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建于苏州市虎丘区,其园林建筑与景观极具特色,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园林文化、景观设计、园林结构、文化意义等方面对拙政园进行分析。
一、园林文化苏州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园林文化氛围,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苏州园林利用自然山水,取得天人和谐之美,有“人工为自然,天地合一”的园林理念,将自己打造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创新了园林文化,既积极吸收华夏文化,又吸收异域文化,形成了“灵心所见”的园林特色。
二、景观设计拙政园的场景设计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其时空布局设计合理,空间利用充分有效。
整个园林包括了池塘、山水、假山、建筑、花岗石等元素的结构,以及清静、雅致的格调,构建起一派风雅之气。
拙政园园内的景观很有特色,花岗石路上雕刻着名人手迹,墙上也刻有许多文化名人墨迹,这样将追溯文化和历史的气氛完美地融入其中。
古典式建构、精美细致的雕花门、弧形山墙等,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还采用了互见互联的手法,形成连续流通的空间,在自然中自然寻址,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三、园林结构拙政园的景观布局以水为中心,园林结构构建了自然美与文化美的结合。
整个园林以池塘为骨架,把人工山水、花草、石块等构成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园内石牌坊、假山、亭阁、廊榭、楼阁等建筑也各具特色。
所有的建筑物都以重重叠叠的园区进行着自然的分隔,中间留出溪流或池塘等自然景观,形成自然的隔断与联系,方便游人欣赏风景。
拙政园的色彩构成也非常注重设计,园内花坛花事更是极具灵光,令游人呼之欲出。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审美意趣。
四、文化意义拙政园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的观赏价值,更体现在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思想。
拙政园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和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民族气质,同时也传递了社会重视诗词书画和文化艺术的价值观。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沧浪亭”,后因得主溥仪的点化而得名“拙政园”。
这座园林占地约为5.2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小型园林设计风格和巧妙的水景演绎而闻名。
园林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三个部分。
中部是最主要的景点,包括了白塔、景德楼、翠鸟楼等建筑。
东部的特色是漫步的长廊和见证历史的展览馆。
西部则以静谧的花园和复古的建筑为主。
拙政园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原则之一,即以水为中心。
整个园林布局围绕着人工湖展开,湖水被半抱园的布局环绕。
在湖的中央,有一座小岛,名为柏梁亭,是园林的最高点,也是游人欣赏湖景的最佳地点之一、湖水之外,还有许多小溪、小桥和人工山石,它们与植被和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景观。
除了水景,拙政园的建筑也是园林艺术的亮点之一、园林内建有多座楼阁、亭台和假山。
白塔是拙政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它是园林中最高、最精致的建筑之一,也是游人最喜欢的拍摄点之一、景德楼则是一座仿古建筑,它用红木和瓷砖来装饰,展示了传统的工艺美术。
翠鸟楼是一座古朴而美丽的木结构亭子,提供了俯瞰园林的绝佳视角。
拙政园的设计还融合了文化和艺术的元素。
整个园林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草木和石头,它们通过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美。
园林内也设有一些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古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游人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和听讲解,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总的来说,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小型园林设计风格和巧妙的水景演绎而闻名。
园林的核心是以水为中心,水景与建筑和植被相得益彰,形成了和谐的景观。
园林内还有多座精致的建筑和花卉、草木展示。
此外,园林内还设有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古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
拙政园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欣赏和学习。
拙政园景点简介
拙政园景点简介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西北郊,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被
誉为“江南园林之母”。
该园原为明弘治四年(1491年)文征明
修建的私家园林,曾是清代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它占地面积
41.3亩(约合5.2公顷),建筑面积1165平方米。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庭院众多,曲径通幽,有“假山名苑”之称。
园
中的亭台楼阁、花木山石均各有特色,富有变化。
园内的主要建
筑有远香堂、湖心亭、荷风四面亭、敞轩与方亭等,主要景物有
拙政园的水、山、亭。
拙政园以其小巧精致取胜,其建筑布局分东、中、西三部分,东半部以假山为主,中半部以建筑为主,西半部以竹石为主。
全
园分四个景区:东花园宽阔疏朗,西花园曲折幽深,中花园面积
最小却最精致。
园中的建筑多以曲为主,讲究回环曲折的艺术效果。
许多建筑都有精美的砖、瓦、木、石雕作装饰。
园中山巅的凉亭飞瀑流泉为全园胜景。
—— 1 —1 —。
游览非遗之旅 苏州拙政园
游览非遗之旅苏州拙政园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苏州拙政园是其中一个璀璨的明珠。
拙政园不仅仅是一座古典园林,更是一个展示非遗文化的窗口。
在这个游览非遗之旅中,让我们一起领略拙政园的魅力,感受非遗文化的韵味。
一、重温园林艺术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
拙政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设计理念,赢得了世人的赞赏。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精湛的园林技艺,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你踏入拙政园,仿佛进入了一个精致的艺术殿堂。
曲折的小径、幽静的水池、精美的建筑,无一不展现着园林艺术的魅力。
你可以漫步在石板路上,感受古人留下的文化痕迹,欣赏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
