. 选择比态度重要 3. 执行比制度重要 4. 结果比方法重要 5. 基础比战略重要 6. 人才比资金重要 7. 责任比职位重要 8. 思想比权力重要
引言
1.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这样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 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 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切都始于 你的观念。
2. 理念与观念:
① 理念就是真理和信念 ② 理念是一系列正确观念的总和 ③ 理念是不断调整的良好心态 ④ 理念是一系列策略和技巧的组合
六. 六种心态
1. 待人如己的心态——学会角色互换,理解他人。 2. 诚信做人的心态——诚信是一种资本。 3. 感激感恩的心态——感恩是穿透人生的大智慧。 4. 敢为人先的心态——创新是生命力。 5. 竞合共赢的心态——学会联合,合作共赢。 6. 事事专注的心态——专一、专注、专业。
七. 七种习惯
九. 九条定律 1.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2. 管理的效率在于标准化操作。 3. 管理没有“下不为例”,只有“以此为例”。 4. 管理就是管人性。 5. 管理企业(组织)的能力表现为企业(组织)的系统化能力。 6. 管理者不一定有高深的知识,但一定要有独特的思维模式。 7. 成功的管理者通常是“像外行一样思考,像内行一样做事”。 8. 管理者(领导者)的影响力在于思想与智慧。 9.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读后感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读后感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读后感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一本由叔本华编写的书籍,书中探讨了伦理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道德的基础和道德的价值。

读完之后,我对伦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叔本华对道德的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的天性和理性。

人类天生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这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源泉。

同时,理性在道德行为中起着指导作用,帮助我们认识道德法则和规范。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道德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更是人类内心的一种需求和追求。

其次,叔本华对道德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他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遵循道德法则,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美德和品格,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同时,道德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道德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激励我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此外,叔本华的思想深刻而简洁,没有矫揉造作玩弄字词的意味。

他的论述逻辑清晰、言简意赅,让我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

他的思考方式和观点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在伦理学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最后,我认为阅读《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一次深刻的哲学思考之旅。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伦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上的不足之处。

它激励我去成为一个更有道德意识的人,并努力践行伦理原则,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以启迪自己的思维和心灵。

西南大学《管理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管理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9013)《管理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企业文化2管理机制3管理矛盾的普遍性4管理方法5管理模式6企业行为文化7企业文化设计8管理评价9古典管理理论10价值评价11管理实践12管理客体13企业精神文化14管理的文化环境15管理系统的时间结构16企业物质文化17企业制度文化18被领导者19管理关系20管理信息系统21管理环境22管理价值观二、简答题1简述领导者与管理主体的区别和联系2简述管理客体系统的作用3怎样理解作为被领导者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的最高管理者4如何优化管理主体系统的结构5优化领导者群体结构的方式方法。

6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7简述稳定和变革的辩证关系8为什么说被领导者是管理活动的切实施行者9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区别10简述管理组织设计包括哪些种类11简述管理价值的主要特征12结合生活实际,简述信息作为资源具备哪些特征13简述管理客体的能动性的表现14浅析道德对管理有什么作用15简述管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16如何优化管理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17简述改造社会中管理价值的历史运动18管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9介绍一下管理主体系统包涵哪些子系统20管理信息运行的渠道是什么21形成管理环境的一般包括哪些组成要素22介绍一下管理动力机制是怎样形成的三、论述题1论述管理是管理认识、管理实践、管理评价的统一2结合实际生活的经验,试论管理中辩证法包括哪些内容3论述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辩证统一4论述被领导者是管理客体的核心5利用系统论、信息论原则谈管理时空结构的优化6试论管理客体内涵的演化(9013)《管理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2.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的构成要素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或既定的规则运行所具有的特定的功能。

