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
近段时间,我发现本班学生跟上学期比较变得不爱举手发言了,课堂上哪怕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就是不举手,课堂出奇的沉闷。
有些很简单的提问也总是那么零星的几个活跃分子举手发言。
有很多学生整节课从来都不主动发言,仅仅“安安静静”地当听众,我很纳闷,课后和其他老师聊了这种现象,老师们也有着这方面的困扰。
这种情况,近些年来在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抽我…..我讲……”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上课总不爱举手发言呢?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导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这些:有家庭的
原因、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因为农村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或亲戚代管,成了“留守儿童”,所以,家庭教育十分缺乏。
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从而造成了孩子内向、孤僻、的性格。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1、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持续增强,自尊心也日趋强烈,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手,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样简单吧,本来能回答的问题不敢举手回答。
2、存有害怕心理。
有的学生怕批评和嘲笑,忧郁自尊心强,面子观点重,本来能回答的问题又怕回答错误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
课堂上举手减少事出有因
课堂上举手减少事出有因
课堂上举手减少事出有因作为教师的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课堂上举手发言的人越来越少,与小学低年级发言积极的课堂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面上看,举手只是中学生课堂表现的一个小问题,但究其原因,则包含着成长、心理、学习等各方面的因素。
从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高,上课举手发言的人数与此成反比这一结论。
做过一项调查,多数学生不发言,原因是怕出错,从而不能积极发言。
理由一、自我意识增强。
与低段学生相比,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自我意识都得到增强,表现在上课回答问题方面,他们追求完美、害怕出错,而不愿意举手。
理由二、关注同伴评价。
比较而言,中高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伙伴和圈子,难免出现朋友伙伴的评价,怕自己回答的不完美,课下遭到他们的嘲笑。
当然,具体到每堂课,学生的举手程度是不相同的,有的老师讲课如同讲座,互动程度低,同学们举手的积极性就小,而有的老师讲课好像做游戏,举手的人数就相对多一些。
学科的难易程度、与老师的默契程度、问题的针对性这些也成为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
回答是机会举手别浪费
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会给中学生带来种种好处:可以让老师记住自己,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老师越讲越有劲儿;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锻炼自己的勇气既然主动回答问题可以给大家带来这么多好处,那同学们就应该积极地举起你的手,找回小学那种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勇气。
对于“为什么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一点思考
“为什么学生不爱举手”
一直发现班级里一些学生(包括成绩好的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
家长也会经常为此犯难,不管家长在家怎么鼓励,仍是无动于衷。
我想这也不是家长鼓励就能做到的,还是需要老师想办法、想策略、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才行。
于是,我简单分析和总结了学生不爱举手的几点原因:
1、腼腆内向型:因为胆小,害怕老师,害怕答错,害怕被同学嘲笑;
对策: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老师要争取在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多表扬。
对于课堂上,回答正确的部分,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2、注意力不能集中型:经常溜号,不能认真专心的听课,没听清老师的问题,没动脑筋思考;
对策:在课上,经常要投其关注的目光,使其意识到老师时刻在注意着他。
只要他一主动回答问题,就立即鼓励表扬。
3、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不管会与不会,都一律不回答;
对策: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评价语言丰富及时到位。
4、接受慢,想也想不明白型
对策:课上,教师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课下,针对弱项让其多加练习。
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慢慢的引导。
5、懒惰型:懒得举手,懒得说话,懒得动。
对策:尽量多关注,不管回答是否正确都要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以后还要继续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原因和对策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原因和对策前不久,笔者在博客上发出“学生不举手,教师怎么办?”的帖子,并在论坛上发起讨论,得到不少朋友的回应。
他们结合实际,分析了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成因,并提出对策,现摘录如下:观点一:学生不举手,与教师的教学有关。
智慧生涯:在很大程度上举不举手在于教师,教师唯有从自己的教学各层面着力。
仅就年龄看,初中学生还不至于上课习惯“缄默”!djlily:我也发现在高年级的课堂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举手.我觉得这跟孩子的年龄,教师的教学以及一个问题的难易都有关系!阿香:学生不举手,与教师有关,比如这个老师所创设的课堂氛围是否民主、是否给学生支持接纳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敢问的心理条件。
其次教师是否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如果教师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
