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观察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管理经济案例分析3
马尔萨斯观察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马尔萨斯极为关注农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后果。 马尔萨斯极为关注农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后果。 依据他的分析, 依据他的分析,在土地供给数量不变和人口增加的条件 每个额外生产者耕作的土地数量不断减少, 下,每个额外生产者耕作的土地数量不断减少,他们所 能提供的额外产出会下降, 能提供的额外产出会下降,这样虽然食物总产出会不断 增加,但是新增农民的边际产量会下降, 增加,但是新增农民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因而社会范围 内人均产量也会下降。在马尔萨斯看来, 内人均产量也会下降。在马尔萨斯看来,世界人口增加 比例会大于食物供给增加比例。因此, 比例会大于食物供给增加比例。因此,除非能够说服人 们少要孩子——马尔萨斯并不相信人口可以由此得到控 们少要孩子 马尔萨斯并不相信人口可以由此得到控 否则饥荒将在所难免。 制——否则饥荒将在所难免。 否则饥荒将在所难免 在马尔萨斯生活时代, 在马尔萨斯生活时代,工业化进步尚未提供成熟的 可以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 可以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耕地面 积亩产, 积亩产,克服人多地少的经济内部农业和食物生产边际 收益涕减带来的困难。从实证分析角度看, 收益涕减带来的困难。从实证分析角度看,马尔萨斯的 理论建立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础之上, 理论建立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础之上,对于观察工业 化特定阶段的经济运行矛盾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化特定阶段的经济运行矛盾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第一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上升趋势, 所以, 第一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上升趋势 , 所以 , 单位产品中的固 定生产要素成本(固定成本 呈下降趋势; 固定成本)呈下降趋势 定生产要素成本 固定成本 呈下降趋势;又由于平均产量呈上升 趋势,所以,单位产品中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也呈 趋势,所以,单位产品中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 变动成本 也呈 下降趋势。两者都呈下降趋势,说明在这一阶段, 下降趋势。两者都呈下降趋势,说明在这一阶段,增加可变投入 要素的数量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 要素的数量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停留 在这一阶段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在这一阶段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第二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上升趋势, 第二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上升趋势,所以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 呈下降趋势;又由于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 呈下降趋势;又由于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故单位变动成本呈上 升趋势。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在这一阶段, 升趋势。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在这一阶段, 有可能找到一点使两种成本的变动恰好抵消。 有可能找到一点使两种成本的变动恰好抵消。在这一点上再增加 或减少投入要素的数量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所以, 或减少投入要素的数量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所以,第二阶段是 经济上合理的阶段, 经济上合理的阶段,最优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只能在第二阶 段中找到。 段中找到。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也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边际贡献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导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
用数学语言表达: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值在不断减小。
这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编辑]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原理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下,当开始增加消费量时,边际效用会增加,即总效用增加幅度大,但累积到相当消费量后,随消费量增加而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若边际效用仍为正,表示总效用持续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平缓;消费量累积到饱和,边际效用递减至0时,表示总效用不会再累积增加,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若边际效用减为负,表示总效用亦会逐渐减少。
一般而言,消费者偏好某物而未能获得,或拥有數量不够大时,增加消费量则其满足感大增(边际效用增加);但拥有數量足够时,再增加消费量则其满足感增加幅度逐渐平缓(边际效用递减);拥有數量太多时,再增加消费量则反而感觉厌惡(边际效用减为负且继续递减,累积之总效用因此,亦减少)。
在正常狀况下,消费者拥有足够數量而边际效用递减后,会将有限资源配置转移以满足其他欲望,不至于消费同一商品过量到感觉厌恶。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4章)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1: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
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
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
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
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
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
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
“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
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
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火”一把的关键,是原先60元一张的门票陡降到10元钱。
非但如此,每位到乐园过“狂欢夜”的,凭门票,还可以领到与10元门票同等价值的啤酒、饮料和广告衫等。
需要说明的是,白天购60元门票入园后,园内的多数活动项目就不再收费;而购10元门票入园后,高科技项目和水上娱乐项目等仍要适当收取一点费用。
马尔萨斯人口论(基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分析)第五组
马尔萨斯人口论
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否则,贫穷是 人类不可改变的命运。
代表作:《人口原则》 《 政治经济学原理》
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 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
主要论点
• 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 • 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 • 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 的增长
人口原理
• 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 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但几乎保 持现状
4、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 活中国”或“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
(1)人口 (2)生产技术水平
O(∩_∩)O谢谢!
