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重点(2)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育学论》。
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论证班级授课制、论述教学原则。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反对思辨。
代表作是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杜威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他的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党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著作《教育过程》。
他认为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
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出版《教学与发展》。
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4、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5、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七章(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什么是教学原则?
5、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包含哪几部分?
6、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第七章教学
七章(一节) 教学概述
1、什么是教学概念?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2、教学与教育、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4、中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和良
七章(二节)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教学过程?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哪些?
5、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
7、试分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五章(三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试分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第六章 课程
六章(一节) 课程概述
1、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
2、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
5、学校文化建设: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构成?
6、学校文化有哪些特点(特性)和功能?
7、学校文化形成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二章(四节) 教育相对独立性
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二章(五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如何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9、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国际交流。
10、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11、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3、培根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4、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5、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开设6、赫尔巴特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他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
7、19世纪末,“新教育运动”出现,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和忽视儿童等缺点给予抨击。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是世界近代教育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教育思想流派和教学模式的论争。
8、20世纪以来,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教育的问题,出现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等很有影响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9、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整理、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10、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家。
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首创了班级授课制,从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前提出发,论证了教学的直观性、系统性、自觉性和巩固性等原则。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要点整理归纳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要点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第二章教育与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4.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A复习资料绪论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简答题: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要素:(二)教育要素的关系:1、教师是中介;2、教育影响桥梁;3、学生是依据。
(三)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部分: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与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p26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四、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第三部分: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功能(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三)教育个体功能的概念与内容1、个体社会化得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第四部分:教育效应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二、现代教育的特点:P60-61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第二章教师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一、理解学生:二、与学生和谐相处:三、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其举动变得敏感而有节制四、教育的期待:第二部分:教师的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一)预见能力(二)传导能力(三)控制能力第三部分:教师的角色一、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第四部分: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一)劳动对象复杂性(二)劳动任务具有复杂性:教书和育人(三)劳动方式具有复杂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二、强烈的示范性;三、独特的创造性;(一)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显著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六、劳动量的隐含性;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八、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学生和师生关系第一部分: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三)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六、学生的社会地位:(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第二部分: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又称学龄中期,少年期和青春发育期(一)生理上的激变期(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三、性格差异与教育(一)性格有好坏之分(二)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洛克曼性格矫正(三)良好性格可以自我塑造的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部分: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表现(一)工作关系(为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产生)(二)人际关系(指向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三)组织关系(四)心理关系1、认知关系2、情感关系(五)非正式关系二、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放任型、民主型(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育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标志):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谈谈你对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
(P25-27)答: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在于:1、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能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能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考点讲义第二章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考点讲义第二章教育理论知识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法律法规等内容。
《教育学》部分包含十一章知识内容,各位在复习教材的同时,也要适当做一些试题,对自己的复习结果进行小小的检测。
分享《教育学》第二章考点练习题给大家,及时的查漏补缺。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1、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顺畅地交流,是因为狼孩错过了语言形成的关键期: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在这四大因素中,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①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⑦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③教育能够系统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比较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主要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期与青春期。
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时期是不同的。
题目中所描述的正是第一个方面。
5、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一特点要求()。
教育学(二)自考重点
教育学B自考重点一、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生产力得到发展,并出现了体脑分工。
2、培养社会的上层建筑。
3、知识的积累与分类,产生了原始文字。
二、捷克的夸美纽斯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三、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家,教育名著《爱弥儿》提出实用主义和发现的观念。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四、德国的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并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五、19世纪20世纪初形成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
六、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两个最基本规律A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B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七、教育的基本着眼于是人的发展。
八、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三个基本方面:个体的先天素质、社会环境、个体活动。
九、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学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学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十、教育的经济动能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A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B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C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D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E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B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十一、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能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能制造政治上的舆论与思潮。
