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物质_县优质课评选

合集下载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王本顶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是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本质的重要一课,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铺垫,也是教师对学生概念进行前测的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物质在变化”以及“让物质发生变化”。

其实,本课开头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明白“物质”的概念,然后再带学生深入体会物质的变化特征这两部分的内容。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来说发展较好,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前概念,例如,在本课中,学生可能认为物质只是一些实体的物体,对于光、声音等感官类的物质可能认识不全面。

而且,该阶段的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尚显不足,因此课堂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适当提点与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归纳的方法,学生知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并理解“物质”的概念。

2.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明白物质都是在发生变化的,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通过实验的方法,学生知道物质不仅可以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发生改变,也可以在人为作用下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2. 通过组内对比和组外对比实验,学生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初步建立起唯物主义物质观。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加深实证意识和安全实验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知道物质的存在不仅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感知,也可以通过间接观察来感知。

教学用具易拉罐2个、装水和冰的玻璃杯各1个、火柴( 1 )盒、新铁钉和锈蚀的铁钉各1枚(1 )份、10cm短铁丝( 8 )根、纸片8张,蜡烛( 8 )支、热水1壶教学过程10分钟)说明: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身边物质大多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那么,我们看起来空的地方存在物质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回答。

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特点,如颜色、形状、气味、溶解性等。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物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固态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固态物质,如金属、塑料、纸张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液态物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液态物质,如水、果汁、牛奶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3. 气态物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气态物质,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4. 物质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如融化、凝固、蒸发等。

5. 物质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分类,如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物质,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描述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物质样品,如金属、塑料、水、果汁等。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物质样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特点,了解它们的性质。

3. 实验与分析: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融化冰块、蒸发水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分析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4. 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物质的变化和分类,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解答。

七、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物质,记录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描述一种物质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性质的变化。

3.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物质》优质课教案2 (1)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物质》优质课教案2 (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起始课,内容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变化的。

从长远来看本课的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初中学习物理、化学奠定基础。

从本单元安排来看是单元起始课,在编排和设计上都具有一定地前瞻性和铺垫性。

教材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质”的概念,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学习的铺垫,也是今后学生形成哲学观点的奠基石。

第二部分是“物质在变化”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从观察和操作中体会概括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本质,并且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第三部分是“让物质发生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认知巩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物质的两种变化,并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

从而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变化是人为的,有些变化是自然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知识,比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水的三态变化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不难理解把触觉可感知到的物体称之为物质。

但对于空气、声音、火、电等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来说就有些难以理解。

对于物质变化这一现象学生也比较熟悉,因为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生活的实际。

教材中举例如:物体变形、燃烧、生锈,但是学生以前没有出现想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想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希望教师给予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学习能把现象和背后的科学道理结合起来。

同时,继续保持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是六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堂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定位于单元起始课,重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6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等奖

6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等奖
(2)总结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
(3)你怎么证明光是物质?
你有更好的办法来填充吗?
(4)其他实际存在的但看不到的还有什么?并说明存在的原因。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并动手实验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孩子们的参与意识
引出物质
讨论光是物质

引出空气
怀来县大黄庄小学 梁红玉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易拉罐、水结冰图片、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认识物质
(1)听故事,回答问题他们分别是用什么东西来完成任务的?
(12)练习巩固
(13)出示:蜡烛、纸张、。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让物质发生变化,并通过实验完成验证,并给变化分类
(14)总结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举例
回答
回答
回答
讨论
实验
汇报
成就感
形象直观
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并对本节内容加深记忆。板来自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直接观察到的
实际存在的东西--------物质
设计意图
物质的变化
让物质发生变化
课堂小结
练习巩固
(5)总结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
(7)小结物质的概念
学生列举知道的物质
(8)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物质,它们会发生变化吗?学生举例说明。

小学科学【优质课、示范课、研标课、公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doc(1)(说课、试讲、教案集)

小学科学【优质课、示范课、研标课、公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doc(1)(说课、试讲、教案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2.通过组内对比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简介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师:易拉罐、水结冰图片,记录单、课件。

生:塑料袋、蜡烛、纸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世界是物质构成的师:同学们请用科学的目光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看看都有哪些物体?生:桌子、椅子。

生:还有电脑、椅子、桌子。

师:教室以外哪?师:这些物体我们都能直接观察到,它们实际存在于我们的教室,我们称它们为物质。

(板书:物质直接观察、实际存在) 师:物质都是以那些形态存在的?生:固体,液体师:那么,空气是物质吗?生:是物质,因为空气是实际存在的。

师:我们怎样验证空气的存在?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一号材料或者开动你们的脑筋用其他办法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空气的存在。

生:小组汇报师:空气是实际存在的物质师:空气与刚才我们所说的桌子、凳子等物质有什么区别?生: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师:空气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别的方法间接观察到。