• 马尔萨斯人口论内容·
•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于1798年所创立的 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 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 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随着 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 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 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 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
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 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 和后投入的没有区别,只是量的变化。
马尔萨斯人口论假设前提
• 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 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但几乎保 持现状
结论
• 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 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 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 显著抑制的阻止 • 这些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 基本内容。
1、
Question:
2、
马尔萨斯观察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马尔萨斯观察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马尔萨斯极为关注农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后果。
一句它的分析,在土地供给数量不变和人口增加的条件下,每个额外生产者耕作的土地数量不断减少,他们所能提供的额外产出会下降;这样虽然事务总产出会不断增加,但是新增农民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因而社会范围内人均产量也会下降。
在马尔萨斯看来,世界人口增加比例会大于食物供给增加比例。
因此,除非能够说服人们少要孩子——马尔萨斯并不相信人口可以由此得到控制——否则饥荒将在所难免。
在马尔萨斯生活的时代,工业化进步尚未提供成熟的可以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亩产,克服人多地少的经济内部农业和食物生产边际收益递减带来的困难。
从实证分析角度看,马尔萨斯的理论建立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础之上,对于观察工业化特定阶段的经济运行矛盾具有历史人士价值。
换言之,如果没有现代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出现和推广,如果没有外部输入食物或向外部输出人口的可能性,英国和欧洲一些国际工业化却是会面临马尔萨斯陷阱所描述的困难。
马尔萨斯观察暗含了农业技术不变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下降这两点假设条件。
如果实际历史和社会经济状况满足或接近这两个条件,马尔萨斯陷阱作为一个条件预测是有效的。
例如。
这一点对于认识中国经济史上某些现象具有分析意义。
在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历史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但没有突破性进步;在没有战乱和大范围饥荒的正常时期,人口长期增长率远远高于耕地面积增加速度。
由于越来越多人口不得不在越来越小的人均耕地面积上劳作,劳动生产率和人均粮食产量难免下降。
这一基本经济面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如制度因素导致的分配不平等、外族侵入等等)影响,可能是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周期振荡的重要原因。
然而,马尔萨斯结论作为一个无条件预言是错误的。
近现代世界经济史告诉我们,过去200多年间,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与马尔萨斯生活时代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他的推论暗含的假设条件完全不同。
评析马尔萨斯陷阱
评析马尔萨斯陷阱历史文化学院09文化产业管理杨英英090244086评析马尔萨斯陷阱在人口学研究中间发现,早期的人口再生产情况是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同时存在,人口的高出生率受到高死亡率抵消之后,呈现低增长率趋势。
在工业革命之后,大约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西方人口生产上的“两高一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就逐步被“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趋势所取代。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高死亡率的各种因素,是人口再生产与农业时代生存资料实现匹配的关键过程,马尔萨斯说战争、饥荒和瘟疫都是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人口数量要在某种方式和程度上与农业发展成比例的观点是一个内含的逻辑。
马尔萨斯还说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于1798年所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即是说人口是经济增长的阻碍,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带来人口的增长。
一直到将人均产出,即人均收放降到只能维持人的最低生活。
此时人口才停止增长。
一但经济增长人口也增长。
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于1798年所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边际规律递减规律
谁来养活中国???