十二、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能传承文化。
A传递和保存文化。
B可以活化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十三、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学复习资料 (2)
10|教学(中)01|填空题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答:夸美纽斯2.现代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
答:启发式教学3.西方最早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是,他称之为“产婆术”。
答:苏格拉底4.历史最悠久、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答:讲授法5.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看法,通过相互启发、讨论、商量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答:讨论法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称为。
答:实习作业法(或实习法)7.实验法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实验仪器设备,控制条件,独立操作,引起实验对象某些变化,从观察变化中获得的方法。
答:新知识或验证知识8.现在各国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答: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9.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是。
答:综合课10.“文以载道”、“教书育人”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答: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答:理论联系实际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也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答:启发性13.“学不躐等”要求教学遵循原则。
答:循序渐进14.“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答:巩固性15.《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
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反映了的教学原则是。
答:因材施教原则1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
答:学习能力16.班级授课制首行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捷克教育家对其进行了总结,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答:夸美纽斯17.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答:复式教学02|名词解释题1.教学原则答: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通过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提出的、指导教师组织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必备知识点2
教育学必备知识点(二)一、西方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助产术(引导)柏拉图:《理想国》,教育与政治密切。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现教育的思想源泉。
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称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一些阐述,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明确提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于教育之故”。
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
《教育漫话》。
赫尔巴特: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其教育理论体系两个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四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席勒的五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
教育学本《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2)
教育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
一、单项选择题
1、《荀子·儒效》曰:“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之谓人师。
”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 长期性
B. 创造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2、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3、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网络教育
4、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成绩评定
二、名词解释
1、德育
2、讲授法
三、简述题(
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论述德育过程的运行规律。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C B C B
二、名词解释
1、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2、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思想观点,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
三、简述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填空题复习(二)
15.凯活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16.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17.信息技术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18.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化通过教育来传播和传递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填空题复习(二)发 布 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5-29浏览次数:22[大] [中] [小] 11.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12.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3.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19.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0.遗传素质是人身民发展的前提,为
教育学原理重点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一、单选,多选,判断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特殊研究对象,并非教育学唯一的研究对象。
3、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子学界通常视为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展。
4、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明确地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科学”,他说:“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他使教育学到教育科学的转变。
5、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教育全民化/现代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
6、孟子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运用。
7、根据教育现象在时空中存在的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
8、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教育和人为内部关系,教育和社会为外部关系。
9、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0、政治对教育的影响①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②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③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④对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11、教育目的狭义:国家对本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12、马克思提出什么能力?这里的能力既包括人的体力,也包括人的智力。
13、德育的目标: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②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③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④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4、劳动教育的目标: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②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③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15、据外国教育史料记载,职官学校的出现主要为培养各类管理人才服务,文士学校的出现能够进行文字书写和计算的书吏16、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17、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18、课程目标确定的环节:①确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②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③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④确定课程目标19、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①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②学习者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③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④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①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②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③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21、教学过程特殊性: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22、教学规律:①教育与学的辩证统一②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结合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④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23、教学原则:方向性/循环渐进/因材施教/伦理性原则24、设计教学目标一共四个步骤:起点分析,任务分解,目标确定,目标表述。
四川 2015年 师资培训《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二节)1. 为什么要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提升高等教育工作的水平。
第二章(第三节)3.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第四章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系统中两个最活跃的人力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中形成师生关系。
4.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具有复杂性;●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创造性;●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示范性;●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长周期性合迟效性。
5.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哪些?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高尚的职业道德: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合道德准则。
