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科学性问题探讨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教育科学研究是指对教育问题或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实证研究和剖析的一项学术活动。
它着重于探讨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过程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建议,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以下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指导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决策。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决策的实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证的研究依据。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育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分析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和效果,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决策。
这样可以避免主观盲目和随意性,并提高教育政策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是一项稀缺的社会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和配置这些资源,是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深入分析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探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和原则,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这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合理配置,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价值释放和社会效益。
第四,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培养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教育科学研究也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
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推动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政策和实践,探讨教育之间的共同问题和差异,促进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交流。
这有助于吸收和汲取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提高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对提高教育质量、指导教育决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教育国际化都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加强相关研究机构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教育学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
教育学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许多新气象。
对此加以总结十分有意义。
《教育研究》杂志作为国内教育理论的权威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我们以2002年《教育研究》杂志所发表的论文为例,并对之作一些描述性分析。
一、重大理论突破与新的学术观点2002年度的《教育研究》充分展现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视角和方法还是从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结论看,都有较重要的突破,给人以清新之感,反映了教育理论界创新、进取的新景象。
就理论层面而言,主要表现如下:1.“三个代表”和教育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002年度的《教育研究》充分反映了学者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特征,这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三个代表”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所作的深入探讨。
如学者们在研究中谈到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张健,第8期),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毕诚等,第12期),使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与时俱进。
还有研究者对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及其核心内容作了探讨,提出教育研究要全面创新,与时俱进,为教育创新作出切实贡献(朱小蔓,第10期)。
2.社会转型中的教育定位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深入,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全新的背景下,教育面临着新的定位和挑战。
如何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以科学合理的定性和定位,是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的前提。
关于教育的定位,研究者提出教育是介于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的第三部门,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教育产品是非垄断性的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向社会提供。
为此,应当鼓励市场有限介入,并保持适当的政府调节功能(劳凯声,第2期)。
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也制约了科学教育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题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被灌输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但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这种脱节导致了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不足。
解决方法:1.引入实验教学:增加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等方式,亲身体验科学知识。
2.实践项目:组织实践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校外科学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企业、科学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二: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传统的科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这导致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高,以及对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清晰。
解决方法:1.创设情境:将科学知识与具体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
2.游戏化教育:利用游戏化教育的方式,设计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3.实际应用:将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问题三:缺乏互动和合作传统的科学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法:1.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集思广益、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交流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3.项目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中研究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来自教育理论层面的,也有来自实际教学过程中的。
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进行研究,以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教学实践中常见的问题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或者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2. 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成绩却始终不理想。
这可能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学生过度追求分数,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4. 教师专业发展受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自身专业发展受限,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三、教学实践中研究问题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揭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案例: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教学案例。
(2)分析案例: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整理、归纳,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3)总结经验:从案例中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遇到的问题,主动开展研究,以改进教学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问题: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明确研究的具体目标。
(2)制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问题,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等。
(3)实施研究:按照研究方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收集相关数据。
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科学领域教学有效性探讨
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科学领域教学有效性探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观察能力、探索性思维等各方面能力。
在科学教育中,幼儿需要探索和发现世界,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本文将从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意义、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意义1.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在实践操作中,幼儿能观察、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幼儿形成乐于探究、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科学教育能够提高幼儿观察思维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
幼儿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能够从实践中感知和掌握科学事实、原理和规律,并且把这些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探索性思维幼儿通过科学教育的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幼儿快速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具有创新精神,探索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1.缺乏实践幼儿园科学课程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缺乏实验操作的机会,学习效果不如学习实践中真正存在的“活”知识。
针对此问题,幼儿园应增加实践和探究环节,让幼儿能够真正地感受和掌握科学知识。
2.教育资源短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资源较为短缺,科学教材不够丰富,缺少专业的教师和设备等。
解决此问题需要企业、政府、学校等多方合作,共同投入资源,共同营造浓郁的科学教育氛围。
3.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内容大多数只是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涵盖面较小,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为此,幼儿园应开展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科学活动,注重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和实践操作的实践性。
三、教学策略1.目的明确、讲解详细在科学教育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目的明确,突出相关性,讲解详细,命题难度也需要客观、合理。
教育科学研究问题的性质、分类与分解
知识应用1
1.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校认同的现状研究 研究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的学校认同的现状如何? 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校认同的因素有哪些?