资料图片: 9月21日,吉林省 白城市镇赉县农民 在收割水稻。虽然 东北地区大规模秋 收季节要等到国庆 节前后,但在我国 重要粮食大省吉林 省,今年的增产百 亿斤粮食工程已经 取得突破。在白城 市镇赉县,凭借今 年初以来的土地整 理项目,预计粮食 产量将达到18亿斤 以上,高出2009年 的15.2亿斤产量约 20%。“
“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 17%—18%的警戒线。”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 总裁助理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 我国立足于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作用非凡。
中国农民曾“抛荒”不种粮;财政资金紧,基层政府无心 也无力“抓粮”,这一度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困局,也使粮食产量 在本世纪初滑入低谷。为此,我国政府奋力采取措施,力保粮食 安全。 引导农民“种粮”。2004年起,相继取消了除烟叶外 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四税”及各种附加,每年全国农民减负 约1250亿元,人均140元;逐步推行直补、良种等补贴政 策,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四项补贴123 0.8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
另外,由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观念变化及政策 (如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人口也并没 有按照马氏所预言的,爆炸式增长。对于中国来说,由 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13亿人口的到来整整推迟了4 年;而欧洲的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为负的现 象。
我 们 认 为 :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还是起作用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 若技术水平发生变化,这个规律就不存在。还有一 个重要的原因在与此条件存在是在短期生产时期 内,因为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 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 的时间周期。 马尔萨斯正是没有考虑到长期的技术进步,错误 地预计了人口增加带来的后果。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既 然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最后反而引起总产量的 减少,那么,对厂商来说就有必要了解可变要素的 最佳投入量。这就涉及到对产量三个阶段的分析。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解释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解释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解释》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随着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产生的总效益会逐渐减少。
这种规律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表明边际效益逐渐减少。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原因在于,当投入增加时,资源的分配会受到限制,资源的利用效率会降低,从而导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产生的总效益会逐渐减少。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比如在企业经营中,企业要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来合理安排生产规模,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要考虑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
总之,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简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
简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
边际收益递减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经济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
边际收益递减指在投资中实际收益减去投资成本越来越小时出现的现象,也就是说,经过一定投资后,收益和投资金额之间的比例会因多投资产生的收益而逐渐减小。
边际收益递减的出现表明了投资的无差别化程度,即某一家企业不必将所有资金都投入某一特定的领域,只要满足基本的资金需求,就可以对不同的投资领域进行多投资,而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的理论依据。
边际收益递减的理论表明,企业在投资领域之间选择时,应该重视最低单位投资带来的收益。
如果某一项投资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并且其他投资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却收益反而递减,企业应该选择那种收益较高的那一项投资,既能提高企业投资收益,又能减少因多投资而产生的收益递减现象。
边际收益递减的理论也可以让企业了解到,为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就必须把资金用在利益最大化的投资领域,这样才能增加其经济效益,并有效防止财务上的损失出现。
总的来说,边际收益递减的理论是投资者和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能够帮助它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持续发展。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边际收益递减律原理边际收益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根据这一法则,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也就是说,边际产品将会减少。
边际收益递减律边际收益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内容: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根据这一法则,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也就是说,边际产品将会减少。
实质上,生产所需的基本要素有四大类: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财货和企业家才能。
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就的消耗一定的要素,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这个要素比例是确定的,即当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某个要素的投入量势必会影响产量。
从开始投入这个要素,边际产量比较平稳(也有可能因为其他要素的非最佳贡献导致边际产量递增),因为其他要素过剩,能保证这个要素按最佳比例充分利用;达到确定的要素比例之后边际产量则会下降,因为这个要素过剩,没有按最佳比例充分利用,因而会使边际产量递减,最终在其他要素耗尽的之后继续投入该要素出现产量不增。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出自MBA智库百科(/)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也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倒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描述了随着资源投入的增加,产出的增加会递减的现象。
