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
把人性看得很透彻的诗句
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菩提偈》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2.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译文:看似寻常实际最奇特不同凡俗,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3.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赵艳雪《悼金夫人》译文:貌美的女子就跟那些名将一样命运多舛,能够寿终正寝的机会很小,所以看不到发头发的样子。
4.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译文: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5. 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增广贤文》译文:知足的人就常能感到满足,一辈子都不会被欲望所控制而辱没自己;做事有分寸的人就常能有所节制,于是一辈子都不会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
6.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译文: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7.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第五回》译文:对世事洞悉明了也是一门学问,对人情熟悉通达就能化做文章。
8.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菜根谭·概论》译文:文章做到最佳境界,说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地方,只是把自己内心的感悟和思想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人的修养达到最高境界,也没有出奇过人的地方,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然之性而已。
9.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译文:疾风猛烈才知道草韧利,时局动荡才知道何谓忠臣。
10.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译文: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写透人性的10句诗,每句都饱含世间真理,不可不读
写透人性的10句诗,每句都饱含世间真理,不可不读诗抒情,诗言志,自古至今诗的风格多种多样,各类题材层出不穷,灿烂缤纷。
有这样一些诗,写透了人性,读来满是世事洞明,令人感同身受,感慨良多,却又无可奈何。
这样的诗句都有哪些?本文就分享其中最精彩的10句诗,读完大家品味一下,写的是不是真实的“人性”?第1句“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此句出自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首诗很直白,写的却是令人无法反驳的真理,即“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首诗意思是世人结交都是以黄金或钱为纽带,没有钱就别谈交情,无钱对方虽然会口头承诺一些东西,但其实他心里对待你跟路人一样冷漠,只不过是在敷衍你。
很可悲,很可怕,但就是事实,即所谓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钱不直管城子,万事称好孔方兄”。
第2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感寓》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这首诗写的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大海虽深,尚能见底,人心却永远没有底,也就是所谓的“居心叵测”。
有些人表面笑笑呵呵,和你称兄道弟,下一秒说不定就会算计你,这样的电影太多了,现实中也不是没有。
唐朝人写诗还是很有生活,很有思想的,对人性思考很深。
第3句“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此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酌酒与裴迪》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的意思是即使是相交到白头的好友,他依然会暗地里提防你。
指望发达的朋友来帮助你、拉你一把?别做梦了,他们不嘲笑你就不错了。
看看最近周某的“微信炫富门”吧,有点钱,朋友圈洋溢着全是优越感,毫不掩饰对“学霸”同学的嘲笑。
王维这句诗写的就是人性,有一句话很现实:“除了父母,没有人真心希望你过得比他好”。
诸葛亮《知人性》
诸葛亮《知人性》诸葛亮曰: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孔明如是说,人的本性是最难察验的。
每个人的本性好坏不同,却各有各的面相,但面相未必就是真相;因为面相只是表相,而表相往往掩盖真相。
有的人表面谦和良善,但内心诡诈难防;有的人表面恭敬顺从,但骨子里伺机造反;有的人表面勇敢骠悍,但本质上怯懦没担当;有的人表面尽心尽力,但背后蒙骗打混。
要辨别一个人是否表里一致,有七种方法:一、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很多人以为间是问之误,因而把这句解释成:问他一个是非问题而观其志向;事实上,去问不是用嘴巴说了就算的,因为用嘴巴说太容易,根本考验不出一个人的真正志向来。
间在这里是离开、嫌隙的意思;意思是说,让他陷入一个是非困境中,看他在这个困境中如何处理、选择,以观察他的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用逻辑严密的言语、理论去驳诘他,看看他反应是不是机敏能应变。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询问他对一件难题的处理谋略,以观察其识见的远大与否。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观察他勇敢或怯懦。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把他灌醉,看他会不会酒后乱性。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许诺他大量利益,看他会不会见利忘义。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和他做一个重大事务的约定,看他能否信守承诺。
人的本性,平常状态下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最紧要关头,才会露出真章;所谓「时穷节乃见」,就是这个意思。
千古奇文(65句话)看透了现代人的道德、善恶
26、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侭堪救患扶灾。
【译文】指责别人重,批评自己轻,这种人既不能共谋同事。功劳归别人过错归自己,这种人可以拯危机解困难。
2、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3、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17、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译文】不要把爱占小便宜为“守成”,贪小难免惹祸败家;不要以为爱惜财务是吝啬,惜福者往往是仗义疏财的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4、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16、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译文】节俭勤劳的人有大富有小康的区别,关键看其人的心量;奢侈豪华的人有奇人也有浪子,关键看其人的才学。
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译文】趁火打劫、贱买人家财产,子孙都是败家子;尊师重道的人家一定出孝子贤孙。
14、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警世古语,句句道破人性!