2..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社团活动参与度的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 第一,国内关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现状综述; 第二,对比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与非免师范生在活动参与度、参与感受方面的差异; 第三,对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内部各群体的活动参与度、参与感受的差异性分析; 第四,对所作比较分析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免费师范生活动参与度 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响?
实验研究要问的是变量之间有无因果 子问题:
关系。可以从因和果变量进行分解。
构思策略对小学写困生故事文写作的长度、情节吸引力、 内容完整度、条理清晰度、语句通顺度、字词生动性及
书写规范性等有无显著影响?
知识小结
三、教育科学研究问题的分解
(二)质性研究
与量性研究相比较,质性研究 是从当事人或机构的视角来询问 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中国留学生和日本人是如何交往或建立友谊的?
这种交往经历对中国留学生的人际交往、友谊概念的转变及 其文化自尊、自觉和认同感起到了什么影响?
知识应用2
以小组为单位,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 写出小组研究的问题和子问题,并对研究 问题的明确性和新颖性进行自我评价。
答案开放。
学困生如何理解学 习困难;学习困难 是如何发生的;学 习困难与学习者所 处的环境有什么关 系。
知识小结
三、教育科学研究问题的分解
调查研究要问的是变量的数量、程度 及其相关因素,可以从变量本身及其 影响因素进行分解。
(1)现状如何?
(2)影响因素是什么?
例:主问题:大学
科学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科学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科学教育是众所周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质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够培养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然而,科学教学仍然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常见问题1.学生对科学无兴趣许多学生认为科学是难以理解和枯燥无味的学科。
这使得他们很难产生对科学的兴趣,甚至厌烦科学课。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实验太过学术化,缺乏实际应用。
2.缺乏实验和观察机会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缺乏经费,而这使得它们难以提供必要的实验和观察机会,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3.教师依赖于传统的教育方法许多教师依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来教授科学,这可能导致教学进程变得压抑、枯燥无味。
4.教材不适用于学生许多教材过于古老或过于晦涩难懂,无法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应对策略尽管科学教育面临一些挑战,仍有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1.引入创新科学教育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的科学教育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生动而有趣的场景来展示科学研究的实质或适当使用实践操作以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更感兴趣。
同时,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应尽量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形式。
2.发挥数字科技的作用数字科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且富有趣味性的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应用相关的数字游戏、模拟器和在线操作实验,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3.改变教材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育教材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革新科学教育的教材也变得非常重要。
使用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教育科技相关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欲望,从而激发自己对学科的兴趣。
4.同时找出投入教育的创新机会当然,教育的创新还需要教师或教学机构能够得到可靠的投资。
人们需要考虑如何创新教育以及如何引导未来教育发展,来吸引投资。
从而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
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一、教育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1、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有意识有心理的人。
2、教育研究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
3、教育涉及的各种变量多且复杂。
这就决定了教育研究难于精确的解释和预测。
4、教育研究通常缺乏对研究对象的精确控制和操纵。
5、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
6、人的心理具有差异性。
7、教育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一致性。
一方面哲学中“人脑是否具有研究人脑的可能性?”具有争论;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具有相互作用。
(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教育研究过程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干扰:1、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相互影响。
2、教育研究过程的研究背景与自然科学相比,受社会政治的影响较大。
(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1、由于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所以教育研究必须符合伦理性原则。
2、目前教育研究方法多属“黑箱”方法,难以准确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
3、由于教育研究多是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于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形成精密的理论。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新特点(一)教育研究背景的现场化1、能够提高教育研究结果的可应用性和普遍实用性。
2、教育现场研究多采用准实验设计。
3、现场研究有助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学科化由于教育研究的复杂性,常常不能由一门学科解决问题。
常常是以下二种不同水平的多学科研究:1、教育科学内部各有关学科的相互配合。
2、教育科学与其它科学的相互配合。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化1、强调运用多种科研方法探讨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采用多变量设计。
3、采用综合设计方式。
4、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四)教育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教育。
(五)教育研究结果的数学化1、越来越多的采用多元分析方法。
2、计算机成为最重要的计算工具。
3、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使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
