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六年级 学生姓名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六年级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六年级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帮助个体解决内心问题,发展自身潜能,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服务方式。
针对六年级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记录,本文将从调查信息、问题分析、干预计划和干预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并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信息该六年级小学生名叫李华(化名),男性,11岁。
在前期咨询中,我了解到他最近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缺乏自信心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背后的原因,我与孩子进行了深入交谈。
经过与李华交流,我得知他曾几次被班上同学取笑并称之为“笨蛋”。
这些恶言恶语伤害到了他的自尊心。
另外,他觉得班上其他同学都很优秀,而自己却总是感觉无法达到每个人都满意的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李华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二、问题分析基于对李华的调查信息及交谈内容分析发现,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自尊心受损:由于被同学取笑,李华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并且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
2. 学习压力:李华在学业上感到压力很大。
由于他总是把目标放在班上所有人,而不是从他自身角度出发,导致他产生焦虑和担忧情绪。
3. 缺乏应对能力:面对这些困扰,李华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没有学会与同学交流、解决矛盾等技巧。
三、干预计划针对李华的问题,我制定了以下干预计划:1. 建立积极自信心:通过肯定他的优点和潜力来帮助李华建立积极的自信心。
我将与他一起讨论并记录下他在某些方面具备优势和取得进步的事例,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 降低学业压力:为了减轻李华的学习压力,我建议分解学习目标,逐步进行。
同时推荐给他一些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活动,帮助他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 提高应对能力:我将与李华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地与同学交流和处理冲突。
在他遇到问题时,我将提供相关技巧和策略,并与他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李华情绪有了明显改善。
通过建立积极自信心,他开始更加自信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且对自己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做自己的小太阳——六年级学生抑郁情绪的个案辅导
做自己的小太阳——六年级学生抑郁情绪的个案辅导摘要:一名六年级女生,上五年级后情绪容易失控,比较易怒,自尊心较强。
与父母关系一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管控过于严格,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在班上害怕其他人的目光,对事情选择逃避的态度。
心理老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正念训练的方法对学生以及学生的父母进行干预,缓和家庭冲突,纠正双方的不合理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情绪稳定,减少问题行为。
关键词:情绪管理;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正念一、个案概况小欣(化名),女,12岁,六年级学生,性格沉默内向,见到别人基本不敢抬头打招呼。
自从这学期开学以来,小欣对事物提不起兴趣,经常闷闷不乐。
以前喜欢做的事情,例如看书,现在也不喜欢做,看书的时候觉得心情比较烦躁,看不进去。
家里的氛围比较压抑,导致小欣在学校时的心情也比较低落。
这两周,感觉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不受控制,但自己表面会装作很正常的样子,不想被别人发现。
同时,晚自习时不想待在班里,感觉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会感到比较舒适。
根据初步谈话结果发现,小欣的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较长,从五年级开始出现这样的状况:内心比较失落,但不敢和别人说自己内心的想法。
特别是开学后,这样的状况逐渐加深。
由于最近与父母大吵了一次,所以过来心理辅导中心预约心理辅导。
二、初步分析与评估(一)初步评估小欣体型瘦小,初次来到心理辅导室时,双手不自然地放在腿上,整个人看上去十分紧张。
说话声音比较小,语速较慢,意识状态清醒。
综合医院的诊断报告材料,班主任、家长、班级同学等人所提供的信息,根据DSM-IV诊断标准,对小欣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为,由于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所引起的自卑心理,从而引发社交焦虑、社会适应不良等行为问题(二)成因分析生理因素:小欣处于青春期的萌芽时期,身体需要消耗的能量多,但小欣在吃饭时经常胃口不佳,导致小欣时常感到头晕乏力。
除了饮食方面,小欣在睡眠质量方面也难以得到保障,经常半夜醒来,第二天起床时浑身无力。
六(2)班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
礼乐街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
填报单位: 新民小学 填报时间:2012年7月 日
学生姓名 年 龄
邱文宣 12 李琼花
性 别 班 级 辅导时间
女 六(2) 2012.7
辅导老师 基本情况
该生是一个文静、乖巧的女孩。学习刻苦认真,但疑 心太重,总觉得别人会加害自己 ,跟同学效果良好。虽然还是反感妈妈的行为,但人开怀了。
了解到该生是家里的大女,父母为了生一个男孩,几 个月大就把她送到姑妈处抚养。由于疏导不得力,造 成该生对父母,特别是妈妈的疏远,总认为妈妈不喜 欢自己,不要自己,所以性格变得很古怪,有敌意。
辅导过程
师: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最近听到传言,说你和 妈妈不和,想离家出走,还想轻生,这是怎么回事? 生(哭):我妈不关心我,不想要我,我有意思吗? 师:但你爸爸不关心你吗?每次家长会他都先到? 生:是,爸爸对我是很好,但妈妈不当我存在呢? 师:首先我们别去讨论你妈妈的事。就爸爸而言,你 觉得你这样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你对得起爸爸吗? 生(低头,有后悔之意):我承认对不住爸爸,但, 师:你与妈妈之间的关系,老师还会做进一步调查, 不过请你相信一点,老师一定会帮你,能交个朋友吗 生:(用力点点头)老师,我相信你,你就放心吧。
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辅导案例-胡晓婷
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辅导案例一.辅导对象介绍胡晓婷同学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扎着马尾辫儿,成绩上游,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同学们给了她一个外号“神”。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六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
家访孩子的母亲,发现她的父母亲在家很少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她妈妈不允许孩子外出游戏活动。
胡晓婷只能在家看书、看电视。
时间久了,就对运动失去了兴趣。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六年级学生,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期中考试中,小明突然表现出了异常。
他变得沉默寡言,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下降,甚至在课后主动找到老师,表达了想要退学的念头。
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小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在考试中遇到了一些挫折。
虽然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这次考试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成绩下滑得比较明显。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感到非常沮丧和自责,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对自己产生了否定。
