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财政问题愈加突出。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土地财政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土地财政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中国土地财政的现状与问题1、土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2、土地资源利用低效,粗放型开发现象严重。

许多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政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不稳定,许多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埋下了财政风险隐患。

三、土地财政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土地财政问题愈加突出。

2、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如土地出让金制度不合理、土地资源监管不力等,导致土地财政问题的产生。

3、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过于注重短期政绩。

许多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四、解决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加强土地资源监管。

应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抑制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行为;同时,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管力度,防止粗放型开发。

2、优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注重长期发展目标。

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地方政府更加长远利益,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3、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从背景介绍、问题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详细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现状、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对策等内容。

同时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建设和中央政策引导的重要性。

在强调了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财政稳健发展的必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对策、监管、政策引导、风险预警机制、稳健发展、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背景介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一直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直接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供给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土地财政的地方性特征使得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和开发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土地市场的波动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给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深入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对于增强地方政府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土地财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问题意义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问题意义。

土地财政在我国地方财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对土地财政的风险进行研究和防范,对于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市场存在不少隐患和风险,例如土地泡沫、土地财政依赖过重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财政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深入研究土地财政的风险及对策是非常迫切的。

通过对土地财政风险的认识和应对,可以为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和风险防范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土地财政弊端与问题浅析

我国的土地财政弊端与问题浅析

我国土地财政弊端与问题浅析摘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就土地有偿使用问题做过初步讨论,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不少人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角度,主张土地有偿使用,他们侧重强调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但也有人认为,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主要是为了发挥地租的调节作用,理顺经济关系。

而当时的讨论,实际上是财政观点占了主流地位,发展到现在,并最终形成土地财政。

一.导言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

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据数据显示,当今的我国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前几年,在这种情况的背后,联结者农村大量的失地农民,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各种城市病以及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等种种城市化进程当中的问题。

对于现在这种严峻的情况,本文将对土地财政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做一个分析,并且就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对策与建议。

二.土地财政的现状及分析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收入,是为“土地财政”。

近10年来,我国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迅速。

200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16.6%,而去年2011年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已经超过3.15万亿,其中房地产出让土地的收益就2.7万亿,据相关资料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已达到86.75%。

这组数据不能不让我们警醒。

从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来源看,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为税收收入,主要为建筑税和房地产税。

二为非税收收入,主要为土地出让金。

这两个部分的收入,其实是有相互联系的,政府先出让土地,收取土地出让金,接着房地产商建设房地产,并且上交给政府建筑税和房地产税,又成为了这政府的收入,在这个环节看来,似乎对政府来说是个良性循环,政府可以靠出让土地获得大部分的财政收入。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政府这一连锁行为的源头是要不断让出国有土地使用权,也就是不停出让土地来维持这一过程,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要不断占用农业用地,因此,土地财政本质上是对于农业用地的不断征占与转变。

中国城市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中国城市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中国城市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极速扩张,扩大着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市场事关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和城市财政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改革城市土地财政,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中国在城市土地财政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土地储备制度、体制不完善、土地交易过于集中、土地估价不合理等。

但是,要想彻底的改善城市土地财政,需要探讨正确的改革路径和对策。

一、土地储备制度的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缺失是中国城市土地财政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现有体制下,土地被圈定为国有资源,不具有流转性,只由政府集中管理和储备。

因此,土地储备制度的完善,是一种必要的改革路径。

首先,需要建立土地平衡储备机制。

通过平衡市场需求和政府储备土地量,确保一个城市在新开发区域时,能够有足够的土地储备。

另外,应当在不危害国家安全和基本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对一些不必要的土地进行流转,以缓解土地储备不足的情况。

二、土地估价机制的优化在使用土地时,实行统一的城市土地价格是城市生存的基础。

但是由于土地评估机制的管理不合理,导致土地价格是过高或过低,从而使土地买卖交易的过程受到影响。

因此,优化土地估价机制是改善城市土地财政的必要策略。

首先,应采取市场化的方式确定土地价格,由相互竞争的市场方式来决定土地价格。

其次,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流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土地价格逐步走上合理化轨道,同时还可以防止一些中间性质的私人机构乘机获取暴利。