警世古语,句句道破人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是草都有根,是话都有因。
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生死不由命,富贵全在勤。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何必丝和竹,山水有清音。
交友无贫富,情义重千金。
损友敬而远,益友近而亲。
砣小压千斤,椒小辣人心。
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
生无一堆土,常有四海心。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穷人见穷人,非亲胜似亲;富人见富人,是亲不认亲。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长存君子道,事久见人心。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
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宁忍自己气,莫伤父母心。
无病休嫌瘦,家安莫怨贫。
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无本休言利,有货不愁贫。
盛世藏古董,乱世屯黄金。
饱暖思淫泱,饥寒起盗心。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酒逢知已饮,诗向会人吟。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官清民接近,主雅客来勤。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隐士不可仿,政客不可近。
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
从来名利地,易起是非心。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权势不能侵。
一勤交十懒,不懒也要懒;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
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文笔精华】中国“四大千古奇文”欣赏
【文笔精华】中国“四大千古奇文”欣赏中国“四大千古奇文”“四大千古奇文”或为处事之至理,或为劝世之良言。
虽越千古,如今读来,仍是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奇文。
一、《寒窑赋》吕蒙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千古奇文《百字铭》,字字一针见血,戳破人生真谛!
千古奇文《百字铭》,字字一针见血,戳破人生真谛!
注: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欲寡精神爽,思多气血衰。
少饮不乱性,忍气免伤财。
贵自勤中得,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
养性需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闲非口不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
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李世民对生活的百字箴言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
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
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
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确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功名富贵长久。
古人看清人性的哲理句子
古人看清人性的哲理句子古人看清人性的哲理句子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2、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
——《成吉思汗》3、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是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
——《洪应明》4、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
——《雍正》5、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
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唐寅》6、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7、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孙子兵法》8、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
——《孔尚任》9、勤俭持家富,谦恭受益多。
——《增广贤文》10、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曾国藩》11、能言不是真君子,善处方为大丈夫!——《增广贤文》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1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14、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曾国藩》15、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1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17、狗咬对头人,雷打三世冤。
——《增广贤文》18、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增广贤文》19、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诸葛亮》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21、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增广贤文》22、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罗贯中》23、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论语》24、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洪应明》25、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易经》26、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关汉卿》2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2〃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3〃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4〃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5〃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6〃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7〃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8〃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9〃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10〃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译文】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怎么能重用呢。