简而言之,就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目标实现的途径。

戴明的品质管理

戴明的品质管理

(二)变异理论
1.基本内容 (1)对稳定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2)了解什么是特殊原因与一般原因; (3)明确变异是无所不在的:在人与人之间、生产过程
中、在服务中、在产品中…… (4)了解稳定系统与不稳定系统的差异性; (5)了解统计数据中的不确定因素; (6)在试图改进系统时,可能犯的两种错误:
第一种:把共同原因当作特殊原因处理; 第二种:把特殊原因当作共同原因处理。 (7)能使上述两种错误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法 (管制图)
一个零件的差异性,并且改进全面的品质和成本。供货商有了 大量长期的主顾,就能利用丰富的资源来满足他们。他的生产 持续期就较长,成本因此较低。再经过在设备上投资,又能进 一步提高品质并使成本降低。 (十五)法则15:与竞争者合作
日本的企业曾在标准上互相竞争,结果导致生产者和消费者 双方巨大的损失。索尼公司的Beta系统和松下公司的VHS系统家 庭录像机。手机充电器的兼容性
组织的目的、大小或范围改变时,组成分子的功能也随之改 变,以保证新系统的最佳化。因此,管理一个系统应当了解系统 内的各个环节,以及为组织工作的各个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
➢人员和技术局部最优化
让人和机器在工作中处于最佳状态,这需要十分 全面的知识。
如果不具备整体系统观,虽然结果将系统的某一 部分最佳化了,但是其他部分却变差了,从而整体水 平都变差了。
没有合作就得不到品质,也不可能有改进:工人之间的合作、 工人和管理者的合作、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甚至企业与竞争对 手的合作都会创造出双赢的结果。
(十二)法则十二:与员工的合作
哪一种企业的前景最光明?是那些把员工当作雇工来看的, 还是那些尊重并培养员工,对他们负有长远责任的企业?
公司的命运和员工的命运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你对自己的 员工不放心,离破产也就不远了。

管理哲学的思考与实践

管理哲学的思考与实践

管理哲学的思考与实践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于管理者来说,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需要拥有一种高度的思维方式和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真理和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是指导管理者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管理哲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从哲学角度看管理从哲学的角度看,管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伦理学,它关注的是人类行为、思维和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来指导管理实践。

在管理哲学的视野中,企业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组织,它也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即满足员工和社会的需求。

因此,管理者需要像哲学家一样,深入探讨组织及其成员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组织战略和管理实践。

二、管理哲学的核心思想管理哲学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倡导人本主义管理哲学强调人的本质和价值,管理者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尊重和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利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增强员工的生产力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2. 追求公正和道德管理哲学认为道德和公正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应该遵循道德原则、尊重法律法规,并注重公民和社会责任,从而保障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强调创新和变革管理哲学认为创新和变革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管理者应该积极引导和推动组织的学习和创新,不断完善和调整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

4. 意识形态多元化管理哲学强调企业应该尊重和包容所有的文化、思想、宗教和信仰,在如此多元化的世界中,要学会有效地处理异议和分歧,平衡不同的利益关系,并建立和谐、稳定的组织文化和社会关系。

三、管理哲学的实践管理哲学的实践需要发挥基本哲学思维的作用,即透过表象看到实质。

具体来说,管理者需要运用哲学思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实践。

1. 深入了解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管理者需要运用哲学思维来了解组织性质、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深入通过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为组织的战略和决策提供支持。