三、土地交易机制的多元化目前中国土地交易的方式还相对单一,这种模式不仅难以满足建设投资企业的需要,而且也建立在政府部门的强制性基础之上,有时候产生的收益抵消了所带来的好处。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土地交易。

首先,应鼓励小型的城市土地交易机构以及从业者的发展。

加强对城市土地交易的监管,促进土地交易市场的规范化。

另外,可以将现有的单一土地交易市场领域的专门公司扩大为一个整合性的平台,促进市场流动性,帮助土地市场向环节更为完整的发展模式转变。

土地财政困境研究

土地财政困境研究

土地财政困境研究我国土地财政困境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近年来更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土地财政模式被认为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一大阻力,并且容易导致各地政府财政风险增加、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

那么,我国土地财政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哪些解决办法呢?首先,土地财政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土地制度。

我国土地经过长期的国有化,由国家拥有并由政府集中管理。

土地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调节能力较弱,导致土地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难以有效匹配。

而政府又将土地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通过拍卖、出租等方式获取土地收益,这种方式极易引发政府部门的贪腐腐败行为,从而使土地财政出现不可持续的状态。

其次,土地财政困境的形成还与经济转型的背景相关。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政府通过土地出让的方式,获取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

但这种方式容易忽视公共利益,助长了投机炒作行为,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缺。

最后,土地财政困境的缓解需要政府加大土地制度改革力度。

在土地出让方面,政府需要严格控制土地供应规模、价格和节奏,避免形成土地开发泡沫。

同时,应加大土地使用权的多元化设置,提高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这样可以让市场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

另外,政府也应该建立土地使用权全流程审批和监管机制,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对市场秩序的维护。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财政困境的破解需要不断完善土地制度,在进行土地管理、利用及国有土地流转等方面加强监督,确保土地资源的公正合理利用,促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平衡发展。

经济学论文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五篇)

经济学论文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五篇)

经济学论文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五篇)第一篇:经济学论文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摘要]我国土地财政的形成与分税制改革和以GDP及财政收入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有关。

土地财政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是导致耕地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土地财政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还会引发金融风险。

为此,应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税制,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土地财政;风险;政策建议当前,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城市高房价、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这些都与地方政府普遍推行的土地财政政策有关。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越大,其存在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研究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治理对策,有利于地方财政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财政的成因分析“土地财政”是对当前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困境时利用土地换取财政收入这种短期行为的一种形象比喻,包括地方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融资、土地金融等方式获得收益来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支出能力的行为。

…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的银行贷款,已经成为城市和其他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自2002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实施“招拍挂”以来,我国的土地价格每年以8.9%的速度快速上涨,高地价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财政收入。

资料表明,2001~2003年间,土地出让金收入为9100亿元,约占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5894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9.5%;2005年,国家开始紧缩“地根”,土地出让金收入为5505亿元;2006年为7677亿元,2007年高达1.2万亿元。

2008年,尽管有近50%的土地出让以底价收场,有10%的土地流标,导致地方政府地价款收入有所下降,但仍获得了9000多亿元不菲的收入。

土地收入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

浅谈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对策土地财政被人们称为第二财政,是预算外收入,是地方政府利用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获取收益过程中进行的财政收支和利益分配,包括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融资等方式获得收益来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支出能力的行为。

土地财政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的燃眉之急,但它带来复杂而恶劣社会影响则更加严重。

它直接引发了房价虚高,住房难,并产生了多米诺骨牌似的恶性循环。

标签:土地财政;存在问题;解决措施1 特殊财政手段产生原因1.1 税收政策的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无奈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意在通过分税制改革集中财力和财力再分配来约束地方政府行为,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减少。

同时把一些事物的处理权下放,甚至将涉及全国多数民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责任基本划归地方政府承担。

由于中央有着对地方政府的绝对领导权力和人事任免权,这样就出现了这种“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现象。

1994年地方财政收入比例迅速从1993年的78%下降到了1994年的44.3%,并在此后维持在了50%左右的水平线。

而地方财政支出却在不断递增,在2006年时达到了75.3%,造成了地方财政收支的巨大缺口。

这样使各级地方政府为解决自身财政拮据,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非规范化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于是自然就把目光盯在了土地上面。