二、萦绕非遗之韵拙政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非遗文化的宝库。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苏州园林中的非遗技艺,领略到传统工艺的神奇与魅力。
苏州园林的非遗技艺包括剪纸、刺绣、工笔画等。
这些技艺在拙政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你可以参观到非遗工艺的展示区,观赏到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感受到工艺师傅们的精湛技艺。
而在剪纸展示区,你也可以亲自体验剪纸的艺术,感受到这个传统技艺的魅力与乐趣。
三、探寻文化之根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这个非遗之旅中,你可以一边游览园林的美景,一边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拙政园的不同角落,你可以看到很多古代建筑、文物和器物。
每一处都透露着历史的气息,带给游客无尽的遐想。
通过了解这些文物和器物的来历,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并更好地欣赏园林的艺术之美。
四、重塑人文底蕴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苏州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文化元素和非遗项目,重塑了苏州的人文底蕴。
在这个非遗之旅中,你会看到园内展览馆的展品,了解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你还可以参观到非遗工艺师傅的作坊,亲眼目睹他们手工创作的过程。
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让苏州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多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的四季花艳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的四季花艳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其中拙政园更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四季花艳而闻名。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拙政园的四季花艳之美。
春季是拙政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园中的花卉开始绽放。
踏入拙政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游人走在曲径通幽的园中,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春花,如桃花、梅花、杏花等。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拙政园内的百花苑。
百花苑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品种丰富、花色绚丽而著名。
百花苑内的花卉种类繁多,包括牡丹、兰花、菊花等,各种花卉在春季盛开,各自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走进百花苑,芬芳的花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其中。
春日的拙政园,花开如海,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
夏季是拙政园的绿意盎然的季节。
夏天的拙政园古树葱郁,翠绿的植被覆盖了整个园区,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拙政园内的檀香斋。
檀香斋是一座唐代风格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茂盛的树木,形成了一个清幽的花园。
夏天,檀香斋外的花草葱茏,花团锦簇,给人一种凉爽宜人的感觉。
拙政园还有一座名为“双溪寒舍”的建筑,这座建筑被绿叶掩映,与周围的植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夏日的清晨,来一场清新的早晨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秋季是拙政园变换色彩的季节。
当秋风吹来时,拙政园内的植物开始变得金黄或红色,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在秋季,拙政园的重要景点之一是碧螺春茶园。
碧螺春茶园是一片广袤的茶园,茶树的叶子变得金黄,整个茶园呈现出一片金色的海洋。
漫步在碧螺春茶园中,可以品尝到香气扑鼻的碧螺春茶,感受到秋季独特的韵味。
此外,拙政园的湖泊也在秋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丽。
湖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周围红黄交织的树木,美不胜收。
冬季是拙政园的淡雅之季。
虽然没有春季那样绚烂的花朵,但拙政园的冬季景色依然让人陶醉。
拙政园内的假山、园林建筑和花木均被冰雪覆盖,形成了一幅冰雪世界的画卷。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南部,是一座大型私家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拙政园的建造始于明代,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
拙政园占地面积约为5.2公顷,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
东部是主体园林,中部是曲水流觞区,西部则是花园区。
整个园林以水为主,水面占据了园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园内的建筑、假山、花木、水景等都是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拙政园的建筑以“亭、台、楼、阁”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苏州十景”之一的“春晓阁”。
春晓阁是一座三层楼阁,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拙政园内最高的建筑。
阁内设有多个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园林和周围的景色。
拙政园的假山也是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假山是一种以石头为材料,模拟自然山水景观的建筑形式。
拙政园的假山造型各异,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峡谷,有的像瀑布,有的像洞穴。
其中最著名的是“太湖石群”,这是一组由太湖石组成的假山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拙政园的花木也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如梅花、杏花、桃花、牡丹、海棠、樱花、枫树等等。
这些花木在不同的季节里开放,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给游客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拙政园的水景也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内有多个水池和水道,水面上漂浮着荷花、荷叶、莲花等水生植物。
