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以“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为例
高中化学酚的性质及其应用苏教版选修五
酚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背景]酚作为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现代化学工业和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在医疗领域和环境化学中有重要作用。
认识酚的性质,对安全使用酚类物质,防治环境污染,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很有价值。
[学习目标]1.认识苯酚的物理性质,知道安全使用苯酚的方法;2.理解苯酚的结构特点,探究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3.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体验酚的检验方法;4.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和评价,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5.融入“秀美水乡”,感受祖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设计思路]与原“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机化学基础》注重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发掘化学关系生活、健康和国计民生的积极意义;也注意诱导学生按照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等线索探究有机化学,让其充分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以上两方面在教学中的完美统一,可以促进新一代学子综合能力和社会素养的全面提升。
因此,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是本节教学设计的最佳选择。
通过《化学1》的探究性学习训练,进入《化学2》的有机化学视野,再跨入《有机化学基础》的选修模块,感知“有机化学的结构与分类”,“常见的烃”,探索“烃的衍生物”,继“卤代烃”和“醇”之后,学生已积累比较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并理解从“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为线索的研究方法。
故本课题按下列顺序分片断进行。
<1>酚的概念;<2>酚的物理性质;<3>酚羟基与醇羟基的不同——苯酚的弱酸性;<4>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苯酚的取代反应;<5>酚相关物质间的转变关系;<6>废水中酚的测定。
注:<5><6>为课外实践活动片断。
[注意事项]<1>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酚类物质;<2>做好探究实验的计划和指导,做到科学有序,减少盲目性,切实提高探究效果。
酚的性质和应用(优秀版)
A、苯酚能和溴水迅速反应 B、苯酚具有弱酸性 C、苯酚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D、液态苯酚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可用来鉴别KI溶液、己烯、苯酚、苯的一种试剂是
( B)
A、FeCl3溶液 B、溴水 C、石蕊试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除去苯中少量苯酚的方法是( D )
A、加FeCl3溶液、分液 B、加浓溴水、过滤 C、加液溴反应后蒸馏 D、加NaOH溶液、分液
苯酚的酸性比乙醇强。
能生成碳酸钠吗?
实验:能P生7成6观二察氧与化思碳吗考?实验1
苯酚能和碳酸氢钠反应吗?
苯酚和乙醇分子中都含有羟基,但苯酚能和 强碱反应显酸性,乙醇却不能。为什么?
苯酚中羟基受苯环的影响而变得比醇羟 基更活泼。
苯酚(熔化)和钠反应
OH
ONa
2 + 2Na
2
+ H2
哪些反应表现出了苯酚的酸性?
洗剂
软膏
酚类的危害 在我国酚类物质被列为需重点控制的水污染
物之一。若用此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使农作物 枯死;口服苯酚的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530mg.
含酚废水的处理 回收利用或降解处理
1、物理方法 吸附法、萃取法
活性碳 苯
2、化学方法 —沉淀、氧化
3、微生物处理法
P108
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羟基变得活泼的事实是
酚的性质和应用
下列物质哪种是酚类?分子中羟基 Nhomakorabea苯环(或其他芳环)上的碳原子直接 相连的有机化合物属于酚。
羟基与芳香烃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是芳香醇。 相同碳原子个数的芳香醇与酚类是什么关系? 饱和一元酚的通式? 符合此通式的还有什么物质?
CnH2n-6O 芳香醇 芳香醚
酚的性质和应用
苯酚的化学性质 1、苯酚的酸性
C6H5OH
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①苯酚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C6H5O¯ + H+
而呈酸性,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又名石炭 酸,但苯酚不能使紫色石蕊等指示剂变色。
②.与金属钠的反应
酚-OH上的H要比醇 -OH上的-H活泼得多; 苯环使-OH上的H更容易电离,溶液呈酸性,与钠的反应 更剧烈。
课堂练习
(1)如何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能否用溴水除去苯酚?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后分液,取上层清液即得 苯;不能用溴水除去苯酚,三溴苯酚溶于苯。 (2)如何分离苯酚和苯的混合物? ①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分层; ②分液后取上层液体即得苯; ③向下层溶液即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分液即得苯酚。
使苯酚首次声名远扬的应归功于 英国著名的医生里斯特。里斯特发现 病人手术后死因多数是伤口化脓感染。 偶然之下用苯酚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 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 染情况显著减少。这一发现使苯酚成 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科消毒剂。里斯特 也因此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OH
酚 :分子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醇 :分子中羟基与链烃基或苯环侧链相连的化合物。
你知道吗?