换句话说,当某一要素的增加量较小时,其边际产出会显著增加;然而随着该要素的增加量继续增加,边际产出会不断减小。
这个规律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都会面临资源有限的问题,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提供了一个决策的依据。
了解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资源,最大化生产效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定义和原理。
我们将解释这一规律为什么会出现,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律。
通过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决策,从而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运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接下来,我们开始介绍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定义。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以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可以按以下方式撰写:"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将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引言部分(Chapter 1)将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提出问题,并进行概述和背景介绍。
首先,我们将讨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定义和原理,为后续正文部分的讨论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将明确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进行探讨。
正文部分(Chapter 2)将分为两个小节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在2.1节,我们将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定义进行解释和界定。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经济学理论,我们将深入探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本质和特征。
接着,在2.2节,我们将探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原理,并分析导致这种规律出现的影响因素。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将为读者呈现各种情况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它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恩格尔曲线:表示对应着不同的收入水平,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需求量。
古诺解:在分析两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上,假定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总容量的1/3,(市场这一产量被称为古诺解。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根据产品特征,寡头市场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
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寡头市场可以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同类型。
寡头市场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
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有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
它反映了厂商所有投入要素成比例变动与相应产出变动之间的生产技术关系。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若厂商的产量扩大1倍,而厂商的生产成本的产加低于1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
34.规模不经济:若厂商的产量扩大1倍,而厂商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大于1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着规模不经济。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若以A表示实际的洛伦茨曲线与收入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以B表示实际的洛伦茨曲线与收入绝对不平均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G=A/(A+B)。
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而放弃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成本)。
吉芬品:随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也下降,即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微观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微观经济学
十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第八章 生产论
短期产量指标
劳动的总产量:与一定量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 对应的最大产量。
TPL f L, K
劳动的平均产量: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APL
f
L, K = TPL
L
L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生产论
短期产量指标
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 所增加的产量。
MP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TPL VL
=
dTP dL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生产论
边际报酬递减
在技术与某些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时, 如果只增加使用可变要素,迟早会造成 边际产量的下降,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 规律。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生产论
边际报酬递减
注意点一:技术水平不变。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边际产量递 减规律,但其没有考虑到技术的进步,导致其预 言的失败。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生产论
边际报酬递减
