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合集下载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汇总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汇总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汇总2004A简答 1.高等学校的基本社会特征是什么2.高校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5.简述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

6.简述我国学生的义务。

案例分析1.小张毕业后分配到一所高校工作,工作期间常常利用上班时间联系生意。

担任学生辅导员期间,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搞好学生管理上,而是想方设法的利用学生家长为其生意提供便利。

试图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某县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张某,年轻气盛,秉性暴躁。

一次在对一所学校进行工作检查时,与该校一位教师李某发生冲突,最后动起手来打了李某。

请问:该案例发生的法律关系是什么类型的法律关系主题又是谁谁对张某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让处理·论述题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2.联系教学实际,阐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人们赞美教师职业,时常形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梯”,教师是“红烛”。

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2004B简答题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有哪些|2.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3.简述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4.简述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模式的方法有哪些5.简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6,。

简述我国教师的义务。

|案例分析题1.小张毕业后在一所高校工作。

在学生、同事和领导面前表现的很大方、开朗,而且教学工作也不错。

然而她的宿舍却破烂不堪,还经常聚众在宿舍内喝酒、打牌直到深夜,影响他人休息。

他自己认为,“又不是上班时间,又没有学生看见,潇洒一下何妨”试从职业道德修养的角度对小张的认识和做法进行分析。

2.某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因经济条件差,未修围墙,学校周围住着一些农民,其中有一家常把拖拉机和柴油桶放在操场上,对操场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校长与这家交涉多次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束手无策。

高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2: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和思路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推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现有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团队课程建设意识,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2011年至2015年,在全省建设5000门左右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全面提高山东高校课程建设质量;使高等学校绝大多数优势、特色专业都拥有多门省级精品课程作支撑,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快专业发展步伐;使高等学校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内涵发展新跨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建设内容(一)课程建设方式。

“十二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采取单门课程建设与多门课程联合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课程建设实际,选择单门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或多门课程联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多门课程联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不同课程之间应存在内在的、紧密的联系,课程教学内容要相互贯通,可以综合规划并形成有机整体,课程建设共同满足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一般依托专业大类或系列课程进行建设。

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高等学校单独开设一门或多门实践教学课程并进行重点建设。

(二)课程基本要求。

单门申报课程在高等学校的开设时间需3年以上。

联合申报课程中的每门课程在高等学校的开设时间2年以上,课程数量一般为3-5门,每门课程申报地位相同,申报排名不分先后。

往年国家精品课程或省级精品课程可参与1次联合课程的申报。

(三)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
是指学校内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规定。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各学科的课程设置。

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类别的专业课程。

2. 课程大纲:学校制定各门课程的大纲,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

3. 课程计划:学校根据教学进度和周数,安排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

包括每周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

4. 教材选用: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教材的选用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经过教研组或学校教务处的审核。

5. 教学评估:学校制定教学评估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和其他学习活动等。

6. 课程资源管理:学校对于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配置进行规定。

包括教室的分配和使用、实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教师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7. 学生选课管理:学校规定学生的选课方式和时间,并对学生的选课进行审核和管理。

学生在选课时需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选择,并遵守选课规则。

8. 课程教学管理:学校通过教学组织和管理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包括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室的管理和使用等。

以上是学校课程管理规定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规定会因不同学校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合适的课程管理规定,并加强对规定的宣传和执行。

XX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标准(2024年)

XX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标准(2024年)
同行评教
学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辐射和推广价值。
课程特色与后续建设计划
课程特色
课程高度契合通识教育理念且特色鲜明,与同类课程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具的设想和措施,时间规划合理,可行。
第1页共2页
第2页共2页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单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数。
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启发心智。提倡阅读经典、深度讨论、思辨分析、创新实践,训练多学科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培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高水平MOoC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课程内容
在学生了解通识教育最基本的知识及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学科与时代前沿,课程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有机结合;鼓励跨学科交叉渗透,加入体现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的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等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
课程资源
选用优秀或经典教材;课件、案例、习题、视频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参考文献资料。
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详细合理的考核方式和实施程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形成性评价方案设计合理,实施全过程考核与非标准答案考试。
课程评价
学生评教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含在课堂上参与度、认可度、满意度、学习获得感均较高。
督导评教
学生课堂活跃度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团队成员
师德好、责任感强;团队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精神好;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鼓励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以及产学研融合的教学团队。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1)(1)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1)(1)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一、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教育,是为大众谋福利除痛苦的教育。