园内的水景与建筑、假山、花木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拙政园的建筑、假山、花木、水景等都是园林艺术的杰作,值得人们去欣赏和探索。
关于拙政园的介绍
关于拙政园的介绍拙政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东南部。
以下是对拙政园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概述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叶,当时这里是一片私人庄园,名为“耦园”。
后来经过几位主人的扩建和改造,到清朝时期,这个庭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拥有多达70个建筑物和殿堂的大型园林。
二、园林规划拙政园的规划结构可分为“东园”、“中园”和“西园”三部分。
其中东园主要以山水为主,中园则是主建筑居多,而西园则是一片清幽的庭院。
整个园林依山傍水,布局精巧,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一。
三、建筑风格拙政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方园林和北方建筑的特色,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
园内主要建筑物包括大观楼、远香阁、苕溪书院等,以及许多小桥流水、迷人的花园和小巧的洞天。
四、艺术特色拙政园的花园布局、建筑风格和景致呈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妙和独特之处,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拙政园的园林规划、园林装饰和园林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既是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园林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开放时间和票价拙政园每天早上7:30开放,晚上17:30闭园。
门票价格为70元/人,如需要租用讲解员服务,需要另外支付50元/人的讲解费用。
六、交通方式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中心的沧浪区,交通便捷,可以搭乘公交车(4路、33路、101路)、地铁(1号线)或出租车前往。
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这个园林历史悠久、构造精妙、美景绝佳,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
拙政园简介和历史
拙政园简介和历史一、拙政园简介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
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
二、拙政园历史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
中亘积水,浚治成池,弥漫处“望若湖泊”。
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建筑物则稀疏错落,共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
嘉靖十二年(1533),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各系以诗,并作《王氏拙政园记》。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赌博将园输给阊门外下塘徐氏的徐少泉。
他“以己意增损而失其真”。
此后,徐氏在拙政园居住长达百余年之久,后徐氏子孙亦衰落,园渐荒废。
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荒地十余亩为刑部侍郎王心一购得。
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于崇祯八年(1635)落成,名“归田园居”,中有秫香楼、芙蓉榭、泛红轩、兰雪堂、漱石亭、桃花渡、竹香廊、啸月台、紫藤坞、放眼亭诸胜,荷池广四、五亩,墙外别有家田数亩。
园中多奇峰,山石仿峨嵋栈道。
据清雍正六年(1728)沈德潜作的《兰雪堂图记》,当时园中崇楼幽洞、名葩奇木、山禽怪兽,与已荡为丘墟的拙政园中部适成对照。
直至道光年间,王氏子孙尚居其地,但已渐荒圮,大部变为菜畦草地。
清兵入苏,园为镇将占。
当时园主系徐氏第五代后人,不得已在顺治五年(1648)左右以二千金将园廉售于大学士海宁陈之遴。
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ppt课件ppt
现代园林建筑的融合
现代化改造
拙政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建和扩建,逐渐形成了 现在的规模。
现代园林建筑的特点
现代园林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空间 开放性和艺术性。
融合的挑战
现代化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传统园林建筑和现代园林建筑的 融合,以及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荷花、菊花、梅花等。
植被丰富
03
园内植被丰富多样,布置有各种不同的植物群落,如竹林、松
柏林、杜鹃花丛等,形成了优美的园林景观。
04
拙政园的文化内涵
诗词题名文化
诗词题名文化
拙政园的景观命名大多源自古代诗词,如“荷风四面亭”、“留听阁”、“远香堂”等, 既赋予了园林深厚的人文内涵,又让游客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
建筑与山水的融合
园内的建筑与山水相互融合,形成“山水有情” 的氛围。
景观走廊
园内布置有多条景观走廊,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联 系在一起,使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游览全园。
园林植物
古树名木
01
园内保存着许多古树名木,如明代古松、清代古槐等,增加了
园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花卉植物
02
园内花卉植物繁多,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花卉盛开,如牡丹、
各异的奇石,有些甚至有着历史典故。这些石头的巧妙布局和形态各
异,为园林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景致。
02
寓意深刻
在拙政园中,石景并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一种寓意深刻的文化符号
。如“石舫”、“石塔”等石景,寓意着长寿、吉祥和安宁,给游客
带来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03
文化内涵
石景艺术在拙政园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一、引言拙政园是苏州市一座著名的古典园林,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极品”。
它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全面介绍拙政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游览信息,带您深入了解这座宏伟的古典园林。
二、历史背景1. 造园背景拙政园建造于明代,始建于1765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当时,苏州市长吴永泰出任江苏巡抚,他将该地改为私宅,并亲自主持造园工程,使拙政园得以诞生。