二、案例分析小明的案例反映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小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挫折感。
挫折感是指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失败或障碍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
对于小学生来说,挫折感可能源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 自信心受挫:小明在考试中的失败让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2. 情绪低落:小明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对学习和生活都失去了兴趣。
3. 逃避现实:小明想要退学,这是他逃避现实、逃避挫折的一种表现。
三、教育措施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1. 心理辅导:首先,我们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小明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辅导过程中,老师通过倾听、理解、引导等方式,帮助小明梳理情绪,让他认识到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2. 建立自信:通过和小明一起回顾他过去的成功经历,帮助他重新树立自信心。
同时,鼓励他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恢复自信心。
3. 情绪管理:教会小明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学会在遇到挫折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4. 家校合作:与小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心理变化。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5. 同伴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他的社交能力,提高他在集体中的归属感。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6篇完美版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一):一、基本状况:姓名:金家迪性别:男年龄:11所属班级:五(2)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二、问题行为概述: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三、个案生活背景: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校园行为规范。
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
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
我还了解到孩子个性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带给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四、个案现状分析:从以上现象证明,陈晶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陈晶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必须的起因,要帮忙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一)父母的配合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经过和金家迪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陈晶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劝导金家迪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金家迪爸爸打儿子的事了。
金家迪个性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
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好处,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
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
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应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我用心地与孩子作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能够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金家迪,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
小学生六年级男生情绪偏激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治疗时间:整个过程约九周,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了解王郅斌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长无话不说的朋友。他坦然承认自己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极为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父母。有时甚至把成绩差作为一种报复的手段。面对他的坦言,我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向他说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诉他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和态度的错误之处。
刚开始的时候王郅斌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王郅斌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的王郅斌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MP4学习英语。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王郅斌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在王郅斌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第一,改变王郅斌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三、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王郅斌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帮助王郅斌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王郅斌为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王郅斌提供学习帮助。
一例六年级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六年级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校六年级学生学生张某,数学课堂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
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张某的基本资料,进行心理测验后,与张某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咨询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张某,男,12岁,六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
父亲是交通协管员,家庭美满和睦。
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独生男,足月,推迟5天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
6岁上学前班,深得老师们喜爱。
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
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因“被老师批评,逃离数学课1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在1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思想开小差,被数学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所答非所问惹得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历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
