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银高速武当山互通改建工程---湖北省环境保护厅教学文案
207国道襄阳改线段下穿福银高速公路方案设计

l 工 程 概 况
方 案 A 为 改路 明挖 法 , 设 计 采用 2 ×1 1 . 7 7 5
I D - _ 钢 筋混 凝 土 框 架 桥 下 穿福 银 高 速 公 路 。施 工 开挖福 银高 速公 路 前 先 修 一 条 临 时便 道 , 把 该 段 福 银 高速公 路 的交 通 引 至 临 时便 道 上 通 行 , 然 后
张鸿鸣
( 中铁 第 四 勘 察设 计 院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武汉 4 3 0 0 6 3 )
摘 要 2 0 7国道 襄 阳改 线 段 采 用 下 穿 福 银 高 速 公 路 交 叉 方 案 , 设计 提 出 挖 断 福 银 高 速 公 路 路 基 、 顶 进 施 工 方 案 进 行 比较 , 为力求施工对福银高速公路的干扰最小 , 最终推 荐顶进施 工方案 , 该 类 工
有效 避免 上述 干 扰 , 并 比开 槽 施 工 节 约 人 力 、 物 力, 其 典型 方法是 顶进 法 , 目前 在地道 桥施 工 中被
广 泛 采 用 j 。
公 路 填方 路 基 高 度 为 5 . 0 m 左 右 。福 银 高 速 公
路 现处 于运 营 阶段 , 为 求 更 合 理 的下 穿 福 银 高 速 公 路方 案 , 尽 量减 少对 福银 高速 公路 运营 的影 响 , 本 次设计 提 出本项 目下穿福 银 高速公 路 的 以下 方 案 进行 比较 。 2 方案 A
2 0 7国道 是 湖 北 省 重 要 干 线 公 路 , 随 着 近 年
来 襄 阳市经 济 的快速 发 展 , 现状 的 2 0 7国道 襄 阳 市 区北部路 段 交通 量 迅 速 增 长 , 道 路交 通 压 力 显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曾都洛阳至京山坪坝公路曾都段改建工程穿越洛阳银杏自然保护小区有关意见的复函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曾都洛阳至京山坪坝公路曾都段改建工程穿越洛阳银杏自然保护小区有关意见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03.07•【字号】鄂环函[2014]96号•【施行日期】2014.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曾都洛阳至京山坪坝公路曾都段改建工程穿越洛阳银杏自然保护小区有关意见的复函(鄂环函[2014]96号)随州市交通运输局曾都分局:《关于申请组织〈曾都洛阳至京山坪坝公路曾都段改建工程对洛阳银杏自然保护小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评审的请示》收悉,按照《关于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鄂环办[2010]186号)等有关规定,我厅组织了专家评审会,对《曾都洛阳至京山坪坝公路曾都段改建工程对洛阳银杏自然保护小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行了审查,有关意见函复如下:一、拟建项目位于随州市曾都区,起于曾都区洛阳镇艾树凹村,止于随州市与京山县接壤的交界处,线路总计长度25.703公里。
其中拟改建线位K11+940~K14+820共长约2.88公里穿越洛阳银杏自然保护小区。
工程以1条隧道(480米)、2座小桥(共40米)和路基(2360米)通过洛阳银杏自然保护小区,新增永久占地2.05公顷,占该保护小区总面积0.17%。
拟建工程通过占地、阻隔、产生污染(垃圾、油污、噪声、光线等)、增加森林火灾、外来种入侵等方式,对保护小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报告》分析了拟建工程对自然保护小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针对性提出了生态保护和管理措施。
在切实落实《报告》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上,能够减缓拟建工程对洛阳银杏自然保护小区生态环境影响。
经研究,我厅原则同意曾都洛阳至京山坪坝公路曾都段改建工程K11+940~K14+820段按现行建设方案通过洛阳银杏自然保护小区。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忠武线、川气出川宜昌站、潜江站互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忠武线、川气出川宜昌站、潜江站互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8.17•【字号】鄂环审〔2021〕197号•【施行日期】2021.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忠武线、川气出川宜昌站、潜江站互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鄂环审〔2021〕197号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西气东输分公司:你公司《关于报送<忠武线、川气出川宜昌站、潜江站互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项目代码: 2104-420000-04-01-187444)位于宜昌市、潜江市、武汉市和黄冈市,线路全长14.1公里,涉及站场6座,包括宜昌互联段、潜江互联段(含忠武线改线段)、川气东送武汉至上海段反输改造3部分。
宜昌互联段管线起于川气东送宜昌清管站(新建),止于忠武线宜昌分输站,线路全长1.5公里,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700毫米、互联互通输气能力750万立方米/天,对忠武线宜昌分输站改扩建,并新建宜昌清管站1座。
潜江互联段管道起于忠武线新建潜江清管站,止于川气东送新建潜江计量站(与川气东送潜江压气站毗邻建设),线路全长12.6公里,其中新建12.0公里,改线0.6公里,潜江互联段设计压力6.3兆帕、管径700毫米、互联互通输气能力1342.6万立方米/天,新建潜江清管站和潜江计量站2座站场。
川气东送武汉至上海段反输改造对川气东送武汉压气站、黄梅压气站进行适应性改造,在站内新增阀门及连接管线等设施,实现川气东送管道至上海段反输功能。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
工程实施将对沿线生态、水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导致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能够得到一定缓解和控制。
福银高速武当山互通改建工程---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福银高速武当山互通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Ο一三年五月1 工程概况项目地处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中东部,太极湖(丹江口水库)西南岸,现有福银高速公路武当山互通处,占地范围为东径110°56′15″~111°15′23″,北纬32°22′30″~32°35′06″。
推荐方案采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标准,匝道设计速度60km/h,设置T 型半直连互通1座,包括4个匝道,共8座匝道桥,新建涵洞3道。
工程永久占地469.8亩,其中旱地104.5亩、林地97.3亩、果园104.9亩、水田50.8亩,荒地61.3亩、宅基地47.1亩,塘3.9亩。
工程拆迁房屋4379m2,拆迁电讯、电力线3.5km。
工程挖方1008646m3,填方923858m3,工程利用方923858m3,产生弃方95202 m3。
工程总投资约为 3.15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总费用2984.41万元,占总投资比例9.47%。