(没找到,百度的)(P9;P60: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教育阶段)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P33.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等。

P244.高等教育目的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P48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P496.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按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而确立的结构。

按办学主体不同进行划分,目前高校可分为公立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公里民办二元制的高等院校。

按行政管理隶属关系,又可以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省级政府部门所属高校和中心城市所属高校。

P247.高等教育学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P198.高等学校的教学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等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P1429.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是对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的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

(P162书上Balabala一大堆,表示没看懂)10.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专业化,其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要求第一篇静力学基本要求1.熟悉常见的约束和约束反力。

能正确地取分离体并画出物系和构件的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能较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3.掌握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结果,能熟练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4.能较熟练地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5.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并能掌握考虑摩擦时简单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6.能较熟练地应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掌握重心的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的基本要求1.熟悉描述点的运动直角坐标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以及有关问题;2.熟悉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及有关问题;3.掌握点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求解速度和加速度;4.熟悉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等方法求解与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有关的问题,能对常见的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第三篇动力学的基本要求1.熟悉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分析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2.熟悉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方程解决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3.熟悉掌握达朗伯原理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4.正确理解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和功等概念;5.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能够运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教材和参考文献1. 哈工大《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

2.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

3. 北京科技大学主编,工程力学(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

4. 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洪嘉振,杨长俊.理论力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理论力学(第3版).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年。

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一、引言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课程建设方案,以满足高校教育的需求。

二、课程背景分析1. 教育教学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教学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现在的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拟定课程建设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需求。

2.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建设方案1. 课程设置本课程建设方案拟设立以下几个课程: - 课程一:跨学科综合实践 - 课程二:创新思维与方法论 - 课程三: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 课程四:职业发展与规划2. 课程内容2.1 跨学科综合实践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跨学科的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创新思维与方法论该课程介绍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

2.3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践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4 职业发展与规划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3. 课程教学方法针对以上课程设置,本课程建设方案推荐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集中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互动来传授基础知识。

-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估与改进为了不断提高课程质量,本课程建设方案建议进行以下评估与改进: - 学生评估:通过学生的课程反馈和作业成绩等来评估课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改进。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样本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样本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样本1. 引言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2. 课程设置原则学校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坚持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 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5.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程设置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 课程体系应涵盖人文、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 课程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课程实施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5. 课程评价应科学合理,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4. 课程管理学校的课程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课程质量。

3. 课程实施的监督与评价,确保教学效果。

4. 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提升课程设置的水平。

5. 课程设置的调整与优化,根据教育政策、学校发展和学生需求进行适时调整。

5. 保障措施为确保课程设置和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学校应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 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3. 完善教学设施和条件,保障课程实施的需要。

4. 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5.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全校教师对课程设置和管理制度的认识。

6. 法律责任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7. 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管理制度不一致的,以本管理制度为准。

一流本科课程(“金课”)建设标准(试行)

一流本科课程(“金课”)建设标准(试行)
10分
3-2 学习者活动
社会实践课程参与学生不少于30人,社会实践教学任务每学期不少于2周。学生完成具有一定意义价值的社会实践报告。
15分
5-2 学习者活动
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10分
6 应用效果与影响
6-1 开放性
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学习程度高。
5分
6-2 课程本校应用情况
在本校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质量高。
10分
1-2 先进性
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项目融合、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10分
2 项目背景
2-1 问题导向
着力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
5分
2-2 需求导向
5分
3 课程
内容
3-1 思想性
坚持立德树人,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分
3-2科学性
课程内容规范完整,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反映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内容更新和完善及时。
5分
3-3 安全性
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5分
7-2质量评价
近2年内的课程教学评教结论为良好及以上,同行及学生评价度高。
5分
昭通学院校级虚拟仿真“金课”建设标准(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基本要求
分值
1 项目要求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标准旨在提供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和要求,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的目标和要求:明确高等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等原则。