4、模糊数学在教育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而要进行科学的教育研究,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帮助研究者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通过编制问卷并向受访者发放,来了解他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问卷调查可以广泛收集大量的数据,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效率性。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注意受访者的回答倾向性和主观性。
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教育干预措施进行实验,来观察和检验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来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需要确定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法。
教育领域中的观察研究可以分为实地观察和录像观察两种形式。
实地观察可以深入了解教育实践中的细节和情境,而录像观察则提供了对教学活动进行多次观察和分析的机会。
观察研究需要提前制定观察指标和观察表,确保观察者的客观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四、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获取有关教育问题的信息和见解。
文献研究可以包括书籍、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各种文献类型。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需要筛选和评估文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来总结和归纳现有研究的成果和发展方向。
五、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通过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来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
案例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案例进行观察和探究,从而揭示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在进行案例研究时,需要选择典型和有代表性的案例,同时还要收集和整理案例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综上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许多种,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研究者的目标和问题。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54· 身体素质提高有一定局限,是否可以考虑在最后考试结业里面增加一项身体素质考试内容?3.3课下学校给予的帮助课下学校能够给予特体学生的支持和帮助,比如专项辅导体能,提高身体素质;给家长一份学生回家后的科学饮食建议,以及合理的训练方案。
3.4引导家长在学校外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练习专项轮换考试内容里增加身体素质考试项目的可实施性有多高?对这些特体生如何进行跟踪量化记录?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数据,给到家长手里,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开始肥胖,经过学校的锻炼和正确饮食的控制,身体得以恢复健康,达到在学校通过锻炼和引导正确饮食,回到家让家长懂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进行健康饮食,坚持锻炼,给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
4、结论与建议 体卫处健康中心建立初、高中各年级学生、肥胖、营养不良、心脏血压异常花名册,为下一步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下一步先在教研上由教研组长统一部署名单给每位教师,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摸底,整合出需要在课堂上辅导的名单,再下一步通过教案让备课组长检查通过在课堂上实施针对特异学生的练习强度与密度,最后由每一位专项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总结出一套完整有效的锻炼方法,从初一开始抓起,不让特体生在初三出现,为体育中考打下优质的基础,建议各备课组从新制定三分教学的具体内容。
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越多,知道学生脾气秉性的人越多,学生成绩增长的幅度也成正比。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欧立新(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 朝阳 122000)【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发展对教育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全区教育工作者,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与本校教育改革发展相结合。
【关键词】课题 研究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54-0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发展对教育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全区教育工作者,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与本校教育改革发展相结合。
浅谈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浅谈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幼儿教育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而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更是需要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的深刻思考。
科学性不仅仅是指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去教育孩子,更需要包括对孩子的认知、理解和关心。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教育的科学性需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切的教育工作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只有通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发展。
幼儿教育中的启发式教育和体验式教育,都是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而来的,这些理论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幼儿教育的科学性需要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律动。
幼儿教育不能一刀切,需要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关注和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和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只有将个体差异纳入教育的考量范畴,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的科学性需要倡导家园合作和共育。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而家园合作和共育正是教育科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家长和教师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和丰富的学校资源。
只有家园合作和共育才能全方位地激发孩子的潜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的科学性需要关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获得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
