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20世纪欧洲美术 波普艺术
20世纪西方现代派绘画美术 PPT

《带黑色的弓形, 154号》特定的主 题和视觉的联想 都消逝了。这幅 画中所显示的猛 烈冲突的动势和 紧张,是色彩和 形状的互相冲突 和紧张,犹如某 种星际大战似线 条的冲突和紧张。
《构图七号》 这是他作品
中画幅最大 的一幅,也 是超越他以 往其他作品 的杰出成就 的作品之一。 用“狂想” 来形容在适 合不过了, 给人的感觉 是异常迷乱 画上色彩狂
的雕塑过于触目,过于“自我 表现”,
毕加索 西班牙
《奥尔塔•德埃布罗的工厂》
返回
——立体主义
毕 加 索
《 吉 他 》
——
立 体 主
西 班 牙
返回义ຫໍສະໝຸດ 毕加索 《格尔尼卡》 西班牙 ——立体主义
毕 加 索 《 格 尔 尼 卡 》
西 立班 体牙 主 义 返回
——
毕 加 索
《 格 尔 尼 卡 》
——
立西
体 主
班牙返回
义
毕 加 索
《 格 尔 尼 卡 》
达 达 主 义
返回
马 克 斯
· ——
恩 斯 特
《
波
兰
骑
士
》
德
裔
达 达 主 义
法 国 画 返回 家
——
《 保 护 绘 画 》 达 达 主 义
返回
卡尔·安德烈:他还喜欢把雕塑 做成平躺在地上的形式,比如 他能在地上铺一排砖或铺一片
铁板,就成为作品。他这么做
是成心,他成心要让艺术平凡 和谦卑——躺到人的脚下去了, 能不谦卑吗。对他来说,立着
达利 《面不幻影和水果盘》 西班牙
返回
——超现实主义
达 利 《 内 战 的 预 感 》 西 超班 现牙 实 主 返回 义
美术鉴赏

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
“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派美术既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美术,也不包括现代的各种现实主义流派,它与现代的西方美术更不是同一概念,它在其中只占一席之地。
现代派美术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是与现代西方社会的进程紧密相连的。
新技术革命,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的改变,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以日本版画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传入,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以及西方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都促进了现代派美术的形成。
从整个欧洲美术历程来看,现代派美术思潮是从印象派前后这个时期开始的。
确切的说,起源与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弗拉曼克等人为骨干力量的野兽派在巴黎诞生。
他们从塞尚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在艺术形式深受高更和凡高的影响,用强烈的色彩,奔放粗野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与此同时,德国表现主义应运而生,他们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同样一味追求艺术家本人的主观感受,但是他们并不注重于纯形式的探索,而是把绘画语言视为反抗社会西安市,宣泄不满的手段。
两年之后,以毕加索,布拉克为首的立体派在巴黎出现。
它先把一切物象加以破坏和肢解,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组合,甚至发展到把同一物体的几个不同方面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借以表达四维空间。
自立体派之后,欧洲本土上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纷纷涌入,于是,未来派在1909年以前卫的姿态与意大利出现。
他们排斥过去作为绘画手段的情调和预期的趣味,称颂有独创性的形式,在主题上也否定老一套的东西,认为重要的应是描绘现代的都市生活,诸如钢铁,速度,剧烈的运动等等。
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全

美术鉴赏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
起源于十一世纪的法国,在中世纪时被称为“法国式”,其流行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被称为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罗马式圆拱,改变了罗马建筑的承重墙模式,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特点,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画,广泛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轻盈、神秘,是一种建筑审美风格。
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
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有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部空间。
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其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2、印象派: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与色的美妙,光与色成为画面唯一主题,轮廓线消失了,严谨的造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朦胧的光与色,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舍弃了在平面上以透视、阴影造成虚构的立体感,只以明确的轮廓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立体感。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波普艺术鉴赏》课件