1.2 土地资料的稀缺性和我国土地政策的垄断性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是必须的生产资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

这种内在的价值造成了它外在价格的昂贵。

而我国在建国以后打破了传统土地所有权的概念,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国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任何个人和集体都只是拥有使用权。

这样一来造成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绝对垄断,而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便选择了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在地方上属于地方独立税种的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都与土地和房地产关联,现行财税体制为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建设规模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

“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

“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财政成为了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财政的缘由与出路,以期为解决我国土地问题提供参考。

土地财政,指的是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取财政收入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土地制度改革不完善,另一方面也与农村发展滞后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不完善的土地制度是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通过征收农村土地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进而获取土地出让金及各种税费,弥补财政收入不足。

其次,农村发展滞后也是土地财政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

这不仅加剧了农村土地闲置问题,也使得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征收农村土地进行城市化建设,以获得更高的土地出让收益。

针对土地财政的缘由,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一、完善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改革。

首先,应明确土地所有权,逐步完善土地征收、出让等制度,使得土地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化建设。

其次,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的流转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进行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土地财政行为。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土地财政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土地征收范围及程序,防止地方政府滥用土地资源。

同时,还要加大对土地财政收入的监管力度,确保土地出让金及各种税费能够及时足额投入到城市建设及民生领域。

三、提高农民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教育,让农民了解自身在土地问题上的权益及法律救济途径;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解决土地财政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完善土地制度、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农民意识等都是关键所在。

只有将这些措施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市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土地财政”问题透析

“土地财政”问题透析

“土地财政”问题透析“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利用其垄断的一系列土地权力,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巨额土地出让收支结余,并以此增加可支配财力的非学术化称谓。

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规模高达33172.9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土地财政”为增加地方可支配财力,推动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其滋生的经济对土地过度依赖、政府职能错位、扭曲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经济社会民生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看,“土地财政”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

一、“土地财政”的成因“土地财政”作为我国地方政府的普遍现象,是深层次的土地管理体制、税收体制、政绩考核体制、监督管理体制现实问题的综合反映。

(一)集所有权、经营权、裁决权于一体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财政”的内因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同时,《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另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五条:“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产业政策…,编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在上述土地制度设计体系下,我国地方政府既享有土地所有权,又具有征地决定权、补偿决定权、出让决定权,同时还是征地纠纷的裁判者。

可以预见,一旦外因条件出现,这种集所有权、经营权、裁决权于一体的土地管理体制,很容易走向随意和失控,导致法规形同虚设,从而完全服从于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

(二)分税制形成的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土地财政”外因之经济利益渴求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旨在改变中央财政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而造成的中央经济调控和行政管理能力大大下降的状况。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土地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等。

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化解思路。

1.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由于土地财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往往会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将土地资源开发用于房地产开发等经济项目,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2.土地市场不稳定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土地市场的不稳定。

一方面,土地供应量不足导致土地出让价格居高不下,使得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造成了房地产泡沫,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使得土地资源供应过剩,导致土地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3.土地强拆和农民维权问题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往往会采取强拆的手段,将原有的农村土地征用并转让给开发商用于房地产开发。

这种行为造成了大量的农民失地,引发了农民的维权问题,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1. 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对土地出让的监管和调控。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供应量来平抑土地出让价格,降低房地产市场价格,减少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可以设立土地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使得土地财政收入能够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2.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农村土地强拆和农民维权问题,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平等保护。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实现农村土地的增值。

3. 建立健全土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土地财政收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决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土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将土地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土地财政支出管理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化解思路。

1. 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过重是当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产生了过度依赖,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过度集中在土地财政上,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2. 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由于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会受到严重冲击,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绩效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3. 土地财政支出管理不透明在土地财政支出方面,由于管理不透明,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财政支出滥用、挥霍浪费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效率,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化解思路研究1.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土地财政依赖为了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有必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财政收入体系,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可以从加强地方财政自主权、完善税收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着手,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财政体制。

2. 完善土地供给侧改革,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结构多元化为了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结构多元化,有必要完善土地供给侧改革,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配置,推动土地财政收入的多元化。

在土地供给侧改革方面,可以加大土地出让的市场化程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等,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的结构多元化。

