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102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三、触觉
(一)触觉的发生
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属性 进行感知,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的第49天就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触觉 反应。
(二)触觉的发展
18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1.视听协调发展
研究发现,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调整头部位置以使双眼能平视声源, 但由于婴儿与成人间生理的差异,致使他们对声源方向的辨认有一定的困 难。如果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会比声音或 视觉的单一刺激持续的时间长;当视觉刺激和声音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 婴儿会更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
二、听觉
(一)听觉的发生
最新的生理心理学实验表明,处于妊娠期第20周的胎儿已经具备了 听觉能力,到25周时,胎儿的感觉器官基本成熟,并且能对声音刺激做 出动作反应,还可以根据不同声调、不同强度和不同的持续时间做出不 同的反应。
(二)听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听觉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医学研 究表明,个体的听觉能力在母体就已经形成,而发育的关键期则在婴儿童 阶段。
26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三)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幼儿活动范围逐渐 扩大,和周围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进入幼 儿园后参加集体活动,受到集体教育,这些 都促进着幼儿社会知觉的发展。
27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三、观察力
(一)观察及观察力的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它的全过程都和
5
5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概念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理解):感知觉是认识的来源,是高级心理活动得以发展的基础(1)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理解)感知觉是人一生中出现最早,发展最快的认识过程。
婴儿期由于思维,言语,表象等心理现象都还没有出现,需要靠感知到的信息对客观刺激做出反应。
(2)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理解)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想象,发展的潜力越大。
2、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1)视觉(理解、运用)视觉的发生:新生儿能立即察觉光线,区分不同明度的光。
出生头两个月婴儿对光线敏感性发展的很快。
视觉的集中:①出生后2-3周内,眼肌不能很好的协调运动②出生后3周,能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③出生2个月,能够追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物体④3个月,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⑤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逐渐增加,能够注视距离较远的物体,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更具主动性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俗称视力,采用“视动眼球震颤法”得出结论,出生一天的婴儿相当于成人视力的20/150.半岁到一岁间,儿童视力可达成人正常水平。
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出生后6个月。
预防儿童近视的做法:①家园都要保证儿童看书时有充分的照明②看书、握笔都要有正确姿势③不要过长时间观看书和电视④儿童的图书玩具,字体形象应该较大而清晰⑤经常检查视力,发现减退时及时治疗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配对—指认—笼统命名—精确命名女孩辨色能力比男孩强。
识别方法(配对法,指认法,命名法)(2)听觉(理解、运用)听觉概念:是个体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等特性的感觉听觉的发生:①胎儿六个月后对声音有所反应②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持续时间听觉的发展:①1-2个月喜欢乐音,2个月以上喜欢优美舒缓的轻音乐。
早期的语言以及音乐环境对听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②新生儿爱听人声,尤其最爱母亲的声音③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成年后降低,儿童的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内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 目 标
素质(情感)目标
1.理解并掌握感觉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知觉的特性。
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概论,分析和评价幼儿各方面感知觉变化的情况。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积极的运用感知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四、作业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通常有哪些感知觉的体验!
五、教学后记
2.体会有趣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感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
难点: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小组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
能力训练任务
能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概论,辨别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反映是用知觉,哪些反映是感觉?