2. 命名含义拙政园原名为“蒙求园”,后更名为“拙政园”。
这个名称的含义是希望通过构建这座园林来抒发吴永泰自身政治理念的拙朴和诚实。
3. 历史沿革拙政园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更名的过程。
1841年,英军入侵苏州,拙政园受到严重破坏。
1860年,拙政园被改为私宅,并更名为“摄政府”。
1950年代以后,拙政园开始逐步修复,并对外开放。
三、设计特点1. 布局与结构拙政园占地约5.2公顷,整个园林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园以明湖为中心,结构松散;而西园则以山为主,布局严谨。
园中有多个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园内,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2. 园林元素拙政园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园内有精心修剪的花草树木,垂柳倒影在湖面上,石桥曲径相交,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景致。
3. 文化内涵拙政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园内有丰富的文人墨客题诗题画,还设有文化陈列馆,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共同风采。
四、游览信息1. 开放时间拙政园全年对游客开放,每日的开放时间为上午7点30分至下午5点。
2. 门票信息拙政园门票分为普通票和优惠票两种。
普通票价格为80元/人,优惠票价格为40元/人(学生、老年人、军人等)。
同时,园内还设有讲解员服务,讲解员的费用为100元/团。
3. 游览路线拙政园游览路线主要分为东园和西园两个部分。
游客可以自行选择游览路线,也可以选择跟随讲解员进行有导览的游览。
苏州拙政园简介概况
苏州拙政园简介概况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城北,它是苏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原名“桑园”,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的故居。
明
正德十四年(1519年),文征明以七十万两白银买下这片土地,
建成了自己的宅院。
后几经兴废,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康熙皇帝御笔亲题“拙政”二字。
因其主人是明代的政治人物,故名“拙政”。
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山水环绕,亭台楼阁、水榭
长廊、曲径通幽。
全园以山为主,山水萦绕,楼台隐映。
池沼清澈,花木繁茂。
园内建筑大多是临水而建的江南古典园林建筑。
园内还有以假山出名的“假石山房”和以花草出名的“花港观鱼”等景点。
拙政园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入口广场区;中部为庭院景区;西部为园林建筑区和园林水体区;北部为花园休闲区。
—— 1 —1 —。
拙政园景物描写
拙政园景物描写
拙政园是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建于明代,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走进拙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草坪和花坛。
花坛里栽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有红的、黄的、紫的,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草坪上还有几只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沿着花坛往前走,来到了拙政园的中央湖泊。
湖泊很大,湖水清澈见底,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
湖畔边的柳树垂着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过水面。
湖中心的小岛很有特色,是一座古典式的小岛,岛上的建筑名叫“听涛阁”,是一座两层的小楼,建筑风格非常优美。
在湖泊的另一侧,有一座精美的小亭子,名叫“留芳亭”。
亭子的四周围满了绿树,中间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有很多人都在这里拍照留念。
在拙政园的一角,有一组非常精美的假山。
假山由巨石和假山石组成,非常逼真,仿佛是一座真的假山。
在假山上,有一些古老的树木,树干很粗,树叶茂盛,给人一种非常古老、非常神秘的感觉。
此外,拙政园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建筑和景点,如“拙政园展览馆”、“翠微亭”等等,每一个景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总结起来,拙政园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有特色的古典园林。
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拙政园简介和历史
苏州拙政园简介和历史
苏州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也
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它建于明代乾隆年间,是一处南方
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占地约5亩,以杨柳、花木、池塘等自然景观为主,融汇
了山水、花木、建筑等元素,展示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园内
布局精巧,景色秀丽,建筑精美,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缥缈山房、簪
花亭、醉石、苏堤春晓等。
拙政园的建设历史悠久。
最初,拙政园是一处私家园林,由明代
政治家、书法家王石所建。
后来,园内先后经历了多次改建和重修,
成为众多名流士人的流连之地。
园内的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都体现了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和独特性。
拙政园至今仍然保留着古代园林的原貌,并在1981年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拙
政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也成为了中外游客欣赏和研究古典园林的重要场所。
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一、简单概况明正年间,王献臣告知文徵明自己建园林的计划后,文徵明表示愿鼎力相助。
以大弘寺遗址为基础,将低洼处开挖成池,四周林木和间隙较多,以此为竹林,栽植各种花木。
园区分东中西3部分,东部的花园开阔雅致,种植花木用以吸引各类蜜蜂与小鸟,营造一幅生机勃勃的风景画。
中部沿岸植以柳,尽展树木的婀娜。
西部建筑点以芭蕉、翠竹,和以自然之声。
一个树木繁茂的江南私家园林,自然典雅、曲径通幽的园子就这样奇迹般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建筑布局(一)整体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是苏州市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整体空间布局效仿于自然,全园以水为中心,建筑临水而建,庭园错落有序,花木秀而繁茂,在有限的面积内构建了丰富的园林空间,整体空间布局富有层次与变化。