原点:教师的智慧,应该是能够判断出学生思维是否参与并努力地让他们的思维积极参与,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更应如此。
立新:不过在初中阶段,不同的教师的课堂的举手情况反差很大,主要问题在教师身上,一是教师的提问问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反差大,学生无从回答.二是教师平时课堂缺乏问题意识,学生不会提问题,也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三是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回答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鼓励,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很快降低,教师熟视无睹,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四是不同性格教师的课堂,教师的提问与学生举手回答关系也很大.五是教师的学识与问题的质量和学生是否举手也有很大关系.朱诚恳:高中生就从来不举手.我们的课堂有问题.随火车远行:举手的背后有许多有意义的教育艺术。
举手有时在于教师的教学有没有吸引力。
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宽松。
吉惠:原因主要在教师。
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
dyxxxsx紫郁:学生不举手,多少是与教师有关系的。
如果是借别人的学生上课,那教师的课前导入或自我介绍作的不够好。
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2070)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在中学的课堂上,我们会发现一个很不正常的正常问题,那就是:不管老师多么的启发,多么的期待,却鲜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不会的不举,会的也不举,不像小学的课堂上,不论会与不会都争先恐后举手的喜人景象。
很多时候,老师为了掩饰学生不配合的这种尴尬现象,不得不直接提问某一位同学起来发言,或者干脆自问自答,把自己设计的问题的答案自己再说出来。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课堂互动的主要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带着思考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
老师们都期望的情景是,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试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可以说,课堂提问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越往上走,沉闷的课堂越多。
越往上走,学生越心甘情愿地当一名观众,看着老师站在讲台上头头是道地唱着独角戏。
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不愿意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呢?学生层面的原因。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也日趋强烈,再加上课程难度的增加,使学生减弱了课堂表现的欲望和兴趣,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自信,由于没有十成的把握,握所以犹豫、观望,不敢主动举手,害怕答错了丢面子。
二是确实不会,或者说没有完全考虑成熟,所以不举手。
三是自己会,不想去表现或者说不必要去表现,所以不举手。
四是和老师关系不融洽,不愿意配合老师而不举手。
教师层面的原因。
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相比,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从而使学生不适应,也减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学老师没有小学老师那样善于与学生亲近互动,从而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
二是由于教学任务的加重,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从而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教学预设脱节。
三是中学课堂上教师中心的加强,使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定势,慢慢也就忽略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与想法。
学生为什么不爱举手
学生为什么不爱举手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物理教学中发现有无论怎么启发学生,举手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甚是尴尬,有的甚至大发脾气,讽刺挖苦学生,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上学生为什么不爱举手?我一直都在思考。
后来在跟许多老师的探究中,触及了问题的一些根源。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与教师的教有关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学习要求更向,学生课上不举手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老师唯有从自己的教学各个环节入手,学生不至于上课习惯“缄默”!不同的老师的课堂上举手情况反差很大,一是老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反差大,学生无从回答。
二是老师平时课堂缺乏问题意识,学生也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
三是老师在平时学生回答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大大降低而老师熟视无睹,于是形成现在的局面。
四是不同性格老师的课堂,老师的提问与学生举手回答关系也很大。
五是老师的学识与问题质量和学生是否举手也有很大的关系。
老师平常要训练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不管错的有多远,不要责问他,让更多的学生回答后,订正问题,指明学生错在哪儿。
这样既不伤自尊,以增强学生信心。
只要老师在课堂上用好自主——交流——反馈。
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再交流,最后请学生回答,这时学生肯定会举手的。
对学好物理这门课尤其重要。
2.与学生自己的学有关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举起小手,争着让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还会不高兴,说老师偏心,反而是年级越高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举手,躲避老师的目光。
