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_第六章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过程_2010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小区内的老人为了丰富生活、锻炼身体组成的“晨练小组”属于( )。
A:开放小组
B:封闭小组
C:基本小组
D:次层小组
E:心理治疗小组
答案:A
解析:从小组组员之间的界限来分,小组可以分为封闭小组和开放小组。
封闭小组是从小组聚会开始到结束都由相同的组员组合而成。
组员数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减。
开放小组是在小组过程中的任何时间,组员可以加入也可以离开、进出自由的小组。
2、下岗人员自强小组属于( )。
A:教育小组
B:成长小组
C:治疗小组
D:支持小组
E:任务小组
答案:D
3、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目标是( )。
A:提高人们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改革
B: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的改变
C: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
D:促进小组成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
第六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工作模式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 第三、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 对强度与表达的主动与被动性,舒茨界定 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主动包容型、 被动包容型、主动支配型、被动支配型、 主动感情型、被动感情型。
• 第四、关于相容:人际关系中存在三种人际相容。 • 互换的相容:两人在六种人际关系上所表达和希 望的行为总和相等,此时能产生最大限度的相容。 • 发动的相容:指一个人常有意使自己的表现去和 另外一个人发生互补。 • 交互的相容:双方都在某种需要上表现与对方一 致,双方的需要与愿望表现出尽可能的相符。
三、社会学习理论
• 4)交互决定论 • 班杜拉认为人不是环境被动的产物,人是 积极的、能动的,行组织并转化,班杜拉称为“交互决定 论”。 • 他认为,人及其环境互相成为各自的决定 因素,人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认知、行为 和环境诸多因素之间连续的、互惠的相互 作用的结果。
• 基于这一信念,在实务过程中,工作者要发现、寻求、探 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与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 实现他们的梦想,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不幸。 • 基本信念: • 1、优势视角。人有巨大的潜力,可以直面不幸、超越自 我。 • 2、增能。扩大案主能力与优势。 • 3、成员资格。成为某一团体的成员,不被边缘化,与人 们走到一起。 • 4、悬置怀疑。悬置对服务对象的怀疑,充分信任,激发 潜能。 • 5、抗逆力。案主本身在危机状态下直面挫折的能力。
• (三)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尊重女性的权利与独特的经验 建构开放、平等、非压制化、合作的工作关 系 注重社会脉络,改变权力动态与权力关系。 实现赋权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 小组工作的模式是小组工作过程中的理论架构, 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化地设计, 它来自于小组工作的实践,又对小组工作的实践 起指导作用。 • 一、社会目标模式 • (一)、概念: • 社会目标模式是小组工作最早的工作模式。社会 目标模式是通过一系列的原则与方法培养成员的 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在小组中强 调参与、共识与任务的达成。多运用于社会政治 小组与组织小组。
第六章小组工作方法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一)教育小组 (1)运用:广泛地应用于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 (2)宗旨: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 自己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
例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张发现有一群初中男生经常聚集在操场,欺负一些体格较差的同学。小张
小组工作方法
第六章 小组工作方法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模式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过程 第四节 小组工作技巧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一、小组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使用的小组概念,通常指在社会工作者指导下的、将两个以上且具有共同的需求或相似的 社会问题的成员组织在一起而开展互动性活动的团体。 (新增)墨菲1959年在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所发表的《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小组工作》一书中指 出:“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来增进人们的社会性功能。”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三)支持小组 一般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通过组员彼此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 持,达到解决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组员的关系建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 动力源于小组组员的需求本身,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形成以后一般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扮演的只是推 动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例题:社会工作者在调研中发现,社区中不少外来媳妇互不相识,很少交往,其中部分女性还被丈 夫虐待。小海协助这些妇女成立小组,下列小组类型中最合适的是( ) A.成长性小组 B.治疗性小组 C.支持性小组 D.教育性小组