2.课程结构和内容:规定高等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公共基
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要求课程内容应反映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高等教育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
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4.课程评估和反馈:建立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对课程设置和实施
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标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科发展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规定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规定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规定一、背景介绍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规定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设置和管理学校的课程,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规定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学校课程设置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紧密结合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需求,开设与时俱进的课程。

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另外,还应保证课程之间的科学联系,构建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课程设置的内容学校课程设置内容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的,如美术、音乐等。

重视素质教育的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课程,如科学实验、阅读等。

五、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的关系学校课程设置应与评价体系相结合,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总结。

教育部门需要根据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

六、课程管理的原则学校课程管理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分配师资力量,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机制,加强对课程的监督和评估。

另外,还应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七、课程管理的方法学校课程管理可以通过制定课程管理规定和相关政策来进行。

教育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标准,明确各级教育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还可以通过课程纲要和教材的修订来实现课程管理的目标。

八、课程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学校课程管理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北京一流本科课程简介

北京一流本科课程简介

北京一流本科课程简介
北京一流本科课程是指北京地区的一流本科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

北京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课程定位:课程必须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和时代性,能够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同时,教学内容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课程必须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4. 教学资源:课程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完备的教材和教学资料、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等。

这些资源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5. 教学质量:课程必须注重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同时,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北京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需要高校的支持和投入,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建设北京一流本科课程,可以提高北京地区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支撑。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标题:课程建设规划引言概述:课程建设规划是指根据学校或机构的教育目标和需求,制定出一套系统的课程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程建设规划需要考虑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课程设置1.1 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确定各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1.2 设计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各学科的课程结构,确保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3 考虑跨学科融合:在课程设置中考虑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阶段,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2.2 分层次设定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

2.3 结合社会需求设定目标: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设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三、教学方法3.1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3.2 创新教学手段:引入新颖的教学手段,如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评价体系4.1 设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多元化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实验、综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3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五、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课程效果:定期评估课程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5.2 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时俱进。

高校课程建设目标链

高校课程建设目标链

高校课程建设目标链为全面贯彻落实我校“xx”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我校奋斗目标,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一)取得的成绩1、课程体系逐步完善。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大育人平台”。

通过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由公共基础课、通识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实验实践课等组成的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推进公共基础课改革,压缩专业必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减少理论课比重,增加实验实践课学分,较大幅度提高实验实践课课时比重。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比重。

2、课程建设有序推进。

学校重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将课程建设纳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范围,先后启动了校级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下同)、精品教材等建设项目。

3、课程改革取得一定进展。

教师教育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教师职业资格要求,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重点推进面向全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探索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公共课改革路径。

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课堂教学环节为切入点,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积极推进学生学业成绩的多元化考核改革,鼓励课程的过程考核,积极推进“教考分离”和学位授予的学分绩点制度改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师资整体力量薄弱,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实践教学、知识转化和信息资源整合等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2、课程改革不够深入,课程建设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嘉兴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财政厅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要以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基于未来职业需要的课程体系。

以学习成果导向教育(OBE)为教育理念,按照“服务学生发展、服务专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课程,构建体系完备、层次合理,能满足我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资源库;要依托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努力建设一批一流课程。

第三条课程建设类别为: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等。

课程建设分级为:一是新开课程建设,主要由教学单位组织开展建设;二是合格课程建设,由教学单位立项建设,学校抽查验收;三是优质课程建设,由“专业-学院-学校”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评估择优产生(具体见第十五条);四是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包括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下简称精品在线课程),主要从优质课程中择优遴选,由学校组织开展课程建设。

第四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课程是指由学校、企业(或实务部门)共同建设的应用型课程,是一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纳入校级特色课程建设范畴。

学校鼓励各教学单位积极开发与建设校企合作课程。

第二章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要求第五条制订课程建设规划。

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基于未来职业需要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制订各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各级各类课程建设工作。

第六条优化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

高校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高校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高校课程建设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课程建设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管理高校课程建设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课程建设管理制度的意义1. 规范教学行为。

通过建立健全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可以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 促进教学改革。

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激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3. 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为高校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加强教学评估。

通过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效果的全面评估,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5. 促进学术交流。

建立健全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

三、课程建设管理制度的内容1. 课程建设规划。

高校应制定全面的课程建设规划,明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 教学资源管理。

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供教师和学生所需的教学设施和设备。

3. 教学评估机制。

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对课程建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教学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明确教学管理部门和职责,提供支持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5. 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6. 学生评教制度。