课堂上就那么几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我们该反思我们教学存在什么问题,低年级跟高年级怎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我也觉得激发孩子们兴趣,并使这兴趣得到保持才是关键!有了兴趣,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另一方面,老师要把课堂的主人角色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
那么举手的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不至于课堂上老师唱独角戏。
关于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现象的一点思考
关于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现象的一点思考作为高年级的老师会经常看到一个现象:无论常态课还是精品课,课堂上,学生不主动举手发言,教师怎么启发都不肯举手,即便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也不肯举手发言,出现“冷场”现象,课堂气氛相当低沉。
然而我们却能在低年级的课堂中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一只只举得高高的小手,生怕老师看不见、不叫自己!为什么以前喜欢举手的孩子们变化这么大?作为一名高级教师,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下面结合我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学生喜欢宽松的课堂氛围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不愿意举手,但他们经常低声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然后让这样的讨论“合法化”,让他们在下面自由地交谈。
他们在这段时间的参与度非常高,因为自由讨论的气氛比举手更轻松,所以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观点,这样才能满足孩子表达和思考的需求。
二、适当调整课堂结构,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班上总有一些孩子积极思考,但拒绝回答问题。
因为他们往往具有积极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缺乏积极表达的热情。
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写作时间,让学生在安静充足的时间里仔细思考,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思考结果,进而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让他们更加自信,不会语无伦次,这不仅提高了说话的质量,也让更多的孩子消除了“丢脸”的恐惧。
三、积极鼓励举手此外,当发现一些学生有回答的愿望,但不敢举手时,此时作为一名教师,他们应该主动要求他回答,鼓励他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对是错,并给予一些鼓励。
渐渐地,课堂气氛会变得轻松,气氛会越来越好。
或者你可以奖励那些经常举手的学生。
以上只是自己在教学中一点体会,一点做法,一点拙见。
因为更喜欢热闹一点的课堂,喜欢孩子们用积极举手的方式表达。
年高级学生课堂不愿举手及原因对策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年高级学生课堂不愿举手及原因对策分析三界小学游华均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小学生心灵的深处是非常渴望获得成功的。
针对我班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表现出学生不愿举手,连最简单的问题都无人回答的现象,这使我陷入了深思,经过认真分析,我总结了一下,原因来自几个方面:一: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1. 成人感增强: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时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学生喜欢把自己看作成人,认为举手发言方式很幼稚,不屑举手。
2. 不会或思路不清晰:学生对问题不会的一般不会举手;思路不清晰的是指对老师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回答问题,所以不举手。
3. 语言组织能力差:对老师所提问题有正确的理解,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怕站起来回答不清楚被别人笑话。
4. 不愿做“出头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举手回答问题对了没多少好处反正是自己会了;答错了可能受老师批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5. 心理素质差:平时交往谈笑自如,但被老师叫起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感到心里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怕丢了自己的面子,也就不举手。
6.求知欲不强:高年级学生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再那么迫切地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了,或者说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已经渐渐淡去了。
二、学生对提的问题不敢兴趣教师方面的提问不够巧妙1、提的问题太深,学生难以理解。
对策:(1)提问时注意层次,复习巩固时提问,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时提问,将求同存异;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
(2)提问要有适度性,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要防止所提问题难度太大,忽视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
要防止所提问题浅,让学生感到无味。
要防止所提问题空,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2、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敢兴趣,不注意听讲,没有思考,无法回答。
对策:对于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的设计是否过于草率。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
4 . 有 过挫 折 体 验 。 可 能 学 生 哪 次 问 题 答 不 上 来 或 者答 错 了 ,遭 到过 老 师 批 评 、 同 学嘲笑 , 类似 的体验往往让学生不 愿 再举 手 。 内心 存 在 一 定 的 阴影 。 没 有 了再 次 尝 试 的勇 气 , 从 而 变 得 排斥 发 言 甚 至恐 惧 发 言 。
次, 这就 出现了小学生 “ 别 人 举 手 我 不 举 ,很 不 好 意 思 ” ,而 中学 生 “ 别人 不 举 手 我举 , 爱 出风 头 ” 的局 面。 也 就 是 所谓 的“ 不 愿 做 出头 鸟 ”
理解 , 无 法 回答 ; b . 提 出的 问题 目的性 不 明确 , 逻 辑性 不 强 , 学 生 难 以理 解 ;