视觉效果
波普艺术采用鲜明的色彩和 明快的构图,打破了传统美 术创作所追求的“高雅”和“唯 美”的风格。
商业化特征
波普艺术将广告、商品等大 众文化符号作为主要创作元 素,把艺术带入了日常生活。
反垄断思想
波普艺术家通过模拟大规模 生产和消费的方式,挑战了 当时美国强大的垄断资本。
波普艺术的起源
波普艺术的出现与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息息相关。二战后经济的繁荣、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以及大量商品的 生产和流通,孕育出了这个全新的艺术流派。
商业化特征反思
波普艺术家们提出的反垄断思 想和反对过度商业化的倡议, 对我们审视社会和商业的发展 方向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结语
波普艺术已成为现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以及它从大众文化中摘除 的符号,都充分地表明了这一艺术形态应为当今文化、商业和社会现实所共同拥有。
1 绚丽多彩的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鉴赏
波普艺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美术流派,以大众文化和消费品为主要 题材,强调视觉效果和商业化特征。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波普艺术 的起源、发展和意义。
什么是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强调大众文化和商业化特征,重新塑造了美术界对艺术的理解和定义。波普艺术的出现在当时引起了 严重的争议,但它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波普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以其新颖的主题和形式,成为了美术史上的重要经典。他们不断突破传统美术的束缚, 涉及到了从社会新闻、科技、名人,到宗教和历史上各个方面的主题。
作家 安迪·沃霍尔 罗伊·利希滕斯坦 克莱斯·奥登堡
作品选举 《世界十佳品牌》、条和腮红》等
3
表现手法
波普艺术与科技和大规模生产密切相关,艺术家大量使用印刷术和其他制造技术,借助 大规模的生产、复制和扩散。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波普、奥普、超写实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波普、奥普、超写实流派纷呈新气象——波普及其之后的画派20世纪产生于美国画坛上的抽象表现主义,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如果说,这个画派其实是欧洲现代派绘画在美国的延续,那么此后在美国所产生的种种绘画流派,则全然是美国人自己的创造。
波普艺术,便是最早的一个具有美国特点的画派。
波普艺术出现在50年代中后期,按照利希滕斯坦的说法,“把商业艺术的题材用于绘画就是波普艺术。
”它取材通俗,视觉图像简单直接,并且排除个性的流露。
丙烯、搪瓷等材料在画面上造成平整光滑的肌理效果,让人想到杂志封面,带有高度类型化的气息。
在波普艺术家眼中,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
它可以直接以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为题材,而生活中的物品也可以直接作为波普艺术作品。
波普艺术之后的美国画坛上,显示出流派纷呈的气象。
照相写实主义、光效应、硬边绘画等等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
光效应艺术流行于60年代,它通过线、形、色的特殊排列引起人们的视错觉,在静的画面上造出动的效果。
照相写实主义主要流行于70年代,它根据照片绘制画面,形象逼真而细致。
《三面旗》,约翰斯作,1958年,布面蜡画,私人收藏。
约翰斯是波普艺术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生于南卡罗来那州,1952年移居纽约。
他的画摒弃抽象表现主义那种短暂情感的表现,创造出一种用纯绘画形式、甚至用生活中的实物,精致处理日常现实题材的“新达达”风格。
这种风格在波普艺术的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约翰斯选择美国国旗作为该画的唯一母题。
这一母题对于一般的美国公众来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再没有别的社会符号有美国国旗这么强大的抵抗审美转化的力量了。
”然而约翰斯偏要坚持说:“这不是旗子。
”这不免让人想起马格里特曾在其画着烟斗的一幅画上写下的一句话:“这不是烟斗。
”确实,那不是烟斗,而只是一幅画。
约翰斯在此所要说的,想必也是这个意思。
他在这幅画中,其实是要表现图像与现实之间的那种界限。
波普艺术

英国波普艺术
•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 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 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 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 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 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 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 • 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 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 依、R.史密斯、A.琼斯。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
•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 (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 (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 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 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波普艺术的特点
•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 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 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 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
•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延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 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 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 起一些争议。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 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波谱艺术

波普艺术百科名片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主要目录[隐藏]发展历史波普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家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作品:《波普艺术》发展历史波普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家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作品:《波普艺术》[编辑本段]发展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
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
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
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
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波普艺术作品赏析