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评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和弱点,及时调整教育方案,保证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调整,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是一个全方位的理念和实践体系。
它需要包括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怀、家园合作和共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四个方面。
主题教育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主题教育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主题教育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 研究主题不明确: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主题模糊、不够聚焦的问题,导致研究内容分散,无法深入探讨。
2. 方法论选择不当: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未能根据主题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数据采集和分析不足: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导致数据量不足或数据质量不高,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4. 理论和实践脱节:在研究过程中可能过于偏重理论分析,而忽视实际应用和操作,导致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实践成果。
5. 研究结论缺乏实际意义:研究结论可能过于笼统或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无法对实践产生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改进措施:
1. 明确研究主题:在研究开始前,要对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明确界定,确保研究内容紧扣主题,避免偏离。
2. 科学选择方法论:根据研究目的和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 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加大数据采集力度,提高数据质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研究的准确性。
4.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5. 提升研究结论的实际意义:研究结论要具体、有针对性,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要对结论进行充分验证和不断完善,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摘要: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指在教育科学领域开展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本论文将主要介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与特点,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探讨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选择和使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育科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正确选择和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与特点1.科学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必须具有科学性,即要遵循科学的研究规律和原则,采用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
2.系统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要具有系统性,即要将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划分和分类,研究过程要有条不紊。
3.实用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要具有实用性,即要能够在实际的教育研究中取得实效,对于改进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4.可靠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要具有可靠性,即要有较高的可再现性和可验证性,结果具有可信度和可靠度。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指的是通过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访谈、分析等方法获取和分析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些细微、隐蔽和深层次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比较、分类和解释,以便形成一般性或特定性的规律。
定性研究适用于对复杂性强、多样性高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
2.定量研究指的是通过量化的方法,如统计分析、实验设计等,对研究对象及其相关变量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客观的、可比较的结果。
定量研究适用于对大量的教育对象进行研究,可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取一般性结论。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法。
如果研究的是教育现象的特点、差异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可选择定性研究方法;如果研究的是教育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趋势等问题,可选择定量研究方法。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家庭是孩子成才的一块沃土。
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的传统婚姻家庭的价值观日渐减弱,导致离婚率不断上升,加上意外事故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的单亲家庭。
不容忽视的是,在单亲状况下,父爱或母爱的缺损,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伤害。
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在性格、习惯、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品德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问题,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困难。
如何教育好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已成为当前学校工作一个相当急迫的问题。
通过了解与对比分析,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有如下特点。
一、单亲子女的特点1、内向自卑,抑郁冷漠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灵大受创伤的同时,内心敏感、孤独无助、缺少安全感、自觉低人一等,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为的冷淡。
他们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完整的爱。
但家庭的残缺导致他们很难得到健全的爱,他们的人格成长也将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2、成绩下降,放任自流家庭巨变,使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负担很重,学习动机受挫,懒于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另外其家长由于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孩子。