放学回家后收拾书包看到数学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隔一日上数学课时,出现心慌胸闷,出虚汗,老师让同学送回家,父母看此情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此后只要提起与上数学课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感觉气不够用,如果不去上数学课,则一切如常。
希望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求助咨询师帮助他克服对上数学课的厌烦心理。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心理咨询师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数学课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
家长反映:张某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
自从被数学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数学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学生厌学、情绪障碍问题调整成功案例
小学六年级学生厌学、情绪障碍问题调整成功案例小鸣,今年12岁,厌学,不肯上学,家长、老师劝说,就会情绪失控,威胁要拿刀杀妈妈和老师,现在只要一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发疯一样,摔东西,攻击家人.青少年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和小鸣妈妈的沟通了解了孩子的成长历程,得知小鸣小时候是跟父母、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妈妈和奶奶一直有矛盾,关系不好,经常吵架,而且会当着小鸣的面争吵.没过几年,父母就因此离婚,小鸣判给父亲,开始期间父亲一直不让小鸣接触妈妈,后来父亲再婚又添一子,妈妈才把小鸣接到自己身边生活,这时小鸣已经11岁.妈妈感觉孩子一直对她有些排斥,没有完全接受.现在孩子提到学习就畏难,不写作业,不到学校去,从小学习习惯就不好,没有及时矫正,又从小目睹家庭矛盾,成长环境不健全,感觉让孩子心理发生扭曲了.小鸣自述,从小妈妈和奶奶就关系不好,经常意见不一致,爸妈以前经常出国学习,后来从国外回来后家里矛盾就激化了,就一直在吵架、打架,然后爸爸妈妈就离婚,他开始一会跟爸爸住,一会跟妈妈住,感觉自己一直是飘来飘去,没有自己的家,爸爸比较严厉,在爸爸身边生活会很压抑,担心害怕,做什么事情就像做贼一样的,很不自在.他不信任爸爸,但是也不信任妈妈,因为他们一见到面就会互相攻击对方,指责对方不好,所以他心里一直都很困惑,不知道谁对谁错,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现在跟妈妈生活在一起,不能完全信任妈妈,但是相对会轻松一些,所以他愿意接受.最近在学习上很烦恼,之前成绩是在中上,最近考试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抄错题目或者看错,计算不准确等.生活上,爸爸妈妈总是挣着让他在自己身边住,两个人到学校接他放心,闹到学校,让他很没有面子.老师换来换去住,也让他很厌烦,希望可以一直呆在一个人身边,另一方偶尔见面就可以了.心理咨询老师再详细的了解了小鸣的成长经历和现在存在的问题后,找出了他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调整的方向.经过几次系统的调整,小鸣的厌学情绪慢慢消除了,家庭关系也得到调整,咨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记录第一篇: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记录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记录XXX,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
,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
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
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报告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报告心理辅导是对个体心理问题的专业化解决方案,通过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促进成长。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报告为例,描述其具体情况和采取的适当措施。
一、个案背景介绍该个案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小学六年级男孩,我们使用假名“杰克”来代替他的真实姓名。
杰克是一个勤奋上进且聪明才华出众的学生,在各科目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然而,最近他开始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和自卑等问题,并逐渐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二、问题分析与杰克及其家长交流后发现,杰克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
1. 学业压力杰克非常注重自己在班级中表现优异,并极度追求完美。
他为了获得好成绩而过度奋斗,并感到内心紧张和焦虑。
2. 社交压力尽管杰克在学业上很出色,但他对自己的外貌、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产生了自卑感。
他常常担心在班级中被同学嘲笑或排挤,这使得他不敢与人交流,导致朋友圈子变小。
三、个案处理过程为了帮助杰克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我们通过倾听和尊重杰克的意见,建立起互信关系。
这样可以让杰克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接受我们的心理辅导。
2. 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学业压力问题,我们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杰克改变他对成绩和完美主义的观念。
通过指导他理性地评估自己,在成功和失败中都能保持平衡的态度。
3. 社交技巧培养为了帮助杰克提升社交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社交技巧培训活动。
例如,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有效沟通技巧的教授等。
这些活动旨在增强他与他人的互动能力,提高自信心。
4. 家庭辅导为了保证杰克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我们也对他的家庭进行了一些辅导。
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进展同时给予适当的自主发展空间,并引导他们在处理孩子学业压力时采取合适的方式与其沟通。
四、个案效果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杰克取得了明显的改变和进步。
心理辅导案例(冀清周)
爱是教育的灵魂徐村小学冀清周班上有男同学经常发生打架之事,同学们有苦难言,我也是头痛至极,俗话说老虎也有打顿的时候,老师课间注意不到时,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事,究竟是何种原因,引起了我分析学生的状况。
一、案例:杨某,男,六年级学生。
父母对他的的教育是溺爱有加,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较少,经常性违反纪律,不服从管理,自尊心较强。
1、不愿完成作业。
要么不会,要么不愿写。
2、情绪变化无常。
时而特别兴奋,大声尖叫,时而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发呆,与老师、同学不交流。
3、行为懒散,做事拖拉。
写字很慢。
每当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
二、了解背景,分析成因杨某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课回家辅导得也少,家长的态度很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
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让他往东,他偏朝西,理解不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综合他的行为表现,我做出了一些分析:1、在家里跟家长不沟通,也是他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上的主要原因。
2、家长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没有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强这种心理的发展。
时间一长,对他成长产生更多不良影响。