【多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与个案工作和社区工作 方法相比,小组工作功能和效果上的特点是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_第六章 小组工作_2008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小组工作中个人在众人面前作业,由于众人的注意,加强了个人的动机,因而表现出优于单独作业时的成绩,这种现象叫做()。
A:群体压力
B:社会助长
C:团体优势
D:社会抑制
答案:B
2、()不仅是小组社会工作结束的标志,同时也是小组工作过程的一部分。
A:完成计划
B:总结经验
C:评估
D:结案
答案:D
3、()是小组动力的关键。
A:小组凝聚力
B:小组感染力
C:小组满足感
D:小组安全感
答案:A
4、在小组工作中,对建立工作关系至关重要的因素是()。
A:信息。
中级第6章 小组工作方法

第六章小组工作方法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及特点一、小组工作的含义四要素:一是小组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二是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按既定的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三是小组成组员在小组过程中面对面的互动,互相影响,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四是小组以组员之间经验的相互影响和分享,从而达到改善案主的社会功能。
综述: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
二、小组的类型(一)教育小组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增加小组组员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应用领域:社区、学校、医院等。
家长技能训练小组、农村妇女手工艺培训小组等。
特征:首先,要帮助认识到自我存在的,并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其次,促使小组组员能够确立新观念、新视野,从而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最后,开展干预服务,降低小组组员的问题行为特征,以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
(二)成长小组多用于各类学生及边缘群体的辅导工作。
目标: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成长。
焦点:个人的成长和正向改变。
社工的基本观点:人生有逆境,个人有潜能,逆境可以促使人的潜能发展;典型的成长小组:大学生体验小组、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
(三)支持小组支持小组一般是由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成员组成。
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作用:社工往往不能解决成员的生理疾病,但是通过合适的引导和介入,促使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互动分享、情绪宣泄、探讨对策、互助互勉,共同度过。
支持性小组的典型: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病友小组、吸毒等小组等,大多数支持性小组属于自助性小组。
社会小组工作(全)

实训存在问题
• 计划书的制定
1、名称:清晰明确,使人很快明白方案的内容,少 用形容词和比喻,如果希望通过形容词和比喻吸 引人,要加副标题。 如:托起你生命的天空 让爱更精彩 让你拥有好人缘 阳光总在风雨后 2、小组类型:成长性、支持性、治疗性等等 3、小组性质:强制OR自愿;封闭OR开放
4.以成员的参与度来划分:自愿小组和强制小组;
5.以成员进出的自由度划分:封闭小组和开放小组; 6.以目标来划分:朋辈小组、教育小组、服务和志愿者小 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社会化小组、自 助或互助小组。
以组员间的联系分类 基本小组: 成员间又高的互动频率、紧密联系及约定承诺 例如:家庭、成长小组等 ■次层小组: 成员间联系较少关系不亲密 例如:同事
张三: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情。 李四:我从别人那里知道了他们对我的真实看法。 王五:我知道了自己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赵六:我知道了自己确实很让别人讨厌,尽管这一 认识给我带来不快。
Page 7
四、小组类型
1.以成员关系来分:初级小组和次级小组; 2.以组成来分:组成小组和自然小组; 3.以工作结构来划分:正式小组和非正式小组;
发展自己,以得到权能的提升。
Page 14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三大基本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 互惠模式 治疗模式 其它模式:发展性模式 组织与环境模式
对工作模式的分析,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 由此发现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 (1)功能 (2)理论基础 (3)实践原则
社会目标模式
目标: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归属感,实现社 会整合 (1)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 ---赋权 (2)提高小组成员应对环境的能力 (3)培养草根领袖
社会小组工作的功能

社会小组工作的功能1.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专业社会工作的小组是一个临时性的社会共同体。
小组组员彼此身上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是小组形成的一个前提条件。
但是,这个社会共同体在小组工作展开过程中得以维系的根本条件在于成员的“共同体意识”。
没有“共同体意识”,小组工作的过程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主导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塑造平等基础上的被接纳的文化感受。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小组组员就会彼此认同,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2.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 的社会场景小组如同一个真实的社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小组外的真实世.界。
在这一模拟社区的互动过程中,小组组员任何新的改变和提升都会被大家接受、肯定.和分享,从而会激发他们对外在的真实社区、现实社会的信心,会激发他们以同理心的态度去理解现实的社区和社会,进而以改变了的自我去融入社区和社会。
3.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小组工作提供小组组员帮助他人和被帮助的机会。