一
青 年期 过 渡 的急 剧 变 化 时 期 , 具 有 半儿童、 半 成 人 的特 点 。学 生 喜 欢 把 自己看 作 成 人 , 认 为举 手发 言方 式很 幼 稚 , 从 而 不 屑 于举 手 。 2 . 关 注 同伴 评 价 。 比较 而 言 , 小学 生关 注 的是 老 师 的 评价 , 老 师 在 他们 心 中拥 有 很 高 的 地位 和绝 对 的 权 威 , 老师 尤 其 是 班 主 任 老 师 的评 价 对 他 们 的 影 响很大 ; 而 到了初 中, 同伴 评 价 的
心态 , 受 传 统 思 想 的影 响 , 学 生 一 般认为 , 举 手 回答 问 题 对 了反 正也 没 多 少好 处 ,反 正 是 自 己会 了 ; 反
习期间 , 我 曾对所在学 校( 小 学 和
初中) 的 学 生 上课 举 手情 况 进 行 过
调 查 ,调 查 结 果 不 得 不 使 我 们 思 考: 我 们 的 学 生 为什 么压 制 自身 的 表现需求呢? 怎 么做 才能 让 学 生 毫 无顾 虑 、 自由地 表 现 自我 价值 呢? 学 生上 课 不举 手 发 言 的原
课堂上孩子为什么不举手
课堂上孩子为什么不举手钟桂莲课堂作为学生的天地,应是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无论在讲课或听课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去解答,而有的学生却在那里默不作声。
这让很多教师感到困惑,课后我也不断地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部分孩子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呢?我大致概括了以下几种原因:一、从众的心理有些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能够积极的思考并且能够想出问题的答案,但是一看到其他学生都在那里默不作声,自己也失去信心,怕出丑,从众心理让他们加入到大多数人行列之中。
二、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能会根据所学内容对问题进行拓展与延伸,如果老师的问题相对较难,会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够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梳理,加之时间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就有可能还没有思考成熟,而教师有可能会因时间关系,只关注那些头脑灵活思考积极的孩子了,无形中损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这同时也给我们教育者提了一个醒,课堂上一定要给孩子们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三、胆怯的心理有些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后不敢举手回答,问其原因大部分学生会说,不知道自己想得对不对,不敢回答,害怕回答错了,同学们会笑话他。
其实这不仅是孩子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更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细心的教师就应该积极地抓住这点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正确的鼓励与引导,让他们找回自信。
四、环境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环境的改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课位置的变动。
学生有可能对刚刚变动的新环境不太熟悉,比如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去了以后就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新鲜感,或者是周围有什么吸引眼球的东西,导致孩子们上课的精力不集中,结果对老师的问题就有可能有所忽视。
这也是孩子上课不举手的一个原因。
再者是教师的改变,尤其是换老师上课,由以前比较熟悉的老师换做成一个比较陌生的老师上课,新老师的脾气、性格等学生不是很熟悉,回答的正确与否,不知道教师会作出如何反应。
这也会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很想回答问题,但由于教师的改变又会有一些胆怯的心理。
学生不愿主动发言怎么办?
学生不愿主动发言怎么办?作者:书香飘飘|学生不愿主动发言怎么办?学校里的一位青年教师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不愿主动举手发言,怎样调动他们?关于学生发言的问题,看似老生常谈,不值一提,而事实上,学生课堂发言越来越少,令老师有时也颇为无奈,教学难以高水平发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学的“瓶颈”。
学生为何发言越来越被动呢?简单分析如下:1、不敢发言。
也许是天性腼腆,胆小怯场,缺乏面对众人在课堂上发言的勇气,或者发言的积极性曾受到过挫折,心有余悸,故面临发言,战战兢兢。
2、不能发言。
一则是不会回答提出的问题,问题对其有难度;二则是没有思考问题,上课心不在焉,对老师的问题置若罔闻,这是不愿认真学习的一类,端正学习态度是第一要务。
3、不愿发言。
这类同学要么是习惯使然,知而不答;这种情况可能是目前最为普遍的。
要么是不配合老师,懒于应对,心理上也许和老师有些隔阂,需要沟通。
4、不屑发言。
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问题太简单,缺乏水平,要么是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瞧不起这,瞧不起那,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面对以上情况,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靠被动的教师要求和家长的严厉督促,这样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上课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由于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是造成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喜欢和不喜欢是是否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重要外在因素,我们教师能够做的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这种情境正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的内在和外在的桥梁或者说纽带,很多课堂教学的开展都很需要这种境界的创造的。
2、明确发言的目的课堂发言小而言之是为了配合老师既快好省地完成教学任务,自己在学与问的过程中积累知识,锻炼思维;大而言之,是一种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能流畅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充分体现,是以后在社会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课堂发言能力,事实上就是在为以后的成功打基础。
2019年上课为什么不举手发言范文