日本利用蟹壳清除工业 废水中有毒物质—苯酚
小结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OH 分子式: C6H6O 结构简式:C6H5OH 或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毒性、腐蚀性。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2、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
四、苯酚的用途
-OH上的H活性小结: 羧酸>苯酚>水>乙醇
7.药皂具有杀菌、消毒作用,通常是在普通肥 皂中加入了( C ) A.甲醛 B.酒精 C.苯酚 D.乙酸 OH
高中化学 4.2.2《酚的性质和应用》教案 苏教版选修5
4.2.2《酚的性质和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
掌握苯酚的酸性、取代反应和显色反应。
理解乙醇和苯酚性质对比,苯酚和苯取代反应性质对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播放促进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树立辨证分析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方法论。
通过虎门硝烟视频,加深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探究实验,启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化学软件、ppt、实验用品、化学物质模型
四、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实验与讲解三者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酚的教学案例-参考
酚的教学案例-参考酚的教学案例-参考学习目标:1.了解酚的物理性质和一些常见的酚。
2.了解苯酚的化学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内容一、苯酚1.苯酚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
2.苯酚的俗称是,是组成最简单的酚。
3.苯酚的物理性质苯酚是有的晶体,熔点,暴露在空气中因部分被氧化而呈色。
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高于℃时,则能与水。
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
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清洗。
苯酚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可以用作杀菌、消毒剂。
二、苯酚的化学性质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⑴苯酚的电离+H+注:①上述反应说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苯酚分子中的氢氧键比醇分子中的氢氧键更加更容易。
②苯酚具有弱酸性,但是却不能将其归为酸类,因为它的酸性太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⑵与NaOH溶液的反应+NaOH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发生的反应+CO2+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注意:①苯酚能够与NaOH 溶液反应,说明了苯酚具有弱酸性。
②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现象是,原因是③苯酚钠溶液中不论是通入足量CO2还是少量CO2,反应后CO2都以NaHCO3形式存在。
说明碳酸、苯酚、碳酸氢根三者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④但是苯酚不能与HX发生取代反应,这也是与醇的性质不一样的地方。
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⑴与溴水的反应+Br2注意:①反应的现象为。
②反应的操作顺序为:将苯酚滴加到,而不能颠倒,即保证反应过程中溴水是过量的。
③反应中溴水过量的原因是:产物中的可溶于过量的苯酚。
④该反应可用于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⑤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⑥该反应充分说明了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变的较活泼。
⑵显色反应苯酚的稀溶液遇到FeCl3溶液显示色。
注:①利用这以反应可用于苯酚与Fe3+的相互鉴别。
②大多数酚类物质都可以用此反应检验。
⑶酚醛树脂的制取n +nHCHO +nH2O注意:①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
《酚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
《酚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作者:鲁衍旭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09期【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苏教版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专题四《烃的衍生物》第二单元《醇、酚》,这一单元三课时,第一课时《醇的性质和应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还有第三课时《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酚中既有羟基又有苯环,学生已经学过了《醇的性质和应用》和《苯的结构和性质》,前面的学习对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熟悉酚的性质,通过醇与酚性质差异的比较分析以及联系苯的性质,可引导学生去探究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事物相互联系的普遍规律。
【设计思想】奥苏伯尔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提出:“在教学中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在于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
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中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内容。
”本设计充分利用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固定作用。
苯酚的性质不仅体现在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上,而且体现在羟基对苯环的活化上。
在全面探究其性质的基础上,将其性质与乙醇的性质、苯的性质进行对比,有力的说明有机化合物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并不是分子内各个官能团特性的简单加和,而是这些官能团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
让学生从这种性质对比、结构对比中领悟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
本堂课在实验室上,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设计中安排了学生预习自学、学生实验、交流与讨论以及老师的点拨与引导等多种教学手段,体现了差异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苯酚的结构特点、性质及其用途。
了解苯环和羟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构对比、猜想验证、归纳总结掌握酚的性质,了解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酚类化合物性质及应用实验