管理哲学基本问题刍议

管理哲学基本问题刍议

1 /3 9 8
61 4
管 理 哲 学 基 本 问题 刍 议
沈伟鹏 , 张耀 天
( 中国人 民大学 哲 学 院 , 京 107 ) 北 082

要: 在前 人研 究的基础 上 , 管理哲 学 的研 究现 对

状做 以梳理 , 同时对 管理 哲学 的基 本 问题 、 基本 理论
构架 以及形 上学理论 进行 了详细 的分析 阐述 。
程 。管理要 求决 策者 根 据 动 态 流 程 的各 个 方 面 , 在 每个 时 间段 进行 实 际操 作 。所 谓 的 C理 论 管理 模
型, 事实上是 作者 在 对 中国 传统 管 理 思 想理 顺 的基
础上 , 出 的一 个 新 的 中 西 交 融 的管 理 思 想 体 系 。 提 作 者坚 信 , 以根 据 中 国哲 学 的基 本精 神 建 立一 个 可 C理 论管理 模 型 , 这是 由于 中国哲学 重 视整 体观 念 、
哲 学研究 成 果 , 据 其 研 究 主体 , 体 可 以戈 分 为 根 大 Ⅱ
三类 :
第 一 种 以企 业 为研 究 主 体 的管 理哲 学 类成 果 。
如葛 荣晋所 著《 中国管理 哲 学 导论 》, 在结 合 中国哲
学 资源 的基础 上 , 构建 了第 一 个 中国管 理 哲 学思 想 体 系 , 为全 面地揭 示 和 阐述 了 中 国管 理 哲学 的基 较
立身行 事 、 管理模 式和 管理境 界 , 现 一个 由主体 向 的基 本 理 论应 并
用 到企 业管理 之 中。 第 二 种 以管 理哲 学 学科 作 为研 究对 象 的论 著 。
的文献 。管 理哲 学是 人 们 在长 期 的 管理 实 践 中 , 结 合 管理经验 和 管理智 慧 , 中探 寻一般 “ 理 原理 ” 从 管 或 “ 理定 式 ” 寻 求 其形 上 学 理 论 依 据 的一 种 尝 管 并

管理哲学主要内容及哲学故事

管理哲学主要内容及哲学故事

一.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1.学习内容:管理哲学是对管理的哲学思考,是从哲学层面来思考管理问题。

管理哲学以管理活动中的一般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研究对象。

管理哲学由三部分组成:管理本质,管理意义,管理规律。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即管理规律. 管理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对管理哲学含义的理解站在哲学的高度对人、组织、环境构成的管理系统进行再认识;通过中外管理哲学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并理解中国的管理与国外管理的不同;探索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研究管理哲学等。

2.学习收获:通过这门课程,笔者逐渐培养起管理思维意识,对中国管理哲学精髓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回顾现代管理的发展轨迹,西方管理危机频现,中国未来的管理不仅应该去西方管理之糟粕取之精华,更应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中国管理哲学代码.中国古典哲学基础是简单管理。

简单管理的思想在中国古来有之,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哲学基础.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管理精义,明确提出了管理的最高境界:“稀言自然",“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更是对简单管理的生动描述。

如何在实际管理中运用中国哲学简单管理思想呢?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把握规律,抓住关键,即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战略的眼光去感知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致力于培育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聚焦核心,抓企业成功关键。

其次,善于化繁为简,集约高效,即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系统思维,快捷行动,有执行力;在错综复杂的企业内外矛盾之中驾驭矛盾,把握度;集中配置资源,整合资源,提高组织整体运行速度与效率.然后,应该学会遵从“自然法则大于人为法则"的处事原则,组织的运行基于“客户价值驱动"而不是“权力驱动",在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变革与创新,不断跨越成功的陷阱,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重视沟通信任,以人为本,即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以“人才价值本位"替代“官本位”,在企业内部建立信任与沟通机制,建立知识共享系统,减少组织内部交易成本,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融合,协同有效。

管理哲学心得体会

管理哲学心得体会

管理哲学心得体会管理哲学是一门涉及组织、领导、决策等方面的学科,通过研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寻找提高组织效能和个人能力的方法。

在学习和研究管理哲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管理哲学强调以人为本。

在管理过程中,个体的意愿和需求是必须要充分考虑和尊重的因素。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价值观、动机和能力。

作为管理者,要善于洞察和理解员工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潜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只有将员工的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相结合,才能实现管理哲学中追求共赢的理念。

其次,管理哲学注重以事实为基础。

管理决策应该建立在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之上,而不是凭主观意愿和臆断。

在信息时代,我们拥有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但如何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一项需要技巧和判断力的工作。

管理哲学教导我们要善于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过程,从而提高组织的响应能力和决策效率。

第三,管理哲学鼓励创新和变革。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变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者应该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对新事物的敏感度,敢于冒险,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

同时,他们也要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空间,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

第四,管理哲学强调沟通和协作。

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下达指令和监督员工,更应该是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管理者需要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的积极性。