2019 年上课为什么不举手发言范文上课不发言的五大理由1、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说话面对众人讲话,这是一个人早晚要面对的事情,然而,性格内向的同学,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讲话,这很让人苦恼.解决办法:让家长帮助克服这个障碍吧!爸妈和孩子轮流发言,话不要求多,也不要求正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就可以.2、我没有用心听课,发言说什么?有的同学上课的专注力不够,思想没有跟着来时的节奏走,这样, 也就不会堆老师的问题又什么想法了.解决办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从“五分钟专注力”训练做起.家务、作业、自理等斗可以训练大家的专注力.3、那种发言我不会!我们得承认,个别老师堆同学们的发言,不是要求真情实感的表达, 而是一些词藻的堆砌,一些求真的学生会又抗拒心理.解决办法: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4、上次发言回答错了,老师和同学斗笑话我!一些性格内向的或是不太自信的同学,毫不容易举手发言一回,可是由于太紧张等原因,回答并不完整,还惹来了大家的笑话.解决办法:老师要求上课发言,就是要检验同学们是不是斗弄懂了, 回答错了没有关系,学到知识才是我们的目的.5、举手是白举!课堂上老师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倾向,总是找后进生或是先进的同学发言,而处于中流的同学往往被忽略了.其实,课堂上举手的两个功能:一是教师根据举手的比例判定同学们是不是都听懂了;二是挑选个别同学来检查,看是不是真的弄懂了.解决办法:跟老师私下沟通,让老师关照一段时间喽。
亲爱的老师: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上课讲话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决心.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检查,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在早自习的时候说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规定,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
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
不过,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当然我知道也不能以此作为借口,我们还是要尽量的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
《农村初中生课堂不举手问题初探》
《农村初中生课堂不举手问题初探》摘要: 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不愿举手主动回答问题已是普遍现象,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的原因。
作为教师,应该从自身上去努力:关心学生、加强学习、认真备课、讲究教法、参与管理,努力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不举手教师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现象: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愿举手主动回答问题。
很多教师对这一现象已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然而,近年来,学生不举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一是由过去的高年级向现在的低年级蔓延。
过去,一些学生到八年级以后才不愿举手;现在,七年级就有许多学生不举手。
二是学生人数比例日渐上升。
现在,八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已是寥寥无几,九年级更是凤毛麟角。
三是由农村初中向县城初中扩展。
据了解,现在县城初中学生上课不举手也是普遍现象。
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现在的初中生上课总不爱举手发言呢?经过调查了解和探索、思考,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既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还有家长的原因。
1、学生方面,进入初中,学生们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中生是指11、2岁到14、5岁的儿童.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其心理的变化。
年龄长大了,情感冲动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对自己情感的控制从被动逐渐发展到主动,自我控制和掩饰内心情感的能力逐渐形成。
初中生普遍产生"成人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迫切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成人看待,也有意仿效成人的言谈举止约束自己的言行。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较之以往提前进入了青春期。
上课不举手的原因及对策
上课不举手的原因及对策作者:涂维琴来源:《江西教育C》2015年第04期一、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教师反应班级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举手。
一个问题抛出后,无动于衷;要么就是集体乱说一气,不知所云;指名回答问题,有的站起来一言不发,有的能答对且答得很好,但就是不举手。
搞得教师不知他们是会还是不会,结果冷场,无不扫兴。
二、原因针对此现象,笔者曾对几个班的学生做过一个小调查,不举手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没听懂或没听清教师的问题,对自己回答的问题没把握;害怕出错,怕丢面子;大家都不举手,自己也就懒得举;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知道答案但不知如何表达。
三、分析学生不愿举手发言应该说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学生方面: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处于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自尊心逐渐增强,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2.有些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怕动脑筋,有一定的惰性;3.缺乏自信且有从众心理。
教师方面:1.课堂教学缺乏新颖性、竞争性,教师语言缺少鼓励性;2.设计问题缺乏层次性,要么难度过大,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么问题较模糊,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四、策略1.把微笑带入课堂教师是否思考过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难道仅仅是因为学生思维不够灵活,或是胆小、腼腆不敢说吗?教师是否思考过学生为什么胆小、不敢说,有没有教师自身的因素在里面呢?笔者曾听一位母亲诉说女儿的故事:女儿乖巧、伶俐,爱刨根问底,学习成绩还算优秀。
