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课件(全单元)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课件(全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2a65a98aa8114431b90dd8fc.png)
刷牙 上 喝水 喝水 喝水 喝水 餐 脚
洗
用用
脸
水水
总用 水量
估 0.2 1 0.1 0.2 0.2 0.2 1 1千 3.9千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 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 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 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 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 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 害。
•
•
市场上出售的某些保健品,大硬纸盒里装泡沫塑料,泡沫塑料中嵌几个小纸盒,
小纸盒里又是塑料袋,塑料袋里才是一点点保健品。礼品盒月饼、茶叶也大都这样,
这些商品的包装垃圾要占总体积的80%以上。有些商品也是好几层包装,又是纸盒又 是塑料袋,还外加一个大塑料兜,这些商品的50%也是包装垃圾,这叫过度包装或多 余包装。城市查表明,垃圾中的30-40%都是商品的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既浪费了 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一些国家规定企
废旧报纸 矿泉水瓶 废布 废金属 塑料
可回收物
牙膏袋 书报 废纸
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 纸、纸盒等,但是纸巾和卫生用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 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 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减少丢弃
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从家里带一个商品包装盒, 观察并交流下列问题。 1. 包装盒是用什么材料做 的,商品用完后,我们是 如何处理包装材料的? 2. 包装盒的体积与商品本 身的体积差多少,我们发 现了什么? 3. 对有些生产厂家过度包 装的行为我们是怎样看的? 4. 我们在购物时应该选择 怎样包装的商品呢?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51f88bf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2.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第一课我在成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1)提前从黉舍卫生室拿来安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与过程:一、集中话题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举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需要时能够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搜集。
二、探索和调查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分歧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举行排序;(2)假如学生带来小时分的指模或脚印,能够让他们把现在的指模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3)假如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分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零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六年级科学下册环境和我们2垃圾的处理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环境和我们2垃圾的处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68d5a3ccbff121dc368350.png)
《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扔在垃圾桶或垃圾屋的垃圾,如果不及时运走,特别是露天堆放了几天的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学生是很熟悉的。
《垃圾的处理》一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目前人们对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而填埋是现阶段我国采用的主要方法,为了防止填埋垃圾时对环境的污染,在填埋垃圾时我们应该采取那些保护措施呢?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确实需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做垃圾简单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讨论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
【教学难点】做垃圾简单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深入探索依然存在的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洗净的小石子和沙、浸过墨水的餐巾纸、喷水壶、抹布、镊子。
实验记录表、设计方案表看到大屏幕,你猜到我们这节课学科研究的与什么有关?(预设:与垃圾有关),看课本71页资料感受每天日常生活产生大量的垃圾。
【设计意图:为学习新课做好必要知识和情感铺垫】一.情境导入1、师:通过上节课的统计我们知道: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那这么多垃圾我们平时怎么处理的呢?2、(生交流自己的调查了解)预设:露天堆放、填埋、焚烧。
3、今天我们就来较深入的研究垃圾的处理,【板书课题:垃圾的处理】并研究这些处理方法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二、关于露天堆放垃圾的讨论。
1、出示垃圾露天堆放图。
师:你们觉得把垃圾这样露天堆放着行吗?为什么?垃圾露天堆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什么危害?预设:散发恶臭气味,滋生蚊蝇,引发疾病;污染土壤、地下水、污染空气;永久性占用大量土地。
【教育学习文章】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教案
![【教育学习文章】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c5a50c376baf1ffc4fad3b.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教案1、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资料教案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资料教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c5dbff69dc5022aaea008b.png)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207b44e518964bcf847cce.png)
教科版_科学_六年级下册_环境和我们_4_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一、背景和目标生活中,我们每天要产生很多废弃物,面对这些废弃物——垃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让学生认清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创建清洁美丽的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分类和回收利用》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2004年5月第1版)《环境和我们》一单元中的第4课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理念是:“人类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类的活动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本课是在学生对垃圾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为后面《污水和污水处理》、《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使《课标》中关于环境教育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二)教材处理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一是因为学校门口就有一个小型废品回收站和部分学生的家长就是废品回收者的缘故,这些都为调查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是因为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对身边的伙伴讲述这部分内容,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对担当汇报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对听取汇报的学生来说,觉得更亲切,更贴近。
三是因为调查活动本身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科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课前指名让两三名学生上网查阅“有毒垃圾”的信息,这是因为:其一,学生家庭条件所限——班上只有两三名学生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网络。
其二,学生信息素养所限——班上只有两三名学生具备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课前要求其他同学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课本搜集整理“有毒垃圾”的信息,既发挥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课本的优势,又弥补了这部分同学无法上网的不足。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练习题 反思 4.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练习题 反思 4.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0f3c295f0e7cd184253659.png)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设计复习目标: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环境与我们的关系。
复习重点: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野生动物灭绝速度加快的原因探讨、污染现状的了解和我们的对策。
复习难点: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5分钟小视频导入同学们,刚才的小视频好看吗?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多么让人心醉。
可如今我们的环境正在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四单元。