小组组员通过诚实和真诚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
这种接纳和肯定,使得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当然,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作为指导者同时也是所有小组组员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同伴。
4.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参加小组的成员,不少人原来因为缺乏社会支持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无助..、无力和悲观。
而小组这个临时的社会共同体,因其赋予了平等意识.和社区归属感、被肯定的社会场景以及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打造或改.善了小.组组员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在小组工作过程中,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分享,在每一个人的周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相互支持网络。
这种支持网络对于每一名小组组员潜能的发挥、自我改变和提升的影响一定是持久而又深刻的。
第六章小组社会工作

小组社会工作
第一页,共46页。
第一节
小组工作概述
第二页,共46页。
一、小组工作概念
第三页,共46页。
三大代表性定义:科伊尔发 展观;科诺普卡治疗观;特雷克 运作观
第四页,共46页。
一般定义:以小组为对象, 通过小组过程,使组员获得小组 经验,从而实现行为改变和社会 功能恢复与发展的工作方法。
第四十一页,共46页。
三、小组工作技巧
第四十二页,共46页。
选择小组成员
第四十三页,共46页。
选择小组工作者
第四十四页,共46页。
掌握和运用小组工作技巧
第四十五页,共46页。
结束小组的操作
第四十六页,共46页。
第十八页,共46页。
四、小组特征与类型
第十九页,共46页。
五、小组工作起源与发展
第二十页,共46页。
起源阶段(19世纪40年代 —20世纪20年代)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成长阶段(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第二十二页,共46页。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 —现在)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治疗模式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交互模式
第三十页,共46页。
二、小组工作过程
第三十一页,共46页。
准备成立小组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1)接受任务并做必要准 备;(2)招募小组成员;(3) 报名者个别面试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初步形成小组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1)精心设计初次见面的 场景;(2)敏感地聆听;(3) 意识到成员的焦虑和恐惧;(4 )允许成员间的疏远与距离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香港小组工作
源于男、女青年会。50年代开始主要针
对难民子女。
1954年,香港社会福利署与葛洪亮师范 学院合作开设小组领袖训练课程。 1960年后,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开始开 设社会小组课程。1967年香港大学和中 文大学正式成立社会工作系。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3、小组工作实务理论的发展
全国小组工作研究协会1939年出版了《教育、 休闲与社会工作中的小组》(“The group in Education, Recreation ,Social Work” ) 1946,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roup Workers),拟出共识 的专业标准。 1947年以后,在精神疾病、医疗、儿童福利、 矫治和其它特殊机构中运用。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三、小组工作的发展
领域的扩大 方法的进展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1、运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展
治疗工作:军队、一般行政问题和心理失调的
儿童教育机构 ;
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 学校教育: 社区:委员会本身就是一种小组,应该促成成 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小组内的领导者,建 立一种团队精神,以提高工作效果。 开始对老人闲暇时间给与关注。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二、小组工作实施的范围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组工作:
青少年小组 儿童小组 成人小组 老人小组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不同实施机构的小组工作: 几乎所有的服务机构都开展小组工作。 包括:再婚家庭、遭受丧亲之痛的儿童、 受虐妇女、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的家属、施暴者、老人等。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2、方法的进展
小组模式 力求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三方面的整 合的趋势。 直接服务受欢迎(1999美国社工硕士生 59%选直接服务)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四、小组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小组工作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解放区救济总会) 人民群众小组,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民主 青年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 国妇女联合会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儿童基金会、中国 红十字会等。
组员的选择 小组的建构 小组发展阶段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一、组员的选择
取决于小组目标(同质性—异质性)
年龄 共同的问题 性别 价值体系、 教育背景、 兴趣 语言、 认知能力 个人技能、
第六章 小组工作
2014-4-2
二、小组的建构
场所、规模、规则 开放式—封闭式 聚会次数和时间 小组领袖 活动安排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一、小组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青年机构 :基督教青年会..\..\小组工作\小组