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7. 课程建设审核制度。

建立课程建设审核制度,对课程建设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材料等进行审核,确保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8. 教学改革措施。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课程中心课程建设招标参数

课程中心课程建设招标参数

课程中心课程建设招标参数为了加快我校课程中心推广应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特进行四川大学课程中心课程建设项目招标。

一、投标人资质要求(必须全部满足)1、投标人为中国境内注册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2、熟悉我校课程中心技术要求和建课流程;3、投标人在成都本地有专业课程建设团队,能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4、拥有3家及以上高校用户案例。

二、课程建设要求(一)总体建设要求1、课程内容建设及表现方式符合网络web2.0标准;2、课程建设特色符合课程本身特色;(二)课程建设内容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介绍: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授课教师、学时和学分、参考书目、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授课地点、授课时间、答疑时间、课程考核方式等基本信息。

课程教学纲要和教学进度表: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以课节为单位的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等人员的姓名、性别、职称、研究方向、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获奖情况、办公地点与联系方式等。

教材: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获奖情况等内容。

包括不少于2本的教学参考书,如有条件应提供电子版教材。

学习指导: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对如何学习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

2、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以课时或教学章节为单位,提供PPT或其他形式的电子教案。

教学视频:教师课堂授课的实况录像或者和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

参考资料:以章为单位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者网络链接,包括相关论文、网站、新闻、背景知识、相关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等的链接,以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增加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提高学习的层次和效果。

实验(实训)指导:对于有实验(实训)要求的课程,应该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实训)为基础,为每一个实验(实训)配套相应的指导,或者提供电子版实验(实训)指导书。

案例库(素材库):提供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的案例或者素材。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基本原则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基本原则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基本原则新时代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简单说就是在大学里让大家动动手,做做事,学点实用的东西,不单是死读书,死背课本,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

大家是不是想起了小时候的“劳动课”?不就是要把我们从座位上拉出来,做点脏活累活,捡捡垃圾,扫扫地?可现在的劳动教育可没那么简单。

它不是让你当个清洁工,而是要你从劳动中学会一些能真正帮助你成长的东西。

咋说呢?就是那种“学以致用”的感觉,学到的东西,能真真切切地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才算不白学。

这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这门课,感觉它的价值被重新挖掘了。

你想,大家一进大学,谁不是满怀梦想,憧憬着未来,想着自己成天背着书本,做着学术报告,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学霸?但要真说起将来找工作,光有知识可不行啊!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技能才是你在社会上能立足的本钱。

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就是为了让这些技能在学生们的大学生涯中不至于被忽略,尤其是在大家都沉浸在科研和理论的世界里,劳动教育更像是一记“警钟”,提醒你:嘿,别光想着脑袋里的知识,身体也得跟得上!说实话,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并不是让你做一些低层次的体力劳动,像搬砖、搬东西这种不值一提的事。

现在的劳动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内容很丰富,涉及到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技能。

有些学校甚至开设了烹饪、园艺、木工、甚至是现代化的智能制造课程,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去。

通过做这些事情,你不仅能掌握一些基础技能,还能体会到劳动背后的意义,比如“手到擒来”的那种满足感,或者解决问题时的那种成就感。

哎呀,谁说劳动教育就是枯燥无味的呢?这其中的乐趣,得亲身体验过才知道。

再说,这种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其实也蛮简单的。

就是“实践为主”,你得亲自做、亲自体验,而不是光嘴上说。

你就想象一下,如果你从小到大只听老师讲解怎么种菜、怎么修理电器,结果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那你能做好吗?肯定不能!真正做起来,你才会明白这些东西背后的窍门。

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建设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我校决定开展学校课程建设,旨在构建具有特色、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1.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3. 注重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4. 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确保课程建设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二)目标1. 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2. 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

4. 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建设模式,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三、课程建设内容与措施(一)课程建设内容1. 学科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2. 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特色和教师专业特长,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社团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程建设措施1. 加强课程规划,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2. 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 强化课程实施,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6.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7. 加强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教材大纲要富有特色。

教材要合适。

教学资料要完整。

考核手段要科学。

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简述教师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分析学习的支侍性条件。