长期下去,不学习,迟到、旷课,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作业的情况就会屡屡出现,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我校一名男生张xx,上小学三年级时,聪明向上,性格活泼,成绩优良,后来父母离异,他随母亲生活,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加之母亲忙于生计,对他照顾和关心不够,他就经常与不爱学习的学生混在一起玩,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单亲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监护者教养方式的失当单亲子女的抚养者在较大的生活、心理和经济的压力之下,容易在抚养方式上走向偏颇,这种教养方式的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孩子要求很高,严教过度。
学校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5篇
学校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5篇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问题及措施(一)一、学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i.教研活动虽安排有序,却无针对性。
一是活动过程“格式化”。
教研组活动大多是“上传下达开开会”。
二是听课评课“机械化”。
专题研讨的内容单一。
三是研究内容“陈旧化” O四是集体备课“走捷径”。
原本每个教师要把所有的课都备写出来,现在却是“分工合作”。
2.教研活动过程轰轰烈烈,却无实效性。
一是教研风气不正,教师的认识不足。
不能真正围绕课堂本身找出优缺点,共同研讨存在的问题。
二是方式太过死板,限制了老师的主动性。
三是教师积极性不高,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参加。
3.教研活动结果资料丰盈,却无创新性。
一是教研缺乏深度。
对教研专题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缺乏深入交流和深度探究,研讨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浅尝辄止。
二是教研资料没有价值。
4、理论指导缺乏。
领导、教师工作教学任务重,理论学习时间不足,理论充电和理性思考的时空不够,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不能将教育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去深刻认识与深入研究,学校教研只是在常规教学上的低水平层次的重复。
5、研究主题不定。
学校没有从办学思想、发展方向、学校特色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热点、重点、疑难点确定明确教研主题和课题。
而且没有远程规划和近期计划,故而导致教科研工作只凭教师兴趣爱好确定,各自为政, 或因教师个人申报职称原因,或因学校申报的需要临时凑合。
6、实效性不强。
与教学实践结合欠密切,教科研带有功利性色彩。
重结果、轻过程;重两头、轻中间;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探讨;重升学研究,轻课堂教学研究;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探索。
教师的研究多,学生研究的少。
沿袭模仿的多,改革创新的少。
7、评价及导向欠妥。
重视教学、升学评价,忽视甚至歧视教研评价,在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中权重过低,奖励激励措施偏废,教师心灰意冷,出现教科研的“淡”、“寡”、“浅”现象。
8、活动形式单一,方法相对落后。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认知、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阶段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教育的契机,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发现,引导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累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实际上,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以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以期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科学教育内容单一、重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教育内容单一、重复,缺乏多样性。
在幼儿园阶段,很多教育者只是简单地进行重复和巩固教育,而缺少对幼儿科学知识系统性的讲解和引导。
同时,一些园所注重安全教育和生活常识,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二)实验操作机会不足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实验教学不足,缺乏针对性的实验操作。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学习和认知,但是实验操作机会不足会降低幼儿的探究热情和积极性。
(三)幼儿科学探究意识不强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幼儿科学探究意识不强的问题。
在课堂上,很多幼儿只是被动听讲和接受知识,并没有积极地去探究和发现。
这会限制幼儿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科学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很多教育者的科学水平不高,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的培训和专业化的培训,难以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五)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缺乏配合幼儿园科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不高,家庭教育资源和科学教育资源没有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幼儿的科学能力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问题的对策(一)加强科学教育内容多样性幼儿园教育应该通过创造性的多元化方式来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如科普团队、科技馆、博物馆、科普书籍等。
教育者还可以将幼儿与自然结合起来,进行野外科学活动,增强幼儿的科学知识并让幼儿更好地接触和认识自然。
教育学作为科学之应该与可能商榷读后感
教育学作为科学之应该与可能商榷读后感1. 引言1.1 概述: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探索了教育现象和实践的原理、方法和效果,旨在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学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领域。
然而,教育学作为科学存在着应该与可能商榷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2 研究背景:自从教育学诞生以来,人们就对其是否真正属于科学产生了争议。
有些人认为教育学有其科学性,可以通过研究方法来得出客观、可重复的结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是一种主观而复杂的过程,无法被简单归纳和解释。
这种争议使得教育学作为科学的地位备受关注,并引起了人们对其应该与可能商榷的思考。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教育学作为科学之应该与可能商榷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其定义与范畴、科学性与客观性之争议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挑战。