教学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与评价》——张文军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1.感觉的分类
感觉器官按其所在身体部位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外部感觉器官、内部感觉器官和本体感觉器官。
2.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4)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感受性的变化
(1)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明适应(从暗处—明处)的适应时间<<暗适应(从明处—暗处)所需要的时间。
嗅觉的适应:“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反比关系)
通常我们将能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差别 阈限(最小可觉差),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 能力称差别感受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思考:
2008年,英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
4 8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学习目标
• 1、理解并掌握感知觉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 联系与区别,了解感觉的种类和特性。
• 2、掌握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理解其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感觉
个别属性的反映 低级阶段
知觉
整体属性的反映 高级阶段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一)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
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位的位置、运动 和肌肉的紧张程度 平衡觉:人体作加速或减速的直线或旋 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内脏感觉:内脏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 感受器时产生的。例如饥饿感。
味觉
肤觉
触压觉 温度觉
两点阈量规
内部感觉
(一)平衡觉 (静觉)
平衡感觉是保持身体定 向的一种感觉,它反映 着我们身体在空间的位 置。当身体急速摇晃时, (如乘车或乘船颠簸时) 平衡觉来不及调适,就 会产生眩晕的感觉。刺 激变化过快,使其敏感 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 反应,如晕车晕船。
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官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第二节
4岁——认识基本色,近似色,能说出基本色名称。 5岁——正确教育影响下,基本能调出所需颜色。准确说出
颜色名称。
(2)幼儿颜色视觉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 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 名称的联系。因此,幼儿园应 当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 学环境,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 教师要指导幼儿认识和指导辨 别各种色彩,并调配各种颜色, 同时,要把正确的颜色名称教 给幼儿,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思考:是不是孩子年龄越 小视力越好呢?
明显不是。研究证实,新生 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 只有正常成人视敏度的十分 之一。出生后半年内是儿童 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
(1)视敏度的发展机制
(2)视敏度发展的年龄特征
(1)新生儿的视敏度 出生后即能看见眼前的东西;最佳视距20cm。 (2)婴幼儿的视敏度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
(1)方位知觉
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4岁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方位,对辨别左右方位还感 到困难; 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6岁儿童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的能力尚未发展 完善。 7岁以后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幼儿教 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准。
感知觉是一个人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活动过程,但它为记 忆、思维、想象等其他各种复杂的认识过程提供了材料,也是情 绪、意志、需要、动机等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一)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1.视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展。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选择题1.3岁儿童(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B.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C.能辨别前后D.能辨别上下2.新生儿爱听(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低音调的声音B.高音调的声音C.强烈的声音D.中音调的声音3.几岁儿童能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并辨别更多的混合色?(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4岁B.3岁C.5岁D.3.5岁4.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长方形B.三角形C.梯形D.半圆形5.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 )的集中。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触摸觉与视觉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C.口腔触觉和视觉D.动觉和机体觉6.( )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手的无意抚摸B.手的抓握反射C.手脚并用爬行D.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7.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抓握反射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C.手的无意性抚摸D.无意的触觉活动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9.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于(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2-3个月B.3-4个月C.4~5个月D.5-6个月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11.让3岁左右的幼儿跨过前面的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了,这是因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新生儿的
色彩世界里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对其他颜色的识别是在后来的发 展中形成的。
10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听觉
(一)听觉的发生
最新的生理心理学实验表明,处于妊娠期第20周的胎儿已经具备了 听觉能力,到25周时,胎儿的感觉器官基本成熟,并且能对声音刺激做 出动作反应,还可以根据不同声调、不同强度和不同的持称静觉,是由于人体重力方向发生变化刺激前庭感受器而 产生的感觉。它和人体的位置、身体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人们对自身 头部和身体的移动、上下升降以及翻身、倒置等运动的辨别,都是依靠 平衡觉进行的。
14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二)听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听觉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医学研 究表明,个体的听觉能力在母体就已经形成,而发育的关键期则在婴儿童 阶段。
11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视听协调发展
研究发现,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调整头部位置以使双眼能平视声源, 但由于婴儿与成人间生理的差异,致使他们对声源方向的辨认有一定的困 难。如果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会比声音或 视觉的单一刺激持续的时间长;当视觉刺激和声音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 婴儿会更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
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是通过口腔和手的触觉来进行的。在1岁前, 手的活动还没有形成,这时口腔探索就是婴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1岁之后 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儿童仍以口腔的触觉探索作为手的触觉活动的补充。
13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四、运动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 感觉的基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 感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的发展 (5) 感官的补偿作用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 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不能把整 体和部分结合起来(7、8岁)。最后一个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和整 体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8、9岁)。埃尔金德和凯格勒通过实验证明 了上述观点,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见图4-7),并让儿 童说出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如果儿童在观察图片时,漏看了 部分或漏看了整体,就再问他: “你看还有别的什么?”
