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重点[1]
教育学复习重点资料
1、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教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4、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5、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6、显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课程。
它具有外显性和计划性。
7、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潜在课程等,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课程。
一、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1、他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2、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扎实而又完整地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3、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4、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学生间相互激发、相互鼓励、共同进步;5、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能启发学生思维、丰富想象能力及提高学习热情。
缺点:1、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5、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6、他缺乏真正的集体性二、如何进行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的准备和具体安排。
教育学复习资料(1)
教育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广义)是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标准。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工作确定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5、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体系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人学条件、修学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教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政治、经济制度之上建立起来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教育模式,它是国家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7、政治社会化:在阶级社会,人们对社会政治的任何一种活动和变化,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一套政治标准体系加以衡量,进而加以褒贬,然后决定自己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
许多西方学者把这种具有某种思想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为“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8、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依据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梳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梳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与教育相关的两个重要学科。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而教育心理学则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教育中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进行梳理。
一、教育学的复习重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划分-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基本划分与发展历程2.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主要教育学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育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3. 教育目标与任务- 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关系与特点- 教育目标的分类与内容4.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素- 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5. 学校教育与教育管理- 学校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方法6.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策略二、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2. 学习者的发展与学习过程- 学习者的智力与认知发展- 学习过程的认知、情感与意义3. 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的分类与来源- 学习动力的培养与调控策略4. 教学与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环境的组织与管理5.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学习者的心理问题与挫折感应对- 心理健康的培养与维护6. 教育辅导与心理咨询- 教育辅导的目标与方法-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系与应用1.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共同研究领域-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相互促进关系2.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利用教育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难题总结:本文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进行了梳理。
教育学的复习重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划分、理论体系、教育目标与任务、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学校教育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等内容。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4、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5、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七章(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什么是教学原则?
5、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包含哪几部分?
6、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第七章教学
七章(一节) 教学概述
1、什么是教学概念?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2、教学与教育、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4、中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和良
七章(二节)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教学过程?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哪些?
5、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
7、试分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五章(三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试分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第六章 课程
六章(一节) 课程概述
1、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
2、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
5、学校文化建设: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构成?
6、学校文化有哪些特点(特性)和功能?
7、学校文化形成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二章(四节) 教育相对独立性
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二章(五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如何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9、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国际交流。
10、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11、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1]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2.教育(狭义,即学校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对个别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以使之发生预期变化的社会活动。
4.自我教育是指人们自己选择学习目标,自觉对己施教,自主监控学习过程的一种教育(学习)形态。
5.实验教育学该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主要观点是:⑴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理论没有实际价值;⑵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主张用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依据6.实用主义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杜威●教育即生活。
●从做中学。
●儿童中心。
二、填空题1.我国历史上最早将“教”和“育”二字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在我国,关于教育历史分期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即以生产关系发展为标志的观点、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志的观点和以教育自身特征发展为标志的观点。
3.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的早期学校称为痒、序、学、校。
4.在欧洲,奴隶社会初期有过两种早期学校教育,即斯巴达早期学校教育早期学校教育和雅典早期学校教育早期学校教育。
5.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类型。
6.我国古代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其中“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7.在终身教育系统的生成过程中,可以看出两股发展浪潮:一是近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化浪潮;二是现当代教育系统的信息化浪潮。
8.近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化,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学校教育的层次类别多样化;二是学校教育制度化;三是学校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
教育学复习要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问答题1.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出现了少数专门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第二阶段:学科形成阶段〔17—19世纪〕。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
第三阶段:学科成熟阶段〔19世纪50年代—〕。
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各种流派思想百花齐放。
第四阶段:学科现代化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附注:萌芽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的三个方面特点:首先,这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没有形成特定的独立体系;其次,教育学上的独立命题和范畴不多,有的命题和范畴既没有明确的的界定,同时又没有得到充分地展开;再次,教育经验总结和论述中,理论抽象层次较低,想象描述、形象比喻较多,许多没有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没有科学实验证明。
〕2.学习教育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1〕教育学能够教会我们认识教育活动2〕教育学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3〕教育学将会指导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成为一个教育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简答题1.简要阐述三种教育起源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这种观点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2.简述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
P30-33(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制度,扩大和普及了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7、促进师生互动的策略(材料分析)P163
一方面要努力转变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其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民主平等的互动主体;另一方面,应促进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深入有效参与。
第六章:课程
1、课程的类型:①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③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绪论:教育学的定义