千古奇文《心相篇》20句话,看透人性,诠释人生,百读不厌
千古奇文《心相篇》20句话,看透人性,诠释人生,百读不厌《心相篇》是北宋的陈抟老祖所作。
所谓“心相”,意思是相由心生,但这本书并不是相面之术,而是指点人们认清人性人心,劝人去恶扬善,读之耐人寻味。
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相貌的根本是内心,一个人的相貌如何,大概就能看出他的内心如何。
而行动是内心的表现,看一个人的行为,就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内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刻在脸上,人到中年,脸就是你的心。
善良不是口号,一个人行善才是真的善,才能得到福报。
2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一个人如果遇事不慌张,心平气和冷静对待,那么可以预见,将来他的子孙一定富贵繁荣。
如果一个人性格偏激执拗,听不进别人的话,总是要一意孤行,那么他的子孙一定会招祸,哪怕无祸,也很贫穷。
唯有控制好情绪,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无法控制情绪的人,将来会祸延子孙。
3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一个人不懂感恩,翻脸无情,那么终究会贫穷短命;一个人懂得感恩,发迹之后还不忘旧时朋友的人,富贵绵长。
“滴水之恩,当思涌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厚道的人,和他们相处起来踏实放心。
人们也愿意在必要的时候帮他们一把。
懂得感恩,是报答,也是福气。
4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一个人有一点小成就就开始得意忘形,那么这个人的前程终究是有限的。
如果一个人有了大成就依然不骄傲自满,那么这个人将来一定福报深厚。
权势富贵是一个人的试金石,只有不被权钱蒙蔽双眼、定力深厚的人,才有资格驾驭更多的财富。
5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一个人如果常常动不动就拿自己性命保证,那么这个人一旦遇到大事,肯定第一个逃掉。
一个人如果朋友很多,见一个就称为自己的知己,那么这个人一定没什么真朋友。
喜欢信口开河的人一般都靠不住,他们的承诺太多,太易,一般很难履行。
而急于交朋友的人,往往太轻佻,也不值得深交。
最新整理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含注释).docx
最新整理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含注释)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 心相篇 天眼看人无遁形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天眼看人
无遁形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会看透人心的人,不是只会知道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而是
会喜欢他们,并且能够欣赏他们的优点。
心相篇:心相篇是指关于人心的文章。
这类文章通常观察人心的各种状态,并探讨人心的本质和作用。
天眼看人无遁形: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说天眼(即神眼)可以看透人的内心,无论如何看透人心,有一些方法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
倾听。
倾听别人的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要。
观察。
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思考。
思考别人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的意图和立场。
交流。
与别人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了解别人。
【悦读】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心相篇》,认清人性人心
【悦读】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心相篇》,认清人性人心▪《心相篇》是北宋的陈抟老祖所作。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祸福己求——读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作者:许平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颇有教人向善,劝人从善,止恶扬善之功,若用以对照修心、防非止恶,择交观人、亲贤远佞,立业做事,立德做人很有参考价值,是修心、积德、造命的有益读物。
读罢不忍释卷,思之耐人寻味。
文章通篇是善恶与因果,虽然他讲的因果报应,用现代科学来说有些唯心的成份,但“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祸福由己”的主旨思想(本人一家之言),还是很值得今人称道的。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对本文的读后之感。
01做人相由心生,善心善相,心不正则相陋;言为心声,行为思成。
思想决定行动,一个人的祸福皆由心起。
做人之要:诚信为先,以信立德;不可恃才傲物,不可争强好胜;不显己之所长,不揭他人之短;言语要谦逊,待人要和气;遇事多思己过,责己要重,责人则轻;要惜情、重义,不可背信弃义;要知恩图报,不可忘恩负义,更不可恩将仇报;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做人有分寸,做事有余地,与人方便,与已方便;不可狭隘自私,做利己害人之事;要尊师重教,不可数典忘祖、欺师灭祖;不说尖酸刻薄话,做伤天害理事;读书明理,学成报国;虚怀若谷,做人格局要大,器量要足,不可小肚鸡肠,锱铢必较;要常怀恻隐之心,仗义疏财,救人于危难、水火;要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要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善待亲朋;富而不骄,贫而有骨;要识人知心,能辨善恶;要“舍得”、“放下”,做到得失自如等等。
道破人心的8条古语,句句揭露人性潜规则!
道破人心的8条古语,句句揭露人性潜规则!