实验时,每个孩子(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让孩子的 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招呼孩子。36名婴儿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 “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一边 招呼时,不是朝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三) 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
1. 味觉的发生发展 2. 嗅觉的发生发展
(四) 触觉的发生发展
1. 触觉的产生 2. 口腔触觉 3. 手的触觉
(五) 痛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国外有人做过对新生儿的痛觉测查,他们用针去刺新生 儿最富有感受性的区域——鼻、上唇和手,结果表明未足月的新生儿,对极强的刺激都没有 不愉快的表现,即可能是感觉不到痛。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无论从比较心理学发生的角度,还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感知觉都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二)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期,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一)视觉偏好法视觉偏好法采用一个很简单的测验程序: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制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种更感兴趣。
视觉偏好实验一个很大的缺点在于,如果婴儿没有表现出对某一个图案有明显的偏好,研究者便无法确认婴儿是不能分辨图案的不同,还是对所有图案都同样感兴趣。
(二)习惯化方法习惯化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它是对婴儿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的方法。
习惯化的研究提供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婴儿的认知知觉识别能力;二是婴儿注意的倾向性;三是婴儿对刺激物的再认能力。
(三)诱发电位法诱发电位法是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具体的做法是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的头部接上一些微电极。
(四)高振幅吮吸法高振幅吮吸法,即让婴儿吮吸一个里边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他们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选择题1.3岁儿童(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B.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C.能辨别前后D.能辨别上下2.新生儿爱听(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低音调的声音B.高音调的声音C.强烈的声音D.中音调的声音3.几岁儿童能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并辨别更多的混合色?(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4岁B.3岁C.5岁D.3.5岁4.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长方形B.三角形C.梯形D.半圆形5.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 )的集中。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触摸觉与视觉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C.口腔触觉和视觉D.动觉和机体觉6.( )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手的无意抚摸B.手的抓握反射C.手脚并用爬行D.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7.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抓握反射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C.手的无意性抚摸D.无意的触觉活动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9.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于(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2-3个月B.3-4个月C.4~5个月D.5-6个月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11.让3岁左右的幼儿跨过前面的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了,这是因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第三章
2.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系统由感受器和相应的感觉神经组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个体能够分辨的标准刺激和比 较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3.感觉的种类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感觉 外部感觉Leabharlann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肤觉二、感受性
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
(二)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刺激或某种活动 上的时间长短。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任务而被无关刺激 所吸引,它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 用而产生的。
狭义的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
时间。广义的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 上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
第三节 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人们以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 同时离开其他对象。指向性的实质是一种对客观事物 的选择和朝向。
集中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有选择地反映某些特定的对象后的 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将心理活动稳定 在可选择的对象上,使反映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程 度。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学会 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 右。
(2)形状知觉
(3)深度与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也是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它是一种以视 觉为主的复合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 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 崖”。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 深度知觉。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 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 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 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 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 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 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 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 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
最小差异的能力。
♠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
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即觉察刺激之间微 弱差别的能力
2、感觉适应
——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 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 化现象。
视觉适应 暗适应:明 暗(10秒)(感受性提高)
几个盲人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为什么他们对大象缺乏一个完整、清晰的认 识呢?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知觉!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的发展及感知规 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青山绿水入你眼帘时,你是否感受到了轻松 和舒畅;空灵的天籁之音传入耳中时,你的心是 否也随韵律起舞;美食入口时,你的舌头一定会 享受到一种快感吧;香气扑鼻时,你的内心是否 会无比喜悦?这就是感觉。
颜色
眼
大小
滋味
舌
气味
鼻
质地
重量
皮肤
温度
脑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2.感觉的分类:
依信息的来源不同,可把感觉分为:
感觉
● 外部感觉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肤觉
● 内部感觉:平衡觉、动觉、机体觉
第3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四、感知觉的特性
(一)感觉的特性——感受性
感受性:感官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每个人的感受性是不一样的,同一种刺激,有的人 感受到了,有人却感受不到。 如,品酒师能辨别上千种酒的味道
四、感知觉的特性
(一)感觉的特性——感觉规律 (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收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 (3)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味觉和嗅觉
内部感觉:
①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位的位置、运动和肌肉的紧张程度 (动作) ②平衡觉:人体作加速或减速的直线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位置) ③内脏感觉:内脏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时产生的。 (舒适度) 如:饥饿感、恶心
三、感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分类
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的大小、形状、立体和 远近等的知觉。
感觉现象就是通过触觉对环境做出反应。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 包括对其方向和同主体之间距离的信息认识。
a.2-3岁左右儿童(幼儿初期)能辨别上下 b.4岁左右儿童(幼儿中期)能辨别前后 c.5岁左右儿童(幼儿晚期)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d.7岁以后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主讲人 :宋美兰
目录
感知觉概述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 思维导图
感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知觉
•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 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 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 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 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 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 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 子.”