酚类化合物性质及应用实验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将对酚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详细的解释。
1. 酚类化合物的性质:酚类化合物的共有特性是羟基的存在,使得它们具有一定的酸性。
羟基的质子化会形成酚的共轭酸,即酚盐,具有酸的性质。
同时,酚类化合物也具有亲电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亲电试剂反应,如和酰氯、卤代烷等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酚醚、酚酯等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还可以与酸酐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化产物。
此外,酚类化合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酚醌、亚胺等产物。
2. 酚类化合物的应用:酚类化合物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实验:(1) 酚的鉴别实验:酚与亚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可以用来鉴别酚类化合物。
这是由于酚与亚硝酸反应生成亚硝基酚,进一步与亚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
(2) 亲电取代反应:酚类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可以通过酰氯和酚的反应来进行。
实验中可以通过加入催化剂和反应物反应来观察亲电取代反应的发生。
例如,将苯酚与苯甲酰氯反应,得到苯酚基甲酰基醚。
这种反应对于合成酚酮、酚醚等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3) 酚酸/酸酐反应:酚类化合物可以与酸酐反应生成相应的酯。
这种反应可以用于合成酚酯类化合物。
例如,苯酚与醋酸酸酐反应生成苯酚基乙酸酯。
(4) 酚的氧化反应:酚类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氧化反应。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溶液逐渐变色,生成酚醌、亚胺等产物。
这种反应对于合成酚醌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5) 酚的抗氧化实验: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质,可以用于研究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抗氧化能力。
实验中可以将酚类化合物与氧化剂反应,通过测定氧化剂的残留浓度来评估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
总之,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性质和应用实验。
无论是在鉴别酚类化合物、合成酚酮/酚醚、合成酯类化合物,还是进行氧化反应研究和抗氧化实验中,酚类化合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酚的性质与应用》说
《酚的性质和应用》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来自中学,我说课的主题是《酚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我将从思考、实践、反思三方面完成说课。
一、我的思考环绕着本课题,我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1.教学价值①学科知识的建构价值《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常见几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酚》作为重要的一类有机物,它的出现可以完善有机物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
②学科方法的发展价值酚继醇之后出现,同官能团性质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不仅取决于孤立基团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为以后复杂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这是酚教学的最大价值。
③学科认知的情感价值酚可以造福人类,酚的不当使用也会污染环境,如何解决?关键还是靠化学本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酚》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的知识。
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芳香烃和醇,掌握了苯环和羟基的性质。
能力基础:学生已了解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思想,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潜在困难: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比较片面,大部分同学对于基团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不清楚;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酚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并能准确书写相应方程式;了解苯酚的常见用途;知道酚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结构预测性质,用实验探究性质的过程,认识苯酚的性质;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了解苯酚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对比分析、类比迁移、归纳总结等方法,形成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
酚的性质和应用20151021
OH
+ 3Br2
Br
Br
+ 3HBr
Br
该反应很灵敏,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和 定量测定。
试比较苯、苯酚与溴反应的异同:
苯酚 对溴的要求 反应条件 苯
浓溴水
不用催化剂
液溴
铁屑作催化剂 一次取代苯环 上一个氢原子
取代苯环上氢 一次取代苯环 原子数 上三个氢原子
结论
苯酚与溴取代反应比苯容易
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 上的H变得更活泼了
你知道吗?
日本利用蟹壳清除工业 废水中有毒物质—苯酚
•
从蟹壳中可以提炼出脱乙酰壳多糖,向含苯酚 的工业废水中添加遇热凝固的脱乙酰壳多糖和少量 能使苯酚变成苯酚类化合物的酶,然后将其加热到 37至45摄氏度左右,脱乙酰壳多糖受热凝固并 把苯酚类化合物和酶包裹其间。然后滤去沉淀的脱 乙酰壳多糖,并使其温度降到30摄氏度以下,这 时,脱乙酰壳多糖由固态变成液态,苯酚类化合物 和酶从中分离。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实,按照这种 方法处理过的工业废水中苯酚含量能达到环保要求 。同时,脱乙酰壳多糖几乎可以100%回收再利 用,酶也有70%左右能再利用。
2、利用苯和苯酚性质上的差异分离苯酚 和苯的混合物?
加足量NaOH溶液→分液得到苯 →苯酚钠溶液中加酸或通入足量 CO2→分液得到苯酚
一、酚 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或其他 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 物属于酚。
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
阅读课本P71和P67酚与醇概念的对比,比较 它们结构的不同。
酚 ——羟基与苯环碳原子直接相连
醇 ——羟基与链烃基或苯环侧链相连
醇
酚
练习1:
判断下列哪些化合物属于酚类? (2)与(4)是什么关系? 最简单的酚是什么?
高二化学酚的性质和应用
(强调)所以苯酚钠与水、CO2反应时,不论CO2过量与否,
均生成NaHCO3而不生成Na2CO3 !