注意点二:其他要素不变。 如果土地数量不变,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土地 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 如果土地的数量增加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报酬递减未必会出现。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生产论
边际报酬递减
注意点三:边际产量递减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 程度之后才会出现,并非一开始就会出现递减。 原因:生产过程中存在固定不变的要素投入,在可变 要素投入量很低时,不变要素投入相对过剩,增加1 单位可变要素可以使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更加有 效的使用,因而边际产量也会增加。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生产论
边际报酬递减
但随着可变要素投入不断增加,不变要素投入相对不 足,从而对产量的增加形成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可 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就会出现递减。因此,边际报酬递 减规律要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发 挥作用。
马尔萨斯停滞和索洛模型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2009-08-20 23:46:41)关于经济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现代经济学学习笔记之八十经济增长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课题,从经济学诞生起就一直是人们追求和探索的题目。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多的过程,是反映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如果考虑人口变动的影响,则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度量。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济增长理论就是研究经济增长中各种决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通常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总值和收入水平依赖于该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包括矿产、水、森林等等)、劳动力或人力资源禀赋(包括教育、培训、技巧和技能等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资本资源(包括物质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资本资源等)、企业管理、组织和技术进步状况等。
因此,经济增长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以及技术进步状况。
通俗地说,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有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认识是从古典开始的。
从假设出发,不断地增加约束条件,使问题简化,突出核心问题,再不断地放宽约束条件,来不断地趋近现实,是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对于经济增长理论也是如此。
亚当.斯密在最早《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发展,从一种田园时代假设出发,“一切事物都处于它的原始状态,没有土地的占有和资本的积累”,在土地自由使用时,因为没有资本,人口翻一番,产出也正好翻一番,工资就是全部国民收入,产出与人口的增加是同步进行,因此人均实际工资会长期不变。
这是最早的经济增长理论。
但是土地是有限的,当所有的土地都被占用和开发,平均每一个劳动力可以使用的土地减少,单位土地上的人口增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开始发挥作用,劳动的边际产出下降,实际工资下降。
于是产生了马尔萨斯的悲观理论。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基于边际收益递减原则角度
真。
三 基 于边 际收 益递减规律建 立 的激励 机制
根据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 , 建立 从报酬、工作 、组织 、企业 文 化和红利激励五个方面对员工的激励策略, 或许更有 效: 1 、报酬激励 。尽管薪 酬是一种外部激励 因素 , 但是在 我国当 前它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效 的激励方 式, 也是单位和员工都十分 关 注的话题 。因为薪酬所提供 的物质生 活保 障, 不仅是员工生存和 发展 的前提 , 也是员工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 , 而且金钱 财富的多少 , 还 是一个人 工作 成就 大小 和社 会地 位高低的重要标 志, 使人 的价值在分配中得到体现。 2 、工作激励 。设 计具有挑战 的工作 目标 。当前 事业 单位员 工更在意 自身价值 的实现 , 并强烈期望得 到组织和社 会的认可 。 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 战性的工作 , 把克服难 关看作一种乐趣 , 一种 体现 自我价值 的方 式。因此 , 要使工作富有挑 战性 , 除了下放决策 权外 , 还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来实现。 3 、组织激励 。建立学 习型 自我管理团 队。员工作为 单位 的 创新主体 , 面对 [ E l 趋激 烈的市场与团队内外环境的竞争 , 只有不断 地加 强学 习、更新 知识 与观念 , 提高 自身综合素质才有可 能在 强 手如林 的团队成员 中变得 出类拔 萃。构建 学习型 自我管理团 队, 使 自我管理思想和学 习的成 长方式在团队 中积极融合 , 这样 才能
一
( - - ) 职能部 门缺乏客观评价的正 向激励 。职能管理部 门或实 际履行评价 的个人 , 不仅不能直接从对 其他部门的客观评价 中获 得收益 , 相反, 有时还可能给 自身带来负收益 , 如招致其他部 门或 人员的怨恨等 。另外 , 由于评价主体可能还会在 其它 方面被别的 部门评价 , 为了免遭其他部门的 “ 报复” , 也需要对其他部 门 “ 手 下 留情” , 以期换取其它部 门相应 的 “ 回报”。在这 种负向激 励 的作用下 , 职能管理部 门或实 际进行 打分 的个人往往选择 “ 就 高 不就低”的安全策略, 尽量避免 “ 得罪”其他部门。 ( 三) 被 考评 部门的信 息暴 露行 为缺乏有 效约束。在尽 可能的 情 况下, 被考评部 门总是倾 向于 隐瞒不 良的业绩信息 , 或对信息进 行所谓 的 “ 技术处理” , 以造成事实上对 自身有利 的评价结果 。 在传 统的业 绩评价模 式下 , 由于评价部 门及其人员收集信息存在 定 困难 , 且缺乏对相 应信息进行证伪的激励 , 难 以对被考评部 门 的这种机 会主义行 为造 成约束 , 被考评部 门暴露 出的信息经常 失
西方经济学案例
西方经济学案例导论对自动售货机的青睐在最近几年中,日本的失业率一直低于其他国家。
由于出生率下降,外来人口很少以及人口老龄化,日本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
在日本由于劳动资源比较稀缺,所以劳动力的价格比较高昂。
为了出售产品,日本零售商更多地依靠自动售货机。
因为自动售货机不需要服务员。
日本平均每人拥有的自动售货机,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相当于美国的2倍以上,大约为欧洲的10倍,而且,日本的自动售货机技术更先进。
例如,有些自动售货机,打一个电话,售货商就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添加产品或零钱,从而避免为售货机添加货物跑冤枉路。
出售香烟或酒的自动售货机还能检验汽车司机的驾驶执照以判断其法定年龄。
“罗波24小时超市“是东京一家完全自动化的便利店。
顾客在浏览了陈列的各产品之后,点击键盘上的产品代码,一个货斗在该店四周旋转集拢产品,整个超市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自动售货机。