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2、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性交往,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②教育作为一种交往活动由交往主体、交往形式与交往内容构成③教育交往意味着师生交往意图的预先设定④强调引导学生自觉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辨析)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动力,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个性发展,就是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全面发展的个人,同时也应该是个有个性的人。在个体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也要发展健康个性,做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3、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①政治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制约与影响②政治对教育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制约与影响③政治对教育资源分配的制约与影响
4、教育的政治功能:①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②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③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④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1-14章)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 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 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 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 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 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 涂尔干12.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1,、教育的含义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微义:指思想道德教育。
2、教育的本质:是指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的功能:从对象分:个体功能:即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
从方向分:正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负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和消极阻碍作用。
从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教育的非预期功能。
4、教育的要素: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5、教育的起源:a,神话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6、学校教育产生的依据:a,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b,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和政治基础。
c,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为学校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d,文字的产生和运用是学校产生的文化土壤。
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非独立性。
b,无阶级性。
c,原始性。
8、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征:a,具有阶级性。
b,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9、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a,公共性。
b,民主性c,生产性。
d,未来性。
e,国际性。
f,终身性。
10、未来社会教育的特征:自由的个性发展。
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2、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孔子、《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柏拉图《理想国》、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昆体良《轮演说家的教育》。
13、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德国的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教育学课程的需要从复习资料中掌握一些复习重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㈠原始社会教的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㈢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①贯彻“三个面向” ②实施“科教兴国” ③推进素质教育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
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二章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
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3、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育工作管理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务工作管理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4、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正逐步成为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三章1、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㈠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美育素质和劳动素质。
4.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与经济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2. 教育与政治教育对政治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它可以培养公民的政治素质,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 教育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传播和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4. 教育与科技教育对科技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可以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1.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个体的素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与个体职业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它可以提高个体的职业素质,促进个体的事业发展。
3. 教育与个体生活方式教育对个体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它可以培养个体的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四、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总称,它是教育活动的规范和准则。
2.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私塾、书院、学堂到现代的学校教育的演变。
3.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五、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与分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它是教育目标的体现。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对人与人之间的教育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化的探索和总结。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4.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和科学地位第二部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教育的目标与功能2.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3.教育的社会化与人的自由成长的统一4.教育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第三部分: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2.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3.教育的心理发展规律4.教育的教学过程规律第四部分:教育方法1.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2.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3.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4.教育手段与教育技巧的运用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具体复习方法如下:1.温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阅读教材、复习资料等,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基础观点和原理等内容。
2.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分析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社会化与自由成长的统一以及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等方面。
3.研究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学过程规律等内容。
4.研究教育方法,理解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掌握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以及教育手段与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参加辅导班等方式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可以通过做题、参加讨论以及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当然,复习该门课程最重要的是理解概念和思想,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重点是掌握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基本概念:•教育学P3;教育现象P3;教育规律P4;教育科学P5;教育改革P21行动研究法P301、论述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概括地说,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 •⑴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古代教育现象、近代教育现象、现代教育现象和当代教育现象.•⑵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等形式。
2、论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特点•⑴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教育学逐渐从哲学、宗教、伦理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与内容上走向独立,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⑶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上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和论证.3、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是什么?•⑴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⑵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⑷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4、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方法论是什么?•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教育研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基本概念•生物起源论P35、心理起源论P37、劳动起源论P37、终身教育P64 •1、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⑵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⑶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⑷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2、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教育学知识点(一)
教育学知识点
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
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之一。
教育学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对于了解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影响和引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基本
概念包括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强调了促进个体自我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学也逐步形成并完善。
古希腊的教育理念、中世纪的宗教教育、现代教育学派的兴起,都为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讨了学习、记忆、
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法学
教育方法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包括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
灵活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结语
教育学知识点涵盖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等
内容,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