计划2013年5月开工建设,2014年1月建成,建设工期8个月。
2 规划相符性分析工程建设符合《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城区总体规划》、《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
3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3.1 生态⑴拟建互通全线位于重要生态敏感区武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
⑵评价区生态系统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为主。
评价范围内森林植被主要以马尾松、柏木、杉木等群系为主;自然植被共划分为4级,5种植被型,9个群系;人工植被共划分为2个植被型,根据卫片解译,评价区植被覆盖度约为42.56%以上。
不涉及生态公益林占用。
⑶评价范围两栖动物有1目2科2种,以广布种占优势,黑斑侧褶蛙为优势种。
爬行动物有1目2科2种,多疣壁虎和王锦蛇为优势种。
鸟类有2目3科4种,东洋种略占优势,白鹭、中白鹭和家燕为优势种。
兽类有1目3科6种,以广布种略占优势,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
环保、水保及文物保护方案soft Word 文档

环保、水保及文物保护方案一、工程概况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鄂渝界)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北省西段,该项目东接江汉平原,南邻长江,西与重庆市接壤,北连神农架林区及襄樊市等地。
起点在鸦鹊岭镇凤凰观村与荆宜高速公路相接,终点在鄂渝交界处的巴东县火烧庵接重庆巫奉高速公路,全长173.430km。
我单位负责承建**合同段,合同左线里程为:**********,共7598米,右线里程为:************,共7549.449米;主要工程为***********隧道出口端(右线:*********共3611米,左线:**********共3627米,*号斜井724.7米)、******桥(右线:****************共104米,左线:****************共128.04米)、****隧道(右线:***************共3825.499米,左线:*******************共3836米)及少量路基工程。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1、地形、地貌本合同段位于鄂西山区,地处秦岭山脉山麓,地势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沿线地势总体自东南向西北渐高,大地地貌单位为鄂西构造剥蚀侵蚀低中山区,树木丛生,植被发育。
2、水文气象本合同段内主要河流为咸池沟、凉台河,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三大类。
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项目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湿润多雾,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降雨连续集中、强度大、突发性强,年平均降雨量1065~1132mm,年平均气温12.7~17.6℃,极端最高气温44.6℃,最低气温-15.4℃。
3、工程地质、地震本合同段大地构造位置属秭归向斜盆地构造区。
主要由侏罗系层状硬砂岩-半坚硬砂质泥岩加软质泥页岩构成。
受向斜构造以及层状岩性差异风化剥蚀控制,本区山岭走向、坡面形态复杂多变。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4.16•【字号】鄂环审〔2021〕67号•【施行日期】2021.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鄂环审〔2021〕67号咸宁市交通运输局:你单位《关于申请审批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及相关材料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项目代码:2020-421224-48-02-053355)位于咸宁市通山县,公路起点位于通山县南林桥镇咸通高速南林桥收费站(桩号K0+000),对接咸通高速公路,并与杭瑞高速相连,终点位于九宫山风景区鄂赣省界(桩号K46+700),对接江西段。
项目共设置桥梁13672米/40座,其中特大桥1102米/2座、大桥11873米/29座、中桥623米/7座、小桥74米/2座;设置隧道12077米/10座,其中特长隧道3445米/1座(九宫山2号隧道,隧道总长6765米,其中湖北境内3445米)、长隧道5245米/2座、中隧道1447米/2座、短隧道1940米/5座;配套建设收费站3处(南林桥收费站、厦铺收费站、九宫山收费站),服务区(厦铺服务区)、养护工区各1处,管理分中心(1处)与九宫山收费站同址共建。
该项目为《湖北省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规划道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206.3782平方公顷,湖北省人民政府已出具《关于咸宁(通山)至九江(武宁)高速公路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意见的函》。
项目穿越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国家地质公园、九宫山省级森林公园,湖北省林业局已出具同意线路穿越的意见。
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得到缓解和控制。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各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公司)、各市州交通局(委)、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现将《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和质量水平,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现结合湖北高速公路建设实际,就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程质量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秉承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不断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提升质量水平,实现了量的突破与质的提升。
截止200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3284公里,在建高速公路达1481公里,创建了沪渝高速公路湖北段等一批全国科技示范工程。
今明两年全省还将力争新开工高速公路1277公里,提前五年实现“五纵五横二环”、604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建设目标。
随着新一轮交通大建设大发展,交通建设市场的强劲需求与建设资源的相对不足、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难度的加大与建设管理创新的不足、质量通病的久治不愈与工艺、工法的相对滞后,已经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我省高速公路质量水平的提升。