板书课题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二、复习(一)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健康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屏幕显示污染前后图片问:大气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危害?1、大气污染使人或动物的呼吸系统发生病变,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健康2、大气污染对工业的危害一是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
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时增加了生产的费用,提高了成本,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3、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哪些做法污染了大气?a、工业废气、废物排放、汽车尾气排放。
b、自然原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c、焚烧麦秸、稻秸、冬天烧煤炉排出的废气等d、做练习题(见附件)(二)水污染播放几张对比图师: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世界人均供水量持续下降。
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为严重的有40个国家。
1、污水对人类的危害当人类向水中排放污染物时,一些有益的水生生物会中毒死亡,而一些耐污的水生生物会加剧繁殖,大量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使有益的水生生物因缺氧被迫迁栖他处,或者死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36b3b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d.png)
环境和我们一、单元概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
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环境问题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战略性任务。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国家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在总日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在内容标准中提出“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要“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
科学课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侧重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垃圾的研究”,包括1}4课。
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
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
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二部分是“对生活用水的研究”,包括5}7课。
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
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为第8课。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https://img.taocdn.com/s3/m/ecdc67ccb9f3f90f76c61bf0.png)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一课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1、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2、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3、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把垃圾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并把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课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天的垃圾第二课垃圾的处理教学目标:1、知道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https://img.taocdn.com/s3/m/9f8b95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2.png)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关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视频等。
2.实践材料: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理论学习(1)教师讲解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2)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介绍一些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讨论。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2)让学生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环保行动付诸实践。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题目自拟。
2.观察家庭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合作交流、实践探究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环境污染有哪些种类吗?它们分别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3.教师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们可以选择绿色出行,比如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30fac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4.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1课一天的垃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是《环境和我们》单元的起始课。
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把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本课要求学生可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
教材内容有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学生通过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并给垃圾分类,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深入地了解垃圾堆里有什么。
第二部分:通过大数据的统计、研讨、初步认识垃圾问题,认识到垃圾的危害,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其实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垃圾、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大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堆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垃圾中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纸等。
有些虽然不能再生,有些虽然不能再生,但我们可以废物再利用,为我们再次发挥自身价值。
这一课,学生将生活中一天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意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也为后面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是学习本课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2)知道随意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科学探究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3.科学态度(1)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2)辩证地看问题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1)认识到人类的一些活动会对环境产生破坏.(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前调查记录单、大型垃圾场图片、科普视频等。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搜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等文字图片资料;科学课本、《知识与能力训练》、实验记录本、笔。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dc43bb376baf1ffc4fad91.png)
池南学校( 六 )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执教时—我们的家园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及 难点
教学准备、 资源
1.通过学习明确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2.认识地球环境面临到的巨大威胁和挑战。 3.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长远大局意识。
创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段视频,从中找到答案。 活动二:神奇的生物圈实验——观看视频《生物圈 2 号》 过渡: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于自然环
境和谐相处。 活动三:《和谐美好的人与自然》 1、出示图片展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2、鼓励学生说一说他们所掌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和旅游经历。 过渡:曾经我们与自然是那么和谐美好,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
课 题 第 4 课 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及 难点
教学准备、 资源
1.了解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认识到人们的消费行为给环境带来负面 影响。 2.树立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3.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 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2节《垃圾的处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2节《垃圾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a5101ccc7931b765ce15ec.png)
请记录!