同时,他们还需要在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促进有效的协作和合作,打破壁垒和局限,以整体的视角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管理哲学教导我们要有责任感和道德良知。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本着诚信、公正和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组织和员工。

他们要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承担起为员工提供保障和引导的责任。

同时,管理者还应该关注社会责任,关心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社会问题,并尽自己的力量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校班级管理的哲学思考

学校班级管理的哲学思考

学校班级管理的哲学思考作者:黄培森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7期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和要求。

基于此,笔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现代班集体的实际,拟提出“主人翁、主旋律、主导力”的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新思路。

一、学校班级管理的主人翁:全体学生从主客体的关系看,应该树立主体观念,让全体学生成为现代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人翁。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同“人一人”的管理体系和“人一物”管理体系相比,前者的主客体矛盾更多的表现为依存和转化的状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立;在“人——人”的管理体系中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包括被管理者在内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主饰。

加上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民主政治的广泛普及,导致人的主观能动性空前高涨,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主体观念和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尤其是当代学校的青少年学生格外推崇自主观念和自我中心,厌恶传统教育“要我做”的被动管理,向往现代教育“我要做”的主动管理。

为此学校班级管理者在工作中,首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不要把他们视为管理工作中的被动客体。

其次要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针对一些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已养成的随大流、顺从教师的惰性思维和懒于参与、袖手旁观的消极心理,学校班级管理者要讲清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在学校学习期间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再次要引导他们的主人翁言行。

学校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教育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让必要的纪律制度成为班集体中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这种淡化了班级管理的主客体界线而形成的班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管理”和“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这种管理方式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管理过程中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为被管理者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使之明白“班级是我家,管好靠大家”。

试述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试述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一、哲学与哲学思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思维,是指在系统的哲学理论指导下人类通过哲学性质的思考。

利用哲学知识规律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对问题进行的思考。

二、哲学思维的现实意义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思维,对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多少?这大概谁也难以回答的问题。

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了一种规律: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必将有力地指导伟大的实践。

如此看来哲学并非没有用,只不过是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而已。

反思哲学被人所忽视,大体有两大原因: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作用的特点所致。

它的特点一是有远用而无近用,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

二是有大用而无小用,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公共决策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具体工作的影响。

三是有潜用而无明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先是在思想意识接受,继而才转化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再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方式。

第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

战争或和平时期、计划或市场经济的不同环境,对社会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更容易左右人们的思想,人们更趋浮躁,判别事物价值的标准更直接、更具体。

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被忽视也就不奇怪了。

三、哲学思维运用的特征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

在改造世界时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

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

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管理哲学心得体会

管理哲学心得体会

管理哲学心得体会中国管理哲学应当是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管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本看法,是管理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管理哲学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管理哲学心得体会篇一中国管理哲学的哲学思考当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使管理显得空前重要,这引发人们研究管理的热忱,并将其上升到管理哲学的理论高度。

黑格尔曾指出:“哲学是认识具体事物发展的科学。

” 1哲学根植于各门具体科学理论之中,凭着自身的开放性、批判性的特点不断吸进新养料而得到充实;它又超越各门具体科学,指导具体科学向前发展。

管理哲学的产生的发展正是哲学在具体运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哲学是“对管理问题的哲学反思”,管理学所研究的问题,自然成为管理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只是二者所研究的层次有所不同:管理学一般是从“ 科学”层次对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管理哲学则是从“哲学”层面对管理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从哲学层次探讨管理问题,一般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管理的“世界观”层面的问题;其二是方法论问题。

中国管理哲学应当是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管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本看法,是管理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管理哲学是管理活动的总的理论基础,是管理文化的核心。

一、以人为本的中国管理哲学“世界观”由于中西方社会政治制度、传统文化背景和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中国人对管理的界定不同于西方。

从本质上来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是一种强调“ 克己复礼”的“ 德性”文化。

西方传统文化信奉“个人中心主义”,强更多地调人应当追求自身价值和幸福,在独立人格基础上形成平等社会契约,之后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

中国和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性,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管理本质的不同理解。