同时,本文将探究教育学在当前教育体系下的地位与价值,以及未来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最后,通过总结与展望,对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及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文章引言部分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2. 教育学作为科学之应该与可能商榷2.1 教育学的定义与范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一门学科,旨在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并深入了解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它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以促进人类认知和技能的发展。
然而,广义上的教育学定义存在多样性,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对于教育学的范畴也有所偏重。
这种范畴的差异导致了关于教育学是否应被视为科学的争议。
2.2 科学性与客观性之争议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学被期望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科学性意味着它应该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标准,以达到可重复、可验证的结果。
客观性则要求研究者基于客观事实进行研究,并避免主观偏见。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受到诸多非控制因素的干扰,如学生、教师和环境的不同差异,教育学研究难以完全符合科学标准。
教育学的科学教育
教育学的科学教育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科学教育是以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力的教育过程。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科学性、科学教育的目标和科学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学的科学性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科学性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育学将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科学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教育学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比较等,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通过系统性和客观性的研究,探索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2. 系统的理论框架:教育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子学科,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
3. 实践的可操作性:教育学提供了针对不同教育环境和对象的实践指导,通过教育实验、教育评价等实践手段,验证和修正教育理论,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教育通过系统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提高对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具备科学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教育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推理和创新的能力。
4. 科学精神的培育: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三、科学教育的方法科学教育的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成效。
科学教育辩论辩题
科学教育辩论辩题
正方,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科学教育能够
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而且,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通过科学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发展自己的潜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方,科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科学教
育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许多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对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科学教育还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无法持久。
正如爱迪生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巩固。
”因此,科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和反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科学教育的确需要注重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因此,我们应该在科学教育中找到平衡点,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研究的科学性问题探讨[文件] 13867.doc [科目] 教育学 [标题] 教育研究的科学性问题探讨 [作者] 陶志琼 [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科学是一种高度抽象而且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当它化为教育者心灵的一部分并为其所运用时,对教育作用的发挥则会更富启发性。
教育科学观中含有哲学兴趣并非新鲜事。
19世纪后半期,斯宾塞、赫胥黎和贝恩等人辩论说,很多教育的棘手问题都可诉诸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解决。
可是,接踵而至的遭遇未能维护这种乐观的论断。
所以,人们发现近来对教育的科学地位问题颇有分歧也就并不感到奇怪了。
这种分歧表现在很多方面而且形式多样。
在教育哲学内部,对教育理论概念是否应受到纯理性的科学规范约束,或是否应作更一般性的解释以便于吸收其它各种认识形式的问题展开了争论(注:(英)赫斯特:《教育理论》,奥康纳:《教育理论是什么?》,瞿葆奎主编,瞿葆奎和沈剑平选编:《教育与教育学》,441~484 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
1 / 15在教育研究群体内,分歧并不仅停留在教育理论应从属于科学标准的程度上,而是产生于科学标准在教育研究中到底有无地位的问题上,他们的争论焦点集中在教育研究是否应该严格遵循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倾向,是否运用目前支配社会科学的那一类非科学方法论,比如受到现象学激励的教育社会学所采取的方式:试图使教育研究阐释化和定性化,而不是统计化和定量化。
虽然进行这种论争的教育研究者没有求助于哲学思考,但还是或多或少援引了有助于社会科学性质的两个主要态度之一种来支持各自的观点。
自然主义信奉社会科学理应复制自然科学的目的和方法;解释主义者则声称,社会行为有目的性而且受规则约束,不能科学地进行研究,恳请为坚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明显界限的方法论提供哲学基础。
教育研究的解释方法坚持它的主要任务不是构建可以用实验检验的科学理论,而是通过揭示社会行动对完成者所具有的意义去把握社会行动的可理解性以及相互联系的解释结论。
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实际上就是一直主宰整个社会科学哲学史的广泛争议的特殊反映(注:A 赖恩:《社会科学哲学》(英文版),牛津大学出版社, 1970;范莱特:《解释与理解》(英文版),牛津大学出版社, 1971。
---------------------------------------------------------------最新资料推荐------------------------------------------------------ )。
但为眼前目的把此争议引入教育研究的探讨过程,其实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比如,只相信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可以通过社会科学哲学的传统对话得到理解,而教育研究到底是不是社会科学,这个从逻辑上讲在先的问题却没有触及到。