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源及治理措施

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源及治理措施

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源及治理措施上海市土地交易中心卢为民目前土地财政问题广受关注。

对于土地财政,一方面它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土地财政是必要的,是市场运作的必然现象。

西方国家也有土地财政,有些甚至占到财政收入的60%~70%,特别是在城市化初期更是如此,比如美国在城市化初期大约90%的土地投入市场,其土地收益非常高。

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其来源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西方国家的土地财政大多以存量土地收益为主,即以税收收入和租金收入为主。

而我国的土地财政,刚好相反,是以增量土地收益为主,即以出让收入和抵押融资为主。

对于此,下一步我们要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研究。

一、土地财政问题的理论根源土地财政的产生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和根源。

第一,对于土地的资源、资产、资本属性理论和经营城市理念,目前存在着较为片面的认识。

在古典经济学中,土地作为资源要素,被提到很高的位置。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在下降而资本属性的作用在提升,在这样的理念下,一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土地资本化和经营城市,从而大力推进农地非农化。

第二,对于“涨价归公”理论的误解。

“涨价归公”是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提出的,现在很多人把这个理论作为我国农用地转用和征收的重要依据,但对于到底哪些应该归公,哪些应该归农民,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进行认真的区分。

第三,对于地租理论存在不完全理解。

级差地租有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土地位置所决定的供求状况产生的地租,也可称为位差地租,目前这一部分并没有很好的征收,或者说位差地租没有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目前我们采取的一次性招拍挂出让土地的做法,不仅容易加重企业在初始阶段的负担,而且也不利于体现位差地租的变化,不利于政府获取土地增值收益。

二、土地财政的治理措施关于土地财政的治理目标,我认为有三个,一是通过治理土地财政来稳定地价和房价;二是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利用;三是合理分配土地收益。

4828 土地财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4828 土地财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土地财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引言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尤其是在中国,土地财政被视作地方政府财政的“命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发展、经济和财政的可持续性。

然而,土地财政的盲目扩张和不可持续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土地财政的问题土地财政的现状在中国,土地作为政府的公共资源、财政的重要来源和企业的投资领域,其市场未必充分发挥。

截至目前,中国土地财政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特别是在很多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50%。

因此,土地财政仍然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这种收入预算化和数据化程度比较低。

同时,由于官员任期和想要创造最大利益的动机,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极端手段追求土地出让收入,例如疯狂扩大土地规模,瞒报土地收入等方式。

土地市场的问题中国土地市场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土地试点市场不完善,政府土地指标发放体制不健全,导致住宅建设标准不一、定价不合理。

土地市场过于政治化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导致某些通胀或离职的官员以及其他特殊利益集团通过任期内扩大土地规模或其他损害企业和社会利益的方式获得不正当利益。

这让市场竞争更加不公平,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土地政策的问题土地开发利益问题也是暴露在阳光之下的。

近年来,由于现代农村经济不大发展和工业化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大等原因,一些农村、城市尤其是棚户区的土地越来越配不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而境内不少贫困地区的土地开发要依靠政府和外资。

但是,现在在这一过程中,土地开发与农民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公共福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导致出现“行政抢庄”、房地产“炒作”风等现象,造成大量土地和资源的浪费。

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方案促进土地市场的机制创新市场竞争和市场化措施是推动土地市场权利和资源价格成为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

从取得土地资质证书、实施卖出、管理等方面来说,要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土地市场法规、政策和管理。