孔子说:“政者,正也。

过渡与转型:管理哲学视野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变迁——以我国街道办事处为考察对象

过渡与转型:管理哲学视野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变迁——以我国街道办事处为考察对象
济发展 以及城市化低水平的特点决定了我国长期处于政府
区治理模式的显著特点。
建国初, 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工作 , 密切党和政府同居住 群众的联系, 尽快把喊市居民组织起来, 当时任北京市市长
主导下的行政型社区治理阶段 , 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 ——一出机关承担了这一阶段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然而 ,
区便成 为这一 时期我 国街 道办 事处产 生 的必然选 择 , 以 而
入程度可以将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概括为政府主导下的行政
型社区、 政府推动与社区白tq仕厶 的合作型社区、 aa 1a E 月E: 士 ̄ t E x 社区自
行政手段直接对社 区进行管理则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城市社
治为主的自治型社区三种模式。建国后至今 , 我国社会经
摘要 : 街道办事处作为行政派出 机构是建国初期我国特殊时期的产物。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发展中 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从管理哲学角度看主要是组织与环境、 个人与组织的问题。因此, 转型阶段我 国 街道 办事处需要重新定位其过渡角色, 坚持人本管理和渐进式改革, 实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社区治
理模式的变迁, 将街道 办事处由行政派出机构 , 逐渐转变成培育公民自治能力的过渡机构 , 协调社区居 民与政府 间关系的行政 办事机构 。 关键词 : 管理哲学; 街道办事处; 行政型治理模式; 合作型治理模式; 治型治理模式 自 作者简介: , 董娟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 10 7 ) 085
组织与个人作为管理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主要是从管
而导致 了我国传统社区治理过程 中公民社区管理参与冷 漠, 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单一的单 向度的行政控制社 区的模式。
( ) 二 组织 问题
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二者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来说的。组织与 个人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是通过管理过程中组织内部与外 部的矛盾表现的。在管理组织内部 , 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

管理学与哲学

管理学与哲学

管理学与哲学管理学与哲学管理学和哲学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学科领域,一个强调实践和应用,一个注重理论和思考。

然而,在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补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管理学和哲学之间的关联,并讨论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一、管理学:实践和应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和组织的学科,旨在培养管理者的技能和知识,帮助他们有效地运营和领导组织。

管理学强调实践和应用,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效益,以达到组织目标。

管理学包括许多子学科,如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这些学科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理论,帮助管理者了解和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例如,市场营销学告诉我们如何了解客户需求、制定市场策略和销售产品;人力资源管理教我们如何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组织行为学则关注个人和团队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等等。

这些工具和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组织效能和管理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二、哲学:思辨和思考哲学是研究存在、知识、价值和现象的学科,旨在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真理。

哲学的核心是思辨和思考,它关注问题本质、推理和逻辑,以及人类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构建。

哲学包括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子学科。

伦理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道德价值观,探讨何为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形而上学研究存在和实体的本质,涉及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自由意志等;认识论则探讨人类知识的来源、限制和真实性等问题。

哲学不仅提供了我们对世界的思考方式和分析工具,还引导我们思考自己的存在和人生价值。

三、管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尽管管理学和哲学从学科领域和研究方法上看似不同,但它们在思考问题、认知现象和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共通之处。

首先,两者都关注人类行为和决策。

管理学研究管理者如何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决策,而哲学研究人类行为的动机和道德意义。

两者提供了对人类行为和决策进行研究和理解的框架。

其次,管理学和哲学都注重逻辑和思考的能力。

辩证看待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基于马克思哲学两个基本观点的阐发

辩证看待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基于马克思哲学两个基本观点的阐发

分析
最后,丰富研究方法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和增强批判意识。只有将研究与现实 生活紧密起来,才能使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只有具备批判意识,才能不断推动研 究的进步。
结论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需要从现实生活、增 强批判意识和丰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只有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推动哲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未来,哲学研究需要更加注重与其他学 科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虽然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它们在探讨人类 社会发展的本质问题上具有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历史发展和进步,认为人类 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和演进的。其次,他们也都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变革 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其次,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 都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例如,新的思想观念可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创新, 而落后的思想观念则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二部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最后,意识能够改变物质世界。人们通过思考和创新,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 产品和技术手段,从而改变物质世界的面貌。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就极大地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19世纪德国哲学界的两位巨匠,他们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的哲学强调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 而黑格尔的哲学则绝对理念和历史进步。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之间, 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和共同点。本次演示将探讨马克思和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 及其关系,并阐述这两种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和意义。