特别是随着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由“以省为主”转向“省市共建,市州为主”,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建设管理模式日益多样,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解说词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解说词环保局专题片解说词之一: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汇报专题片配音解说词序:随着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发展,元磨高速公路、思小高速公路的相继建设完成通车,原来普洱市境内全长71公里的磨黑至普洱的二级公路,已成为昆曼国际通道中的瓶颈路段。
因此,磨思高速公路的修建成为必然。
国家发改委以发改交运【2006】438号文件给予项目核准批复建设。
磨思高速公路成为了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批准的施工总承包试点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由于环保、水保措施及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了公路界的重视,因此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合理运用生态防护技术,全面做好路线选线、景观绿化设计成为了磨思高速公路建设的工作重点,并贯穿于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
一、工程概况及环评审批云南磨思高速公路环保工程总投资5997.16 万元,是国道213线兰州至磨憨公路、西部大开发通道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昆明至曼谷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及普洱的发展之路、旅游生态之路。
磨思高速路线起始于元磨高速公路终点,止于思小高速公路的起点。
途径磨黑镇、宁洱县、同心乡、思茅区。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路基宽23米,设计时速每小时60公里,道路全长65.2公里,全封闭,全立交,与原有磨思二级公路相比,缩短里程5.8公里。
所经主要河流有磨黑河、株臭河、头道河、那柯里河,累计土石方总量为1085万立方米;挡土墙16.6万立方米。
沿线设磨黑、宁洱、同心、思茅4处互通式立交,9处分离式立交。
全线设有4处匝道收费站、2处养护工区、2处隧道管理所、2处停车区。
磨思高速公路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2004年10月,项目业主即委托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04年12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西南林学院的支持下,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普洱市相关部门大力协助下编写完成该项目环评报告书(送审稿)。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9.17•【字号】鄂政办电〔2020〕36•【施行日期】2020.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提升湖泊功能,改善湖泊生态环境,现就开展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科学治理、绿色发展,结合“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补短板强功能工程,实施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工程,推进环湖污染防控,有效遏制水质恶化、改善生态功能,提升湖泊蓄水与排涝能力,建设人水和谐美丽湖泊。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把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施策,系统治理。
统筹解决岸上岸下、入湖出湖、点面内源污染等问题,实现从“一湖之治”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的转变。
因湖制宜,聚焦重点。
依据湖泊水环境状况和流域生态特点,坚持一湖一策,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治理策略。
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湖泊,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久久为功解决长远问题。
二、主要任务(三)分类实施湖泊清淤。
城中湖重点对底泥污染较严重的湖泊开展局部或全部清淤,清除有毒有害淤积物;非城中湖泊重点对纳入退垸(田、渔)还湖的圩垸和低矮圩(含湖边塘)进行清淤,增加蓄水空间;对重要湖泊主要入湖口、出湖渠疏挖,保障涝水出湖畅通。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孝汉应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至武荆高速段)项目核准的批复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孝汉应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至武荆高速段)项目核准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30•【字号】鄂发改审批服务〔2020〕267号•【施行日期】2020.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孝汉应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至武荆高速段)项目核准的批复鄂发改审批服务〔2020〕267号湖北交投孝汉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报来的《关于申请核准孝汉应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至武荆高速段)项目的请示》(鄂交投孝汉应〔2020〕4号)及相关材料收悉。
根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关于孝汉应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至武荆高速段)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评估报告》(咨交通〔2020〕3274号)、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孝汉应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至武荆高速段)行业审查意见的函》(鄂交函〔2020〕171号)等文件,经研究,现就该项目核准事宜批复如下:一、为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加快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武汉城市圈环线大通道项目实施,同意建设孝汉应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至武荆高速段)(项目代码:2019-420900-48-01-041296)。