1、人是英雄钱是胆,好汉无钱到处难。
再清高的人,没了钱也只能饿肚子;再强势的人,没了钱也只能四处看人脸色。
2、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要被第一印象蒙蔽双眼,更不要轻易评价一个人。
3、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俗话说,交浅莫言深。
跟三分熟的人,就只说三分话;至于那些真正重要的话,还是找一个靠得住的人说吧。
4、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不要指望你的善良会感化所有人的心,更多时候,无原则的善良和退让,只会让对方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5、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中国人最爱面子,和国人打交道,千万不要随意践踏别人的尊严。
给别人留点面子,也是给自己留下福报。
6、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当你穷困潦倒时,没人愿意和你打交道;但当你腰缠万贯时,来找你的人就会络绎不绝。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太清的水里没有鱼,太苛求的人没有朋友。
人无完人,不要用过高的标准苛求身边的人。
8、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晓父母恩。
小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父母,等我们自己当了父母后,才发现养孩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10句古语,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10句古语,看透人性,直指人心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令今人叹服,受益匪浅!读古语十句,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1、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译】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悟】这句话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之心,说明品质不好的人表里不一,容易变化,不可与这种人深交。
2、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译】人穷了住在闹市也没人愿意去,人富了住得再偏远也会有人去登门。
【悟】孔方兄不知打碎多少温情脉脉,世态人情莫不如此,只愿人心多一点真情,少一点计较。
3、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译】什么人背后不被人说,又有谁在别人面前不去议论人呢?【悟】人前人后,说长道短,传人不善,于己何益?天道好还,丝毫不爽!4、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译】世间树有直的,而人却没有直的。
【悟】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何必吹毛求疵,不如难得糊涂!5、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译】四处传播是非的人,便是挑拨是非的人。
【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是是非非,哪管得了许多。
跳出是非局,且做逍遥派。
6、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译】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
【悟】对牛弹琴,枉费心力。
酒逢知己,千杯不醉。
7、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译】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悟】知音实难!朋友不在多,知心就好。
8、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译】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悟】矛盾往往容易发生在最亲密的人之间。
9、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译】一个人有身份有地位的时候朋友很多,但到了危难之际却没人与之交待。
【悟】酒肉朋友,利益之交。
无利可图,指望何人。
10、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译】人情像纸一样十分脆薄,世界上的事如棋局一样变化万千。
【悟】人心惟危,飘忽不定。
世事如棋,日新月异。
与时变化,应付自如。
来源:古文观止(ID:gwgz123)。
看透人心不说破的古句
看透人心不说破的古句打开人心的智慧之门古代文人墨客们尤其善于揭示人性,他们的诗词和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洞察力。
其中有些古句以简练的文字道出看透人心却不容易被察觉的道理,这些古句常常让人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几个这样的古句,揭示其中蕴含的智慧,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看透人心。
一、古句的智慧揭示1. “静水流深”这个古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字面上看,它是在形容静水的深度。
然而,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这个句子中表达了对人心的洞察。
人的内心世界常常充满了许多情绪、欲望和思想,正如水流一样,看似平静,实则流深。
这句话提示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警觉,不要被表面的平静所迷惑,要仔细观察、思考和推断对方的真实想法和动机。
2.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古句体现了人们对于满足欲望的渴望和追求。
古人用远水无法解除近渴的比喻,告诉我们在满足欲望和追求心愿时,关键是抓住眼前的机会,减少对未知和不确定的依赖。
人心里的渴望往往指向眼前拥有的东西,而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
只有放眼当下,了解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3. “独见其真”这个古句出自《论语·宪问》。
它强调了独特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在看透人心中的作用。
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很少有人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只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观察,才能更好地洞察他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这个古句鼓励人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他人的评价和观点左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他人。