可就是上课不爱举手发言。
问她原因说是教师太凶了,上课脸上没有笑容,问题回答错了喜欢批评人,有时说得还很难听。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其实教师自身也难辞其咎。
严是好事,但过于严厉,老是板着面孔,学生就觉得有一种恐惧感,师生之间无形中就会产生一种隔阂。
在一项调查问卷中,有80%的学生都认为教师的表情极为重要。
更有学生在问卷中这样写道:“我喜欢XX老师,因为她从不在课上骂人,总是和蔼可亲。
”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从而喜欢他所带的功课,自然就会认真地听,认真地思考,上课也就不愁没人发言了。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一、现象描述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是指在课堂上,部分中学生常常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或回答问题,而是选择保持沉默的状态。
在教师提问或课堂讨论环节,这些中学生往往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问题,而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缺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
这一现象在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并且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原因分析1. 自我意识不足:部分中学生可能存在自卑或缺乏自信的情绪,导致他们不敢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问题。
这种情况下,课堂上的沉默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避免被同学或老师批评或嘲笑。
2. 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某些中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缺乏兴趣或者认为与自己无关,因此对课堂活动缺乏积极性。
他们认为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没有意义,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3. 社交恐惧:一些中学生可能在社交上存在问题,对于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到恐惧。
在课堂上表达观点或者提出问题需要面对他人的评判和批评,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困难和挑战。
4. 被动学习习惯:一些中学生养成了被动听课和消极学习的习惯,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他们倾向于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而不需要自己思考或者表达观点。
5. 家庭教育环境:一些中学生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可能缺乏言传身教和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境,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也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影响分析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 阻碍自我成长:中学是学生形成自己独立见解和个性的关键时期,而课堂沉默会阻碍学生与外界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成长。
2. 影响学习效果: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中学生的沉默会导致课堂氛围的冷漠和学习动力的下降,影响学习效果。
3. 错失提高自信的机会:克服课堂沉默是中学生提高自信、培养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保持沉默将使学生失去了这种提高自信的机会。
孩子不发言的原因
孩子不发言得原因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主动举手发言?原因有太多种:1、性格内向但学习很好的学生,因为先天性格的原因,虽然老师的提问大都会,肯定不会主动发言。
但在老师的要求下,会遵守并会找机会每星期主动发言三次,如完成任务一般。
想想这样性格的成人,在单位遇到某个需要大家都来参与的问题,也同样肯定是能不说,就不说。
一个成人都会如此,何况一个内向的孩子?2、老师的提问最多一到二个结论,几个孩子抢先说了,其它同学就是知道也不想重复,所以不会再举手。
让人感觉就是不主动发言。
3、虽然胆大,外向但基础可能不太好的孩子,如果积极主动发言错了,引来同学发笑,如果老师不会巧妙的调节和鼓励,伤到自尊,下次是再不会发言了。
4、胆小怕事的孩子想都不要想,一定不会主动发言。
孩子发言要站起来,一个孩子孤零零站在那里,胆小的孩子会有很强的恐惧感。
就是都会的内容,一站起来反而忘记了,所以不会主动发言一点都不奇怪了。
5、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的教学是按课本,几乎都有标准答案,课本和答案理所当然是对的。
让一个动态的、有多种想法的、主动发言的孩子,可能一发言就出错。
而一个胆小被动的孩子站在那里,一问一答更好像犯人被审。
就如一个成人第一次在大庭广众的会场上发言,惊慌失措怕说错了话一样很正常,而成人可能多发几次言就会习惯。
一个内向的孩子要是说错了,老师如果不太懂儿童的心理,让这个孩子上来就自己否定自己,真就不会有下一次了。
所以无论是什么性格的孩子,太多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们不喜欢主动发言。
所以孩子上课不爱举手主动回答问题,长大了也不一定就是个不会和人交往的人;而从小总是举手发言的孩子,长大了同样不一定就是个能很好生存的人,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太多的偶然和必然。
如何让内向、胆小、因各种原因不爱发言的孩子顺利成长,才是家长最要去做得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其中学生原因占主要地位。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1.备教材但不知道备学生,没有结合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设计问题难度过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望而却步,尝不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设计问题不够具体,不能从回答者实际出发,造成问题模糊,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3.教学方法死板,不能结合课堂实际,创设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1.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尊心逐渐增强,害怕出错被老师批评或者被同学嘲笑。