全园共分为3个部分,其中中部为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以中心水池为主要景区,池中营筑土山,依水构建主体建筑,配以富有意境的植物,营造山水之间的旷野景致。
拙政园的整体布局与具体景致的空间布局,都具备很强的观赏性。
第一,人的“视觉、触觉、运动觉”是人自身“空间意识”的主要构成因素,也是园林布局的建构依据。
拙政园的景观布局是在顺应人的生理特性的前提下进行建构的,符合观赏者“先大后小,由远及近”的感官知觉顺序。
从整体布局上看,拙政园整体为东西走势,以湖面为主体,在水面上延伸诸多路径,呈放射状串联起各个景观。
主体景观大多悬水而建,周围种植大量绿树花草,以达到“移步换景”的观赏效果。
拙政园共有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
东花园开阔疏朗,西花园建筑精美,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占地面积广,视野开阔,展现了宏观壮美、灵秀蕴藉的美感。
园林的“半开放”游览模式有利于给人带来“视觉、触觉和运动觉”上的综合性审美体验,建筑师以园林的布局空间为载体,通过“假山、栏杆、长廊”的建构反映和体现“空间意识”。
苏州园林拙政园的介绍
苏州园林拙政园的介绍文档标题:苏州园林瑰宝——拙政园一、引言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它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由官僚王献臣所建,初名“拙政”,寓有“归隐田园,拙于政务”之意,充分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淡泊明志、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
二、园林布局与特色拙政园占地面积约5.2公顷,以其精巧的构思、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以水景为主,东部以山景取胜,西部则以田园风光见长,各具特色又和谐统一。
中部景区以远香堂为中心,四周环绕着荷花池,亭台楼阁依水而筑,通过借景手法将园内景色与园外的北寺塔相融合,形成一幅流动的立体画卷。
其中,“小飞虹”、“枇杷园”、“留听阁”等景点均富有诗意,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东部景区以“秫香馆”为核心,山石嶙峋,竹木葱郁,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的氛围。
西部景区则以田园野趣为特点,稻香村、塔影亭等景点更显自然质朴之美。
三、文化价值拙政园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其四季皆宜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尚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外,拙政园还承载了众多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结语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
它以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韵味和东方美学的魅力。
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传递着文化的温度,展示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智慧。
苏州拙政园: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苏州拙政园: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
该园建于明代,初名庆春园,后改名为拙政园。
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市区东北部,总面积为1.86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私家园林。
苏州拙政园以其卓越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被誉为“东方园林精华之一”。
拙政园的设计以水为中心,水系纵横交织,湖泊、池塘、运河等形成一片连绵的水景,给人一种恬静、宁谧的感觉。
游览园林时,常常可以看到池塘中蕴含生机勃勃的荷花和展翅欲飞的金鱼。
除了水景外,园内还有各种园林特色景观,如假山、亭台楼阁、花廊走廊等,构成了园林的独特景观。
苏州拙政园的园林设计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组合的精细搭配。
整个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设计风格。
东部园林以水景为主,造景手法独特,融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色,给人一种恬淡雅致的感觉。
而西部园林则以山石园林为主,石头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给人一种奇特且富有变化的感觉。
拙政园内的建筑布局也十分精巧。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迎泽斋”,它是园主家的居所,是拙政园的核心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中,庭院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与假山石景相得益彰。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江南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此外,苏州拙政园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听涛榭、苏樱台、关雎亭等。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游客在参观时可以了解到这些故事,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艺术品。
它的设计和布局,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园内的建筑、水景、植被等元素相互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它的美丽和精细程度让人惊叹,使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苏州拙政园作为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中国古代园林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创造了独特的景观和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介绍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介绍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留园路178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之一。
它以其精致细腻的布局、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原名为蕙草园,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典园林。
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最初属于明代织造官员、工部主事王熙凤的私家园林,后来变为私人庄园,历经数代的更迭与修葺,正式命名为拙政园则是在清代乾隆年间。