二、智慧的应用与实践1. 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古句中所蕴含的智慧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推测和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不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观察和判断,而是要从更深层次去思考对方的动机、情感和需求。
2. 倾听他人的内心声音古句中的智慧也教导我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内心声音。
千古奇文《增广贤文》: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千古奇文《增广贤文》: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现在人很少知道,中国曾经有一部古训集,名叫《增广贤文》。
该书认为人性本恶,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
结合儒释道思想,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很有哲理性,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整理一下,本书最为经典深刻的名言警句,以供大家借鉴。
醒世篇★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注:了解人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了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注: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注:一两次接触容易处理好关系,长期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注:马跑不起来都是因为太瘦、没力气;人不能扬眉吐气就是因为穷。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注:人穷了住在闹市也没人愿意去,人富了住得再偏远也会有人去登门。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注:什么人背后不被人说,又有谁在别人面前不去议论人呢?★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注:有钱人说真话(有人相信),贫穷人说话别人怀疑(不相信)。
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人人都会向有钱、有身份的人敬酒。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注:人情像纸一样十分脆薄,世界上的事如棋局一样变化万千。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注:长久在人家里住就会被人家嫌弃;人如果穷了亲戚也会疏远你。
处世篇★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注: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注: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注:不要太相信什么正直无私,对任何人都要提高警惕。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注:自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毛病,不要总是强调他人的影响。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摘选部分,供大家一观: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译文】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怎么能重用呢。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译文】跟天地万物过不去(怨天尤人),不但引来不测之祸,还会遗害子孙;待人处事留有余地的人,会获得意外的福禄和长寿。
迷花恋酒,阃(kǔn)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译文】寻花问柳、贪杯恋酒的人,家中的女眷一定不和睦;利己损人的人,一定会有不肖子孙。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译文】趁火打劫、贱买人家财产,子孙都是败家子;尊师重道的人家一定出孝子贤孙。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译文】说话尖酸刻薄的愚鲁人,贫穷短命;寡言少语,举止木讷的聪明人,安康富贵。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译文】在艰难困苦中还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随波逐流的人如果读书、走仕途之路,一定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安乐中忘记安乐、有忧患意识的人,即使才学低一些,未必就不能够金榜题名,青云直上。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译文】节俭勤劳的人有大富有小康的区别,关键看其人的心量;奢侈豪华的人有奇人也有浪子,关键看其人的才学。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译文】不要把爱占小便宜为“守成”,贪小难免惹祸败家;不要以为爱惜财务是吝啬,惜福者往往是仗义疏财的人。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译文】处事沉稳不着急的,必是大器晚成的人;胸有成竹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必是才高而年轻得志。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译文】有才能而不肯教给他人,自己不但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见到他人有过错,能够在暗中规劝的人,可以托身寄家。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译文】知足与自满不一样,知足的人守本分而有福禄,自满是傲慢自大,招灾是迟早的事;大才与庸才自然有区别:有实际能力的一定有成就,好吹牛的具体做事时往往一塌糊涂。
忮(zhì)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译文】不顾一切地为了取胜,图名利,这样的人到底是逊人一筹;有恻隐之心的人,即使遇到艰难,也会获得帮助。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译文】只知有怨不知报恩的人,估计很难长寿;斤斤计较的人,也不会有大的福报。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译文】过于刚强的人,做事虽容易成功,但容易伤人伤己,很难长寿;过于柔弱的人,做事不容易成功,福报平平但能安享。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译文】乐极生悲,多成多败,辛苦一辈子;城府很深、不高兴脸上反而带出笑容,这种人年纪越大,越是老奸巨滑。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译文】喜欢自夸己善的人,功名上很难再有进步;专门挑剔别人,最容易伤害自己的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侭堪救患扶灾。