项目投资人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依法产生,具体为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交投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长江路桥有限公司、湖北交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98.55%、0.15%、0.1%、1%、0.2%的出资比例依法组建的湖北交投孝汉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该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和养护管理。
经营期内,收取车辆通行费作为投资回报。
经营期满后,该项目全部设施无偿移交有关政府部门。
二、项目主线起自孝感市孝南区肖港以西的幸王湾,与福银高速公路相接,经云梦县,止于汉川市麻河镇东北的肖杨角,与武荆高速公路相接。
三、该项目全长约34.2公里,同步建设孝感西连接线约4公里。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黄石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鄂环审〔2020〕65号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黄石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正文:----------------------------------------------------------------------------------------------------------------------------------------------------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黄石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鄂环审〔2020〕65号湖北黄石武阳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你单位《关于审批<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黄石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及相关材料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项目代码:2017-420200-48-02-144683)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境内,工程起点位于大冶市东风农场南练山以东鄂州、黄石市市界附近,与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武汉至鄂州段(在建)对接,终点位于阳新县以南鄂赣省界的河山塘附近,与江西武宁至湖北阳新(赣鄂界)高速公路(拟建)对接。
项目主线长91.020公里(其中大冶境内51.348公里,阳新境内39.672公里),连接线长7.715公里(位于阳新县),沥青混凝土路面。
主线起点至大广高速公路段38.400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33.5米;大广高速公路至项目终点段52.620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0米;连接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
工程新建特大桥13403米/5.5座(其中东风农场特大桥与鄂州段各建设一半)、大桥14925米/35座、中小桥354米/5座;新建中特长隧道 3985米/1 座、长隧道 2600米/2 座、中短隧道1620米/3座;桥隧长度占总长度40.41%。
工程设置涵洞132 道,互通式立体交叉9处,项目全线设置服务区2个、停车区2个、匝道收费站6处。
福银高速公路十天联络线湖北段

福银高速公路十天联络线湖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湖北省交通厅评价单位: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二○○八年九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4)1.1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 (4)1.2项目建设意义 (4)1.3主要技术指标 (4)1.4主要工程数量 (5)1.5交通量预测结果 (5)1.6投资及工期安排 (6)第二章环境现状评价 (7)2.1自然环境 (7)2.2社会环境 (7)2.3生态环境 (8)2.4声环境 (8)2.5地表水环境 (8)2.6环境空气 (8)第三章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9)3.1社会环境影响 (9)3.2生态环境影响 (9)3.3声环境影响 (10)3.4水环境影响 (10)3.5环境空气影响 (10)第四章主要环保对策措施结论 (12)4.1设计阶段 (12)4.2施工期 (12)4.3营运期 (13)第五章结论 (14)第一章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本项目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全线位于十堰市境内,涉及其下辖的张湾区和郧县。
主线推荐方案总体呈东西走向,起点接十漫高速公路于茅坪,自东向西途经张湾区下辖的茅坪、黄龙滩和郧县下辖的鲍峡镇和胡家营镇。
1.2项目建设意义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向横线)中18条东西向横线之一,起于福建省福州市,止于宁夏自治区银川市,是连接我国华南、华中与西北地区的重要公路通道。
本项目是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十天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十天联络线途经湖北、陕西和甘肃三省,主要控制点为十堰、安康、汉中和天水,其建设将有效衔接福州至银川、包头至茂名、北京至昆明、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等多条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干线通道,对于加强我国华中、华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往,完善国家和鄂西北、陕南、甘南地区高速公路网布局,改善西部地区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武汉至阳新(武汉至鄂州段)高速公路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武汉至阳新(武汉至鄂州段)高速公路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19.03.28•【字号】鄂文旅函〔2019〕57号•【施行日期】2019.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武汉至阳新(武汉至鄂州段)高速公路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鄂文旅函〔2019〕57号武汉市武阳高速公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请求对武汉至阳新(武汉至鄂州段)高速公路文物保护方案审批的函》及附件收悉。
经研究,我厅意见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武汉至阳新(武汉至鄂州段)高速公路(项目代码:2019-420118-48-02-001954)选线方案。
二、对该项目提出以下文物保护工作要求:(一)通过考古调查认定的本项目直接涉及到的鲊洲墓群、小曹墓地等文物点,我厅原则同意采用考古勘探、发掘的方式予以保护。
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该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我厅组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实施,请你公司予以协助。