♫♪♫♪♫
五、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主要的触觉器官
1岁前---口腔 1岁后---手
(一)触觉的发生
婴儿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天生的无条
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如吮吸反射、防御反 射、抓握反射。
(二)口腔触觉
婴儿早期已经有了口腔触觉的探索活动,口
腔触觉有了辨别力。而且能够通过口腔触觉认识 物体。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 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 索。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48公里以外的一烛光 –听觉:安静环境中6米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味觉:9升水中的一匙白糖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 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
最小差异的能力。
♠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
• “随身听’的立体声耳机也会带来同样的危险,因为许多 耳机可以达到115分贝或更高。例如,一个站在你旁边的 人戴着耳机听音乐,如果你可以听到他的耳机中传出的声 音,这种音量就可能达到了115分贝,它正在伤害戴耳机 者的听力。
嗅觉
味觉
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
食物的温度在20~30度时, 味觉敏感性最高
如果缺少了这些感觉,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感觉概述 概念: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 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感官
形状
颜色
眼
大小
滋味
舌
气味
鼻
质地
重量
皮肤
温度
脑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感觉的分类:
依信息的来源不同,可把感觉分为:
感觉
● 外部感觉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肤觉
● 内部感觉:平衡觉、动觉、机体觉
视觉
• 视觉的适宜的刺激是波长为390至800毫微米的电 磁波,即可见光波。
• 人们在夜晚晴朗时可看见50公里处的一只烛光。 • 你认为什么颜色最亮?红色、黄色还是蓝色?
• 一般而言,在日光条件下,黄绿色显得最亮。在 公路边工作的人都穿黄背心。
• 在夜晚或者暗光情况下,蓝色或者蓝绿色看上去 最亮。在夜晚工作时,美国许多州的警车和高速 公路巡逻车均使用蓝色警灯。同样,飞机跑道的 两排标志灯是蓝色的,也是因为飞机驾驶员在夜 间最容易看到蓝色。
色盲
• 在总人口中,有接近8%的男性和少于1%的女性为 红一绿色盲者。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明显的年龄特征
• 1.婴儿的颜色视觉 • 3岁—能分辨蓝、红、黄、绿基本色,但很难命名 • 2.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 4岁—能够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
名称
• 5岁—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能够运用各种颜色调出 所需的颜色。
• 6岁前的中国儿童喜欢亮度大的红、黄等色,性别差 异不大。7-8岁是转折期
• 在许多现代化城市的交通信号中,“红灯”实际 由红光和黄光组成,“绿灯”为蓝光和绿光组成, 所以,红绿色盲者驾车时识别交通信号并不困难。
听觉
• 听觉的适宜刺激物是16至20000赫兹的声波
• 听力一旦受损,将不可恢复。声音对听力的损害取决于音 量的大小,以及人暴露于声音中的时间长度。
• 如果一个人每天处于85分贝以上声音中,就可能出现永久 性听力丧失。如果一个人处于120分贝以上的声音中,只 需很短时间就可能出现瞬时性部分听力丧失;如果一个人 暴露在150分贝噪声的喷气式飞机附近,只需片刻就可以 引起永久性耳聋。
❖ 【案例讨论】春天来了,要组织幼儿观察花的颜 色,教师应如何让根据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 分别给小、中、大班的幼儿提出不同的任务?