拙政园的修建历时200多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的修建和完善,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拙政园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园内以水景为主,有池塘、亭台、厅堂、廊架等多种建筑形式,并以传统华贵的园林建筑风格为主线,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人文艺术的精髓,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
拙政园的核心景点主要有“全园皆春”、“太液池”、“看花亭”、“寄梦亭”等。
其中,“全园皆春”是拙政园最具特色和亮点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四季如春的花木,无论是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还是冬天的梅花,都给人带来了不同的美感。
在这里漫步,仿佛置身于一个绚丽多彩的花园中,不仅让人心情愉悦,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绚烂和美好。
太液池是拙政园内最大的水池,也是园内的视觉焦点之一。
太液池呈不规则形状,周围有石堤环绕,池内有多处小岛,岛上有亭台楼阁,形成了一幅幅水墨画般的美景。
这里的建筑各具特色,有的宏伟壮观,有的精致小巧,它们与水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水墨画卷。
园内的看花亭是一个供人休憩观景的地方,亭子四周种满了鲜花,不同的季节可以欣赏到不同种类的花卉,让人沉醉其中。
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坐在亭子里,欣赏花景,也可以选择在亭子前的走廊上漫步,感受花香的气息,享受宁静与悠闲的时光。
寄梦亭是拙政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是苏州经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寄梦亭位于太液池中心的一个小岛上,建筑风格独特雅致,是拙政园的标志性建筑。
拙政园的历史故事
拙政园的历史故事1. 引言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市著名的古典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以其精美的建筑和精湛的园林艺术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本文将带您了解拙政园的历史故事。
2. 建造背景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最初主人为明代官员、书法家、画家王献之。
王献之在位期间,他积极参与地方政务,并以清正廉洁著称,因此被尊称为“拙政先生”。
他为了营造一个清幽雅致、追求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而创建了这座园林。
3. 建造过程拙政园的建造过程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
王献之亲自参与了整个建造过程,并邀请了许多当时的名匠和艺术家来参与设计和施工。
拙政园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3.1 建筑设计拙政园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元素。
园内主要建筑有“琴韵堂”、“太湖石山”、“苏州街”等。
其中,“琴韵堂”是拙政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仿古建筑,以红墙、黄瓦、飞檐、斗拱等传统元素为特色。
3.2 园林设计拙政园的园林设计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以水为主要元素。
整个园区被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水景区,西部是山石景区。
水景区中有各种大小湖泊、池塘和小桥流水,如“蕉窗”、“挹翠亭”等;山石景区则以太湖石为主要材料,形成了“太湖石山”的景观。
4. 历史沿革拙政园在建造完成后,经历了多次的改建和修复。
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拙政园曾一度荒废。
直到19世纪中叶,拙政园才得到修复,并重新对外开放。
5. 文化影响拙政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
同时,拙政园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美和创作,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的背景。
6.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拙政园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苏州市姑苏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拙政园课文原文
拙政园课文原文摘要:一、介绍拙政园的背景和历史二、描绘拙政园的景色和特点三、分析拙政园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四、总结游览拙政园的感悟和启示正文:【一】介绍拙政园的背景和历史拙政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典园林。
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为官僚徐阶的私家园林。
后来,徐阶因故被贬,园宅被官府没收,成为皇家花园。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曾多次驻跸于此,使之更加繁荣昌盛。
【二】描绘拙政园的景色和特点拙政园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中部为宅院建筑,西部则以山水景观为主。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建筑典雅,山水相依,花草树木繁茂。
园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如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十八曼陀罗馆等,均为典雅之至。
水系发达,主要有镜湖、香洲、柳毅溪、芙蓉隈等,水域占园区面积的四分之一。
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四季景色各异,尤以春天的桃、李、杜鹃,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腊梅最为著名。
【三】分析拙政园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拙政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园林文化史。
它凝聚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是江南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气息,体会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同时,拙政园还是一个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化载体,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墨宝。