3、由于做了错事,害怕身边的人知道,担心被拆穿,所以心情总是很郁闷。
当发现没有被发现时,又特别兴奋,滋长了下次犯错误的心理。
三、及时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商定了管理学生办法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努力,帮助打开孩子的心结。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改善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
2、架起沟通的桥梁,用爱关心,用信任理解,使其恢复自信。
3、打造机会,增进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4、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情绪。
四、初步结果:1、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明显改善。
2、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每天都能按完成作业。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记录时间: 2012年10月 9日学生姓名:王君如班级:六年级性别:女年龄: 12岁辅导缘由:该生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不顺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过去很有兴趣去看电影,听音乐,但后来就索然无味。
长期将自己关在房子里面,不敢和其他人接触。
对家人的关心没有任何反映,尤其害怕她的哥哥,不相信任何人,在学校不喜欢和和老师和同学接触,喜欢独来独往。
初步分析:成因分析:(1)家庭因素这是造成该生内向性行为问题的障碍的主要因素。
其父亲长期有病,欠下多笔债款,家庭负担非常重,使他们更缺少时间和心情去照顾孩子;再次,其哥哥一向被认为是家里最有出色的孩子,父母的重心自然移到哥哥的身上,她哥哥也长期借口叫她干这干那,一不顺心便殴打她。
由此该生感到家庭冷落自己,她增加了自卑的感觉,感到自己是家庭当中的一个没有用的人。
(2)学校因素她在学校中找不到可信任的老师和同学,心中的话无从倾吐,老师不能找到帮助她的根本原因,反而对她的行为感到莫明其妙,对她加以训斥和批评。
导致该生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发展到学校里,这包括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
另外,与同学间的关系不良,班里没有人与她交朋友,这也导致她缺乏温暖的主要原因,青少年阶段最需要的是同龄人的关心和帮助,但她正缺乏了这样的对象。
故此,她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不顺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
(3)社会因素她家庭的关系,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不良的阴影。
导致她长期忧郁苦闷会伤害身体,但又苦于无法解脱,并逐渐导致睡眠不好,多恶梦,食欲不振,有时很悲观,甚至想一死了之,但对人生又有留恋。
解决策略与经过:对于本案例,可通过谈话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逐步培养起对家庭,对社会的信任感。
再次,使她了解自己情况,使其对辅导产生信心,鼓励该生积极配合辅导。
六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
六年级学生心理指导教育事例小学六年级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点期间,同时也是学生性格极易歪曲的危险期间。
在这个期间里,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重,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内部矛盾特别激烈,假如没有家长和教师的正确指引和实时指点,很简单造成激烈的挫折感、失败感,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心剪发展阻碍,严重者甚至造故意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学习、交友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一、个案状况我班有一个叫刘 XX的男孩子,学习成绩特别优异,但是他的性格却特别烦躁,自负。
有时为了一件小事或许是同学不经意的的一句话,就能引起他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行为,比如:一次班内的小比赛,因为自己的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看到他人获满分时他马上用手将自己的试卷揉作一团,咬着牙、气得全身颤抖,还有假如在科任课上老师夸奖了哪位同学,他就会想尽方法找那个人的弊端,近似的例子好多,就是说他总以为自己比谁都好,也根本接受不了他人比他强,在任何时辰想到的独一报复方法就是“打” “骂”,任意顶嘴老师,每日看到他的面部表情老是气哄哄地,让大家敢怒而不敢言,都逐渐地疏远他。
二、造成这类心理的原由1、家庭影响:父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父亲母亲对他寄托很大的希望,送他参加了好多课外指导班,他的妈妈对他要求也特别严,碰到成绩不理想,家长只会训诫,缺乏交流,致使问题越积越多。
2、学校影响: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获得实时的纠正,在从前的学习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做法,老师只需通知家长,便会引起一顿不问任何缘故的训骂训诫,造成思想歪曲。
因为没有获得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帮助,缺乏耐心地与他交流。
而他又特别想惹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叹。
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反抗情绪,听不进老师的责备,使学校正他的思想教育不可以落到实处。
三、指导过程及成效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起来,形成协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行能达成培育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
六年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六年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基于小学生心理教育实例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姓名:刘@性别:男年龄:12所属班级:六(4)二、问题行为概述:比较自由散漫,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够关注,又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
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三、原因分析: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
四、辅导过程:第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每周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
课后,多给他补习。
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
学习差,父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所以,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四、辅导后记:虽然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
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板芙小学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年级:六(1)班姓名:马勇豪性别:男一、问题陈述:马勇豪是外地学生,他纪律散漫,上课经常开小差,尤其爱讲悄悄话,是本班有名的“话公公”,别的同学认真听课、无人搭理他时甚至能一个人自言自语好一会儿,而一旦你叫他回答问题却支支吾吾,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他的话已多到了同学们无法忍受的地步,外出游玩时大家都嫌他罗嗦不愿意跟他在一组。
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再加上本来速度就慢,导致作业经常拖拉。
有时一项很简单的作业,因为他边做边玩边讲话,常常要拖上好半天,经常是最后一个交作业的。
他的爸爸工作都很忙,没有节假日,父母对他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逢到父母都不在家他就不做作业,出去到处玩儿。
以上所述原因导致马勇豪的成绩一直在班级下游,三门功课都只能在三、四十分左右,很不理想。
根据马勇豪同学的种种表现,我初步诊断为: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