写出苯酚钠与醋酸的反应
结论:苯酚有弱酸性
• 因苯酚酸性极弱,它不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那 苯酚会不会与钠发生反应呢?若能反应,则反应速率比 乙醇、水相比会怎么样呢?
由于苯酚显弱酸性肯定也与Na反应生成H2,比乙醇、水 与Na的反应要容易,速率要快,因为乙醇、水都显中性。
酚醛树脂 合成纤维 合成香料
医药
苯 酚 的 用 途
消毒剂
防腐剂 染料 农药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
想一想、议一议
请同学们利用现有的实验药品,设 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1)苯酚是否有酸性? (2)苯酚酸性的强弱如何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 少量水,振荡;
2. 在上述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边加、边振荡。
H
C6H5OH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1. 颜色状态: 无色晶体; 2. 熔 点: 40. 9℃; 3. 气 味: 有特殊气味;
4. 溶 解 性: 在水中溶解度不大,65℃以上时能
跟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乙醇、乙醚 等有机溶剂。
苯酚的浓 溶液对皮肤 有强烈的腐 蚀性,使用 时要小心, 如不慎沾到 皮肤上,应 立即用酒精 洗涤!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电离出H+ 比水强、溶液呈酸性 的能力
比水弱、溶液呈中性
主要化学 性质
性质活泼,弱酸性,能发 性质较稳定,能与钠
生置换反应、中和反应、 发生反应、消去反
显色反应、苯环上的取 应、羟基的取代反
代反应、加成反应,常 应等,在点燃或有
温下的缓慢氧化、燃烧 催化剂时可被O2氧
等。
化
从醇和酚性质的比较可知,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官能团, 也受烃基的影响。官能团不是决定物质性质的唯一因素。
高中化学酚的性质及其应用苏教版选修五
酚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背景]酚作为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现代化学工业和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在医疗领域和环境化学中有重要作用。
认识酚的性质,对安全使用酚类物质,防治环境污染,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很有价值。
[学习目标]1.认识苯酚的物理性质,知道安全使用苯酚的方法;2.理解苯酚的结构特点,探究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3.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体验酚的检验方法;4.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和评价,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5.融入“秀美水乡”,感受祖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设计思路]与原“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机化学基础》注重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发掘化学关系生活、健康和国计民生的积极意义;也注意诱导学生按照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等线索探究有机化学,让其充分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以上两方面在教学中的完美统一,可以促进新一代学子综合能力和社会素养的全面提升。
因此,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是本节教学设计的最佳选择。
通过《化学1》的探究性学习训练,进入《化学2》的有机化学视野,再跨入《有机化学基础》的选修模块,感知“有机化学的结构与分类”,“常见的烃”,探索“烃的衍生物”,继“卤代烃”和“醇”之后,学生已积累比较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并理解从“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为线索的研究方法。
故本课题按下列顺序分片断进行。
<1>酚的概念;<2>酚的物理性质;<3>酚羟基与醇羟基的不同——苯酚的弱酸性;<4>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苯酚的取代反应;<5>酚相关物质间的转变关系;<6>废水中酚的测定。
注:<5><6>为课外实践活动片断。
[注意事项]<1>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酚类物质;<2>做好探究实验的计划和指导,做到科学有序,减少盲目性,切实提高探究效果。
“苯酚及酚的应用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苯酚及酚的应用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承长琴许光山郑文年李晓龙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传统课堂提出了转型要求,单元教学设计是课标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为核心素养落地指明了清晰的路径。
以“苯酚及酚的应用”为例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形成基于情境、问题、活动、知识、素养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五线谱”,落实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酚实践探索一、问题背景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根底教育关注的热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标准,凸显化学学科本质及特有的育人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开展的育人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2年版〕明确提出将学科知识升华为学科观念,注重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学科素养背景下的单元深度学习是学生开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和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特质、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学会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后所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某种需求和标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一节课能做到有情境、有目标、有任务、有活动,就不怕学生获取不了知识,培育不了核心素养。
当下,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教学设计尚处在探索阶段,有关单元的教学设计案例在报刊、杂志上已较为常见,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较为罕见。