垃圾场用不透水的衬垫把垃圾屋与周围的土壤隔绝开 来,建立垃圾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能把从地面渗入 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的水,收集起来处理;垃圾堆发酵 会产生大量气体包括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垃圾场安 装有气体排放管及时排除有危害的气体,还有监测井随 时检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状况。
• 优点:1、投资稍少。2、工艺简单。3、处理量大。4、 能较好地实现地表无害化。 • 缺点: 1、垃圾填埋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填埋1t垃圾占地约3m3)。 2、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 菌、病毒 。 3、填埋的垃圾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 4、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造成 二次污染。 5、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 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洛杉矶利用垃圾堆沼气
垃圾处理的第四种方法 海洋处置法
①海洋倾倒 这是将固体废物直接倾倒在距离、深度都 合适的海水中,利用海洋巨大的环境容量和稀 释能力,使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保持在很低的 水平。根据废物倾倒后能够使海洋遭到损害的 程度,将废物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绝对禁止投 放的废物(黑名单);第二类是经过特别准许 后能够倾倒的废物(灰名单);第三类是允许 排放的低毒、无毒废物(白名单)。
垃圾处理的第一种方法: 填埋法
填埋法是目前世界上处理垃圾量最大 的方法之一,也是垃圾处理的最终手段. 因为对垃圾不管采用哪种处理方法,最终 都将产生不可回收和处理的物质,这些废物 只能通过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
• 垃圾填埋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 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2005年底全国共 有356座生活垃圾填埋场,85%的城市生活 垃圾采用填埋处理。 • 根据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 足来判断,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 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93a7b0783e0912a3162a8b.png)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环境和我们》知识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环境和我们》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8ddfbd915f804d2b16c1e0.png)
第1课《一天的垃圾》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2.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来的用途分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餐巾纸、一次性筷子等)、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还可以按它们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分。
3.统计一天的垃圾时要注意:可以使用(镊子)或(戴手套);外出时的垃圾也不要遗漏;注意洗手。
4.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首先是影响环境的美观,同时又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还会招引蚊蝇,传播疾病。
第2课《垃圾的处理》1. 除了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2. 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实验方法: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慢慢地往细石子上面喷水,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观察瓶底的水的变化,会发现,瓶底的水慢慢的变成有色的,时间越长,水的颜色越深。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垃圾填埋场里,垃圾在腐烂后产生的废水会往地下渗透,污染地下水。
模拟实验各部分分别代表:3.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答:源源不断运来的垃圾要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新型填埋场各部分都解决了什么问题?①衬垫:避免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②过滤液收集:把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了的水收集起来。
③监测井: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④过滤液处理池:把收集起来的污水进行处理。
⑤气体排放管:排除垃圾发酵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
5.在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改进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之后,填埋垃圾还可能对我们周围的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采取清洁填埋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但是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潜在危害仍然存在,同时要永久性的占用大量土地。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https://img.taocdn.com/s3/m/27e2f133650e52ea551898ca.png)
环境和我们一、单元概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
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环境问题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战略性任务。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国家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在总日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在内容标准中提出“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要“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
科学课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侧重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垃圾的研究”,包括1}4课。
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
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
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二部分是“对生活用水的研究”,包括5}7课。
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
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为第8课。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79cc9d5a8102d276a22fc8.png)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
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十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
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全部教案(共8课时)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全部教案(共8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b613ef2dd36a32d727581b7.png)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全部教案(共8课时)1.一天的垃圾【教材简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将从调查垃圾入手逐步展开对“环境和我们”的探究。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学生通过对一天的垃圾进行称重、分类,发现家庭里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第二部分“关于垃圾的讨论”,学生通过研讨初步认识垃圾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数量惊人,以及垃圾的危害。
【学情分析】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2.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2.对垃圾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2.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家庭一天的垃圾进行称重测量、垃圾的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两袋垃圾袋、电子秤、手套、口罩小组:便条贴、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出问题(预设2分钟)1. [PPT2出示各类食物、物品]提问: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垃圾。
这样一天下来,我们家里会产生多少垃圾呢?(预设:一桶、2千克)提问:这些垃圾里有些什么?(预设:剩饭、剩菜、包装袋、纸、塑料袋)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天的垃圾(板书)二、探索:一天垃圾统计调查、分类(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准备两份垃圾,一份是厨房里产生的垃圾,一份是其他垃圾]1.[PPT3出示两份垃圾]出示两包垃圾,教师演示垃圾的称量,学生完成“一天的垃圾统计”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第一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1、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2、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3、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把垃圾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并把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一天的垃圾
第二课垃圾的处理
教学目标:
1、知道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3、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器材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
出示垃圾填埋场图。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解: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 页的内容,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2)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汇报交流: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五、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