(板书:间接观察)师:刚才我们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很多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东西象声、光、电它们是物质吗?生:是师:为什么是物质?生:能感触到实际存在。

师:你们能给物质下个定义吗?生:回答师: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出示课件)师:今天我们研究“我们身边的物质”。

(板书课题)二、物质在变化(一)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师:讲述:我们周围的物质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字迹等都是物质在发生变化。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的易拉罐,请注意观察(演示易拉罐捏扁)。

《我们身边的物质》参考公开课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参考公开课教案

1、我们身旁的物质【教课目的】:科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一样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剖析、综合、归纳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剖析分类。

经过详细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同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停变化着的。

【教课要点】:能经过详细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课难点】:间接感觉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课准备】: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课过程】:一、理解世界是物质组成的1.亲身环境导入:察看我们的四周,由哪些物质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讲话,(估计大多为可视性的详细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察看到的物体都能够叫做物质。

3.深入商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单存在这些能够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可以直接感想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议论,要修业生列出凭证和原因。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看法适合评论,必需状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考证明。

引申教室之外的世界物质组成。

6.小结:不论是实质存在的物质仍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想的到的物质,都说了然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很多变化,教师赐予一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议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相同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点呢?(物质自己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一样)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的地方呢?实验议论:火柴焚烧过此后变为了什么物质?和以前相同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一样之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供给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如何的变化呢?(学生的思想面不会逗留在课本展现的变化中,要修业生作出适合合理的解说,教师适合增补,特别是蜡烛的焚烧)2.各样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呢?(要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能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关于岩石、房子、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照。

教科版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玻璃
是透明旳,一般用 于建筑物,用来隔 风透光。

很薄,用于书写。
纤维
弹性大,能够用来 做衣服。
调查身边旳材料 看看自己和旁边旳同学,身上穿旳、佩戴旳和携带旳物品
都是什么材料做成旳,试着把它们写在下面旳表格中。
我们身上旳物品
名称 衣服 拉链 钥匙
可能使用旳材料 名称
纤维
扣子
金属、塑料 金属
发夹
可能使用旳材料 塑料、金属 塑料
观察书包里旳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旳?
书包里旳物品
物品名称 可能使用旳材料
铅笔
木头
尺子
塑料
笔记本

铅笔盒 塑料
橡皮擦 橡胶
剪刀 塑料、金属
铅笔
观察教室里旳某些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旳?
电风扇是金属做旳。
桌子、椅子、门是木头做旳。
饮水机旳外壳是塑料做旳,里面旳零件是金属做旳。
窗户是玻璃和金属做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我们周围旳材料
猜谜语:
黄白色,有纹路, 不太重,削得动, 有锯末,能浮水。
打一材料: 木头
什么是
材料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 或其他产品旳那些物质。 说说自己懂得旳材料名称!
我们观察过周围旳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旳吗?哪些材料是最常见旳材料? 为何我们会大量使用它们呢?
我们懂得旳材料
找出六种常见旳材料。我们懂得它们旳特征吗?试着分别用合适旳词语描述 它们。 常见旳有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纤维等等。
金属
具特有光泽而不透 明,
富有展性、延性及 导热性、导电性。
木头
黄白色,表面有纹 路,不太重,能削 得动,锯了后来有 锯末,能浮在水上。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一、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及特性。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特性。

3. 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5. 教学过程(1)导入:生活中的物质种类繁多,我们如何去认识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物质的基本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3)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并进行分类。

(4)知识点讲解:介绍物质的分类及特性,如纯净物、混合物、固体、液体、气体等。

(5)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实例,让学生判断其所属分类。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物质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分类及特性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分类。

二、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重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难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用途的判断和应用。

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实物。

5.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质分类,我们身边有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身边的物质。

(2)新课导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用途。

(4)知识点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水、空气、土壤等。

(5)案例分析:讲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如盐的调味、水的饮用等。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生活中常见物质及其用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用途。

三、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三章——物质的相互作用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身边物质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观察身边的物质,举例说明。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

通过举例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提出问题:“什么是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4.2 讲解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物质。

1.4.3 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桌子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观察到的物质的特点。

强调学生对身边物质的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第二章:固态物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态物质的特点和常见例子。

培养学生对固态物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固态物质的特点。

常见固态物质的例子。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固态物质的特点。

通过举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常见固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固态物质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4.2 讲解讲解固态物质的特点。

举例说明常见的固态物质,如冰、石头、金属等。

2.4.3 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常见的固态物质,如冰、石头、金属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观察到的物质的特点和性质。

2.4.4 讨论让学生讨论固态物质的用途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强调学生对固态物质的观察和分析的重要性。