在文物保护工作未完成之前,不得先行施工,对文物造成破坏的,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法律责任。
(二)离工程线路较近的张家桥古桥、何家桥古桥等地面文物,在施工过程中,你公司应主动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施工如震动等因素对文物的影响。
三、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线路变更,应及时函告我厅,另行开展考古调查、勘探,研究保护措施。
四、根据《文物保护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考古勘探、发掘所需费用应列入工程预算,由你公司支付。
考古勘探、发掘经费预算标准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五、鉴于地下文物的不可预见性,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应立即停工,通知文物部门处理。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3月28日。
武深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方案

武深高速公路嘉鱼至通城段环境保护专项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XX武深高速公路嘉通城段XX项目部二零一三年八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环境保护目标 (1)三、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四、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4)五、环保管理规定 (7)六、环境保护措施 (8)七、水土保持措施 (11)八、降低造价措施 (12)九、环境因素评价一览表 (12)十、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17)十一、环境监测用表及检测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环境法律法规识别及合规性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三、合格性评价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四、环境事故报告处理表格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五、环境事故纠正和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保方案一、编织目的:为规范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武深嘉鱼到通城段TJ-5标项目部人员的环保意识,使施工符合国家环保、当地政府和业主要求,实现项目部环保目标,确保项目施工与大自然和谐环保,特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武深高速公路嘉鱼至通城段TJ-5标项目部。
三、编写依据及适合范围: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湖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4、《湖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5、《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四、工程概况五、环境保护目标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高速公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请予支持新建铁路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涉及河段保留区建设方案的复函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请予支持新建铁路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涉及河段保留区建设方案的复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公布日期】2021.07.31
•【字号】鄂环函〔2021〕307号
•【施行日期】2021.07.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铁路
正文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请予支持新建铁路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涉及河段保留区建设方案的复函
鄂环函〔2021〕307号
湖北襄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请予支持新建铁路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涉及河段保留区建设方案的函》已收悉。
我厅高度重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研究,现将项目跨越水功能区的有关意见函复如下:
一、新建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铁路项目是落实《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改基础〔2016〕1536号)、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强我省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内容,我厅将在符合国家生态环保相关政策法规条件下,对该项目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和支持。
二、省长江办印发的《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第六条
对涉及全国重要水功能区建设项目作出了相关规定,禁止在《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划定的河段保护区、保留区内投资建设不利水资源及自然生态保护的项目。
三、新建铁路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工程项目在宜城市境内以桥梁形式跨越汉江襄阳、宜城、钟祥保留区,是否对保留区自然生态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应在该项目环评报告中一并予以论证,形成明确的评价结论,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依据。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2021年7月31日。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关要求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鄂环办[2010]2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0.01.05
【实施日期】2010.01.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关要求的通知
(鄂环办[2010]2号)
宜昌市、十堰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