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教育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史:中外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3.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与特点、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与兴趣、情感与态度。
4.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政策、教师权益与义务、学生权益保护。
二、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及其优缺点。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步骤安排、教学评价方法。
3.课堂管理:课堂纪律维护、课堂氛围营造、学生互动与参与。
4.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1.教育评价理论: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
2.学生评价: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心理健康评价。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
4.教育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学1.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干预。
2.教育社会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五、德育与班级管理1.德育原理: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
2.德育实践: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组织。
六、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1.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
2.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改革。
3.教育创新实践: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创新。
七、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建设。
2.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教师培训与进修。
3.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课题研究、教育成果推广。
以上是教育教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20个)1、教育学(绪论)P2: 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2、行动研究(法)(绪论)P14: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3、教育(第一单元)P20: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教育是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4、教育目的(第一单元)P54: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5、教学目标(第一单元)P55: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它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
6、终身教育(第一单元)P30: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7、学习(第二单元)P101:学习: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而获取知识、改变行为以完善人格的历程。
8、发现学习(第二单元)P104: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9、教师专业化(第三单元)P120: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
它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群体专业化两个方面。
10、教师专业发展(第三单元)P126: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成长过程。
11、课程标准(第四单元)P187: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12、课程资源(第四单元)P198 课程资源: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13、必修课程(第四单元)P173:必修课程: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
其直接的价值支撑是“公平发展”。
14、选修课程(第四单元)P173: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其直接的价值支撑是“个性发展”。
15、教学(第五单元)P212: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学指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
16、教学规律(第五单元)P216: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要强调两点:一是必然性,二是客观性。
17、教学原则(第五单元)P220:教学原则:根据教育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8、讲授法(第五单元)P235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19、价值判断(第六单元)P267:价值判断:是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根据评价者的需要和愿望对客观事物作出评判。
20、校本研究(第七单元)P311: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二、简答题:(25题)1、简述教育使命的内容。
(第一单元)P21答:1、教育要引导人热爱生命,使热爱生命成为生活意义的不竭源泉;2、教育要引导人寻找自我,理解生活;3、教育要引导人努力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充盈个人生活的意义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4、教育要引导人与环境积极对话,建构人与世界的新型关系,拓宽生活空间,践行充实富有意义的人生。
2、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有哪些?(第一单元)P28-34答:1、教育的民主化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体现为追求教育机会平等、教育管理民主和教学过程民主三个方面。
2、教育的终身化强调人们在一生中都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终身教育体现在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的终身性,没有对象限制的全民性、超越校园围墙的开放性,自我导向学习的自主性和完善自我的实用性五个方面。
3、教育的国际化教育要突破国界、种族的空间和文化限制,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和教育渠道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开展交流和合作。
4、教育的个性化教育不能强求一律,要考虑实际,承认差异,在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教育的个性化或个人化,学校办学的个性特点等方面追求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学校办学有特色。
5、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
3、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一单元)P30-31答: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有:1、教育的终身性: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2、教育的全民性:没有对象限制的全教育,3、教育的开放性: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4、教育的自主性:自我导向学习的教育,5、教育的实用性:完善自我的教育。
4、为什么说教育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一单元)P46-47答:1、教育在于发现人的价值,2、教育在于发掘人的潜能,3、教育在于发挥人的力量,4、教育在于发展人的个性。
5、新课程培养目标在内容要求上有哪些要点和特点?(第一单元)P59答:新课程培养目标在内容要求上的要点有以下八点:1、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公民意识,2、通过课程教育,引导学生确立价值观念,3、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6、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1、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6、简述教育与人性的关系。
(第二单元)P78答: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关注人性,2、教育引领人性,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引领”或者说是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的和完善无缺的人。
3教育成全人性。
7、学生在教育方面享有哪些权利和履行哪些义务。
(或案例分析)(第二单元)P89答:学生在教育方面享有的权利:一、学生受教育权学生的受教育权具体表现在就学的平等权、上课权和受教育的选择权等方面。
二、学生受教育的保障权根据受教育权的产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将受教育权划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
三、学生受教育的自由权受教育权的自由权主要有1、免于恐惧的权利,2、免受歧视的权利,3、免于控制的权利三方面。
国家现行的教育基本法,把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基本义务概括为:1、学生在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学生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3、学生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4、学生有遵守其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管理制度的义务。
8、学生的学习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第二单元)P103-109答: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从学习的人性基础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来划分,学习可以划分为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3、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划分,学习分为两类: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4、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学习可以分为竞争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5、从学习者与文化的关系来看,学习可以分为继承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6、从学习内容和手段的角度来看,学习可以分为符号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或称为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
9、简述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第三单元)P123答: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如下:1、教师专业化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2、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3、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4、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10、教师专业素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三单元)P126-133答:1、教师的专业知识,2、教师的专业技能,3、教师的专业道德,4、教师的专业情意。
11、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角色有哪些?(第三单元)P144-148答:教师角色既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同时也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
教师的专业角色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5、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生活的要求?(第三单元)P150答: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生活的要求是:1、全心投入: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要全身心投入;2、用心创造: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创造性,并以高度的自主性和巨大的内驱力进行开拓性的工作;3、潜心研究:要增强研究意识,形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4、真诚合作: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同伴互助和合作关系,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对话、沟通、协调、合作、共内分享经验与成功;5、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
13、关于课程内涵有哪些发展趋势?(第四单元)P163答: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14、课程标准有哪些部分的内容构成?(第四单元)P187答: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基本相同,一般来说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课程功能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门类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五部分“附录”。
15、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四单元)P195答:课程标准的意义体现在:1、从国家层面上,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2、从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3、从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4、从教师教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
16、简述教学的地位、作用。
(第五单元)P214答: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
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办好学校的一条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