第三章:液态物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态物质的特点和常见例子。

培养学生对液态物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液态物质的特点。

常见液态物质的例子。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液态物质的特点。

通过举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常见液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液态物质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4.2 讲解讲解液态物质的特点。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物质是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基本元素,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定义;(2)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3)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分析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质的兴趣。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1)物质的定义;(2)物质的分类方法;(3)物质的基本性质。

1.3.2 教学难点(1)物质分类的依据;(2)物质性质的内涵。

第二章:物质的基本概念2.1 物质的概念2.1.1 物质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形态等特征。

2.1.2 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组成,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物质。

2.2 物质的分类2.2.1 按状态分类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特征及其转化。

2.2.2 按组成分类纯净物、混合物的特点及区分方法。

2.2.3 按性质分类无机物、有机物、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类依据及特点。

2.3 物质的基本性质2.3.1 物理性质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不改变物质本质的特征。

2.3.2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第三章:身边的物质举例3.1 生活中的物质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等,分析其性质及作用。

3.2 物质在自然界的分布介绍自然界中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规律。

3.3 物质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质在生产、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其作用及意义。

第四章:物质分类实例分析4.1 固体物质的分类及特点举例分析晶体、非晶体的结构及性质。

4.2 液体物质的分类及特点举例分析酸、碱、盐等溶液的性质及应用。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

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

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 、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

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

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

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我们身边的物质3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我们身边的物质3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物质
书本、橡皮、桌子、 电灯、自来水……
空气、电、火、声音……
第2页
• 其实,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 察到实际存在东西都是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组成。
神仙 妖魔 鬼怪 想法这些是 物质吗?为何?
第3页
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
形状
圆柱形
不规则
第4页
物质在改变
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
形态


第5页
• 这两种物质改变有什么相同之处?
改变了物体形态,实质没有改变。
第6页
Hale Waihona Puke 物质在改变水结冰 易拉罐压扁
只改变物质形状、大 小、状态,并没有产 生新物质改变叫做物 理改变。
第7页
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
物质在改变
产生气体 发光发烧 改变颜色
第8页
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
物质在改变
改变颜色
第9页
物质会改变吗?
• 这两种物质改变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质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物质。
第10页
物质在改变
火柴燃烧 铁生锈
物质在改变时,产生新物质, 叫化学改变。
伴随现象:发光发烧、颜色改变、 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第11页
简答题
火柴燃烧发生改变和木柴折断发生 改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一样点?
答: 相同点:形状都发生改变。 不一样点:火柴燃烧产生其它物质,
而木柴没有。
第12页
让物质发生改变
第19页
• 世界上有不变物质吗?
第20页
为何说人不可能 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
世界总是在不停改变,有些改变只 是改变物质形态,大小,有些改变 就产生了新物质。
第21页
• 有物质改变很快,而有些物 质改变比较迟缓,甚至不易 被我们觉察。

6年级科学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百校联赛”一等奖

6年级科学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百校联赛”一等奖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山丹县东街小学牛秀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打火机一个,多媒体课件等学生:蜡烛、火柴、纸若干张、易拉罐、橡皮泥、新旧的铁钉等各一份。

教学过程:一、课前3分钟小主持人领着同学们参观实验室,并让大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二、探究(一)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谈话:刚才,同学们参观了实验室,下面老师再领着大家去参观一下校园、华东超市、北京乃至世界宇宙,看看那儿还有什么东西?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开启我们今天的科学探索之旅吧!(播放短片)2.在这次旅程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交流。

)3.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4.我们教室里有我们看不见但是却实际存在的东西吗?(空气、声音、光、电等我们可以间接观察到的也是物质)5.归纳小结:物质是指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我们身边的物质》(出示课题)。

(二)物质在变化1.进行猜测——讨论交流前置性作业(课前小研究)(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①物质会发生变化吗?说说你的例子。

②岩石、房屋、马路,它们也在变化吗?世界上有不变化的物质吗?(2)全班汇报交流。

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2.验证猜测——分组实验⑴做第一组实验,完成记录单。

①教师强调实验要求。

②学生做完实验后,上台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③小结:这些物质都只是形状、大小等发生了变化。

⑵做第二组实验,完成记录单。

①学生做完实验后,上台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我们身边的物质评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评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评课稿《我们身边的物质》是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部分:1。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2物质在变化。

3.让物质发生变化。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

本课应该逐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贴近生活的课堂最有生命力,容斌老师的这节课就给予了最好的诠释,我收获颇多.容斌老师课堂上是那么镇定,那么智慧,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让大家感受到她的灵动和机智,做到寓深刻的思想于朴实的教学过程中。

课始以“观察教室里有什么物体”,深入浅出地引出“物质”这个科学概念,继而讨论空气、声音是不是物质,得出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物体也是物质。