四、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听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儿童依 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的发声特点。
(二)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 (1)胎儿的听觉:有基本的听觉能力,听觉性记忆 • (2)新生儿:能听见声音,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
(四)联觉现象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 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 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小刀刮玻璃
联觉在广告中的应用
• 在这里观众只看见咖啡、听到了广告语,但从这 看和听中观众好象嗅到了雀巢咖啡那扑鼻的浓香。 虽然在这里电视广告无法把商品的味道传达给消 费者,但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简洁明快的画面和 语言来营造中显而易见的联觉特性的成功运用, 使受众从一种感觉到另一种感觉的过渡显得非常 贴切自然,对人的影响较为深刻。
:
小羽是大班的小朋友, 平时活泼好动,显得非 常聪明伶俐。然而却有 • 一个让老师、家长头疼 的毛病:上课注意力不 • 集中,对声音反应迟钝,
经常听错老师的话。
•
进行听觉辨别力训练,培养儿童倾听的 习惯和乐于收听音响的动机。提高儿童准 确辨别相近的声音、语音的能力。丰富儿 童听觉的经验、提高听觉的敏感性。
图2
请注意:两个灰色方块具有均匀的亮度。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的事例?在幼教工 作中如何运用这一规律呢?
同时对比
灰色的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就显得比 较暗一些,而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就显得亮一些。
先后对比
先后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 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吃过甜食后再吃苹果,会感 到苹果发酸,吃过药后,再吃糖,糖更甜等。
运动觉适应
听觉适应 味觉适应
但痛觉的适应很难发生
(三)感觉的对比
(1)感觉对比的种类: 相继对比:甜 酸 ; 辣 喝开水
同时对比:
例1: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显
得更加明亮一些。(如下图)
例2:如果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看
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红色,放在红色的背景上则显得带绿色。
几个盲人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为什么他们对大象缺乏一个完整、清晰的认 识呢?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知觉!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的发展及感知规 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青山绿水入你眼帘时,你是否感受到了轻松 和舒畅;空灵的天籁之音传入耳中时,你的心是 否也随韵律起舞;美食入口时,你的舌头一定会 享受到一种快感吧;香气扑鼻时,你的内心是否 会无比喜悦?这就是感觉。
❖婴幼儿对这种情感上的需求更为强烈,如果长期从 感觉上得不到这种满足,将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 不良、智力衰退和行为异常等。
❖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这 种天然的感情需要,若 能够从感觉上给予适当 的满足,他们就会与父 母的感情更加深厚,而 且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 良好的刺激,大脑的兴 奋和抑制会变得十分协 调,因而能良好地促进 大脑的发育、智商的提 高和心态的正常。
5岁幼儿能调出需要的颜色,准确说 出各色的名称。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 们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
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幼儿, 文字图片要大些。
3.色盲 ❖色盲是颜色视觉的异常现象。人体可分为全色盲、
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四种。
色盲一般是先天性遗传的。男性占5%—8%,女 性较少。
• 刺激强度与感觉的关系可以从感受性与感觉阈 限上反映出来。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感受性 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 感觉阈限是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一定时 间的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即觉察刺激之间微 弱差别的能力
(二)感觉的适应
——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 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 化现象。
视觉适应 暗适应:明 暗(10秒)(感受性提高)
明适应:暗 明(1分钟)(感闻其香”
皮肤觉适应——“戴眼镜找眼镜”、 “棉衣穿久了不觉得重”
• 例1:图片
(五)感受性的练习
(1)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 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例聋哑、盲 人)。
(2)感受性的练习: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例:印染工人可以分辨出30—40种黑色色度,而一 般人只能分辩出3—4种
补充:后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 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一个短暂时间,随后逐渐 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就叫后像。
❖生来就有,酸、甜、苦、咸
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 月开始已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 已发育的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机制中占有
相当重要的地位。
肤觉
• 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 额头、眼皮、舌尖、指尖最敏感 如:皮肤饥饿理论
皮肤饥饿理论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类和其它所有的热血动物都具 有一种天生的特殊需求,即接触和抚摸。科学家们 称这种现象为“皮肤饥饿”,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 求,这种需求是无法用饮食能得到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