理查德· 汉密尔顿(1922 – 2011) 出生于英国皮姆利科, 作品风格曾受到“达达主义” 艺术家杜尚影响。理查德· 汉 密尔顿是波普艺术的领军人 物,他奠定了波普艺术的创 作方法,即通过直接挪用社 会生活中的一些形象来创作 作品,采用印刷拼贴是他最 常用的创作方式。汉密尔顿 的艺术观,体现出上世纪50 年代伦敦和纽约年轻画家寻 求独特时代气质的愿望。 他的代表作有《是什么使今 天得家庭如此的独特、如此 具有魅力?》。
• 波普艺术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
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 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 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 1957年,由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作了“通俗、短暂、消费得起、
风趣、性感、噱头、迷人、能大批量生产”的定语。
“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
安迪· 沃霍尔(Andy Warhol)是美国波 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 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 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 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 梦露头像等, 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 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 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 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 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于他来说,没 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 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 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 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 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 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
←我梦见白色圣诞 理查· 汉密尔顿 绢印
我梦见黑色圣诞 → 理查· 汉密尔顿 绢印
《怀特里湾》
在这幅图中汉密尔顿显示出新一代 艺术家对这一类原形主题眼光的变化。 他没有试图创造一个独特的人物,他 的想象力来自实际的观察,逼真是他 的目的。他以绘制明信片的方式表现 了人们在怀特里湾的沙滩上嬉戏的场 景,用类似于蜡笔的笔触表现平静的 海面和沙滩,使人感觉像是一幅照片。 但是艺术家缩小了人物的比例,将之 画在画布上之后又在整个画面绘制了 一些没有着色的人物,使观众感到眩 目和纷乱的效果。在一系列的作品中, 汉密尔顿试图寻找出大脑可以接受的 变形,他研究把照片缩小到什么程度 还能使观众可以辨认出来的符号化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油画《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 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 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是 表现战争题材且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纳粹德 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 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 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谴责和抗议。 毕加索他那潜在的变现主义再次迸发出来,线条扭曲着,膨胀着, 激情在奔腾驰骋,这便是《格尔尼卡》。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 12日 - 1944年1月23日) 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 画复制匠。伟大的挪威画 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 先驱。爱德华〃蒙克是具 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 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 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 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 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 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 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 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 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 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 要的影响。
巴拉(1871-1958), 生于意大利的Turin。画 家、雕塑家,未来主义画 派的重要代表画家。巴拉 立意表现的不是运动中的 物体,而是力求还原速度 本身这一抽象的概念。" 抽象速度,车的觉醒"一 画,车子早己不见了,留 下的是一串表现"力"的线 条组合。"力的线条"是未 来主义画派绘画的基本要 素。他认为这些能够表现 物体"随着力的趋势而自 我消失",如"链条上一条 狗的动态"一画,虽然他 们使用的是艺术的语言, 但是光和速度可以改变物 体的物理性质,正是当代 物理学家在相对论影响下 所研究的课目。
《 圣 家 族 教 堂 》 安 东 尼 高 迪 .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 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 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 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 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世 纪 西 方 美 術
20
美術鑒賞〃外國美術Ⅷ
中南大學藝術學院 邓海燕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Ⅷ 20世纪西方美术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2 1945年以后的美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20世纪是信息时代,可以用"信息爆炸"来形容这个时代的特点。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 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人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发展。全球性的经济 危机、集团性国际冲突的一次次激化、冷战的态度和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促使人们对全 球性问题和未来问题进行思考。各种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断 激发出新的观念,并对社会产生强大冲击力。上述种种因素对20世纪西方艺术形形色色 的"主义"和"运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0世纪西方艺术最大的特点: 一是对传统的借鉴打破了民族、地区、国家、时间等人为的或自然的障碍而更具世界; 二是各门类艺术之间相互影响更趋密切,例如,美术创作借鉴了电影和摄影手法,借鉴 了文学中的意识流,试图把音乐的抽象性移植到绘画中等等,这些都明显地带有实验性。 任美术内部,各种形式也相互借鉴、融合,以致一些传统的分类和观念已失去了存在的 价值。 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为20世纪各种艺术倾向打下了基础。但1880年以后出生的 一代艺术家已属于20世纪的年轻一代,他们不再同情世纪末的情趣。20世纪西方进入了 个性化的时代,强调个性和内省反思是社会的和个人的价值判断的立足点。"反传统"成为 这个世纪艺术的主流。各种"主义"和"运动"就是由所谓前卫的年轻一代艺术家发动的。他 们的创作更深地卷入到艺术家的个人世界之中,更强烈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因此20世纪 西方艺术更倾向多样化,更具多变性和主观随意性。
