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物质_县优质课评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背景:
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本课也并不要求让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马上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2. 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 点: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体验物质的变化。
难 点:能分析和阐述一些物质发生变化的异同点。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尺、烧杯、小桌子、易拉罐空瓶、铁丝、火柴、生锈和未生锈的铁钉各一份。
学 具:蜡烛、火柴、纸、记录纸、生锈和未生锈的铁钉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物质
1.教室里有哪些物体?
2.出示教师带来的三件物体,问: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通过教师和学生交流得出:物质是实际存在的东西。
4.判断有些无法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空气、电、光、声音和火等,它们是物质吗?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强调它们也实际存在。)
5.小结:物质是指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物质在变化
(一)有些物质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易拉罐压扁的变化:易拉罐被压扁发生了什么变化?
(形状 大小……)
2.折铁丝:铁丝折弯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形状……)
3.比较两种变化的相同之处:形状等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
(二)有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1.火柴燃烧的变化:火柴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铁钉生锈:铁和铁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比较这两种变化的相同之处:都产生了新的物
质
4.思考一下,这两种变化我们这节课上都能做吗?
(前者能,后者不能)为什么?
5.讨论得出:火柴燃烧变化比较快,而铁钉要生锈比较慢。
6. 你们觉得房屋,马路它们在变化吗?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7、通过刚才的4个实验,概括一下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特点?
(物质的变化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只改变了形状和大小,有的还产生了新的物质)
总结:世界上的物质都在发生变化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世界的物质都会变化,你有哪些办法让纸发生变化?
2.让蜡烛、纸片发生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实验并记录:用了哪些方法?有哪些变化?
3.交流实验结果。
结合实验记录,问: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一种物质用不同的方法发生的变化一样吗?
4、师补充介绍蜡烛燃烧的知识。
四.小结延伸
小结:有些物质只是形状、大小等发生了变化,有些还产生了新的物质。
课后继续留意身边一些物质的变化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直接
实际存在 物质
间接
易拉罐捏扁: 形状、大小
没有产生新物质
铁丝折弯: 形状
火柴燃烧:颜色、长短、有烟
产生新物质
铁钉生锈:颜色、粗糙程度、光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