为规范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责任状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长效处理机制,依据《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鄂政办发[2008]33号)和《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现就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责任状项目要求如下:
一、项目实施目标
环“一江两山” 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启动项目之一,项目的实施要将理想目标与客观现实相结合,立足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银高速武当山互通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Ο一三年五月1 工程概况项目地处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中东部,太极湖(丹江口水库)西南岸,现有福银高速公路武当山互通处,占地范围为东径110°56′15″~111°15′23″,北纬32°22′30″~32°35′06″。
推荐方案采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标准,匝道设计速度60km/h,设置T 型半直连互通1座,包括4个匝道,共8座匝道桥,新建涵洞3道。
工程永久占地469.8亩,其中旱地104.5亩、林地97.3亩、果园104.9亩、水田50.8亩,荒地61.3亩、宅基地47.1亩,塘3.9亩。
工程拆迁房屋4379m2,拆迁电讯、电力线3.5km。
工程挖方1008646m3,填方923858m3,工程利用方923858m3,产生弃方95202 m3。
工程总投资约为 3.15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总费用2984.41万元,占总投资比例9.47%。
计划2013年5月开工建设,2014年1月建成,建设工期8个月。
2 规划相符性分析工程建设符合《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城区总体规划》、《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
3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3.1 生态⑴拟建互通全线位于重要生态敏感区武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
⑵评价区生态系统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为主。
评价范围内森林植被主要以马尾松、柏木、杉木等群系为主;自然植被共划分为4级,5种植被型,9个群系;人工植被共划分为2个植被型,根据卫片解译,评价区植被覆盖度约为42.56%以上。
不涉及生态公益林占用。
⑶评价范围两栖动物有1目2科2种,以广布种占优势,黑斑侧褶蛙为优势种。
爬行动物有1目2科2种,多疣壁虎和王锦蛇为优势种。
鸟类有2目3科4种,东洋种略占优势,白鹭、中白鹭和家燕为优势种。
兽类有1目3科6种,以广布种略占优势,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
⑷评价范围林地面积20.88hm2,占评价范围面积的46.53%,是该评价范围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其次为建设用地,面积达到0.95hm2,占整个评价范围面积的2.11%。
评价范围沿线居民较多,地类主要以林地为主3.2 声环境窑沟、陈家沟监测点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大东沟监测点昼间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夜间噪声不能满足2类标准要求,超标主要原因是大东沟距离现有福银高速公路较近,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
3.3 地表水环境武当山互通评价期间对大东沟附近地表水和武当山互通收费站管理所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水进行监测,从现状监测结果来看:大东沟附近地表水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武当山互通收费站管理所污水排水能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3.4 环境空气评价期间在现有武当山互通收费站管理所设置1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区域工程区域TSP、NO2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1 生态⑴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工程对评价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占用耕地的影响,占用耕地造成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农作物总产量相应有所下降。
沿线地区地处平原冲湖积区,项目占用耕地面积相对整个沿线地区来说是较少的,且可以通过实施国家、地方耕地保护措施得到一定的补偿,从而将工程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
⑵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拟建公路永久占用耕地、园地、林地、未利用地分别约为11.08hm2、8.23hm2、7.46hm2和4.58hm2,占总占用面积(34.76hm2)的比例约为31.88%、23.67%、21.46%和13.18%。
公路建设破坏的植被多为蔬菜耕地和柑桔、马尾松、杉木林等,这些植物在评价范围和沿线地区均为常见物种,公路建设仅占用了这些物种部分植株个体及生境,影响很小。
工程占地主要对评价范围农作物造成一定影响。
⑶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评价范围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沿线村落、水田、临水灌丛和灌草丛附近,施工占用上述土地可能会局部破坏或缩减上述野生动物的生境,随着施工结束后沿线植被得到恢复,公路沿线附近两栖爬行类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得到恢复。
受施工噪声影响,评价范围内野生动物会逃至附近不受施工干扰的生境中去;施工占地可能会占用上述野生动物部分生境,沿线经过部分村落及其附近耕地,适宜上述兽类的生境仍然广泛存在,且这些物种在沿线地区常见,项目建设仅造成施工区及其附近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出现暂时下降,不会造成这些物种种数减少,公路施工占地和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一旦施工结束,⑷公路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公路营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及路面材料产生的污染物,随天然降雨形成的路面径流进入附近水体,但由于路面径流在工程设计中已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排水沟等,路面径流通过排水沟,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经过降解或沉积,并进行了人工清理,其浓度对沿线水体的影响较小,不会改变这些水体目前的水质类别,因此对其中的水生生物的影响很小。