这一切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自由散漫、到处玩儿等等行为,马勇豪不以这种行为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潇洒”,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
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
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某些无知而造成的。
这也是其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冼少佳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
二、工作实录: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
爱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情感饥渴”,班主任要多给他们爱抚。
我想首先我要用爱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
所以,我总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去,帮他把桌子收拾干净,有意无意地摸摸他的头,我想他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的。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一、学生基本情况黄佳豪,男,六年级学生。
其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
而母亲对他的教育简单粗暴,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更少。
二、平时表现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
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具体事例本学期开学后的某一天,黄佳豪没有及时回家,一直到晚上7点多,他母亲也没等到他,就给我打了个电话,于是我们一起去寻找他。
通过与他母亲的交谈才知道,他今天上学前因无理取闹被他母亲打了一顿,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于是我们到各处去寻找他的踪影:学校里、同学家、网吧间……一直到9点半都没找着。
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立刻把此事向学校领导汇报。
校长冒雨赶过来,和我们一起分析、寻找,并报了警。
10点半时,终于在浏河公园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这位不愿意回家的学生。
四、心理探因陆明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
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五、矫正措施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
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
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辅导结果通过一个阶段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六年级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六年级心理辅导个案记录个案记录(一)小江,女,12岁,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
性格内向孤僻,该生在校极少与人交往,独来独往,不信任同学,有暴躁失控的行为表现。
案例分析父母关系紧张,从小生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下,养成其暴躁失控多疑的性格,潜意识中总认为自己是女孩,所以被父亲抛弃。
父母离异后与母亲居住,母亲不准其父亲探视孩子,更造成小江对人际交往厌恶的心理,造成现在与人交往有障碍。
辅导方法1、教师主动接近她与其交谈,努力地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到校面谈或电话联系,与家长沟通思想,让其父母双方达成共识,认识其交往障碍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现场观察和模仿,即教师陪小江一起观看同龄人之间相处的现实情况。
如,一起观看同学课余时的游戏,一起观看同学在放学后的活动,一起在操场、阅览室等公共场所观看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
4、参与活动和模仿,即安排该生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参与各种社交实践活动。
起初教师邀他一起参加同学们的活动,设法让其体会交往的喜悦。
然后逐渐引导其独立与人交往。
个案记录(二)针对小江的问题,我煞费苦心,查阅不少资料,对她进行一次次的心理沟通。
我深知单亲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模式,核心是关爱。
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教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可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让孩子感受到“爱”,以及别人的关心。
以倾听的方法让她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
然后再对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
据小江的同桌小曹反映,小江近来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弄得周围的同学都很惶恐。
而且,还听到她厌世的言论,大家为她担忧。
前不久,学校发下预防疫苗告知书,同学们讨论着什么时候去打疫苗,而小江却说什么“生死由命”“好死胜过赖活着”等话。
我以便条的方式写了一个大大的“?”,然后交给她,我相信她一定能看懂。
果然,在第二天的日记中(我们的一种交流方式就是日记)她向我倾诉了一切:父亲再婚,又生了一个儿子,这是她偷听到的,家人一直瞒着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六年级学生姓名:刘清君辅导目标: 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
目标:1、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
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方法进行干预。
2、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希望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采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使到班集体的其它成员认识“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的重要性; 并可适当让其充当班里的班干部,但一定要与其签定任职前的自我管理合约,通过激励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预,从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
辅导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一同进行家访;详细向现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学询问并记录他在以往的行为特征及其突出性格。
掌握好第一手的资料,以便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症状。
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在准备好一切辅导所需的工作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该同学。
借助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一点为他接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开展实质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1、营造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晤谈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关系后,我分阶段地对该同学进行心理晤谈。
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他阐明辅导的目的和现状,运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触情绪;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量表测试其心理特征。
第三阶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采取合理的心理治疗方式。
最后阶段主要是解释为他设计的“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碍。