2. 懒惰心理,不愿多事。
3.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
三、改变中学生不愿举手发言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1. 教师要洞悉现代中学生的青春期心理特征,做好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发言的思想工作。
时代的多元化,各种传媒的影响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得这些中学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成熟,所以在课堂上他们也以一个成人的角色要求自己,自尊心特别强,有时还会有虚荣心,特别是在异性同学面前。
所以教师要讲清道理,做好准备工作。
2. 针对部分学生的懒惰心理,教师可以制定一些便于操作的奖惩措施给予激励。
前期可先组织一支课堂发言敢死队,让一部分同学起到带头作用,然后带动其他的同学也敢于踊跃发言,对发言的情况做好记录,积极的给予表扬,甚至是一些小小的实物奖励,不太踊跃甚至懒惰的予以刺激。
其实这些早熟的中学生又非常幼稚,奖励措施甚至是一次热烈的掌声都是很有效果的。
3. 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主动提问,逐渐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锻炼是成才的关键步骤,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也是如此。
你不主动我主动,一来二去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会逐渐提高。
4.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学生不举手是因为犹豫,他们犹豫是因为还没有思考成熟。
那就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把不成熟的思考大胆表露出来,充分肯定这些不成熟的思考,为成熟的思考搭建最初的框架。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不愿意举手,但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讨论。
那就让这样的议论“合法化”,当一个问题非常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就安排时间,让他们在下面自由议论,只要留给这样的时间,他们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因为自由议论的平台比举手发言更为宽松,于是参与的人就多,观点的碰撞也很丰富。
这种方式和正规的小组讨论不太一样,它不像正规的讨论那样规范,更像是一块学生愿意耕种的自留地。
不必太在乎有没有形成规范而一致的结果,而在乎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参与着。
根据需要调整课堂侧重点,当学生比较有话可说的地方,是重点也是兴趣点的,就深入,就研究得透彻一些,让学生表达和思考的需要得到满足。
相对而言,学生不太感兴趣,也比较难的点,就不要强求一定要积极举手发言,可能老师适当的讲授来得更为高效。
5. 适当调整课堂结构,多安排独立思考和动笔时间。
这条措施,对积极思考,却又不肯回答的孩子比较有效。
因为他们往往有思维的能力,学习也比较主动,就是缺乏活跃表达的热情。
适当地针对高年级学习的特点,增加课堂动笔时间,增加课堂独立安静思考的时间,让孩子们有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能产生高质量的思维成果后,再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出来,他们会自信许多。
并且,因为有了书面的文字记录,孩子发言就更有条理,不会语无伦次,既提高了发言质量,又能让更多的孩子打消顾虑。
毕竟“读”自己的答案显然比“说”要容易一些。
6.对落后的孩子开小灶,给点提示性的帮助。
不知道怎么思考,或怎么思考都没结果的孩子是最需要关注的,也是最需要提供他们展示自己在思考、在参与的机会的。
但是往往因为能力的差异,他们实在无法贡献自己的思维成果。
我的做法是,多给一点帮扶,一点潜在的帮助和提示,让他们“先走”。
利用下课的谈话,利用补习时间,事先有意无意地讲一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时是提前学习,有时预习提示,甚至有时就直接和孩子一起学习,并将正确的思路透露给他们。
因为有了基础,就有了信心,上课时,他们发现自己竟然走在了前面。
一种我也能为大家的思考提供帮助的惊喜感,让他们兴奋地举起手,在众人奇怪的眼神里,在老师佯装不知情的大力表扬中,这些孩子找到的是自信,是参与的快乐。
慢慢地喜欢上这种感觉,也慢慢地喜欢上思考和发言。
7.语言亲和,带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
老师感情投入,情绪激昂,表情丰富,声音高亢。
在教师语言情感的感染下,学生会进入情景,情绪高涨。
亲和的语言会如魔力般紧紧地吸引学生,
8.形式多样,提供最发言的最佳平台。
学生的课堂发言不单单是一种形式,严格地说是一种教学思想。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发言形式,比如采取不举手发言、举手发言和教师指定学生发言三种形式相结合。
愿意发言的学生会自己寻找机会发言,不爱发言的学生教师会创设机会给他发言,这样人人都有表达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不应在乎他发言的水平高低,回答问题是否正确,而在乎他是否动脑思考,积极参与。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放开手脚,大胆思维,敢于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那么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会形成,语言表达的能力就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就会不断得到升华。
有些学生不爱发言是因为基础差,知识面窄,老师提的问题根本不知如何回答。
更有个别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不去思考老师的提问,好像问题与他无关。
对这种状况,我们就将一节语文课变为阅读课,并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增强自信,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发言。
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因此,要熟悉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创造条件给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把话说得准确、完整、有条理,力求语言规范化。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特别是差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其求知欲望。
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激发兴趣,多方诱导,学生们的良好的课堂发言习惯一定会慢慢形成,既可提高教学质量,也对学生的正常成长起极大的正面作用,完成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