《 埃 斯 塔 克 的 房 子 》 布 拉 克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1910年3月8日画家波丘尼、卡拉、巴拉等也响应地发表了《未来主义画 家宣言》,4月初又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宣言表明,他们的 绘画技巧,从本质上说仍然来源于立体主义。他们在立体主义多视点的 基础上加上了表现速度和时间的因素。 雕塑方面的未来主义是由波丘尼实行的,他于1912年4月11日发表《未 来主义雕塑宣言》,宣布‚绝对而彻底地抛弃外轮廓线和封闭式的雕塑, 让我们扯开人体并且把它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到里面来‛。
《 仰 卧 的 裸 妇 》 莫 迪 里 阿 尼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 女 肖 像 》 莫 迪 里 阿 尼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生日》夏加尔
《生日》是夏加尔最 典型的作品。画上描 绘他在结婚前一次与 贝拉相会的印象。那 天夏加尔生日,贝拉 拿着鲜花,步履轻盈 地走进画室,他便立 即跃起,飞到半空中, 转过头来吻她。人物 飘飘欲仙,构思颇具 幽默感,表达了画家 的爱情心境。
《 青 春 期 》 蒙 克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巴黎画派:在巴黎还有一些不属于任何流派的画家,他们各县独特的风格 和个性,对20世纪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称他们为巴黎派。属巴黎 派的画家有阿马德奥〃莫迪里阿尼(Amadeo Modigliani,1884--1920)、 哈伊姆〃苏蒂纳(Chaim Soutine,1894--1943)和莫里斯〃郁特里罗 (Mauhce Utrillo,1883--1955)等人。莫迪格利亚尼是生于意大利的犹太 人,他画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夸张变形而拉长,"有时含有一种极度的痛苦 和画家对被画者的同情。把这种感伤情调推向高峰的是来自立陶宛的犹太 人苏蒂纳。法国人郁特里罗的作品有一种冷漠、幽静的气氛,他一生都不 变地用这种方法画巴黎风景。
《格尔尼卡》毕加索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在立体主义画家中,乔治〃布 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的影响,实际 上并不比毕加索小。他与毕加 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 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 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另外, 立体主义运动中有多项创新也 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将字母 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的 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 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风简 洁单纯,严谨而统一。‚他比 所有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 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 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和谐色 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 的典雅流畅的线条‛。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马列维奇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VladiminTatlin,1885—1953) 是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他生 于莫斯科,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 是一位诗人。1909年他考入莫斯科 绘画、建筑、雕刻学校,可一年后便 退了学。从1911年起他陆续在前卫 艺术展览上层出作品。1913年他来 到巴黎,怀着仰慕之情拜访了毕加索。 毕加索以铁皮、木板、纸片等实物材 料所作的拼贴作品,给他留下了极深 刻的印象。他曾向毕加索暗示,愿意 留下来作其助手,可毕加索却无动于 衷。于是他回到莫斯科,探索他自己 的东西。他创作了一批他称作‚绘画 浮雕‛的作品,并于1915年2月选了 六件在彼德格勒的《未来派展览:特 拉姆V》上展出 。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构成主义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吸收了野兽 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新风格,并进而发展了一 种他在1913年称为至上主义的纯抽象绘画。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创作了第一件纯抽象的 浮雕,这是一件由金属、玻璃和木材构成的 作品,把立体主义拼贴美术的观念推向极至。 淄姆〃加博和安东〃佩夫斯纳兄弟俩也加入 了塔特林和马列维奇及其在莫斯科追随者的 行列,并从1920年共同起草发表《现实主义 宣言》时起,成为这一运动的发言人。"构成 主义"一词就出自那篇宣言。加博主张发展立 体主义对空间的关切和未来主义对运动的注 意。他认为艺术只能由空间和时间构成,艺 术品除了自己本身之外不应表现任何东西。 构成主义者自称为艺术工程师,他们对现代 的机器、批量产品、工艺技术,以及对塑料、 钢材、玻璃等现代工业材料赞美不已。20世 纪20年代初,由于政府反对构成主义激进的 美学思想,许多构成主义者纷纷离开俄国, 到国外继续发展他们的思想,并把这些思想 传遍西方世界。
《 舞 蹈 》 马 蒂 斯
红色的餐桌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 妇 人 像 》 马 蒂 斯
美術鑒賞〃20世纪西方美術
8.1 1945年以前的美术
8.1.2 现代主义美术
(1)绘画
《亚维农的少女》毕加索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 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 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 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 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 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 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 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 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 臵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 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 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 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 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 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 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 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 空间的绘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