日本消费者使用自动售货机的次数很多。
在日本,每台售货机的价格为美国的两倍。
而且自动售货机出售的产品种类很多。
一些自动售货机看来像个机器人,吸引顾客。
日本自动售货机十分流行原因不仅在于失业率较低,还在于日本自动售货机的质量更先进可靠;另一方面,日本犯罪率较低和对财产更尊重,不像在美国拍打运行不正常的自动售货机那样普遍。
估计自动售货机在日本的使用还会增长,部分原因在技术创新和劳动力减少的推动。
这案例主要说明两点:第一,生产者以保护或节约更昂贵的资源的方式把资源组合起来;第二,各国的风俗习惯可能不同,从而会导致不同类的经济安排。
需求和供给1、矿物资源价格的长期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一个公众关心地球自然资源的时期。
类似罗马俱乐部的组织曾经预言,我们的能源和矿物资源将很快耗尽,所以这些产品价格会飞涨,并使经济停止增长。
地球确实只有一定量的铜、铁、煤等矿物,但是,在上个世纪里,这些矿物以及其他绝大多数矿物资源的价格相对于总体价格来说是下降了或基本保持不变。
尽管价格在短期内有些变动,但从长期来看没有出现显著的价格上涨,即使现在的消费量大约是1880年的20倍。
挖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中庸思想及哲学元素探讨
挖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中庸思想及哲学元素探讨作者:杨双林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8期摘要:在阐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本内涵、前提条件及起源的基础上,选取历史上其他国家及当前国内对该规律的运用案例,分析了消除该规律负面影响的两大途径,并进而将其与中庸思想、量变质变规律加以对比,发现其共通之处,再次说明跨界学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学;边际收益递减;中庸;量变质变中图分类号:F23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28.055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归属及基本概念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为《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中指导企业生产的一大重要规律。
1771年,英国农业经济学家杨格完成了著名的堆肥实验,验证了该规律的客观存在,不过,边际分析方法最早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71)、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1871)及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1874)提出,因此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正式在西方国家提出至多200多年历史。
它的本意是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当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递增;当投入量连续增加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递减。
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它的前提条件非常重要,一是技术不变;二是只有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若无二者保驾护航,边际产量递减的结果将很难出现。
换言之,若技术发生变化,则边际产量不一定会递减;若多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同时发生变化,边际产量同样不一定会递减。
之所以会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其原因在于固定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最佳配比系数,固定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可變生产要素投入量比较少时,该状态可用“过犹不及”中的“不及”二字描述,二者之间的配比系数未至最佳,则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时边际产量亦增加,当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到某一特定值,此时二者的配比系数也增至最佳,边际产量达最大值,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如果继续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数量相对固定生产要素数量而言偏于过剩,二者配比系数偏离最佳状态,故而边际产量开始递减。
案例: 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案例2: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 使用范围: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2. 要考核的知识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思考题:(1)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如何?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人类历史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因为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由此人类的粮食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3)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还起作用吗?起作用。
因为现在看来粮食产量是增加的,但是要强调一点: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4)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或“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有效缓解了中国粮食紧张问题,并且科技技术大量投入到了农业上,粮食生产增加。
但是,其边际产量依旧还是会递减。
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技术含量,在边际生产达到最高峰后,此时还可以做到养活一国人的话,在其必然递减的趋势出现后,总产量还是在增加的。
同时节约资源的消耗,节省粮食的输出,达到边储备边供给的状态。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报酬递减定律。
他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
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
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
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指的是随着农田土地逐渐增加投入的肥料和劳动力,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的效果逐渐减弱。
这一规律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有关,他认为人口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农田土地的增长速度,因此农田面积的有限性将限制粮食产量的增长。
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可以通过随着农田面积的扩大和投入的增加,初始阶段的投入将带来较大的产量增长。
然而,随着土地肥力的逐渐衰减和农田面积的增加,进一步增加的投入将产生递减的效果,即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逐渐减少。