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弊端及改革建议

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弊端及改革建议



土地财政的积极作用
城市化进程加快 ,所需建设用地逐步扩大 , 1 9 8 2 年宪 法 规定 : “ 国家为 了公 共 利 益 的需 要 , 可 以依 照法 律 规 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 ” 集体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 , 一 律只能通过政府征用 , 这一政策解决 了各地工业化及 城市化过程 中的土地问题 。但是 1 9 9 4 年国家进行 了 分税制改革使地方财政分配 比例减少 , 与此同时中央
关 键词 :土地 财政 ; 土地 出让金 ; 城 镇化
中图分 类 号 :F 2 9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8—8 4 3 1 ( 2 0 1 4 ) 0 5 —0 0 3 7—0 3
1 9 7 8年 改革 开放 以来 , 土 地 问题 在从 计 划经 济 到 市 场经 济 的转 型 中发挥 着 极大 的作 用 , 随 着 工业 化 和
城 务工 。
确立的城镇化 的战略方针 , 使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城 镇 化建 设 的进 程 中面 临着 发展 资金 不 足 、 财 政赤 字 增 长 问题 , 2 0 0 3年 国 家 出台 了 国有 土 地 使 用 权 出让 政
策 ,使地方政府找到了解决财力不足问题 的办法 , 即 以卖地收入和土地抵押贷款来 弥补不足 , 这就是土地 财 政 的 由来 。2 0 0 8 年 全球 经 济危 机 以来 , 中央 采取 以 拉 动 内需 来刺 激 增 长 的应 对策 略 , 各地机场 、 公路 、 地
权益 , 还造成生态 破坏 ; 第五 , 土 地 财 政 造 成 地 价 偏
动力 , 加快 了基础设施建设 , 改变 了土地用途 , 提高了
土地 利 用率 等 。 具 体来 看 , 土地 财政 的积极 作 用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个方面 : 第一 , 地 方 政 府 承担 着 社 会 保 障 、 医疗 、 卫

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

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

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土地财政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财政现象,通常指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高度倚重土地出让及土地相关产业产生的租税费等收入的一种财政模式。

解决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解决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解决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关于解决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相关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一些政策措施还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未来房地产税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人口规模变化趋势的日益明朗,将深刻影响市场预期,住房市场和土地出让价格总体将趋稳。

而且,前期出让的国有土地40~ 70年的使用权将陆续到期,到期后如果实行自动续期而不再上市公开竞价,土地出让面积和收入规模将大大萎缩,土地出让收入高速增长很难持续。

着手解决土地出让收入规模过大、地方政府对其依赖过高等土地财政问题已是比较迫切的课题。

一、土地财政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历史地看,中国土地财政现象的产生和形成,是中国特定制度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条件下,集体土地国有化和国有土地加速资本化。

土地出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围绕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形成了一种新的利益格局,并由此引发相应的经济社会风险。

在政府实际运用的土地相关财力资源(土地税收收入、土地非税收入和土地抵押贷款)当中,土地财政风险主要集中在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贷款上,主要原因是中国土地资本化进程过快,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贷款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有可能导致未来出现政府收支矛盾和债务风险。

作为土地财政风险的直接体现,地方政府在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同时,已经面临来自土地财政的风险与挑战,这些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带来耕地减少、城市病等相关问题随着土地资源特别是建设用地资源的加速资本化,在土地集中、高强度利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总量上的不可持续性和结构的不合理性。

土地利用结构上的不合理性,不但直接影响耕地的规模和质量,也会反映到城镇规划布局上来,带来水源紧张、地质破坏、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矛盾和问题,“大城市病”是其集中体现。

(二)土地出让收入规模波动大且不可持续,增加地方财政收支风险从财政收支角度看,除了直接组织土地出让收入,目前土地收益权抵押贷款也是政府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使得土地财政与政府性债务之间形成了直接关联,地方政府在利用土地获得融资杠杆效应的同时也放大了财政风险。

土地财政问题分析

土地财政问题分析

土地财政问题分析近年来,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土地宏观调控措施,成效巨大,对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及深远意义具有深远影响,是一项高屋建瓴为子孙后代谋福利,为整个中华民族崛起而做的基础性工作。

但在整个工作中,还有许多政策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存在现实考核体系、评价体系、政绩观、长远观、以人为本观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中,土地成本价居高不下,就是房价成本居高不下之一。

以奎文区为例,估计房价依然保持攀升态势,其很大原因在于土地成本的居高不下及土地财政及其带来的政府各项隐形收入。

一、土地财政的诱因(一)事权与财权搭配不合理的财政体制问题中央实行分税制改革是必要的,但矫枉过正,中央的财政集中度一下子从不到10%跃升到50%,省市级财政占30%,而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员67%的县乡级财政只占20%。

财政分配格局变了,事权却没有变,相反面临中央的一系列举措,如加快城镇化步伐、东部率先现代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钱从哪里来?产业税、工业税这些主要税种都归中央,留给地方的主要是建筑税、房地产税。