【四】总结游览拙政园的感悟和启示游览拙政园,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它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成为我们后代传承的瑰宝。
总之,拙政园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
游览其中,既能品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又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连廊组合建群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虚实
流动空间 内外通透
(三)、诗画的情趣 )、诗画的情趣
•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 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 时 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 空综合 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 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 诗画艺术于园林艺 诗画艺术 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 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 诗情 画意”。 画意
拙政园的特点
• • • • •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 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一、拙政园
• 拙政园 拙政园:在园林的规划布局与 造景手段上,采用模拟象征等 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出 具有自然山水形态的园林环境。 私家园林大的几公顷,小的几 十亩,有的甚至只有几亩地, 通常采取小中见大的手段,道 路求曲折,景点求隐蔽,充分 利用假山、空廊、小墙分隔出 多变的空间,大至一轩一亭, 小至一石一竹皆可成景,以便 在微观中体验宏观的意境。
苏州拙政园
• 拙政园位于苏州 娄门内东北街。 明御史王献臣解 官隐苏州,于正 德四年,以原大 弘寺址为基础, 拓建为园,取 “拙者为政”之 意而名。拙政园 占地六十余亩, 是苏州面积最大 的名园,不仅是 明代园林建筑代 表作,也是全国 名园之一。
拙政园历史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 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街178号。 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 用地约0.67公顷)。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 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的四百余年 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原 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 格局的三座园林 •
• 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景题、匾额、楹 景题、匾额、 景题 联)表达, • 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种植 掇山、 掇山 叠石、理水、种植等技巧,突 出山水之美, • 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融合诗歌、绘画 融合诗歌、 融合诗歌 绘画), 使得人 • 文意蕴更为深远,称为文人山水园 文人山水园。 文人山水园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 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 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园林的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 园林的意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 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一文中提出“三境”之 说来评诗(主要指山水诗))他说诗有三种境界:“只写 山水之形者为‘物境’;能借景生情者为‘情境’;能托 托 物言志者为‘意境’”。 物言志者
2、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 的结构。如清人钱泳所说:“造园如作文 必使曲折有法 前后呼应 最 造园如作文,必使曲折有法 前后呼应.最 造园如作文 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忌堆砌,最忌错杂 方称佳构。” 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忌堆砌 最忌错杂 方称佳构
画意
• 凡属风景式园林,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 即移动的画卷。.中国的山水画异于西方的风景画, 前者写意后者写实.中国的山水是遍游名山大川,研 究大自然的千变百化,领会在心,归来后于几案问, 挥洒而就,笔下的黄山已不是具体的黄山,而是"中 得心源"后,以简炼的笔墨获得深远广大的艺术效果. 这种创作手段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段同出一 辙,就此意义而言,也可以说中国园林是作为大自然 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又以三度空间形式再现到 人们生活中来
• 园中景桥有曲桥,小桥, 特色桥等等, • 桥护栏偏低矮,功能上可 供休息,观赏,防护等等。 • 缺点:桥的护栏偏低矮, 安全性是比较差的,古时 落水现象很频繁的。
亭
阁·梧竹幽居
• 唐羊士谔诗“萧条梧竹月,秋物映院庐”。此亭四面有 园洞门。设计精巧,富有诗意画意。
铺装
根据景观空间整体的空间秩序, 根据景观空间整体的空间秩序, 单元构形。 确定大的铺装 单元构形。
拙政园走廊:粉墙黛瓦
• 在这里构成建筑最基 本的色调不外三种: 一深灰色的小青瓦作 为屋顶;二全部木作 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 色,个别建筑的部分 构件施墨绿或黑色; 三所有墙垣均为白粉 墙。
拙政园假山
• 在花木配置方面, 江南园林则远胜于 自然式布局为主,北岛南 院,水系平面成p形,两条东西向长长的水 面延展了景观空间。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 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 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 有机地组织在一 三个造园要素有机 有机 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 谐调、互相补充 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 谐调 互相补充 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 的消极面。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 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 然,在古代先民眼中,建筑也 如同其他日用品一般,需要不 断更新,进行新陈代谢,要与 自然保持和谐。