学校管理的三点哲学思考

学校管理的三点哲学思考

学校管理的三点哲学思考一,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学校工作中,安全工作是红线,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教育教学一词在古代的出现很早,《孟子·尽心》篇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个时代的教学还没有具备现代教学一词的含义。

在西方,教学一词本义为引出或导出的意思,即是经过必定的手法,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方的教学一词是内发之意,着重教学是一种顺从其美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本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变成实际的开展状况,现代教学一词含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后的产物,所赋予的意义与当下的内涵与外延基本一致。

教学是一个矛盾体,教与学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那么,究竟教与学哪一个是主要方面,哪一个是次要方面呢?想确认这个问题,还要深入分析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的目的。

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会,也就是能学习者掌握知识技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是主要的,是教学这个矛盾体中的主要方面,学习者是学生,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是次要方面。

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印证,教学中的双方,学生应该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 学 ,才能入心入脑,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矛盾的主次方面毋庸置疑,“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教学中,只教只是使学生被动接受,教毕竟是外因,只有是学生学,才能发挥内因的重要作用。

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区别。

二者在力量对比上是不平衡的,必有一方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另一方与之相比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性质不起主导作用,前者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即二者的地位、作用不同,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哲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释世界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

古今中外哲学家们久经不息地对人类对世界、对未来的各种提出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索,不断地进行着思想昆虫的思考,以期求解释问题,解决棘手的难题,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首先,关于客观事实的基本问题,哲学家们从多个方面尝试着去揭示客观事实的本质,首先他们把客观事实分为实体和事实两个主要部分,实体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实物,事实指的是描述实体的概念和定义,并且他们把客观事实分为两个基本领域,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他们认为物质事实是外在的,是由外在的客观事物所产生的,而精神事实是内在的,是源自人思想的意义和哲学意志。

此外,哲学家们认为,客观事实的本质本质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比如真理、公平、正义、美德等,而这些属性又派生出丰富的概念,如理性、存在、时间、空间、能量、宇宙等等。

其次,关于个体主观存在的基本问题,哲学家们也试图探究个体主观存在的本质,他们认为,个体主观存在与客观事实存在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还具有自身的意识和思考能力,他们还把个体主观存在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部分是自身的意识,另一部分是个体的适应性和行为能力,而这两个基本部分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的个体主观存在。

此外,哲学家们也指出,个体主观存在所拥有的属性还有自由、价值、责任、爱、平等、追求、个性等等。

再次,哲学家们就人类社会组织、政治体制及其发展机制等政治学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把政治学分为实证政治学和理论政治学两部分,实证政治学专注于政治问题的描述和分析,着重于社会实践,而理论政治学则着眼于社会理论,从而去解释和探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本质,哲学家们认为,社会政治组织本质上是建立在一个合法的法律体系和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之上,其宗旨是服务于人民,促进公共利益,实现国家统一。

最后,哲学家们也讨论了宇宙论基本问题,他们认为,宇宙是一个超越时空的虚无的存在,它具有万物的源泉,涵盖着所有的一切,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变化和创新,最终实现宇宙本质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它努力实现着一种超越人类认知和理解范畴的更高维度的宇宙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孔冬(1968-),男,嘉兴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哲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管理哲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孔 冬(嘉兴学院管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摘要:管理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其生存和发展有赖于自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对管理哲学的建构何以可能?管理哲学是什么?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是关系到管理哲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关键词:管理;现代管理学;管理哲学中图分类号:B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7)01-0280-04 管理哲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厘清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管理哲学研究的一个平台。