同样,津津乐道于假设科学解释和释义理解是相互排斥的,却忽视了针对教育这种实践领域的研究活动的科学精神去探究此假设有无成效的任务。
虽然教育研究的目的及其结构能够从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中产生出来,但是该传统的假设却不能揭示:教育研究的科学地位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价是怎样只通过主要检验研究的教育特征可以理解的方法来实现的。
二、教育研究及其相关概念的分析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者用科学的理性精神来考察人类社会现象中的教育问题,并且通过一定方法论手段试图改变原有教育结构体系或性状,以满足主体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科学认识与实践活动(注: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72 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
教育研究的独有特征可以根据人类活动结构进行分析。
3 / 15第一,人类活动,能够根据其承担的总目的作出恰当划分;一项特别的研究实践只能理解为实现其目的的实践活动。
第二,赋予人类活动特征的总目的,要么是理论的,要么是实践的,这主要依据其是揭示什么还是改变什么而定。
显然大多数研究活动,在其目的是通过发现新知识而解决理论问题的意义上是理论的。
然而,教育研究的目的比较复杂,教育本身不是理论活动而是实践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改变受教育者的身心。
教育研究不能只参考致力于解决理论问题之研究活动的目的来定义,应该根据它所指导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结构目标内进行考虑。
因而,教育研究同其它研究活动一样,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但又不同于纯粹的理论研究:它所寻求解决的理论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这是没有办法通过发现新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正如高赛尔所说:实践问题是关于做什么的问题,它们只能在做当中去寻求得到解决。
(注:D P 高塞尔:《实践理性》(英文版),牛津大学出版社, 1963。
)教育研究是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因为它提出教育研---------------------------------------------------------------最新资料推荐------------------------------------------------------ 究的特殊目的和检验基础不是有能力同社会科学产生的标准一致,而是有能力以系统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
如果把教育研究性质解释为:把教育问题转变成一系列理论问题,就严重歪曲了教育研究的目的。
事实上,不考虑教育问题的实践性,也就剥夺了它所拥有的教育特征,这样的话,要保证从事的是教育研究而不是某种形式的社会科学研究,就比较困难了。
既然研究的是问题,那么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说来,当现存信念和认识无法解释的事情发生时,理论问题就产生了。
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克服这些疑惑,通过形成新理论,保证先前置疑的理论不再置疑。
由此,理论问题就在理论和实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因为理论描绘实际的精确度,就是从解决这些理论问题当中得到提高的(注:K R 波普尔: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性质及其根源,《猜想与反驳》(英文版),第三卷, 124 页,剑桥出版社,1969。
)。
由此可见,理论问题并非产生于理论真空,它总是有自己的理论背景的,因而,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不是由其研究寻求解释的5 / 15社会实践或人类活动的不恰当所决定的。
例如,学习的心理学问题不由学习者遇到的实际问题所决定,而由指导其从事此研究的学习心理学理论所决定。
教育问题,是实际问题,不受理论研究规则和规范制约。
教育问题是在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的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不适合教育目的的时候产生的,它产生于教育实践和进行此实践所抱期望之间的差距。
因没有实现期望而产生的教育问题会促进认识,这意味着存在一些解释和证实该期望的起始信念。
如果教育实践者已对他们具体正在做什么十分清楚而且负有责任,那么就理应有一些用来解释和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
所以,表明实践未获成功的教育问题,也表明了理论的不成功,因为它削弱了教育实践期望的基础,也会导致一些先前教育理论之有效性的削弱。
如果按照这样来理解教育问题,教育理论和实践概念就获得了与规范地用于教育研究的概念不同的意思。
比如说,教育问题依赖理论,则所有的教育实践也都依赖教育理论。
这种认识来源于如何把握住教育实践就是它本身的观念。
假若教育实践总是蕴含着理论,那么教育理论就是指指导教育工作者实践的理论。
由此看来,教育理论并非产生于由理论的社会科学所引起的关---------------------------------------------------------------最新资料推荐------------------------------------------------------ 于教育的理论的东西,也不是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同实践发生机械联系的什么东西,而是指表述那些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应该如何着手的概念结构。
由上所述,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指的是,教育理论化应该着手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源,所有问题都是其鸿沟的反映。
理论问题反映的是理论与其着力描述的现实的差距,教育问题揭示了试图把教育实践现实与其在践行过程中得到理解的理论结构联系起来的失败。
要消除这种失败,也就是提高实践者弄明白其实践价值及其意义的问题。
缩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是教育理论化存在的理由,它不是理论形成之后应做的事情,而是在理论有效运用之前应做的事情。
三、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个传统及其改进一旦理清了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与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好直接评价自然主义的和解释学的方法论之优缺点了。
自然主义方法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致力于运用设计的方法论原则去防止主观性、偏见和成见的侵入,它还断言教育情景中存在操作性因素。
但它无法对实践者的自我理解了解清楚,无法根据实践者的意图和信念去解释它。
尽管这种方法没有对教育实践者的观念和信念严加限制,但仍7 / 15然会使人错误地认为,教育问题的解决可以不借助其产生的根源。
不去考虑自然科学概念与理论的关系,也不去考虑提供教育实践知识信息的概念与理论的关系,说明教育实践者的理论力量受到了忽视,因而无法评判教育问题是怎么样产生于实践者的经验的。
只有发现此经验构成的方法不恰当的时候,才产生出问题了。
因为自然主义方法未直接帮助实践者更充分地组织其经验,所以,教育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根本没有从实际关注教育问题。
解释学方法坚决主张,教育研究须以教育实践者的概念和理论为基础。
但它的致命弱点在于:教育研究须从正确的观察中作出解释,这意味着它排除了教育研究的目的。
然而,承认教育问题产生于实践者的思想和信念,并非接受其符合实际。
实践者的设想和信念虽然由其实践构成,但也是关于正在操作的情境性和实践所引起的结果的设想与信念。
这会导致他们产生一些证明有误或虚假的无足轻重之事实存在方式的观点。
如果对实践者自己认为他们正在做什么与其实际做了什么之间作出区分,即以某种方式接触教育实践的具体现实,并证明其不全部由实践者的思维结构决定,上述问题就不存在了。
可是,正是因为实践者进行教育工作时,在实际发生了什么---------------------------------------------------------------最新资料推荐------------------------------------------------------ 与他们或多或少的准确理解正在发生什么之间存在着分歧,才产生了教育问题。
因此,研究解决教育问题,不可能停留在满足于发展实践者的阐述,应该准备批评地评价它们,并建议更好的备择理论。
解释学方法,把目标限制在详细解释教育实践的可理解性上,却忽视了实践者的经验和自我理解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