这种递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下面两个方面:
土地肥力衰减:在初始阶段,农田的肥力相对较高,添加适量的肥料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频繁的种植,土地的肥力逐渐降低,使得每单位肥料的效果减弱。
这意味着为了获得相同的增量产量,需要投入更多的肥料,但增加的产量并不会与之前的增量相匹配。
生态平衡的破坏:农田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平衡系统,其中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昆虫和其他生物。
当农田规模扩大时,生态平衡可能会被破坏,导致病虫害的增加和土壤质量下降。
这些问题会进一步限制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增加,即使增加了肥料和劳动力。
总之,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表明,随着农田规模和投入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增加效果逐渐减弱。
这是由土地肥力衰减和生态平衡破坏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名称:马尔萨斯观察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案例适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案例卢锋:《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9-80页。
在编辑过程中作了适当删改。
[案例内容]:
马尔萨斯极为关注农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后果。
根据他的分析,在土地供给数量和人口增加的条件下,每个额外生产者耕作的土地数量不断减少,他们所能提供的额外产出会下降;这样虽然食物总产出会不断增加,但是新增农民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因而社会范围内人均产量也会下降。
在马尔萨斯看来,世界人口增加比例会大于食物供给增加比例。
因此,除非能够说服人们少要孩子——马尔萨斯并不相信人口可以由此得到控制——否则饥荒将在所难免。
在马尔萨斯生活时代,工业化进步尚未提供成熟的可以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亩产,克服人多地少的经济内部农业和食物生产边际收益递减带来的困难。
从实证分析角度看,马尔萨斯的理论建立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础之上,对于观察工业化特定阶段的经济运行矛盾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换言之,如果没有现代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出现和推广,如果没有外部输入食物或向外部输出人口的可能性,英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工业化确实会面临马尔萨斯陷阱所描述的困难。
马尔萨斯观察暗含了农业技术不变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下降这两点假设条件。
如果实际历史和社会经济状况满足或接近这两个条件,马尔萨斯陷阱作为一个条件预测(projection)是有效的。
例如,这一点对于认识中国经济史上某些现象具有分析意义。
在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历史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但没有突破性进步;在没有战乱和大范围饥荒的正常时期,人口长期增长率远远高于耕地面积增加速度。
由于越来越多人口不得不在越来越小的人均耕地面积上劳作,劳动生产率和人均粮食产量难免下降。
这一基本经济面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如制度因素导致的分配不平等、外族人侵等等)影响,可能是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周期振荡的重要原因。
然而,马尔萨斯结论作为一个无条件语言是错误的。
近现代世界经济史告诉我们,过去200多年间,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与马尔萨斯生活时代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他的推托暗含的假设条件完全不同。
化肥、机械、电力和其他能源、生物技术等现代技术和要素投入,极大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业和食品的增长率显著超过人口增长。
从历史事实看,马尔萨斯理论是对边际收益规律的不适当运用。
如果说马尔萨斯当年分析还有某种历史认识价值,那么形形色色的现代马尔萨斯预言则是完全错误的。
[案例评析]:
经济生活中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一个重要规律,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
这一规律表示,给定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条件,某一投入不断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最终会越来越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同投入对产量发生影响,在客观上依赖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关系。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一经济学规律应注意几点。
第一,如同自然科学规律一样,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具有普遍适用的一般性。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水总是由高向低流动,这一规律独立于经济制度或其他社会条件。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同样独立于不同社会制度、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
无论是什么经济制度,在其他投入不变时持续增加某种投入,终究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结果。
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述包含“技术水平”不变的限制条件。
从长期看,技术进步能够改变生产函数,使得同样的劳动投入带来更多产出。
从历史经验看,近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边际产量。
由于从长期看技术进步具有加速性质,因而农业劳动投入在长期内可能带来不断增加的边际产出。
然而劳动随着技术进步在大跨度历史时期带来不断上升的边际产量,与短期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二者并不矛盾。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给定技术条件下某个单位投入要素增加发生边际收益递减,因而往往是指经济学短期时态范围内发生的现象,而技术进步通常只有在长期才能发生作用。
第三,这一规律表述有“最终”二字作修饰条件。
也就是说,某一种投入边际并非自始至终递减,它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为什么会发生边际收益递增?一个原因是边干边学提高了效率。
例如,随着工作时间增加,工人对于某种工作任务变得更加熟悉,由于熟能生巧,或者由于改进了操作方式,劳动边际产量上升。
另一种可能原因是某种投入数量增加导致投入方式或结构改变。
例如,工人进行挖沟作业,当资本投入增加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利用挖土机作业,资本边际生产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然而,边际收益递增趋势或迟或早会到达一个数量临界点,此后边际收益会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