工作讲义\小组工作讲义附录\青年会.doc 儿童服务 :英国童子军..\..\小组工作\小组工 作讲义\小组工作讲义附录\童子军.doc、美国 儿童乐园运动
睦邻运动的发展和移民中心: 伦敦的汤恩比馆(Toynbee Hall) 芝加哥的霍尔馆(Haull House)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意义
定义 小组工作的实施范围 适用小组工作的小组类型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小组定义:
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感到有整体意识,且将会维持一段时间; 互相影响;有明确规范或规则; 有一套角色。
2014-4-2
社会工作小组 组成小组、自然小组 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 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正式小组、非正式小组 封闭小组、开放小组
友谊团体、兴趣团体、委员会或任务 小组、教育团体、成长小组、治疗小 组、自助或互助小组、社会行动小组
第六章 小组工作
2014-4-2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历史
小组工作浮现期(~1927) 小组工作成长期 (1928~1963) 小组工作发展期(1964 ~迄今)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三、小组发展阶段
开始期:
与小组和其他成员保持距离 探索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 建立信任关系 表露问题,解决问题 实现目标,进行评估
三 个 阶 段
中期(工作期):
结束期: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使用游戏的利弊
游戏限制了分享交流 的深度 限制了成员或整个小 组的自由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小组工作
Lewin和Camplbell的定义
区别小组与一群人之不同之处重点是在 于他们有共同的命运经历。
——《社会工作实践 小组工作》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Social Group Work或Social Work with Group
“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来增进人们的 社会功能。”( Murphy ,1959)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第六章 小组工作
2014-4-2
2、关于小组工作的争论与澄清
争论之一:小组工作者是教育工作者还
是社会工作者? 争论之二:小组工作与社会工作、个案 工作的关系? ——在1946年全国社会工 作会议上达成重要的共识,通过 Coyle 的结论,即“小组工作是一种方法,是 在社会工作较大范围内的一种方法”。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该时期小组工作的特点:
小组工作缺乏专业的认同。 大学新增小组服务课程。 小组工作与社区发展关系密切。 小组工作内容以提供休闲活动内容为主。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二、小组工作的成长
为获得社会认同而战 ; 关于小组工作的争论与澄清 ; 小组工作实务理论的发展 ;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Trecker (1972)的定义
意义:
社会团体工作是一种方法
内容:由知识、了解、原则、技
巧所组成。
透过个人在各种社区机构的团体 包括个人在团体中以及社区机构 中, 中。
方法:藉着团体工作者的协助, 透过接纳、团体个别化、团体目
引导成员在团体活动中互动, 标决策与方案活动、激励与辅导、 组织与程序,以及资源的运用。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1、为获得社会认同而战
1930s-1940s,小组工作继续运用在青 年会、睦邻会、犹太人中心及童子军等。 Coyle、Kaiser、Wilson、 Newstetter
1935全国社会工作会议,同意成立小组工 作部门; 1936年,全国小组工作研究协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Group Work) 成立 。
促进讨论和参与 使小组焦点改变 提供一个经验性学 习的机会 增加小组舒适程度 提供乐趣和松弛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的领导技巧
个案中的技巧 解决冲突 平衡成员参与 次小组的处理……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作业:
设计一份旨在提高大学新生生活(学习) 适应性的小组建议书。包括意义、成员 招募方法、人数、小组性质、活动次数、 活动时间、内容、预计困难与应对方案、 评估方法等。
基督教男、女青年会 台湾小组工作的发展落后于个案工作的发展。
历史发展晚于个案工作 ; 师资缺乏; 著作较少; 以青年工作为主流的社会服务机构接受了辅导取向 的小组技巧。
近年台湾社会工作界开始重视小组工作,尤其 是对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第三节 小组的构成与技巧
1971年,香港家庭福利会开始利用小组工作
辅助家庭辅导工作。 以小组工作作为治疗心理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是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
七十年代中期,香港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关注 的问题。 八十年代至现在,除青少年问题被关注外,增 加了老人问题、离婚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等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台湾小组工作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三、适用小组工作的小组类型
休闲小组:不需固定领导人
休闲技艺小组:活动较定期 教育小组:有长期计划、领导、财力支援等; 社会化小组: 治疗小组:需专家指导 病人自治小组: 行动小组:为达到某一社会的、政治目标而设;
2014-4-2
第六章
小组工作
分类标准 形成 参与 联系 结构 成员界限 性质/目的
过程:促使成员彼此建立关系, 例如:参与、归属、决策、责任
并以个人能力与需求为基础,获 感、成就、自动自发,以及调适 得成长的经验, 能力。
目标:旨在达成个人、团体、
社区发展的目标。
2014-4-2 第六章
目的在于达到个人行为的改变;
团体民主化的形成;及社区的发 展。 小组工作
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方法,通过工 作者的协助,引导小组成员在小组 活动中互助,促使成员彼此建立关 系,并以个人能力和需求为基础, 获得成长经验,达成个人、小组、 社区的发展。
第六章
小组工作
思考题:
你现在身处哪些小组? 选择一个你最熟悉或者最喜欢的一个团 体,分析你在该小组中的角色以及这个 小组带给你哪些正向的体验? 你有没有离开某小组的经验?为什么会 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