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以“苯酚及酚的应用”教学为例,阐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开展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探索。
二、单元教学设计流程核心素养就是在陌生的情境中调用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
所以要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寻找适宜的情境,通过情境引出问题,然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去活动〔比方做实验、交流讨论、做进阶练习等〕,活动中学生获取了知识,培育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中的比较:实践与反思——以“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为例摘 要:认识事物从比较开始,比较也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针对学生在使用比较方法时存在着“易学难精”的现状,在化学教学中挖掘比较方法的内涵,尝试从表层的现象比较到深层的本质比较、从质的比较到量的比较的实践,反思比较方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比较;科学方法;化学教学1 比较方法的一般认识要区分就要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认识事物是从区分开始的。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选购商品如此,学习同样如此。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乌申斯基)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既可以揭示事物的运动及其发展的规律,又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还可以鉴别理论同实践是否相符。
可见,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最为常见而又极为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正因为比较的基础性,经常被师生误以为是“方法简单、自然就会”,认识上的误解导致比较在实际的教学中的成为实践的盲点。
事物之间的异同,有现象上的,也有本质上的。
现象上的异同,甚至连小孩也容易识别,这就很容易导致比较方法在现实中成为“易学难精”的科学方法。
化学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比较,而应深入到本质中去比较,着重抓住事物的本质异同进行比较。
所谓“异中之同”是指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中之异”则是指表面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有本质上的差异。
可见,抓住本质进行比较,对于科学地认识物质及其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教学中应聚焦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其实践的切入点在于通过探究学习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笔者认为,通过探究的过程,学习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形成科学观念,正是化学教学的精神实质所在。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这些无疑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2 比较方法的教学实践基于对比较这一科学方法的认识,笔者尝试了“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经历从结构的比较到性质的猜想,从现象的比较到本质的认识,从而认识物质中存在的固有特征和客观规律。
2.1 比较中导出酚的概念“酚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是由近期名噪一时的塑化剂——双酚A 引入的,通过比较双酚A 与苯甲醇(图1)的官能团发现,两者的共同点是均含—OH ,但不同之处在于—OH 连接的位置不同。
由此得到: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醇——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
为了巩固新形成的概念,设置了一道课堂练习: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有( )CH 3| —C — | CH 3—OH HO — 双酚A —CH 2—OH苯甲醇图1 酚与醇的对比2.2 比较中探究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酸性为了深入研究苯酚的性质,我们设置了对4种含羟基的化合物的结构(图2)的比较发现官能团的不同:有酚羟基、醇羟基、也有羧基,同时根据已有知识可知:乙醇、乙酸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那苯酚的溶解性如何呢?因此引发苯酚的溶解性实验(表1)。
表1 研究苯酚的溶解性异,烃基越长,其水溶性将逐渐降低。
为了应用所得知识设置了如下问题:①推测在水中的溶解性?(难溶)②苯酚有毒,有强烈的腐蚀性。
若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如何处理?(用酒精擦洗)③如何从苯酚浊液中分离得到苯酚?(分液,下层得到苯酚)顺着羟基所连的基团不同,羟基的化学性质是否也会受到影响?水、乙酸、乙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乙酸还能跟NaOH 反应,苯酚是否也有类似性质呢?于是就有了研究苯酚酸性的实验(表),并由此可以认识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得苯酚具有了弱酸性。
表2 研究苯酚的酸性从逆向思维的视角看,羟基对苯环的性质有没有影响呢?通过比较3种含苯环结构的物质(图3)的结构比较发现:苯环所连的基团是不同的。
由已知的苯及甲苯的性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预测并研究苯酚的相应性质:H + HNO NO 2 + H 2O ;—CH 2—OH A .H 3C ——OHB .H 3C ——OHCH 3C .—OHCH 3 D .H + Br 2(液Br + HBr ;CH 3 + HNO 3CH 3 (或 O 2N — —CH 3 ) + H 2O ;NO 2浓硫酸CH 3 + 3HNO 3—CH 3 + H 2O 浓硫酸NO 2NO 2O 2N ——OH —OH—H—CH 3苯酚 苯 甲苯图3 含苯环的物质—OHCH 3CH 2—OHCH 3—C —OHO ||乙醇 乙酸 水 图2 含羟基的化合物的结构H —OH可以发现:受羟基的影响,苯环上羟基邻位、对位的H 变得更活泼,更易被取代。
并可以预测:2.4 比较中探究苯酚的特性:显色反应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苯酚的性质,通过比较饱和一元醇、一元烯醇和苯酚(图4)及一个信息提示(烯醇式结构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发现苯酚也具有烯醇式结构,从而研究苯酚与FeCl 3溶液的显色反应。