本文试图对管理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作一尝试性探讨。

一、管理哲学的建构何以可能 管理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之所以可能,主要是因为管理学和哲学的研究范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管理学和哲学两大学科的自身发展和完善迫切需要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管理学和哲学的联姻使管理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成为可能。

1.管理哲学的建构是解决现代管理学发展危机的需要现代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工业社会的出现使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对管理作用的普遍重视,表现为不仅管理学家和实际管理人员在从事管理研究,而且也引起了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等的兴趣。

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背景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管理,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展示了现代管理学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现代管理学的表面繁荣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管理学进一步发展的困惑,现代管理思潮的汹涌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之势”造成了管理指导思想上的混乱,由于没有对管理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使现代管理理论陷入了“管理无定式”的泥坑。

为此,需要建构管理哲学去解决现代管理学发展进程中的难题。

第一,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之势”的最终解决需要管理哲学。

自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管理学的研究就一直处于一种发散式的发展状态,各种管理理论相互独立,各自拥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本是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造成的。

但“学者们走入了一个无效的误区———给出一系列不断变化、时常自相矛盾的框架和方法,其中的每个都曾被认为是开启竞争谜团的钥匙,但事实上它们都只能解释整个图画中的某一部分。

”[1]3“今天那些杰出的理论家的全部努力,是给管理工作添上了一组重要的花絮……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新的理论。

”[2]93由于各种管理理论之间缺乏一种共同的东西,尤其是各种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都不一样,使人觉得有杂乱之感。

实际上,现代管理学目前的这种研究状态并不仅仅是一个杂乱的问题,而是影响到现代管理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的大问题。

由于缺乏深厚的管理哲学基础,“管理研究之树”就不可能长得更高、更大。

而缺乏共同的研究标准,各种管理理论之间就难以交流和集成。

因此,从管理思想的演变史来看,是要解决目前的“管理花絮”状况,管理哲学的建构成为一种必然。

第二,现代管理理论以追求高利润为唯一目标的现状需要管理哲学去改变。

现代管理理论是围绕企业管理提出的,企业管理的功利导向要求管理研究集中注意于提高效率与利润最大化的方法上。

所以,如何提高效率280从而能在竞争中取胜理所当然地成为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形成了战略、组织、生产、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一系列现代管理研究的课题,呈现出追逐功利和竞争的倾向。

可以说现代管理学发挥其分析思维方面的特长,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许多理论和方法,专业化的研究有利于不断深化理论,直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但由于缺乏在哲学层面上的抽象,现代管理学的这种研究严重限制了研究者的视野,现代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以往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促使对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因此有必要建构管理哲学。

第三,从本质上来说,现代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危机不仅是一场智力的危机,而且更是一场管理理论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尽管管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不同的方法,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试图来克服这场危机。

但他们最终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产生这一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各种管理理论在其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上的危机。

因为这次危机“是由于人们试图把过时的世界图景———迪卡尔—牛顿科学的力学的世界图景———的各种概念应用于一个再也无法用这些概念来理解的实在而引起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环境的各种现象都相互依赖。

我们要想适当地描述这样一个世界,就需要一种迪卡尔的世界图景所不能提供的生态观。

”[3]34也就是说,单纯的管理学层面的创新已成强弩之末,不能有效解决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只有管理哲学层次上的创新才能为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第四,全球化背景下管理价值观差异的最终解决需要管理哲学的指导。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文化烙印走到一起,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不同文化在交融中的冲撞摩擦是不可避免的,管理中所面临的价值观差异和矛盾越来越显露出来。

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对管理科学和管理方法的掌握是大同小异的,真正难以协调的是不同文化下的人们的管理价值观。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不会在与产生它的同一层面的答案里得到解决,也就是说,仅仅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还不足以解决问题。

现代管理理论视野狭窄的特点,决定了其自身即使能够发现全球化管理的挑战,也不足以解决全球化管理的问题。

因此,全球化管理需要的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哲学革命”,它是泰罗在20世纪初提出的“心理革命”的继续。