所以现行的财政体制逼迫地方政府靠土地生财。

(二)火中取栗近年来的地方投资热与银行有很大关系,地方政府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而银行放贷的依据是政府信用和土地抵押,政府不会倒闭,土地跑不了,自然是优良贷款。

金融和土地相结合,就会催生地方政府以土地换贷款。

(三)“GDP论英雄”的干部晋升标准逼人转嫁土地成本、不得不与民争利问题现行供地结构,大体是“四三三”或“五三二”,即政府大楼、广场、道路等基础性用地在供地量中占40%或50%,工业性用地占30%,经营性用地占30%或20%。

基础性用地要贴钱,工业用地赚不了太多钱。

什么原因?招商引资必须竞相压低地价的需要。

这样的供地结构,只能靠30%或20%的经营性用地来赚钱。

经营性招拍挂,价高者得地,土地卖高价,政府收益可以用来补财政窟窿和城市建设投入。

地方政府5年一任期,谁上任都想出政绩,自然要走征地卖大钱大量增加财政收入这条路。

国土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

国土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

国土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一、国土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状1.部门职责不清晰。

在一些地方,国土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仍然分隔开来,导致了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晰,存在着管理上的难题。

2. 资金使用不规范。

一些地方的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整治资金使用不规范,存在滥用资金、挪用资金等问题,影响了国土财务制度的顺利运行。

3.缺乏监督和审计。

一些地方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导致了国土财务制度的不规范执行,一些违规行为未能及时查处。

4. 信息公开不透明。

一些地方的国土财务信息公开度较低,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公众对于国土财务的了解和监督能力不足。

5. 缺乏有效监管。

一些地方的国土财务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了一些违规行为的频发。

二、国土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1. 制度设计不合理。

一些地方的国土财务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存在漏洞和问题,导致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的滋生和发展。

2. 监督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的国土财务监督机构存在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力等问题,导致一些违规行为能够长期存在。

3. 利益驱动作用。

一些地方存在部分国土资源管理者为谋求个人私利而滥用职权、挪用资金等不法行为,破坏了国土财务的正常运行。

4. 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一些地方的国土财务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了监管的失灵和违规行为的出现。

5. 制度规则模糊。

一些地方的国土财务制度规则过于模糊不清,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制度空白对国土财务进行破坏和侵害。

三、解决国土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对策1. 完善国土财务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土财务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2. 强化监督和审计。

加强对国土财务的监督和审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3. 透明化国土财务信息。

提高国土财务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增强公众的了解和监督能力。

4. 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完善的执法机构和执法程序,提高对国土财务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国贸131刘文荟
1323130102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基金预算收入,又叫第二财政,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

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现在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在“土地财政”上,这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工具,可谓利弊互见。

在中国,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形成,大体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这十几年,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其奥秘就在城市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积聚了大量建设资金。

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农民进城务工。

其正面效应不容否定。

但是,问题也由此而生。

第一,土地财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

第二,政府投资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产能过剩。

第三,更不能忽视的是资源、资金的严重浪费。

第四,土地财政机制不改变,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只能流于空谈。

总的来看,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财政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制度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突出,已经成为今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现行财政体制导致地方财政难以获得足额的制度内收入,目前在构建省以下财政体制时,上级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完全有权决定与下一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划分和支出责任,所以自然就会发生财权逐级上移、事权逐级下放、处于政权末端的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局面;②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法律没有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这一征地的唯一条件作出任何规定,而是由政府进行解释;③土地收益现有分配机制助长了土地财政。

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中央政府不参与土地出让收益的分配,全部土地出让金收人留归地方。

二是土地收益分配中,农民所占份额很低,三是代际分配的不公平。

那么,怎样解决土地财政所带来的问题呢?我觉得应该完善现有的财政体制,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要明确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改变政绩考核方式。

其次还要改革完善土地入市交易制度,严厉打击囤地炒地行为。

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制度,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

然后还要适当调整供地结构,
增加普通住宅用地供应量。

利用房屋产权税的调节作用对房产开发加以控制。

从短期来看,需要完善和加大中央向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在现行的分权模式下确保地方政府财政与事权的大致对等,帮助地方政府度过解决土地财政这一关键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