【译文】指责别人重,批评自己轻,这种人既不能共谋同事。
功劳归别人过错归自己,这种人可以拯危机解困难。
曲意周全知有后;任情激搏必凶亡。
【译文】自己吃亏受气、曲意周全他人的,一定有后报;任性暴烈、一意孤行的,必定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译文】易变脸的人薄福,何必与之计较呢?耐久可交的朋友,大肚能容,是值得信任、依靠的人。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译文】争强好胜的人虽能风光一时,却前程有限;不与人争,经常自我反省的人,福德厚实事业一定能发达。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译文】不分轻重、喜怒无常的人一事无成,不分是非、喜欢拿别人开玩笑的人,好朋友也会与之断交。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译文】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人,有时也遭遇贫困,自有天赐福;为人分忧解难的人,虽然有时也有牢狱之灾,自有神来保佑他。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译文】甘心忍受他人的欺辱,后代一定发达;常退一步为他考虑,终身自在安闲。
得失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更可知;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译文】荣辱得失不动心的人,不是贵也是大富,长寿更不用说了;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功名可成,也有大奸之人。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译文】无事仓皇失措的人,福禄薄如电光雷火;有难怡然不动的人,福禄重如泰山。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译文】积功累仁的善行必得善果,即使等上一百年,也会得善报;帮助别人多,所得利益少,这样的家道一定会数世昌盛。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译文】可以凭借人事,验证天道(天理、因果报应)的准确。
如何餐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译文】为什么有人走上绝路自杀呢?君子刚愎自用而失败,小人冒险没成功,都可以导致自杀。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译文】为什么有人夭折亡身,作了短命鬼呢?因为是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处处都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译文】为什么有人遭遇横祸,凶灾恶死呢?因为这些人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译文】什么人能当宰相?常怀济物之心的人。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译文】什么人能拜将封侯呢?有独挟盖世的胸襟、气魄的人。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译文】什么有人能够委以重任,镇守一方?志存高远,气概凌霄的人。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译文】为什么有人只能当小职员呢?因为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译文】为什么有的人靠通明经典却以教书糊口呢?因为胸无大志,行为拘谨。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译文】说到妇德女相,首先要沉稳安静,从来淑女都不是贵在才能上。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译文】多言好胜的女人,即使有后代也必受伤克;尽孝兼慈的女人,不但助夫还能旺子。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译文】骨格与其位相辅相成,血色与气色互为表里,这是确信无疑的。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译文】知其善而守住善道,有福之人可以锦上添花;知其恶而不去做,有祸之人可以转祸为福。
“悟性”的五种表现形式:一、未卜先知。
“未卜先知”可以说是具备“悟性”的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一。
二、举一反三。
就是要求我们能够“猜透别人的心”。
三、去伪存真。
具备“悟性”的人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现事情的根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四、心有灵犀。
真正有“悟性”的人,往往可以在许多不经意间明白许多事理,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精髓。
五、触类旁通。
比如,在读报刊时,在看电视时,在与人闲聊时,在休息时,在旅游中,甚至在洗澡中,我们都可以将许多眼见、耳听、心想的东西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学习,这就是“触类旁通”,也是“悟性”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悟性”在许多时候表现成一种跳跃性思维,一种发散性思维,一种逆向性思维,这种思维是可以培养的。
1.“活力无限,精彩无限”,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凡是具备较强“悟性”能力的人,都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在面对困难时能从容不迫,冷静处理好各种事情。
2.经验和阅历是必不可少的。
“悟性”即“领悟出来的知识、才能、见解”,而这种领悟必然需要时间,需要充足的经验和阅历。
相对来说,时间越长,经验和阅历越多,那么,“悟性”提高得也越多。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人的成长是从挫折中得来的,同样,“悟性”也是从实践中感悟出来的。
3.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悟性”重在一个“悟”字上,因此,培养“悟性”更多的要依靠每个人自身的体会、感受、心得。
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却从不用心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对身边的诸多事情视而不见,因此这种人即使工作到老,也不能领悟出什么东西;相反,有些人可能开始什么事情都不懂,但他们知道该认真学习,细心观察,勤于探索,用心去体验,因此,他们可以快速培养出很强的“悟性”。
这也是我们所常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4.多向同事、同仁、领导请教。
当然,这种请教要建立在三个前提条件之下的:第一,请教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否则请教者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请教;第二,请教者要潜力很大,受到被请教对象的重视;第三,请教者与被请教者私交一定要好,否则被请教者根本不可能将精髓讲给请教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