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是管理哲学层次的提升,而不是在管理学同一层次上的扩展。

第五,当今人类研究的认知工具已进入新的“辩证综合”时代,管理学的研究理应多一些“综合”的视角。

智能化时代变化万千的管理环境,市场不确定性在增加,信息不对称在上升,“变化的环境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思维模式”[4]82-91,在“这个交互式的变化来势汹汹,它所释放的能量令我们的组织陷入一片紊乱,而这时恰恰是压力最大、最需要拿出高水准表现的时候。

”[5]前言,1而管理哲学的出现可以为管理的理性预期提供认识论机制;为把握管理学矛盾范畴的内在关系,提供辩证逻辑的思想原则;为管理学理论范式的转换,提供逻辑框架和原有前提的批评工具;为管理学解析管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逻辑文本。

因此,管理哲学的建构是管理科学走向管理艺术的桥梁,没有先进的管理哲学,管理科学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利用。

学习管理知识,掌握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一套先进的管理哲学。

2.哲学的时代特征和学科特点使管理哲学的建构成为可能纵观哲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简单扼要地将其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即从古希腊的“一切尽在哲学中”的“包罗万象的哲学”,到中世纪之后的“一切不在哲学中”的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的分离,再到现当代的“哲学在一切中”的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联盟,表明了现代哲学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走势。

哲学的时代特征使管理哲学的建构成为可能。

哲学与管理学的结盟源远流长,在管理学尚未取得独立理论形态以前,哲学作为包罗万象的“科学总汇”就已经存在。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管理哲学家。

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管理哲学的代表作。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就力主“除非是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6]215的管理哲学思想,如果说这种管理哲学思想在当时还是一种理想的话,今天,则有着实际意义,而且还显得格外重要。

第一,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时代性是哲学的本性。

任何理论(哲学是其典型)都是问答逻辑,生活提出问题,哲学解决问题,哲学是生活问题的解答录。

哲学只有通过若干中间环节,既从理论走向现实,仔细倾听生活和实践的呼声,又从现实重返理论,不断进行新的逻辑概括和理论抽象,从而形成新的理论创造,推动对现实的改造,才能彰显哲学的活力。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哲学和经济学等具体科学是溶合在一起的,列宁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的),但他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

”[7]357马克思自己也说过,资本论是他“把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8]385。

马克思当年正是运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作了全面281管理哲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又深刻的剖析,才创造了鸿篇巨制的《资本论》的逻辑,成为运用哲学来指导和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典范。

因此,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应紧扣时代的脉搏,展示自己的当代视野,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使自己具有“新的品质、新的素质、新的观念和新的语言”,在创新的理解中真正成为无愧于时代、影响全人类的当代哲学观念。

因此,当管理实践成为我们今日实践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形态时,管理实践问题必然穿透管理学层面,去叩响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哲学的大门,呼唤管理哲学的建构。

第二,管理哲学的建构是推动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为例,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大体呈现三大趋势:一种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究,提出“回到马克思”和“走出马克思”的口号;第二种是力主通过与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对话来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种是从当代的现实出发,通过对当今时代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尤其是通过对中国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目前,持第三种观点的人数最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基础是时代,离开时代、现实去谈哲学,就会失去哲学存在的根基。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哲学本身必须要深入生活,面向实际,要和当前各门具体科学、尤其是要和反映最新现实的科学结合起来,其结合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创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管理哲学。

第三,管理哲学的建构之所以可能,还在于哲学的开放性特点。

哲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在于她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于她是随着时代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

同具体学科相比,哲学的对象域和定位似乎总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哲学不可能固守不变的问题域和不变的定位。

哲学总是在途中,是一条永走不尽的生存之路,哲学并不是一种给定的、静止的、抽象的、封闭的理论体系或人们可以一劳永逸地发现和套用的公式及原理,而是内在于人类历史和人的生存之中的一种生生不息地涌动的理性反思和批判。

因此,当管理实践、治理和善治成为我们今日实践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形态去叩响哲学大门的时刻,哲学理应以开放的胸怀去接纳,并使管理哲学成为哲学在当代的出场路径和创新路径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