2、为他设计“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 (1)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2)通过其它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制造严重的冲突事件,进一步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开展班级的团体心理治疗,适当举办一些团体心理活动,提倡“和谐”的班级气氛,让他尽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尽量挖掘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行为进行放大。
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发现其存在的细微的不良品格行为,进行耐心教育和正确的心理辅导。
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逐步达成道宁团体心理治疗的12 个效能。
4、与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要分别肯定,对存在的人格障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帮助他改变自我,改善环境。
辅导后记: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治其症结,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标不治本。
本个案成功之处也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详实调查,认真思索为基础,长时间的予以关注、关爱,用爱心去叩开孩子封锁的心扉,融化其对老师设定的心理防线,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两次谈话辅导就能办到的。
效果反馈: 通过近一个月来的一系列辅导,其科任及同学陆续反映,该同学近来进步很大,连续两周没有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事件,性格也呈现开朗乐观积极的一面,心理日渐走向成熟健康。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五年级魏云菲,女,11 岁,五年级学生。
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
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
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
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乘接送车上。
下学。
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一. 主要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
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 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
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
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同时,我还和魏云菲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
建议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魏云菲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魏云菲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
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
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
同时,也能让魏云菲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
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魏云菲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三.辅导效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魏云菲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
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
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二年级一、基本情况辅导对象:王凤婕性别:女年龄:8 岁年级:二年级父母文化水平:小学二、主要问题: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迟钝三、分析与诊断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的,因而,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与她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
另外,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级却是名列前茅,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比如: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卖东西(家里卖水果),就是在玩牌,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爱,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
四、辅导过程针对她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性格内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的社会。
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就要想办法使他性格外向一些。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
另外要她感到老师温和、亲切。
因为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她。
因而我与她的老师商量,平常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
其次,作为家教老师的我,尽量的与她交淡,玩游戏,让她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喜爱她,获得爱和安全感。
还有引导她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周未,只要我有时间就带她到学校里和其它小学的孩子认识,刚开始听她和陌生的外向孩子交往,她有些不愿意,但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她勉强的和别的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外向的孩子带动她活泼起来,经过几次的这种交往我发现她愿意和陌生的孩子玩了,也许是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她吧,让她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的让她性格外向起来,当然这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的配合下。
通过让她与陌生的孩子(同龄)交往,还有在给她讲作业时,她的作业出错。
或做错什么事,我都鼓励她,给她一个宽松的做作业环境。
她比以前活泼多了,而且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减少了许多。
对于她的反应迟钝问题,在给她讲作业时,我尽量的启发她,给她多做些她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迷语,还有做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让她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游戏中给予鼓励,让她在游戏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从而使她的反应敏捷起来,其实在与别的同龄孩子交住时,反应也得到了一些提高。
五.辅导效果(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她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了表扬,不约束她。
她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她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
使她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虽然,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三年级一.案例介绍王阳,男,小学三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