最后,通过“苯酚软膏说明书”了解苯酚的用途,用含酚废水的检测和处理应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3 比较方法的理性分析比较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既可以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比较,也可以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进行比较,还可以由表及里地进行比较。
3.1 横向比较中辨别事物空间上的比较叫横向比较,简称横比,即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事物的异同。
例如,上述课例中对醇和酚的简单比较,可以将醇和酚的结构特点加以区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及运用能力,但这种比较侧重于两个事物之间“异”的比较。
比较既可求同又可求异。
如“酸的通性”往往被学生误解,我们认为,可以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并对具体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H .2SO 4+Na 2CO ..3=Na 2SO 4+H .2O .+CO ..2↑与2H .Cl+Na 2CO ..3=2NaCl+H .2O .+CO ..2↑的比较中认识硫酸和盐酸属于酸的共性——酸的通性(求同),并理解酸具有共性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异中之同);同时H 2SO ..4+Ba ..Cl 2=BaSO ....4↓+2HCl 与HCl ..+Ag ..NO 3=AgCl ....↓+HNO 3的比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硫酸和盐酸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酸根阴离子不同的缘故(同中之异)。
3.2 纵向比较中认识变化时间上的比较即纵向比较,简称纵比,即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上述课例中虽未涉及,但化学中不乏这样的实例,如“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中就有一个很好的实例:铝的价格变化与历史事件(图5),透过铝的价格变化反思铝的冶炼进程中不断发现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体验科学发现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形成对铝的冶炼的科学完整的认识。
3.3 历史比较中认识发展我们也可以通过横比达到纵比的目的,也就是通过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比较研究,来认识时间上先后相继的事物变化,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推知无法观察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历史比较的方法。
如在学习了铁、铜、硅之后,通过比较,就会呈现一幅完整的由此得到:OH + 3Br 2(水溶液)—OH ↓(白色) + 3HBr BrBrBr —OH + 3HNO 3—OH + 3H 2O NO 2NO 2O 2N —浓硫酸OH苯酚 乙醇 乙烯醇图4 研究烯醇式结构CH 2=CH —OHCH 3—CH 2—OH1911 18901858$240/kg 182718541886 $72/kg$3.0/kg $0.29/kg年份[德]维勒 用K 从AlCl 3中置换出Al [法]德维尔 用Na 从AlCl 3中置换出Al[法]埃鲁、[美]霍尔 电解Al 2O 3获得Al图5 金属铝的价格变化与历史事件 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天然材料 青铜时代——奴隶社会——金属材料 铁器时代——封建社会——金属材料电子时代——现代社会——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材料发展的历史图景(图6),从而认识科学发现与科学创造对材料科学乃至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4 定性比较中总结特征真、善、美总是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的。
一个事物的质,只有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中才能显示出来。
定性比较只是对事物的形态、结构、特性等作一个质的方面的分析比较,从而把握事物的基本特性,认识事物的质。
上述课例中通过对含羟基的几种物质的比较,旨在认识基团对羟基活性的影响,通过对结构的对比,引发实验的对比:比较苯酚、乙醇、乙酸的水溶性,比较苯酚、乙醇、乙酸、水与金属钠反应的活泼性,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等。
此外,对苯酚、烯醇与FeCl3的显色反应均采用了定性比较的方法。
3.5 定量比较中发现规律测量和衡量实际上也是比较,测量就是把待测事物与衡量标准(刻度尺、砝码等)相比较的过程,测量中的估计值实际上反映了定量比较中存在的差异。
定量比较是对事物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的过程,从而对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趋向精确化,并从量上对各种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进一步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苯与苯酚的溴代反应的比较,既有定性的比较(液溴和催化剂与溴水),也有定性的比较(一取代物溴苯与三取代物三溴苯酚)。
苯、甲苯、苯酚的硝化反应也有类似的定量比较。
3.6 实践比较中检验理论比较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在客观对象之间进行比较,而且还可以把理论同实践结果加以比较,从而判明理论的真伪。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学习中,由电子的发现与“实心球模型”的比较中诞生了“糕枣模型”(或称“布丁模型”、“西瓜模型”),由α粒子散射实验与“糕枣模型”的比较中诞生了“行星模型”,……这些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训练了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4 比较方法的功能反思4.1 比较中的知识与能力知识是学生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同时它又为劳动、品德、审美等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认识基础。
比较中特别是对比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建构知识,把握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发现规律,同时养成严谨的态度,不苟的作风。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首诗《双手和大脑》:“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想到做不到;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手脑都能用,才会有创造。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实验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概念,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会知识和方法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