第二部分物质在变化的教学也是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的,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观察把易拉罐捏扁,观察一杯水和一杯冰,区别出两种不同的变化,一种是改变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改变;另一种是实质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新的东西。

而且讨论有些物质的变化的速度相当缓慢。

第三部分让物质发生变化,容斌老师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怎样让物质发生变化,提供了纸张、蜡烛、橡皮筋、橡皮泥这些材料。

实验前指导,交代安全注意事项等,指导学生细致并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记录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使探究活动更富实效性。

最后总结出物质变化,两类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容斌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组织有序,上出了浓浓的科学味,起到了示范作用,值得科学教师学习和借鉴.另外我也提出几点和容斌老师交流:1.课堂中的过渡语还需斟酌.如在教学完空气和声音也是物质后,继续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物质吗?"以此来引出电、光、火也是物质会更自然省力地多。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实录及反思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实录及反思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实录及反思(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实录及反思《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实录及反思物质在变化这一环节,是本人上课过程中的重点,重在分析两组照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组照片,把易拉罐压扁与水结冰。

“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点没”回答我的是学生长时间的沉默,然后才有学生小声的回答,“没有”。

“没有是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张照片各自说的是什么现象”“第一张照片说的是易拉罐变形了。

”学生回答。

师:“易拉罐变形了,它还是易拉罐吗”生:“是的”师:“是外部力量使它改变还是内部力量使它改变的”生:“外部”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张照片,水结冰了,水结冰后是什么它还是水吗”在此,学生再度出现沉默,并有所分歧,有的认为水结冰之后不是水,而是冰。

也有学生认为,水结冰后还是水,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改变了。

而本人则加入了物质的三态的讲解,告诉学生,物质在三种状态之间不论怎么改变,它都是同一种物质,因此水结冰后,还是水,冰只是水的'固体表现形式。

教学再次回到刚才的问题,“水结冰后是什么”生:“水”师:“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点吗”生:“有,它们都没有改变物质本身。

”师:“请看第二组照片,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有什么相同点吗”此时,已有学生在底下小声提问:“老师,它们是不是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本人并没有回答学生的提问,而是进一步提问:“火柴燃烧有新物质产生吗”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回答:“有新物质,有光和热产生了。

”“铁生锈后,有新物质产生吗”“有,有铁锈。

”“没有,铁锈还是铁。

”至此,学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铁和铁锈是相同物质,另一种意见是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物质。

这在本人的教学预设中是完全没有考虑到的一种情况,因为在本人的意识中学生已然知道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不会出现现在的这种争论,那么如何突破这一课堂生成问题,是我一时思考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
易拉罐捏扁: 形状、大小
没有产生新物质
铁丝折弯: 形状
火柴燃烧:颜色、长短、有烟
产生新物质
铁钉生锈:颜色、粗糙程度、光泽度
2、铁钉生锈:铁和铁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比较这两种变化的相同之处: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4.思考一下,这两种变化我们这节课上都能做吗?
(前者能,后者不能)为什么?
5.讨论得出:火柴燃烧变化比较快,而铁钉要生锈比较慢。
6. 你们觉得房屋,马路它们在变化吗?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7、通过刚才的4个实验,概括一下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特点?
(物质的变化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只改变了形状和大小,有的还产生了新的物质)
总结:世界上的物质都在发生变化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世界的物质都会变化,你有哪些办法让纸发生变化?
2.让蜡烛、纸片发生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实验并记录:用了哪些方法?有哪些变化?
3.交流实验结果。
结合实验记录,问: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物质在变化
(一)有些物质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易拉罐压扁的变化:易拉罐被压扁发生了什么变化?
(形状 大小……)
2.折铁丝:铁丝折弯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形状……)
3.比较两种变化的相同之处:形状等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
(二)有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1.火柴燃烧的变化:火柴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物质
1.教室里有哪些物体?
2.出示教师带来的三件物体,问: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通过教师和学生交流得出:物质是实际存在的东西。
4.判断有些无法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空气、电、光、声音和火等,它们是物质吗?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强调它们也实际存在。)
5.小结:物质是指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2. 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 点: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体验物质的变化。
难 点:能分析和阐述一些物质发生变化的异同点。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尺、烧杯、小桌子、易拉罐空瓶、铁丝、火柴、生锈和未生锈的铁钉各一份。
学 具:蜡烛、火柴、纸、记录纸、生锈和未生锈的铁钉各一份。
同一种物质用不同的方法发生的变化一样吗?
4、师补充介绍蜡烛燃烧的知识。
四.小结延伸
小结:有些物质只是形状、大小等发生了变化,有些还产生了新的物质。
课后继续留意身边一些物质的化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直接
实际存在 物质
一、教学背景:
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本课也并不要求让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马上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