•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气候、文化、取材 等的地方性 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 格,其中江 南、北方、岭南差异尤为突出,代表了中国园林风格发展的 主流。各种 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 园林的总体 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 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
诗情
1、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 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
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 倚玉轩、玲珑馆(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 待霜亭——“洞庭须待满林霜” 听雨轩(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 秋雨一家声” 玉兰堂(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 雪香云蔚亭(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听松风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
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本于自然、 •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 诗画的情趣 • 意境的涵蕴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 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本于自然、 本于自然
•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 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 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 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 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 绝非一般 但 绝非 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 简单地模仿这些 简单地模仿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 意识地加以改造 调整 加 改造、调整 改造 调整、加 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 工、剪裁 剪裁 精 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练概括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 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 本于自 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 然而又高于自然 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 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把铺装基本块材的组合方式与 空间秩序和视觉的引导相对应, 空间秩序和视觉的引导相对应,揭 示铺装的设计与空间秩序的对应关 系。
•
铺装材料的选用与基地 环境的关系。 环境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
• 中国造园艺术,追求的是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布局自由、浑然一体、宛如 天成,反映“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表 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正 是: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之理。中 国园林造景,概言之就是通过人工与自然 的巧妙组合,把观赏者引入一种情景交融 的境界。
拙政园简介
•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明崇初四年(公元1631年)已荡为丘 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 营,布置丘壑,并以陶潜“归田园居”诗,命名此园 • 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 廊等诸胜。可分为四个景区。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 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 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 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 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 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 田种秫,皆在望中。
中国古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建筑布局和形象特征——中国建筑以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 建筑布局和形象特征 与依附大地,横向铺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 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 外部造型 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台基除了对木结构的防水,防腐功能之外,可以增加古建筑的稳 定感。柱梁斗拱等组成的木构架,轻盈同透,给人以灵动的观感。硕大的屋顶铺以漂 亮的反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给予建筑一种柔性的适应感,使之与山水林木等自然 环境取得了相当的和谐。 房屋设计——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 房屋设计 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室内 外空间便完全流通在一起。在传统庭院中,主要建筑多用廊子相绕,廊实际上是室内 建筑空间与室外自然空间的一个过度,是中国建筑与自然保持和谐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房屋基地和方位选择——中国古代的堪舆风水学说。李约瑟博士曾指出:“再没 房屋基地和方位选择 有其他地方表现的象中国人那样热心于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