教师威信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崇高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是影响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珍惜“自然威信”有助于“自觉威信”的形成。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学科齐全,综合性强,高等学校类型众多、层次多样、学科齐全,具有高度的综合化,这一特片十分有利于高等学校进行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

大才聚集,尤其是集中了一大批青年才俊,高等学校兼有传授和发现知识的功能,大学教师在把学生带到学科发展前沿的同时,还从事开拓性工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一方面推进了学科发展,另一方面直接训练了学生,这是高等学校科研的显著特点。

基础研究实力雄厚,高等学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最重要的力量,以大学为依托发展基础研究,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

信息来源广泛,高等学校是智力高度集中的地方,具有开发信息资源的条件和潜力,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国际间教育、学术与文化交流的逐步扩大,高等学校本身易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增进信息交流。

基础研究设施先进,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广。

简述大学习记忆发展的特点。

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大学生能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能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进行记忆。

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等各种品质全面地发展起来,尤其是记忆的敏捷性和精确性品质得到突出的发展。

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随着各种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并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实用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如纲要法、解意法、序列法、联想法、谐间法、编组法等等。

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

孙某做到了锐意创新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孙某做到了严谨治学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孙某违背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本案中学校和制药公司违反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学校对学生合法权益予以保护,负有为学生提供安全生活学习设施的义务之规定,未尽到应有的注意,致使学生在教学实习场所参加正常学习活动时发生人身事故。

因些,学校及实习单位应当承担相应费用赔偿的民事责任。

论述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段遵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订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原则以及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淡定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有何特点?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种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纲构负责人的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校长是高校的法人代表,校长有权对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的改革措施、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机构的设置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大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由党委集体讨论,校长统一组织实施。

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高校党委作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方针的基层组织,它承担着监督学校各项活动,把握高校政治方向的重要职能。

它有权对学校的各项政策实施监控。

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师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影响教师的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要热爱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人才。

要具有渊博的知识面,精通自己的专业或学样。

要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和争议性。

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哪些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简述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

有组织机构的章程。

有合格的教师。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高备等。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有哪些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

刻苦钻研业务。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简单论述;新知识、业务,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方法。

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王老师的做法符合爱岗敬业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王老师的做法符合锐意创新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王老师的做法符合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该学校的做法不对。

学校收费项目中没有“违纪罚款押金”一项,该学校的行为属于教育乱收费行为,违反了《教育法》中“学校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财产权。

罚款属于行政处罚,学校不具备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学校的收费规定本身就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学校应退还学生缴纳的押金,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给予一定的处分。

大学教学过程的特殊属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即学习就人类知识总体来说是已知的、被实践明了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他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点也在形成与发展中,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过程。

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如果教学的效果能使学生从一种课程最大限度地迁移到其他程,或者从学校生活迁移交到社会生活,这样的教育教学是事半功倍的。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学校学生的基本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识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在他们能直接地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其活动方式。

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活动和情绪活动都充满举,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活动。

表现在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以及意义,而且能对规则的规则进行认识,由法则推出法则。

请叙述常见的几种认知策略注意策略。

编码与组织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复述策略。

问题解决的特点问题情境性。

目的指向性。

操作序列性。

认知操作性教师申诉的范围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育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教育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小李的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她没有找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一样,都是在内部和外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批评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

小李没有正确处理好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关系,她应该善于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虚心接受同事的批评。

才能消除错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培养高尚的确职业道德品质。

王某的做法不对。

教师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各项法定义务;王某在任职期间不去上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

王某擅自停课导致学生不能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教学活动,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由于直观是学生在实物、模象和言语刺激的作用下,通过各种感官及大脑的复杂反映活动,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感性认识过程,因此在教学的实际教学中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言语直观与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因素主要有1、学术的因素。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单科性院校并存的格局,各类高校也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学术风格,因此,在考虑综合化发展时。

结构调整应慎重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2、体制的因素。

受传统的条块分割体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分布格局依旧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情况,因此,深化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由于我国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已有的高等教育基础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大学生活模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培养良好的班风学习。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注意用脑卫生。

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社会适应指导:培养交往意识和技能。

克服交往中的情绪障碍。

录求一些方法解决从际关系问题。

科学研究的地位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