●合理的知识结构:按照内容分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按照知识形成的类型:间接知识、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功能分类: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是教师关于所教科目的知识)条件性知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专门知识,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实践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经验)文化知识(指与教师所教学科相邻的其他学科知识,即通识性的知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一)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二)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四)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五)教育指导能力(六)教育机智(七)教学监控能力(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九)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十)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一)认同教师角色;(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四)具有教育独创性;(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的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的控制情绪。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人 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 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2)能动性 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这是人的发展区 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人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 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 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它 为教育提供了合理的人性假设,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 依据。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 别差异性和整体性。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性。 (1)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性等方面。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 /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 地发生变化。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人的发展。否认社会生活条件 和教育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 部世界。根据其性质可以把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儿童发展的环境是儿童个体 所生存和活动于其中的,经过一代一代的前人以自己的劳动和活动为后代所创造的那个环 境,它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生活环境,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 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是不能选择的。 但是,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力度却因人而异,因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 即使是初生儿,他也本能地会通过哭闹来影响、调动他的母亲和亲人,以改善他的生活处境;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逐步增长,其对环境的反 作用与相互作用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即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选择性在逐步增强。 因此,对环境概念的理解不能一般化、抽象化、静态化,应该对其作深入、具体而动态 的分析,应当把环境与人的生活和活动联系起来理解。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师教育活动、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4.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近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教育决定论理论;3.教育发展论理论;4.教育活动理论。
四、社会化与教育:1.社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社会化的类型和途径;3.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4.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作用。
五、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学习与教学的心理过程;3.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4.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育社会学: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4.教育的社会差异和不平等。
七、教育方法学:1.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3.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4.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
八、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1.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教育评价的方法和程序;3.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
九、教师教育学:1.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教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教师教育的方法和手段;4.教师教育的评价与改进。
十、教育行政管理学:1.教育行政管理的概念和任务;2.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与管理;3.教育行政管理的决策与实施;4.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以上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2学期《教育学》考试题型与范围一、问题简答(共4题,5分/题,共20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2.概括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重组3.概括现代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的突出特征1)个性与创造性:现代教育强调注重学生和教师双方作为“人”的特点。
特别是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出他们的独特个性。
2)个性与差异性: 差异性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结果。
3) 个性与集体: 现代教育一再强调关注个性、尊重个人的发展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开掘,这并不是说我们希望培养出个人主义极端膨胀的人。
相反,在强调培养个性的同时,现代教育也强调个性是在集体中显现、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5.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规律有哪些?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顺序性;3)阶段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7.我国现行的学制结构。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此外,还对其他的教育基本制度如:义务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教育评估制度做出了规定。
8.简述校本管理内涵与特征校本管理的涵义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的国际性学校管理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其它社区成员提供教育过程的更多权力,为学生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
校本管理的特征校本管理的基本特征有两个方面:(1)学校是决策的主体,即决策应在学校范围内作出,游离于学校之外的行政组织的作用应当减弱;(2)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即有效的学校改革不仅依赖于外在程序,更依赖于校内参与者分享决策的制定9.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0.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11.制约课程内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社会,知识,学生1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间有何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1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主要内容本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二、观点辨析(共3题,10分/题,共30分)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教育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
作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正确。
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课外活动系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课外活动的基础。
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课堂教学是掌握“双基”,课外活动可开阔视野课外科技活动无特定环境、教材,较课堂教学有很大的灵活性。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正确。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
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5.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错误。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6.教育起源于生活。
正确。
教育源于生活,问题存在于生活中,问题在生活发现,教育就有了内容、方向和目标。
教育随生活的发展、时代的脚步而不断地发展着。
教育通过生活进行着,问题在生活中解决,教育就有了方法和策略。
7.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8.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正确。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获得学习的欲望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为此,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关注教育新动态,吸收教育新观念,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要教师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各种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以及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
基础知识要广泛深厚,专业知识要扎实系统,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两方面的知识要全面准确,否则就算不上素质过硬的教师,因而也无从担负得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任。
9.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11.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可以兼顾的。
12.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错误。
三、论述题(共2题,15分/题,共30分)1.试论述当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1)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增加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6)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7)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8)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2.试分析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出路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深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运用日益广泛,促进了教育的全面改革,试论述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方式,以及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趋势。
影响方式:从传统说教到多媒体教学;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了课堂的主体;传统观点把知识有用量的多少、运用知识能力的强弱作为人才的标志,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人才观由知识型人才转变为素质人才观,突出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适应能力。
改革趋势:4.结合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论述推动中小学从传授式教学向发现式教学转变的意义与途径。
5.结合实际,分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表述中为什么要强调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这就要求学校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1.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3.培养创新精神是青少年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
6.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试论述各因素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知、情、意、行的关系:(1)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知、情、意、行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
每一个要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要素的功能。
(3)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思想品德的有效形成和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即思想品德行为的两重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