⑸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拟建互通工程共计扰动占压原地貌面积43.62hm²,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43.62hm²,共计弃方14.16万m³(永久弃方11.33万m³,临时堆土2.83万m³)。
预测期土壤流失总量3222t,新增流失总量2875t。
4.2 声环境⑴施工期工程沿线分布的敏感点距离公路均较近,从敏感点与公路的距离来看,大东沟、窑沟、陈家沟等敏感点位于现有公路和拟建互通两侧,距离公路中心线的最近距离小于80m,受施工机械噪声影响将较严重。
⑵营运期营运中期互通评价范围内3个居民点中窑沟居民点昼夜间噪声均不超标,另外2个居民点(大东沟、陈家沟)昼间噪声不超标,其夜间噪声超标,超标量1.4~3.6dB(A);营运中期有2个居民点(大东沟、陈家沟)噪声超标,工程在上述2个居民点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其中设置通风隔声窗2处。
4.3 地表水环境⑴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路面径流。
公路临水体路段路面表面水主要由路拱自然漫流排出土路肩,进入边沟排出,最终进入附近沟渠、河流。
路面结构层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裂缝或孔隙,路面表面水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部,水逐渐聚集在下封层上部附近,由路拱横向渗流至路面边缘,通过在路面边缘土路肩下设置纵向碎石盲沟,以汇集此部分水流,并通过每隔一定间距设置的横向排水管,将此部分水排出路基范围以外。
由于路面径流占整个区域地面径流量的比例很小,路面径流基本不会对该区域雨水最终纳入附近沟渠造成明显影响,随着降雨时段增加,影响会逐渐减弱。
⑵互通收费站管理区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能力3t/h,处理后出水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排放至公路边沟或附近沟渠,基本不会对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4 环境空气⑴灰土拌和站下风向150m处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日均值0.3mg/m3。
其它作业环节产生的TSP污染一般可控制在施工现场50~200m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符合二级标准。
⑵施工材料运输和装卸将对沿线带来临时性的TSP污染影响,下风向150m处超过二级标准。
⑶沥青拌和设备应采用封闭式装置,配备消烟除尘装置后,能满足达标清洁生产的环保要求。
⑷根据类比资料,公路两侧区域20m以外的NO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4.5 固体废物路基施工产生的弃渣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若堆放、处置不当,将堵塞农灌沟渠,妨碍农业生产,影响景观,造成卫生影响,在公路施工期间,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结束后的及时清运、处置可以减少和防止这类影响,对于建筑材料等可利用废弃物应尽量再利用。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管理养护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相对于施工期来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营运期固体废物发生在距公路较近的区域,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在公路营运期,应做好公路管理养护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剩余污泥的收集、堆放和清运工作,防止随意堆置或丢弃,影响环境卫生。
4.6 社会环境武当山特区交通需求增幅近年来不断加大,武当山收费站的通行量已接近饱和,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将进一步促进特区旅游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大互通通行能力的供给。
本项目的建设,是展示武当山特区新风貌、提升旅游服务水准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武当山特区旅游的从传统型向多元化转变。
4.8 公众参与评价单位通过采取环境信息网上公示和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等形式,对公路沿线受影响的群众进行了调查,了解项目沿线公众对公路建设的看法和意见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本项目的建设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支持项目建设,并且希望工程尽早开工。
被调查者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和要求。
针对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评价建议公路建设部门应加强公路建设相关情况的宣传力度,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等来减缓对公众的影响。
5 环境保护措施和费用估算5.1 环保费用估算工程总投资3.15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总费用2984.41万元,占总投资比例9.32%。
5.2 工程竣工环保验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12.27发布,2002.2.1实施)和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应实行“三同时”,并应在交付使用3个月内申请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
6 总结论项目的建设将改善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道路交通条件,使特区的公路网布局更加合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路网现状,充分发挥武当山旅游优越性。
项目的建成将便于更多的游客来武当山旅游,拉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给当地人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公众参与调查表明,当地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普通群众、受影响居民支持该项目建设,并希望尽快开工。
工程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管理工作,严格管理,文明施工。
工程监理单位根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工程设计文件等编制环境监理方案,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环境监理方案实施监理工作。
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定期和不定期的环境监测计划。
评价认为,通过落实工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福银高速武当山互通改建工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